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线形设计大致过程
道路平面与纵断面线形设计
3. “长直线”的量化
德国和日本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20v,前苏联为8km,美 国为180s行程。我国地域辽阔,地形条件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对 直线最大长度很难作出统一的规定。
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 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 处理。
3. 测设简单,施工容易。
4.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是产生尽快 驶出直线的急燥情绪,易超车。
5. 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二.直线的运用
1.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 ⑴.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⑵.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为条为主的地区; ⑶.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⑷.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⑸.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2.最小半径的计算
3.圆曲线最大半径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⑵.关于最大超高
R V2
127( ih )
考虑慢车甚至因各故级停公在路弯圆道曲上线的部车分辆最,大其超离高心值力接近0,或表者3—等1于0。因此
2. 直线的应用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 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注意下述问题:
⑴. 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更易导致高速度
⑵. 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 一些缓和
⑶.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 雕塑 、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一. 路线(route)的概念
道路勘测设计 第2章 平面设计
三、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规范》: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 宜(6V)。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 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第三节 圆曲线
一、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 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尽量采 用大半径。 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 区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觉反而带来不良后果, 同时也无谓增加计算和测量上的麻烦。 《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10000m。
第四节 缓和曲线
0.15
115
300
0.20
120
390
(4)旅行不舒适
μ值的增大,乘车舒适感恶化。 当μ= 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μ= 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当μ= 0.20时,己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 当μ= 0.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 当μ= 0.40时,非常不稳定,有倾车的危险感。 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计中对高、 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 美国AASHTO认为V≤ 70km/h时μ=0.16,V=80 km/h时, μ= 0.12是舒适感的界限。
a y sin
P点弦偏角:
arctg y x3
p
(rad)
2.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元素: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 旋线-直线。
(1)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
纬地软件教程之路线及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优秀工程范文)
(RO->∞)
[-1,1]
(+∞,-∞)
(S=0或S<>0)
(A<>0或A=0)
(RO<>0)
(RD=9999)
D类:回旋曲线
(∞-> RO)
[-1,1]
(+∞,-∞)
(S=0或S<>0)
(A<>0或A=0)
(RO=9999)
(RD<>0)
E类:回旋曲线
(RO>RD)
[-1,1]
(+∞,-∞)
横向滚动条控制向前和向后翻动数据表,“插入”、“删除”按钮分别控制在任意位置插入和删除一段曲线段,“拾取起点数据<”和“拾取终点数据<”分别根据不同的起点接线方式和终点接线方式直接拾取不同的坐标数据和目标实体数据.
考虑到对话框布局的需要,曲线数据表只显示三段曲线段(分别对应为三行)的数据,每一行行首的小单选框为曲线段拖动选择钮,其后分别为曲线段编号(Noxx)、左右转向(Z &Y)、横向错移值(P)、曲线段长度(S)、曲线参数(A)、曲线段起点曲率半径(RO)、曲线段终点曲率半径(RD).
3.
3.
菜单:设计——立交平面设计
命令:Ht
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对话框,如图3-1所示.
图3-1
“立交平面设计”启动后自动读入当前项目所指定的平面曲线数据文件(*.p米).其中“存盘”和“另存”按钮用于在用户完成该平面线位的设计与调整之后将当前数据保存到数据文件中.
“起始方式:”列表为本线形的起点接线方式,其后的“X0”、“Y0”、“X1”、“Y1”和“选取文件”按钮及编辑框分别用于输入、显示不同起始方式下的线形起点接线控制数据.用户可以根据所要设计的线形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起点接线方式.
