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样卷)讲课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_汪吉鹏)电子教案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_汪吉鹏)电子教案8](https://img.taocdn.com/s3/m/c56bca6783c4bb4cf6ecd11c.png)
3. 8253内部结构
微型计算机的 I /O 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的 I /O 接口技术 8253的内部结构如图上所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数据总线缓冲器
该缓冲器为8位双向三态,是CPU与8253内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②读/写逻辑电路 接收CPU送来的读写、片选及地址信号,对8253内部各部件进行控制。 ③控制字寄存器
(2)DMA控制器响应请求
DMA控制器接到请求后,经控制电路向CPU提出保持请求信号HOLD,并等 待CPU的回答。如果控制器接有多个DMA设备,它要对各设备的请求进行排 队,选择优先级别最高的请求输出,作为向CPU发出的保持请求。
(3)CPU响应
CPU在每个时钟上升沿都检测有无HOLD请求,若有此请求,且自身正处在 总线空闲周期中,CPU就立即响应保持请求。如果CPU正在执行某个总线 周期,那么要到这个总线周期结束后再响应此保持请求。
2. 端口编址方式 CPU 寻址外设有两种方式:
(1)I/O设备与存储器统一编址 (2)I/O设备独立编址
一种具体机型内I/O设备采用哪种编址方式,取决于CPU的硬件设 计。
微型计算机的 I /O 接口பைடு நூலகம்术
(1)I/O设备与存储器统一编址:
内存与外设
00000
00001
将外设接口电路的一个端口作为存储器的一个单元。
查询方式输入过程的流程图: (1)CPU从接口(状态口)中读取状态 字 (2)CPU检测状态字,满足条件,CPU 从数据口输入(输出)数据。 (3)不满足条件,CPU重新读取状态字
启动
测试I/O设备状态 否
准备就绪? 是
执行数据传送
结束 查询方式流程图
微型计算机的 I /O 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22ac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d.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微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2 教学内容微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讨论法,探讨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微机原理概述案例: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第二章:微处理器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发展和分类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理解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2.2 教学内容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发展和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采用实验法,验证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2.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微处理器案例: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实验设备:微处理器实验箱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发展和分类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存储器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3.2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采用讨论法,探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3.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存储器案例: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讨论材料: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存储器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访问方式的掌握情况第四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了解输入/输出接口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理解输入/输出接口的通信方式和控制方法4.2 教学内容输入/输出接口的概念和作用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输入/输出接口的通信方式和控制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输入/输出接口的概念和作用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组成和功能采用实验法,验证输入/输出接口的通信方式和控制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案例: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实验设备:输入/输出接口实验箱4.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输入/输出接口概念和作用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的understanding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输入/输出接口的通信方式和控制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五章:中断技术了解中断技术的第六章:DMA控制技术6.1 教学目标理解DMA(直接内存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和作用掌握DMA传输过程和DMA请求的处理机制了解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6.2 教学内容DMA控制技术的原理和作用DMA传输过程和DMA请求的处理机制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DMA控制技术的原理和作用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DMA传输过程和DMA请求的处理机制采用讨论法,探讨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6.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DMA控制技术案例:DMA传输过程和DMA请求的处理机制讨论材料: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6.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DMA控制技术原理和作用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DMA传输过程和DMA请求处理机制的理解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的掌握情况第七章:总线技术7.1 教学目标理解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总线的传输原理和传输速率了解总线的接口技术和总线标准7.2 教学内容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分类总线的传输原理和传输速率总线的接口技术和总线标准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总线的传输原理和传输速率采用讨论法,探讨总线的接口技术和总线标准7.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总线技术案例:总线的传输原理和传输速率讨论材料:总线的接口技术和总线标准7.