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最新中非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论文
最新中非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最新中非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摩擦现状目前,中非愈演愈烈,对双方的经济关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税争端:中非之间存在关于商品进口关税的争议。
一些非洲国家认为中国对他们的产品征收过高的关税,导致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而中国则表示这是根据国际贸易规则来设定的关税。
2.贸易失衡:中非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是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非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非洲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农产品,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相对较少。
3.投资争端:中国在非洲大举投资,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非洲国家担心中国的投资有可能侵占他们的资源,并对当地环境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也对一些非洲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体系表示担忧,这限制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
对策分析要解决中非问题,双方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对话与协商:双方应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建立一个稳定的沟通渠道,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公平的贸易政策,以减少因关税争议而引发的冲突。
2.多元化贸易:非洲国家可以努力拓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通过多元化贸易伙伴,提升自身的贸易议价能力,缓解贸易失衡问题。
3.加强监管与合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应加强监管与合规措施,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当地法律和环境标准。
同时,非洲国家也应完善法律体系和政治环境,为外国投资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4.促进互利共赢:中非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中国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帮助非洲国家发展产业和提升竞争力。
而非洲国家则应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准入机会,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投资。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中非贸易摩擦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双方的经济合作关系也能够取得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及其经济影响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并分析其对双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合作的背景和前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能够为非洲提供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同时,非洲作为资源丰富的大陆,也是中国企业投资和市场拓展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
在商品贸易中,中国向非洲出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制成品,同时进口石油、金属矿石和农产品等原材料。
在服务贸易中,中国积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让和金融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助力非洲国家的发展。
未来,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前景仍然广阔,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领域,同时加强投资合作和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中非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影响1.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的市场需求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出口机会,推动了非洲的制造业发展。
同时,中国的投资促进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提高了非洲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扩大中国市场和资源供应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增加了中国市场的多样性,满足了中国人民对多样化消费品的需求。
同时,非洲丰富的资源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双边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文化和人文等方面的合作。
这种全面的合作推动了中非两国关系的持续深化,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三、中国对非洲贸易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1. 资源依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对非洲的大量资源进口有时可能导致非洲国家资源过度开采,影响到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需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内容提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的利益的。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非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关系问题与对策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虽然相隔万里,但中非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非洲各国独立后,中非交流更加密切。
该时期中国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多是在政治层面上,经济层面的合作极少,合作方式也主要是中国对非洲单方面的援助。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突飞猛进,中非之间的合作已更多地涉及到经济领域。
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FOCAC)的成功举行,拉开了中非全面经济合作的序幕。
中非关系稳步发展,合作不断深化,其合作范围也逐步扩大。
一、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中非经贸交往主要体现为中非贸易、中国对非的直接投资、中国对非援助以及中非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一)中非双边贸易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增长很好地反映了中非经贸关系近年来的深入发展。
据统计,中非贸易额1950年为0.1214亿美元,1990年为1.6645亿美元;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到1999年中非贸易总额为64.84亿美元,五十年内增长了533倍。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0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01亿美元,2006年达到554.64亿美元,2007年为733.11亿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68.42亿美元。
2000到2007年间,中非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2008年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5.7%。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中非经贸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为中非双方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
