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

合集下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的。

腹泻会给小儿带来很大的不适,严重的腹泻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况,并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在护理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护士需要对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腹泻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

护士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体温变化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小儿的情绪变化。

腹泻会导致孩子出现不适感,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的情况。

护士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护理小儿腹泻还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电解质的丢失,护士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的发生。

在饮食上,护士需要视具体情况给予孩子流食或禁食,确保孩子的胃肠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在营养上,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膳食结构,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监测和观察。

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大便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在观察方面,护士需要关注孩子的肠胃排空情况、腹泻的颜色和气味等,这些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小儿腹泻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

小儿腹泻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

护士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次数、性状、气味、量的变化。

2、观察有无尿少、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临床表现。

二、护理措施1、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患儿的用物、排泄物等做好处置,医务人员、家属等落实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2、皮肤护理: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选用柔软、透气、吸水性强的尿布,每次便后、晨起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肛周皮肤发红时可涂湿润烧伤膏或40%氧化锌油膏。

3、饮食护理:腹泻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一般不需严格禁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由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患儿改用无乳糖奶粉或豆制代用品,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体温过高时应给患儿多饮水或行物理降温,注意擦干汗液和更换衣服。

观察和记录排便次数,大便颜色、气味、性质及量的变化;观察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并处理。

5、药物护理:严格遵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的补液原则。

(1)病毒性肠炎:—般不用抗生素,给予饮食和支持疗法。

(2)细菌性肠炎: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1、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循序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保持食物新鲜、清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ORS口服液。

四、注意事项1、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做好食具、尿布、玩具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指导患儿家长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肛周皮肤发红时可涂湿润烧伤膏,防止红臀发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如果孩子得的是轮状病毒性腹泻,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就可以逐渐治愈。

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治疗的几个重点预防脱水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ORS)给孩子服用。

①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1斤装酒瓶)+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约两满瓷汤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ml煮2~3分钟。

预防脱水:先给20~40ml/kg,少量多服,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②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1斤装酒瓶)+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

剂量服法同上。

③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新生儿慎用),年龄<2岁,每天应提供ORS液500ml;年龄2~10岁,每天应提供ORS液1000ml;年龄>10岁,ORS液能喝多少给多少,每天应提供ORS液2000ml。

宜少量多次喂服,2岁以下的患儿每1~2分钟喂1小勺约5ml;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

如果患儿呕吐,停10分钟后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3分钟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则喂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看医生。

不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可选用药物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

所以孩子腹泻尤其病毒性腹泻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粘膜保护剂。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

有效品种有: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妈咪爱,优之元等等。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多。

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

感染性腹泻80%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轮状病毒,其次为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等。

临床表现:1.腹泻的症状、体征(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达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天大便可达10余次以上,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2﹚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1)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

1)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

2)脱水的性质分为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

(2)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和肠道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而产生。

(3)低钙和低镁血症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在补液后出现。

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注意低镁。

(4)低钾血症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P-R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辅助检查:(1)粪便检查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的红细胞。

