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及声学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声学基本概念与现象

声学基本概念与现象

声学基本概念与现象音-声学基本概念与现象引言: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声波的传播、产生与感知等问题。

声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音乐、语言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本节课主要介绍声学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本质,增强对声学知识的掌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定义- 声音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空气震荡,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并引起听觉感受的一种物理现象。

2.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源,常见的振动源有人的声带、乐器等。

3. 声音的传播- 声音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振动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有关,在空气中,约为343米/秒。

二、声音的特性和参数1. 声音的频率- 频率是声音振动的快慢,单位为赫兹(Hz)。

- 不同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会有不同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声音的幅度- 声音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单位为分贝(dB)。

- 声音的幅度越大,听起来越响亮。

3. 声音的波长- 声音的波长是声波周期性振动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波长 = 声速 / 频率来表示。

三、声音的传播和反射1. 声音的传播路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障碍物阻挡,发生折射和衍射。

- 折射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改变传播方向,常见于声音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

- 衍射是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常见于声音通过门缝等小孔。

2. 声音的反射- 声音在遇到阻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 声音的反射取决于阻碍物的形状和材质,经过处理可以产生声学效果,如音乐厅的音质改善。

四、声音的谐波与噪音1. 声音的谐波- 声音可以由基频与谐波组合而成,基频为最低频率,谐波为基频的整数倍频率。

- 不同乐器的声音特色就是由谐波比例的差异所决定的。

2. 声音的噪音- 噪音是由频率较宽、没有特定谐波关系的声音组成,听起来杂乱刺耳。

- 噪音对人体有害,会对听力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

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

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声音的本质和原理。

而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便是对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背后机理的科学研究。

以下将从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声学原理。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是一种可以被听到的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的介质(通常是空气)被压缩和稀薄,形成一个波动。

这种在介质中以机械振动形式传播的波动就是声波。

声音在传播时,会向外扩散,以球形波前传递。

声音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纯音和复合音。

纯音是频率为一个值的单一波形式。

而复合音则由多个频率、振幅和相位不同的波形合成而成,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所有声音,例如说话声、音乐、器乐等等。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般来讲,产生声音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和质量。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引起空气中的分子振动。

这种振动会将波动以压缩/稀薄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这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在传播时,需要经过空气的高压和低压区域。

这种高压和低压的变化,可以用声波的正弦曲线来描述。

声波的频率越高,压力也会变化得越快,这也就意味着声音变得越高。

而声波的振幅则代表声音的强度,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很多不同的特性,常见的声学参数包括频率、振幅、声速、声阻抗、谐波、噪声等。

其中,频率和振幅是声音最为基本的特性。

频率是指声波的振荡次数,单位是赫兹(Hz),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

一般来讲人类能够听到20Hz到20kHz的频率范围内的声音。

而振幅则代表着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大小,通常使用分贝(dB)作为测量单位。

除此之外,声音还会受到物体的吸收和反射的影响。

当声波碰到一个物体时,一部分声波会被吸收,一部分则会反射回来,这也就是声音反射的原理。

反射的幅度和角度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不同的物体会对声音的反射产生不同的影响。

总之,声学原理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声学设计入门知识点

声学设计入门知识点

声学设计入门知识点声学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建筑空间、环境和设备进行声学参数的优化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音质和声学环境的目的。

声学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一个舒适的声学环境,保护人们的听觉健康,提高声音的传递效果。

本文将介绍声学设计的入门知识点,包括声学基础、声音传播特性、声学设计原则以及常用的声学调节手段等。

一、声学基础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受的科学,其基本概念包括声音、声压、频率、声速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动,通过压力波的形式传播,人耳能够感知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至20kHz。

声压是指声音波对介质产生的压力变化,单位为帕斯卡(Pa)。

声速则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其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二、声音传播特性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反射、吸收、折射和漫射等影响,这些特性决定了声音在空间中的分布和声音体验的质量。

