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
章一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一 1.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有无同一性。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3.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在的矛盾。
4.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区别:客观存在)
二意识发展3阶段: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征到底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劳动决定其发展)2.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终为人的意识。(客观内容,主观形式)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1.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四运动:1.物质存在方式及根本属性。
2.是一哲学范畴。
3.静止含:A空间相对位置未变B根本性质未变。
4.存在形式:时间(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三维性)
五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社会物质性表现:1.社会依赖自然,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实践虽有意识主导,但仍是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出物质性。
生产力是物质力,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
七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1.实践是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
实验等。
八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的标志):1.实践是人类独有的活动。
2.实践表现了人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是对象性活动。
九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实践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础。(实践三关系:人与自然、人、其意识)
2.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物质生产实践具基础和决定作用)
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根本动力)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 联系: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
2.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3. 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引出矛盾分析法)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A同一性:a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共处统一体中。
b矛盾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同一性和斗争性相辅相成: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b矛盾运动:无条件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同一性的结合。
C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力因素。
c同一性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
D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力量的变化。 b矛盾统一体转变的决定力量。
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A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始终。
B特殊性: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b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阶段各有特点。
c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特点。
C a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之始终,规定事物之性质。
b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支配决定着发展方向的矛盾。
D共性(无条件,绝对)寓于个性。
E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A量变是前提。B质变是结果。C相互渗透
(总的量变上有部分质变;质变中存在旧量的下降和新量的上升)
7.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A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否定的实质为扬弃。
8.事物的辩证发展——第一次否定,矛盾的初次解决,事物仍具片面性;
第二次否定,对立面的统一,矛盾解决。
(一个周期,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螺旋上升)
十一辩证法认识改造世界:1.A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或存在的辩证法——外部必然性
B主观辩证法——人的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观念、逻辑 C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本质上是统一的。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核心):“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
尚和去同;执两用中;举一反三;洞悉症结。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A原因与结果B必然性(肯定的趋势)和偶然性
C现实性(存在)与可能性(趋势)D现象(外部特征)与本质(内部性质)
E内容(存在的基础)与形式(存在的方式)
4.辩证思维方法:A归纳与演绎(最常见)——互为前提、互为补充,以事物共性和个性
的统一为基础。B分析与综合(更深刻)——分析即分解,是基础;综合即再组合,是
完成。C抽象与具体(高级形式)——感性的具体到抽象到思维的具体。D逻辑与历史
相统一。
5.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相联系互补充;前者是后者方法论的前提,后者丰富了前者。
章一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十二规律:1.A规律是世界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轻视、创造、消灭;只能利用。
C反对主观随意性、经验主义和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 A均具有客观性。
B区别:自然规律为无意识力量,社会规律有目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自然规律能以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社会规律是历史的。
十三意识:1.意识的作用:A意识是能动的,具目的性、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创造性。
C意识可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可知道、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A尊重客观规律(前提)。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A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B实践是其基本途径。
C依赖于一定物质条件和手段。
4.社会历史趋势和主体选择:关系与十三的2.有本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