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之一般系统模式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of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就是行为科学得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得需求,安全上得需求,情感与归属得需求,尊重得需求,自我实现得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与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她得需求层次排列中,她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得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就是探讨个人得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得影响。
按照班杜拉得观点,以往得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得制约作用。
她们通常就是用物理得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她们得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得人得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得说服力。
由于人总就是生活在一定得社会条件下得,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得社会情境中而不就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得行为。
三、舒茨得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得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得需要,即包容需要、得支配需要与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得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得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与预测她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得形成与个体得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她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得相互关系得需要.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她得1909年出版得《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她认为,人得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得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与她人得社会互动形成得,她人对自己得评价、态度等等,就是反映自我得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与把握自己。
因此,人得自我就是通过与她人得相互作用形成得,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她人如何“认识”自己得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得想象; 3、自己对她人得这些“认识”或“评价”得情感。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人在情境中、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人在情境中、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三个关键点:模式、过程、通用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含义(一)概念和内涵1、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
2、涵盖了实务的发展阶段和系统。
(二)整合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整合与综融)1、强调全人服务观。
2、实务是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
3、强调社会工作者的通才能力。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视角:“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
理论焦点: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
运用系统理论视角,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障碍以及其资源和优势与其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间的关系。
1、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实务重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强调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和组织与环境是互相影响的。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形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各自文化习俗在内的各种结构因素对人们互动的影响。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2、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实务特点(1)实务出发点是优势视角。
(2)对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和组织的需要与问题的评估,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3)动态实务。
需要不断地和连续地进行评估。
(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
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念,横向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纵向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其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考察 的理论对社会工作者颇有参考价值。
(三)人文主义理论 人文主义理论是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以及布鲁 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 论。
(四)团体动力学 团体动力学也称群体动力学,是社会 心理学中研究群体和群体意识的形成及过 程、研究群体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群体行为和群体变迁的动力及其机制的理 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回顾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早期 (19世纪)的社会工作者,被称为“提供 财物支持的人”。他们只是行动者,而不 是思想者,也没有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 和方法为案主提供服务。只是当社会工作 发展到专业化阶段,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 要性才逐步被认识并得到重视。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
二、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之路 首先是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或基础 理论的建构。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西方社会工 作理论主要借鉴其他学科,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 基础。这种局面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生了重要 的变化,开始了社会工作理论的整合化努力时期。 这种意图代表了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趋势,但由 于条件的限制,其所取得的结果还是有限的。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 1.按学科归纳 2.按知识层次 3.综合性归纳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 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 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 4.社会工作理论的客观性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从与社会工作 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划分,不少学者倾 向于将其划分为两大层次,但提法稍有不 同。提姆斯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 础(外借理论)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大 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为社会工作 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两个层次。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社会工作18种常用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当前社会环境压力太大,导致潜意识中的创伤反 应
