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

合集下载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八篇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八篇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八篇关于《醉翁亭记》教案八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教案篇1课型:活动课教学内容:“梦游”醉翁亭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注重对景物的细致描写3、.写作训练重难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教具:投影仪、图片、录音机、磁带、送话器教学程序:一、内引铺垫北宋时期,曾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今宜昌担任过县令,你知道他是谁吗?指名学生回答:欧阳修板书并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庆历六年也即公元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主张,被贬到今安徽省滁县做了一名“迁客”,那时期,他游览了风景秀美的“醉翁亭”,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斗转星移,几千年后,现在的醉翁亭还“健在”吗?它的面容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终于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先生和导游小姐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

在以上板书“醉翁亭”前加“梦游”二字,构成本文的教学主题:“梦游醉翁亭”。

二、导学品读1、播放伴音:火车进站的声音,由弱到强。

2、指名一学生当导游并拿着送话器解说:各位旅客请注意,开往安徽方向的次列车到站了,请去滁州醉翁亭风景区的旅客,带好自已的行礼,检票下车。

(重复一遍)3、指名另一名女同学当导游小姐,在各位旅客下火车后去醉翁亭的车上,接待旅客: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座我们“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过几分钟,我们就要到醉翁亭风景区了,我们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游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直接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去领略醉翁亭的风光。

我们公司全体人员将热情为您提供周到地服务。

如果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是:0717——7801570谢谢您的合作!4、教师简单旁白,然后由另外几名导游按课文内容依次进行景点介绍。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3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及其积极意义。

3、背诵全文。

4、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2、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课文背诵。

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简介。

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第二年,写了本文。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六一居士的由来:欧阳修自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由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再加醉翁一个二、听配乐朗读课文。

正音1、解释主要词语:林壑尤美()名之者谁?翼然临于泉上者4、饮少辄醉(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者 ( )2、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

(1)陈述(2)肯定(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首领,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渥衬瓯槐幔?送臼猓??槐?萼堤荆??且曰??奶?鹊焙盟?牡胤焦伲??傩瞻焓隆3?莘绻庑憷觯?费粜薇慵那樯剿??允?谱杂椋?朊裢?郑?涯谛牡囊钟粞谘乖谏剿?胧?浦?种?小?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识课文内容:1、生字: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滁壑琅琊潺酿辄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霏暝晦伛偻洌肴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yì蔌酣弈觥筹翳2、重点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密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⑤野芳发而暗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⑨觥筹交叉:酒杯;酒筹三、朗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其次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把握重点字词含义的根底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第一段:1、朗读,留意句中停顿。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15篇醉翁亭记教案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能够抓住要点复述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结构的方法。

2.理解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3.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及练习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采用单口相声、快板等形式对课文中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复述,这一环节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然后通过拜师学艺这一环节可使学生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

这样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满兴趣与激情地去表演。

学生通过口头叙述身边的奇人奇事的练习学会写人物速写。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

2.讨论点拨法。

本文文字浅显,情节简单,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可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小组交流,口头评析,也可写短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奇人”设计(—)山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奇人绝技榜中榜”,你在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你举一个例子。

如:骑车走钢丝,徒手撕铁盆,鼻子拉汽车等。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天津卫这个地方有什么奇人绝技。

设计(二)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在我们市并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两位俗世奇人。

二、朗读课文——说奇人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醉翁亭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能够默写《醉翁亭记》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醉翁亭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文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默写《醉翁亭记》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某些句子和段落的翻译和理解。

3.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进行写作练习。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醉翁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文章的美感。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3.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文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4.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如课文中的一个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法。

(2)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分析课题,并向全班展示成果。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写一段描写自然景物的片段。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导入1.指名度阅读提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画书下注解①了解欧阳修。

四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第一段释义讲解1.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师点拨。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明确: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

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明确: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环山。

环滁皆山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明确:西南诸峰尤其指出琅玡山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么?明确:酿泉醉翁亭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对位置是身在山中。

“泻” “临于泉上”角度应该是仰望。

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明确:醉翁亭7.作者怎样引出主角醉翁亭的??明确:“环滁皆山也”先写大环境,凝炼概括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着以视觉角度:俯——仰和空间角度:远——近外——内的变换层层推进通过周围环境我们得知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8.学生逐句翻译后半部分,教师点拨。