第五章线形设计
2. 平直路段运行速度
(1)当直线入口速度等于期望速度时,车辆在平 直路段上保持期望速度匀速行驶,直线段出口运 行速度vout等于期望速度 v e 。 (2)当直线入口速度小于期望速度时,直线段出 口运行速度 vout 按公式 计算;当计 算出的运行速度大于或等于期望速度时,取期望 速度。 (3)当入口速度大于期望速度时,车辆将减速行 vout 为期望速度。 驶,直到期望速度后匀速行驶,
2β≤α
式中:α——路线转角(°) β——回旋线角(°)。
2. S型曲线 定义: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 连接的组合形式。
要求:
从行驶力学与线形协调、超高过渡考虑,宜 ; 当采用不等参数时,比值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 1.5为宜。
两回旋线以径向连接为宜,当条件受限不得已插入短
直线或相互重合时,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L应符合下 式规定:
2.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是指对 同一路段的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值进 行评价。 当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值大 于20km/h时,应对该路段的设计指标进行 安全性检验和调整。
若路段运行速度高于设计速度时,应按运 行速度检验和调整,否则行车不安全; 若路段运行速度低于设计速度时,只要运 行速度连续,行车是安全的,不必调整。
上线辅曲线半径与主曲线半径比值不宜大于 2.0。 两相邻回头曲线间应尽可能拉开距离。 仅适用受限的三四级公路及山城道路。
要求:
上线辅曲线半径与主曲线半径比值不宜大于 2.0。 两相邻回头曲线间应尽可能拉开距离。 仅适用受限的三四级公路及山城道路。
(二)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计算
1. 基本型曲线设计与计算 (1)对称形 曲线计算
第五章 线形设计
5 第五章 线型设计
回头曲线指标 项 目
表 3-21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 过渡性曲线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 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 要技术指标见表 3-21。
公 路 等 级 二 30 三 源自5 四 20计算行车 速度 (km∕h) 主曲线最 小半径 (m) 缓和曲线 最小长度 (m) 超高横坡 度(%) 双车道路 面加宽值 (m) 最大纵坡 (%) 6 2. 5 3. 5 6 6 30 25 20 30 20 15
一 、
组 合 设 计 的 原 则 1 )应 在 视 觉 上 能 自 然 地 诱 导 驾 驶 员 的 视 线 , 并 保 持 视 觉 的 连 续 性 。 这 样 可 以 使
驾 驶 员 及 时 和 准 确 地 判 断 路 线 的 变 化 情 况 , 不 致 因 错 觉 而 发 生 事 故 。 任 何 使 驾 驶 员 感 到 茫 然 、 迷 惑 或 判 断 失 误 的 线 形 , 必 须 尽 力 避 免 。 在 视 觉 上 能 否 自 然 地 诱 导 驾 驶 员 的 视 线 , 是 衡 量 平 、 纵 线 形 组 合 好 否 的 基 本 条 件 。 2 )平 、 纵 面 线 形 的 技 术 指 标 应 大 小 均 衡 , 使 线 形 在 视 觉 上 、 心 理 上 保 持 协 调 。 平 曲 线 与 竖 曲 线 的 大 小 如 果 不 均 衡 , 会 给 人 以 不 愉 快 的 感 觉 , 失 去 了 视 觉 上 的 均 衡 性 。 对 于 纵 面 线 形 反 复 起 伏 , 而 平 面 上 却 采 用 高 标 准 的 线 形 是 无 意 义 的 , 反 之 亦 然 。 3 )合 成 坡 度 应 组 合 得 当 , 以 利 于 路 面 排 水 和 行 车 安 全 。 合 成 坡 度 过 大 , 对 行 车 不 利 , 合 成 坡 度 过 小 则 对 排 水 不 利 也 影 响 行 车 。 在 进 行 平 纵 组 合 设 计 时 , 如 条 件 可 能 , 一 般 最 大 合 成 坡 度 不 宜 大 于 8 % , 最 小 合 成 坡 度 不 宜 小 于 0 .5 % 。 4 )注 意 与 道 路 周 围 环 境 的 配 合 。 配 合 得 好 , 它 可 以 减 轻 驾 驶 员 的 疲 劳 和 紧 张 程 度 , 还 可 以 起 到 引 导 视 线 的 作 用 。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方法
浅谈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方法摘要:道路平面设计是复杂而又系统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以及机动化水平的提高,道路的交通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道路也有了更高的人性化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道路设计工作者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思考,设计出更适合于行车曲线的平面线形。
关键词: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型曲线型设计方法特点公路是自然界中的人工构造物,其位置确定不仅受地形、地质、生态等建设条件的影响,而且修建以后又反作用于自然,对自然的地形、生态等会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同时路线位置还会对运行安全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最终决定了公路的空间位置和反馈于驾驶员的视觉形态。
线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路运营的安全、经济、舒适、快捷功能的发挥。
1 直线型设计1.1直线型设计原理及方法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道路的等级、路线走向、控制条件和技术要求,首先在实地或图上采用一系列连续的导线来控制公路的走向和基本位置,然后在路线的转弯处,为适应行车和地形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曲线或曲线组合来完成导线折线处的合理过渡,从而形成整个路线的平面线形。
即所谓的直线型设计方法。
直线用以控制路线的走向和方位,在路线布置和设计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直线型设计方法通常有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两种。
在我国公路建设早期,由于技术和现实条件等原因,不可能采用高水平的线形指标。
因此,直线型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为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2直线型设计的特点传统道路线形即为直线回旋线圆曲线的硬性组合。