自我和超我功能不良使其当前出现情绪问题和社 会功能弱化
心理社会模式的治疗原则
温暖、接纳的专业关系 个别化原则 重视个人性格缺失和社会适应不良的诊断评估 重视个人与其重要他人以及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必须注意服务对象问题及其处 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服务对象问题的前提
认知行为模式的实务目标
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 和不理性的想法
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认知行为模式的治疗原则
(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
激进人文主义者 主观社会学
社 会 的 本 质
社会科学的本质
激进结构主义者
客观社会学
解释者
功能主义者
秩序社会学
社会工作的范式模型(Whitington & Holland ,David·Howe)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冲突性理论
激进人文主义社会工作
激进社会工作 (意识提升者)
主观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社 会
客观性理论
促进个体 的自我理 解,实现 个人的潜 能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意义寻求者)
秩序性理论
传统社会工作 (调停者)
对个人及问题 进行治疗、纠 正、维护、控 制和监督
四种范式的工作方法
提高觉悟,恢复对个 人自己的情境与经历 的控制
激进社会工作 (意识提升者)
主观性理论
冲突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1. 引言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解决社会问题、提升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学科和实践。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在指导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理论旨在提供理论框架和思考方式,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社会工作理论,包括系统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希望复原理论。
2. 系统论系统论是一种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强调整体性和相互关系。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论可以帮助工作者理解个人、家庭和社区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通过分析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3.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它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社会工作实践中,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帮助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个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和适应过程。
通过分析个人与其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人困境的来源,并找到适当的支持和干预策略。
4. 希望复原理论希望复原理论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应用理论,着重于个人康复和社会融入。
该理论认为个人在困境和挫折中都有内在的力量和希望,可以通过适当的支持和干预来恢复和复原。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采用希望复原理论来鼓励个人积极面对困境,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以促进其复原和融入社会。
5. 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社会工作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理论指导,社会工作者可以系统地评估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为个人和群体设计相应的干预方案。
同时,社会工作理论也可以帮助工作者提升专业实践的效果和效率,使得工作更加科学和可行。
6. 总结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和指导。
其中系统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希望复原理论是几种重要的理论框架。
通过应用这些理论,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评估个人的困境,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
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的理论法范式
社会建构主义的特色: 社会建构反对简单地根据专业术语进行分类、 类化、治疗和介入。 社会建构主义自身的开放性和反思性也提供了 重要的对话机会。
“ 社会工作专业致力于促进社会变迁、解决人类 关系中的问题,提升人的潜能并赋予人们增强福 祉的自由。通过使用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 社会工作在人与环境互动的环节进行干预。人权 和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的基石。 ”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还应用 了心理学的、生物学的、人类学的和医学的理 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界定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
范式的概念来自库恩, 是指若干相关的理论模 式所构成的一个理论取 向,它们共享一组基本 的理论假设(或哲理基 础)。 本书着重介绍社会工作 理论的四个范式:实证 传统、激进传统、人本 传统、社会建构传统。
具体事物、概念、理论、范式的关系
事物
概念
理论
范式
范式
范式与理论的关系:
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初期,以科学的慈善观为指导; 1917年里士满(Richmond)在《社会诊断》一 书中指出:社会诊断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社工 在科学指导下为不同人群提供服务;进行科学 的评估、诊断与鉴定。贡献:建立科学基础。
豪的七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社会工作是事实的收集 者) 第二阶段:精神分析学阶段,核心人物弗洛伊德 第三阶段:“诊断学派”和“功能学派”并立时 期 第四阶段:“获得”阶段 第五阶段:“盘点”阶段 第六阶段:“理论统整”阶段 第七阶段:“理论归类”阶段
1、社会工作的内涵
(1)国内学者总结的定义
“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学科和专业 ”。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 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 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 动。”
社工一般理论
第三章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
现代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也为自身理论体系提供了检验的场所。
掌握这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工作从业者的所必备的专业条件之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简介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史发展、理论分类以及各种理论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理论与实践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格林伍德当时发表“专业的属性”一文时,虽然将社会工作称为一门专业,但其专业化程度还不算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伍德提出的衡量专业属性的条件中第一个就是看其是否具有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为,理论对于一门专业的重要性程度非常高。
