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运用。
2.乘法交换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能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时,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呢?2.是的,加法交换律。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乘法交换律。
大家准备好了吗?(二)探究乘法交换律a.3×4=b.4×3=c.5×6=d.6×5=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3.是的,我们发现,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三)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a.7×8+8×7b.12×12c.25×32d.36×49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简化计算。
a.7×8+8×7=56+56=112b.12×12=12×(10+2)=120+24=144c.25×32=25×(4×8)=100×8=800d.36×49=36×(50-1)=1800-36=1764(四)巩固练习a.9×5+5×9b.13×11c.24×16d.81×192.教师批改作业,对错误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a.8×7+7×8b.14×13c.17×18d.22×12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练习,使学生理解了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能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
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定义;2. 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解题;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和运用;2. 乘法交换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学生白板笔、题目集;2. 教师范例。
教学过程:1. 引入:(1)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乘法是满足结合律的,即 a x (b x c) = (a x b) x c。
乘法还是满足交换律的,即 a x b = b x a。
(2)引入乘法交换律。
简单的说,乘法交换律就是: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乘积不随它们的调换而变化。
即:a x b = b x a。
2. 讲解:(1)分析乘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例子:3 x 4 = 4 x 3(2)讲解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在乘法中,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对称位置的数相乘的结果相等,这种性质就是乘法交换律。
(3)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的作用。
例如,计算 6 x 4 x 3 x 8,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改变计算顺序,得到:6 x 4 x 3 x 8 =(6 x 8) x(4 x 3)= 48 x 12 = 576(4)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的实例,并让学生自己进行演算。
3. 练习:(1)出题及讲解:例1:用乘法交换律计算下面的式子:12 x 18 x 11。
解法:由乘法交换律可得12 x 18 x 11 = 11 x 18 x 12 = 198 x 12 = 2376。
例2:用乘法交换律计算下面的式子:8 x 13 x 63。
解法:由乘法交换律可得8 x 13 x 63 = 63 x 13 x 8 = 819 x 8 = 6552。
(2)学生进行练习。
4.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和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提高计算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优秀
四班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优秀四班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优秀1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班级下册P26页例7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及与同伴沟通,使学生亲历察看、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调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调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调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察看本领、概括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
教学重点:让学生乐观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及与同伴沟通,亲历察看、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调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裳的情境转入乘法调配律。
2、通过察看、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调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调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办中学校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竞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
老师在店铺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裳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选择你本身喜爱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究沟通,建构规律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本身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3、汇报沟通:(1)探讨第一种方案。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介绍他的方案?(预设学生回答:A:要求5套衣裳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100 70)×5B:要求5套衣裳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
即:上衣价钱裤子价钱=总价。
列式为:100×5 70×5)(2)探讨第二种方案。
乘法交换律教案优秀10篇
乘法交换律教案优秀10篇《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只学习乘法交换律,内容比较简单。
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一运算定律,呈现观察-初步结论-验证-应用的研究程序。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他们观察,让他们提问,让他们选择问题进行解决,引导他们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给规律命名、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乘法交换律,应用交换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着发现的快乐。
二、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简单的计算几道题。
知道几个数的概念,而是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整节课紧紧围绕乘法交换律让学生在观察、验证、应用的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观察,如何验证,如何思考。
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二本学期在组织的每人讲一节公开课的前提下,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经过精心准备,我在四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乘法交换律》。
这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下课后,我静静地回想这节课的每一幕,有收获也存在不足,通过各位老师的评课,使我对这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我结合加法交换律为同学们创设情景。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交换律的认识,虽然情景不是那么新颖,但对于平常课来说还是有效的。
一开始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下面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2、体现做数学的理念,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做数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已亲身操作、亲自计算、亲自思考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因此我在学生探究乘法交换律这个规律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
从中得出乘法交换律这个结论。
