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后果
![消费主义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09834a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d.png)
消费主义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后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购买日用品到出游休闲,都离不开消费的环节。
但是,消费主义的背后却也存在着一些让人深思的社会后果。
一、消费主义的文化现象当今的社会,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无论是从食品、服饰到娱乐休闲,消费需求都在不断扩大。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社会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人开始将物质消费摆在了更加显著的位置,追求物质享受成为了主要的精神需求。
其次,随着消费主义的普及,一些新兴的消费方式也开始出现。
例如购买来自国外的商品、购买奢侈品等等。
这种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中不乏一些人为了追求特殊的消费体验而不断地炫耀自己的消费水平,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优越”。
除此之外,消费主义的文化现象还体现在了消费行为的社交属性上。
现在的人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而进行消费,而是希望将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社交方式。
例如逛街购物、足疗SPA、旅游度假等等,这些消费方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买买买,而是一种可以和朋友同乐的享受。
二、消费主义的社会后果当然,消费主义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还存在着一些让人深思的社会后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后果。
1.浪费资源、环境污染消费主义注重个人享受,追求物质物理上的满足,所以很容易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人们在追求奢侈品时,往往会选择一些价格昂贵的商品,这些商品的生产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从而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消费主义增加了社会的压力消费主义注重外在的物质需求,所以很容易让人们陷入一种“比拼”的心态。
人们往往通过购买更多更好的物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这些压力不仅会让人陷入无尽的消费之中,而且还会增加自身的压力。
3.消费主义促进社会分化现在的社会,在消费方面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社会上的少部分富人可以随意挥霍自己的财富,然而另一方面,很多人甚至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消费主义——精选推荐
![消费主义——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abba8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1.png)
什么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消费主义表现在“对物质产品毫无必要的更新换代、大量占有和消耗各种能源和资源,随意抛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采用难以承受的生活方式,等等”。
在这种界定之下,消费主义的实质上是拜物主义,通过对物的消费和占有体现他们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和优越感,他们无所节制的消费污染了环境,过量地消耗了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外部性,但他们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任由消费主义发展下去,资源将消耗殆尽,地球将衰亡,基于这样的考虑,环保主义者提出,“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消费主义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极为先进生产高度发达的结果,同时,消费主义又是现代化社会科学技术更为先进和生产水平更为发展提高的根本性的推动力量。
消费主义是现代化社会老百姓的生存目的和精神面貌:崇拜羡慕模仿社会上层贵族明星各级富翁,唯利是图极端自私,精神空虚颓废(社会风气败坏、毒品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消费主义是现代化社会民心发散的诱惑剂、催化剂和加速剂,消费主义是现代化社会日益复杂化的直接根本原因,消费主义是引导人类社会走向最终自毁灭亡的癌症大爆发。
[编辑]消费主义来源消费主义在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并继而在全球流行开来,可从如下方面找到原因。
(1)经济因素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迅速增长,由此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
这使许多人都以为,社会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一种主张人们可以任意占有和消耗财富的消费主义思想便产生出来,并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产生了日益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腰包鼓了起来,这成为消费主义在中国流行开来的物质基础。
(2)政策因素随着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鼓励和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就相继出台。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89c9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4.png)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变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等。
经济发展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商品生产和消费不断增加。
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财富增加,刺激了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消费主义思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兴起的,人们开始重视物质生活的质量和舒适度,愿意花钱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社会文化变迁也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生活观念、道德观念和国际习俗逐渐被改变和取代。
人们开始注重个体的自由、个性化和独立性,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消费主义思潮就是在这种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崛起的,人们开始追求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希望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
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也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感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减少压力和获得安慰,人们常常通过购买商品来追求快乐和满足感。
消费成为人们解压和放松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成为人们追求自我满足和幸福感的手段。
消费主义思潮就是在这种心理需求的变化下得以兴起的,人们通过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变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等。
这些原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消费主义思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扩大等。