反射是指声音波遇到边界时发生的反射现象,不同材质的表面对声音的反射程度各异。

吸收是指材料对声能的吸收能力,一般使用吸声材料来减轻室内声音的反射和回音。

折射是指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转现象。

漫射是指声波遇到不规则面时发生的扩散现象,使声音在空间中均匀分布。

三、声学设计原则声学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使声音在空间中均匀分布,不产生过多的回声和噪音,同时保持声音的适当衰减。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1.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根据空间用途和声学需求,合理规划各功能区的位置和大小,避免噪音交叉和声场不均匀的问题。

2. 使用合适的材料:合理选择各种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以提高声学环境的质量。

吸声材料可用于减少室内回音和噪声,隔声材料可用于减少室内外声音的传递。

3. 控制噪声污染:合理设计隔声设施和系统,控制来自室外的噪声传入,同时降低室内设备和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

4. 考虑声学细节:在设计中考虑细节问题,如声学隔断、地板材料、天花板设计等,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声学环境。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传播、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和现象。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声学知识,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进行完整的汇总。

一、声音的特征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或震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在空气中,声音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也可以传播在固体或液体中。

3. 声音的性质: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响度。

-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以赫兹为单位表示。

- 振幅: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 响度:声音的响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响度越大,声音越大。

二、反射与回声1. 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声音反射后会回到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个现象称为回声。

2. 回声的计算:根据回声的时间差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可以估算出声音反射的距离。

三、声音的吸收与传递1. 声音的吸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被吸收,浓密的材料会吸收更多的声音能量。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四、共鸣与声音的共鸣腔1. 共鸣: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声音频率相同时,会共鸣,声音会更加清晰和响亮。

2. 声音的共鸣腔:共鸣腔指的是具有共鸣现象的空间或器物,如乐器的共鸣腔会增强特定频率的声音。

乐器的类型和形状会影响共鸣腔的共振频率。

五、声音的调制与解调1. 调制: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将声音信号转换为能传输的信号。

2. 解调:通过还原接收到的信号,将它从传输信号中恢复出原来的声音信号。

六、声音与噪音1. 声音:声音通常是指有一定音调和音量的可听到的声波,它具有一定的有用性。

2. 噪音:噪音是指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它缺乏音调和节奏,通常会给人带来不适。

七、声音的应用1. 声波在通信中的应用:声波可用于声音的录制、广播和电话通信,使人们能够远距离传递声音信息。

声乐生理学与声学基础

声乐生理学与声学基础

声乐生理学与声学基础一、声学基本知识歌唱的发声与物体的发声相同,是遵循声学基本规律的物理现象。

要懂得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需要对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声音的产生自然界声音的形成来源于物体的振动。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直线或曲线往复运动称为振动。

振动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声源,二是动力源。

被振动的物体为声源,亦称振源体。

作用于物体的力称为动力源。

乐器的发声就是在具备上述二个因素的条件下产生的。

打击乐的振源体是被打击物体的界面,动力源为打击。

弦乐器的振源体是琴弦,动力源来自弓与弦的磨擦;管乐器的振源体是哨片或吹奏者的嘴唇,动力源来自吹奏者的气流。

发声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时,会以一定速度在媒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称为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送到人耳(在15·C 的条件下,传送速度为340米/秒),激起听觉器官的反应,从而引人的听觉感受,人就听到了声音。

物体有规律的周期性振动,发出的声音有固定频率,听起来悦耳,称为乐音。

噪音,又称杂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声波重叠而成,是一种和成波。

风雨声、爆炸声、机器声等,都是噪音。

(二)声音的特性在声学概念中,声音有如下四种特性:1.音高发声体振动,从离开原位到回到原位的时间称为振动周期。

单位时间内的振动周数称为频率。

频率的多少决定音的高低。

频率多,音就高,频率少,音就低。

频率的单位叫赫兹(Hz)——即发声体每秒内的振动周数。

乐音体系中的每个音均有固定的频率,如标准音的频率为440赫兹——即振动数为440次/秒。

2.音量发声体振动,从原位到离开原位的最大值叫做振幅。

振幅的大小取决于使物体振动的外力。

在物体弹性范围内,振幅与外力成正比。

外力越大,振幅越大。

振幅决定音的强弱,即音量。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反之,声音弱,音量小。

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个性与色彩,构成音色。

音色是由于发声体振动形式及波纹的曲折不同而构成。

发声体振动的形式决定基因和泛音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声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声学基本知识