简单的运用直线与大半径圆曲线相结合,没有与地形地物条件相协调。
以直线为主体、先定导线后定曲线,布线过程中导向线控制了路线走向,圆曲线、缓和曲线是直线的配角,线形单调,线形的均衡性和连续性较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直线型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高等级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曲线型设计方法日益被人们接受、采用。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
平面构成入门点的构成形式AKI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线的构成形式AKI线是点移动的轨迹(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5)立体化的线(6)不规则的线面的构成形式AKI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3)徒手的面(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单形的构成AKI(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平面构成的形式AKI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平面构成的形式(二)AKI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8.分割构成形式-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浅议平面构成与图案2006-03-03 10:03:55 来源: 美术家网网友评论0 条论坛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ls2
ls4
R
24R 2688 R3
Ts (R R) tan q 2
Ly Ls 2ls
0
90
ls R
28.6479
ls R
Ls
(
20
)
180
R
2ls
ls ls3 q
2 240 R2 Es (R R)sec R
2
β
0
Y0
β0
α-2β0 α
R+ΔR
R
YH R
QZ HY ls
第一部分: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 1.设计的线形大致如下图所示:
2、圆曲线计算 (1)ABC 段
已知 1 518 '14"
取圆曲线半径 R1 4500 m ,如下图:
() α1
α1
α1/2
()
1 —路线转角
L1—曲线长(m)
T1—切线长(m)
E1—外矩(m)
J1—校正数(m)
R1—曲线半径(m)
K1+278.252 +1259.163-0.376
K2+537.539 -424.795 K2+112.744 +1/2×841.393 K2+533.4405 +1/2×8.197
JD2 校核无误。
3、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计算
K2+537.539
在简单圆曲线与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 回旋曲线,即构成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这种组合形 式叫基本型,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
第7页共20页
2.竖曲线的计算
根据设计得知: i1 0.3%, i2 0.4%,1 i2 i2 0.7%
第五章线型设计
回头曲线指标 表 3-21
项目
计算行车 速度
公路等级
二三
四
30 25
20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 过渡性曲线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 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 要技术指标见表 3-21。
(km∕h)
主曲线最
小半径
30 20
15(m)缓和源自线最小长度 30 25§5.1 平面线形设计
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路线的行车平顺性要求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而有比例地交替,
路线直曲的变化应缓和匀顺。 平面曲线的半径、长度与相邻的直线长度应相适应。过长的
直线段会使司机感到疲倦,同时也是肇事的原因之一,只有 在公路所指方向地平线处有明显目标时才允许采用长直线段。 直线与曲线组合得当,能提高线形的行驶质量。直线与曲线 配合不好的线形应予避免。 例如,长直线末端应避免小半径平曲线,同向曲线间的短直 线可用大半径的曲线来代替。
S 型曲线 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 S 型曲线,如图 3-28。
从行驶力学和线形协调、超高缓和等考虑,S 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曲线 A1 和 A2 之比应小于 2.0,
有条件时以小于 1.5 为宜。S 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衔接为宜。当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必须插入短直线 或当两个圆曲线的回旋线相互重合时,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都应符合下式规定: l A1 A2 (m)
基本型可以设计成对称基本型和非对称基本型两种,当 A1 A2 时为对称基本型, 这是经常采用的。非对称型是根据线形、地形变化的需要在圆曲线两侧采用 A1 A2 的 回旋线。基本型两端的回旋线参数除应满足式(3-10)的要求外,为使线形连续 协调,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1:1:1 左右,并注意满足设置基 本型的几何条件: 20 ( 为路线转角, 0 为缓和曲线角)。
纬地道路数模设计详细步骤
一、平面设计(假设,平面线形在地形图上已经选好)1.1 补充(重要):项目管理菜单:项目——项目管理命令:HPM首次安装纬地系统后,第一次加载时系统会提示用户指定当前项目或新建项目。
选择新建项目后,系统提示用户输入项目名称、路径以及平面曲线数据文件名。
用户也可新建目录路径,以保证一个项目的所有数据全部存放于同一个目录下。
