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防治原则(精选试题)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临一)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临一)](https://img.taocdn.com/s3/m/c27bbfcde009581b6bd9eb61.png)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
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扶正祛邪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E实热证用寒药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E加强锻炼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扶正E扶正与祛邪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E邪正俱盛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E寒因寒用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A大出血B阴虚内热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E阳虚外寒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E原因与结果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E以上都不是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E以上均不是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C扶正祛邪D调治脏腑E调理气血1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三因制宜D调理气血E调理脏腑14.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则:(D )A标本兼治B因人制宜C塞因塞用D寒者热之E寒因寒用15.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则:(A )A热因热用B虚则补之C寒者热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16.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则:(C )A实则泻之B攻补兼施C通因通用D祛邪兼扶正E虚则补之17.以下哪项既病防变的内容:(C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D应用人工免疫E以上均不是18.肺痨咳嗽用滋养肺肾之阴的方法,属于:(B )A标本兼治B缓则治其本C因人制宜D急则治其标E以上都是19.“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依据什么而确定的用药原则:(D )A标本同治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人制宜E以上都是20.下列哪项属于“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C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1.下列哪项属于“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D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虚热证采用滋阴清热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2.真热假寒证的治则应是:(A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3.真寒假热证的治则应是:(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4.以热治热的治法适用于:(B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5.寒因寒用的治法适用于:(C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6.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B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D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者热之E热因热用28.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9.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 )A单纯扶正B单纯袪邪C扶正兼袪邪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30.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D )A单纯扶正B单纯袪邪C扶正兼袪邪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31.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C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2.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D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 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E )A注重调养正气B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C养生保健D既病防变E以上均是34.“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 )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未病先防E以上均不是35.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E )A春季B秋季C夏季D长夏E冬季36.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C )A春季B秋季C夏季D长夏E冬季37.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D )A春季B秋季C夏季D长夏E冬季38.应慎用温热之剂的体质是:(A )A阳盛之体B阳虚之体C阴盛之体 D 气虚之体E血虚之体39.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B )A阳盛之体B阳虚之体C血虚之体 D 气虚之体E阴虚之体40.标和本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治本C缓则治其本 D 标本兼治E标与本是相对的41.以下应“急则治其标”的病症是:(B )A慢性病又伴外感者B慢性病又伴大出血不止者C脾虚而后生中满者 D 食积所致腹部胀满者E以上病症均是4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E )A饮食偏嗜B年龄和性别C劳逸损伤D体质E以上均是4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以上均是44.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互根互用为理论依据的是:(B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E以上均不是45 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B )A调整阴阳B治病求本C扶正祛邪D因人因地制宜E标本缓急46.汗法主要适用于:(A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阳气衰微E心脾两虚47.补法主要适用于:(D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心脾两虚E阴寒内盛48.以下不属于“八法”的是:(E )A汗、吐B下、和C温、清D消、补E寒、热49.以下不属于“温法”的是:(C )A温经散寒B温肺化饮C滋阴补肾D温胃理气E温肾利水50.以下不属于“清法”的是:(B )A清热泻火B理气消食C清营凉血D清心开窍E清热解毒二、多选题1.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一般是指:(ACD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治本C缓则治其本 D 标本兼治E先治本,后治标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BCDE )A饮食偏嗜B年龄C劳逸损伤D体质E性别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ABCD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秋季外感宜辛润祛邪勿伤肺4.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DE )A辨证求因B因时制宜C审因论治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5.下列哪些属于“治未病”的内容:(CDE )A治病求本B急则治其标C先安未受邪之地D加强锻炼E调摄精神6.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CE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D应用人工免疫E先安未受邪之地7.“八法”的内容有:(ABCD )A汗、吐B下、和C温、清D消、补E寒、热8.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ABDE )A和解少阳B表里双解C滋补肝肾D调和肝脾E调和寒热三、判断题1.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24a0e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f.png)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