3、有效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有应用乘法交换律填空;应用乘法交换律判断。
《乘法交换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难点:经历乘法交换律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通过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如 3×5,5×3,让学生观察结果,引发思考。
3.探索规律
4.(1)出示一些乘法算式,如 4×6 和 6×4,2×8 和 8×2 等,让学生计算并比较结果。
5.(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6.归纳总结
7.(1)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8.(2)教师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内容: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9.(3)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
10.巩固练习
11.(1)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如根据乘法交换律填空。
12.(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交换律简化计算。
13.课堂小结
14.(1)回顾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示。
15.(2)强调乘法交换律的重要性。
16.作业布置
17.布置一些与乘法交换律相关的书面作业。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本页是爱岗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 50×20=100025×4=10025×8=200 25×12=300 25×40=1000125×8=1000 125×16=200125×24=3000125×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25×4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
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教案(精选5篇)
乘法交换律教案乘法交换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交换律教案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1-8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1.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生:因为纽扣的位置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
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
2.提问: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适时板书:a+b=b+a a+b+c=a+(b+c)3.设问: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评析: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的探索规律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猜测验证1.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生1:乘法可能有交换律。
生2:乘法可能有结合律。
生3:2.提问: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怎样确认自己的猜测?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光荣而又有意义的任务!(要求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自己的合作伙伴)3.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视。
(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寻找教学资源)[评析:提出与旧知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动机。
]4.交流。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概念讲解以乘法算式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乘法算式中的规律。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3.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生活中的乘法交换律实例。
4.应用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纠正。
5.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道关于乘法交换律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回顾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让学生复述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公式表示:a×b=b×a2.乘法交换律的应用举例:12×5=5×12,24×3=3×24(1)7×36(2)18×25(3)14×493.乘法交换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购物实例: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原价100元,打八折。
求小明实际付款金额。
解:100×0.8=80元测量实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6米。
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8×6=48平方米4.小组合作设计题目:每组设计一道关于乘法交换律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展示作品: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回顾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让学生复述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乘法交换律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比较概括等活动中,建构模型,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体验运算定律的用途,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习单、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的联想,明确学习任务。
二、探究新知师:3月12日是植树节,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预设①: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预设②: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预设③:一共有25个小组。
1.教学:乘法交换律(1)呈现问题,尝试解决出示: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将答案写在学习单例5的位置。
预设:生1:我是运用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一共有25个小组这两条信息解决的,算式是:25×4=100(人)生2:4×25=100(人)(如学生只列出一个算式,师追问:还能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师:看来在多个数学信息中,依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预设:两个因数交换位置了。
师:结果怎么样?(追问)预设:他们的积一样。
师:由于他们的积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5×4=4×25(如生答不出,老师直接讲。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生:......(3)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师:老师也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你能在下列的 内填上合适的数吗?28+320=320+ ;(27+138)+62=27+( + );35+ = +35。
提问:你能说出填数的依据吗?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出示: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 (2○3)○5=2○(3○5)。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3.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通过复习填数和在等式中填运算符号,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回忆,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不是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把加法运算律的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迁移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来,促进主动学习。
】二、举例验证探索规律(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
(略)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吗?学生列式:3×5=15(人)或5×3=15(人)。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
教案:乘法的交换律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交换律是指乘法中,两个因数互换位置,积不变的性质。