所以,社会工作正是因为有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进而对社会现象做出有说服力且符合逻辑的解释,这样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还有,伴随着理论体系发展的系统化、复杂化,要想掌握这种理论体系,就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训练和专业的理论教育。
所以说,一项事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关键就要看这项事业的理论发展程度如何;同时,要想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其理论发展的程度高低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工作是一种关于行动、事件和介入的理论。
(孙立亚:《社会工作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145页。
)它不同于那些只注重研究的学科。
它的专业最终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改良社会环境。
所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更加强调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使之更加有利于人与社会克服障碍、获得发展。
二、理论的沿革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片面性,致使人类总结的各种理论总是有局限性的。
但是,人类的认知能力却是无限扩展的,人类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总能够发现这些局限性,并能够找到超越这些局限性的改革办法。
所以,在人类思维的发展进程中,总是出现各种理论的更迭式发展。
哲学家库恩把这种理论更迭的现象总结为“范式的转移”。
库恩认为:不同科学家所创立的理论可能会各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径庭,但是,在这些理论家思维的背后总会有一些共同的关于世界的、关于社会的假设;持有相同假设的科学家之间的差异与那些拥有不同假设的科学家相比要小得多。
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模式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专业服务活动,旨在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所采用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论,它涵盖了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职业特点。
在社会工作领域,不同的模式可以应对不同的问题和需求,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首先,社会工作模式包括了个案工作模式。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关注个体的问题和需求,通过个别辅导、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方式,帮助个人解决心理、家庭、职业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个案工作模式下,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能,能够与个体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问题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帮助其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其次,社会工作模式还包括了家庭工作模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家庭工作模式注重于家庭系统的干预和支持,通过家庭访谈、家庭治疗、亲子教育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家庭的功能和稳定性。
在家庭工作模式下,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家庭治疗和家庭系统理论知识,能够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重建健康的家庭氛围。
此外,社会工作模式还包括了社区工作模式。
社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社区工作模式注重于社区资源的整合和社区建设,通过社区调查、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社区的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社区工作模式下,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社区调查和社区组织能力,能够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协助他们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所采用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论,它涵盖了个案工作、家庭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多种模式。
不同的模式可以应对不同的问题和需求,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
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社会工作是一种通过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的职业。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常常使用一些模式和方法来指导工作的进行,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包括系统论、生态系统模式、人本主义模式和力量模式等。
1. 系统论模式系统论模式是一种将问题看作是系统的一部分,并将其放在更广泛的环境中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使用系统论模式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找出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
该模式强调整体性思维和相互关系,认为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系统论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子系统。
他们通过分析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社会工作者还会考虑到系统中的反馈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来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
2. 生态系统模式生态系统模式是一种将个体与其所处环境联系起来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使用生态系统模式来理解个体与其社会、家庭和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模式认为个体的问题和需求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因此解决问题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
在生态系统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将个体放在一个更广泛的环境中进行分析。
他们考虑到个体与其家庭、社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还会考虑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健康。
3. 人本主义模式人本主义模式是一种将人的需求和价值放在工作的核心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使用人本主义模式来关注个体的权利、尊严和自主性,以及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和发展潜力。
该模式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决性,认为解决问题需要尊重和支持个体的自主权。
在人本主义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将个体的需求和权利放在工作的核心。
他们与个体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