然而,中非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就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中非经贸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0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0%。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领域。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非洲的农业、能源、电信等多个行业,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非人员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项目,鼓励非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深造。
与此同时,中国也向非洲派遣了大量医疗队,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中非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1. 不平衡的贸易结构目前,中非贸易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出口为主,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非洲大多数国家依赖资源出口,而中国对非洲的资源需求较大。
这使得很多非洲国家容易陷入资源型经济的困境,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2. 不够可持续的投资模式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种投资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一些项目存在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一些项目的贷款条件较为宽松,一些非洲国家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3. 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快速发展也对当地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导致非洲本地产业难以与之抗衡。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仍然采用低技术水平的生产方式,无法带动非洲本地产业的升级。
三、对策与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中非经贸关系,应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贸易多元化中非应加强贸易多元化,推动非洲国家从资源型经济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和平台。
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前景将在此文章中进行探讨。
中非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农业合作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
中国投资者进入非洲市场,为非洲国家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市场。
与此非洲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非经济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投资活动时,可能会面临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
有些非洲国家的政治环境不稳定,存在政治动荡和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
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可能会增加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中非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可能成为合作的障碍。
尽管如此,中非经济合作依然充满了前景和机遇。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而非洲国家在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中非经济合作符合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战略目标。
非洲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中非经济合作。
中国对非洲的贷款额度高达数十亿美元,为非洲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非经济合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政府间合作。
中非双方应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机制,加强政治和经济对话,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
加强人民间交往。
中非双方应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加强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
中方企业在非洲开展项目时,应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充分考虑当地政治、安全等风险因素。
加强法规和机制建设。
中非双方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规和机制,规范双方合作的行为和权益,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中非经济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面临着挑战。
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分析
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关系日益密切。
本文将对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模式、合作领域以及合作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经济合作模式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模式主要以互利共赢为基础,注重平等合作、相互支持。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投资,通过提供投资、贷款、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基础设施、开发资源、推动工业化进程。
此外,中非之间的贸易合作也不断加强,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这种经济合作模式为中国和非洲国家带来了很多实际利益,推动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二、合作领域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领域非常广泛,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农业合作、金融合作等多个领域。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企业在非洲兴建了铁路、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非洲的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非洲国家的发展水平。
其次,能源合作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向。
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而中国有着强大的能源需求。
中非之间展开了多种形式的能源合作,包括能源开采、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等。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帮助非洲国家实现了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农业合作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向。
中国通过技术支持、合作项目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最后,金融合作也是中非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积极为非洲国家提供贷款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推动经济发展,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此外,中国还支持设立了中国-非洲发展基金,用于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合作带来的影响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为双方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
首先,这种合作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中非经济合作增加了非洲国家的就业机会。
中非贸易合作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中非贸易机遇挑战解决建议合作一、中非贸易合作的历史及现状(一)中非贸易的历史发展中非贸易往来自古便有。
公元前10世纪商人便穿梭于中非之间,借助航海技术促成中非商品文化交流,进而促进了亚非大陆上海上贸易的发展。
然而,中国晚清盲目自大,闭关锁国,再加上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使得中非贸易被迫中断,丝绸之路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光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非贸易逐渐迎来了复苏。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非洲大陆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交。