第⼀章声学基本知识声学基本知识⼈们在⽇常⽣活中离不开声⾳。

没有声⾳,⼈类社会的交流就不可想象。

这些声⾳包括⼈们需要的、想听的,如优美动听的⾳乐、相互交流的⾔谈;也包括⼈们不想听的“噪声”。

在声⾳的海洋中,⼈们是如何识别声⾳的呢?声⾳有三个要素:⾳量的⼤⼩、⾳调的⾼低、⾳⾊的于湿,它们都与声⾳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这就要从声⾳的物理特性来了解。

声波的传输及其特性声⾳是空⽓分⼦的振动。

物体的振动引起空⽓分⼦相应的振动,传⼈⼈⽿导致⿎膜振动,通过中⽿、内⽿等⼀系列听觉器官的共同作⽤使⼈听到了声⾳。

⼀、声波的特性1.声⾳的周期、频率、波长和声速周期:声源完成⼀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作T,计量单位为:秒(s)。

频率:声源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计量单位为:赫兹(H z)。

它是周期的倒数,即:f=l/T。

波长:沿声波传播⽅向,振动1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为λ,单位为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m/s。

声速约为340m/s。

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λ*f频率在20H z~20k H z之间为声波⼈⽿可以感觉的,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频率⼤于20k H z称为超声波;频率⼩于20H z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听不到的,地震波和海啸都是次声波。

有些动物的⽿朵⽐⼈类要灵敏得多,如蝙蝠就能“听到”超声波。

2.频带频带也称为“频段”,在扩声系统中,⼀般将介于次声和超声之间的可闻声频率划分为若⼲个区段,称为“频带”或“频段”。

3.声功率、声强和声压声功率:声功率即声源总声功率,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向某指定⾯积的声能量,记作w,单位为w。

声强:在垂直于声波传播⽅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积的平均声能,称为声强,⽤I表⽰,单位为W/m2。

⼈⽿可听的声强变化范围为10—12~102W/m2。

声压: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引起的压⼒增值,介质中的压⼒与静压之差称为声压,⽤P表⽰,单位为P a。

声学的基本理论与声音的传播

声学的基本理论与声音的传播

声学的基本理论与声音的传播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听觉效应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声音的特性和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声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在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介绍声学的基本理论和声音的传播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点。

一、声学的基本理论声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形成声波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振动源和介质传播两个条件。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振动传递的方式在介质中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以气体分子的弹性振动传递;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则通过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振动传递。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扰等现象。

3. 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并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进行解析和识别的过程。

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的声音范围约为20 Hz到20 kHz,而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对人的感知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播介质、距离和环境等。

1. 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而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则较快。

2. 距离声音的传播距离较远时会遇到衰减现象。

衰减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的过程,该过程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当声音传播距离增加时,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3. 环境声音的传播环境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例如,声音在室内传播时,会遇到反射和折射等现象;而在室外,声音会受到大气条件和地形的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会引起声音的衍射和干扰现象,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

三、声音的应用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音应用领域:1. 声学音乐声学音乐是指利用声音的特性和效果来创造和演奏音乐。

声学基础文档

声学基础文档

声学基础1. 声音的定义和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所引起的感觉或听觉体验。

声音是一种能量,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常见的声音特性有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频率特性,决定了声音的音高。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度或响度。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它是一个对数单位,用来量化声音的强弱。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决定了声音的品质和区别。

每个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这是由声音的频谱成分和谐波组成来决定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媒介的振动传播的。

空气是最常见的媒介,但声音在其他媒介中也可以传播,如水、金属等。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在周围的介质中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波,称为机械波。

这些波通过分子的碰撞传播,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形成了波峰和波谷。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声音的传播公式来描述:距离 = 速度 × 时间3.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向周围传播机械波,并在空气中制造了声音。