社会工作者还会提供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个体实现他们的潜力和目标。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下的理论模式,从而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性的反思和对话,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理论敏感度。
具体目标: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理论范式的转移,从而反思批判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局限和贡献;区分社会问题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实物流派,从而反思批判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专业技术和整合可能;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核心模式和特定时空的处境化互动,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行体制的融合与碰撞,创造性推动社会工作策略与中国社会的协同转型。
课程纲要: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概述1.理论的属性及其和实践的关系:2.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3.社会工作理论分类:类型学框架VS.实务领域框架4.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科学主义范式VS.建构主义范式第二讲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问题解决模式:社会工作新主流框架1.一般系统理论2.生态主义演变3.生态系统框架4.问题解决模式5.生命模式: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16.家庭治疗: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2第三讲优势视角、能力建设和增能框架:一个有希望的生活世界1.优势视角2.增能概念3.抗逆力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14.能力建设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25.社区资产建设:优势视角的运用3第四讲行为主义和准行为主义理论:证据为本的干预模式1.行为主义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行为理论4.认知行为治疗5.理性情绪模式6.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第五讲精神分析和心理社会模式:病态模式的治疗实践1.弗洛伊德的创造2.自我心理学阶段:埃里克森的贡献3.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比昂、温妮科特的贡献4.自身客体理论:海因茨.科胡特5.约翰.鲍尔比和大卫.豪的依附理论6.弗洛伦斯.霍利斯和玛丽.伍茨的心理社会治疗第六讲符号互动理论和社会建构论:反思实践的理论背景1.乔治.H.米德的理论创新2.芝加哥学派(赫伯特.布卢默)和衣阿华学派(曼福德.库恩)之争:情景的权宜性VS.情景的结构性3.认同和角色理论:谢尔顿.斯特莱克和拉尔夫.特纳4.拟据化理论:欧文.戈夫曼5.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和身份理论6.布迪厄的建构结构主义和反思实践7.唐纳德.肖恩:反思行动实践第七讲人本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个哲学意味的激进实践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贡献2.作为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让-保罗.萨特3.现象学之后的存在主义:马丁.海德格尔4.人本主义小组工作:格拉斯曼和凯茨5.存在主义社会工作:N.汤普森第八讲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相对正统的激进实践1.马克思主义:作为异化主题,还是剥削主题?2.安东尼.葛兰西:文化霸权与市民社会3.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4.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5.欧内斯特.拉克劳和尚塔尔.莫菲:后-马克思主义的接叙(articulation)实践6.保罗.弗雷勒:受压怕者的教育学7.进步社会工作第九讲性别视角、族群视角和文化视角:反霸权支配的文化激进实践1.第二性:西蒙.D.波伏娃2.母职的再生产:南希.乔德罗3.性别麻烦:朱迪丝.巴特勒4.三种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同化、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5.多元文化下的社会化过程和身份认同6.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践:丽娜.多米内利和卡伦.希利7.反歧视、反压迫的文化实践:达琳普尔和伯克的理论第十讲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处在虚无主义边缘的新激进思维1.表征危机和语言学转向2.从一般语义学到语用学3.克利夫德.格尔茨:地方性知识4.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民间叙事与合法性5.米歇尔.福柯:真理体制和规训权力6.后现代批判社会工作:迈克尔.怀特和简.福参考文献:1.Robbins, Susan P. Chaterjee, Pranab. Canda, Edward R. 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Theory: A Critical Perspective for Social Work.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8.2.Turner, Francis. J. and Kendall Katherne A. Social Work Treatment: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Approaches. Third edi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6.3.Howe, David.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Theory: Making Senseof in Practice.Aldershot: Wildwood House, 1987.4.Payne, Malcom.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third edition)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2005[英]马尔克姆.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三版,冯亚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社会工作理论
补充:性别主流化: 妇女与性别理论与实践(上下)
社会性别预算 1985年联合国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首次用。95年世妇会再次重申。97年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了该概念的一致定义,如前述。
性别主流化非简单的在现存行动中加入“妇女成分和两性成分,也非仅仅是提高 妇女参与度。含义是把男女双方的经验、知识和利益应用于经济发展过程(阎东 玲此说有问题:只用于经济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主流化的 目标是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和体制结构,使之对男女都平等和公正。 性别主流化途径和方法: —— 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承诺;
二、基本概念 1、女性主义——它代表一种观点、一种意识形态(理论), 一种社会运动(实践)。它指一种倡导妇女在法律的和社会的、 经济的平等的社会运动和信条(《社会工作词典》。 ——男女间一种平等的哲学,它指涉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态度和行为,常常需要站在妇女的立场上提供教育和倡导,欣 赏个体差异和个人成就。(从理论层面言《Understanding Generalist Social Work》) 从政治层面言,女性主义是一种政治,一种社会运动。它 旨在改变现存社会中男女两性间现存权力关系不平等的状况。 女性主义认为,这些权力关系构成了生活的所有领域——家庭、 教育、福利、劳动与政治世界、文化与休闲。 注意:女性主义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它是一个开放 的、动态的、涵盖面极广的各种思想交锋、融合的场所。有人 认为:“女性主义是个松散的个体集合体。”
2、与他人一起工作
系统理论 老人院舍照顾中的运用
在院舍机构,由职员群体和住户群体组成,他们各自与一 个外部世界关联,同时,院舍内部也相互有关系。 这样的机构,系统理论聚焦于对人们如何在社会情景中彼 此关联的组成部分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对人们作为个体的关注。 这样的情况下,要达到高效工作所需要的全面理解可能比 较难。系统理论中边界的概念有助于降低特殊问题、居住区内 关系或案主网络中关系的复杂性,有助于促进对居住区内人们 之间的沟通现状的重视,既是一种解释问题如何在情景中持续 存在的方法,又是一种干预手段。