随着非洲大陆上兴起反殖民运动的开展,中非因相似的历史渊源,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相互扶持,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显著。
1955年,亚非国家会议在非洲万隆举行,标志着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逐渐展开合作。
当时与会的亚非各国都刚刚独立,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急需发展。
万隆会议期间,时任中国国家总理的先生提出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与中非及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五项原则,为中非贸易合作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将奋斗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九十年代,非洲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标志着非洲大陆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运动的成功。
此后,中非交往更加频繁,贸易几乎涵盖非洲所有国家。
非洲反殖民运动结束后,中国也将对非策略从支持反殖民运动向尊重非洲国家国家主权转移。
而在经济领域,中国也对于非洲国家的经济政策作出调整,积极推动中非贸易合作的开展。
九十年代起,中国向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也由过去的轻工业产品逐渐转向高技术产品的方向发展。
此外,中非贸易在交易方式上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原有的付款方式上又添加了增付定金、货到付款、即期付款等方式,为中非贸易发展大大地提供了便利。
21世纪之初,中国同非洲国家一道举办了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也标志了中国与非洲贸易伙伴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对中非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今,中非贸易总额在整个非洲对外贸易总额之中占据第一名的位置,而中非之间密切的贸易伙伴关系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研究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探讨其背后的因素和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双方贸易合作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发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已成为非洲的最重要贸易伙伴。
此外,本论文还将讨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政策,以及其对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可以得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巨大。
1. 引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并不断拓展。
中国以其可观的经济实力和对非洲资源的需求,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关注,并成为非洲大陆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双方的贸易额和投资规模都有了显著增长,中国也通过提供援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发展。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与发展,并分析其背后的因素及影响。
2.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历史回顾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当时,中国与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政治盟友关系,并向非洲提供了援助和支持。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资源和农产品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中国市场对资源的需求增长,中国开始加强与非洲的贸易合作。
特别是在2000年后,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额达到2086.9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近30倍。
3. 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的现状分析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过欧洲联盟和美国。
中国主要从非洲进口石油、矿石、木材和农产品等资源,同时向非洲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电等产品。
此外,中国还通过在非洲投资基础设施和参与扶贫项目等方式,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合作。
2023年中国与非洲地区农产品贸易概况
2023年中国与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一、2023年中国与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进、出口额实现双增长据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与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9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8%。
其中,出口4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4.1%;进口5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2.3%。
贸易逆差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8.1%。
图1 近五年同期中国与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进出口额图2 2023年各月中国对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图3 2023年各月中国自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进口额二、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非洲地区国家中,除埃及外,其余国别地区出口额均有不同幅度增长2023年,南非是中国在非洲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出口额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占对非洲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13%。
排名第二位的是加纳,出口额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占对非洲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10.3%。
尼日利亚位居第三位,出口额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9%,占对非洲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8.6%。
在排名前十位国别地区中,出口额增幅最高的是利比亚,比上年同期增长94.3%。
图4 农产品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国别地区三、南非是中国在非洲地区最大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苏丹和津巴布韦占据二、三位2023年,中国自南非进口农产品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占自非洲地区农产品进口总额18.7%;自苏丹进口农产品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占自非洲地区农产品进口总额14.5%;自津巴布韦进口农产品6.8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占自非洲地区农产品进口总额12.8%。
在进口额排名前十位国别地区中,增幅最高的是排名第四位的坦桑尼亚,进口额3.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8%,占自非洲地区农产品进口总额7.1%。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话题。
为了探究这一话题,本文将分别从合作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万隆会议》。
当时,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五项和平共处原则,其中一项就是“互不干涉内政”。
这一原则深受非洲国家的欢迎,被视为保护非洲独立和主权的重要保障。
此后,中非两国的合作不断加强和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非洲部分国家的经济起飞,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是日益频繁。
与此同时,中国逐渐成为非洲国家的重要援助国和贸易伙伴,开展了许多互利合作项目。
二、现状分析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板块之一。
中国与非洲各国的经济互补性很高,尤其是在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同时,中国也十分看重非洲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了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国。