输入完成后,用户便可以利用“主线平面设计”或“立交平面设计”功能开始进行该项目的平面设计等工作。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条公路的施工图设计任务,项目管理中可能需要添加以下数据文件:平面曲线数据文件(*.pm)平面交点数据文件(*.jd)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dmx)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hdm)纵断面设计数据文件(*.zdm)超高渐变数据文件(*.sup)路幅宽度数据文件(*.wid)桩号序列数据文件(*.sta)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j)设计参数控制文件(*.ctr)挡墙设计文件(*.dq)——设有挡土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设置以下项目属性:项目名称及路径公路等级类别超高旋转方式加宽渐变方式断链位置(设有断链时)纬地系统的“项目管理器”对话框如图1-1所示。
在纬地“项目管理器”对话框的“项目文件”菜单中,用户可以“打开项目”,也可以在此处“新建项目”。
当点取对话框中“文件”选项后,将出现一个项目的所有数据文件列表如图1-1数据文件的添加和重新指定,如果欲删除该文件,则直接将该文件名删除即可,执行编辑菜单下的“编辑文件”命令(或直接双击该文件类型名称)可打开该文件的文本格式进行查看和编辑。
图1-1-1当用户选取对话框中“属性”选项,对话框切换到如图1-2所示本项目的属性设置页,用户可以查看本项目的名称、项目类型和设计的起终点桩号等,同时也可以修改所输出图表的“项目标识”和“桩号小数精度”。
断链的设置也在此选项中进行,使用“编辑”菜单中的“添加断链”、“删除断链”、“前移断链”和“后移断链”命令,可完成任意多级断链的添加和修改。
道路勘测设计线形设计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设计时极限值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 纵坡缓些为好,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 坡不应低于0.3%~0.5%;但在山区道路的设计 中,应避免过分追求平缓的纵坡,使工程量和工程 投资增大,影响区域自然环境。 纵坡也不宜过陡,应避免为节省工程量,采用 较长的陡坡或采用不合理的陡坡与缓坡组合而影响 行车安全。 纵坡值的确定应从三方面分析: (1)工程和环境 (2)道路通行能力 (3)车辆行驶速度
(三)隧道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1、隧道部分路线的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 于3%,但短于100m的隧道不受此限;最小纵坡 不宜小于0.3%。隧道内纵坡可设置成单向坡,地 下水发育、特长和长隧道可用人字坡。紧接隧道 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其长度不 宜小于3s行程。
(四)平面交叉对路线纵断面的控制
制处方可采用凸型。
5、 复合型
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 的线形。
要求:复合型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 1:1.5为宜。
适用条件:除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外,复合型仅在 受地形或其它特殊原因限制时使用。
6、 C型
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接处曲 率为0,半径为∞)的组合线形。
总要求:对设计速度V≥60km/h的道路,必须
重视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 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设计速度 愈高,线形设计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对设计速度 V≤40km/h的道路,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 确运用线形要素指标,在条件允许时力求做到各种 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 合。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步骤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步骤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说白了,就是设计一条路从头到尾的走向、弯曲和各种细节。
嗯,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是给一块空旷的土地画一条“人生路线”,让它通向更远的地方,不仅要顺畅,还得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能走错了。
别看这件事看起来简单,背后可是一门学问。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明白了几个关键点,你也能大致搞懂这其中的奥秘。
要说第一步,那肯定是要了解地形地貌。
你想啊,路要建在什么地方,地面高低起伏都得搞清楚。
比如,山地的道路肯定得比平原的复杂得多,不仅要考虑坡度,还得看周围有没有障碍物,像山崖啊、河流啊这些都要绕开。
所以说,先了解地形,这就是基础。
那时候就得眼睛亮一些,不能脑袋一热就随便规划个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
要知道,规划一条合适的路线,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就是判断道路的宽度。
要是想建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肯定得给它足够的宽度,至少要能容得下两个大卡车并行。
但如果你规划的只是村道或者小路,那就不用太宽,反而要考虑浪费土地,不能太铺张。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哎,那是不是越宽越好?其实不是哦,宽度得根据车流量、车速等因素来定。
别看它一开始宽敞,等到人多了车多了,反倒显得空荡荡的,一点都不实用。
最重要的就是决定路线的走向。
好像我们在人生路上走得顺不顺,很多时候都得看我们怎么选择路线。
路面线形也一样,设计师要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城市发展需求,甚至是风水来调整。
要是设计得不好,弯来弯去的,开车的心情也会变得很差,甚至让车速无法提升。
别忘了,设计道路时,特别是高速或者主干道,转弯角度必须得合适。
太尖锐的弯道一来让车主紧张,二来容易导致车速过慢,影响通行效率。
弯道设计的好,连周围的景色都会不一样呢,开车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沿途的美景,是不是很有感觉?再说了,设计完线形后,不能忽视的就是道路的交叉口。
交叉口,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上,可是一个“大难题”。
