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

合集下载

期中测试 单元测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期中测试 单元测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轮胎爆炸C.玻璃破碎D.食物腐烂2.次氯酸钙[化学式Ca(ClO)]是一种常用的漂白剂,主要用于造纸工业纸浆的漂白和纤2维织物的漂白。

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0B.1+C.1-D.5+3.去西藏旅游,为避免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可适当自备氧气瓶,通过吸氧缓解缺氧症状。

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A.氧气可以助燃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吸氧为人体提供适量的氧气4.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C.6000L氧气可以压缩至40L钢瓶中,说明氧分子间隔与压强有关D.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世界上最小的文字“中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6.“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实时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B.施用大量农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C.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7.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汽车加油站的是( )8.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224Ag+2H S+O 2X+2H O =.则X 的化学式为( )A.SB.2SOC.2Ag SD.3SO9.下列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10.某温泉的水质为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B.凡是含有杂质的水就是硬水C.硬水是一种纯净物D.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13.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1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正确的是()A.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为氧化反应C.生成物均是化合物D.氮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变化15.超市里买来的饼干、坚果类食品使用铝箔来包装,铝能制作成铝箔,这是利用了铝的( )A.延展性B.导电性C.导热性D.熔点高16.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在同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二、问答题17.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

沈阳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沈阳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沈阳市上册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2.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5.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7.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 .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11.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初三上 九上 科学-华师大 1.4+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同步练习

初三上 九上 科学-华师大 1.4+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同步练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第4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考点剖析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 ) 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2、两份质量相等的木炭,分别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 .1:1B .1:2C .3:8D .3:43、加热10g 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2g .那么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 A .K 2MnO4、MnO 2B .KMnO 4、MnO 2C .KMnO 4、K 2MnO 4、MnO 2D .KMnO 4、K 2MnO 44、在反应2A+B 2═2C 中,21gA 和足量B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33gC ,已知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26B .28C .30D .32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X 、Y 、Z 、W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 、Y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质量/g126待测44A .W 可能是单质B .反应中X 、W 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C .Z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6、使含6克A 、6克B 、8克C 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物质中,没有A 、C ;有15克B 和若干克气体D ,则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比为A :B :C :D = 。

7、已知A 、B 两种物质反应生成C :A+B→C .用7gA 和2gB 或4gA 和5gB 充分反应都可以得到6gC .现取A 、B 固体混合物共9g ,充分反应后得到7.5gC .此混合物中A 和B 的质X+3Y2W 鼻炙鲎矗量分别是 。

天津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B.C.D.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4.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5.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7.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8.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9.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11.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1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1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1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判断15.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A.7:25 B.50:21 C.21:50 D.25:14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测定空气中O2含量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17.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D.18.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单质B.乙一定是化合物C.丙可能是水D.丁可能是铜19.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20.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室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的改进

“实验室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的改进

“实验室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的改进常州市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许燕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器材铁架台、锥形瓶、分液漏斗、水槽、集气瓶、双孔塞、导管、双氧水(6%)、二氧化锰操作要点(1)、在反应器中加入二氧化锰。

(2)、在分液漏斗中加入6﹪左右的过氧化氢(双氧水)水溶液(3)、调节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

教学建议及说明一、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用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制取氧气,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双氧水浓度低(6﹪左右),反应速度慢,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时间长,由于氧气的量少,常常难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若改用浓度较大的双氧水进行实验,由于升温效应反应速度加快,可导致反应液沸腾起来,橡皮塞甚至会弹出,气流快速从导管中冲出,并夹杂有水雾。

在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常温下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分解就越快。

一旦引发了分解,放出的热会使物料温度升高,更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度,产生更多的气体,甚至导致反应难于控制。

二、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用废弃的塑料瓶替代实验室中的锥形瓶,用医用注射器(50mL)替代分液漏斗。

