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亚课堂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7--中亚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7--中亚

世界地理局部——中亚精选习题中亚:①、读出中亚主要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②、读出里海、咸海、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伏尔加河。

③、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重要性何在?④、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和“白金之国〞分别是哪个国家?分析中亚地区盛产棉花的自然条件。

⑤、图中山脉是亚欧两洲的重要分界线,其名称是 ,它的形成原因是 。

⑥、目前,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经过油气管道输往欧洲能源市场必须经过哪个国家最合理?为什么? 根底题一、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标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仔细观察经过的地方。

2、中亚地理位置重要表达在古代丝绸之路、EN现代的第二亚欧大陆桥。

3、国家。

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②③④⑤4、A 丘陵 B 平原C 平原D 高原E 山地5、中亚地区以气候为主,成因,特点;东部降水稍多,因为从洋和洋吹来大量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由于降水少,所以多河和湖,多、植被。

7、⑥河,⑦河,这两条河的补给形式主要是,该河流的流量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⑧河,它注入洋,是中亚唯一一条外流河;⑨河,⑩河。

8、F 湖;G 湖;H 湖,该湖沿岸有丰富的资源。

〔1〕近年来F湖面积越来越小,为什么?〔2〕F湖周围出现了白沙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比拟G东部和西部盐度的上下,简单阐述理由。

9、世界三大产棉基地、、。

世界三大长绒棉基地,,。

白金之国是,简述该作物生长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1、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乌兹别克斯坦B、哈萨克斯坦C、土库曼斯坦D、吉尔吉斯斯坦2、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A、蒙古B、哈萨克斯坦C、伊朗D、老挝3、关于中亚的经济,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B、盛产棉花、黄麻,纺织业兴旺C、草地森林广阔,畜牧业兴旺D、矿产丰富,采矿业占重要地位4.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B.图兰平原气候湿润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6.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稀少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C.高原沙漠广布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7.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A.里海B.黑海C.巴尔喀什湖D.咸海8.咸海近年来不断缩小,原因主要是〔〕A.气候干旱,降水越来越少,湖面缩小B.蒸发和灌溉的原因,汇入湖泊的河水日益减少C.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湖面缩小D.人们大肆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使湖面缩小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在“上海五国〞的根底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高中世界地理练习中亚

高中世界地理练习中亚

第四节中亚(对应学生用书第183页)1.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中亚五国及首都名称,并在图中标注出来。

(2)注出中亚的地形区: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

(3)注出中亚的河流和湖泊: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答案:(1)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

图略。

(2)(3)图略。

2.读“中亚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大量引用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气温(温度)(2)风(风力)(3)(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对应学生用书第183~184页)3.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解析:D 中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4.关于中亚地区交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丝绸之路”从中亚南部通过B.现代水陆交通十分发达C.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D.西临地中海,南临印度洋解析:A 中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陆路交通为主,通过该区的是第二亚欧大陆桥。

读“里海及周边地区图”,回答5~6题。

5.下列河流注入里海的是( )A.阿姆河B.伏尔加河C.底格里斯河D.约旦河6.里海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B.全年受信风或者副高控制C.人口的快速增长D.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解析:5.B 6.D 第5题,阿姆河注入咸海,底格里斯河注入波斯湾,约旦河注入死海。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

2021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一、选择题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

读图完成1~3题。

1. 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A. 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B. 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 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D. 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2. 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 乙河下游地势平坦B. 甲河流量更大C.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D. 甲河入湖口较深3. 图中沙漠的成因是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C. 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D. 人类过度垦殖的恶果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平原地带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A.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B.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5.“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的盐尘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群山环抱的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所共有,国界线犬牙交错,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安格连设立了工业特区,2016年6月,中乌合作,连接费尔干纳盆地、中亚最长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下图中S处的虚线段)贯通通车。

据此完成6—8题。

6.费尔干纳盆地人口众多的原因是A.水源充足,物产丰富B.降水丰沛,气候温暖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7.导致费尔干纳盆地地区国界线复杂的因素是A.地形B.河流C.历史D.气候8.安格连一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A.塔什干城市职能改变B.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C.吉扎克服务人口增多D.帕普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哈萨克斯坦大部分耕地种植春小麦,而锡尔河沿岸是重要的棉花基地。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含答案