我们应当在享受物质生活的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追求更加平衡和健康的消费方式。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52e4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7.png)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近年来,消费主义的思潮在全球范围内浮现,拥有显著的影响力,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消费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个人物质生活的价值,认为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是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实现幸福和满足感的途径。
那么,消费主义思潮的泛起是由于何种原因引起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是影响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不断增加,这会促使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和欲望不断升级。
另外,经济发展也拉动了消费行为的增长,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人逐渐成为购物的重要力量,他们愿意为了短暂的快感而大量地消费,这就形成了消费主义的基础。
二、媒体宣传媒体在推动消费主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无论是电视、广播、网络还是平面媒体,都在不断地向时尚、美容、运动等领域输出消费主义观念和价值观,营造一种只有消费才能拥有美好生活的氛围,使得这种观点深入人心。
同时,各种广告和营销手段也鼓励人们进行消费,并通过各种方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压低了消费者的防线。
三、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因素也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重要原因。
人们生活在一个追求物质享受和物资富裕的时代,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往往和消费支出挂钩。
社会的价值观、标准和文化不断地传达着一种消费主义的观念,使得消费主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人们也逐渐将消费主义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个人理念,认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彰显个人的富足和成功。
四、心理因素人们的心理需要也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一种虚妄的欲望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存在。
人们通常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想要更多的物质享受。
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多彩,人们对金钱、消费的追求和欲望增加了一些贪婪和盲目,这就促使消费主义思潮的不断泛起。
总之,消费主义思潮的泛起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消费主义文化——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
![消费主义文化——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175c0e2228ea81c759f578d5.png)
意识形态实践方式的转变
2、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加,使文化发展具 有了群众性和社会性。
3、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形成于二战以 后,,旧的意识形态让位于,新的意义 上的“实用主义”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于文化工业
• 郑也夫指出,人类社会正在遭遇两百万年 未有之变局,那就是:温饱问题大体解决 了。这件事说起来轻松却是亘古未有。从 20世纪中叶往前推全部的人类历史都是为 生存而挣扎的历史。各民族提出的所有的 主导人生观都是建立在这一历史基调之上。 现在还能用这些来教育众生吗?你说:艰 难困苦,玉如于成。新生代们出生伊始生 活就不艰难,他们问:为什么要艰难困苦 呢?这不就陷入了悖论吗:人们通过艰苦 的努力以及他所创造的生产力的进步,使 他渐渐脱离饥寒和苦难,而我们却又要说: 苦难才是他成长和成功的基本条件,这不 等于说,他的成功将使他自己堕落和失 败”。
问题的提出
•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 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 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他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 本变化。恰当的说,富裕的人们不 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 受到物的包围。——波德里亚
问题的提出
• “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 轴和动力,消费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 展必经的历史阶段。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解 了原有价值体系存在的基础,使人的生活 实践、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的建构方式 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问题的提出
• 西方学者斯克莱尔把正在出现的 “全球化”现象确定为正在向世界 各个角落渗透的资本主义体系的扩 张,他认为这种扩张的动力之一就 是“文化上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意 识形态”,他形象地说“消费主义 文化—意识形态是为全球资本主义 这部车子提供动力的燃料”。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5ab7ef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b.png)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摘要】当代社会中,消费文化盛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消费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盛行现象。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对虚拟世界中消费主义表现、广告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解读,揭示了消费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最后探讨了消费主义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应对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挑战。
消费主义的盛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文化、鲍德里亚、影响、社会、现实、虚拟世界、广告、生活方式、价值观、深层原因、社会发展、挑战。
1. 引言1.1 消费主义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浪费和不公平,还体现在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和矛盾。
如何应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1.2 鲍德里亚对消费主义的理论观点鲍德里亚对消费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对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批判和解读上。
他认为,消费主义并非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符号交换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消费社会中,个体通过消费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消费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方式,消费品变成了符号,通过消费来传达信息、表达价值观和社会地位。
鲍德里亚批评消费主义将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模糊化,消费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拟,而不再是真实的需求满足。