三、操作步骤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如图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在塑料瓶中放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约一药匙),用注射器吸取约50mL6%-1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推动注射器加入双氧水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约1-2分钟),检验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四、实验效果及其他说明1、改进后的实验能有效防止产生的氧气给使用分液漏斗对实验操作的影响,不会导致装置内压强过大,以致双氧水难以滴下,使实验操作不易进行。

2、改进后的塑料瓶与注射器容易寻找,成本低;使用时不会破损。

3、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产生的氧气较平缓,而为1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产生的氧气速度较快,可有效缩短课堂实验时间。

4、如果重新添加双氧水溶液时,不要直接抽拉活塞,避免水槽中的水倒吸,应将针筒直接取下,加入双氧水后,再安装好针头。

(精原)实验室制取氧气试题

(精原)实验室制取氧气试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专题习题1、如图所示,老师在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

小明同学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

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友情提示:你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它仪器。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方案:方案一:;方案二:;12、(5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A B C D E(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 (2)能用装置A制取的一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所需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3)能用装置B制取的一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所需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5分)(1)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共1分)23、实验室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棉花、木块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②;(2)芳芳发现若补充的一种仪器,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就可以制取氧气。

需要补充的仪器是 ,除此而外,她还需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 (3)她正在绘制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你帮助芳芳将其补充完,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相比较,能体现出的一条优点是;3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1)铁架台酒精灯 (2)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5、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专题(含答案)

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专题(含答案)

质量守恒和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专题姓名_______【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1、涵义:参加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3、守恒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都不改变.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五不变,二改变,一可能变①不改变:从宏观来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以及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来看有三不变,即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②改变:从宏观来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来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5、应用: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对象是物质质量6、注意:①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反应物的任意质量之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试题归类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原因【例】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为什么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2.推断物质的组成【例】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 水,则该化合物中()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例2】4。

6克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5.4克,则该有机物含有元素,它们的质量比是。

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例】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CH4十2NO2= N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A. CO B.CO2C. O2 D. C4。

配平化学方程式【例】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4H2O,则x的数值是( ) A. 1 B.2 C. 3 D .4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初三化学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初三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初三化学试题第I卷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a-40 C-12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物呼吸B.酿造米酒C.食物腐败D.红磷燃烧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汞加热分解:HgO Hg+O2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C.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2Al+O2=2AlOD.碳在氧气中燃烧:C+O2=CO25.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10克冰融化成10克水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水的体积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D.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A.补充氧气 B.消耗氧气C.防止炸裂集气瓶 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7.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9.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电解水B.蜡烛燃烧C.红磷燃烧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10.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

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 水氢气+氧气C. 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D. 过氧化氢水+氧气11.下列图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D.1g CH4和2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 CO2和2gH2O13. 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

1空气和氧气 二氧化碳

1空气和氧气 二氧化碳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点———空气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 .94%0 .03%0 .03%特点相对固定可变成分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且氧气约占空气的1/5的结论。

2实验原理是利用4P+5O22P2O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水被压入其中,而进入的水即代表氧气的体积量。

3选择反应物的要求:反应物只能与氧气反应,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4实验装置如罔。

(1)选红磷为反应物作为研究。

(2)实验成功的关键:a反应物必须足量。

b装置不能漏气。

c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

d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误差分析、(1)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即装置气密性不好);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大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a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可以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进水的含量就会大于1/5。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逸出瓶外,会使进水量大于1/5。

c反应时,止水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膨胀后从导管逸出,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进水量将会大于1/5。

6其他常见变形装置。

点燃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空气的污染物二氧化氮主要污染物气态二氧化硫造成酸雨一氧化碳颗粒物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CO、NO、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空气质量级别有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等几类。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将无底集气瓶放入盛水的水槽中,将无底集气瓶内水面以上的容积分成5等份。

初三化学最新100篇单元检测题中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同步练习

初三化学最新100篇单元检测题中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同步练习

初三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1. 下列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2. 过氧化氢(H 2O 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 2CO 3·3H 2O 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

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A. 二氧化锰B. 硫酸铜C. 盐酸D. 氯化钠3.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A. ①⑥B. ②③⑤C. ③⑤D. ②③④4. 金属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