中亚练习1(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下图中表示中亚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是()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回答3~5题。

3、.中亚五国中,不与我国接壤但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A.塔吉克斯坦B.哈萨克斯坦C.土库曼斯坦D.乌兹别克斯坦4、“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或宗旨是()A.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国际性军事组织C.政治一体化组织D.反对恐怖主义、打击犯罪和分裂主义【5、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6~8题。

6、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 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C. 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D. 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地湿地面积广大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 G地为帕米尔高原D. 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8、J半岛地势特点是()A.南高北低B.北高南低C.西高东低D.东高西低(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水域与乙水域相比,有哪些主要特征(2)B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3)C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受此气候影响,该国农业主要部门是什么-(4)甲水域及其周围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5)长期以来,甲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热点的原因是什么中亚只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和我国相邻A中亚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B咸海面积减少D中亚的主要矿产资源为煤铁石油6.A E所在国家是土曼斯坦,F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且气候干旱,水源不足7.B8.D 朝鲜半岛地势东高西低E处为图兰平原,F为塔里木盆地,H为华北平原 G内蒙古高原 I为黄河 J为朝鲜半岛。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7.该经线可能是B
A.30°E B.120°E C.100°W D.60°W
8.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12.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5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或:一是土壤盐碱化在地表积聚的盐分;二是湖面减小后裸露的湖底上的盐分)
评析:本题中档。考查知识点:河流补给和区域气候特征。考查能力:区域定位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能力。解题关键:两区域能够准确定位,并分析区域的气候特征。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等温线的数值大小(变化趋势)、疏密程度(梯度不同)、极值分布等信息中去分析。从甲地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甲地虚线沿线气温高于两侧气温。结合区域地理知识,附近有大兴安岭山脉分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所致。
评析:此题较难。考查知识点:气温分布特征和气温的影响因素。考查能力:描述和归纳能力。解题关键:能够准确获取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及时准确判断甲处虚线位于大兴安岭东侧。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下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1997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

读下图,完成1~3题。

1.哈萨克斯坦A. 终年严寒B. 降水稀少C. 森林广布D. 多高原山地2.哈萨克斯坦的河流A. 多源远流长,水量丰富B. 多发源于我国,向西注入海洋C. 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D. 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3.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处边境,安全受到邻国威胁②周围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③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④距离其他城市远,联系不便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1.B 2.D 3.A【解析】1.哈萨克斯坦纬度高,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地表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故选B。

2.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该国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选D。

3.读图可知,甲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距离其他城市较远,周边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有河流流经,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大,不适宜作为首都,故选A。

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如图示。

回答4~5题。

4..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B.离海洋较近C.纬度较低D.有很多大河流经5.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4.A 5.D【解析】4.根据材料得知,塔吉克斯坦境内山地高原占比很大,高山冰雪融水多;从纬度位置看,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所以区域内水资源较多,A正确。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达到,B正确。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中亚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中亚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吉尔吉斯斯坦是山地之国,其1/3的地区海拔在3000一4000米。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并在中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该国森林资源被过度砍伐。

下图为吉尔吉斯斯坦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 该国海拔3000米处生长森林类型是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高山针叶林D. 落叶阔叶林2. 图中河流流域的森林覆盖率A. 上游高于下游B. 下游高于上游C. 谷地高于坡地D. 河源高于谷地3. 该国森林资源的破坏,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主要是A. 高山雪线降低B. 加剧土壤盐碱化C. 洪涝灾害频发D. 加剧水资源短缺【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体上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由当地自然带至极点处的分异状况。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植被没有常绿林。

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植被,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该地均无这两种气候,AB不对;该地区山麓处植被应为草原荒漠,而3000米的海拔高度,虽较高的海拔处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地形雨),但热量条件较差,不应该是落叶阔叶林,c不对;按山地地域分异规律,这里可以有针叶林存在(针叶林对热量的要求较低),所以该国3000米海拔处生长的森林类型应是高山针叶林,C正确。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下游为沙漠,而上游则为山地或河谷地带,受山地降水及冰雪融水的影响,上游处土壤水分较充足,所以下游的植被覆盖率较低,A对,B不对;河源处有的海拔高达5000米,水热条件不足,森林的覆盖率较少,不如海拔低水分较充足的谷地,D不符;谷地因人类活动,农业耕作的影响,森林覆盖率不如坡地,C不符。