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扶正祛邪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E实热证用寒药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E加强锻炼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Axx为主B先xx 后祛邪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xxExx与祛邪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E邪正俱盛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A热因热用B 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A大出血Bxx热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Exx外寒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E原因与结果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E以上都不是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E以上均不是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E寒因寒用C扶正祛邪D调治脏腑E调理气血1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三因制宜D调理气血E调理脏腑14.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则:(D )A标本兼治B因人制宜Cxx用D寒者热之E寒因寒用15.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则:(A )A热因热用B虚则补之C寒者热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16.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则:(C )A实则泻之B攻补兼施C通因通用D祛邪兼xxE虚则补之17.以下哪项既病防变的内容:(C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D应用人工免疫E以上均不是18.肺痨咳嗽用滋养肺肾之阴的方法,属于:(B )A标本兼治B 缓则治其本C因人制宜D急则治其标E以上都是19.“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依据什么而确定的用药原则:(D A标本同治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人制宜E以上都是)20.下列哪项属于“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C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 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1.下列哪项属于“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D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虚热证采用滋阴清热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 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2.真热假寒证的治则应是:(A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3.真寒假热证的治则应是:(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4.以热治热的治法适用于:(B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5.寒因寒用的治法适用于:(C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6.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B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D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寒者热之E热因热用28.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9.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 A单纯xxB单纯袪邪Cxx兼袪邪D祛邪兼xxE扶正祛邪并重30.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D )A单纯xxB单纯袪邪Cxx兼袪邪D祛邪兼xxE扶正祛邪并重31.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C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2.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D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E )A注重调养正气B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C养生xxD既病防变E以上均是34.“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 )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未病先防E以上均不是)35.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E )A春季B秋季C夏季DxxE冬季36.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C )A春季B秋季C夏季DxxE冬季37.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D )A春季B秋季C夏季DxxE冬季38.应慎用温热之剂的体质是:(A )Axx之体Bxx之体Cxx之体D 气虚之体E血虚之体39.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B )Axx之体Bxx之体C血虚之体D 气虚之体Exx之体40.标和本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xxC缓则治其本D 标本兼治E标与本是相对的41.以下应“急则治其标”的病症是:(B )A慢性病又伴外感者B慢性病又伴大出血不止者C脾虚而后生中满者D 食积所致腹部胀满者E以上病症均是4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E A饮食偏嗜B年龄和性别)Cxx损伤D体质E以上均是4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以上均是44.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互根互用为理论依据的是:(B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E以上均不是45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B )A调整xxB治病求本C扶正祛邪D因人因地制宜E标本缓急46.汗法主要适用于:(A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阳气衰微E心脾两虚47.补法主要适用于:(D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心脾两虚E阴寒xx48.以下不属于“八法”的是:(E )A汗、xxB下、和Cxx、清D消、补E寒、热49.以下不属于“温法”的是:(C )A温经散寒B温肺化饮C滋阴补肾D温胃理气E温肾利水)50.以下不属于“清法”的是:(B )A清热泻火B理气消食Cxx血D清心开窍E清热解毒二、多选题1.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一般是指:(ACD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xxC缓则治其本D 标本兼治E先xx,后治标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BCDE )A饮食偏嗜B年龄Cxx损伤D体质E性别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ABCD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秋季外感xx祛邪勿伤肺4.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DE )A辨证求因B因时制宜C审因论治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5.下列哪些属于“治未病”的内容:(CDE )A治病求本B急则治其标C先安未受邪之地D加强锻炼E调摄精神6.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CE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D应用人工免疫E先安未受邪之地7.“八法”的内容有:(ABCD )A汗、xxB下、和Cxx、清D消、补E寒、热8.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ABDE )AxxB表里双解C滋补肝肾D调和肝脾E调和寒热三、判断题1.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防治原则之预防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防治原则之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8546b20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a.png)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防治原则之预防所谓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于发展。