(2)生化检查血清钠可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钾,钙在脱水纠正后可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主要护理诊断:1.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少疾病 的发作 [ 引。通过 患者反馈 , 笔 者发现 连续贴敷治 疗 3
[ 1 ] 马爱 华. 冬 病 夏治 穴位 贴敷 的 临床 护理体 会 ( J ] . 中外 医疗 ,
2 0 11 , 1 7: 1 3 9 - 1 4 0 .
[ 2 ] 王净净 , 龙俊杰. 中医l 临床病 证诊断疗效 标准 [ M] . 长沙: 湖 南
3 . 3 补 液护理 腹泻 期 间患儿容 易丢 失大量 电解 质 , 造成 不 同程度 的脱水 。脱水 常是急性腹 泻死亡 的原 因 , 适 量 的液
前 囟门、 眼窝有无 凹陷 , 口唇 、 口腔黏膜 有无干燥 , 皮 肤弹性 、 末梢循环情 况等 , 以判 断脱 水程度 。( 3 ) 观察 排尿情 况 : 从 排
患儿前 、 后要认 真 洗手 消毒 。对病 程较 长、 抵 抗力 弱 的患儿 采取保护性 隔离措施 。按 医嘱 给予 相应的药物 , 调 节 胃肠道 功能 , 帮助消化道黏膜修复及清除感染 性病原体 。大便后 冲 洗臀部 , 可涂 些甘油 、 护肤脂或爽身 粉 , 较 小患儿要及 时更换 尿布 , 以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和臀部感染 , 保 持臀部 干燥 。
“ 冬 病” 是 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 冬季容 易加重 的病 , 支气 管哮 喘属于“ 冬病 ” 范畴 。“ 夏治” 指 夏季病 情有所缓 解 , 趁发 作缓解季节 辨证施治 , 以预防冬季 旧病 复发 , 减轻症 状 , 减少 发病 次数。“ 冬病 ” 进行 三伏 天 穴位 贴 敷 , 可 以增 强人 体 正 气, 提高机体免疫力 , 驱散 内伏之寒 邪 , 从而有 效地控制 和减
症状 。
1 2 h 。禁 食期 间给予静脉输液 , 待腹 泻、 呕 吐好转后 , 再服 “ 口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摘要】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护理方面,饮食护理和水分补充是关键措施。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减轻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也至关重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安排和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疲劳导致腹泻发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小儿腹泻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是对孩子健康的全方位关注和呵护。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儿童、饮食、水分补充、刺激性食物、观察、症状变化。

1. 引言1.1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在孩子患上腹泻时,家长和护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水分补充和症状变化等方面,以确保孩子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在护理小儿腹泻时,首先要了解引起腹泻的原因。

常见的腹泻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原体、饮食不洁和食物过敏等。

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要采取正确的饮食护理措施,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物。

在小儿腹泻期间,孩子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水、果汁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帮助孩子补充体液。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和是否出现发热等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正文2.1 儿童腹泻的原因儿童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饮食不当等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可以引起小儿腹泻。

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会引起腹泻症状。

寄生虫感染也是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如钩虫、蛔虫等寄生虫会导致胃肠道感染,引起腹泻。

除了感染因素外,饮食不当也可能成为儿童腹泻的原因。

例如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发生。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在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3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结果:观察组38例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5例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护理有效率为74.3%。

结论:在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实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舒适型护理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2-01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所导致的肠道炎症,由此引发腹泻,对于患儿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影响到了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

因此,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儿对症治疗,以缓解患儿的痛苦,并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

而在对患儿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舒适型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实现其病情的快速改善[1]。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对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3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7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女性33例,年龄在11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需要及时的对症治疗。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一、定义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并造成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

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

①肠道内感染: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

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四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耶尔森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其次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小圆形病毒中的诺瓦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及杆状病毒等。

②肠道外感染:婴幼儿在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时也可并发腹泻。

过去认为是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现在很多情况下发现肠道内也有该病原感染的存在。

(2)饮食因素如饮食过量、加辅食过快、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等。

(3)其他因素如牛奶过敏引起的过敏性腹泻、由于双糖酶缺乏引起的糖原性腹泻、药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及气候突变不适应所致的腹泻等。

2.发病机制(1)细菌及病毒的致病作用①细菌黏附在肠黏膜上繁殖,如大肠埃希菌有含丝状膜蛋白的纤毛,可附着在肠黏膜上,并可通过其运动穿透覆盖在肠黏膜上的黏液胶层,而损伤肠黏膜的微绒毛,影响其吸收功能。

②某些细菌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耐热及不耐热的毒素,分别激活腺苷酸及鸟苷酸环化酶,通过一系列作用兴奋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而促进Cl-分泌,抑制Na+吸收。

另一些细胞毒素则可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影响其功能。

③微生物的侵袭性:轮状病毒、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侵袭肠黏膜,引起其结构破坏、功能不全。