首先,中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资源来满足国内的供给需求。
例如,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铜、煤炭、锰矿、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进口不仅帮助中国满足了国内的原材料需求,而且也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也通过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帮助非洲国家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经向非洲提供了26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支持了非洲国家的农村发展、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中国对非洲国家也积极投资,支持非洲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8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超过了44亿美元,其中60%以上的投资流向了能源、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
三、未来展望未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当前国际形势下,全球化逆风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都给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关系带来了挑战,但实际上这也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非洲是一个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大陆,中国希望通过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以此为契机扩大贸易规模和投资领域,同时也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合作。
中国与非洲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与非洲贸易的现状与前景进入21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 中非贸易虽然快速发展, 但是仍存在规模较小、结构失衡、贸易摩擦频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非贸易的成就和问题, 认为中非贸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但在短期内, 中非贸易结构的优化仍有较大难度, 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将日益增多。
一近年来, 中非贸易发展很快, 中国商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攀升, 中非双边贸易也逐渐走上制度化轨道。
首先,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呈加速度递增。
2000 年, 中非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2008年达到1068亿美元, 年均增幅33. 5%, 提前两年实现了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北京峰会上提出的目标——到2010 年中非贸易额实现1000亿美元。
2009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非贸易额降为910.66亿美元, 比2008年下降了15.1%, 但是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的势头没有变。
2010年以来, 中非贸易恢复增长,上半年已达612 亿美元, 同比增长65%, 全年有望再超千亿美元。
其次, 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对非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从以纺织品、轻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逐步转变为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为主。
2009年, 中国对非出口产品中, 机器和交通设备占38% ,工业产品占30% ,手工艺品占22%。
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中, 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石油等基础能源和矿产资源上。
与此同时, 非洲对中国的非能源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也随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而大幅增加。
据统计,2000-2007年,非洲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增长了4.1倍,远高于欧盟对华制成品出口增幅的0.86倍、美国对华出口制成品同比的1.13倍和日本同比的1.85倍。
第三, 中国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
2000 -2009年间, 中国的服装、家具等日杂用品、金属制品以及机电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上升幅度较大。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非经济合作得到了加强和深化。
中非经济合作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矿业、制造业等。
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前景如下。
一、现状中非经济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论坛于2015年11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
此后,双方的高层交往频繁,中非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是中非最大的贸易伙伴。
目前,中非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农业、能源和资源方面。
中国企业在中非国家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公路和铁路网络也得到了建设和改造。
自2000年以来,中国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在非洲投资的累计金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同时,中国同非洲国家签订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了与中非国家的经贸往来。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非友好互助的文化交流活动也逐渐增加。
中国政府还提供了大量的奖学金和国家援助,支持中非国家的留学和发展。
非洲国家的官员和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基本上是友好的。
二、挑战在中非经济合作中,存在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一些中非合作项目受到了政治风险的影响。
非洲某些地区和国家不稳定,政治和民族冲突等问题不断,项目进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在经济方面,近年来,中非经济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中非进口贸易不平衡,中非资源开发损伤环境等问题。
三、前景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加强,中非经济合作得到了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中非国家友好合作的框架与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有很大的联系和互补性。
通过共同开展中非经济合作,两国的合作模式不断完善,商业的互利互惠、综合化的合作日益深入。
最后,中国对非投资的成长周期将从以往"野蛮增长"的单向寄生态,逐步过渡到相互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努力将从百货商贸的商品进口转为加工、生产、科技、装备等多方面的参与合作,实现相互冲突发展的理想状态。
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与前景
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与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非洲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
这种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两个地区之间的一项重要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前景。
1. 中国与非洲贸易的现状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000亿美元。
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非洲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这种贸易关系的增长主要是受到了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为非洲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通过向非洲出口商品和服务,中国可以满足其国内消费需求,并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中国企业扩大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通过投资和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开发和利用他们的资源,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
