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我校地理教研组组织开展了“探寻家乡地理奥秘,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资源、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7月10日-7月20日活动地点:我国某省某市某县四、活动内容1. 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1)考察家乡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条件等。
(2)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2. 调研家乡的产业结构(1)考察家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结构。
(2)了解家乡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探访家乡的文化遗产(1)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
(2)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4. 走访乡村,助力乡村振兴(1)了解乡村的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2)参与乡村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等,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家乡的地理环境、资源、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学生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
3. 学生们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六、活动总结本次地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部分活动照片:1. 学生们在考察家乡的地形地貌2. 学生们在调研家乡的产业结构3. 学生们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4. 学生们参与乡村环境整治5. 学生们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总之,本次地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到自然地理,还包括人文地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计划开展一次校园地理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在校园这个小小的“世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地理环境,掌握校园地理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活动主题“走进校园,探索地理奥秘”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00至下午16:00五、活动地点我校校园内六、活动对象全校初中一年级学生七、活动内容1. 校园地理知识讲座- 主讲人:地理教师- 内容:介绍校园地理环境,讲解校园内的地理现象及成因。
2. 校园地理观察活动- 分组进行:每组5人- 活动内容:a. 观察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土壤特征等。
b. 调查校园内水体分布、河流流向等。
c. 分析校园内建筑布局、道路规划等。
3. 校园地理问题解决- 分组进行:每组5人- 活动内容:a. 提出校园内存在的地理问题,如:排水系统、绿化问题等。
b.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4. 校园地理知识竞赛- 活动形式:抢答- 内容:涉及校园地理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
5. 校园地理摄影展- 活动内容:a. 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地理摄影,捕捉校园内的地理现象。
b. 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6. 活动总结与表彰- 活动内容:a. 各小组汇报活动成果,分享经验。
b. 表彰优秀小组和个人。
八、活动准备1. 准备活动场地,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准备活动所需器材,如:地图、指南针、相机等。
3. 编写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和时间安排。
4. 邀请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并准备相关资料。
5. 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单,进行活动宣传。
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自然,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4. 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地点:我国某著名自然保护区2. 活动时间:为期三天3. 活动流程:(1)第一天:抵达保护区,入住营地。
(2)第二天:参观保护区,了解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3)第三天:进行环保宣传,开展志愿者活动,清理垃圾,保护环境。
四、活动准备1. 组织者:学校团委、学生会2.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3. 活动物资:帐篷、睡袋、食品、饮用水、垃圾袋等4. 安全保障:安排专业导游,配备救生员,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五、活动过程1. 第一天:抵达保护区,入住营地。
学生们乘坐大巴抵达保护区,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入住营地。
晚上,学生们围坐在篝火旁,相互交流,增进友谊。
2. 第二天:参观保护区,了解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在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了解了当地的植被、土壤、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同时,学生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各种动植物,了解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3. 第三天:进行环保宣传,开展志愿者活动,清理垃圾,保护环境。
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在导游的指导下,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他们向当地居民、游客发放环保宣传单,宣传环保知识。
随后,学生们分组进行志愿者活动,清理垃圾,保护环境。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自然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
《地形模型》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
《地形模型》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地形模型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活动背景地形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用于模拟和分析地表形态、地貌特征以及地形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 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模型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活动准备1. 准备地形模型的制作材料,如纸张、沙子、泥土等。
2. 准备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如地形图、地貌图等。
3. 准备展示地形模型的平台或桌面。
4. 活动过程4.1 地形模型的概念介绍(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地形模型的概念,解释地形模型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模型与现实世界地形的关联。
4.2 地形模型的制作方法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形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地形等步骤。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制作一个符合实际地形特征的地形模型。
4.3 地形模型的制作与展示(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地形模型的制作,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操作。
2. 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进行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地形模型的特点和意义。
4.4 地形模型的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地形模型的特点,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地形模型解决地理问题。
4.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学生制作的地形模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总结地形模型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强调地形模型对于地理环境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5. 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实际地形特征,尝试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地形模型。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介绍地形模型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地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我校地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增强对家乡、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10月21日四、活动地点1.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2.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3.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五、活动内容1. 地理环境考察(1)考察石家庄市鹿泉区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
(2)考察石家庄市正定县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
(3)考察石家庄市赵县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
2. 地理现象调研(1)调研石家庄市鹿泉区的地质灾害、水资源状况等。
(2)调研石家庄市正定县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
(3)调研石家庄市赵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等。