工业制备金属钛是在800~900℃及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密闭反应器中,以一定的流速放入TiCl 4与融熔的镁进行的,主要涉及以下反应:① TiO 2 + 2Cl 2 + C −−→−高温TiCl 4 + CO 2② TiCl 4 + 2Mg −−→−高温2MgCl 2 + Ti③ MgCl 2−−→−通电Mg + Cl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钛在高温下可能易与氧气反应 B. 镁的熔点比钛的熔点高C.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钛强D. 反应②产生的MgCl 2可作为制取镁的原料5. (绵阳)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①CaO+H 2O═Ca (OH )2;②Mg (OH )2MgO+H 2O ; ③Ba (OH )2+2HCl═BaCl 2+2H 2O ;④Zn+H 2SO 4═ZnSO 4+H 2↑;⑤2Mg+O 22MgO.A.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B.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C. 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D. 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的是④⑤6. (滨州)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钠等。

2020年新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作业设计

2020年新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作业设计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1.“电子垃圾”中含有金属铜和少量贵金属金、银等,直接废弃将严重污染环境且造成金属资源浪费。

社会实践小组为回收这些金属,设计了以下操作步骤:①分拆、灼烧:把废弃电子产品分拆后灼烧,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②酸洗:用硝酸溶解灼烧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残渣中的金;③回收:利用合适的金属提炼出滤液中的铜和银。

为达到分别提炼金属铜、银的目的,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 用金属铁同时提炼出铜和银B. 先用金属铜提炼出银,再用金属铁提炼出铜C. 用金属铁提炼出金属铜D. 用金属铜提炼出金属银2.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A. 将锌片放入稀硫酸B.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C.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D. 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3.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滤渣中一定有Fe粉B. 滤渣中一定有Cu粉C. 滤液中一定有Fe2+D. 滤液中一定有Ag+、Cu2+△4.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或焊接金属,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3CuO+2Al 3Cu+Al2O3。

现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有剩余,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反应后将铁片插入上层溶液中。

下列叙述的现象,能够说明氧化铜有剩余的是()A. 加热反应结束后有红色物质生成B. 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C. 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D. 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5.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Y 和稀硫酸反应。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X>Z>YB. Z>Y>XC. Y>Z>XD. X>Y>Z6.把锌片放入CuSO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A. 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B. 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C. 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D. 丁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检验7.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所示取两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A. 蒸馏水B. 稀盐酸C. 酒精水溶液D. 硫酸钠溶液8.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硬币、不锈钢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成分金属具有更优良的性能B. 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导电C. 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D. 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9.Cu与另一种金属M的混合物(M可能是Mg、Fe、Ag):(1)在该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M一定不是________,待反应完成后________(填实验操作方法),得到铜和滤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片,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则M是________。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3(2014· 武威)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
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 11 g,加入到盛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 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 g。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2014· 泰安)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一铁
6.将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 g过量 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 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56.6 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 6.8 g+50.0 g-56.6 g=0.2 g。
第10讲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关系。 2.计算步骤 设、写、找、列、求、答,即:
3.注意事项 (1)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统一。 (2)化学方程式中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对 于有杂质的物质,需先换算出纯净物的质量,然后再 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2014· 昆明)为测定某CuSO4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CuSO4溶液100 g,向其中 滴加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共用去NaOH溶液80 g,过滤,得到滤液175.1 g。请 计算: (1)该反应生成沉淀______示:CuSO4+2NaOH===Cu(OH)2↓+ Na2SO4]
1.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 对分子质量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的B完全反 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 A.6.8 g C.8.8 g B.9.6 g D.4.4 g C )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2.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 9H 11O 2N )。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 .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 .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 .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4.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5.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7.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9.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0.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

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淡蓝色的火焰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火星四射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发白光2.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 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 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D. 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3.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

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A. AB. BC. CD. D4.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可燃物B. 缺乏O2C. 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 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能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总共有4种元素B.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没有单质出现C. 据图反应出Mo2C对CO没有起到吸附催化作用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第6题图第7题图第9题图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与普通铁在氧气中燃烧相似),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2024年中考化学综合应用题冲刺复习

