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继承权的法律知识

合集下载

遗产继承中的法定继承顺序

遗产继承中的法定继承顺序

遗产继承中的法定继承顺序在遗产继承中的法定继承顺序在一个人离世后,其财产和财富将需要按照一定的继承顺序进行分配。

这个顺序被称为法定继承顺序,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遗产能够合理地分配给合法的继承人。

本文将重点探讨法定继承顺序的相关内容。

1. 直系亲属继承顺序首先,直系亲属是指与被继承人有亲属关系的人,包括子女、父母和配偶。

在大部分国家的法律中,直系亲属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因为法律认为他们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着最亲密的关系。

1.1 子女继承权子女在直系亲属继承顺序中享有最高的继承权。

无论子女是成年还是未成年,婚内还是婚外所生,都有权继承他们被继承人的遗产。

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子女被剥夺继承权或者自愿放弃继承权,子女可能会失去继承的权利。

1.2 父母继承权在被继承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经去世的情况下,父母将有权继承其财产。

然而,如果被继承人有子女存在,那么父母的继承权可能会受到限制。

1.3 配偶继承权配偶是直系亲属继承顺序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不同国家对配偶继承权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国家规定配偶继承的份额是固定的,而有些国家则根据被继承人的其他亲属情况来确定配偶继承的份额。

2. 远亲继承顺序如果在直系亲属中没有可以继承遗产的人存在,法律将会考虑远亲的继承顺序。

2.1 兄弟姐妹继承权兄弟姐妹是远亲继承顺序中的重要一环。

在某些国家中,兄弟姐妹的继承权可能会与是否有父母存活相关。

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人已经去世,而其子女仍然存活,那么子女可能会继承其父母的份额。

2.2 祖父母继承权在远亲继承顺序中,祖父母也有继承权的可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常见,因为直系亲属中通常已经包含了父母和子女。

3. 其他继承者除了直系亲属和远亲,还存在其他可能被视为继承者的人。

3.1 银行或机构根据特定的法律和规定,银行或机构可能会作为继承人继承被遗产人的财产。

3.2 公益事业在某些情况下,被继承人可能会将其财产捐赠给公益事业,例如慈善机构或慈善基金会。

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顺序(3篇)

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顺序(3篇)

第1篇在我国,继承法是规范公民财产继承关系的重要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的顺序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是指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继承遗产的人。

以下将详细阐述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顺序1. 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他们具有平等的继承权。

(1)配偶:配偶是法定继承人的核心,无论婚姻关系长短,配偶均有权继承遗产。

(2)子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子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3)父母: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 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1)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二、继承权的丧失与放弃1. 继承权的丧失在以下情况下,继承人将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将被剥夺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继承人为了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将被剥夺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将被剥夺继承权。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将被剥夺继承权。

2. 继承权的放弃继承人可以自愿放弃继承权。

放弃继承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在继承开始前或者遗产处理前作出。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1. 代位继承当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其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其父母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2. 转继承当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时,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转继承的效力及于被继承人应得的遗产份额。

继承知识点归纳

继承知识点归纳

继承的法律知识一、继承概述嘱继承人虽曾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只要被继承人事后仍订立遗嘱确定其为遗嘱继承人,其遗嘱继承权就没有问题。

2)被继承人的子女丧失继承权并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其子女不得代位继承。

但是如该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对被继承人尽赡养义务较多的,可作为继承人以外的人适当分给遗产。

(《继承法意见》第28条)5、继承权、受遗赠权的放弃(1)继承权的放弃1)放弃的时间: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分割之前作出。

(《继承法》第25条;《继承法意见》第49条)2)放弃的方式:第一种、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第二种、用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本人承认,或者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当认定其有效;(《继承法意见》第47条)第三种、在诉讼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要制作笔录,由放弃继承的继承人签名;(《继承法意见》第48条)综上,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的,视为接受继承(《继承法》第25条)3)放弃的限制: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使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的行为无效。

(《继承法意见》第46条)4)放弃继承的效力放弃继承权具有溯及力,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自继承开始时继承人即不享有继承权,放弃继承的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应当继承的份额依照法定继承由其他法定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意见》第51条)5)继承权放弃的撤回第一种、遗产处理之前,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反悔的,由人民法院酌情决定是否恢复其继承权;第二种、遗产分割以后,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反悔的,不予支持。