一般来说,声音的振动是由物体的某种能源提供的。

常见的声音产生源包括乐器、人的声带、机械设备、风等。

在乐器中,不同的乐器通过不同的方式产生声音。

例如,钢琴通过击打弦和音板来发声,吹管乐器通过气流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人的声带是声音的主要产生器。

当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时,声带开始振动,产生声音。

人的口腔和鼻腔的共鸣器官会改变声音的音色,形成不同的语音和音调。

4. 声音的接收与听觉声音的接收是通过听觉器官进行的。

人类的听觉器官是耳朵,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它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并将其传送到耳膜。

耳廓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声音的方向和位置。

中耳包括鼓膜和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

当声音到达耳膜时,它使鼓膜振动,并通过传导链传递到内耳。

声学、噪音、隔音知识点

声学、噪音、隔音知识点

声学、噪音、隔音等知识要点建筑声学基本知识一、声音的基本性质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将声音的频率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段,称频带。

声学设计和测量中常用倍频带和1/3倍频带。

倍频带的常用频率有8个: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绕射、干涉现象。

二、声音的计量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声强I:单位时间,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通过的声能。

声压p:介质有无声波传播时压强的改变量。

两个等声压级叠加时,总声压级比一个声压级增加3dB。

三、声音的频谱和声源的指向性声音的频谱表示声音各组成频率的声压级分布。

声音分纯音、复音和复合音。

声源的指向性指声源辐射声音强度的空间分布。

频率越高、声源尺寸比辐射波长大得越多,声源的指向性越强。

声源因其尺寸与波长之比可分为点、线和面声源。

四、人的主观听觉特性时差效应,即哈斯效应,直达声到达后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会加强直达声,直达声到达后50ms后到达的“强”反射声会产生“回声”。

听觉定位,即双耳听闻效应,人可以根据声波到达双耳时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判断声源方位和远近,进行声像定位。

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灵敏度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

响度级:以1000Hz纯音的声压级作基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的纯音的各自声压级构成一条曲线叫“等响曲线”。

1000Hz纯音的声压级数值就是待测声音的响度级。

对于复合音,响度级要通过计算或用声级计测量得到。

声级计中设有A、B、C计权网络,其中A计权网络参考40phon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低频声衰减很大,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要使人耳的主观听闻的响度增加一倍,声压级要增加10dB。

声音的三要素:声强、音调、音色。

四、自由声场与室内声场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6dB;线声源情况下为3dB;交通声源为4dB(点6线3交通4)。

声学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声音的物理特性、声音的传播规律以及声音在空间中的分布等内容。

本文将从声学的基本概念、声波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和声学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声学的基本概念声学是研究声音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特性。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振幅是指声波的最大偏离程度,它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波长是指声波一个完整周期所占据的空间距离,单位是米(m);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二、声波的特性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具有振动、传播和干涉等特性。

声波的振动可以是纵波或横波,纵波是指介质颗粒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如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横波是指介质颗粒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不同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波的干涉现象包括增强干涉和衰减干涉,它们取决于声波的相位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人类能够听到的声波,它是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中的分子振动传递能量,当声波传播到人耳时,耳膜会受到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距离与声音源的强度、频率和环境条件有关。

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单位是分贝(dB);频率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单位是赫兹(Hz);环境条件对声音的传播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四、声学应用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中,声学研究了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音量等特性,帮助人们理解音乐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在通信领域,声学研究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帮助人们设计和改进声音的传输系统,如电话、广播和音响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知识点物理声是指物体振动时产生的能量,以及能够被听觉器官感知的机械波。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物理声的基本概念、波动特性以及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等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几个重要的物理声知识点。

一、物理声的基本概念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被人类听到的物理现象。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高低、强弱、长短、纯杂等特性,这些特性是由声波的频率、振幅、波长、复合度等物理量决定的。

3. 声波与热传导: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介质的分子振动与伸缩就是声波的载体。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此外,声波的传播速度还会受到温度、湿度和压力等条件的影响。

二、声波的波动特性1. 声波的横波和纵波: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单频声波,其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方向分别垂直和平行于波动方向。

如声音的特性所述,声波的频率、振幅、波长和复合度等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纯杂等特性。

