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3.内化学说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社会活 动, 是在与社会的各种交互活动(包括教学、日常游戏和劳动等 )中形成与 发展起来的,是这些社会相互活动不断内化的 结果。 4.最近发展区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二) 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1.教学支架的概念 教学支架有五个基本功能:提供支持、具有工具的性能、 扩展学习者所能达到的范围、使学生能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 任务、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选择使用。 2.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小组之间的相互对话。最初教 师示范所要完成的活动,然后,教师和学生将轮流扮演教师 。 3.同伴合作模式 同伴合作反映了集体行动的思想。当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任 务时,他们分享到的社会交往可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 ,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以此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 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2.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 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 的过程。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二) 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3.同伴合作模式 同伴合作反映了集体行动的思想。当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任 务时,他们分享到的社会交往可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 4.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学徒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中工作,因为他们经常遇到超出 他们能力以外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专家一起工作,新手获得 了专家与他们分享的关于重要过程的知识,并且将之与自己 当前的理解调整起来。学徒制非常强调社会性互动的作用。
第二节
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教育心理学2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精品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2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精品PPT课件
含义:交往、满足需要、心理关系 人际吸引:情感方面相互亲近
▪ 熟悉效应
▪ 邻近效应 – 费斯汀格(1950)
▪ 隔壁41%、隔门21%、尽头10%、非同一层 – 拉特纳(Latane,1995)
▪ 最难忘:绝大多数-距离近者、社区、1千米半径
– “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
▪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 昨天你写的日记 ▪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 曾经最爱哭的你 ▪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 猜不出问题的你 ▪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 才想起同桌的你 ▪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 谁看了你的日记 ▪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 谁给你做的嫁衣
2-5岁
害怕减少:噪声、陌生的物体或陌生人、痛、坠 落、突然失去身体支持以及突然的移动
害怕增加:想象中的生物、黑暗、动物、嘲笑、 有伤害性的威胁
随着年龄增加,与学校和社会有关的一类害怕明显 增加。
主要特点
1.稳定与冲动 2.深刻与延续 3.掩饰与表露 4.自尊与自卑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主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S
客体O
儿童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同化(assimilation) 顺应(accommodation)
2.心理发展的结构
(1)图式
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似环境中由于不 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皮亚杰、英海尔德)
种类增加,内容丰富 从简单的图式到复杂的图式 从外部的行为图式到内部的思维图式 从无逻辑的图式到逻辑的图式
(2)同化
同化是个体以自己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 过程
吃食物-消化作用-营养物质吸收-身体的一部分
受原有图式的影响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第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步完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小学生的思维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第二、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呈现出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的、间接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的思想的趋势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第一、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第二、关键期:所谓关键期就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四、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第一、少年期(12-15)第二、青年初期(15-18)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省略)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第一、认知发展的机制1、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图式的形成和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实质2、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成的、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就本质而言,同化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3、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价机制是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走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第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渐渐分化,同时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者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和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概念的出现是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去自我中心主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形式运算阶段11-16: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第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三、关于最近发展区: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第2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2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智力的群体差异
JPKC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包括性 别差异、种族差异、地域差异等。 基本结论: 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内部的差 异大于女性内部的差异。 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 领域。 ——男性的空间想象力强于女性,女性在语言、形 象思维等方面强于男性。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只要实现了现阶段的目标,完成了现阶段的任务, 解决了现阶段冲突,个体就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下一 阶段,从而使人格得以成熟。
JPKC
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人生第一个反抗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涵义
(一)性格的概念
JPKC
(二)性格差异
1.特征差异
2.类型差异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涵义
JPKC
4.智力差异的教育涵义
JPKC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 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 迁移。 如何因材施教: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实施个别化教学。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JPKC
教授一些超出学生现有认知发展水平的内容,只要 方法得当,再经过系统地训练,肯定可以起到加速 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
因此,不能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看成是一成不
变的、僵化的模式。 总之 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方法)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活动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是儿童与各种 活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不断内 化的结果,社会文化环境对发 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2、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 1)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由外向内发展
•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 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发展过程:个体的心理机能的发展开始 于外部环境。即先是外部的刺激作用于发 展个体,然后个体借助于中介工具将其内化, 使外部东西转化为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 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 丰富的环境或增加适当的环境刺激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儿童认知发 展的进程。
• 6、教育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 方法,如可采用游戏式教学、同伴影 响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和实验式教学等。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个体心理发展这 个连续过程由一些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
如心理学依据儿童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出
的共同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儿童的发 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3 岁)、幼儿期(3岁到6、7岁)、童年期 (6、7岁到11、12岁)、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到 20岁)。
• 教学的作用:
•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阶 段(“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
•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可以走 在发展前面)
(一)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基本内容
•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心理发展指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 转化。
• 低级心理机能: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形成 的一类主要受成熟因素所制约的机能。
• 高级心理机能: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形成 的一类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所制约的机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PPT讲义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PPT讲义课件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01讲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目录一、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PART01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改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于遗传;②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并不导致技能上的差异;③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性,而遗传是不可控的。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①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此时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③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华生的儿童教育观(一)教育标准要多样再教育儿童诗,方法应该多样,且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变化。