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今天为大家整理关于防治原则之预防。
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者而言,可预防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预防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未病先防,就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顺应自然即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相适应的。
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这里的以从其根,即是遵循四时变化规律。
中医学倡导的顺应自然的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动静合宜等,均是这方面较好的体现。
2.养性调神中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七情太过,不仅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也可损伤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
要做好养性调神,一是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
3.护肾保精中医历来强调肾精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故精是形气神的基础。
4.体魄锻炼形体锻炼的要点有三:一是运动量要适度,要因人而宜,做到形劳而不倦二是要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三是要持之以恒,方能收效。
5.调摄饮食调摄饮食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宜忌及药膳保健两个方面。
(1)注意饮食宜忌:一是提倡饮食的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二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事物或者自死、疫死的家畜,防止得肠胃疾病、寄生虫病或食物中毒。
三是克服饮食偏嗜,不可偏食。
中医主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主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1931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9.png)
中医主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正文内容部分,不包含标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A. 针灸疗法B. 推拿按摩疗法C. 药物治疗法D. 放射治疗法答案:D2. 中医学信奉“四气相摄”的观点,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四气相摄”中的一种气?A. 形状的气B. 感受的气C. 行动的气D. 休息的气答案:A3. 对于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下哪个选项描述是正确的?A. 是中医的编年史B. 是中医的圣经C. 是中医的教科书D. 是中医的烹饪秘籍答案:B二、判断题1. 中医学强调“四诊合参”的原则,其中“诊”是指辨识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参”是指制定治疗方案。
A. 正确B. 错误答案:B2. 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扶正祛邪”,即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三、填空题1. 中医中,“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说来就是生命的能量。
根据中医理论,“气”的生成主要依靠____与____两者的作用。
答案:营养与呼吸2. 中医学中,血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
答案:滋养全身组织器官,并帮助气的运行。
四、问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一下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
望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闻指医生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问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切指医生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四诊合参即综合以上四种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2.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什么?请列举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辨证论治、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方剂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
方剂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将多种中草药进行组合,制成一种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按摩患者的特定穴位和经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https://img.taocdn.com/s3/m/8e9429acbcd126fff7050bac.png)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
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扶正祛邪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E实热证用寒药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E加强锻炼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Axx为主B先xx后祛邪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xxExx与祛邪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E邪正俱盛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A大出血Bxx热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Exx外寒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E原因与结果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E以上都不是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E以上均不是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E寒因寒用C扶正祛邪D调治脏腑E调理气血1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三因制宜D调理气血E调理脏腑14.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则:(D )A标本兼治B因人制宜Cxx用D寒者热之E寒因寒用15.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则:(A )A热因热用B虚则补之C寒者热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16.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则:(C )A实则泻之B攻补兼施C通因通用D祛邪兼xxE虚则补之17.以下哪项既病防变的内容:(C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D应用人工免疫E以上均不是18.肺痨咳嗽用滋养肺肾之阴的方法,属于:(B )A标本兼治B缓则治其本C因人制宜D急则治其标E以上都是19.“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依据什么而确定的用药原则:(D A标本同治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人制宜E以上都是)20.下列哪项属于“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C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1.下列哪项属于“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D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虚热证采用滋阴清热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2.真热假寒证的治则应是:(A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3.真寒假热证的治则应是:(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补泻兼施E热因热用24.以热治热的治法适用于:(B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5.