(2)婴幼儿胃肠道抵抗力差,代谢旺盛,消化系统负荷重,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神经体液调节功能较差。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

小儿腹泻疾病诊疗指南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腹泻。

本文将介绍小儿腹泻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腹泻的定义和病因腹泻是指儿童每天大便次数增加,通常超过3次,并伴有稀便或水样便,且持续时间超过3天。

腹泻的病因非常多样化,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

常见的感染性腹泻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而非感染性腹泻则可以由过敏、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二、腹泻的临床表现1.大便次数增多:通常超过3次/日;2.大便异常:常为稀便或水样便,有时伴有脓血;3.腹部不适: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4.全身症状: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嗜睡等;5.其他症状:如呕吐、脱水、体重下降等。

三、腹泻的诊断1.详细病史询问:对发病时间、症状表现、饮食情况、生活环境等进行了解;2.客观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查,腹部触诊、听诊等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等基本检查,如有必要,可进一步进行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等。

四、腹泻的治疗腹泻的治疗主要分为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

对症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严重的体液丢失,因此,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儿童口服葡萄糖盐水、果汁水、补液盐、口服补盐液等。

对于重度脱水的患儿,应及时就医住院治疗。

2.适当饮食调整:在腹泻期间,要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增加米汤、稀饭、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增加益生菌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强肠道正常菌群,调节肠道功能,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腹泻症状。

病因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1.病毒性腹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抑制病毒,一般通过对症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2.细菌感染性腹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与药物的合理应用 左智杰

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与药物的合理应用   左智杰

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与药物的合理应用左智杰发表时间:2017-09-30T14:24:42.3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3期作者:左智杰[导读] 对于小儿腹泻患者而言,采用联合药物的方式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海伦市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23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要点,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53例。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药物进行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联合药物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

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小儿腹泻患者而言,采用联合药物的方式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治疗;药物;合理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children diarrhea and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drugs,and to analyze them for reference. Methods 53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one group for the study group,the other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drug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cur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children with diarrhea,the use of a combination of drugs for clinical treatmen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reduce the patient's symptoms and pain,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 children diarrhea;clinical treatment;drugs;rationality;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明确小儿腹泻的主要病理机制,但该病症多发于2岁之内的儿童,且高发于秋、冬两季[1]。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一、前言感染性腹泻病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

在我国,根据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1]。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通常由胃肠道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上常伴或不伴呕吐、恶心、发热、腹痛等症状。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

我国小儿腹泻病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6至8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至12月,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无论何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主要为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ORS)、静脉补液]以预防和治疗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饮食治疗、药物治疗。

为了规范腹泻病的诊治,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05年联合发表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制定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强调腹泻病管理中脱水征的识别、口服补液、继续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推荐使用低渗ORS和补锌治疗。

“专家共识”的推行和实施,在规范腹泻病治疗、早期应用ORS预防和纠正脱水、减少静脉补液、减少抗生素滥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是上述治疗方法以及众多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指标如何,是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恰当地管理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再次组织儿科消化病、感染病以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在原有的“专家共识”基础上,参考WHO及UNICEF的“腹泻病临床管理指南”以及美国、英国等有关腹泻病的指南,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分析国内外截至2013年6月的临床研究资料,制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以便给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时参考。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小儿病毒性腹泻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腹泻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病毒性腹泻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病程短暂等特点。

其症状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因病毒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就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症状:1.腹泻,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次数增多,甚至可达十几次甚至数十次。

腹泻的程度轻重会影响孩子的一般情况。

腹泻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眼眶下陷等。

2.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的程度轻重因人而异。

3.发热,患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但也需要及时关注。

治疗方法: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后,孩子会大量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口服含有盐和糖的口服液,也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2.饮食调理,腹泻期间,孩子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可以适当给予流食,如稀饭、面汤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3.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药物。