2.掌握乘法交换律的运用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乘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乘法的交换律。
2.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乘法的实例材料。
2.教师准备乘法的交换律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乘法交换律(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写有“5x3=?”的卡片,请一个学生回答。
2.继续出示一张写有“3x5=?”的卡片,请另一个学生回答。
3.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结果一样,只是因数的位置不同。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
它是指,当我们把两个因数的位置互换后,积不变。
Step 2 练习掌握交换律(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乘法运算的例子,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同例子的交换律乘法运算。
2.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师:5x4=?学生1:20教师:请你举一例5和4的交换律乘法运算。
学生2:4x5=203.教师出示更多例子来练习学生运用交换律。
Step 3 拓展运用(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并要求学生使用乘法交换律解答。
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思路。
3.老师可以加大难度,让学生使用乘法交换律解答复杂的应用题。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思考。
Step 5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或练习题,请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交换律。
通过举例和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交换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例子和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交换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作用;•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有关乘法运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乘法交换律2.乘法交换律的应用3.习题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乘法交换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比如,教师可以用两个数字相乘的例子来说明乘法交换律的作用。
教师示范:如何计算 3 × 4 和 4 × 3?学生们回答:都等于12。
教师解释:这是因为乘法交换律的存在,无论是先乘3后乘4,还是先乘4后乘3,结果都是一样的。
2. 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对于任意的两个数 a 和 b,a × b = b × a。
教师解释:乘法交换律表示乘法运算的顺序可以改变,但结果不变。
3.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实例的计算来演示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示例1: - 计算 2 × 5 ×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计算2 × 5得到10,然后再乘以3得到30,或者先计算2 × 3得到6,再乘以5得到30。
不论是哪种计算顺序,结果都是30。
示例2: - 计算 4 × 7 ×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计算4 × 7得到28,然后再乘以2得到56,或者先计算4 × 2得到8,再乘以7得到56。
不论是哪种计算顺序,结果都是56。
4. 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如: 1. 计算:5 × 9 × 2 和 9 × 2 × 5,结果相同吗? 2. 计算:6 × 8 × 7 和 8 × 7 × 6,结果相同吗? 3. 计算:3 × 4 × 5 和 4 × 5 × 3,结果相同吗?5. 总结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乘法交换律进行总结,并强调乘法交换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乘法交换律教案(5篇)
乘法交换律教案(5篇)乘法交换律教案(5篇)乘法交换律教案范文第1篇上过五班级“小数乘法”一课的老师,都有一种很深的体会:在列竖式笔算时,同学关于数位的对位问题总是一知半解。
列3.5×3的竖式,多有图1、图2两种样子,谁也无法劝说谁。
还有的同学实在搞不清晰,就想出了如图3的列式。
其实不难想象,消失这些问题,正是受到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要求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尽管老师多次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要末位对齐,但当同学坚持说图1也没错时,老师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了。
很明显,图4~图6也说明,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同学很难摆脱小数的束缚,带来的后果是,要么算错,要么算不下去。
我们知道,整数乘法的竖式与它的横式思索方式是一样的,都是运用乘法安排律。
例如32×14就是4个32与10个32的和,列竖式也正是这样的过程体现。
但是到小数就有点不一样了。
其实3.2×14也完全可以想成4个3.2与10个3.2的和(从算理上讲,列竖式这样去想也是对的,如图5),但是真正在列竖式时我们却把它们当作整数乘法去推算的,中间过程并不会消失小数。
假如认可了图5的正确,那么像图4这样的错误率就更高了。
老师引导同学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图7),也一起分析了算理,但同学的视觉“告知”他,这样做“很不和谐”:小数相乘中间过程却是整数,到最终又是小数。
所以“小数乘法”教学的真正难点是关心同学越过这个坎。
老师对此一般的做法就是“充分感受、正面强化”,笔者以往也始终都是这样操作的。
但是同学升到六班级之后再去问他们,为什么图7竖式中间过程没有小数?他们多是模糊其辞,最终总是以“以前老师是这样教的”来结束问答。
于是笔者大胆设想,不妨把小数乘法直接改成整数乘法(在列竖式之前),用列整数乘法竖式进行推算(如图8),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二、设计过程及前后比对【设计第一稿】在正式打算上这节课之前,笔者对本课教材进行了分析,也进行了多版本教材间的比对,发觉了一些共同的地方:一般都在详细情境中引出小数乘法算式,用多种方法思索答案(如转化成加法算、转化单位算、数形结合算等),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算理分析,最终是娴熟巩固。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a × b = b × a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例如:(a × b) × c = a × (b × c)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如:“如果我们有两排同样数量的书,我们可以先从第一排拿取一部分,再从第二排拿取一部分,也可以先从第二排拿取一部分,再从第一排拿取一部分,结果会一样吗?”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给出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这两个定律的正确性。
3. 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题目应包括简单的计算题以及需要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复杂问题。
4.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进。
乘法交换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概念,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2. 了解乘法交换律并掌握其运用;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乘法交换律;2. 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1. 导入法:先通过口算题巩固乘法口诀;2. 课件法:使用课件展示乘法交换律运用实例;3. 教师讲解法:针对实例进行解释讲解;4. 案例分析法:利用实例分析并解决问题;5.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扩大眼界,进一步增进交流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2. 实物,如卡片、数字木牌等;3. 教案。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口算题:2 x 4 =? 3 x 5 =? 6 x 7 =? 8 x 9 =?第二步:导入通过选择乘法运算卡片或数字木牌模拟例子简单清晰地介绍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和演绎过程,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交换律。
第三步:课件展示使用课件展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交换律的含义,然后根据相应的例子进行分析。
乘法交换律定义:两个数交换位置后,积不变。
举例说明: 3 x 4 = 4 x 315 x 27 = 27 x 15第四步:教师讲解1.由于乘法运算的交换律很显而易见,故可以不用赘述其证明过程,让同学们依靠所学的口说乘法口诀,以及通过简单地演算得到正确的答案。