2. 影响中国与非洲贸易关系的因素尽管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影响中国与非洲贸易关系的一些主要因素:(1)非洲国家的政府稳定性:政府的政治稳定度对外商投资和贸易合作非常重要。
一些非洲国家面临着政治不稳定、腐败和安全问题,这可能会对贸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2)基础设施建设: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这给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中国已经承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非洲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这将进一步促进贸易合作。
(3)贸易壁垒:一些非洲国家存在贸易壁垒,如高关税、技术要求和保护主义政策等。
这些壁垒限制了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多边和双边协议来减少贸易壁垒。
3. 中非贸易关系的前景尽管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前景依然乐观。
以下是展望中非贸易关系前景的一些因素:(1)更深入的合作: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
中国已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和人文交流。
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现状、障碍及提升途径
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现状、障碍及提升途径2019-09-16近些年来,随着⾮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双边货物贸易合作也不断加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度重视与关注。
但由于全球⾦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下⾏压⼒不断增⼤,也导致中⾮双边货物贸易合作⾯临更多的困难。
由此,进⼀步探索增强中⾮货物贸易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快落实主席提出的“开启中⾮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已成为我们必须⾯对的重⼤课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的现状(⼀)中国与⾮洲货物贸易合作总额呈扩⼤趋势,近年略有下降近年来,我国与⾮洲各国间的贸易合作往来⽇渐频繁,双边进出⼝贸易不断扩⼤。
如D1所⽰,2006-2016年,我国与⾮洲地区的双边贸易总额由554.6亿美元上升⾄1491.2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
虽然受全球经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贸易往来合作略有下降,但总体看来,双边进出⼝贸易总额仍呈扩⼤趋势。
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压⼒与国际对⾮竞争加强等因素的影响,中⾮贸易合作略有下降。
在中⾮双边的贸易往来合作中,货物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占⽐超过80%,可见中⾮双边货物贸易合作总额也在不断增⼤。
以义乌⼩商品贸易为例,随着中⾮贸易往来合作的加强,双边的义乌⼩商品贸易总额不断扩⼤,近年略有下降,主要包括机电、鞋帽、服装和玩具等,遍及南⾮、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50多个⾮洲国家。
据义乌海关统计,2016年上半年,义乌⼩商品出⼝⾮洲的货物总额达33.5亿美元,同⽐增长0.26%;从⾮洲进⼝货物0.34亿美元,同⽐增长35.15%。
(⼆)中⾮货物贸易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近年来,我国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合作⽇渐加强,且贸易与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
据《国际货币基⾦贸易⽅向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对⾮洲货物贸易出⼝主要集中于五个国家,即南⾮、尼⽇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加纳,五国贸易额在我国对⾮洲货物贸易总出⼝额中的占⽐约为60%。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的利益的。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非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关系问题与对策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虽然相隔万里,但中非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非洲各国独立后,中非交流更加密切。
该时期中国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多是在政治层面上,经济层面的合作极少,合作方式也主要是中国对非洲单方面的援助。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突飞猛进,中非之间的合作已更多地涉及到经济领域。
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FOCAC)的成功举行,拉开了中非全面经济合作的序幕。
中非关系稳步发展,合作不断深化,其合作范围也逐步扩大。
一、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中非经贸交往主要体现为中非贸易、中国对非的直接投资、中国对非援助以及中非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
(一)中非双边贸易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增长很好地反映了中非经贸关系近年来的深入发展。
据统计,中非贸易额1950年为0.1214亿美元,1990年为1.6645亿美元;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到1999年中非贸易总额为64.84亿美元,五十年内增长了533倍。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0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01亿美元,2006年达到554.64亿美元,2007年为733.11亿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68.42亿美元。
2000到2007年间,中非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2008年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5.7%。
“一带一路”下中非贸易的现状
“一带一路”下中非贸易的现状一、“一带一路”下中非贸易的现状(一)中非贸易规模保持增长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过去20年里的双边贸易总量表明,时不时会出现上升的趋势。
中国对非洲出口的总量表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出口总量从2002年上升到2020年,其对非洲出口增速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有所放缓。
与前一时期相比,2016年略有下降,出口下降15%,但最早开始在2017年出现回升。
因此,中国对非洲的出口整体增加。
2015年,这一数据达到峰值10.854万美元,而“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正式启动。
这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否促进中国对非洲出口额增长提供了现实依据。
中国对非洲出口过去20年中,这一比例一般均有增长,并在2015年提交了“一带一路”倡议后达到4.8%。
从2002年到2020年,中国对非洲的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对非洲的贸易持续维持强有力的趋势,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后,贸易达到了顶峰。
中国与沿带公路的非洲国家的贸易量在2009年稳步增加。
在2014年达到了峰值210.726亿。
2010年,双边贸易增长率高达38.47%,2014年更低。
首先,2009—2013年期间是金融危机爆发五年后。
金融危机对非洲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也面临着双边贸易困扰。
其次,双边贸易从2014年的最高峰复苏和恢复表明2013年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沿途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
另一方面,应在2014年到2020年贸易额持续增长,这也可以从过去五年的增长率回升中看出,但是事实上在2014年峰值后在2015年连续两年已经下降,2016 年更是后五年的谷值为 1422.89 亿。
在2015年的经济增长呈现负19 . 34 %的低点,为10年来的最低增长率。
这是因为2014年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石油价格下降,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也放缓,因此对海外投资需求较小,降低了中非双边贸易增长的速度。
中国和非洲的对外贸易额是否存在巨大的差距?