预防措施:1.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接种疫苗,目前已有一些病毒性腹泻的疫苗可供接种,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总之,小儿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卫生防护,注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小儿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儿腹泻的处理与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处理与护理方法
个人卫生
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 等。家长在照顾小儿时也要注意手
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卫生
保证食物的新鲜、干净,避免食用 过期、变质的食物。生熟食物要分
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 扫房间、清洗玩具等。避免带小儿 到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公共场 所。
用。
抗生素
对于细菌性腹泻,医生可能会开 具抗生素处方。但需注意抗生素 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
用导致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
饮食调整建议
01
清淡饮食
给予小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02
适量蛋白质
适量摄入蛋白质食物,如鱼、 瘦肉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03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观察口腔黏膜
注意观察小儿口腔黏膜有无溃疡、 糜烂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
臀部护理方法
及时更换尿布
腹泻时小儿臀部容易受到粪便和尿液的污染,因此要及时 更换尿布或纸尿裤,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温水清洗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使用护臀用品
清洗后涂抹护臀膏或爽身粉,以减轻皮肤摩擦和保护皮肤 。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同时增加喂养次数以补充水分。
鼓励小儿饮用清洁的水,如白开水、绿豆 汤等,以补充体内水分。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益生菌
可选用含有益生菌的制剂,以调 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症状。但 需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年龄和症状 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
议正确使用。
止泻药
在医生建议下,可选用适当的止 泻药以减轻腹泻症状。但需注意 药物副作用和使用方法,避免滥

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喂饭和排便记录:记录患者的 饮食和排便情况,排便频率、 颜色和质地。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补充水分 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或静脉滴注。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易消 化、低脂、低纤维的饮食,避免摄入刺 激性食物。
护理措施
个人卫生:加强手卫生和环境 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康复理
康复护理
营养咨询:提供营养建议,帮 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促进康 复。
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心理抚慰 。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感染性腹泻患 者的护理
目录 介绍 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康复护理
介绍
介绍
感染性腹泻概述:感染性腹泻 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 的胃肠道疾病。
护理目标:提供有效的护理措 施,缓解病症,预防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病史获取:了解发病经过、症状及持续 时间。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血压、 心率等指标变化。
药物治疗:按医嘱给予适当的 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控制感 染病原体的增殖。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
并发症预防
腹泻相关皮肤损害: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损伤。
脱水: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摄 入和排出量,及时纠正脱水。
并发症预防
电解质紊乱:监测电解质水平,给予适 当的电解质补充。

小儿腹泻该如何护理

小儿腹泻该如何护理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4期105幸福生活指南小儿腹泻该如何护理蒋 丽四川省达川区人民医院 635000小儿腹泻是一种种以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儿童消化道综合征,是由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气候变化及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引起的胃肠道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严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状,发病患儿多为6个月至2岁左右的婴幼儿。

该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小儿营养不良,对正常生长发育产生障碍。

那么小儿腹泻怎样合进行治疗和护理呢?这首先要从其发病机制说起。

根据发病原因小儿腹泻可以分为因病毒、细菌、真菌及肠道寄生虫等所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和非侵袭性感染。

侵袭性感染又可以分为:由沙门氏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 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肠道内感染,以及由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其他疾病引起发热或病原体毒素作用所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肠道外感染。

非侵袭性感染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饮食和易感因素等。

当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如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消化液分泌减少,而温度过低可以促使肠道蠕动加快,均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不合理的喂养方式包括喂食过量、辅食添加过早、突然改变食物结构和种类等都会使婴幼儿无法快速适应食物品种和进食量的较大变化,胃肠道负担加重,或因对奶类、蛋类或其他食物过敏,也会导致腹泻;同时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量较少,肠道消化能力、抵抗力的免疫能力较低弱,或者患有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时,也会伴随腹泻发生。