他认为,消费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并非为满足需要,而是为了符号的交换和建构,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更多的是商品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认同。
消费行为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虚拟的幸福和满足感,而这种幸福感往往是短暂和虚假的。
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强调了消费社会中符号、意义和身份认同的关键性,揭示了消费行为背后更为深层的文化和社会层面。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d1bf01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b.png)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消费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被消费所充斥。
这种消费文化究竟是如何影响现实社会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的理论视角,从他的角度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提出了“消费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象征和文化的表现。
消费不再只是简单的购买商品,而是一种社会认同和地位的体现。
鲍德里亚认为,这种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认知、行为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下的现实社会中,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不再仅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成为一种社会的象征和文化的表现。
人们在追求名牌商品、奢侈品、高档消费的渐渐地忽略了实际的生活需求,从而造成了“攀比消费”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层面上产生了社会焦虑和物质浪费,更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产生了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性的约束和控制。
人们的生活几乎被大众传媒、广告和商业文化所左右,他们已经不再是自由的个体,而是一种被消费主义所统治的“消费者”。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已经被商业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被商品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异化和虚无感。
在现实社会中,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大众传媒和广告不断地向人们灌输消费主义的理念,使得人们渐渐地迷失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商业文化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力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被商品化,从而丧失了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意识。
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层面上引发了思想的空虚和消极,更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产生了文化的贫乏和精神的虚无。
消费主义在我国社会的现实表现
![消费主义在我国社会的现实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c6ea76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8.png)
消费主义在我国社会的现实表现摘要:消费主义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消费从手段异化成为目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思潮多样化,消费主义也逐渐产生并蔓延开来。
消费主义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消费模式都形成了冲击。
在消费主义越加以“常态”的模式侵蚀人们的生活时,追溯消费主义在我国产生的因素,理解消费主义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消费主义,从而引导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关键词:消费主义;内涵;表现;分类号:F126.1消费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在进入我国社会后,愈演愈烈,体现在大众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和观念上。
但是我国社会现在存在着个人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认知不足这一现象,以致人们对于消费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认识并不深刻。
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胜利之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依旧任重而道远,所以对于国内的消费主义思潮,非科学的消费行为必须提高警惕,加以防范。
一、消费主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消费主义作为一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取向,最先出现于美国并不断蔓延至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消费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产物,在中国社会出现有其特殊背景。
1.改革开放的契机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使处于徘徊中的中国找到了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是消费主义在中国产生和扩散的直接助推力,不仅为消费主义进入中国提供了契机,也为其在中国的蔓延创造了可能性。
一方面,中国主动对外开放,参与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扩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
在与世界潮流接轨的过程中,西方追求自由、个性的价值观和其它思潮也在信息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传入中国。
消费主义也作为文化思想内容之一进入中国,对中国已有的节俭、知足的观念形成冲击,人们的欲望得到解放。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模式,为消费主义的在我国萌芽创造了机会。
透过中国奢侈品消费热潮解读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形成的原因王璠
![透过中国奢侈品消费热潮解读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形成的原因王璠](https://img.taocdn.com/s3/m/5fd541e3998fcc22bdd10d05.png)
第9卷第4期2012年4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pr.2012Vol.9No.4一、背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中国消费者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之一。
奢侈品消费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经济的振兴。
随着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驻中国市场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最重要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大众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潮已经在中国展开。
如今的中国拥有一个不断壮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