据此分析选A。

3. 该国森林资源分布在山地河流上游地区,但该国森林资源在中亚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

森林资源的破坏将导致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加快、局部气候变干等,高山雪线的升降受降水及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当气候变干时,高山雪线会升高,而不会下降,A不对;森林资源破坏,山地气候变干,山地冰雪的补给可能会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上游的河水蒸发旺盛,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现象,D符合;土壤盐碱化是由于蒸发旺盛,盐分累积而形成的,主要是在下游河流两岸存在,由于源头处水源减少,上游来水减少,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实际蒸发量弱,甚至可能会出现无水可蒸发的现象,基本不会加剧土壤盐碱化,B不符合;严格的来说中亚地区洪灾可能会有,夏季气温过高,冰雪融水过多造成,但涝灾基本上没有,如果从另一角度分析:C不符。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12中亚课时作业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12中亚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十二) 中亚一、单项选择题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图中代号所示地理名称正确的是 ( )①大高加索山③伏尔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⑧里海⑩咸海A.①③⑧ B.①③⑥⑧C.③⑧ D.①⑧解析:图中代号所示的地理名称是:①乌拉尔山脉、③伏尔加河、④额尔齐斯河、⑥锡尔河、⑧里海、⑩巴尔喀什湖。

答案:C2.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B.B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C.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水稻生产国D.E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解析:A国地势南高北低,以丘陵为主;D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合种植水稻。

答案:D3.下列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解析: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草原、荒漠面积广,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答案:D(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4~5题。

4.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图中显示了我国西北和中亚局部地区的城市、铁路、河湖等的分布及地形大势。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以能源资源为主,运输量大,距离远,适合发展铁路运输,所以①正确;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的修建成本并不低,灵活性不如公路,但铁路运输稳定性较强,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答案:C5.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解析:咸海地处中亚腹地,属于荒漠带;乌鲁木齐纬度较高,地势也较高,南北有高山,海拔达到雪线高度,B正确;锡尔河属于内流河,中下游支流少,由于蒸发和沿途灌溉引水,下游水量减少;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度越高,同一种植被分布的海拔越低。

高中区域地理专项练习第四节 中亚

高中区域地理专项练习第四节 中亚

第四节中亚读“中哈输油管线建设示意图”,回答1~3题。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2.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里海沿岸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D.北部丘陵3.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①哈萨克斯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③使中国的供油管线更加安全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1.C 2.A 3.D 第1题,中亚地区降水少,植被稀少,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

第2题,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地区。

第3题,中哈输油管道可以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输出石油,输送包括俄罗斯等里海沿岸国家的石油,中哈管道不经过第三国,也不用铁路和油轮运输,安全系数高。

加上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稳步增长,因此投资潜力巨大。

此项合作,中哈互补,可实现双赢。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循环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解析:4.B 5.D 第4题,乌拉尔河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该河的径流量集中在春季,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会随着积雪量的多少有较大的变化;该河流水量较小,冰封期长,航运价值不大。

第5题,由图中左上角的数据可知,①至③河段径流量先增大后减小;①处位于河流的源地,径流量小;该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段,应是纬度最高的河段;②至③河段支流较少,且流经较干旱的地区,下渗量大。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6题。

高中地理中亚试题

高中地理中亚试题

8.30限训读中亚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有关中亚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乌兹别克斯坦,银矿丰富,有“白金之国”之称B.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中亚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D.中亚除了西临里海外,其余三面临海3.下列有关中亚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亚棉花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B.本区的采矿、冶金和军事工业比较落后C.中亚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D.中亚的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代号所示地理名称正确的是( )①高加索山③伏尔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⑧里海⑩咸海A.①③⑧B.①③⑥⑧C.③⑧D.①⑧5.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小麦生产国B.B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C.C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D.E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新疆在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将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目前,新疆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中亚,并在中亚建家具加工厂和物流中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新疆家具企业在中亚建加工厂的主要因素是A.原料B.市场C.劳动力D.技术7.在中亚建设的家具厂在生产中需要克服的首要因素是A.原料B.交通C.文化D.技术8.在中亚建家具加工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②增加就业机会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⑤提高科技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绿野草确茵,空山雪积银”是600多年前明代中国官员出使中亚后写下的诗句。