2. 波动过程中介质的振动:介质中的分子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发生往复运动,从而形成了声波的波峰和波谷。

3.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介质的密度不均匀而发生反射和折射。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声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进行声学实验和应用。

三、声音的产生和接收1. 声源和声音的产生:声源是指振动物体,通过振动将能量转化成声波的过程。

通过不同的振动方式,我们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声波,从而产生不同的声音。

2. 声学信号的接收:声音的接收需要借助听觉器官,即耳朵。

通过外耳、中耳和内耳的传递,声音会被转换成神经信号,并传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人的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接收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其灵敏度也不同。

本文为大家总结了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物理声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能力。

声学现象总结报告范文(3篇)

声学现象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处理的科学。

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声学现象无处不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声学知识。

本文将对声学现象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声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声学现象概述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产生听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3. 声音的接收人耳是接收声音的器官。

声音通过外耳道进入耳膜,引起耳膜的振动。

耳膜振动后,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最终被大脑处理,产生听觉。

4. 声音的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加载到载波上,解调是将信息从载波上提取出来的过程。

在通信领域,声音的调制与解调技术被广泛应用。

三、声学现象分类1. 声音的频率与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声音的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频率和波长是描述声音特征的重要参数。

2. 声音的强度与响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声波能量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

声音的响度是指人耳对声音的感知程度,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声所具有的独特音质。

音色是由声音的频谱组成和相对强度决定的。

4. 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声波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

声波的折射是指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声波的衍射是指声波通过障碍物或孔径时,波前发生弯曲。

声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产生的相互作用。

四、声学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1. 声学工程声学工程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控制的技术。

声学基本原理及声音传播规律

声学基本原理及声音传播规律

声学基本原理及声音传播规律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学科,涉及到声波传播的各个方面。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声学基本原理和声音传播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学基本原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空气也会跟随振动,产生了气体密度的周期变化,即形成了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传播介质(通常是空气)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2.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速度,单位是赫兹(Hz);振幅则代表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量大小;波长是声波传播的长度,与频率有关。

3.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需要通过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固体等。

介质的密度和弹性决定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二、声音传播规律1.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传播可以通过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直接传播是指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在空气等介质中传递。

间接传播是指声音通过固体或液体振动引起相邻介质的振动,进而传递声波。

2.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力、散射和吸收等因素,从而引起声波能量的衰减。

阻力是由介质的摩擦和黏性引起的,散射是声波在遇到不规则物体时的反射与折射,而吸收则是介质对声波的能量吸收。

3.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或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指的是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原来的方向,折射则是声波在遇到介质的边界时改变传播方向。

4.声音的干扰和共振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扰现象。

干扰可以是构相干干扰,即声音的振动相加或相减,也可以是声波的相位干扰,即声音的相位发生变化。

共振是指当声波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将引起物体共振,产生更大的振动幅度。

综上所述,声学基本原理涵盖了声音的产生、特性和传播介质等方面的内容。

声音传播规律包括声音的传播路径、衰减、反射与折射以及干扰和共振现象。

声学基础

声学基础

rp
空c空 水c水 水c水+空c空
=1.29340 10001500 10001500 1.29 340
0.9994
p
2空c空 =
2 1.29 340
水c水+空c空 10001500+1.29340
0.0006
说明: (1)从水中入射的声波声压反射系数为负值, 相位改变180°。 (2)从空气透射进入密介质时,声压近似加倍。
(1) 人耳感受声压范围很大:最大最小相差106(百万) 倍;
(2)大气压为105Pa,可听声压为大气压的1/50亿 ~1/5000,说明声音引起的气压变化非常小。
六、声压(*)
5.声压p与振幅ξ之间关系(了解)
p B 2f B
其中:B —— 空气绝热体变模量:1.42×105Pa
ρ—— 空气密度:1.29kg/m3
第三节 声级 (重点)
本节内容:
1。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及相互关系; 2。声级加法; 3。声级减法
为什么引入声级?
人耳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的声压2×10-5Pa, 痛阈声压20Pa,相差上百万倍,变化范围大, 直接用声压或声强表示不方便;此外人耳感 受到的声音的强度并不与声压或声强成正比, 为此引入“相对倍数”加“取对数”方法表 示声音的相对强弱,即所谓的“声级”。
(1)声音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
rI
(
水c水 空c空 水c水+空c空
)2=(10001500 10001500
1.29 1.29
340)2 340
0.9988
I
4空c空水c水 =21.2934010001500 (水c水+空c空)2 (10001500+1.29340)2
0.0012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第二章 声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 声学基本知识