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分类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总线的传输原理和传输速率的理解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总线的接口技术和总线标准的掌握情况第八章:微机系统实例分析8.1 教学目标了解典型微机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特点掌握微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分析微机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案例8.2 教学内容典型微机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特点微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微机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案例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典型微机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采用讨论法,探讨微机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案例8.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微机系统实例分析案例:典型微机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特点讨论材料:微机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案例8.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典型微机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特点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理解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微机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案例的掌握情况第九章:微机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9.1 教学目标理解微机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掌握微机系统性能优化的策略和技巧了解微机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9.2 教学内容微机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机系统性能优化的策略和技巧微机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性能优化的策略和技巧采用讨论法,探讨微机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9.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微机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在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部分,详细阐述了要学习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核心。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caf0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c.png)
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执 行程序中的指令。
内存储器是微机系统中的高速存储器, 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微机系统的软件结构
微机系统的软件结构包括系统软件和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根据特定需求开发的软件 ,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通过微机接口实验,使 学生掌握微机接口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 养学生对微机系统的综 合分析和设计能力。
微机接口实验通常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验箱或实验板等 硬件设备,让学生了解 并掌握各种硬件接口的 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编写软件程序,让 学生掌握各种输入/输出 控制方式、中断处理、 DMA传输等软件接口的 控制原理和编程方法。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包括运算器、控制 器、存储器、输入 输出设备。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 指挥中心,负责控 制和协调计算机的 各个部件。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 与外部进行信息交 流,如键盘、鼠标 和显示器等。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 ,如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
接口技术
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等技术 ,实现微机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C/C语言
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微机应用系 统的开发。
中断技术
实现微机应用系统中断处理和任务调度的重 要技术。
06
CATALOGUE
微机接口实验及课程设计
微机接口实验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
内容
硬件接口实验
软件编程实验
综合实验
。
串行接口的实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b687b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d.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指令系统、接口技术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分析和设计接口电路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指令系统。
(3)熟悉常用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3)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结构(1)中央处理器(CPU)(2)存储器(3)输入/输出接口(4)总线系统2.3 指令系统(1)指令的基本概念和格式(2)指令的分类和编码(3)寻址方式(4)指令的执行过程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3 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者:,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2 实验设备微机原理实验箱、编程器、示波器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1-2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2)第3-4周: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结构(3)第5-6周:指令系统(4)第7-8周:接口技术六、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课堂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6.2 实验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现场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接口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3 期末考试设置理论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掌握程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eeba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d.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等。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系统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组成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掌握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1. 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CPU、寄存器、运算器等。
