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审美研究性学习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审美标准是否“以胖为美”

很多历史研究者都坚信唐代是以胖为美的时代,并且还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去解释这一特殊的审美观。现在大多数人也都是同样的看法,可一篇关于“唐代并不是以胖为美”的文章引发了我的思考。

以下是支持的观点,可以总结为4点:

1.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2.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大唐朝,实际上也是鲜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一个伟大王朝,是草原狼性格和华夏文明精粹的伟大结晶,达到了古代华夏文明之巅。李唐王朝继承了隋朝皇族,尤其是隋皇族女系母统的强悍鲜卑性格。从性格血统上,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和初期君主都是胡化了的汉人和鲜卑贵族女性的混血儿。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一个儿媳均为鲜卑人,此民族以胖为美,而蒙古人也同样以胖为美。在额仑被牧民公认为美人的蒙古女人绝大多数是丰满女人。而鲜卑族和蒙古族是两个有着亲缘关系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鲜卑族一定是把狼图腾和“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一同传给蒙古族了。实际上,游牧民族从古到今都以养肥牲畜为职业,以“羊大”为美,当然在民族审美上就以胖为美了。

3.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从史书中对武则天的描写我们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

4.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

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

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

以上四点也是大家都接受认可的,并且也都有理有据。但也有些资料与之大相径庭,不禁令人产生疑惑。以下就是我所找到的资料和观点:

1.首先是李白的《清平调词》其二中的两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如果杨贵妃真的是肥胖之人,跟赵飞燕可以构成肥瘦两极鲜明的对照,那么,这种比拟就是嘲讽,就是忤逆了。据说,杨贵妃有“肥婢”的外号,这很可能是嫉妒、憎恨她的人(譬如梅妃)对她的一种咒骂。

另外,诗僧贯休的《白雪歌》两句诗“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也可以证明唐人不以肥胖为美。换言之,唐朝人的荣耻观念中,有“以苗条细瘦为荣,以肥胖硕大为耻”一条。可见,唐朝人不但不以肥胖为美,简直是极端憎恨肥胖的。这与唐代把对“胖”的喜爱融入佛教的菩萨的形象中去的看法,是矛盾的。

而且,唐诗中多次使用“细腰”、“窈窕”等词语来形容美女。以《全唐诗》的统计来说,中晚唐诗常常以此来称赏女子的美丽。其中细腰出现50次,从温庭筠“深闭朱门伴细腰”看,细腰已是美女代名词;小腰9次,如鲍溶诗“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颜青春”;腰细8次,如罗隐诗“楚宫腰细我还知”;纤腰39次,如无名氏“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楚腰8次,如杜牧诗“楚腰纤细掌中轻”

2.如果真的因为李唐是鲜卑族后裔而受同在蒙古草原的蒙古人的影响而以胖为美的话,那为什么从没有人说过元朝是以胖为美的呢?元朝可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了,按道理也应该甚至比唐朝更崇尚“以胖为美”,可是事实不然,这不免很让人怀疑。因此,这样的理由很让人费解。

3. 根据唐语林等文献记载,唐明皇的儿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被李林甫构陷,处境危险,远离一切声色娱乐,日子过得十分凄惶。唐明皇得知后,让高力士派京兆尹(首都长安市长)“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可见,玄宗时代选美标准,也跟今天一样:身形苗条,身材高挑,皮肤白皙。

4.根据相关小说记载,杨贵妃也不像后人所说那样之胖。或许有人说,那毕竟是小说,有杜撰的成分。但我觉得离唐代较近的人们,知道的肯定比我们后人推测的要多,而且有很多近唐小说都这样写,因此他们对相关事物的描述还是有一定的准确度的。

例如,《开元天宝遗事》说杨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但是,杨贵妃的“素有肉体”,但绝没到今天人们所说的肥胖程度,也就是《杨太真外传》上所说的“微有肌也”。一个擅长舞蹈的人,有点肌肉是很正常的。杨贵妃的惧热,其实不是因为她肥胖,而是因为她体质如此。《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常于凌晨独自去后花园吮吸花露,滋润咽喉,在夏天每日还要在口中含一块清凉的玉鱼。《杨太真外传》上说,有一次唐明皇在百花院便殿看《汉成帝内传》,杨贵妃看见后,抢过书,看到书上写着:“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这时唐明皇就开她玩笑,说:“你就比她禁得起风吹。”杨贵妃不服,十分自信地表示,自己的《霓裳羽衣舞》超过了赵飞燕。

5.另外,至今都没有确切的文献可以表明唐代是以胖为美的。因此,这一观点很禁不起推敲。并且,另一唐玄宗的宠妃梅妃,姓江名采苹,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可见,唐玄宗也不是个以胖为美的皇帝。而纵使是杨贵妃,因喜爱跳舞,且舞姿动人,试想如果杨贵妃身材臃肿,又哪来的动人之说呢?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最让世人误会的仕女图吧,那些让多少人都认为唐代女子体态丰盈的图画,我们现在再以客观的角度来观察。

我们仔细观察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可以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多为北方女子,北方女性多方脸或宽脸,故脸部有些宽的感觉;但脖颈较长、身材高,总体上不是肥胖而是壮硕、高大。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大约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