3. 地理访谈(1)访谈石家庄市鹿泉区、正定县、赵县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2)访谈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认识和看法。
4. 地理成果展示(1)撰写实践活动报告,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2)制作实践活动PPT,展示实践活动成果。
六、活动成果1. 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了家乡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2. 学生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3. 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增强,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
地理实践课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我校特开展地理实践课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等,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家乡地理环境考察(1)活动时间:一课时(2)活动地点:学校附近自然景观区(3)活动内容: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②任务分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区域进行考察,了解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植被类型等。
③实地考察:每组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对所选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相关数据。
④讨论交流:各小组回到教室后,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考察成果。
2. 活动二:家乡人文景观考察(1)活动时间:一课时(2)活动地点:学校附近历史遗迹、文化景点等(3)活动内容:①分组:与活动一相同。
②任务分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遗迹或文化景点进行考察,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建筑特点等。
③实地考察:各小组按照任务要求,对所选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相关数据。
④讨论交流:各小组回到教室后,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考察成果。
3. 活动三:家乡自然资源调查(1)活动时间:一课时(2)活动地点:学校附近自然资源区域(3)活动内容:①分组:与活动一、二相同。
②任务分配: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其类型、分布、开发利用状况等。
③实地调查:各小组按照任务要求,对所选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记录相关数据。
④讨论交流:各小组回到教室后,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调查成果。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以“探索家乡水资源”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分布及保护措施,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分布及特点;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水资源的相关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制定评价标准;2. 学生准备: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收集家乡水资源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3. 场地准备:选择适合开展活动的地点,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水资源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2.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家乡水资源的现状;(2)家乡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3)家乡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3. 活动实践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内容包括:(1)观察家乡水资源的现状,如水质、水量、污染情况等;(2)了解家乡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3)调查当地居民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各小组将实地考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1)家乡水资源的现状;(2)家乡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3)家乡水资源的保护措施;(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 交流展示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调查报告。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反思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实地考察等;2. 活动成果:评价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如数据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合理等;3.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4. 环保意识:评价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知程度。
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特制定本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地理资源的分布。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主题“走进自然,探索地理奥秘”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2年9月30日五、活动地点1. 自然保护区:如黄山、张家界等;2. 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等;3. 矿产资源地:如四川峨眉山、辽宁丹东等。
六、活动内容1. 自然地理探索(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植被分布、水资源状况等。
(2)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3)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2. 人文地理探索(1)参观历史文化名城,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
(2)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考察,了解城市布局、交通、经济发展等。
(3)开展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民俗风情、产业发展等。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组织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如地图制作、数据查询等。
(2)引导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3)开展地理信息竞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地理实践活动总结(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总结,分享心得体会。
(2)评选优秀实践活动作品,展示学生成果。
(3)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七、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和实施。
2. 指定指导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指导。
3. 学生分组,每组5-6人,明确各组负责人。
4. 活动经费:由学校统一安排,用于活动期间的交通、住宿、门票等费用。
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课方案
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课方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实地考察(1)活动目的: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
(2)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分组,分别对家乡的山水、农田、建筑、历史遗迹等进行考察,并记录相关信息。
(3)活动步骤: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②分配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考察区域,明确考察任务。
③实地考察:各小组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相关信息。
④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考察成果,分享考察心得。
2. 活动二:环境保护宣传(1)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2)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海报、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等。
(3)活动步骤: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②设计宣传方案:各小组设计环保海报、环保知识讲座等宣传方案。
③实施宣传:各小组按照宣传方案开展活动。
④总结反馈:各小组总结宣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3. 活动三:地理知识竞赛(1)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活动内容:举办地理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活动步骤: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②准备竞赛题库: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竞赛题库。
③竞赛:各小组进行地理知识竞赛,评选出优胜者。
④总结颁奖:对优胜者进行表彰,总结竞赛经验。
四、活动实施1. 组织与策划:由地理教师负责组织与策划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宣传动员: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本文以某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为例,探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地理调查活动(1)调查内容:选取一个学生熟悉的区域,如学校周边、社区等,进行实地调查。
(2)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3)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等。