它不仅涉及到交通流量的控制,还关系到安全性。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一、包装概念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3)箱包装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 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差,不能 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 在桶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 容易,对环境无影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 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 点。
包装对物品具有,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的三大特点, 以及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道路勘测设计》
一、道路线形的表达方式:
• (二)数学表达方式:空间三维实 体
z axn bym c
2020/4/28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保险法概述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一、保险法的概念 • 广义的保险法是指以保险为对象的一切法规的总
称,包括保险公法和保险私法。
《道路勘测设计》
03(08)第三章 平面设计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驶 安全稳定采用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置超高而允许设置等于直线路 段路拱的反超高,从行驶的舒适性考虑必须把横向力系数控制到最 小值。
当路拱横坡为1.5%时横向力系数采用0.035,当路拱横坡为2.5%时 横向力系数采用0.040, 当路拱横坡为3.0%时横向力系数采用 0.045 ,当路拱横坡为3.5%时横向力系数采用0.050 。
(3) 圆曲线运用
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上表的规定。直线与小于上表 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 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 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相衔接处可不设置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 连接。
EN
练习
3-4(1) P 67
rl C A
(二)缓和曲线基本形式
1、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rl=A
2
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 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m) A---回旋线的参数。
A2 dl Rd d l
l
2
2A
2
dx dl cos
dy dl sin
dx A cos d 2
3、缓和曲线的省略 1.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 3-1所列“不设 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 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3.小圆半径大于表3-5中所列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1)、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回旋线长的回旋线时,其 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
平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
(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若不可避免,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
跳转到第一页
▪(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线形单元行驶的时间≥3s,减少操作紧张。 ▪(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 ▪(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 ▪ (3)偏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 :
LS=V/1.2
L7
适用场合: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跳转到第一页
(七)回头曲线
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及主辅曲线之间的直线段而
组成的复杂曲线 适用:三、四级公路展线克服高差
直线
主曲线
辅曲线
跳转到第一页
ls14v12跳转到第一页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回旋线圆曲线三要素combination跳转到第一页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一基本型适用场合
平面线形设计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
三要素比例适当,与地形紧密结合,经济且保护环境
(二)满足汽车行驶特性要求,尽量满足视觉和生理要求
缓和曲线吃直线和 圆曲线各一半
跳转到第一页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JD1
α1
<2V
α2 JD2
跳转到第一页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跳转到第一页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宜条件:
(1)宜A1=A2;? A1≠A2,A1/A2之<2.0或1.5。
(2)S上不得已插入直线时,要短,长度符合:
道路交通道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二)加宽
机动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为保证 车辆不侵占相邻车道,要将行车部 分加宽。
e为双车道加宽值
前述公式未考虑行驶车辆摆动幅度在曲线曲线上的变化,即未 考虑车道加宽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因此,引用一个经验修正值, 即双车道行车部分的宽度B为:
满足操纵要求的曲线长度可以满足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超过规定值的 要求。