(二)不体罚儿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

(三)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儿童的习惯有情绪习惯、发音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

(四)幼儿培养目标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自信的人。

(五)科学的性教育①儿童出生后,家长要注意不让孩子的生殖器接受不良的刺激;②要让儿童及青少年懂得性器官及其功能;③克服儿童及青少年的手淫习惯,要用语言进行开导和矫正;④指导男女儿童及青少年直接正常交往;⑤要在学校里,特别是大学里,开设性教育课程。

三、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认为,出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爱。

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1.怕,出生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2.怒,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3.爱,最初的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地表情和行为,这就是天生的爱。

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课件

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课件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文化历史观
心理的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 ( 从出生到成年 ), 是在 环境其教育影响下 , 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 逐
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 低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
转化 环境及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心理发展观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1.小学生心理 发展特点
感知、 记忆 想象、 思维
想象、思维
•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 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 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情感、意志
•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 情感,但还常有不稳 定的现象 •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 持久性会渐渐增强
情感、 情绪、 意志 性格
情绪、性格
•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 境的变化而变化 •个性特征也不断增强
可以促进发展。
说明了社会历史背景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 语言以及高级思维的发展,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 念,阐明了成人、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学习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缺点
过于强调两种心理机能的区别 过于强调自然过程与文化历史过程的对立 过分强调教学对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情感体验方面,兴奋性较高, 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 易冲动。情感指向日益广泛
性意识的普遍萌生,致使异性同 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 且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意志品格方面,近期目标是主要 动机。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 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性格 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
汤姆:我知道了,在那。(放入更多的块,母亲看着)
汤姆的母亲保持这一玩具题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在一个可 操作的难度水平——通过提问、鼓励和建议策略进行指导。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课件
(terminal drop)(全部衰退)。
图2-1 心理发展的多维性及多向性
【心理发展的定义】
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心理所发生的持 续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包含:心理内容的扩大(不知——知)

心理机能的改善(一听、二看......)