此外,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促使肠道内的双糖酶活力降低,导致大肠杆菌减少,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大量繁殖,致使肠道内的菌落种群失调,也可导致小儿腹泻的发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腹泻和重度腹泻,轻度腹泻通常无明显全身症状,可能会出现低热,重度腹泻表现为典型胃肠型症状,伴有重度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全身酸中毒症状明显。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做好床边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对病儿的衣物、尿布、用具等物应分别消毒处理。

污物放入污物桶内,轻型病人可限制喂奶次数及奶量,给予口服含适量电解质的液体,重型吐泻频繁的病儿可暂禁食,使胃肠道有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恢复消化功能,但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营养供给,一般8~12小时。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腹泻护理感染性腹泻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内缺乏能中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泌型IgA,防御感染的功能低下,加之消化功能和各系统的调节功能都较差,易患感染性腹泻。

本病常在产科婴儿房或新生儿病室造成暴发流行,对小儿威胁大,应引起重视。

发病原因多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菌与病毒引起,如致病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轮状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

真菌与寄生虫亦可引起腹泻。

感染可由孕母阴道或经被污染的乳品、水、乳头、食具等直接进入消化道,或由成人带菌者感染,亦可由其他感染经血行、淋巴或邻近组织直接蔓延进入肠道,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发病机制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某些菌株可以侵入肠粘膜引起炎症,大便可有脓和血,排便次数增多但量少。

有些菌株并不侵入肠粘膜而产生肠毒素引起腹泻。

肠毒素分为耐热及不耐热两种。

不耐热肠毒素作用于肠粘膜表面,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变成环磷酸腺苷(cAMP),大量的环磷腺苷可抑制水和电解质通过小肠壁吸收,促进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水泻。

耐热的肠通过激通过激活乌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鸟苷酸腺苷(cGMP)水平增高引起肠道分泌增加而发生腹泻。

轮状病毒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小肠绒毛缩短,绒毛细胞破坏,钠、氯的正常转运的失调。

双糖酶的活力减低,葡萄糖的吸收功能不良,出现水样腹泻。

由于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型表现为吃奶差、呕吐、精神稍萎靡、轻度腹胀、不安等,腹泻每日数次至10次左右,可出现轻度脱水及酸中毒。

思连康-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论文

思连康-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论文

思连康\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9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思连康、思密达口服,对照组给予乳酶生、复合维生素b口服。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3.8%。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思连康、思密达联用疗效满意,是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思连康思密达小儿腹泻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严重者可引起用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慢性腹泻又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发病年龄多/sup>8.791,p<0.05)。

讨论小儿腹泻大多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主要病毒为轮状病毒。

病毒侵入肠道后,使肠绒毛破坏,钠、水吸收减少,导致腹泻[2];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使渗透压增高,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最终导致肠道内环境变化,使正常微生物赖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who指出,除细菌性痢疾外,90%的水样便腹泻应用抗生素无价值。

肠道微生态失调是腹泻病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为1:1000,而患腹泻时,肠道内这种比例关系发生改变,甚至为1:1,厌氧菌较正常下降1000倍。

国际上将“能够改善肠内菌丛平衡,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的活菌制剂及物质”称为益生素[3]。