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
七、小偏角的曲线长度
当道路中心线 转角α小到一定 数值时,驾驶 员会产生错觉, 把曲线看成比 实际的小,误 以为是急转弯, 不必要地降低 车速行驶。所 以,小偏角要 敷设长曲线。
八、线段衔接
• 我国将加速度的平均增 长率限制在0.6m/s2以内。
• 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中,
应取超高缓和段长度与缓 和曲线长度两者中的大值,
作为缓和曲线的计算长度。
当车辆进入缓和曲线,按打一次方向盘需3秒钟计,若车速为V (km/h)时,则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
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直线缓和段应与圆曲线相 切,另一端与直线相接,相接处予以圆顺。
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所需的缓和曲线长度很小时,可不设缓和曲线。不设 缓和曲线的最小圆半径见表。
六、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
圆曲线的长度不宜过短,应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不感到困难,使离心加速 度变化率不超过0.5~0.6m/s2。
从经验看,进出圆曲线打两次方向盘的时间需要6秒钟,则圆曲线最 小长度为: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主要内容:选定合适的圆曲线半径,计算缓和
曲线,合理解决曲线与曲线、曲线与直线的衔接,恰当地设置超高、加 宽和缓和路段,计算行车视距并排除可能存在的视线障碍。
4平面线形设计
(2)回头曲线 )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180º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适用场合: 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适用场合:三、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3.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 (6 )C 型 定义: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定义: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 下方可采用。 下方可采用。 适用条件: 形曲线。 适用条件:同S形曲线。 形曲线
3.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 (4)凸型 定义: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定义: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适用条件: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 适用条件 :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 , 应分别符合 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l1
l2
应能够设置两段 反向回旋线
(2)回头曲线 )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180º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适用场合: 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适用场合:三、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勘测规范》纸上定线规定:
1.应将有特殊要求或控制的地点,必须避绕的建筑或地质不良地带,地下建筑或管线等标注于地形图上。
2.山岭地区的越岭路线,需进行纵坡控制的地段应在地形图上进行放坡,将放坡点标示于图上。
3.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曲线与直线位置,定出交点,计算坐标和偏角,拟定平曲线要素,计算路线连续里程。
4.沿路线中线按一定桩距从图上判读其高程,点绘纵断面图。
河堤、铁路、立体交叉等需要重点控制的地段或地点,应实测高程点绘纵断面图,并据以进行纵坡设计。
5.应根据路线中线线位,在地形图上测绘控制性横断面,并按纵坡设计的填挖高度进行横断面设计,作为中线横向检验和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的依据。
6.依据纸上定线的线位及实地调查资料,初步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交角、类型与尺寸。
7.综合检查路线线形设计及有关构造物的配合情况与合理性。
线形设计可采用透视图法检验平、纵、横组合情况。
8.纸上定线后,对高填深挖地段、大型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以及需要特殊控制的地段,应进行实地放线检验、核对,并作为各专业工程勘测调查的依据。
9.所确定的线位应总体配合恰当、工程经济合理、线形连续顺适。
对需进行比较的方案,应按上述步骤方法定出线位、计算工程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本次实习中三级公路设计车速30km/h,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m,一般最小半径65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50m,最大纵坡8%,路基宽度7.5m,行车道宽度6.0m,路肩宽度0.75m,路拱横坡度2%,路肩横坡度3%
1.项目——新建项目
2.在新建项目后可直接应用主线平面设计功能进行路线平面设计。
应用cad打开画好的带状地形图设计——主线平面设计。
通过拾取可以在图上插入交点。
注意:这时系统只为新建项目建立了一个交点,除了交点名称和交点坐标可输入之外,其他控件都处于不可用状态。
3.鼠标拖动后其他控件可处于可用状态。
通过拖动R插入相应交点处的曲线,注意将半径取整,参考公路线形设计规范设置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注意下 :在选取平曲线计算模式处纬地系统提供了常用的十三种反算模式和常规计算模式,一般常规使用第一种已知S1+Rc+S2 4.运行项目——设计向导确定公路基本信息。
5.cad视图——重生成(输入re回车)。
对当前显示的图形重新生成就可以使得设计的平面线形圆滑了。
6.点击主对话框右上角的——存盘,保存平面交点数据文件并通过系统自动转换得到平面线形数据文件,然后就可以进行平面自动分图。
7.点击表格——输出直曲转表
8.表格——输出逐桩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