(《继承法意见》第50条)(2)受遗赠权的放弃1)受遗赠权的放弃: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权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可以采用明示方式向其他继承人或者法院作出,也可以采用默示方式作出(两个月期满受遗赠人未作表示,视为放弃受遗赠)(《继承法》第25条)2)放弃受遗赠的效力: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自继承开始时即丧失受遗赠权,其受遗赠的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处理。

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与案例分析

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与案例分析

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与案例分析一、遗产继承的基本概念遗产继承是指当一个自然人去世后,其遗留的财产将按照法律规定或遗嘱分配给其合法继承人的法律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继承的主要方式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等。

二、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1、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将遗产分配给法定继承人的法律过程。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

在分配遗产时,应当遵循平等、公正、公平的原则,并考虑各继承人的实际需要和贡献。

2、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通过遗嘱将遗产指定由遗嘱人指定的继承人继承的法律过程。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由遗嘱人签名或盖章。

遗嘱应当指定遗产分配的方式和顺序,并在遗嘱人去世后生效。

3、遗赠遗赠是指遗嘱人通过遗嘱将其财产赠与他人的法律行为。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赠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由遗嘱人签名或盖章。

遗赠可以指定受遗赠人,并在遗嘱人去世后生效。

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任何人,也可以是特定的组织或机构。

三、遗产继承的案例分析案例一:王先生有三个子女,分别为王小明、王小红和王小刚。

王先生去世后,没有留下遗嘱,那么他的遗产应该如何分配呢?分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王先生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分配。

由于王先生有三个子女,因此每个子女应当平均分配王先生的遗产。

考虑实际情况时,可以根据各子女的经济状况和生活需要合理调整分配比例。

案例二:李女士有两个兄弟姐妹,分别为李大哥和李二姐。

李女士去世后,留下了一笔遗产,并指定由她的兄弟姐妹平分。

但是李大哥认为他应当多分一些,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性。

那么李大哥的要求是否合理呢?分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分配应当遵循平等、公正、公平的原则。

虽然李大哥是家中唯一的男性,但是他和李二姐都是李女士的合法继承人,应当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继承知识点归纳

继承知识点归纳

继承的法律知识、继承概述1、继承的概念:继承是一个法律基本名词,民法中的继承即指将死者生前的财产和其(1)享有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享有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法人、其他组织或国家。

虽然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可以以受遗赠人的身份取得遗产,但不能以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的身份取得遗产。

(2)继承权的取得以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存在特定的身份关系为前提。

只有与被继承人有特定的婚姻、血缘以及收养关系的人才能成为继承人。

(3)继承权是一项财产权。

现代民法中的继承专指财产继承,继承人取得被继承人的财产是继承权的核心内容。

(4 )继承权具有不可转让性。

继承权虽然在本质上是一项财产权,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身份色彩,继承人虽然可以放弃继承权,但不能将继承权转让给他人。

(5)继承权发生的根据是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

3、继承权的取得(1 )法定继承权的取得:法定继承权主要是基于人身关系取得,主要是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

注意: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将遗产赠予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遗赠。

4、继承权的丧失(1)根据《继承法》第七条的规定,法定、遗嘱继承人有下列行为的,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限于故意杀害,不包括过失;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无论原因也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均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不是因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不因此丧失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有例外:确实有悔改表现,而且被虐待人、被遗弃人生前又表示宽恕,可以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所谓情节严重,指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

(2 )与前述问题有关,强调两点:1)遗嘱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或者为了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而被继承人以遗嘱将遗产指定由该继承人继承的,可确认遗嘱的该部分内容无效。

遗产继承顺序合法继承人(民法典第条)

遗产继承顺序合法继承人(民法典第条)

遗产继承顺序合法继承人(民法典第条)民法典第1267条规定了遗产继承的顺序,以确保合法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合理继承遗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法典第1267条的内容,并着重讨论合法继承人的定义和遗产继承顺序。