9.提问:这一部分交待了什么?明确:亭的来历10.如何交待的?先?后?明确: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命名之意)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因为饮酒只是内心快乐的一种外在表现,不是因为饮酒而快乐,而是因为内心领会到山水的乐趣要通过饮酒的活动表现出来。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9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9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9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1、生字:滁(chú)壑(hè)酿(niàng)潺(chán)琅琊(láng yá)辄(zhé)霏(fēi)暝(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洌(liè)肴(yáo)蔌(sù)酣(hān)觥筹(gōng chóu)弈(yì)翳(yì)2、重点词: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醉翁亭记》 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 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 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某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联系实际,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原文、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醉翁亭记》。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可以查阅课本注释或向教师请教。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字词和句子,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原文和重点字词复习一遍,并尝试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课文背诵、重点字词掌握和句子翻译等。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淡泊名利、与民同乐的思想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句式的理解。

(2)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解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淡泊名利、与民同乐的思想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 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事物的作文。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醉翁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

【篇一】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及个一些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1、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这话充分地说明了文章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尴尬关系,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悖论。

一般情况下,文章写得好的人,他的生活景况都不太顺畅。

因而又有人说愤怒出诗人,孤独出诗人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今天要学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官滁州时写下的传世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文学家。

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朋党论》《醉翁亭记》《秋色赋》等尤为著名。

其诗平易舒畅,风格与散文相近;其词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2、关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0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0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0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中写景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评析语句,感受课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熏陶,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宋代有这么一个人,他幼年丧父,家境又十分贫寒,他的母亲就以河边的荻杆画地来教他认字读书,就是这么艰辛的求学环境,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在24岁参加科举考试时中了进士,这是一个才华横溢、博学多识的人。

但后来他由于支持当时的政治改革,在改革失败后,屡遭贬斥。

有一次他被贬到了滁州,任滁州知州,对于和他一样被贬的人来说,难免会心情抑郁,愤懑不平,那怎么办呢?他们往往会寄情山水,借山水美景来抒发自己的这种伤心抑郁之情,这个人呢,也是如此。

在他被贬滁州期间,他写下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佳作一出,盛传不衰。

滁州人唯恐失之,就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了,怕日久磨灭,又请大文学家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可见此文感人的艺术魅力。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篇游记呢?它的作者又是谁呢?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板书课题。

好,前面大家已经通过探究研讨,了解了此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这篇游记中所描绘的美丽风光,感受作者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去体会他游览山水的乐趣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醉翁亭记》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醉翁亭记》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醉翁亭记》教案模板合集六篇《醉翁亭记》教案模板合集六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醉翁亭记》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明确: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学生朗读后,正音正字。

滁(chu) 壑(he) 琅琊(langya) 潺(chan)酿(niang) 僧(seng) 辄(zhe) 霏(fei) 暝(ming) 朝(zhao)而往伛偻(yu)(lv) 洌(lie) 蔌(su)射者中(zhong) 弈(yi) 觥筹(gong) 翳(yi)2、两人互读,正音正字三、合作学习,疏通大意。

根据预习,结合注释,小组合作交流,疏通文章大意,教师投影重点词语作为学习参考。

难点提示:(1)第1自然段。

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皆,都是。

林壑尤美: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掌握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醉翁亭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要求学生标出生僻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2)挑选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和点评。

5. 总结课堂:(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醉翁亭记》。

2. 深入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欣赏美好事物”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的景色和情感。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背景:作者因政治失意,游历醉翁亭,触发情感,写下此记。

内容: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美景,以及作者与友人的游历趣事,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学习和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课文。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醉翁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色描写。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4 课堂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课文。

4.2 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3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写一段小作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5.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3 学生运用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创新能力。

5.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醉翁亭记》的文意和主旨。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醉翁亭记》,提问:“醉翁”是谁?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互相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组朗读,比赛谁朗读得更有感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词语和句式。

