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总体风格。1、强烈的、张扬的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
个性化的烙印。2、重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特别是与文学、戏剧、绘画的紧密联系。3、强调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更注重民族性。4、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
音乐创作风格:在旋律上,注重个人主观感受的抒发,抒情性大大加强,跃居结构的伸缩性很大;在和声上,加强了色彩变化,不协和音的结构和进行大胆使用七和弦、九和弦经常使用,半音转调作为取得特殊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调性上,慢慢向多调性和无调性方面发展;在配器上,作曲家着力于诗意形象的刻画,讲究音乐与内容的情感气氛交融,他们探索着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取得绘声绘色的音响效果;在力度上,运用了大幅度的力度转换和对比;在形式结构上,不断趋向自由,出现了许多单乐章的交响诗、序曲等体裁。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及艺术成就。音乐创作: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9部交响曲,其中以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第九交响曲最出名、室内乐钢琴五重奏《鳟鱼》、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四重奏》等。艺术成就:1、在艺术歌曲方面,创作了一批具有划时代影响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韵,旋律是歌词内涵的自然流露,伴奏承载演唱旋律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调性、音区、和声的色彩变化表达诗歌的意境、刻画人物情绪的戏剧性发展,提高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2、在交响曲方面,打破了古典主义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模式。3、在器乐方面,大多遵循古典的样式,但却饱含着宽广的抒情风格的美丽。
艺术歌曲:歌词源于诗歌,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采用分节歌和通节歌的形式
无词歌:也叫无言歌,是一种宛如歌曲的钢琴小曲,其中包含一个歌曲性质的旋律和相应的伴奏部分,无词歌为门德尔松首创,它没有歌词,但门德尔松认为他的无词歌所表过的思想内容,比歌词要明确。《春之歌》、《威尼斯船歌》
肖邦钢琴创作体裁。钢琴三重奏、奏鸣曲、叙事曲、谐(言)虐曲、即兴曲、前奏曲、夜曲、练习曲、波兰舞曲、圆舞曲、玛祖卡、幻想曲等。
玛祖卡:波兰民间舞曲,中速,三拍子,强拍落在第二或第三拍子上,常用附点。四队或八队舞者共舞。
波洛奈兹:中速,是一种3/4拍子,乐句末音常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气概辉煌。源于17世纪波兰宫廷典礼行列的伴随音乐。
交响诗:李斯特首创,是一种单乐章的管线乐作品,它以文学作品或故事为题材,采用标题音乐的形式。
瓦格纳乐剧改革:1、音乐形式不再像传统歌剧那样,而采用连续不断的整体。2、废除了传统歌剧的分号编制,放弃了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歌唱形式,创用“无终旋律”连贯的发展乐剧的戏剧性。3、声乐部分也不只是剧中的歌曲,而是用介乎说唱之间的“谈话旋律”,随剧情发展的需要,自然的进入和消失。4、应用了“主导动机”统一发展的原则。他的主导动机是一种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
情活动和戏剧场景等简单而含蓄的旋律片断。5、管弦乐在乐剧中担负着重要的戏剧性的任务,表现意义又是超过声乐部分,并把交响乐队扩大到三管、四管编制。6、他的半音和声不仅为音乐的连续性和炽热情感的表现提供了基础,还把欧洲大小调系的和声推向崩溃的边缘,使得调性动荡、模糊。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归类:歌剧、舞剧、交响乐、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钢琴和艺术歌曲。7部交响曲《g小调第一交响曲》、《C小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f小调第四交响曲》、《e
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第七部没有完成《降E大调交响》;管弦乐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12序曲》、《弦乐小夜曲》、《意大利随想曲》、《哈姆雷特幻想曲》;钢琴作品《四季》其中《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芭蕾舞局《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歌剧《黑桃皇后》
艺术成就:1、在芭蕾舞音乐方面,他创作了形式完美、雅俗共赏的古典芭蕾舞经典作品,使舞剧音乐交响化、戏剧化,为俄罗斯音乐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2、在音乐的个性特征方面,他的音乐极富动人的抒情性,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抒情性体现在旋律优美动听、配器绚丽多彩上,戏剧性则体现在强烈情感所带来的音乐震撼力上,他擅于把对美的憧憬与对恶的抨击交织在一起,进行戏剧化的渲染,构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冲击力。3、在音乐技法的运用方面,他采用长气息、单一反复和伸缩抒情的乐句,节拍稳定规整,节奏具有舞蹈性特征,常用五拍子使音乐动听而富有活力,和声基于西欧传统,偶尔出现半音化和声,乐队织体注重色彩编