一、合法继承人的定义根据民法典第1266条的规定,合法继承人是指根据法定继承规则继承遗产的人。

合法继承人可以是直系亲属、旁系亲属或配偶。

二、遗产继承顺序民法典第1267条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按照以下顺序确定合法继承人:1. 法定继承第一顺位:配偶和子女在遗产继承中,配偶和子女享有最高的优先权。

如果有多个配偶,遗产将平均分配给他们。

如果子女已故,那么他们的子女将代表他们继承遗产。

2. 法定继承第二顺位:父母如果没有配偶和子女,遗产将由父母继承。

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如果一方已故,遗产将全部归另一方所有。

3. 法定继承第三顺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如果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遗产将由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继承。

兄弟姐妹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如果某个兄弟姐妹已故,那么他们的子女将代表他们继承遗产。

4. 法定继承第四顺位:外祖父母、舅舅、姨、叔叔及其子女如果没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及其子女,遗产将由外祖父母、舅舅、姨、叔叔及其子女继承。

同样地,他们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5. 法定继承第五顺位:姑姑、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如果没有以上亲属,遗产将由姑姑、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继承。

同样地,他们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三、遗产继承顺序和配偶及子女的权益保护在遗产继承顺序中,配偶和子女享有最高的优先权。

他们将优先继承遗产,并且优先继承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配偶和子女的利益,并确保他们得到合理的经济保障。

四、改变遗产继承顺序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1263条的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遗产继承顺序可能会被改变。

例如,当继承人有严重缺德行为或剥夺被继承人生命的行为时,继承人可能会被剥夺继承权利。

此外,根据公平原则,法院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确保继承的公正和合理。

民法典关于继承的那些事

民法典关于继承的那些事

民法典关于继承的那些事继承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后,财产权利和义务依法由其继承人继承的一种法律制度。

民法典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到了继承的相关规定。

以下是关于民法典中继承的几个方面:一、被继承人及其遗产1.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是指自然人死亡时所留下的财产的所有者,应当享有承认为继承人的人依法继承其遗产的权利。

2.遗产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所留下的财产总和,包括全部财产权利和义务。

而负债也算是遗产的一部分,即应当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承担。

二、继承人1.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并可依照被继承人的意愿由遗嘱指定继承人。

如果继承人有父母、配偶和子女,其继承份额分别为1/3、1/3、1/3。

2.遗嘱的效力遗嘱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依法所作的关于财产分配的书面文件。

如遗嘱不合法,则无法发挥效力。

遗嘱的内容一定要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三、继承权与继承份额1. 继承权继承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的权利。

具体来说,不同继承人享有不同的继承权。

2. 继承份额继承份额是指继承人继承的遗产的数量。

在继承过程中,如果既有法定继承人又有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必须先被支付,遗嘱继承人继承的财产部分需要在法定继承人的份额扣除后计算。

四、继承顺序1. 法定继承顺序民法典规定,被继承人的财产应按照法定继承顺序依次继承,即先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

如其中一级亲属没有或者放弃继承权,则按照下一级亲属的继承权处理。

2. 遗嘱继承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继承人,但是遗嘱继承的情况需要符合法律规定。

如果遗嘱不合法,则无法发挥效力。

以上是民法典中关于继承的内容,了解民法典对继承规定的规定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权益。

在实际继承中,遗产的处理需要特别的注意,以避免产生纷争和矛盾。

继承权的主要法律规定(3篇)

继承权的主要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继承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关系到公民财产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继承法是调整继承关系的专门法律,对继承权的取得、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围绕继承权的主要法律规定展开论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继承法的相关内容。

二、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1. 概念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基于被继承人死亡而取得其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性和相对性。

2. 特征(1)财产性: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权,其内容主要是对被继承人遗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2)相对性:继承权的行使受制于被继承人的死亡,只有当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人才有权行使继承权。

(3)法定性:继承权的取得和行使受法律约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三、继承权的法律规定1. 继承权的取得(1)法定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遗嘱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 继承顺序(1)法定继承顺序:如前所述,法定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