自由声场(Free Sound Field)
消声室
2. 声场的分类
扩散声场(混响声场) : 如果室内各处的声压级几乎相等,声能密度也 处处相等,那么这样的声场就叫做扩散声场 (混响声场)。 半自由声场(半扩散声场):
2. 声场的分类
半自由声场(半扩散声场):
2.3.2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
1c1
对于远场简谐柱面声波而言:
p P0
2 cos(rt kr)
kr
特点:振幅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与距离的平
方根成反比关系。
3.柱面声波:
b.声线:是由线声源发出的径向线。
2.2.2声波的类型
声波的类型
类型 平面声波 球面声波
柱面声波
波阵面
垂直于传播方 向的平面
以任何值为 半径的球面
声线
噪声级的合成
6、计算例题
例1 强度为80dB的噪声,其相应的声压为多少? 解:Lp=20lg(p/p0),则,p=p010 Lp/20 所以,p=2×10-5×10 80/20=0.2Pa
例2 声强为10-6 W/m2时的声强级是多少? 解:L=10lg(I/I0)=10lg( 10-6 /10-12 ) 所以,L=60dB
pr
2c2
pt
a
r
t
θ
i
pi
1.声波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入射声波、反射声波与折射声波的传播方 向应该满足Snell定律:
2.2 声波的描述
2.2.1 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2.2.2 声音的物理量度 2.2.3 声波的类型
2.2.1 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2.2.1 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x sin( 2ft )

高中物理声学知识

高中物理声学知识

高中物理声学知识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声音产生、感受和应用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一、声波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分子也产生振动,从而形成了声波的传播。

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特性,如密度和弹性模量。

一般而言,固体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二、声音产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波动。

当振动频率在人耳可接受的范围内,人们会感知到声音。

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振幅有关,频率的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三、声音的特性1.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基本特征,取决于声音波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音波的振幅。

振幅越大,音量越高。

3. 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但在不同介质中会有所不同。

4. 谐波:声音波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谐波波形。

四、声音的传播和衍射声音可以通过直线传播,也可以发生衍射。

衍射是指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声音的频率越低,衍射效应越明显。

五、声音的共振共振是指当声波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明显的共振现象。

共振的发生会增强声音的音量,并产生更加明亮的声音。

六、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扩音器:扩音器利用共振效应来增大声音的音量,常用于演讲和音乐表演等场合。

2. 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探测和定位水下物体。

3. 音乐乐器:各种乐器的演奏都利用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 声波通信:声波可以用作短距离通信,在水下或者其他介质中传送信息。

5. 声学设计:声学在建筑和音响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提供良好的声音质量和环境。

总结:声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声波的传播和应用。

声学基本概念

声学基本概念

2.1.2 声压
瞬时声压定义:
无声扰动时的静 止大气压力
有声扰动时的大 气压力
px, y, z,t P(x, y, z,t) P0 (x, y, z)
由于声压的测量比较容易实现,通过声压的测量可以 间接求得质点速度等其他物理量,所以声压已成为目前人 们最为普遍采用的描述声波性质的物理量。
摇摆音乐 摩托车加速(5m外)
风铲(2m外) 载重汽车旁,吵闹工厂
吵闹街道交通 商业办公室
谈话 安静的饭馆 图书馆、客厅
卧室 风吹树叶 人的呼吸声(3m外) 最好的听阀
2.6 响度 响度级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受不但与声波强度的对数 近于成正比,而且与声波的频率也有关。
实用上为了定量地确定某一声音的“响”的 程度,把它和另一个标准的声音(通常为1KHz纯音)相 比较,调节1KHz纯音的声压级,使它和所研究的声音 听起来同样“响”,这时1KHz纯音的声压级就被定义 为该声音的响度级。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在声学中普遍 使用对数标度来度量声压和声强,称为声压级 和声强级。其单位常用dB(分贝)表示。
2.5.2 声压级
声压级定义:
SPL 20log10
pe pref
2.5.3 声强级
声强级定义:
SIL 10log10
I I ref
声强级与声压级的关系:
SIL