简述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简述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采用一种规范的流程来进行工作的模式。
这个模式包括一系列的步骤,从问题识别到方案评估,再到实施和评估,最终达到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客户生活质量的目标。
下面将对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进行简要概述。
1. 问题识别和评估阶段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识别和评估客户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客户交流、观察和评估工具的应用,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取必要的信息,准确识别问题。
2. 制定服务计划阶段在问题识别和评估阶段之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
这个阶段包括目标设定、制定行动计划和确定资源等步骤。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客户合作,共同制定出适合客户的服务计划。
3. 实施服务阶段在服务计划制定完成后,社会工作者开始实施服务。
这个阶段包括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个别或群体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
在实施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确保服务的有效性。
4. 评估和调整阶段在实施服务一段时间后,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服务进行评估,了解服务的效果和客户的反馈。
如果发现服务效果不理想或客户需求有变化,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调整服务计划,重新制定行动计划,以适应客户的需求。
5. 终止和后续服务阶段当客户的问题得到解决或达到预期目标时,社会工作者需要适时终止服务。
在终止服务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客户进行总结和评估,了解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和改善情况。
如果需要,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后续支持和服务,以确保客户的问题得到长期解决。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处理客户的问题和需求。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领域的要求,灵活运用这个模式,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通过遵循这个模式,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制定有效的服务计划,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升客户的生活质量。
社工常用的40种理论及模式
社工常用的40种理论及模cial Work),简称社工, 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 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 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 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 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 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 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这个古老的课题。近年来又成为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促进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本文根据近年研究成果,拟对学
习动机的界定,从理论上作一新的概括,并对韦纳的成就归因论作一简要评价。关于学习动机的结构和功能,习惯的说法是:“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 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 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0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 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 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 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较高的自信心。所有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取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就企业管理来说,企业领导应充分看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相影响,主动在企业中树立员工榜样,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 更多的表现出企业所希望的行为。在树立榜样时,企业领导要力求使榜样真实可近、平凡感人。如果将榜样完美化、理想化,常常会使员工感到 高不可攀,或者感到榜样脱离生活、虚假骗人。结果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员工反感,降低员工士气。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
理论旨在提供分析、解释和实践方向,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并对它们的背景、核心观点和实践应用进行简要概述。
一、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将社会系统视为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
它强调社会中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反馈循环和双向影响而产生系统性变化。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系统理论来理解社会环境和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来改善系统的功能。
二、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转变。
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来制定和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三、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将个人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它将个人的发展看作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所驱动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应用生态系统理论来帮助个人建立健康的环境,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四、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学习和模仿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它认为行为是通过社会交互和反馈而产生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社会学习理论来帮助个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积极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五、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将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它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他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估所决定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理论来帮助个人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六、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关注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它认为,人的行为和情感受他们与他人的互动所影响。
社会工作者可以应用人际关系理论来帮助个人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性的社会网络。
七、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强调社会公平和平等的重要性。