2. 地理观测活动(1)观测内容:选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如气象、水文、地质等。
(2)观测方法:采用实地观测、数据收集、图表制作等方法。
(3)观测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背景、观测方法、观测结果、分析及建议等。
3. 地理实验活动(1)实验内容:选取一个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实验,如地球仪制作、地形地貌模拟等。
(2)实验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数据记录等方法。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背景、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及建议等。
4. 地理户外活动(1)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如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2)活动方法:采用实地考察、拍照记录、小组讨论等方法。
(3)活动总结:要求学生撰写活动总结,包括活动背景、活动过程、活动成果、心得体会等。
四、活动实施1. 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
(3)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2. 活动开展(1)教师讲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分布;(2)掌握观察地形地貌的方法;(3)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形地貌;(4)提高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地图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分布、观察地形地貌的方法、地图分析地形地貌。
2. 教学难点: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我国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形地貌的名称吗?它们分别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地形地貌的分布特点。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分布,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
2. 教授观察地形地貌的方法,如:观察地表形态、植被、河流等。
3. 讲解地图分析地形地貌的方法,如:利用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形地貌类型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学生制定考察计划,包括考察地点、路线、观察项目等。
3.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到的地形地貌特点。
4. 活动结束后,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考察结果,分享观察心得。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强调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分布。
2. 学生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分布,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力教学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活动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体验地理,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图阅读、分析、使用的基本方法;(2)了解我国主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特征;(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实地考察——认识家乡(1)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景点进行考察;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自然特征;3.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内容包括景点名称、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自然特征等;4. 举办“家乡风光展”,展示各组的考察成果。
2. 活动二:调查分析——探究家乡环境问题(1)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影响等;3. 每组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名称、调查方法、现状、原因、影响、解决建议等;4. 举办“家乡环境问题研讨会”,各小组交流调查成果,提出解决方案。
3. 活动三:实践活动——规划家乡未来(1)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地理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交流合作中,提升地理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观察、调查、分析、评价等技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活动一:地理观测(1)内容:观察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气候特点等自然地理现象。
(2)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观测方法。
2. 活动二:地理调查(1)内容:对某一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人文景观等。
(2)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活动三:地理地图制作(1)内容: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制作一幅区域地图。
(2)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表达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
4. 活动四:地理实验(1)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2)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2. 地理观测(1)分组进行实地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2)分析观测数据,总结地理现象。
3. 地理调查(1)分组对某一地区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人文景观等。
(2)整理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4. 地理地图制作(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制作一幅区域地图。
(2)展示地图,讲解地图制作过程。
5. 地理实验(1)分组进行地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理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著名地理景观,如山水、湖泊、森林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2. 调研活动:针对当地地理现象进行调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特色活动,如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互动交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策划:成立活动策划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
2.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实地考察、调研、体验等活动。
4. 活动总结:组织学生撰写活动心得,对活动进行总结,分享活动成果。
5. 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活动成果,邀请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分享活动经验。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 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活动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城市交通调查活动目标: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
(2)分配任务:每组选择一个城市交通较为复杂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
(3)实地调查:观察城市交通状况,记录交通流量、交通设施、交通规则等。
(4)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 活动二: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目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内容:(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
(2)确定主题:每组确定一个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宣传主题。
(3)制作宣传材料:设计宣传海报、宣传册等。
(4)宣传活动:在学校或社区进行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3. 活动三:乡村地理环境调查活动目标:了解乡村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能力。
活动内容:(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
(2)选择调查地点:选择一个乡村地区作为调查对象。
(3)实地调查:观察乡村地理环境,记录地形、气候、植被、土地利用等。
(4)撰写调查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 活动四:自然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活动内容:(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
(2)选择自然灾害类型: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灾害类型进行学习。
地理_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我校决定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地理素养。
三、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景观,如山川、湖泊、河流、城市等。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地理现象。
(3)要求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2. 调查问卷(1)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地理知识的薄弱环节。
3. 小组讨论(1)选取一个与地理相关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
(2)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主题演讲(1)选取一个与地理相关的主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2)要求学生准备演讲稿,进行主题演讲。