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对于中高档消费品的进口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
有可能再过几年,我们会超过日本成为第一位。
纵观中国社会,上达经济学家、中间媒体记者,下至普通的消费大众,全都对奢侈品市场的兴起投入了极高的关注度。
甚至有很多著名的国外机构也注意到了中国消费市场这一巨大的变化。
美国贝恩公司①(Bain &Company )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分析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过热现象,并于2010年发布了对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研究报告。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狂热喜爱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主义现象,是美国消费主义在中国市场的崛起。
这种崛起在中国现在特定的环境下蕴含着深层的原因。
二、消费主义简介早期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早在明朝后期、英国乔治王朝时期、荷兰的黄金时期,消费主义就已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而存在了。
(Schor ,1998:217)到了当代社会,消费主义同样是21世纪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airns ,2006:29)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的意识之中。
(Schor ,1998:24)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潜在购买意愿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因此它可以刺激人们抛弃传统的消费习惯而形成一套新的大众消费的常规行为。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00ef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0.png)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主义思潮在当今社会中愈发盛行。
人们似乎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和享乐,而这种现象背后隐藏了各种社会、心理和文化等多重原因。
本文将围绕着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购买力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商家不断推陈出新的商品和服务,以吸引人们的消费需求。
各种促销活动、折扣和广告更是让人们对消费产生了强烈的欲望。
经济的发展为消费主义思潮提供了土壤。
媒体的发展和传播也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之一。
如今,媒体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不断向人们灌输消费观念。
大量的广告内容和商品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一些明星和社会名流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
这些媒体的传播不仅使消费主义思潮更加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消费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之下,渴望通过消费来获得短暂的精神快乐和放松。
社会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也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渴望通过消费来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
在这种社会环境的推动下,消费主义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得以泛起。
在心理层面上,人们的心态也影响了消费主义思潮的泛起。
越来越多的人具有情感化消费的倾向,即在情感上对特定的商品或品牌产生了依赖和渴望。
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通过购买一些高档品牌和奢侈品,人们试图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这种消费行为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潮流。
文化因素也是导致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节俭和勤俭持家一直都是重要的价值观念,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消费主义已经逐渐取代了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
消费主义产生的历史事件
![消费主义产生的历史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ebef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9.png)
消费主义产生的历史事件消费主义是近代社会的一种现象,它促使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购买越来越多的商品。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些历史事件,看看是什么因素促使了消费主义的产生,并从中得到一些指导意义。
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消费主义产生的关键起点。
在18世纪的英国,机器的出现和工厂的兴起带来了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较低的成本。
这使得商品变得更加廉价和易得,触发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
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消费主义的出现并非全部积极。
尽管它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谨慎使用资源,追求可持续发展。
2. 广告的崛起: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广告业也迅速崛起。
广告帮助商品更好地与消费者接触,并塑造了一种“购买即快乐”的价值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20年代美国的广告行业,它通过大规模媒体宣传和心理操控,推动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
指导意义:广告的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但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被过度操控。
在购买时,我们应当权衡需求与价值,并避免盲目跟风。
3. 大规模生产和零售业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大规模生产和零售业的兴起,商品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这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渴望,并推动了消费主义的发展。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进一步塑造了产品的设计和功能。
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理性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消费。
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益,推动生产者提供更高质量、更环保和更负责的商品。
4. 快速消费时代的到来: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商品的寿命越来越短,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快速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新的产品,并且频繁地更新自己的物品。
指导意义:面对快速消费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质量和可持续性。
购买耐用和易修复的商品,避免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消费主义的产生与工业革命、广告的崛起、大规模生产和零售业的兴起以及快速消费时代的到来密切相关。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b948e4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9.png)