它认为社会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并对社会不公正现象提供干预和变革。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和框架对于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社会工作常用的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框架之一,它强调将个人、家庭和社区放置在一个系统性的背景中来理解和干预问题。
系统理论认为个人和群体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部分,通过观察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系统理论来评估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干预。
二、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它关注个人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个人成长和变化的影响。
这个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受到遗传、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的,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人类发展的规律来制定和实施干预计划,帮助个体实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基于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强调个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发展。
社会工作中,社会学习理论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建立积极、与他人合作的学习环境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通过建立适当的行为范本和提供积极的激励来激发个体的自我改变和发展动力。
四、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种将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行为和适应能力。
社会工作中,认知行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领域,通过帮助个体改变负面的认知思维模式,提高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应对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水平。
五、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中较为新的理论模型,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是生活在多个系统之中,包括微系统(如家庭、学校),中系统(如社区、组织)和宏系统(如文化、社会政策)。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理论三分法模型示意图理论抽象程度结构部分内容实例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弗洛伊德主义、高宏观理论与社会运行机马克思主义、结制进行综合性构功能主义的说明中观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标签理论、儿童1)解释性理论方面进行专门发展理论等。
中解释。
对社会工作实危机介入理论、2)介入模式理践本身的性质、任务中心理论论目的、过程等进等。
行一般说明。
社会工作的具自由联想法、批低实践理论体技巧、操作方判式提问法等法。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 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的集合而成的。
“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均等)。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平衡,并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一)交流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1、焦虑: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其发展结果是个体会选择一种行动适应或试图解决这种状态。
2、心理防卫机制:人在除了以积极方式面对问题外,通常还会发展出一套消极的方法来逃避道德的困境或摆脱精神焦虑,从而解脱情绪的暂时困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应对问题的策略或方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成为“心理防卫机制”,主要包括:否定、抑郁、解脱、认同、合理化、转移、理想化、投射、割裂、升华、移情、反移情等。
二、认知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正确的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理论。
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
社会工作——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的历史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是一般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
1 971年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认为生命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这个源自生物学的理论被用来分析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也看作是一个系统。
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而不是将人和社会分割开来。
在系统论看来,系统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维持稳定和平衡,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而是存在着多元互动或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
系统及子系统与外界的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系统具有主动调适和适应的能力,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和顺应。
社会工作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美国人赫恩早期提出的全人或全貌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高德斯坦提出统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
平卡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作是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正式运用。
系统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的提出恰逢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出现合并趋势之时,同时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更加专精化。
在这种情形下,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实务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和服务框架。
(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系统理论有四个主要概念。
1. 结构结构是指个人所面对并能够认知的外在环境,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微观环境是指个人日常生活于其中,可以直接与其互动,并对个人的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和物质环境。
中观环境是指居于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之间的,一般包括志愿组织、正式组织、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工作场所、工会等组织。
宏观环境是指一个人生长于其中的整个文化系统,诸如语言、住宅、科技、习俗、法律、规章制度等。
平卡斯和米纳罕则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分成三类,即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如家庭)、正式系统(如社区)、社会系统(如学校等)。
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但是一个人能否与所生活的系统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则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限的定义(boundary definition)