2.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主频、缓存、指令集等。
3.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运算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处理器性能指标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1. 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
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等。
3.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数据读写过程、存储器组织结构等。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af74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8.png)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硬件组成及其功能;(3)熟练运用接口技术,进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二、教学内容2.1 微机原理(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存储器的类型、特点及接口技术(4)总线及其分类2.2 接口技术(1)接口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2)I/O接口的地址、数据和控制线(3)中断和直接存储器访问(DMA)(4)串行通信接口和并行通信接口2.3 微机应用(1)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3)微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4)微机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3.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3.2 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掌握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
3.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8次实验和8次讨论与案例分析。
4.2 进度安排(1)第1-8课时:微机原理(2)第9-16课时:接口技术(3)第17-24课时:微机应用(4)第25-32课时:实验、讨论与案例分析五、考核方式5.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分的60%。
5.2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占总分的20%。
5.3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占总分的20%。
六、教学手段6.1 教材推荐使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015秋江苏省计算机三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大纲
![2015秋江苏省计算机三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0f68899cc22bcd126ff0c37.png)
2015秋江苏省计算机三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大纲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考试大纲
考核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
2.掌握微机系统原理和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7)常用外设(ASCII键盘、鼠标、显示器及打印机)的接口特点。
(8) D/A、A/D转换器的接口方法及DAC0832、ADC0809的编程和应用。
6.微机系统组成及应用。
(1)总线分类、特点及常用总线。
(2)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考试范围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1)数制。
(2)原码、反码和补码。
(3)定点数和浮点数。
(4)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BCD码)。
(5)符号的编码(ASCII码)、汉字编码。
4.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见样卷。
309
(6)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定点加减运算。
(2)基本逻辑运算。
4.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微机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微机系统软件的基本组成。
5.计算机网络基础。
(4)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
(5)指令流水线体系结构。
(6)工作模式。
2.存储器。
(1)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用途。
(2)存储器与总线的连接。
(3)虚拟存储器技术。
(4)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5b5b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6.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接口技术的应用,学会使用接口电路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3. 能够分析微机系统中的信号转换、中断处理、定时与控制等问题,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接口技术:接口电路的分类、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3. 信号转换: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4. 中断处理:中断的概念、中断源、中断响应过程和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
5. 定时与控制: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微机原理概述第9-16课时:接口技术第17-24课时:信号转换第25-32课时:中断处理与定时控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70%。
3. 期末考试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补考不合格则需重修。
4.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教材。
2. 实验设备:微机原理实验箱、接口电路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为学生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在线课程等资源。