通过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1. 引言1.1 消费主义的概念解释消费主义是指一种将消费行为作为社会生活核心的思想和观念。
在这种理念下,个体通过消费来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消费被视为实现幸福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强调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消费主义背后驱动着商业营销和广告宣传,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使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消费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受到经济、科技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消费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潮。
消费主义强调物质享受和外在表现,导致人们过度追逐物质财富和外在形象,忽视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
消费主义倡导追求即时满足和短期快乐,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消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消费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主义的本质和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当下消费文化盛行的现实社会。
1.2 鲍德里亚对消费主义的分析鲍德里亚对消费主义的分析主要包括对消费社会的三个层面的批判:符号消费、模拟消费和差异消费。
在他看来,符号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商品不是为了商品本身的实际功能,而是为了商品所代表的一种象征意义,即商品作为符号的价值。
而模拟消费则是指人们通过购买仿真品或模拟品来满足虚拟的需求,这种消费不再是为了获得实际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为了追求一种虚幻的体验。
差异消费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昂贵的、有特殊标志的商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这种消费带有一种炫耀和攀比的性质。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塑造了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关系。
消费主义导致了社会的异化和个体的空虚感,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却失去了内心的满足。
中国消费文化的兴起及消费革命
![中国消费文化的兴起及消费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7611bbea19e8b8f67c1cb99d.png)
《中国消费文化的兴起与消费革命》对话学者:戴慧思(Deborah Davis,以下简称戴),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卢汉龙(Hanlong Lu,以下简称卢),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策划/组织:罗红光摄影:《对谈》制作组时间:2001年5月4日地点:上海波特曼大酒店(Ritz Carlton Hotel)消费作为观察与研究社会的一种方法卢:耶鲁大学戴慧思教授编辑了一本名为《中国城市消费革命》的书,2000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的主要内容来自1997年在耶鲁大学召开的“中国消费文化”理论研讨会。
会上有来自不同院校和系别专业的中国研究学者参加。
会上提交的论文都是近年来作者在中国进行实地研究的最新成果。
其中有像戴教授这样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更有不少是美国的中青年学者。
他们都有在中国生活和从事研究的实际经验,对改革与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有切身的体会和社会学研究的现场第一手资料。
他们分别从住房、儿童消费、饮食、闲暇等各个方面观察中国人经济生活的变化,对麦当劳、贺年片、婚纱摄影、迪斯科舞厅、保龄球、情感热线等消费现象进行社会学或人类学的考察。
该书的出版被评论为对当今中国经济消费领域作了全新的、系统的、记实性的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①。
确实,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了一场从经济领域开始的社会变革。
消费现象表面上是一种经济现象,但实际上更是一种社会文明。
消费文化,又称商业文化(consumer culture),是经济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又是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果的重要交接口,也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表现形式。
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和看待消费现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戴:确实如此,以前对消费的研究,除了经济领域与市场研究以外,从社会与文化方面,特别是对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人类学者做的,社会学者不太注意这个问题。
照美国的经验来看,在八十年代以前,从消费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的大多也是人类学者,而不是社会学者。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5d0ee8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2.png)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强调通过持续不断的消费行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在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已经深刻地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消费主义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消费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消费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出现,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开始逐渐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商品。
同时,广告、市场营销和分期付款等手段的发展也刺激了人们对商品的渴望。
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在二战后,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人们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
此时,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逐步形成,并不断壮大。
消费主义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消费主义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购买和拥有物品来衡量自我价值。
这种趋势使得个人越来越依赖物质来定义自己,从而形成了一种“物质至上”的价值观。
这种情况下,拥有更多、更贵的商品被视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使得人们在为满足这一标准而不懈努力。
这种以物质为核心的价值观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例如,在追求名牌和奢侈品时,一些人可能会陷入债务危机,为了维持表面的光鲜而不得不辛苦工作甚至牺牲个人健康。
此外,这种对物质条件过于重视的趋势还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功利,友谊、爱情等情感在这种氛围中变得脆弱而没有真实感。
消费主义与环境问题随着消费主义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水源污染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无疑会加剧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灾害。
透过中国奢侈品消费热潮解读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形成的原因