(2)遗嘱继承顺序:遗嘱继承的顺序由遗嘱人自行决定,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3. 遗产分配(1)平均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不均等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有抚养被继承人的能力,但对被继承人未尽抚养义务的;有抚养被继承人的能力,但对被继承人未尽抚养义务,但有特殊原因的。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1. 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去世时,他或她的遗产将由生前所立的遗嘱来分配。

但是,当一个人没有立遗嘱或遗嘱被视为无效时,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将适用。

法定继承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一套规则,来确定去世人的遗产将如何分配给合法继承人。

2. 法定继承的原则根据中国法律,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2.1 平等继承平等继承是指在法定继承中,合法继承人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有平等的权利来继承去世人的财产。

这个原则反映了性别平等的社会观念,旨在防止对某一性别的歧视。

2.2 直系继承直系继承是指法定继承中,只有一些特定的亲属可以成为合法继承人。

根据中国继承法,合法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其他亲属,如兄弟姐妹或祖父母,在法定继承中不享有继承权。

2.3 优先级继承在法定继承中,不同的亲属之间享有不同的继承优先权。

配偶是继承优先级最高的亲属,他或她享有一定的继承份额。

如果去世人有子女,那么子女将共同分享剩余的遗产。

如果去世人没有子女,而是有父母,那么父母将继承全部遗产。

在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情况下,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近亲有权继承遗产。

2.4 替代继承当合法继承人去世或放弃继承权时,替代继承原则将适用。

例如,如果去世人的子女先于去世人去世,那么子女的子女(即去世人的孙子孙女)将作为替代继承人继承遗产。

3. 遗产分配顺序在法定继承遗产分配中,有一个明确的顺序来决定继承人的身份。

1.首先,配偶将继承1/4或1/3的遗产,具体比例由各地法规规定。

2.其次,在有子女的情况下,子女将平均分享剩余的遗产。

如果有多个子女,他们将平均分配。

3.如果去世人没有子女,但有父母,那么父母将继承全部遗产的一半。

4.在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情况下,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近亲将分享遗产。

5.当所有合法继承人都不可行时,国家将对遗产进行处理。

4. 法定继承的限制虽然法定继承是一种公平和合理的方式来分配遗产,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遗产的继承顺序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

遗产的继承顺序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

遗产的继承顺序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遗产的继承顺序——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继承是遗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遗产的继承顺序涉及到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探讨遗产继承的相关问题。

一、继承顺序在我国,遗产的继承顺序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

根据该法,继承顺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 直系亲属优先继承:最近亲属享有优先继承权。

首先是配偶和子女,然后是父母和兄弟姐妹。

其中,配偶享有一半遗产继承份额,子女平均平分另一半遗产继承份额。

如有多个子女,则按照均分原则进行继承。

2. 旁系亲属继承:若没有直系亲属或直系亲属放弃继承权,则由其他旁系亲属继承。

旁系亲属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近亲属。

他们的继承分配根据法定继承顺序依次进行。

3. 无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如果遗产没有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则由国家继承。

遗产将被国家收归公有财产。

二、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1. 配偶的优先权:在继承顺序中,配偶享有优先继承权。

配偶的继承份额为一半,子女平分另一半。

这一规定保障了配偶的合法权益,避免了配偶在继承中的边缘化。

2. 子女的继承权:子女在继承中享有平等的地位。

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多个子女,都应平分遗产的一半份额。

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子女权益的保护。

3. 兄弟姐妹的继承权:如果没有配偶和子女,遗产将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继承。

在这种情况下,兄弟姐妹应平分遗产。

4. 其他亲属的继承权:如遗产没有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将由其他近亲属继承。

根据法定继承顺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继承权。

如果没有更近的亲属,遗产将归国家所有。

三、继承人的权益保障为了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权益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继承权的物质保障:继承人享有继承遗产的权益,包括房产、车辆等有形财产的所有权。

遗嘱的有效执行和遗产的合理分配,确保了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2. 继承权的精神保障:法律还保障了继承人的精神权益。

法律基本知识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继承法作为民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规范继承关系的法律制度,对于继承人的权益保护和遗产的合理处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关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并存。

法定继承是指在继承人没有立下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依据法律规定对遗产进行分割。

法定继承在保障继承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而遗嘱继承则是指遗嘱的制定者根据个人意愿对遗产进行安排和分配,为继承人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与灵活性。