4. 教学软件:选用适合教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相关软件,如模拟器、编程工具等。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2f67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9.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机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 学习微机接口技术的应用,理解接口电路的功能和设计方法。
3. 掌握微机系统中的数据通信原理,了解常用的通信接口和技术。
4.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微机的组成结构微机的工作原理2. 微机接口技术接口电路的功能和分类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常用的接口电路及其应用3. 微机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的原理及比较常用的通信接口和技术4. 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存储器的接口设计存储器扩展和刷新技术5. 微机系统中的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概念输入/输出接口的控制方式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条件1. 教室环境: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2. 实践环节:实验室设备,如微机原理实验箱、接口电路实验设备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等,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占总评的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用于系统地介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 课件: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实验指导书:提供实践环节的指导,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4. 在线资源:推荐相关的网络教程、论坛和学术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讲解和实践环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9970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5.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掌握常见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5.能够进行常见接口技术的设计和调试。
教学内容:1.微机原理1.1微机概述1.1.1微机的定义和分类1.1.2微机的发展历程1.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1.2.1中央处理器1.2.2存储器1.2.3输入输出设备1.2.4总线1.2.5系统总体框图1.3微处理器及其工作原理1.3.1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1.3.2微处理器的功能和分类1.3.3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1.4存储器及其工作原理1.4.1存储器的分类1.4.2存储器的工作原理1.5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工作原理1.5.1输入设备的分类和工作原理1.5.2输出设备的分类和工作原理2.接口技术2.1接口技术概述2.1.1接口技术的定义和意义2.1.2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2.2常见接口技术2.2.1并行接口技术2.2.2串行接口技术2.2.3通信接口技术2.3接口技术设计与调试2.3.1接口设计的基本原则2.3.2接口设计的步骤2.3.3接口调试的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介绍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例分析:选取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其中所用到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设计,加深学生的理解。
3.实验演示:通过搭建实验环境,演示不同接口技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每节课结束前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和操作过程进行总结。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课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等相关教材。
2.多媒体教学资料:PPT、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实验室设备:微机、通信接口设备、示波器等。
教学进度安排:单位:周第1周:微机原理概述-微机的定义和分类-微机的发展历程第2周: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第3周: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续)-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系统总体框图第4周:微处理器及其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微处理器的功能和分类-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第5周:存储器及其工作原理-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第6周: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工作原理-输入设备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输出设备的分类和工作原理第7周:接口技术概述-接口技术的定义和意义-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第8周:并行接口技术-并行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实现-并行接口技术的设计和调试第9周:串行接口技术-串行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实现-串行接口技术的设计和调试第10周:通信接口技术-通信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实现-通信接口技术的设计和调试第11周:接口设计与调试-接口设计的基本原则-接口设计的步骤第12周:复习和总结-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进行复习和总结第13周:期末考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b5d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6.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微机的发展历程1.2 微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3 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1.4 微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第二章:微处理器2.1 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2 微处理器的性能评价2.3 常见微处理器简介2.4 微处理器的编程与应用第三章:存储器3.1 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3.2 随机存储器(RAM)3.3 只读存储器(ROM)3.4 存储器扩展与接口技术第四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4.1 I/O接口的基本概念4.2 I/O接口的编址方式4.3 常见I/O接口芯片介绍4.4 I/O接口的程序设计第五章:中断与DMA控制5.1 中断的概念与原理5.2 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5.3 DMA控制原理与实现5.4 中断与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六章:串行通信接口6.