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3.关节疼痛
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
才出现者。

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
关节炎可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另 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炎。

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痛固定在某 些大关节。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31
布氏杆菌病
44
布氏杆菌病
45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包括流行地区有接触羊、猪、牛
1. 流行病学史
等家畜或其皮毛,饮用未消毒的羊奶、牛奶等流行
诊 断 依 据
病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2. 临床表现 急性期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
神经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慢性期有神经、精 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各系统病理变化

皮肤: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 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
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
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

心脏:特异性心肌炎、心包炎。侵犯主动脉瓣。 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
22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病理解剖

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

初期为炎性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淋
巴结等处能见增殖性结节和肉芽肿。

慢性期部分病人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
临床则出现后遗症。
23
布氏杆菌病
疗的抗菌药物应选择能 进入细胞内 的药物。为提高疗 效,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一般采取 联合用药 和 多疗程疗法。
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
7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生长特性:
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
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5%~10%CO2 。一般生
长缓慢,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1周以上,
有时需1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
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
8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抵抗力:
28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体温曲线(波状热)
29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2.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 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特别是晚上出汗明显增多。 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 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 烦燥,甚至影响睡眠。
30
布氏杆菌病
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
等。
34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6. 乏力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 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 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 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
病”。
35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7.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
及时治疗者病程大为缩短。如不及时治疗, 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 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 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 直,终生不愈。

54
布氏杆菌病
55
布氏杆菌病
治疗
(一) 急性期治疗
l.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包括休息等。高热患者应用
物理降温。头痛、关节疼痛剧烈者应用镇痛剂。中毒症 状明显和睾丸炎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 病原治疗 布氏杆菌为细胞内细菌,因此病原治

38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骨和关节的器质性 损害:椎骨前缘被 侵蚀。
39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慢性期 可分两型: (1)慢性活动型: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症状和体 征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血清学检查阳性; (2)慢性相对稳定型:体温正常,体征和症状仅
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
40
布氏杆菌病
41
布氏杆菌病
于细胞内的细菌,逃脱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
功能的清除。
37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二) 慢性期
病程长于1年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 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 关节和肌肉疼痛,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

此外常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 神症状。

布病侵犯大关节,风湿病侵犯小关节。

风湿病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中性白细胞增多,常累
及心脏瓣膜病变。

布病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常见。
实验室检查:风湿病ASO阳性;布氏杆菌抗体阳性。
48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2、布病与伤寒、副伤寒的鉴别

布病急性期易与伤寒混淆。 主要区别:伤寒起病急,高热,谵语,烦燥不安; 实验室检验:伤寒为肥达氏反应阳性,伤寒菌培养
3. 实验室检查
血、骨髓或其他体液等培养阳性
或PCR阳性可以确诊。血清学检查阳性,结合病史和 体征亦可作出诊断。
46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期需与风湿热、伤寒、痢疾、败血 症、结核病等鉴别。慢性期主要与骨、关节损 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47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布病与风湿病相鉴别
者操作简便,常用于普查。前者常用于诊断,滴
度≥1:160有意义。
2. ELISA法 检查各类lg抗体,敏感性强。
3. 其他免疫学试验 包括免疫荧光抗体检测、2-
巯基乙醇试验(2-ME)、抗人球蛋白试验、RIA等
43
布氏杆菌病
实验室检查
(四) PCR技术
近年来开展PCR检测布氏杆菌DNA,能快速、 准确作出诊断。有报告应用牛种菌16SαRNA序列 作引物,其敏感性大于3lKD编码基因和外膜蛋白 编码基因。
本菌属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3%
漂白粉和来苏尔数分钟内能杀灭。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在奶及乳制品、皮
毛、冻肉等中能长时间生存(2个月以上)。
9
布氏杆菌病
10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 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 引入,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

51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5、布病与疟疾相鉴别

布病发病时没有疟疾发作时的那种有规律性的热型。 布病出现运动器官及生殖器官的损害,而疟疾没有。

疟疾的末稍血涂片可发现疟原虫。
52
布氏杆菌病
53
布氏杆菌病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即使不经治 疗亦有自愈倾向。未经抗生素治疗者一般1~3 个月内可康复,但易复发。