下图为乌兹别克斯坦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人种中与中亚大部分居民相同的是A.B.C.D.10.乌兹别克斯坦的降水特征是①西多东少②东多西少③全年降水较少④全年降水丰富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11.导致中亚地区“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降水C.土壤D.气温中医药国之瑰宝。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专题8中亚专题训练(解析版)2020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专题8中亚专题训练(解析版)2020

专题8 中亚专题训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 B.森林、高山草甸、荒漠C.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丁地降水量及主要降水类型A.大于300 mm;锋面雨 B.大于300 mm;地形雨C.小于300 mm;对流雨 D.小于300 mm;气旋雨答案:1.D 2.B解析:1.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地降水在300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少,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降水相对较多。

再从图上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降水处在300毫米以上。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内流河、内流湖。

读中亚图,回答3~4题。

3.巴尔喀什湖西部是淡水、东部是咸水,其原因是( )A.巴尔喀什湖东部蒸发量大B.巴尔喀什湖东部离太平洋近,降水量大C.巴尔喀什湖西部离大西洋近,降水量大D.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注入4.假如图示地区要开发新能源,应着重考虑的是( )A.地热能B.太阳能C.潮汐能D.天然气答案:3.D 4.B解析:3.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注入,而东部没有河流注入。

有河流注入的地方会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导致湖水盐度较低。

4.图中所示地区为中亚,由于深居内陆,常年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故要开发新能源,应着重考虑太阳能。

读世界某区域图及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5~6题。

5.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①③6.丙地附近的湖泊是世界著名的内流湖,其面积逐年萎缩,湖泊萎缩的原因不包括( ) A.围湖造田B.气候变暖C.人口增长D.种植棉花答案:5.B 6.A解析:5.甲乙丙自西向东受西风影响越来越小,所以受西风带来的水汽越来越少,降水也依次递减,故根据三地年降水量判断B正确。

5.中亚 参考答案

5.中亚   参考答案

中亚参考答案1.(24 分)(1)当地气候不适宜橡胶树的种植,原材料缺乏;工业基础落后,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

(4 分)(2)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扩大海外市场的需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转型。

(6 分)(3)离首都近,市场广阔;铁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设备和货物运输;工业特区,政策优惠。

(6 分)(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经济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技术;带动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

(8 分)2.参考答案:(1)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小麦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种植面大;人均小麦产量多,商品率高。

(2)与中国小麦主产区相比,哈萨克斯坦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生长期短、光照更强;土壤发育差,生产力较低;影响小麦生长的病虫害种类不一样等。

(3)哈萨克斯坦地处中高纬度内陆,无霜期较短,容易有低温冻害;降水少,水分条件差;降水年际变化大。

(4)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优良小麦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供应农资农机,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于扩大种植面积等。

3.参考答案:(1)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冰雪融水、雨水不断汇集,流入洼地,积水成湖(2)受高山阻挡,减少了冬季风的影响;湖泊较深,受地球内部温度影响大,水温较高;湖面广阔,湖水比热容大,降温缓慢;冬季西风带南移,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增温增湿;深居内陆,湖泊为内流湖,属咸水湖,且冬季淡水注入较少,含盐度高,使湖水不易结冰(3)对高纬度候鸟来说,该湖纬度位置较低,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湖泊等湿地(或栖息地)面积大,冬季不结冰;生物种类多,食物充足;生态环境保持良好(4)有利条件:海拔高,纬度较高,夏季气候凉爽;自然风光优美,环境质量好,旅游资源丰富;距首都较近。

不利条件:距国内外客源市场较远;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4.参考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中亚试题及答案

中亚试题及答案

1.读里海地区略图7-1-11,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山脉是亚欧两洲的重要分界线,其名称是,它的形成主要是()A.板块张裂,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B.板块挤压,地壳隆起而形成的褶皱山C.地壳运动,岩层断裂而形成的块状山D.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高大山脉(2)关于里海东侧广阔的平原地区的农业叙述,正确的是A.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畜牧业发达B.降水丰富,适宜水稻生长C.气候干燥,阳光充足,适宜棉花生长D.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地形(3)假如图示B国要开发新能源,着重应考虑的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潮汐能 D.天然气(4)据报道: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地区的一些油井因水面上升而被淹没,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