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6.2 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6.3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6.4 串行通信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七章:并行通信接口7.1 并行通信的基本概念7.2 并行通信的接口标准7.3 并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7.4 并行通信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八章:总线技术8.1 总线的概念与分类8.2 总线标准与协议8.3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8.4 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九章:模拟接口技术9.1 模拟接口的基本概念9.2 模拟接口的电路设计9.3 模拟接口的信号转换技术9.4 模拟接口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十章:微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维护10.1 微机系统的可靠性概述10.2 微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0.3 微机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10.4 提高微机系统可靠性的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微机的发展历程与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解析:了解微机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助于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微机系统。
重点环节二: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解析:微处理器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理解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深入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至关重要。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09e1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7.png)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原理概述1.1 微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微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3 微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1.4 微机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微处理器2.1 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2 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原理2.3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和选用2.4 微处理器的编程和应用第三章:存储器3.1 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3.2 随机存储器(RAM)3.3 只读存储器(ROM)3.4 存储器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第四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4.1 输入/输出接口的概念和分类4.2 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4.3 接口芯片和接口电路4.4 输入/输出操作和中断处理第五章:总线技术5.1 总线的概念和分类5.2 总线的传输方式和时序5.3 总线的性能指标和选用5.4 总线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第六章:微机系统中的数据通信6.1 数据通信基础6.2 串行通信接口6.3 局域网通信技术6.4 互联网通信技术第七章:中断系统和DMA控制7.1 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7.2 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7.3 DMA控制原理和应用7.4 中断和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案例第八章:微机系统的电源管理8.1 电源管理的重要性8.2 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8.3 低功耗设计和节能技术8.4 电源管理在现代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九章:微机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9.1 微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9.2 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9.3 维护策略和维护方法9.4 提高微机系统可靠性和维护效果的措施第十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10.1 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2 微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实例10.3 微机原理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10.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综合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微机原理概述难点解析:微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需要理解不同类型微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微处理器难点解析: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原理,需要理解CPU内部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三、存储器难点解析:存储器的分类和原理,需要理解不同类型存储器的功能和工作机制。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样卷)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样卷)](https://img.taocdn.com/s3/m/e8297b0e52d380eb62946d5a.png)
D .标志、 断点、 现场
3 7 .X 8 6处理器从接收中断 请 求 到 开 始 响 应 中 断 的 时 间, 一般情况下不超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样卷)
( 本试卷考试时间 1 5 0分钟)
一、选择题 ( 共有 6 0个空格, 每格 1分, 共6 0分) 1 5分) Ⅰ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某款计算机产品广 告 中 含 如 下 描 述: 四核 i 3-2 1 0 0 M/ 4 G/ 1 T / 1 G独 显 / R A MB o / 2 1 .5 , 其中 4 G/ 1 T / 1 G的含义分别是 ㊀㊀㊀㊀ 。 A .显存大小, 硬盘大小, 内存大小 C .内存大小, 硬盘大小, 显存大小 B .硬盘大小, 内存大小, 显存大小 D .内存大小, 显存大小, 硬盘大小