![透过中国奢侈品消费热潮解读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形成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031a7046c85ec3a87c2c50c.png)
一
、
背 景
费 主 义 的 文化 意 识 形 态 表 明 生活 的意 义 在 于 我们 所拥 有 的 东
西 。 (ka ,9 5 4 ) S l r 1 9 :2 i
经 济 的高 速 发展 和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 日益 提 高 使 中 保护 ;第二是追求一种
大量 消 费 的方 式 .强 调 对 商 品 日益增 强 的消 费有 益 于 经济 发 展这一理论。 见“ 可 消费 主义 ” 一词 最 早 出现 时 。 述 保护 消 是描
费者 权 利 的 运 动 .但 现 在 关 于 消 费 主义 的研 究更 多 地 集 中在 大量 消 费 和 经 济发 展 的关 系 上 。
为成 功 的 象征 、个 人 满 足 的 源 泉 和美 国领 导 全球 经 济 的动 力 深 深 扎 根 于美 国人 思 想 中。
兴 起 很 大程 度 上 受 益 于经 济 的 振 兴 。 随着 越 来 越 多 的奢 侈 品 牌 进 驻 中 国市 场 和 中 国 的奢 侈 品 消 费市 场 进 一 步 扩 大 ,中 国
其核 心 价 值观 就 是 追 求 无 节制 的 消 费。 近年 来 , 中国成 为 增 长 最快 的 奢 侈 品 市 场 , 一 种 典型 的 消 费主 义现 象。 是 通过 分析 市场 、 策 、 费心 理 、 体 导 向 等 因 素解 读 消 费 主 义文 化在 中国形 成 的 原 因。 政 消 媒
人原先信奉的新教教义 中的勤俭信条。美 国当时上中产阶级 “
中 的 大多 数 人 , 于 攫 取 更 多 的 财 富从 而 更 奢 侈地 消 费 。 ( 耽 ”贝 尔 ,9 9 12 V be 《 闲 阶级 论 》 1 8 :0 ) el n在 有 中提 到 : 济 发展 刺 激 经 了 消 费 , 的文 化 意 识 形 态 是 消 费 而 不 是 节 俭 。鲍 德 里 亚 说 新 过 “ 当代 西 方 社 会 , 们 消费 的 已不 是 物 品 , 在 人 而是 符 号 。 ( ” 罗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9df9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8.png)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
社会发展带来了物质丰富,促使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享受与消费。
广告和媒体的影响使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竞争和社会地位的关系导致人们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个人情感需求的转变也推动了消费主义的兴起。
文化和教育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可忽视。
消费主义思潮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对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应对消费主义思潮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倡导节俭消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实现个人需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关键词】消费主义思潮、社会发展、物质丰富、广告、媒体、社会竞争、社会地位、个人情感需求、文化、教育、个人、社会、影响、策略、普遍存在。
1. 引言1.1 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探析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广告与媒体的影响、社会竞争与社会地位的关系、个人情感需求的转变以及文化和教育的影响等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广告与媒体的影响也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重要原因,通过广告和媒体的宣传,人们不断接收到消费的信息,从而促进了消费行为的产生。
社会竞争与社会地位的关系也是导致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原因之一,人们往往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个人情感需求的转变以及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主义的发展。
消费主义思潮的泛起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普遍存在,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应对消费主义带来的挑战。
2. 正文2.1 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是消费主义思潮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过去,人们可能只需要基本的食物、衣物和住所,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完整版)消费主义文化
![(完整版)消费主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7c91b8915f804d2a16c14a.png)
引言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了。
当然消费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现象的代名词,它还与各种文化与文学的嬗变一起成了消费社会的“景观”。
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嬗变更是这一“景观”中的热门话题。
文学“从以往的精神文化建构,演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往居于主流地位的精英文学、雅文学日渐式微,而具有明显商业化倾向的消费文学则异军突起,并以其繁荣的创作和广泛的受众而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甚至具有主流意识的文学景观”。
[1]这一景观如今正朝着商业化、娱乐化、通俗化方向的发展这引起了学术界理论界的重视。
毋庸置疑,文学的这种嬗变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有使群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的积极方面,也有对社会正能量冲击的消极影响,不管是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影响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本文就将从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文学几个走向入手,阐述该走向对受众群体的影响,从而努力寻找到一条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文学发展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好的文学作品,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一、消费主义文化的到来消费主义文化最早产生于西方,最初源于把文化作为商品去生产和销售,其主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孕育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
文化是一个与时代不断发展相结合的有机体,文化也将随着社会的变革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消费主义文化也开始在我国悄然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离不开两个必然的条件:一是社会必须具备提供批量生产文化商品的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运行机制。
二是必须具备支撑消费文化产品的大批消费者。
批量生产出来的文化商品为消费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而市场的传播交换媒介为消费者的购买提供了机会上的可能。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消费主义文化可以顺利地进入市场,由于现代传播手段特别是电子传媒的普及,文化产品的生产复制变得更加轻而易举,文化商品已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众的消费需求。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efe4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6.png)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消费主义指的是人们对于生活所需及非必须品的消费追求和倾向,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特征。