寒因寒用的治法适用于:(C )A瘀血所致崩漏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C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D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6.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B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D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寒者热之E热因热用28.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E )A寒因寒用B通因通用Cxx用D热者寒之E热因热用29.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 A单纯xxB单纯袪邪Cxx兼袪邪D祛邪兼xxE扶正祛邪并重30.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D )A单纯xxB单纯袪邪Cxx兼袪邪D祛邪兼xxE扶正祛邪并重31.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C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2.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D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E )A注重调养正气B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C养生xxD既病防变E以上均是34.“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 )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未病先防E以上均不是)35.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E )A春季B秋季C夏季DxxE冬季36.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C )A春季B秋季C夏季DxxE冬季37.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D )A春季B秋季C夏季DxxE冬季38.应慎用温热之剂的体质是:(A )Axx之体Bxx之体Cxx之体D 气虚之体E血虚之体39.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B )Axx之体Bxx之体C血虚之体D 气虚之体Exx之体40.标和本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xxC缓则治其本D 标本兼治E标与本是相对的41.以下应“急则治其标”的病症是:(B )A慢性病又伴外感者B慢性病又伴大出血不止者C脾虚而后生中满者D 食积所致腹部胀满者E以上病症均是4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E A饮食偏嗜B年龄和性别)Cxx损伤D体质E以上均是4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以上均是44.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互根互用为理论依据的是:(B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E以上均不是45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B )A调整xxB治病求本C扶正祛邪D因人因地制宜E标本缓急46.汗法主要适用于:(A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阳气衰微E心脾两虚47.补法主要适用于:(D )A外感表证B宿食不消C热入营血D心脾两虚E阴寒xx48.以下不属于“八法”的是:(E )A汗、xxB下、和Cxx、清D消、补E寒、热49.以下不属于“温法”的是:(C )A温经散寒B温肺化饮C滋阴补肾D温胃理气E温肾利水)50.以下不属于“清法”的是:(B )A清热泻火B理气消食Cxx血D清心开窍E清热解毒二、多选题1.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一般是指:(ACD )A急则治其标B先治标,后xxC缓则治其本D 标本兼治E先xx,后治标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BCDE )A饮食偏嗜B年龄Cxx损伤D体质E性别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ABCDE )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秋季外感xx祛邪勿伤肺4.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DE )A辨证求因B因时制宜C审因论治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5.下列哪些属于“治未病”的内容:(CDE )A治病求本B急则治其标C先安未受邪之地D加强锻炼E调摄精神6.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CE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早期诊治D应用人工免疫E先安未受邪之地7.“八法”的内容有:(ABCD )A汗、xxB下、和Cxx、清D消、补E寒、热8.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ABDE )AxxB表里双解C滋补肝肾D调和肝脾E调和寒热三、判断题1.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https://img.taocdn.com/s3/m/5cdef214f7ec4afe04a1df76.png)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e8633d4ccbff121dc368314.png)
2. 某男, 10 岁。反复发作咳喘 3 年。现病情稳定,偶有咳嗽,舌淡红苔白,脉 滑。上述病证应采取
A.治本 B.治标 C.先治标后治本 D.先治本后治标 E.因人治宜
答案: A
3. 某女, 71 岁。 2 月前因恼怒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经救治神志清醒。现半 身不遂,痰涎较多,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上述病证应采取 A.扶正 B.祛邪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治本 E.治标
答案: C
B1 型题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早期诊治 D.治病求本 E.缓则治本 1. 正治属于
答案: D
2. 反治属于
答案: D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3. 寒“因寒用 ”属于
答案: B 4. 寒“者热之 ”属于
答案: 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早期诊治 D.治病求本 E.缓则治本 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属于
答案: A
9. 通“因通用 ”的治疗方法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答案: B
10. 热“因热用 ”的治疗方法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答案: B
11. 下列属于反治的是 A.寒则热之 B.热则寒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塞因塞用
B.涌吐 C.补气 D.祛痰 E.清热利湿
答案: C
24. 因体质、年龄不同而用药各异属于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扶正祛邪
答案: A
A2 型题 1. 某女, 28 岁。足月产后 4 个月,阴道一直出血,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有 血块,腹痛,血块流出后腹痛缓解。舌质暗淡,脉弦涩。上述病证应采取 A.寒因寒用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寒则热之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f0462004a1b0717fd5ddff.png)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A.扶助正气B.祛除邪气C.攻补兼施D.先补后攻正确答案:D解析:先扶正后祛邪:即先补后攻。
适应于正虚为主,机体不能耐受攻伐者。
此时兼顾祛邪反能更伤正气,故当先扶正以助正气,正气能耐受攻伐时再予以祛邪,可免“贼去城空”之虞。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属于A.顺应气机的调养原则B.顺应自然的调养原则C.顺应情志的调养原则D.顺应体质的调养原则正确答案:B解析:顺应自然: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法于阴阳。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3.热病见寒象时的治则是A.扶正B.治标C.从治D.逆治正确答案:C解析: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
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之法。
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只现四肢厥冷的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
这种治法,对其假寒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即从治)。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A.先安未受邪之地B.早期诊治C.扶正祛邪D.未病先防正确答案:A解析:防止传变的方法:①阻截病传途径。