8 .对 8位二进制数最高位取反, 其他位不变, 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㊀㊀㊀㊀。 A .用 0减去该数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 .将它加上 1 0 0 00 0 0 0 B C .将它和 1 0 0 00 0 0 0 B异或 9 .计算机系统应由 ㊀㊀㊀㊀ 组成。 A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㊀㊀B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 .主机和外围设备 D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和输出设备 1 0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㊀㊀㊀㊀ 。 A .计算机的机器字长是指数据运算的基本单位 B .软件的功能与硬件的功能在逻辑上是等效的 C .实现相同的功能, 硬件一般比软件具有更高的执行速度 D .软件的功能不能用硬件取代 1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㊀㊀㊀㊀ 。 A .高级语言程序经汇编后形成机器语言代码 B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有关 C .汇编程序用来实现将目标代码转换成可执行代码 D .汇编程序即为汇编语言源程序 1 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对计算机 网 络 进 行 分 类, 每个结点都可能和其他结 点相连的是 ㊀㊀㊀㊀ 。 A .网状网 ㊀㊀㊀B .星形网 ㊀㊀㊀C .环形网 ㊀㊀㊀D .总线网 1 3 .电路( 线路) 信息交换方式中, 信息传输的单位是 ㊀㊀㊀㊀ 。 A .帧 ㊀㊀㊀㊀㊀B .信元 ㊀㊀㊀㊀C .分组 ㊀㊀㊀㊀D .报文 1 4 .I P地址是因特网中使用的重要标识信息, 如果 I 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每 一位均为 0 , 是指 ㊀㊀㊀㊀ 。 A .因特网的主服务器 ㊀㊀㊀㊀B .该主机所在物理网络本身 C .备用的主机地址 D .因特网某一子网的服务器地址 1 5 .网络防火墙应该安装在 ㊀㊀㊀㊀ 。 A .企业或校园内部局域网之间 ㊀㊀㊀B .内部子网之间传送信息的中枢 C .内部网络与因特网的连接处 D .路由器上 4 5分) Ⅱ .微机系统组成和应用( 1 6 .8 0 8 6C P U中, 下列操作不是由执行部件( E U ) 完成的是 ㊀㊀㊀㊀ 。 A .逻辑运算 ㊀B .算术运算 ㊀C .计算有效地址 ㊀D . 预取指令至队列缓冲器 1 7 .8 0 8 6C P U中, 标志寄存 器 含 有 6个 状 态 标 志 和 3个 控 制 标 志, 其中 3 个控制标志是指 ㊀㊀㊀㊀ 。 A .A F 、 I F 、 O F ㊀㊀B .C F 、 D F 、 T F ㊀㊀C .I F 、 T F 、 D F ㊀㊀D .I F 、 O F 、 T F
江苏省计算机三级偏软PPT课件
![江苏省计算机三级偏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56bc49f18583d0496459bc.png)
历年考试知识点
进位和计数制 2009年(秋) 3 不同进制下数值大小比较 2010年(春) 3 不同进制的计算 2010年(秋) 3 不同进制下数值大小比较 2011年(春) 3 不同进制转换 2011年(秋) 3 不同进制下数值大小比较
•重点常考内容,主要考查不同进制转换以及不同进制下数值 的大小比较
• 线性结构: • 树形结构:
13
• 逻辑结构
• 图结构:
数据结构
14
数据结构
• 存储结构
•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 表示(映像),又称物理结构。
• 存储结构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 ➢ 顺序 ➢ 链接 ➢ 索引 ➢ 散列
15
线性表
• 线性表是由n(n>=0)个具有相同特 性的数据元素(结点)a1, a2, a3, …, an 组成的有限序列。 通常记作: L =(a1, a2, a3, …, an)
7
第2章 考核知识要点
• 1.软件及其发展历史 • 2.算法及其描述(算法特点、算法描述、算
法评价、算法效率的度量) • 3.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发展 • 4.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 5.数据库系统基础 • 6.汉字处理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范围和作
用
8
• 7.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因 特网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功能)
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偏软
欣诚教育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考试内容
• 1、计算机基础知识(14分选择) • 2、软件概念及数据结构(14分选择+8分填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第3章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课件 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48dc5d0d9b89680202d8252a.png)
立即寻址
寄存器寻址
直接寻址
寄存器间接寻 址
寄存器相对寻 址
基址加变址寻 址
相对基址加变 址寻址
1 立即寻址
3.1 8086指令系统入门
指令中直接给出指令的操作数(跟在操作码的后面),取出指 令的同时就可以获得操作数,这种寻址方式称为立即寻址,这种操 作数称为立即数。立即寻址方式主要用来给寄存器或存储器赋初值。
此外,在8086指令系统中,操作码的长度一般为1~2个字节,指令的总长度一般为1~6个字节。
3.1 8086指令系统入门
把一条指令中所包含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称为 指令字长,它通常是机器字长的一倍、两倍、多倍 或半倍。例如,8086 CPU的字长为16位,故其指 令长度可以是1个字节、1个字或多个字节等。
3.1.2 指令格式
计算机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其格式如下: 操作码 [目的操作数][,源操作数]
操作码指出了计算机 所要执行的基本操作
操作数则指明了操作 的对象
指令中操作数的个数由指令的功能决定。在8086指令系统中,根据指令中操作数个数的不同,可以将指 令分为:无操作数指令、单操作数指令和双操作数指令。
内容提要
掌握8086指令的分类和格式。 掌握8086指令中操作数和程序转移地址的寻址方式。 掌握调试程序DEBUG的使用方法。 掌握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功能及用法。 掌握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类指令的功能及用法。
4
3.1 8086指令系统入门
3.1.1 指令分类
计算机指令是指计算机所能识别并执行的基本操作命令,这些全部操作命令的集合被称为计算机 的指令系统。
行指令: MOV AX, COUNT[BX] 操作数的物理地址为:(DS)×16+(BX)+COUNT=3000H×16+1000H+2000H=33000H,指令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ddc2958f5f61fb6366670.png)
目录第 1 章 微机计算机基础知识第 1 次授课 第 2 次授课第 2 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 3 次授课 第 4 次授课 第 5 次授课 第 6 次授课 第 7 次授课 第 8 次授课 第 9 次授课 第 10 次授课 第 11 次授课 第 12 次授课第 3 章 存储器系统第 13 次授课 第 14 次授课第 4 章 微机接口及总线技术第 15 次授课 第 16 次授课第 5 章 中断技术第 17 次授课 第 18 次授课 第 19 次授课第 6 章 并行接口第 20 次授课 第 21 次授课 第 22 次授课第 7 章 串行接口第 23 次授课 第 24 次授课 第 25 次授课第 8 章 定时/计数技术第 26 次授课 第 27 次授课 第 28 次授课第 9 章 DMA 技术第 29 次授课 第 30 次授课第 10 章 模拟接口第 31 次授课 第 32 次授课 第 33 次授课第 11 章 人机交互设备接口(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第 34 次授课(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教案序1授课顺授课日期 专业班次基本 课 题 :1.1 微型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目 的 要 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重点: 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难点 :编码方法教 学 方 法 : 讲授演示法教 学 手 段 : 多媒体 CAI 课件教参 :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曹玉珍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谭浩强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西安交大出版社 董少明编教学环节及组织:新课引入 课程性质:该课程属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学习微机组装、单片机应用开发、 微机控制等课程的前序基础课。