里海水域的珍贵鱼类鳟鱼、黑子鱼等大量死亡,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吸入有毒物质而死亡B.因缺氧而窒息死亡C.因缺乏食物来源而死亡D.因海水盐度升高而死亡(5)由于里海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其油气外运首先要通过管线运送到附近海港,经海运到达西方和亚洲的石油消费国.图中3条运输管线设计,从自然和经济角度看,最合理的是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6)目前,美国及西方盟国竭力支持里海是国际海域而不是湖的看法,并干涉里海石油运输管线的设计规划,其目的是什么?9.读材料和图8-9,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西方大石油公司把里海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第二个中东”.里海地处中亚腹地,其油气资源只有运到国际能源市场,才能使“黑金”变成“黄金”。

在某种意义上说,谁控制了石油外运的途径,谁就可能左右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

因此,世界大国纷纷加入了里海石油资源的争夺。

2005年12月15日,哈萨克共和国总统纳扎巴耶夫今天在哈萨克国家石油然气管道公司总部宣布,开通一条通往中国西部的输油管线,这条长一千公里的管线将绕开俄罗斯,向中国西部输送石油。

设计每年向中国输送原油1000万吨,占中国年进口石油总量的近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图中代号所示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①乌拉尔山脉②乌拉尔河③伏尔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⑧里海⑩咸海A.①③⑧B.①③⑥⑧C.③⑧D.①②③⑧解析:④为额尔齐斯河,⑥为锡尔河,⑩为巴尔喀什湖。

答案:D2.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B.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C.D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D.B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解析:D国为乌兹别克斯坦,是重要棉花生产国,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答案:C3.亚欧第二大陆桥横贯的国家是()A.A国B.B国C.D国D.A国和B国解析:亚欧第二大陆桥在中亚横贯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

答案:A(2017·泉州模拟)下图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中哈石油管道已于2005年底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陆路管道进口石油的通道。

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是()A.里海沿岸及其湖盆地区B.咸海周边及其湖盆地区C.南部沙漠地区D.西南部高加索山地区5.其邻国中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A.土库曼斯坦B.塔吉克斯坦C.乌兹别克斯坦D.吉尔吉斯斯坦解析:第4题,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及其湖盆地区。

第5题,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号称“白金之国”。

答案:4.A 5.C6.(2016·山东单县一中二模)里海经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可以到达亚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石油和天然气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资源,航运业及重化工业发达。

读下图“里海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有某著名的湖滨浴场,是当地欣赏“海上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

试判断该湖滨浴场位于图中ABC三处当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理由。

(2)里海北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相比,北部盐度远低于南部海域,请分析原因。

(3)说明甲地地貌名称及其形成过程。

(4)据图和所学分析里海地区航运业较发达的原因。

解析:(1)A处位于湖泊西岸,日出东方,西岸可观“海上日出”,湖滨地区坡度缓,适合做浴场。

(2)里海北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盐度差异的原因,可以从降水、径流量等方面回答。

(3)甲地为三角洲,主要成因是泥沙堆积作用。

(4)里海地区航运业较发达的原因,可以从河流、径流等方面回答。

答案:(1)A处,A处位于湖泊西岸,日出东方,西岸可观“海上日出”,湖滨地区坡度缓,适合做浴场。

(2)北部有河水注入,北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于南部。

(3)三角洲河流携带泥沙,下游至入湖平原处地形平坦,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此沉积,令湖水顶托,在入湖口附近形成三角洲。

(4)里海面积广大,周围邻国多;有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注入可河海联运,两河间有运河沟通周围陆域和海域,或周围有石油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其产品或原料属于大宗货物,适合水运。

课时作业(十)中亚对应课时作业153页(2016·徐汇模拟)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

上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发。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符合里海地理特征的是()①湖面风平浪静②北部湖水较南部深③冬季湖水结冰④湖水较少用于灌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里海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冬季湖水结冰;但由于湖水盐度较高,因此较少用于灌溉。

因此本题选D。

答案:D2.上世纪30~50年代,里海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年蒸发量增大B.流域年降水量减少C.湖泊下渗水量增大D.入湖河水量减少解析:由材料可知上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由此可以推测是由于大量用水导致入湖河水减少,进而导致入湖河水量减少。