中国和非洲的对外贸易额是否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非洲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但是,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额是否存在巨大的差距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中国与非洲整体贸易额差距显著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对外贸易额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2.2万亿人民币,而非洲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只有了1.3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差距非常明显。
二、中国与非洲在商品贸易上的差距中国与非洲在商品贸易上的差距也非常显著。
以2020年数据为例,在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传统轻工业制品总计占比74.7%。
而在非洲向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占比则非常高,包括矿产品和农产品等。
三、中国与非洲在服务贸易上的差距非洲的经济发展多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中国相比还欠缺更新的技术、设计以及制造方面的服务支撑。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向非洲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劳务,包括中国的建筑师、工程师、医生和技术员等。
而非洲向中国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旅游业。
四、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与援助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和援助力度日益加大,这也是两者之间的贸易差距正在缩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的第一大投资国。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参与非洲的扶贫和援助工作,提供医疗、教育、农业等方面的帮助。
五、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前景未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贸易额将会继续增加。
同时,中国也将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和援助,助推非洲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是,随着双方贸易合作的不断加强,这一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将会更加紧密和繁荣。
中非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中非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中非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总体情况
中非贸易是指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流和服务贸易活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成
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二、贸易规模
中非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
贸易额达到20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其中,中国对非
洲出口123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自非洲进口848.9亿
美元,同比增长0.8%。
中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非贸易额约占非洲贸易总额的20%左右。
三、贸易结构
中非贸易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在中国对非洲的出口中,机电产品依然占据大头,但汽车、船舶及其他运输设备、机械和电子产品等出口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商品中,矿产品、植物油、木材等资源性产品仍占据主要地位,但非洲对中国出口汽车、石油、铜、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
四、合作领域
中非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领域,中国还积极与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扶持非洲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减贫、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综上所述,中非贸易趋势正向高质量、高效益、高含金量方向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未来,中非双方应致力于加强政策沟通、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创中非合作新局面。
中非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情况如何?
中非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情况如何?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非经济贸易合作愈发紧密。
中国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与非洲各国间的经贸往来逐渐增多。
本文将侧重探究中非两个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一、中非之间贸易合作的发展现状2000年至2018年间,非洲对华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4%,中非贸易合作迅速发展。
根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的数据,2018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总额为2040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非洲产品约1070亿美元,出口非洲产品约970亿美元。
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非间商贸往来的特点1.大量出口原材料和资源:非洲出口给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和资源,如石油、黑色金属、木材、棉花、花生等。
2.中非合作项目的及时落地:中非合作的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或者是基于贸易往来的投资项目,中方的企业为了更好地落地项目,通常会请来合适的人选进行项目管理及调节,以便于更好地促进中非商贸往来的顺利开展。
3.中非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性:非洲的贸易主要在资源方面,展现了富矿贫化和资源型经济的特点,与此同时,非洲的制造业相对落后,导致同中国进行贸易时,非洲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领域。
从中长期来看,非洲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发展更多的高附加值的加工业,逐渐从资源型经济转向制造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
三、中非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存在着机遇,也有一定的挑战。
机遇:1.中国市场对于非洲出口商具有吸引力,中国市场对非洲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出口渠道。
2.新时期中非合作项目的建设逐渐普及,中国投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园获取了非常好的发展。