• 界限的定义(boundary definition)是一个 系统会与环境产生交流的现象,但却不会被环 境所融化,主要因素是这个系统有它的界限。 但是,决定这个界限是依据的。它是依据它所 存在的位置,或是维持的方式,或是界限被侵 入的程度。确定界限的答案是复合的,而非单 元性的。 • 一般说来,界限的界定不仅是靠系统本身,有 时也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力。
对应(homology)
• 这是他以对应(homology)方式,根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归纳出 来的结论。 • 对应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 在不同的生物体上,有着相对应的结构。基本上发展的形态 相似,基本机构是共通的,其基因的赋予、生态关系以及演化关 系有着相类似的现象。这种把相同的原理原则与模型,从一个学 科转移到另一个学科的努力,就是对应。 • 如果我们把彼此相通或相同的各学科原则原理归纳整理,提供给 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就可以避免许多人类智慧的重复投资。那么 这些归纳出来的可共同使用的原理原则,就是博达郎斐所谓的 “异体同形性”。
吸收者 ingester 分配者 distributor 分解者 decomposer 制造者 producer 物质—能源储藏 matter-energy storage 逐出者 extruder 动力 motor 支持者 supporter
复制、再生 reproducer 界限 boundary
五、一般系统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改变媒介的系统 (change agent system ) (二)案主系统 (三)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
(四)行动系统(action system)
改变的程序有下列七个步骤:
• • • • 步骤一:发展(或形成)想要改变的需求。 步骤二:建立一种改变的关系状态。 步骤三:辨明(或诊断)案主系统的问题性质。 步骤四:测试可能的几种目标和途径,并建立 目标和行动的意愿。 • 步骤五:将意愿转换为实际改变的力量。 • 步骤六:使改变能概括化(generalization) 和稳定化(stabilization)。 • 步骤七:完成最终的关系。
输出 output
回馈 feedback
三、一般系统的主要概念
• • • • • • • 界限的定义(boundary definition) 一致性(entropy) 开放的系统(open system) 稳定的状态 (steady state) 回馈(feedback) 合融 (aolon) 整体 (whole)
一致性(entropy)
• 一致性(entropy)另一个意思是“熵”,指以一定的 量来表示一个系统解组的程度。这个量会一直增加 (即正相的熵增加,表示这个系统越有可能解组的程 度),直到系统能够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为止。 • 一致性熵可分为两类,一个是正向的(positive), 另一个是负向的(negative)。
次系统运作程 序 Subsystems processing both mattterenergy and information
资讯程序次 系统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ubsystems
输入传送机 input transducer 频道 channel and net 解码者 decoder 联结者 associator 记忆 memory 决定者 decider 解码者 encoder 输出传送机 output transducer
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
• 希尔斯(Gordon Hearn):社会工作者是个界线工作 者(boundary worker) 1、帮助一个系统划定其界限。 2、是人类系统在界限的开与关之间有规律可循,以符合 环境的需要。 3、协助系统来考虑输入与输出所应该有的量,才不致于 产生系统过重或不足的现象。 4、协助系统决定所应输入与输出的内容。 5、决定输入与输出的形式。 6、协助系统决定界限所适宜有的严密性程度。 7、协助系统决定在界限内,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适宜缩 小,还是扩大。
整体 (whole)
1、研究事物应当把事物当作一个完整的总体,不 要忽略其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结合而成 的更大的整体。 2、整体并非部分的集合 • (the who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um of its parts) • 这个概念指出了系统的非加性(nonsumativity)。
回馈(feedback)
刺激 stimulus Receptor 接收器 信息 message Control apparatus 控制仪器 Feedback 回馈 信息 Message effector 反应器 反应 response
合融 (aolon)
• 合融(aolon)这个概念主要是描述一个实体, 它同时是一个部分(part),也是一个整体 (whole)。每一个实体都是由数个部分组成为 一个整体,对部分而言、整体是超系统,但相 对于更大的整体而言,它却是一个部分。这种 次系统、系统、超系统的关系是同时存在的。
稳定的状态 (steady state)
• 稳定的状态(steady state)应具有以下特征: 1、有机的新陈代谢(organic metabolism), 即一个系统内的物质会保持适当的流动和流通, 使得系统内的成分维持一定。 2、在有任何干扰之后,系统会重新建立一种稳 定状态,如果这个干扰延续着,它就会建立另 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3、同级的目标:指的是不同的原始状况会发展 一套相同的结果,它支持个别化的原则。
二、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的本质
• 赫尔(Hall,1962): 系统是一群客体之间,以及这些“客体”所具有的“特质” 之间,存在着的各种“关系”。 客体(objects)是指: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事物,这些事 物组成系统的分子。 特质(attributes)则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特质。 关系(relationship)则是连接客体成为一个系统的条 件,是将原本是分离的分子,结合起来成为系统。 • 吉尔曼(German,1978):“一个系统是一些在界限 (boundary)内,彼此有互动的部分所组成的集合体。 那么所有的存在,实体都可以说是一个系统。
(二)系统的特性
1、对周围环境保持一个开口,以便自己与环境或其他系 统往来 2、可渗入的(permeable)。 3、一个系统和环境之间也有相互回馈的过程。
4、 交流过程
5、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种具有层级的组织,相对地存在 着次系统、系统以及超系统。
交流过程图
输入 input
转化 through put
社会工作理论之
一般系统理论
一、一般系统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 一般系统理论的创始人是博达郎斐(Bertalanffy)
• 1932年,博达郎斐提出了开放系统(open system)的 概念 苯汉的呼啸(clamor of boeotian)
• 他后期学说之一: 异体同形性的论点
• 基本假设。 第一,他假设所有的有机体系都是独立自主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结 构会显示出两种不同的趋势: 其一是 “集中化”。 其二是 “分散化” 。 第二个基本假设是,系统是会自律的(self-regulation)。
思考
thinking
你是如何评价一 般系统理论的?
四、模型的建构
(一)系统的范围 波尔蒂(Agues Bolter)。根据这个模型,一个系 统为了维持其生存,必须与六个问题相抗衡:
1、能源(energy)的分配。 2、能源的流通(mobilization)。 3、在系统内的沟通。 4、取得内在和外在现实间的一致。 5、为行动定下目标和价值。 6、发展行动的技能和策略。
• 导致正向的熵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这个系统的界限过于牢固,致使它排除本身 对环境的需求而封闭起来 。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系统的界限太松散 。
开放的系统(open system)
• 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它可以和环境彼此交换物质、信息、以及资源。 2、它能够输入、转化、以及输出。 3、它能将系统内所包含的物质加以组织或分解。 4、他会维持一个系统在稳定的状态。 Lewin:“准固定平衡”(quasistationary equilibrium), 布克莱(Buckley):“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 5、在这种动态的稳定状态下,它的熵是负向的。 6、它具有两项特别的属性。 第一是,次系统的动态运作,是一种功能的运作过程。 第二是,具有回馈的过程,使得系统因为对过去所执行的工作有了 了解,以修正未来的表现。
社会工作系统的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模型的建构
(二)生活系统
Milley:这个模型分为两个次 系统,一个是“物质——能 源次系统”(matterenergy subsystems),另 一个是“资讯系统” (information subsystems)。 这个模型如右:
物质能源次系统 Matter-energy processing sub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