答案:D(2017〃商河质检)下图示意某湖7 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95 mm,蒸发量1 315 mm。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A.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7 000年~距今5 700年C.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D.距今7 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4.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为中亚地区,植被为温带荒漠,根据湖面变化情况可判断古湖泊地势北陡南缓,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湖泊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大,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距今7 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不到110千米(纬度相差不到1°)。

第4题,该地森林较少,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弱。

湖泊多为咸水湖,不能围垦发展种植业。

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答案:3.C 4.B(2017·徐州质检)中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据此回答5~6题。

5.中亚五国的共同特点是()A.都与我国相邻B.都是内陆国C.地形均以山地为主D.河流全属于内流河6.下列图中直线示意国界,正确的是()解析:第5题,中亚五国居亚欧内陆,均为内陆国。

第6题,哈萨克斯坦东北邻俄罗斯,东南邻中国。

答案:5.B 6.A7.(2016·广东五校联考)读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A.科技、劳动力B.水源、光照C.热量、土壤D.光照、温差解析:甲为欧洲西部地区,该地常年温和多雨,河流密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乙为中亚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水源、光照,B正确。

答案:B下面左图是某著名湖泊,右图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回答8~10题。

8.右上图所给的信息说明()A.4、7两月的水位差比1、4两月的水位差大B.4、7两月的水面面积差比1、4两月的水面面积差大C.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D.4、7两月的盐度差比1、4两月的盐度差大解析:图中表示4、7月的阴影部分只能反映两月的水面面积差,而不能表示水位差,后者还与湖底地势起伏有关。

答案:B9.近年来,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C.①以内湖底泥沙淤积D.①②之间湖底泥沙淤积解析: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说明冬季水位升高或夏季水位降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该湖泊夏季水量减少或冬季水量增加,①以内湖底泥沙淤积或①②之间湖底泥沙减少。

答案:C10.与③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不符合的是()A.淡水水质B.夏季断流C.冬季凌汛D.夏季洪涝解析:7月该湖泊水位最高,故夏季不可能出现断流。

答案:B11.(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读世界某区域图(图甲)和该区域内A、B、C三城市气候统计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

分析成因。

(2)分析里海水域渔业资源逐年减少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分析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1)河流流动的声音与流速、落差有关。

读图,顿河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缓慢。

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河流水量较少且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汛期,所以河流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

(2)渔业资源主要从鱼类生存环境、人类捕捞角度分析。

里海地区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水质污染。

里海是内流湖,入湖盐分的增加和蒸发,湖水盐度升高。

近年来人类的过渡捕捞,影响到鱼类的繁殖。

(3)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该地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

地形平坦开阔,侵蚀作用弱。

所以形成有机质含量丰富的黑土区。

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

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答案:(1)顿河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缓慢;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水量较少且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汛期),所以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

(2)减少原因: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水质污染;内流湖,入湖盐分的增加和蒸发,湖水盐度升高;过度捕捞。

(3)原因: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开阔,侵蚀作用弱。

不利影响: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12.(2017·陕西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阿姆河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 900 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

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

该河流含沙量在中亚河流中居于前列,携带到咸海里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

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

下图中的乙、丙两处是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二下图为阿姆河从下游到上游地区的气候要素资料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从3月到10月,持续时间长。

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方面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比较材料一图中阿姆河甲、丙两处水文站测得的该河水文特征(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的差异。

(3)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点,就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问题,提出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合理措施。

解析:第(1)题,阿姆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有冰川、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结合这些水源形成的季节及其变化,分析该河流汛期长的原因即可。

第(2)题,甲、丙两处的水文特征与其以上流域内的补水量、人类活动用水量、侵蚀和沉积条件等有关,结合甲、丙两处以上河段的支流分布及类型、人类活动、地形等分析即可。

第(3)题,因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农业发展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足主要表现在降水少、蒸发旺盛、荒漠化等,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做到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同时针对限制性条件进行改造,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应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理。

答案:(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该河以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每年3、4月份从下游到中游,由低处到高处的冰雪依次融化,形成较长的春汛;每年6~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为主的补给,形成夏秋汛。

(2)从甲处到丙处,主要为季节性支流,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所以丙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从甲处到丙处,由于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工农业用水的消耗,所以丙处河流流量较小;从甲处到丙处,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于河床,丙处河流含沙量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