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课文、巩固词语和句式的情况,以及读后感的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或者类似的测试,评估学生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3)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自然,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通过文中的人生哲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2)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欣赏;(3)对文中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2)简介《醉翁亭记》的背景和创作动机;(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全文,理解文意,体会文中意境;(2)让学生自主查阅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自主翻译重要的段落,总结文中的主题思想。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组讨论,探讨文中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3)分组展示,分享学习成果,互相评价和借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态度;(2)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3)评价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回答,如思维敏捷性、知识掌握程度等。

2. 作业评价:(1)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字迹工整、答案准确等;(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评价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醉翁亭记》教案篇一“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是后人对欧阳修的深深感念。

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美文,感受它的魅力!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在文中抒发的政整治想和流露出的多而杂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赏识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二、自学引导(一)——预习与交流1.引导同学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潺(chán)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繁盛。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林霏开:霏,遍布的云气;开,消散,散开。

野芳发而暗香:芳,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合;暝,昏暗。

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陈设,摆开。

觥筹交叉:交互错杂。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颓然:倒下的样子。

(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聚合)太守归而客人从也(回家)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动词,欢快)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欢乐”)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繁盛)谓:太守自谓(称谓,命名)太守谓谁(是,为)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溪深而鱼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示转变关系,却)(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4)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教学目的:一背诵全文。

二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同时能够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的,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生能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拟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看“阅读提示”,了解作者欧阳修和本文写作背景;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

△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 教师提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方法:出示卡片或小黑板。

滁()壑()琅琊()潺()酿()僧()辄()霏()暝()朝()而往伛偻()洌()蔌()射者中()弈()觥筹()翳()△ 学生试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 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 请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

(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说明]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

以上学生已经听读了两遍,自己读了两遍,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了一些。

本文语言浅易,熟读利于疏通全文大意。

三疏通全文大意。

△ 二人小组,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醉翁亭记》的教案

《醉翁亭记》的教案

《醉翁亭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描绘的景色、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懂得在困境中保持豁达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文中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事件叙述的分析。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表达含蓄的句子理解的掌握。

2. 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3. 采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并把握文章的特点和亮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阅资料了解词义,记录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描绘的景色、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深入理解文中景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醉翁亭记》的插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中的景色描写。

2.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文中的场景。

七、学习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组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及个一些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1、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这话充分地说明了文章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尴尬关系,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悖论。

一般情况下,文章写得好的人,他的生活景况都不太顺畅。

因而又有人说愤怒出诗人,孤独出诗人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今天要学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官滁州时写下的传世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文学家。

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朋党论》《醉翁亭记》《秋色赋》等尤为著名。

其诗平易舒畅,风格与散文相近;其词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2、关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

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

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

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三、落实双基1.合作学习。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3.归纳梳理。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野芳发而幽香开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指(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张开的翅膀一样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颓然乎其间着文中是醉醺醺要倒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可解释为“……的样子”)(3)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关系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关系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关系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关系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4)也表陈述环滁皆山也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表感叹在乎山水之间也4、积累成语醉翁之意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山肴野蔌亦作「山肴野湋」。

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五、达标测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⑶饮少辄醉(辄)⑷醉翁之意不在酒(意)⑸伛偻提携(伛偻)⑹觥筹交错(觥筹)3.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⑶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六、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优美的句子和词汇,并写一写理由。

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副对联“翁去八百里,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是藏字联,写的是--学生答(醉翁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醉翁亭记》,回忆文学常识。

生答。

明确学习目标默读二、预习交流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并强调也,而。

2、词义大比拼。

两组学生竞赛回答,课件出示。

三、落实双基,走进文本,把握主旨1、再读课文,(浏览)思考文章中贯穿全文始终的是哪个字?(乐)2、结合本文,说说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景和事?明确山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3、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明确A. 山水之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C.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二、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1、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2、. 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

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

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

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5、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

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三、达标测试1.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

第一自然段,共ll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

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

其他段也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2.逐段背诵。

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培养强记能力。

四、拓展延伸1、填空。

①《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自然结合。

②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画,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文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常用它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乐山水之乐(),太守之乐其乐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3、解释下列词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山行六七里杂然而前陈者名之者谁环滁皆山也临溪而渔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伛偻提携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①全文的主旨句是②文中描写众宾欢的句子是③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5、至少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玉平【篇二】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叫游学(Study Abroad),它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