(3)评选出优秀演讲者,给予表彰。
四、活动实施步骤1. 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
2. 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 准备活动所需物资,如地图、问卷、宣传材料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任务。
5. 开展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活动。
6. 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个人和小组。
7. 展示活动成果,分享经验。
五、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
2. 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4. 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地理地球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地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地理地球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地球仪制作(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结构,掌握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2)活动步骤:①介绍地球仪的组成及作用;②讲解地球仪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③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④展示作品,评选优秀作品。
2. 地球表面现象模拟实验(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现象的形成原因,掌握地球表面现象的模拟方法。
(2)活动步骤:①介绍地球表面现象及其形成原因;②讲解地球表面现象模拟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③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表面现象模拟实验;④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心得体会。
3. 地球环保知识竞赛(1)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地球环保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活动步骤:①组织学生参加地球环保知识竞赛;②设置竞赛题目,涵盖地球环保知识、地理常识等方面;③评选优秀选手,颁发奖品;④总结竞赛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4. 地球知识讲座(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过程及现状,提高学生的地球科学素养。
(2)活动步骤:①邀请地球科学专家进行讲座;②专家讲解地球的起源、演化过程及现状;③学生提问,专家解答;④总结讲座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科学。
四、活动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度及收获。
2. 教师评价: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总结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3. 家长评价: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等方式,了解家长对本次活动的看法,收集家长意见。
地理教学实践活动(2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地理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4.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10日四、活动地点1. 校内:地理实验室、校园周边;2. 校外:公园、名胜古迹、乡村等。
五、活动内容1. 校内活动:(1)参观地理实验室,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2)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3)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地理环境调查,了解校园地理环境特点;(4)进行地理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校外活动:(1)参观名胜古迹,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2)进行乡村地理环境调查,了解乡村地理环境特点,关注乡村发展;(3)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4)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安排1. 第一周:校内活动(1)周一至周三:参观地理实验室、开展地理知识竞赛;(2)周四至周五: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地理环境调查、进行地理手工制作。
2. 第二周:校外活动(1)周一:参观名胜古迹;(2)周二至周三:进行乡村地理环境调查;(3)周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4)周五: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评价;2. 学生成果: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品、调查报告等进行评价;3. 学生感悟: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收获等进行评价。
八、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课方案
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我们特制定本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课方案。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校园地理环境调查(1)活动目的:了解校园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活动内容: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②任务分配:每个小组负责调查校园内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如校园绿化、地形地貌、水源分布等。
③实地调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记录相关数据。
④数据分析:每组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⑤展示交流: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2. 活动二:家乡地理特点研究(1)活动目的: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活动内容: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②任务分配: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家乡的某一地理特点,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
③资料收集: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④成果展示:每组制作一份关于家乡地理特点的PPT,进行展示和讲解。
⑤讨论交流: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活动三:城市交通规划体验(1)活动目的:了解城市交通规划,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规划能力。
(2)活动内容: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②任务分配: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城市交通规划方案,包括道路布局、公共交通设施、停车设施等。
③资料收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④方案设计:每组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计城市交通规划方案。
⑤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
地理课内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地理课内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绘制校园地理图(1)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校园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
(2)活动步骤:①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绘制校园地理图。
② 学生收集校园地理信息,包括建筑物、道路、水体、绿地等。
③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绘制校园地理图。
④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2. 活动二:实地考察(1)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提高实地考察能力。
(2)活动步骤:①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景观,如公园、山区、河流等。
②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考察一个地点。
③ 学生观察地理现象,记录相关信息。
④ 各组分享考察成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3. 活动三:地理知识竞赛(1)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活动步骤:① 学生分组,每组参加竞赛。
② 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
③ 竞赛结束后,评选出优胜者,颁发奖品。
4. 活动四:环保宣传(1)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活动步骤:①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设计环保宣传海报。
② 学生围绕环保主题,进行海报创作。
③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选。
④ 学生向全校师生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5. 活动五:地理知识讲座(1)活动目的: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活动步骤:① 邀请地理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
② 学生认真聆听讲座,做好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设计人:刘振兴一、案例背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