二、平等继承与差别继承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之二是平等继承与差别继承并存。

平等继承是指不论继承人的性别、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等身份与地位,所有合法继承人在分割遗产时均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平等继承体现了法律上对于个体平等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而差别继承则是针对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制度安排,例如对无婚生子女、养父母等群体进行特殊继承安排。

三、退位继承与追溯继承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之三是退位继承与追溯继承并存。

退位继承是指继承人在遗产分割时拒绝继承或者放弃继承权,其继承份额将依法分割给其他具有继承权利的人。

退位继承的制度安排可以充分尊重个体意愿,保护个体自由权利。

追溯继承则是指对于未出生的继承人,在其出生后即可享有继承权。

追溯继承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对于未成年继承人权益的保护。

四、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继承法对于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进行了具体规定。

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主要涵盖配偶、直系卑属和旁系卑属。

顺序上,配偶和子女享有首位继承权,依次为父母、祖父母等。

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的具体规定既考虑了家庭关系的亲密度,也兼顾了合法继承人的实际需要。

五、署名继承人与无署名继承人继承法中还存在署名继承人与无署名继承人的区分。

署名继承人是指在继承人未进行公证、登记等形式手续前,可以享有遗产继承权的人。

无署名继承人则是指在继承人未指定的情况下,由法律进行统一规定的继承人身份。

民法典继承法

民法典继承法

民法典继承法
一、民法典关于继承的规定是什么
1、民法典关于继承的规定如下:
(1)首先是由第一顺序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的前提下第二顺序继承;
(2)首先是妻子、子女、父母;
(3)其次才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二、遗产法定继承顺序及比例是什么
1、继承的顺序是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
2、同一顺序继承人之间平等分配遗产。

家庭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

家庭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

家庭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家庭遗产继承是指家庭成员在家族中的长辈或亲属去世后,依据法律规定对遗产进行继承和分配的过程。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家庭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存在差异。

本文将就家庭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以中国、美国和法国的继承法为例进行分析。

一、中国家庭遗产继承法律规定在中国,家庭遗产继承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

根据该法,家庭遗产继承排行第一的是配偶和子女,排行第二的是父母和兄弟姐妹,排行第三的是祖父母和外祖、曾外祖父母等。

如果没有直系亲属,则按照国家劳动收入统计局颁布的《国家职工平均工资表》来计算继承人的继承份额。

在中国,遗嘱继承被认可,并且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做出了合法的遗嘱,继承人应当按照遗嘱进行继承,但是遗嘱不能违反继承法的规定。

二、美国家庭遗产继承法律规定美国的家庭遗产继承法律规定由州法律进行规定,因此各州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情况下,美国的家庭遗产继承规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根据遗嘱继承和根据州法定继承。

根据遗嘱继承是指当被继承人有遗嘱并经法庭验证后,遗嘱的内容将被遵循进行继承。

根据州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遗嘱或者遗嘱失效的情况下,根据州法律规定进行继承。

美国的家庭遗产继承法律规定中,通常将亲属分为四个等级: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

根据不同的等级,继承份额和顺序有所不同。

三、法国家庭遗产继承法律规定在法国,家庭遗产继承法律规定主要依据《法国公民法典》(Code Civil)进行规范。

根据法国法律,配偶和子女是家庭遗产继承的主要继承人。

法国的家庭遗产继承规定分为两种情况:有遗嘱和无遗嘱继承。

有遗嘱继承是指当被继承人在生前通过合法的遗嘱对其遗产进行明确规定后,继承人将按照遗嘱进行继承。

无遗嘱继承是指当被继承人在生前没有留下有效的遗嘱或者遗嘱失效时,根据法国公民法典的规定进行继承。

根据法国的继承规定,配偶在无遗嘱继承的情况下享有"绝对预留份额",即一定比例的遗产作为必须分配给配偶的份额。

民法典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

民法典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

民法典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以《民法典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民法典继承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其中规定了有关继承人继承权、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本文针对该项法律法规进行全面解读,从而清楚地表明继承人的继承权及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的具体规定内容。

一、继承人继承权根据《民法典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具有继承权,即有权继承死者的财产,但有几种情况除外。