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方式有关,经口感染者以颈部、咽后壁
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接触性传染者多发生在腋下或腹股 沟淋巴结。有时腹腔或胸腔淋巴结亦可受累。肿大的淋巴结 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 亦有发生化脓,破溃而形成瘘 管者。
36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 有10%以上复发。复发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数 月,亦有发生于治疗后2年者。这可能是寄生
25
布氏杆菌病
26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3日至数月)。 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27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
(一) 急性期
1. 发热
热型不一,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
羊种菌感染发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
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体温下降 时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 疾病不同,有一定诊断意义。
布氏杆菌病
1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 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多汗、 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人 畜共患传染病。
概述
2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预后 八、治疗 九、预防
3
布氏杆菌病
11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
包括绵羊、山羊、
黄牛、水牛、奶 牛及猪。
12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二) 传播途径
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 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
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
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
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 皮细胞的脏器,如肝、 脾、淋巴结,骨髓等均 可受累。
20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4、慢性布病
肝、脾、淋巴结内布氏 菌继续繁殖,破坏
代谢产物、内毒素等 物质不断进入血流
机体致敏 毒血症反复发作
21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5、慢性纤维化 当病灶部位的T淋巴细胞被细菌致敏并再次接 触抗原后,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和激活巨噬细 胞聚集于布氏菌周围,不断吞噬和杀灭布氏菌, 形成包裹感染灶的肉芽肿。部分患者肉芽组织发 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出现后遗症。

50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4、布病与败血症相鉴别

败血症常有化脓性传染病灶,中毒症状严重,大多
发生高热,呈驰张热者居多。

败血症严重病例可见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昏迷或休克。 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多数患 者有进行性贫血;血培养可以发现其他病原菌。 布病高热时神志清楚,甚少谵妄。白细胞减少,淋巴 细胞相对增多。
吞噬细胞
当释放出的细菌超过 细胞的吞噬反应能力 细胞外繁殖 菌体破坏 释放内毒素 形成毒血症 破坏白细胞等, 释放内源性致 热物质 局部组织炎症, 变性坏死
19
临床上出现发热、 疼痛等症状
菌血症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3、多发性病灶形成
细菌随血流到达全 身实质脏器
多发性病灶
由于布氏菌主要在
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
4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 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 电镜下可见三层外膜:
外层为脂多醣 (LPS)
中层外膜蛋白 (OMP) 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
内层细胞质膜
5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
光镜下的布氏杆菌
6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 羊种菌、牛种菌、猪种菌、犬种菌、绵羊附睾 种菌及沙林鼠种菌。 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关节炎:
左侧关节炎,伴有
发热、不适及肌
肉疼痛。
32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4.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33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
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
24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Leabharlann Baidu
各系统病理变化

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 肺部:卡他性肺炎 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 附睾炎、子宫内膜炎 神经系统: 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

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

运动器官: 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 滑囊炎和腱鞘炎。
实验室检查
(一) 血象
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或单核细胞增多。部
分患者有血小板减少。 血沉:血沉增快,以急性期发热患者更为显著。 肝功:可出现各种异常改变,但无特异性。
(二) 病原菌培养
主要取血或骨髓作培养,后者阳性率高于前者。
42
布氏杆菌病
实验室检查
(三) 血清学检查
1. 凝集试验 标准的是试管法(STA)或虎红平板 凝集试验(RBPT),主要检测特异性lgM和IgG。后
阳性。
49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3、布病与结核相鉴别
结核病与布病都可以有淋巴肿大的表现:淋巴结核 多粘连成块,破溃流脓形成瘘道有瘢痕,布病性淋 巴腺炎很少有破溃发生; 结核病人消瘦,结核中毒症状明显,但结核病很少 有肝脾肿大。 代偿失调的结核病人血沉一定增快,痰内查到结核 杆菌,胸部X线的检查对肺结核常有着决定性意义。
慢性布病阶段;
慢性纤维化阶段
17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1、淋巴源性迁徙
布氏杆菌 淋巴管 局部淋巴结大量繁殖 增生性炎症淋巴结炎
肉芽肿性淋巴结炎
(形成原发病灶)
18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菌血症
布氏菌在原发 病灶大量繁殖
冲破淋巴 屏障进入 淋巴流和 血流 病原体 血行播散
吞噬
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13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三) 人群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14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环节图
15
布氏杆菌病
16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 不同程度地在发病中起作用。
感染过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原发病灶形成); 菌血症阶段; 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