SPL
10log 10
为介质的特性阻抗
0 为静态空气的密度。
SUCCESS
THANK YOU
2019/11/2
2.4 声强 声功率
2.4.1 声能量密度 声能量密度:单位体积里的声能量。


1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2
c
角頻率(Angular frequency) : 2f [rad/sec]
振幅(Amplitude ) : Pm
聲音基本概念, 11
聲壓
壓力 [Pa] 100 000 Pascal
聲音基本概念, 12
聲波類似水波 時間
聲壓
壓力 [Pa]
大氣壓力 100 000 Pascal
New York Mexico City
2u xt
由上述兩式可得波動方程式
2P t2
= C02
2P x2
聲音基本概念, 21
球面聲場聲波方程式
前面介紹的是聲音在平面聲場傳遞的方程式, 皆為 1-D.
推導至一般的三度空間聲場, 即球面聲場 (一般所謂的點音源). 方程式如下 所示:
運動方程式: 連續方程式: 波動方程式:
P = - 0
u t
80 60 40 20
0
波長(Wavelength)
Wavelength, [m]
聲音基本概念, 15
Speed of sound, c = 344 m/s, at 200C
Example: f=1000Hz, =0.34m f=10Hz, =34.4m
波長與頻率(Wavelength and Frequency)
聲音基本概念, 18
平面聲波方程式
運動方程式 (Motion equation):
P(x)
(0+)
P(x+dx)
dx 0 = 密度, = 密度變化 ,密度變化 可以忽略, 並設截面積A u = x 方向的速度
P(x+dx) 用一次的泰勒展開式趨近於 P(x)+
P x
dx
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P(x)-P(x+dx)] A = 0 (Adx)
聲音基本概念, 10
聲波之基本參數
週期(Period) :
T
[sec]; p(x, t) p(x, t T)
頻率(Frequency) :
f
1 T
[Hz]
波長(Wave length) :
C f
[m]
波速(Wave speed): c f [m/sec]
波數(Wave number, spatial frequency) :
聲音基本概念, 24
折射(Refraction): sound travels through two mediums, wind, T
sin sin
Snell' s Law :
1
2
C1
C2
反射(Reflection): sound waves hit obstacles
干涉(Interference): constructive/destructive wave interaction
b
b
b
Example : b = 0.1 m = 0.344 m (f = 1 kHz)
聲音基本概念, 9
b
Example: b = 0.5 m = 0.344 m (f = 1 kHz)
聲音的反射(Reflection of Sound)
Source
Source
Source
Imaginary Source
聲波為縱波(疏密波), 經由空氣粒子的疏密傳遞聲音, 因為空氣粒子 疏密的變化, 其空氣壓力也不相同, 稱之為聲壓(Sound Pressure).
聲音基本概念, 6
聲波之傳播
直線前進
發散(Divergence): intensity decreases as distance increases
P t
=
-
0
C02
u
2P t2
= C02
2 P
其中, 代表 參數對 X, Y, Z 三個方向 偏微分.
聲音基本概念, 22
波動方程式(另一種推導方式)
聲波運動, 以數學方程式而言: p= f (x - vt) ….等式(1) p =聲壓, x=x方向的位移, v=速度, t=時間.
f (x1 - vt1) = f (x2 - vt2) (x2 - x1) = v (t2 - t1) 將等式(1) 經過兩次偏微分, 得到:
u t
[P(x)-P(x)-
P x
dx] A = 0
ut (Adx)
P x
= - 0
u t
聲音基本概念, 19
平面聲波方程式
連續方程式 (Continuity equation)
由流体的質量守恆定理, 可得連續方程式
t
+
x
( ·u) = 0
t
+
0
·
u x
=0
此為連續方程式
假定氣流為絕熱, 則 d = dP / C02 連續方程式可改寫為