而思连康片是这一划时代概念的典型代表。

双歧杆菌是婴儿肠道重要的生理性厌氧菌,思连康是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活菌到达肠腔,在双歧因子促生环境中双歧杆菌数量快速提升,在肠道内形成生物菌膜,建立生物学屏障,并分泌乙酸、乳酸剌激肠管正常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合成维生素,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并利于铁、钙、维生素d吸收;刺激sig分泌、激活巨噬细胞活性,提高肠道免疫力[4]。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d J 肠道病毒感 染是4 J 腹泻性疾 病主要原 因之一 , ,L ,L 本 病往往迁 延难愈 , 而影 ,dJL R ' 健康生长。长期以来 , 本病 在病 因治疗上 尚无理想 的治疗方法 , 黄连素一 直被许多临 床医 而 生用于对 因治疗的选 用药物 , 但其 疗效 难 以确 定。近年 来干
to g o p r c i e e b r e Hy r c lrd rl r u e ev d B r ei d o h oi e,b t o a s Re u t E f cie rt ft e te t n r u s8 % ,a d t a ft e n oh fr5 d y . s l s f t ae o r ame tg o p wa 0 e v h n h to h
扰素开始用于小儿病毒感染 性腹 泻的病因治疗 。为了进 一步
3 讨 论
探讨干扰素的疗效 , 我们 于 20 04年 4月 一20 0 5年 1 0月选取 8 4例 , 分别采用重组 干扰 素 2 b和黄 连素片 治疗 , 进行对 并 照观察 , 现将治疗结果报 道如下。
1 资 料与方 法
正常情况下 , 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并不是完全 同步 的 ,
将8 4例病毒感 染性腹泻患 儿分为治疗组 4 5例 用干 重组干扰素 c b是治疗小儿病 t 2
治疗组显效 1 , 效 1 , 7例 有 9例 无效 9例 , 总有 效率 8 % ; 0 对照
组显效 7 有效 l , , 3例 无效 1 , 9例 总有效 率 5 .% 。两组 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 0 0 ) 13 P< .5 。结论
Efe t0 e o b n n n e fr n jc fr c m ia ti tre o b o h lr n wih 、r sifc o sd a r e F n c i e t , u n e t u ir h a d i i

腹泻病患儿护理常规

腹泻病患儿护理常规

腹泻病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主的一组疾病,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表现】轻型腹泻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偶有恶心或呕吐,一般无全身症状。

重型腹泻除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发热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特殊检查】大便检查(包括大便常规、细菌培养、电镜下找病毒等)、血生化检查。

【治疗要点】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症治疗。

二、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与呕吐、排泄过多及摄入量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评估患儿脱水的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末梢循环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改善情况。

(2)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和量,作为补液依据。

-(3)记录24h出入液量及体重,作为液体需要量的指标。

(4)监测生命征,高热者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措施,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5)监测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血PH及CO.CP下降时,及时报告医师,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静脉输注碱性药物时注意勿漏出血管外。

(6)观察低血钾的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T 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显、S一T段下移和(或)心律失常时,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7)观察低血钙或低血镁的表现,当酸中毒纠正后,由于血浆稀释,离子钙降低,可出现低钙抽搐,及时补充钙剂;输入钙剂后仍抽搐,应考虑低镁的可能。

2、营养支持(1)轻型腹泻患儿停止喂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脂肪类食物。

(2)母乳喂养者继续哺母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适当延长喂养间隔时间;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4~6h,不禁水,停止禁食后,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释牛奶或脱脂奶粉等,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
总结150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于小儿腹泻应密切观察病情,掌握补充液体的量和速度,同时重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有利于感染性腹泻患儿康复。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Abstract:To summarize 1500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infantile diarrhea,close observation should be added,master volume and velocity of liquid,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diet nursing,medication nursing,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s conducive to infection.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receiv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and nursing care effect.
Key words:Children;Infection;Diarrhea;Treatment;Nursing
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发生于秋冬季节的腹泻大多为病毒性腹泻[1]。

本文以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治疗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60例腹泻患儿,随机抽取150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男女分别790例、710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5.6±
2.5)个月。

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如大便稀糊、腹部疼痛等,部分患儿伴随呕吐、恶心、头痛、发热、畏寒等症状。

小部分患儿出现脓血症状,大便次数4~6次/d,伴随尿液少、口干舌燥、四肢酸软等症状,高热患儿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症状,由于失水严重,导致脱水症状,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现象。

所有患儿均经退热、纠正酸碱平衡、营养支持、补液以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同时实施临床护理,最后,1500例患儿均康复出院。

1.2典型病例性别:男;年龄:1.5岁;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热;病程:3d。