3.中非享有优惠的贸易关系,对于非洲的出口商和企业家而言,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挑战:1.中国对非的贸易逆差问题:尽管中国对非贸易额已经不断增长,但中非之间贸易的逆差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非洲能够实现工业化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能力较弱,与之相对,非洲主要以原材料和资源的出口为主,标志着非洲经济的单一性和制造业水平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王爱虎,李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中非贸易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近年以40%左右的增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同时,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占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低、中国与各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水平不均衡、进出口结构单一的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通过从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国际贸易统计年鉴(2009)》和国家统计网得到的权威数据数据,从总体贸易水平、进出口结构、贸易集中度等方面对中非贸易进行分析,揭示了中非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找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关键词:中非贸易;进出口结构;贸易集中度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从1956年埃及率先与中国建交以来,一大批非洲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国家政治、经贸合作的新纪元。
在政治友好的基础上,双方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和深入,受到历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中非贸易往来,从最初中国单方面向非洲提供发展援助,到更多的强调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更平等的贸易往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即使在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新形势下,这一合作也保持了稳定增长。
2000年10月创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将新形势下中非伙伴关系推上了全面、快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开展中非合作有助于双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起到明显的“双赢”效果。
一方面,非洲素有“世界资源宝库”之美誉,黄金、天然钻石、铝矾土、铂、钯等的储量世界第一,铬、铜、钴、二氧化钛等的储量也相当丰富。
另一方面,非洲还是个拥有8亿多人口的大市场。
丰富的资源加上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中国的海外资源获取和商品销售来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不仅能够提供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品、技术和管理,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中国日益增长的对非投资对于资金严重匮乏的非洲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可以说,中非贸易已成为双方经济和利益的重要依托。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中非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局限于中非关系和中非贸易两方面。
但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中非问题和中非贸易必将受到更多、更全面的关注。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分析,从总体贸易水平和进出口结构对中非贸易进行分析,并找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同时也揭示了中非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中非贸易往来非洲大陆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共包括了5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地缘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十分鲜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资源丰富的少数国家占据着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大部分。
中国与非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也呈现出贸易水平不均衡,进出口结构单一的双重特征。
1.总体贸易水平。
2008年,中非贸易额已达到106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其中中国对非出口504.8亿美元,从非进口560.0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6.3%和54%。
亚洲作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非洲第三大出口地区、仅次于欧洲的非洲第修改日期:2012-4-5作者简介:王爱虎(1969-),男,河北承德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品开发管理、运作管理和工业工程等。
李燕(1988-),女,四川绵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
二大出口地区,是非洲的重要进出口区域。
而其中,中国对非洲的进出口额都占到了亚洲与非洲进出口总额的40%以上,远远高于日本等其它亚洲国家。
因此,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在亚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贸易伙伴。
从贸易差额来看,自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正常贸易关系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
自1991年中国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来,中国对非洲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顺差额也逐年增大,从1991年的5.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5.8亿美元。
由于非洲进口迅速增加,我国对非贸易从2004年由顺差转为逆差,2004年至2006年连续出现了18.3亿美元、23.8亿美元、20.8亿美元的逆差。
2008年的中非贸易逆差高达51.6亿美元。
从总体来看,中国对非洲大多数国家一直保持顺差地位,而逆差主要来自一些资源大国。
2008年,中国与非洲贸易顺差的国家有44个,其中,埃及53.8亿美元、尼日利亚62.5亿美元;但这一年安哥拉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194.5亿美元,其次为刚果布31.2亿美元。
这些巨大的顺逆差与中非贸易结构有着很大的联系。
出口方面,中国对非出口中传统的纺织品、制造原材料、五金产品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加大,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这就使中非贸易中的顺差逐年加大。
但进口方面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导矿、金属等天然能源和矿产占据了非洲出口的大半壁江山,也直接造成了中国与非洲某些资源大国的巨大贸易逆差。
2.中国从非洲进口。