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⒋确定工作计划:(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三)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方向既可根据指南针定向,也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中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位于偏南方向)或夜晚的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等方法先确定校园大门的方向,再按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
【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见图),再判定花坛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
其他地理事物方向的判定可依此类推。
】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有的说:过去我的方位感很差,经常分不清东西南北,通过这次活动,方向感增强了,身处某地时常常思考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我们学校各项设施的分布和校园全貌。
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向校领导指出了校园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如:女厕所距离教学楼较远;居民区座落在校园内等等),并提出改进建议;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的目测能力,亦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感受到:地理原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等等。
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绘制的平面图各有特色。
有的小组的同学在画学校平面图时,自创了一些不常见的地理事物图例,形象生动。
最后,老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评优秀作品。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两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安装设计人:花金山【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中安装的电路,为照明电路中一个典型的,且应用十分广泛的电路。
学习安装用两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牢记该电路的连接方式,进一步理解体会电路的原理,并复习照明电路的有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动手操作,纠正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体会劳技课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本课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几盏灯电路、用几个开关控制几盏灯电路及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等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动手安装过用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照明电路等,进行过几次操作实践,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与知识。
如安装过移动式电源接线板与带熔断器的一个开关控制的照明电路。
但没有安装过螺口灯座,需要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两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连接方式。
2.让学生搞清双联开关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开关和线路的连接。
教学难点:1.双联开关中“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识别。
2.正确地连接用两只开关控制的一盏灯电路。
3.螺口灯座中两个接线柱的识别。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照明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动手进行了四次操作实践,安装过移动式电源接线板与带熔断器的一个开关控制的照明电路。
有了一定的电工操作技能与知识。
所教学生为初一学生,身体发育方面已经基本能胜任劳技课的要求,仅部分女同学力气稍小一些。
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学得不是很好,另外,由于缺少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且参差不齐。
有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强,知识接受能力也强,特别是男同学;有些则较弱。
部分同学未完全掌握操作要领,操作时会犯各种小错误。
但他们都非常喜欢实践操作,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与表现欲望。
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
另外,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胆子小,通电试验时怕出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双联开关的电气图形符号、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双联开关控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安装用两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学会用万用电表检查电路的方法,牢固掌握用测电笔确定电源相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与经历实践活动的一般过程:画或设计出图纸——选材——动手制作——检查——试用;初步学会电路检查的两种常用方法:用目测与万用电表测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积极参与实践操作、重视作品质量、注意安全文明等优良的劳动态度和行为习惯。
体验自身的能力价值与学习的乐趣。
【教学资料】两极插头、螺口平灯座、螺口灯泡各一只;双联平开关两只;“一”字型、“十”字型螺丝刀各一把;剥线钳、尖嘴钳与剪刀各一把;测电笔和万用电表各一件;导线五条。
以上器材每组一套。
多媒体投影装置一套,PPT课件一件。
【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必须先让学生熟记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的电路图,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板演,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双联平开关的内部构造,让学生学会查找开关中的“动桩头”与“静桩头”,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整个电路的安装。
为了增大可见度,教师在对板演结果进行评述后,必须把放大后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讲评时教师应再一次向学生强调“相线进开关,零线接灯座,接通开关和灯座”这一照明电路安装的基本要求。
为了降低教学上的难度,零线部分用蓝色粉笔构画,相线部分用红粉笔构画,开关线路部分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粉笔构画。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电源插头的接线可以预先接好,实践操作开始前,教师的讲解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之内。
以前已学过的技术要领不再重述。
只在学生操作中出现错误时,个别进行纠正。
为了突破识别“动桩头”这一难点,在讲解双联平开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务必要结合电路图将开关上的1、2、3接线柱同图上的1、2、3三点一一对应起来,并利用实物投影装置进行讲解,搞清哪两个接线柱是“动桩头”,哪两个接线柱是“静桩头”。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导线颜色的选择,可以与黑板上老师画的电路图中的一样,具体为相线进线用红色,零线用蓝色,两个开关“静桩头”间的连线用黄色,经过开关的相线出线用绿色。
为了减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必须强调识别双联平开关的“动桩头”与“静桩头”以及平灯座中央铜片接线柱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安装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高效的快速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在学生安装完成后,一定要学生先用万用表进行检测,看看有没有存在短路与接错现象。
这既可以保证安全,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利用万用表检测电路、判别故障的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一内容要安排在多数学生完成灯的安装后进行,最好是全体学生完成安装之后。
这样便于统一进行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师生互动)统计:谁家里有用两只开关控制的一盏灯电路?让学生体会用两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应用的普遍性与优越性。
(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这一电路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图方便,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节约用电。
)激发学生学习安装这一电路的愿望,从而引入课题。
自问自答过渡语:学习这一课需要哪些知识作为基础呢?关键与难点问题是什么?二、复习双联开关控制电路(师生互动)1.两个学生板演用两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
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画。
用两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2.教师评述学生的板演结果,而后把放大后的用两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画在黑板上。
粉笔颜色与所用导线的颜色一致。
(说明:教师在讲评时,要再一次向学生强调“相线进开关,零线接灯座,接通开关和灯座”这一照明电路安装的基本要求。
建议相线进线用红色粉笔构画,零线部分用蓝色粉笔构画,两个开关“静桩头”间的连线用黄色粉笔构画,经过开关的相线出线用绿色粉笔构画。
)三、讲解双联平开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讲解)对照双联平开关的实物与电气图形符号,利用实物投影装置向学生进行开关结构的分析讲解。
搞清哪两个接线柱是“动触头”,哪两个接线柱是“静触头”。
(说明:在讲解双联开关的工作原理时,务必要结合电路图将开关上的1、2、3接线柱同图上的1、2、3三点一一对应起来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把问题讲透彻。
)四、简单讲述螺口灯座中两个接线柱的识别与接线方法(教师讲解)教师旋开螺口灯座,利用实物投影装置进行讲述。
另外,必须提醒学生——严禁旋动灯座反面的螺丝。
五、学生动手安装用两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电路(学生实践约25分钟)学生按两人一组开始安装,提醒学生注意纪律。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在检查时,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的,并使其明白为什么错误。
对开关接线错误的同学,要帮助他们识别“动桩头”与“静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