其中,当继承人未经法院批准,擅自处置继承权时,则视为自动放弃继承权。

另外,根据法律规定,未达到法定年龄的继承人,则不具备继承权,其继承权也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来行使。

此外,有受害者、犯罪和变相犯罪行为的继承人,都无权享受继承权,即使有死者的遗嘱也是如此。

二、继承顺序《民法典继承法》规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由亲属关系决定,根据不同关系,继承顺序也不尽相同。

其中,继承死者配偶及子女优先于其他亲属,由此可见其继承权的优先级。

此外,当死者既无配偶又无子女时,则继承权将按照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姑妈及其他亲属的顺序传达。

三、分配比例根据《民法典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权的分配比例也由不同的亲属继承者所决定。

其中,继承死者配偶及子女所占比例为50%:50%,而配偶及子女之间比例则按照死者遗嘱或配偶及子女之间的协议来决定。

此外,当死者既无配偶又无子女时,则其他亲属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3:3:4的比例分配继承权。

因此,不同的亲属继承者对继承权的分配比例也是有所不同的。

四、结论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民法典继承法》中就继承人的继承权及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使得继承人于事实上具有了明确的继承权,从而保证了继承过程的真实有效。

因此,广大民众既要熟悉这些法律法规,也要善于加以运用,以便在个人继承权及继承关系的实际运用中,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继承遗产相关法律规定(3篇)

继承遗产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遗产继承是法律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关乎公民的财产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继承法》于1985年4月10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此后,我国陆续对《继承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阐述继承遗产相关法律规定,包括继承的种类、继承人的资格、遗产的范围、继承的顺序、继承权的丧失以及遗产的处理等内容。

二、继承的种类1.法定继承:指根据法律规定,由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定份额继承遗产。

2.遗嘱继承:指根据被继承人的遗嘱,将遗产分配给指定的继承人。

3.遗赠:指被继承人在生前以遗嘱方式,将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组织。

三、继承人的资格1.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2.遗嘱继承人: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

3.遗赠继承人: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定的受遗赠人。

四、遗产的范围遗产包括:1.财产权利:如房屋、土地、车辆、存款、股票、债券等。

2.财产义务:如债务、赔偿金等。

3.其他权利:如著作权、专利权等。

五、继承的顺序1.法定继承的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遗嘱继承的顺序: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3.遗赠的顺序:遗嘱指定的受遗赠人。

六、继承权的丧失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

七、遗产的处理1.遗产的清理:继承人应当及时清理被继承人的遗产,确定遗产的种类、数量和价值。

2.遗产的保管:继承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防止遗产的毁损、灭失。

3.遗产的分割:继承人应当协商确定遗产的分割方式,按照法定份额分割遗产。

4.遗产的转让:继承人可以自由转让继承所得的遗产,但不得损害其他继承人的利益。

5.遗产的偿还:继承人应当偿还被继承人的债务,但遗产不足以偿还的,继承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继承权名词解释

继承权名词解释

继承权名词解释
继承权是指一个人在他人死亡或无法行使权利时,获得其财产或权益的法律权利。

继承权是为了保护个人和家庭财产的传承,确保合理分配财产并维护社会稳定。

继承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

1. 法定继承权: 法定继承权是根据当地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继承权。

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法定继承权的规则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法定继承权会将财产分配给死者的亲属,如配偶、子女、父母等。

例如,在中国,根据《继承法》,如果一个人没有立遗嘱,那么他的财产将会根据法定继承权进行分配,其中配偶和子女享有优先继承权。

2. 遗嘱继承权: 遗嘱继承权是指根据死者的遗嘱而产生的继承权。

遗嘱是死者在生前书写的文件,用来指定他希望自己的财产由谁继承。

遗嘱继承权的行使需要遵守遗嘱的内容和法律规定。

如果死者没有立遗嘱或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那么遗嘱继承权可能会失效,法定继承权将会起作用。

继承权的行使是通过继承程序来实现的。

继承程序通常由法院或相关机构负责,以确保财产的合法分配。

在继承程序中,继承人需要提供
相关的证明文件,如死者的死亡证明、遗嘱等,以证明其拥有继承权。

总之,继承权是一个法律概念,指一个人在他人去世或无法行使权利时,获得其财产或权益的法律权利。

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是两种常见的继承权类型,其行使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