聲壓變化量
聲音(聲壓)變化是在一個大氣壓力之上所做的變化. 大氣壓力: 類似電量DC 訊號 聲壓變化: 類似電量AC 訊號
聲音基本概念, 13
聲壓值(dB)
聲壓, p[Pa]
100 10 1 0.1 0.01 0.001 0.000 1 0.000 01
聲音基本概念, 14
聲壓值, Lp[dB]
140 120 100
Basi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oncepts of Sound 聲音基本概念
聲音基本概念, 1
聲音(Sound)
聲音基本概念, 2
聲音(Sound) 與噪音 (Noise)
聲音基本概念, 3
聲音(Sound) 與噪音 (Noise)
聲音: 聲音為每天生活可以接觸到的事物. 某些聲音可以讓我們感覺很舒服, 例如: 音樂聲或者是鳥叫聲. 聲音可以讓我們溝通, 或者是提供我們警 示, 例如: 電話鈴聲, 交談的聲音. 噪音: 某些聲音可能是我們不想要聽到的, 或者是讓我們不高興的, 這些聲 音我們稱之為噪音. 噪音的定義不單單只是聲音音量過大, 而且也跟 個人的感受有關. 舉例而言: 某些音樂對於某些人可能很舒適, 對其他 一部份人可能就認為是噪音了. 大部分的聲音來自於材質/ 物質本身經由機械振動激發產生.
聲音基本概念, 7
聲音的繞射(Diffraction of Sound)
b
b
b
Example : b = 0.1 m = 0.344 m (f = 1 kHz)
聲音基本概念, 8
b
Example: b=1m = 0.344 m (f = 1 kHz)
聲音的擴散(Diffusion of Sound)
聲音的壓力變化是在一個大氣壓力(1atm = 105 pa)上所做的微量變化.
目前, 以decibel (dB)作為音壓大小的標示.
Lp
=
20
log
p p0
dB
(p0 = 20 Pa = 20 ×10-6 Pa)
頻率: 頻率表示完整的振動的數量, 或者是每一秒鐘的循環次數. 頻率的單位是Hertz(Hz), 相當於1/sec.
2 p t2
=
v2
2 p x2
稱之為波動方程式. 因為聲波傳遞是四面八方的, 所以波動方程式中 x, 可以變更為y 或者是z.
聲音基本概念, 23
Reference
1) Lecture Note: Basic Concept of Sound, Bruel & Kjaer 2) Lecture Note: Basic Frequency Analysis of Sound, Bruel & Kjaer 3) Acoustic Noise Measurement, Bruel & Kjaer 4) Acoustic Source Book, Sybil P. Parker,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5) 聲音原理 – 林靜臣, 必凱公司講義
聲音基本概念, 4
聲音的傳播
t=0 t = 1/4 T t = 1/2 T t = 3/4 T t=T
聲音基本概念, 5
Compression
Extension
Minimum compression
Maximum compression
No compression
聲音的傳播
波的種類: 1) 縱波(疏密波): 粒子與波動方向一致. 如聲波, 彈簧波. 2) 橫波(高低波): 粒子與波動方向垂直. 如繩波.
傳遞(Transmission): energy being transferred
繞射(Diffraction): sound waves diffraction due to obstacles
吸收(Absorption):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viscosity/damping
c f
Wavelength, [m]
20
10
5
2
1
0.2
0.1
0.05
10
20
聲音基本概念, 16
50
100 200
500
1k
2k
Frequency, f [Hz]
5 k 10 k
頻率(frequency)
1
10
聲音基本概念, 17
100
1000
10 000 [Hz]
聲壓與頻率
聲壓:
聲音是一種壓力的變化, 所以聲音大小是以壓力的來作為表示, 其單位是 Pascal(pa), 1pa = 1N/m2 (SI單位)
1 C0
P t
+ 0
u = 0 x
P t
= - 0 C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