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25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导读:《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己放点歌情谊非常深厚、重情重义、知音难觅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供参考借鉴!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伯牙绝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伯牙绝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作品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至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人教版六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朗读停顿注:“/”为停顿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作品注译:善:擅长,善于。
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高山 :心中想到高山。
曰:说。
善哉 :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以为。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课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店铺为六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伯牙绝弦》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课文原文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同步练习题温故知新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 )斩尽杀绝( )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 )绝大多数( )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 )多愁善感( )善始善终( )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伯牙绝弦【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
钟子期为其知音。
②方:正在。
③鼓:弹。
④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⑤曰:说。
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⑦巍巍:高。
⑧少选:不一会儿。
⑨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
⑩破:摔破。
⑪以为:认为。
⑫足:值得。
⑬复:再次。
⑭者:……的人。
【参考译文】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
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
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书戴嵩画牛【原文】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完整版完美版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志”:心里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 子期(听了)说:“太好了!仿佛就像巍 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啊!”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 文完整版完美版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 文完整版完美版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 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 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 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 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 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 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 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 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 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 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 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 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 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 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 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
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
连曾带美神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
大自然的壮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
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
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
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 没有遇到真
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
“洋洋”,广大。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
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 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 过)啊!”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 文完整版完美版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绝弦
善哉 !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吗
——《列子·汤问》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哉乎乎 鼓琴,巍巍乎乎 若太,终身/不复 /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孔子游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 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 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没人真正 听懂他的琴声。
他万万没想到,锺子期, 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 的琴声!
(可插入 伯牙画像)
少选之间而志在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
……
【文言文】伯牙绝弦课文及翻译
【文言文】伯牙绝弦课文及翻译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赏析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作品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至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人教版六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作品注译1.善:擅长,善于。
2.鼓:弹奏。
3.听:倾听。
4.绝:断绝。
5.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6.曰:说。
7.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峨峨:高9.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10.若:像……一样。
11.洋洋:广大。
12.念:心里所想的。
13.必:一定,必定。
14.之:他。
15.谓:认为,以为。
16.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17.乃:就。
18.复:再,又。
19.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20.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21.阴:山北或水南为阴。
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伯牙绝弦课文、知识拓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编辑ppt
15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ppt
16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ppt
17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 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编辑ppt
18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 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 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 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 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编辑ppt
19
诗歌诵读会
• 现在,让我们怀着对二人情意 的敬仰之情,用最美的声音来传 送他们的故事吧。(分小组诵读比赛,2
编辑ppt
9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 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p编辑ppt
11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编辑ppt
12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 曰:“善哉, 兮若 !”
知我者,子期也!
编辑ppt
13
编辑ppt
14
伯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宫廷乐师,名满 天下。听他弹琴的,虽然大都是宫中的达 官显贵,可却没有人真正听得懂他的琴声, 伯牙甚感孤独。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 流水间弹奏了起来,以抒发内心的苦闷。 不想,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驻足 静听,并听出了伯牙琴声中想要表达的意 思。
伯牙绝弦原文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翻译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琴。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绝弦》原文: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善于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锺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锺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锺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锺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拓展资料: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原文、注释及参考译文伯牙绝弦【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
钟子期为其知音。
②方:正在。
③鼓:弹。
④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⑤曰:说。
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⑦巍巍:高。
⑧少选:不一会儿。
⑨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
⑩破:摔破。
⑪以为:认为。
⑫足:值得。
⑬复:再次。
⑭者:……的人。
【参考译文】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
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
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书戴嵩画牛【原文】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导读:《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己放点歌情谊非常深厚、重情重义、知音难觅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解析,供参考借鉴!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
《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伯牙绝弦》原文注释及译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
《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