经身体检查发现,患儿的体温为38.7℃,皮肤较为干燥,呼吸急促,唇色桃红,有嗜睡症状,眼眶轻微凹陷,前囟凹陷,精神反应差,伴腹胀,经动脉血气监测发现,患儿为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钾情况,随即进行纠正酸碱平衡静脉补液、补钾、补钙等治疗,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在患儿神厥穴部位,贴上腹泻贴,针对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无不良反应发生,共住院治疗6d,康复出院。

2 护理方法
2.1病情观察患儿入院后,严密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及病情发展趋势,观察患儿的皮肤、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神志等,做好病情记录[2]。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判断患儿是否出现酸中毒症状,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是否加快、口唇颜色是否为桃红色、是否出现嗜睡症状、精神是否萎靡,哭时是否有泪,眼眶是否凹陷,前囟是否凹陷,以判断脱水情况。

2.2病情记录严密观察患儿的答辩情况,包括大便的量、性状、气味、颜色及次数等,向医生汇报患儿的病情,并向患儿家长说明大便标本如何留取,对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培养和检查。

观察患儿有无出现酸中毒症状、低血钾症状等,若患儿体温较高,应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降低患儿体温,保持患儿衣物干爽。

2.3输液护理按照医生的医嘱,对患儿进行补液治疗,若患儿腹胀较严重,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应对患儿进行静脉补液治疗,纠正患儿的酸碱失衡症状,确保患儿水电解质平衡[3]。

可根据患儿的病情决定输液速度,严格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如果有改善,可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可选择双歧杆菌进行口服治疗,若患儿小于1岁,给予0.5g/次,若患儿1岁~3岁,给予1.0g/次,3次/d。

服药时应避免水温过高,以免影响药效发挥。

也可用蒙脱石粉口服,应在空腹时进行口服,还可用蒙脱石粉进行灌肠,灌肠时应尽量保留15~30min。

2.4饮食护理如果患儿呕吐症状较为严重,应暂禁食4~6h,尽快恢复母乳及原来已经熟悉的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也可给予少量乳制品或米糊,但不可给予辅食。

直至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再给予白粥、面条等食物,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患儿的饮食量,直至达到正常标准,但应坚持少量多餐,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牛奶或豆浆等食物,防止患儿肠道胀气[4]。

2.5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的臀部卫生,在患儿大便后,应及时清洗会阴部、肛周部,保持臀部卫生,确保患儿皮肤干燥,避免出现”红臀”现象[5]。

及时更换尿布,尽量选择吸水性较好、较柔软的尿布,若患儿出现”红臀”现象,可在发红皮肤涂上百多邦1%,同时采用神灯进行照疗,时间一般为20~30min,也可涂鞣酸软膏于臀部。

2.6感染护理为了防止感染,应做好消毒工作和隔离工作。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于感染病毒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患儿呕吐或大便后,应妥善处理患儿的排泄物,保持病房卫生,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儿的尿布、玩具及餐具等,应及时进行清洁,然后再进行消毒[6]。

采用三氧消毒机净化室内空气,注意通风,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都要彻底清洁手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2.7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关于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知识,如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让家长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感染[7]。

3结论
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对于此类患儿,医护人员应及时留取大便标本,进行标本培养和检查,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在为患儿实施护理服务时,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根据医生要求给予补液治疗,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出现酸碱平衡失调,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另外,还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避免交叉感染情况,以免患儿病情恶化。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感染性腹泻患儿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病例在我院进行积极治疗和抢救,经过精心地护理,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93
[2]徐诚玲,袁宁,李鹏.小儿轮状病毒腹泻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47.
[3]徐诚玲,袁宁,李鹏.小儿轮状病毒腹泻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2(26):308-309.
[4]刘丽英,张秀,谭文辉.感染性腹泻患儿静脉补液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0,10(11):74-75.
[5]周晓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8(01):92-93.
[6]刘志刚.3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2(02):216-217.
[7]李珍钰.2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06(14):120-121.编辑/许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