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与权益优先级法律规定与解读

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与权益优先级法律规定与解读

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与权益优先级法律规定与解读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涉及财产继承的分配和权益保护。

在继承中,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和权益优先级是关键问题。

本文将对继承顺序和权益优先级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

一、继承顺序的法律规定继承顺序是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继承人的先后顺序。

我国《继承法》对继承顺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继承人:1. 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是指在法律上享有优先继承权的亲属。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

在继承时,直系亲属的权利排在其他继承人之前。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是指在遗嘱中被确定为继承人的个人或组织。

遗嘱是遗留人在生前通过公证机关或者公证书明确表达的意愿,对于继承顺序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遗嘱存在,遗嘱继承人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

3. 其他继承人:除了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外,还存在其他继承人的情况。

例如,没有直系亲属或遗嘱的情况下,法律会规定其他亲属或组织的继承顺序。

继承顺序的确定旨在保护亲属关系,并维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二、权益优先级的法律规定在确定继承顺序后,继承人的权益优先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权益优先级是指不同继承人在继承过程中享有的优先权。

1. 优先继承权:优先继承权是继承人在分配继承财产时享有的第一权益。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在继承时享有优先继承权。

对于直系亲属来说,其权益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其他继承人需在其之后才能享有权利。

2. 平等继承权:平等继承权是指多个继承人在没有优先继承权的情况下平等分配继承财产的权益。

当没有明确规定优先继承权的情况下,继承人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3. 有限继承权:有限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财产时享有的受限制的权益。

例如,当继承人受到负债或债务限制时,其继承权可能会受到限制。

4. 放弃继承权: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权,即放弃对继承财产的所有权益。

这种情况下,继承人不再享有继承财产,权益由其他继承人继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继承权的法律知识一、继承权的主体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

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

具体为以下三类:1.法定继承人。

即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根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

《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继承权主体,也即哪些人具有遗产继承资格。

而遗产继承资格的确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应依法定遗嘱的方式来分割遗产。

而依法定继承相关亲属关系的确定,则是依据《婚姻法》所规定的亲属关系间权利义务来明确是否具有继承资格的。

二、继承权的特性继承权的特性一、继承权是自然人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享有的权利二、继承权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三、继承权的标的是遗产四、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的效力。

五、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继承权的接受与放弃是不可转让的。

继承权的接受,是指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参与继承、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表示。

自继承开始,客观意义的继承权也就转化为主观意义的继承权,继承人得自主决定是行使继承权、接受继承,还是放弃继承权。

依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权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的放弃,是指继承人作出的放弃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的意思表示。

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人对其继承权的一种处分。

继承权的放弃,须以明示的方式作出。

继承权的放弃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继承权的放弃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继承权的转让问题:继承权是一种以身份关系为前提的财产性权利,基于其人身属性,继承权是不可以转让的。

三、继承权的丧失继承权的丧失,又称继承权的剥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的丧失可分为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

继承权的绝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终局的丧失,该继承人绝对不得也不能享有继承权。

继承权的相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非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丧失,但在具备一定条件时继承人的继承权最终也可不丧失。

特点第一,继承权丧失不仅适用于法定继承也适用于遗嘱继承只要继承人有《继承法》第7条规定的行为之一,无论是法定继承人还是遗嘱继承人都丧失继承权。

第二,丧失继承权是一种民事制裁继承权是一种民事财产权,所以丧失继承权是一种民事制裁。

第三,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必须符合《继承法》第7条规定的条件。

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剥夺,只有公民有《继承法》规定的严重违反人伦道德的罪行或严重不道德的行为才丧失继承权。

第四,继承权丧失仅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丧失继承权并不意味着继承人从此失去了对一切被继承人的继承权,而仅仅是丧失了对特定继承人的继承权。

因为继承权本身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只存在对某个被继承人的继承权,而不存在对全体被继承人的总的继承权。