心理质量的提高(“妈妈” 一词?)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
征。(量变—质变:明显不同的年龄阶段)
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不连续的,是分阶段进行的,他们更多 地把心理的发展看成是一系列的步骤,这种观点被称为阶段 论。阶段的概念一般是指:
(1)在特定的阶段中,行为是围绕着一个居支配地位的主题 组织起来的;
(2)某一阶段的行为与较早或较晚出现的行为有性质上的不 同;
(2)这个阶段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可逆性包括两大类】【逆向性】表示分类结构的特征,在
分类活动中可以把某一事物归在一个类中,也可以从该类中
剔除。【互反性】表示关系结构的特征,在比较活动中A比B 大就是B比A小
(3)它的群集性。具体运算包括分类、序列、对应和矩阵等, 这些结构的核心称为“群集”。群集结构是在获得守恒和可 逆性后进行逻辑辑运算。其本质特征包括:组合性、可逆性、 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
【生物遗传性】(生物性 前提/可能性)
(天生盲人)
【社会制约性】(社会性)(历史/社会环境) (“狼孩”)
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生物自然性) 1.【遗传素质】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
特点。 【作用】生物基础/自然前提;可能性/现实性
【“遗传决定论”的批判】 (高尔顿/霍尔)
①儿童发展了符号表象技能; ②这个阶段的表象是直观的、静态的,带有较多的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讲课文档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讲课文档
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例如数字,数学符号,化学元素。 •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如“圆的直径 是它的半径的两倍”。
2021/10/13
3
第三页,共71页。
2021/10/13
4
第四页,共71页。
举例: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学生运用陈述性知识理解问题,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
面临的种种具体过程
2021/10/13
5
第五页,共71页。
来源: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认识的深刻性: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学科性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2021/10/13
学习过程涉及:
刺激 -> 感觉记忆 -> 注意-> 知觉 -> 短 时记忆 -> 长时记忆
2021/10/13
8
第八页,共71页。
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2021/10/13
9
第九页,共71页。
认知学习过程
• 一、早期加工 • 二、短时记忆 • 三、长时记忆 • 四、元认知
2021/10/13
10
• 斯特拉顿的研究 • 俾格米人 • 近视
2021/10/13
28
第二十八页,共71页。
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 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 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
• 与长时记忆无关的或者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 在感觉记忆中很快就消失了。
2021/10/13
29
第二十九页,共7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 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最佳期限:学习的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教 学建立于正在开始但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 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合作学习:儿童通过与成人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提高的能力水平能够持续到此后 单独进行的活动中。成人帮助儿童解决问题时提供的帮助, 维果斯基称之为支架,支架既可以是线索、提示、鼓励、 分解问题、提供样例等,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有助于学生独 立学习的东西。
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 学,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了解学生的认知 发展准备,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
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教育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摆脱了自我中心、掌握类包含的 概念、思维活动具有序列性、能够对事物内隐的实质作出 反应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有了抽象逻辑性、假设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3、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maturation):必要条件 练习和习得的经验(practice and experience) 物理经验: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 数理逻辑经验:个体作用于物体,理解动作间相互 协调的结果 社会性经验(social transmission) 平衡(equilibration):决定性因素
❖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 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即主体的动作。
❖ 认知发展的基础是图式。 ❖ 个体适应环境的形式有同化和顺应,心理发展就是个
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 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Educational Psycholog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是这一时期最基本的矛盾。基本 信任感是指充分信任他人以及自己也值得信赖的一种基本感 觉。 2、自主对羞怯(1.5-3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努力想达到自主,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该 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感。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定义为最 近发展区;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 成人的指导下或是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 能力。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幼儿期有更强的进取性和更饱满的精力来探索周围的社会 环境和物理环境。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这一时期儿童面临的任务就是发展勤奋感,减少自卑感。 由于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业上的成功尤其 能够提高儿童的勤奋感。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 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广义的心理发展:包括种系心理的发展和个体心 理的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类心 理的演变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的 形成到出生、成熟直到死亡的过程中发生的有次序 的、并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变化。 狭义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发展主要是指狭义的心理 发展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作为动物进化 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 级心理机能,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二)心理发展观
在维果斯基看来,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 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 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
开始
皮亚杰的 概念 平衡 同化 顺应
组织
定义 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 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 而适应新刺激。 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 激。
重组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为 完整的结构。
例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小鸟。
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 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 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于是给它起一个新名字(或询 问:“这是什么?”),至少 在当时他能够成功地通过顺应 达到平衡。
Educational Psychology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三)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 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 提倡发现学习 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三、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与教育
该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 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 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作用作用。
组成包含一个上位概念(飞行 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 飞机)的有层次的图式。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2、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久性,儿童一般在八九 个月获得 前运算阶段:万物有灵论、未形成守恒(单维 思维、思维不可逆、思维的刻板性)、自我中心、 未掌握类包含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