课程内容:微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编程;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I/O 接 口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1 B. <-1 C. =+1 D. >+1
5.十进制数 56的 BCD码和 ASCII字符串可分别表示为 。
A.38H、35H 36H B.86、5453 C.56、3536 D.56H、35H 36H
6.若显示器的分辨率 为 1024×768,则 保 存 一 屏 256色 图 像 文 件,所 需 的
D.软 件 的 功 能 不 能 用 硬 件 取 代
11.下 列 叙 述 中 正 确 的 是 。
A.高 级 语 言 程 序 经 汇 编 后 形 成 机 器 语 言 代 码
B.汇 编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与 计 算 机 的 硬 件 结 构 有 关
C.汇 编 程 序 用 来 实 现 将 目 标 代 码 转 换 成 可 执 行 代 码
字节数为 。
A.96MB B.96KB C.6.144MB D.768KB
7.某字节数的内容未知,但要让其最高 2位 清 0,其他 位 不 变,以 下 4种 逻
辑运算中应采用的是 。
A.AND B.OR C.XOR D.NOT
8.对 8位二进制数最高位取反,其他位不变,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D.汇 编 程 序 即 为 汇 编 语 言 源 程 序
12.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对计算机 网 络 进 行 分 类,每 个 结 点 都 可 能 和 其 他 结
点相连的是 。
A.网 状 网 B.星 形 网 C.环 形 网 D.总 线 网
13.电 路 (线 路 )信 息 交 换 方 式 中 ,信 息 传 输 的 单 位 是 。
A.帧 B.信 元 C.分 组 D.报 文
14.IP地址是因特网中使用的重要标识信息,如果 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每
一位均为 0,是指 。
A.因 特 网 的 主 服 务 器 B.该 主 机 所 在 物 理 网 络 本 身
C.备 用 的 主 机 地 址
A.显 存 大 小 ,硬 盘 大 小 ,内 存 大 小 B.硬 盘 大 小 ,内 存 大 小 ,显 存 大 小
C.内存大小,硬盘大小,显存大小 D.内存大小,显存大小,硬盘大小
2.下 列 无 符 号 数 中 ,数 值 最 大 的 是 。
A.(10010101)2 B.(227)8 C.(96)16 D.145 3. 采用二进制补码形式表示 一 个 16位 字 长 的 定 点 整 数 时,其 数 值 范 围
Ⅱ .微 机 系 统 组 成 和 应 用 (45分 )
16.8086CPU中 ,下 列 操 作 不 是 由 执 行 部 件 (EU)完 成 的 是 。
A.逻 辑 运 算 B.算 术 运 算 C.计 算 有 效 地 址 D.预取指令至队列缓冲器
17.8086CPU中,标志寄存 器 含 有 6个 状 态 标 志 和 3个 控 制 标 志,其 中 3
D.因 特 网 某 一 子 网 的 服 务 器 地 址
15.网 络 防 火 墙 应 该 安 装 在 。
A.企 业 或 校 园 内 部 局 域 网 之 间 B.内 部 子 网 之 间 传 送 信 息 的 中 枢
C.内 部 网 络 与 因 特 网 的 连 接 处
D.路 由 器 上
A.用 0减去该数 B.将它加上 10000000B
C.将它和 10000000B异或
D.将它和 01111111B同或
9.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由 组 成 。
A.系 统 软 件 和 应 用 软 件 B.硬 件 系 统 和 软 件 系 统
C.主 机 和 外 围 设 备
个控制标志是指 。
A.AF、IF、OF B.CF、DF、TF C.IF、TF、DF D.IF、OF、TF
146
18.当 8086的 引 脚 信 号 M/IO=1、RD=0、WR=1时 ,CPU完 成 的 操 作 是 。
A.存 储 器 读 B.I/O读 C.存 储 器 写 D.I/O写 19.8086CPU的 下 列 引 脚 中 ,属 于 输 出 引 脚 的 是 。 A.INTR B.HOLD C.READY D.INTA 20.8086CPU的 总 线 周 期 一 般 由 T1、T2、T3和 T4这 4个 时 钟 周 期 组 成。 在总线读周期中,若 CPU从慢速的输 入 设 备 读 取 数 据,常 需 插 入 若 干 等 待 周 期 Tw,则 Tw应插入在 。 A.T1和 T2之间 B.T2和 T3之间 C.T3和 T4之间 D.T4之后 21.下列合法的 8086指令是 。 A.PUSH AL B.INAL,DX C.MULAL,BL D.POPCS 22.在指令 MOVWORDPTR[DI],DX中,其目的操作数位于 。 A.存 储 器 B.通 用 寄 存 器 C.段 寄 存 器 D.堆 栈 23.采 用 超 标 量 流 水 线 体 系 结 构 ,使 得 处 理 器 。 A.可 以 进 行 浮 点 运 算 B.能 增 加 每 个 时 钟 周 期 可 执 行 指 令 的 数 目 C.能实现分支指令预测 D.能提高对主存的访问速度 24.Pentium处理器的实模式和 虚 拟 86模 式 相 比,下 列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 A.两 种 模 式 具 有 的 存 储 空 间 位 置 不 一 定 相 同 B.Pentium处理器复位后,首先进入虚拟 86模式 C.虚拟 86模式具有保护机制,而实模式下不具有 D.两种模式下都可运行 16位应用程序 25.在研制微机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存储监控程序的存储器应选用 。 A.RAM B.PROM C.EEPROM D.ROM 26.下面是关于静态存储器 SRAM 和动态存 储 器 DRAM 的 一 些 特 点比 较, 其中正确的是 。 (1)DRAM的集成度比 SRAM 高 (2)DRAM 的单位容量成本比 SRAM 大 (3)DRAM的访问速度比 SRAM 快 (4)DRAM 需要刷新而 SRAM 不需要 A.(1)、(2) B.(2)、(3) C.(3)、(4) D.(1)、(4) 27.设某 CPU有 16条地址线和 8条 数 据 线,若 采 用 8K×8的 存 储 器 芯 片 来构成内存储器,则当片选 用 线 (选 )译 码 和 全 译 码 时,可 构 成 的 内 存 储 器 的 最 大容量分别为 。 A.8KB、16KB B.24KB、32KB C.24KB、64KB D.32KB、64KB 28.某电路用 12条地址线连接 4片 RAM。第 1片至第 4片 RAM 的地址分
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样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选择题(共有 60个空格,每格 1分,共 60分)
Ⅰ .计 算 机 基 础 知 识 (15分 )
1.某款计算机产品广 告 中 含 如 下 描 述:四 核 i3-2100M/4G/1T/1G独 显 /
RAMBo/21.5,其中 4G/1T/1G的含义分别是 。
是 。
A. -215 ~+(215 -1) B. -(215 -1)~+(215 -1)
C. -(215 -1)~+215
D. -215 ~+215
4.设有 16位字长表示的浮点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为阶符 1位、阶码 4位
(原码)、数 (尾 )符 1位 、尾 数 10位 (补 码 ),则 1000110100001110B的 真 值
D.运 算 器 、控 制 Fra bibliotek 、存 储 器 、输 入 和 输 出 设 备
10.下 列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
A.计 算 机 的 机 器 字 长 是 指 数 据 运 算 的 基 本 单 位
B.软 件 的 功 能 与 硬 件 的 功 能 在 逻 辑 上 是 等 效 的
C.实 现 相 同 的 功 能 ,硬 件 一 般 比 软 件 具 有 更 高 的 执 行 速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