继承人对某个被继承人有依法应丧失继承权的行为时,仅丧失对该被继承人的继承权,而不影响其对其他被继承人的继承权。

如某人故意杀死了父亲,便丧失了对其父的继承权,但他仍有权继承其母亲和妻子的遗产。

条件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条件如下: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绝对丧失)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绝对丧失)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人因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而丧失继承权的,属于继承权的相对丧失。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绝对丧失)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当然丧失继承权。

继承权的放弃与丧失的区别继承权的放弃和丧失,结果都是不发生继承遗产的结果,但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法。

一﹑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自愿放弃无偿取得被继承人的合法遗产的权利法。

这种行为是出自继承人自身内心意思的真实表示;丧失继承权,是继承人有《继承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经人民法院认定并作出判决而被剥夺其继承权,这种被剥夺是依法强制执行的,不以被剥夺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放弃继承权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圠产处理之前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瘠效力可以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而丧失继承权则可以发生后继承开始之后,张可以发生在继承开始之前,瘠桑示的方法是以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的形式法。

三﹑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放弃自己继承的一种权利,茠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只要自己诚心的放弃表示即可,而丧失继承权是依法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这种被剥夺必须受《继承法》第七条严格的法定限制,搠撖不能使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四﹑放弃继承权的声明可以在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过程中收回,但需经人民法院依据其提出的理由作出决定;而丧失继承权一旦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则不能改变法。

四、继承权的原则一、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凡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均为遗产,全得由其继承人继承。

第二,继承人的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

第三,继承权为绝对权,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二、继承权平等原则(一) 继承权男女平等(二)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继承权平等(三) 在遗嘱继承和遗赠中保护老、幼、残疾人的利益依《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以遗嘱处分其财产时,遗嘱中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

(四) 遗产分割不能侵害未出生人的利益按照《继承法》的要求,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以保护被继承人死亡后出生的子女和利益。

(五) 承认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我国《继承法》中特别规定了遗赠扶养协议。

公民可以与无法定扶养义务的自然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以保障受扶养人的生养死葬。

三、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一)继承人的继承权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二)法定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三)继承人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四、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五、继承权的法律问题依《继承法》规定,继承权人可以放弃继承权,放弃继承权,意味着放弃与继承权相关的其他几种权利。

放弃继承权,不产生代位继承如果继承权人生前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放弃继承权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在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人的子女丧失代位继承权。

虽然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是产生代位继承的唯一条件,但在继承人死亡之前已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即放弃了无偿享有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放弃,标示着继承人没有继承权,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继承权人的子女,当然就不会产生代位继承的问题了,所以,放弃继承权,也就不产生代位继承问题了。

放弃继承权是无条件和无保留要求的放弃继承权,是继承权人主动放弃对被继承人遗产的无偿享有权,如果继承权人以某种条件或要求为前提作为放弃继承权的条件,其放弃继承致其不能履行决定的义务或者侵害了其他继承权人的权利,则这种放弃继承权的表示是无效的。

因此,放弃继承权必须以确保其履行决定的义务,确保其他继承权人的权益不受侵害,有条件和保留意见的放弃继承权不成其为放弃继承权的表示。

继承权放弃后恢复,需经法院作出决定放弃继承权有两种方式,一是书面的形式;二是口头的方式。

放弃的表示一经作出,并得到其他继承人的认可,为恢复其继承权、重新主张继承权而引发的诉讼纠纷,必经人民法院依据放弃继承权人提出的恢复继承权的理由作出,否则,继承权不能复得。

放弃继承权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和遗产分割之前表示,恢复继承权则必须在遗产处理之前表示,否则法院不予支持。

胎儿(遗腹子)没有继承权,但是,有继承利益即遗腹子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他的妻子正怀孕的尚未出生的子女。

我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保留的份额应按法定继承程序办理。

这一规定说明,胎儿是有继承利益的。

多年的审判实践也证明,赋予胎儿继承利益,对于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生活能力的人是十分必要的。

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胎儿未出生,所以没有继承权,但是法律为什么赋予其继承利益呢?这是因为胎儿是一个特殊的未来的继承权利主体,他在被继承人死亡前已存在于母体中了。

从继承开始以后到分割遗产时,胎儿虽然没有出生,成为现实的权利继承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