2024年中考化学综合应用题冲刺复习

2024年中考化学·综合应用题冲刺复习1.碳中和——我们一直在行动,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1)碳封存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该技术是将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

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密度高、粘度小、流动快,同等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输送量比其他状态二氧化碳更大。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的原因。

②下列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气体的组成不同B.超临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烧C.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物质状态改变(2)碳转化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次在燃料方面创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即通过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所以杭州亚运会主火炬被简称为“零增碳”火炬。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甲醇(CH3OH)属于(选填“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中的一项)②从微观角度:一个甲醇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③从定量计算的角度:甲醇(CH3O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④从物质转化角度: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上述方法每生产4吨甲醇可以消耗5.5吨二氧化碳,此过程转化的碳元素质量为吨。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合理均选)。

A.双面使用纸张B.植树造林C.露天焚烧垃圾2.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 石油B 天然气C 太阳能D 煤(1)一种新能源汽车以氢气燃料电池为动力,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

深圳葵涌葵涌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深圳葵涌葵涌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深圳葵涌葵涌中学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2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4.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6.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A B.B C.C D.D7.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 B.1∶2 C.22∶3 D.22∶78.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9.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质A B C 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A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C .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D .反应后容器内C 的质量为16g10.在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10g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 .15g B .6.7g C .30g D .20g1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 2(OH )2CO 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 ,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 ,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提示: Cu 2(OH )2CO 3 Δ2CuO +CO 2↑+H 2O]A .4.8%B .9.6%C .50%D .51.2%12.在光照条件下,AgNO 3可分解为Ag 、O 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 .取一定质量的AgNO 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 、O 2、X 的质量分别为21.6g 、mg 、9.2g 。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之我见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教学内容的延伸,教材中没有具体谈及此项内容,但是根据中考的要求以及当下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此课题。

首先,我先对教材以及本节课做出以下分析:1、地位和作用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

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

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这节课是典型的气体制取探究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而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我设置了以下目标:认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会解释用过氧化氢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不同的原因,并会从优比较并改进实验装置;认识“万能装置”及其作用;初步学会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操作。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丰富学生们的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外通过思考和讨论,增进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比较和改进。

其次,来谈谈学生们的情况。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

8.3.3.3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8.3.3.3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第3课时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A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加反应的红磷与氧气的质量比的计算过程为 ▲ ,可与3.1g 红磷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氧气的质量为 ▲ g 。

【答案】4P +5O 2点燃2P 2O 5 (4×31):(5×16×2)=31:40 4 【解析】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各物质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反应中物质计量数乘积的比。

【详解】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5O 2点燃2P 2O 5 。

该反应中磷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 (4×31):(5×16×2)=31:40。

设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x,消耗氧气的质量为y :4P +5O 2点燃2P 2O y=4g 故答案为:4P +5O 2点燃2P 2O 5 (4×31):(5×16×2)=31:40 42、化学反应A+2B =C+D 中,5.6gA 和7.3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在要得到0.4gD,所需A 的质量为(▲)A 、5.6gB 、11.2gC 、14.6gD 、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此化学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 和D 的质量和,可以求得生成的D 物质的质量,依据恒定不变的质量比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做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生成的D 的质量为x,故5.6g+7.3g=12.7g+x x=0.2g ;设得到0.4克D,需A 的质量为x,A+2B=C+D5.6g 0.2gx 0.4ggx g g 4.02.06.5= x=11.2g 故选: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12山东)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 .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 .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 .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 .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分析:根据制取氧气的知进行分析,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根据物质的质量差可以求得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以及过氧化氢的质量,从而求得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A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变小,故A 的结论不合理;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3g-32.7g=1.6g ,故B 结论合理;
C 、设生成1.6g 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68 32
x 1.6g
g
x 6.13268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10%=34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4.3g-34g=0.3g
故C 结论合理;
36 32
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32=9:8,
故D 结论合理;
故选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