2.举例说明:(1)4 x 7 = 28 7 x 4 = 28(2)6 x 4 = 24 4 x 6 = 24(3)10 x 2 = 20 2 x 10 = 20(4)9 x 5 = 45 5 x 9 = 45(5)11 x 8 = 88 8 x 11 = 883.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内容,将交换律的定义记清,在解题时更方便确立正确的思路,掌握乘法交换律的运用方法。
第五步:案例分析1.问:A 向 B 借了 3 本书,B 向 A 借了 4 本书,两人共有几本书?这道题可以用乘法运算解决,可以写成:(3 + 4)×2 = 7×2 = 14 ;也可以用乘法交换律使计算更简单:2 ×(3 + 4) = 2 × 7 = 14。
乘法交换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交换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所编写的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例1及第68页的练习。
主要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20颗糖果,对学生说:“我有20颗糖果,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颗糖果?”学生计算后得出答案:每个同学能分到5颗糖果。
2. 例题讲解:我拿出教材第67页的例1,对学生说:“请看例1,它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阅读后得出答案:“乘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我接着说:“很好,那我们就来用乘法交换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3. 随堂练习:我拿出教材第68页的练习,对学生说:“请完成练习中的题目,看看你们能否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题目,我巡回指导,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我拿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0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计算出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6个橘子。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七、作业设计(1) 小红有20个气球,她想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气球?(2) 老师有50颗糖果,她想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颗糖果?2. 教材第68页练习题。
初中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初中数学乘法交换律二、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交换律的定义2.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3.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具体运用三、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四、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具体运用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互动3.实例演示4.小组合作六、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 学生回顾上次学习内容,并通过各种方式介绍乘法交换律。
(2) 老师介绍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透彻理解乘法交换律(1) 老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对于乘法交换律相关内容的解析,明确定义。
(2)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教师提问,理解乘法交换律的重要性。
3.乘法交换律的具体应用(1) 老师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
(2) 老师通过实例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
(3) 小组内合作,完成乘法交换律的实践操作。
4.课堂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2) 学生再次讲解乘法交换律的具体实现,巩固学习内容。
(3)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作业,巩固乘法交换律的知识。
七、教学资源1.乘法交换律的相关课件2.实际例子图片3.乘法交换律的实践操作工具八、课时安排1.引入环节:15分钟2.透彻理解乘法交换律:20分钟3.乘法交换律的具体应用:35分钟4.课堂总结:10分钟九、教学评价本节课中,老师通过实际例子,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乘法交换律。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能够积极思考并使用乘法交换律的相关知识。
在课堂之外,老师可以通过作业观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创新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创新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3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二)学生自学(三)自学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3×4×5 8×(125+11) 2×289×5二、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45×12 125×16 250×64三、达标训练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100×9=9×100 2×18=2×18 a+b=b+a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6+4)×5 6×4+4×5(8+12)×4 8×4+12×48×(7+3) 8×7+8×33、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交换律?
三.活学活用
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与是不是也有结合律呢?有兴趣的同学下去研究一下。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口算。
50×70= 4×25= 11×7=
13×20= 23×7= 15×6=
2.复习乘法意义
(1).投影出乒乓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回答问题。横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多少排?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可以怎么解答?
教材
分析
本节教学乘法运算的交换律,在教学基础理论中,自然数乘法的定义有多种方式。用“同数连加”定义乘法,相对于其他各种定义,比较直观,容易描述。因为在引进乘法时,没有规定两个乘数的书写位置,没有包含乘法的交换律,所以教材在这里正式概括乘法交换律是很有必要的依据“同数连加”的定义,借助直观做出说明。例如乘法交换律,可以通过直观说明b个a连加与a个b连加的结果相等。
XXXX学院“跟师活动”:教案
课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课题
《乘法交换律》
跟师学校或幼儿园
XXXX
授课 教师
X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X
班级
XXXX
时间
XXXX
星期(X)
(上)午
第X节
设计
意图
通过回顾乘法运算,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然后借助主题图,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探索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
教
学
过
程
简便。
二.教学实施
1.课件演示主题图,图上有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
2.分别演示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板书学生不同的解法:4×25=
25×4=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
课程内容延伸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非常类似,加法有结合律,那乘法有结合律吗?能举例吗?今后我们还会学到什么定律?
教学
得失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加法运算定律之后安排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个可以借鉴的经验基础,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只学习乘法交换律,内容比较单一,我在上这一节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一问题。通过上这节课,掌握学生的难点,在教学时,加强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联系中强化知识点。
教学
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
教学
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
2.乘法交换律的熟练运用。
教法
与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这个等式说明说明?(把4和25交换位置,积不变)
4.举例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5.归纳小结
上面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乘法的什么规律?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板书
相同点:每组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得结果都相等。
不同点:每组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