非洲大陆资源丰富,以农业和矿产业为主导产业,而制造业基础薄弱,总体来说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尤其是资源方面的互补性。
从中国从非洲进口产品结构来看,一直都是以原油、铜铁矿、贵金属等初级产品为主。
1998年,中国从非洲进口14.8亿美元。
其中,初级产品进口8.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8%。
进口前5位的商品均为初级产品,即原油、原木、铁矿砂及其精矿、钻石、锰矿砂及其精矿等,合计金额为7.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1.1%。
其中原油进口最多,占全部进口额的19.4%。
入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这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中国从非洲进口商品额逐年攀升。
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商品结构中,制成品所占比例最低,2004年以后我国从非洲农产品进口增速放缓,成为进口比例最小的产品类型。
但相比能源与矿产类产品,在统计年内,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例从未超过30%。
能源与矿产类产品不仅在中国从非洲进口产品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008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能源及矿产类产品价值高达494.9亿美元,占总商品进口额的89%,较上一年增长58%,远高于10年前的进口水平。
进口额排在前5位的商品大类分别为:能源(395.1亿美元)、矿产(75.8亿美元)、有色金属(24.0亿美元)、原木(15.1亿美元)、半成品(9.6亿美元)。
这里的能源包括了原油、天然气和煤等,其中原油所占比例尤为突出。
近年来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全球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区,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大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非洲。
原油一直是非洲国家的主要出口品,出口额始终占到非洲国家总出口的2/3左右,而中国对能源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可以说原油已是中非贸易中最关键的商品。
中国自非洲原油进口量的增加不仅带动了中非贸易的快速增长,也影响了中非贸易产品结构,也是中国与安哥拉等国家贸易逆差逐年加大的直接动因。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主要来源国家(地区)的统计,中国2000年至2004年间主要的原油进口国中安哥拉、刚果(布)、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和苏丹始终名列其中。
2003年安哥拉向中国出口石油突破千万吨,2004年达16207542吨,位居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国的第3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阿曼。
上述非洲5国向中国出口的石油总量占到这一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4。
3.中国对非出口。
相比中国自非洲进口一直以原油、原木、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为主,中国向非洲出口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为主,能源及矿产、农产品所占比例极小。
分析2001年至2008年中国对非出口产品结构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在中国对非贸易总额所占的比例一直高于90%,且逐年攀升。
而在这些工业品中,产品结构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发生变化,由中非贸易初期的纺织、服装等轻工产品为主,向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和机械设备方向转变,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非洲出口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通过对2001年至2008年间中国对非出口机械和运输装备与纺织服装品的变化进行分析可知,它们的出口额都逐年攀升,从2001年起机械和运输装备的出来额已经超过了纺织服装品,尤其是2005年以后这两类商品的出口额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差距主要来自机械和运输装备快速的出口增长。
2008年,中国对非洲出口机械和运输装备达210.7亿美元,为出口纺织服装品金额的2倍多。
4.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
与中国贸易量较大的非洲国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它们与中国的的贸易主要体现为顺差,如安哥拉、南非等石油和矿产大国;另一类则是在非洲大陆相对富裕,具有一定进口需求和能力的国家,它们与中国的贸易主要体现为逆差,如尼日利亚。
本文对2003年至2008年中国与非洲56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统计,并按进出口贸易总额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我们发现中国与安哥拉、南非、苏丹、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刚果(布)、利比亚、摩洛哥、赤道几内亚、贝宁这11个国家统计年内的贸易总额占到了整个中非贸易总额的80%,再加上加纳、加蓬、多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刚果(金)、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与中国贸易额最大的20个国家占据了中非贸易总额的90%以上(见图1)。
从统计中明显可以看出中国与非洲国家间贸易的不平衡,本文将占据中非贸易总额的90%以上的前20个国家定义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
三、中非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1998年至2008年间中非以及中国、非洲和世界的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进行了统计,从年增长率来看,虽然各年的贸易增长率有较大的波动,但从图2可以看出,这十年间,中非商品贸易的增长速率不仅远远超过世界同期水平,而且总体上也超过了中国和非洲同期的商品贸易增长水平,只在2001和2002两年略低与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增长水平。
2003年以后,中非贸易都保持着40%上下的增长水平。
但从占双方商品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见图3),中非商品贸易额占中国和非洲的对外商品贸易总额比例仍处在很低的水平,但基本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2003年以后增长尤为迅速。
到2008年,中非商品贸易总额占中国商品贸易总额的4.2%,而占非洲商品贸易总额的比例一跃突破了10%。
这两组分析反映了中非贸易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非贸易虽然占双方的贸易比重还较低,但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而且其增长水平远远超出世界贸易的增长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增长水平。
从文章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中非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进出口结构单一,对南非、安哥拉等少数国家依赖度太高等问题。
从进出口集中度来看,2003年到2008年中国对非洲出口前10位的国家的出口集中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有缓和下降的趋势;而对非洲进口前10位的国家的进口集中度一直在90%上下,即过去几年里,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进口集中度要高于出口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