其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其视为一种追求幸福的手段。
本文将从几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现象并探讨其原因。
一、消费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消费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人们不仅仅把消费看作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必需品,更是视其为了美好生活和幸福的一种手段。
许多人都认为,只有通过消费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的消费观念已经转变为了“原来的物质主义,变成了当下的幸福主义”。
与此同时,在购物中心、商场和网店等地方,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变得日益旺盛,各种热门品牌产品、各类新奇小玩意和生活用品,都成为了当代消费者们所追捧的对象。
尽管有着不同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但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
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实用性”,更包括了品位、品质、个性和个性化需求等因素在内,这些因素也成为了当代消费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消费主义的根源和原因消费主义的根源和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程度。
可以说,中国仍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消费主义阶段。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当代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的根源和原因:1. 社会文化的影响:西方国家早期掀起了“消费主义热潮”,这场热潮也对中国、东亚和其他亚洲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方面,西方国家消费主义的理念和文化逐渐进入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主流意识中。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和个性化需求,并将此视为自由化和现代化的表现。
这种社会文化对于中国消费主义的起步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82f634b90d6c85ec3ac69c.png)
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山东职业学院方超摘要:消费文化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覆盖了社会变迁、文化符号、意识形态等领域,其中又包括了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等内容,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消费文化经济发展一、经过调查研究发现1、消费文化呈现如下特征:具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消费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消费文化具有外在的感染性。
2、当代社会变迁中的消费文化的兴起原因⑴科学技术革命, 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消费文化。
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各种电子媒介等声像结合的科技产物也借机蓬勃生长。
⑵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消费文化兴起的内在动力。
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闲暇时间增多也有力地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⑶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的运作, 制度的创新是消费文化产业兴起的制度保证。
以制度创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世界发展趋势。
3、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居民消费发展的趋势是智能化、健康化、个性化、世界化。
这种消费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
但消费文化不是简单地反映消费生活,反映消费的发展趋势,而是渗透于消费领域,渗透于人们的消费生活之中,渗透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之中,渗透于消费的各种方面,赋予它以文化的内涵,提高它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消费质量。
(1)广告传播成为影响消费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广告传播表现对消费文化的影响:在研究广告传播表现对消费文化作用的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消费文化的形成以及变化是在广告发挥说服作用,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基础上的,从很多成功的广告传播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消费文化主要影像符号的广告表现,也就是能够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广告诉求对消费文化的形成是有着显著影响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影响了消费文化中的话语再生方式;②通过广告传播表现能培育特定的消费阶层。
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
![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dc69832b90d6c85ec3ac6de.png)
一、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是指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
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西方消费主义渐渐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层面,消费主义文化因此而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指的是文化意义上的消费主义,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为了使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文化意识形态。
在我国,大众传媒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会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
同时由于消费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文化的蔓延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以下将从我国电影贺岁片的发展来谈谈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国电影贺岁片走向商业化,这是消费主义文化在电影方面渗透的表现。
(1)电影内容更加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朝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迈进了一步,但同时也更加具有娱乐性。
许多贺岁片早期是比较有思想的,因为它们的拍摄是建立在小说基础之上,是对人性和文化的深层反思,但是现在中国电影跟文学越来越远,大众对于贺岁片的文学期待即审美享受逐渐转向愉悦期待,太过文艺思想的东西多数没有市场,因为受众现在追求的是物质享受和消遣。
因此,商业化的电影很符合消费社会的要求,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正在朝着消费主义狂奔,而商业化的电影正是帮助他们狂奔的轮子和车子。
这就是为什么批评家、媒体在批判这类电影的时候,它们照样能够成功,因为符合大众消费心理。
刚刚上映的《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受众的褒贬不一,在表面的搞笑和冷幽默的对白之背后,却是与青春、情感和尘世莫大的疏离。
而往往反映社会发展主旋律的电影却日日减少。
(2)电影表现形式的商业化。
宏大的场面、激动人心的音乐、美仑美奂的画面以及靓丽的演员等视觉表象。