配,他巧妙的将俄国民族音乐与西欧作曲技法融为一体,造就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典范。
大歌剧: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于当时的喜歌剧。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
真实主义歌剧:是在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晚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真实主义歌剧描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真实主义歌剧中往往会出现在原始情感冲动下做出的暴力、凶杀等行为,戏剧发展紧迫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且旋律易记动听。以马斯卡尼、普契尼为代表创立的以真实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歌剧艺术
普契尼音乐创作: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一生写作12部歌剧,其中最流行的是《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图兰朵》等。他受真实主义歌剧影响,创作有真实主义歌剧《西部女郎》和《外套》。他的歌剧结构以简练,干净为特征,力求迅速直接的传达剧本所提示的戏剧感染力。他的音乐进一步发展了意大利美声传统,旋律优美并注重与戏剧结合和贯穿发展。他避免咏叹调和宣叙调截然分开,使宣叙调也有优美的律动,使咏叹调更富于戏剧表现力,同时还十分注重乐队对环境和心理背景的描绘与烘托。他的歌剧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颇具特色。另外他还喜欢东方异国情调的猎奇。普契尼的音乐基本上属于传统大小调体系,但作品中也有大胆的突破。他的乐队达到了意大利歌剧史上的最高水平,富于抒情性的,细腻的效果和色彩与声乐融合一体,交相辉映。普契尼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威尔第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到1839-1850年,大多是对罗西尼和贝里尼的模仿,但在题材上反映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内容,主要作品《纳布科》、《伦巴弟人》、《欧那尼》、《列尼亚诺之战》。中期(1851-1871),主要作品《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晚期(1871-1893),主要作品《奥赛罗》、《法尔斯塔夫》
强力集团:1857年,由五人组成的音乐社团,继承了格林卡的民族音乐发展方向。“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有5位,他们分别是:巴拉基列夫是“强力集团“的领导人,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继承了格林卡和达尔戈梅日斯基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开拓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创作民主思想、富于民族特色的作品捷克民族乐派: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是捷克的两位音乐大师,他们的作品深受本民族舞蹈音乐的影响,用浓厚的色彩、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的山川大地等自然景色,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斯梅塔那: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我的祖国》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幽默曲》、声乐曲《母亲叫我的歌》、第九交响曲《新世界》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他创作的交响诗反映出强烈的民族倾向,许多作品都取材于芬兰民族史诗《卡列瓦拉》,如四首《卡列瓦拉传奇》和《塔皮奥拉》等。西贝柳斯音乐中的阴沉、苍凉、突兀多源于他对于北欧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他并不直接引用或模仿民歌的风格。他的7首交响曲,代表着浪漫主义时代对这种体裁的最后探索。他虽然生活到1957年,但主要创作时期则在1925年以前。
印象派音乐。音乐风格特征:旋律比较支离、零散;和声非常丰富、规整;调式主要采用半音音阶和五声调式,脱离了大小调式;配器非常规,带有迷离的色彩;乐段结构松散,段与段之间的界限模糊。音乐作品内容:1、描写自然界的风景,《月光》、《大海》、《流水》、《庙宇》;根据意会静态的画面而创作,《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其一种幻境的仙境。代表人物:德彪西,《月光》、《意象》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水之游戏》
表现主义音乐.。主要表现内心的灵魂的孤独、恐慌,饱受折磨、神经质的。音乐特点:零碎的、急剧跳跃、急端的变化,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不清晰的结构,总之音乐是怪癖、不协和、不悦耳的。代表人物勋伯格,建立了十二音体系,音乐创作30岁前,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净化之夜》、34岁之后进入无调性阶段《期待》独角音乐话剧、1913年以后采用十二音体系《华沙幸存者》
爵士乐:1915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出现的来自拉格泰姆和蓝调的管线音乐。音乐特点:1)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2)运用蓝调的旋律、音阶,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