启用大批中青年明星尤其是港澳演艺界大腕参演,是一种创新,这对于扩大其吸引力、影响力,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陈昕黄平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
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
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
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
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
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
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
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
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
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人均××”计算出来的低度发展水平,绝对不应/不能掩盖这样的事实:在社会中已经出现了一个“新富”阶层,正是他们,既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对象,也是消费主义文化的主体;既是跨国财团及其代理进行市场营销和商情宣传的目标,也是身体力行“时代潮流”、“顶级时尚”和“强力消费”的先驱;他们既是所指也是能指。
这一系列双重特征或辩证法,说明文化-意识形态在构建当今现实生活方面与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方面的不可还原性和不可或缺性。
不言而喻,传统上人们所讲的需要与消费经常是指人们为了生存以及在此基础上满足一定的生活舒适与活动便利而产生的对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
人们曾经认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需求终究会得到满足。
然而,历史一直在不断地向我们展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消费需求-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因为:人们关于“基本需要”(或合理需求)的观念总是在变化,“基本需要”与“不合理的需求”之间的界限也从来就不甚分明;更重要的是,消费社会中实力雄厚的(特别是跨国的)商业财团和与之紧密配合甚至联姻的现代媒体(尤其是电子媒体)总是在创造、刺激和再生产着人们的消费需要和消费欲望,其驱使各色各类的人们不断地追求高档,无止境地向往名牌。
即使是经济收入并不宽裕的普通民众,也在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感召下,无视自己的经济能力而“积极主动地”加入了采购者大军与欲购者队伍的行列。
消费社会中人们所消费的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符号象征意义。
3由于追求使用价值需要的消费逐渐得到满足,消费社会越来越多地把人们的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意义方面。
这后一种意义,由于依托符号体系自身的编码规则,与商品物质形态的使用价值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从而也就脱离了传统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或需要范畴。
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可以说也就是对欲望本身的消费,因此是虚幻的和无止境的需求。
这种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欲望以及由这种欲望所推动的消费行为的现实意义与后果,正是本文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是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特征之一,而且也是理解现代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culture-ideology of consumerism),不同于经济意义上的消费。
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合理满足消费的使用价值与无度占有符号意义的消费是基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活伦理、观念、价值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43消费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是指它们的物质方面的功用;消费的符号价值则是指通过消费获得表现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阶级或阶层差别,以及追求通过消费表现风格、品位、时尚等象征意义上的满足。
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本身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参见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但是,消费符号价值对全社会的普遍意义和控制作用的确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L. Sklair.,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Harvester Wheatsheaf , 1991。
4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首先由L. Sklair 在他的著作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中提出。
L. Sklair认为在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化实践中,文化总是具有服务于这个体系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跨国文化实践毫无例外地同时属于意识形态的实践,因此可以将消费主义叫做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参见L. Sklair , 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第41~42页。
消费主义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无形中把越来越多的人都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它使人们总是处在一种“欲购情结”(buying mood)之中,从而无止境地追求高档和名牌,这本身又构成了现代消费社会中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条件,消费从而也成为人自我表达与认同的主要形式和意义来源,对商品的符号意义的消费过程构建了新型的社会统治与社会支配的方式,并且体现着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组织原则。
大规模消费向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入已经构成了一种人们接受变化的新型合法性来源。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主义既表现在实际生活中也体现在观念上:消费主义并不总是表现在花了多少货币、购买了多少高档商品上,它也体现在各种各样的一次性消费上。
高档消费也好,一次性消费也好,都是对能源、材料、资源、技术以及劳动的高消耗,通常也是对环境-生态的大规模破坏。
观念上的消费主义则是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现在还不能消费,但已经在极力追求或模仿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甚至常常超出实际经济能力或压抑基本需要的满足而去追求心理上或观念上的消费,如“逛商店”(Window Shopping,与之对应的是“橱窗展示”或Window Show)。
这类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在观念高消费与实际高消费之间产生经常性的矛盾、焦虑和紧张。
高额或高档消费生活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有,所以一般意义上说高消费并不一定就等于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是由商业集团的利益以及附属于它们的大众传媒通过广告或各种商业文化和促销艺术形式推销给(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知不觉中强加给)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消费主义的特征之一是由大众媒介推动和扩散的、把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等级、地位、阶层、种族、国家、贫富)都卷入其中的消费生活观念与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