②先安未受邪之地: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就是要先补脾胃,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止肝病传脾。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5.下列适用于“急则治标”治则的是A.二便不通B.肺肾阴虚咳嗽C.阴虚便秘D.体虚外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6.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是A.正治B.反治C.调整阴阳D.治病求本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7.扶正祛邪先后运用的适应证是A.虚实夹杂证B.真虚假实证C.真实假虚证D.虚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8.“寒因寒用”属于何治则的内容A.正治B.反治C.三因制宜D.调补阴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9.脾虚运化无力而致脘腹胀满者,治宜A.以补开塞B.攻补兼施C.消食导滞D.以通为主正确答案:A解析: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是因为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当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自减。
中医防治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防治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fcfc1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c.png)
中医防治相关知识考核一、选择题1、中医认为防治疾病方法有三种:第一是通过避开(),免于生病;第二是通过提高正气,减少发病。
第三种是扶正祛邪,治疗疾病。
[单选题]*A.病气B.病性C.病症D.邪气√E.寒热2、中医预防疾病有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免于生病;二是(),及早治疗。
第三是愈病防复,去除病因。
[单选题]*A.已病防变VB.未病防变C.未病防病D.已病防重E.已病就病3、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是,就是根据病症的反应状态(虚实)证进行治疗:虚则补之,()则泻之;虚实夹杂,则补泻和之。
以平为期。
[单选题]*A.病C.多D.不足E.太少4、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包括(I[单选题]*A.中药B.针刺C.艾灸D.刮筋E.输血V5、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最主要的是(I[单选题]*A.中药√B.针刺C.艾灸D.刮筋E.输血6、中药治病的原理是(),即利用药物阴阳的偏性去纠正人体气血的失衡(偏X[单选题]*A.以偏纠偏√B.抗病毒C.抗细菌D.消炎E.排毒7、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故常用于治疗阳虚、寒湿内阻引起的慢性炎症:如鼻炎、关节炎、妇科炎症等等。
[单选题]*A.补阳祛寒湿√B.祛邪气C.^ιtΛD.理筋正骨E.补虚泻实8、针刺的主要作用是(),故常用于治疗气血不通引起的痛症:如头痛、落枕、胸痹、胃痛、痛经等等。
[单选题]*A.补阳祛寒湿B.祛邪气C.彳≠HιtΛ√D.理筋正骨E.补虚泻实9、刮族的主要作用是(),故常用于治疗湿邪、寒邪、热邪、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各种病症,常用于保健祛湿,缓解疲劳、感冒外邪、旧伤疼痛等等。
[单选题]*A.补阳祛寒湿B.祛邪气√C.『止痛D.理筋正骨E.补虚泻实10、推拿的独特作用是(),故常用于治疗关节错位引起的不适如骨折、脱位、颈、胸、腰椎病引起的疼痛、内分泌失调等等。
[单选题]*A.补阳祛寒湿B.祛邪气C.^ιtΛD.理筋正骨√E.补虚泻实11、中药治病的原理是(),即利用药物阴阳的偏性去纠正人体气血的失衡(偏\[单选题]*A.以偏纠偏√B.抗病毒C.抗细菌D.消炎E.排毒12、中药的偏性即药性,包括(\五味、升降散敛、归经和毒性。
2019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练习-中医学基础 第十二单元 防治原则
![2019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练习-中医学基础 第十二单元 防治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aa17912852458fb770b56d7.png)
中医学基础第十二单元防治原则一、A11、下列对“正治”法的定义描述正确的是A、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法则B、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C、是顺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法则D、是顺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E、又叫从治法2、标病本病并重时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正治与反治B、急则治其标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E、扶正祛邪3、若肝癌患者身体羸弱无力极为严重,腹大如鼓,此时治疗时应A、扶正B、祛邪C、先扶正后祛邪D、先祛邪后扶正E、祛邪扶正兼顾4、以下不属于“未病先防”的防治原则的是A、重视精神调养B、注意饮食起居C、加强身体锻炼D、早期诊治E、外避病邪5、急性热病中后期的患者,应采取的治则是A、急则治其标B、缓则治其本C、标本兼治D、先祛邪后扶正E、扶正与祛邪兼用6、“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利用的调整阴阳的哪种对应方法A、损其有余B、补其不足C、正治D、反治E、从治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利用的调整的阴阳的哪种方法A、损其有余B、补其不足C、正治D、反治E、从治8、“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体现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9、“瘀血内阻证用活血化瘀法”体现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10、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是A、正治B、逆治C、反治D、祛邪E、扶正11、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之虚性证候的治法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2、饮食积滞引起的腹泻,一般可采用的治法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3、“少年慎补,老年慎泻”体现的防治原则是A、虚则补之B、实则泻之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地制宜14、西北地区的人们,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体现的防治原则是A、虚则补之B、实则泻之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地制宜15、春夏季节,一般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体现的是A、虚则补之B、实则泻之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地制宜二、B1、A.正治B.反治C.治标D.分治E.同治<1> 、寒者热之属于A B C D E<2> 、塞因塞用属于A B C D E2、A.扶正B.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E.先扶正后祛邪<1>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2> 、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的冶疗原则是A B C D E<3> 、适合用于正虚邪实病证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4> 、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的病证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3、A.未病先防B.标本兼治C.从治D.既病防变E.逆治<1> 、外避病邪体现的防治原则是A B C D E<2> 、控制病传体现的防治原则是A B C D E<3> 、塞因塞用体现的防治原则是A B C D E<4> 、虚则补之体现的防治原则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af801c4028915f814dc276.png)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正确答案:B解析: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2.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确答案:B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3.滋阴以制阳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正确答案:C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
(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4.阳中求阴适用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正确答案:B解析: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1)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
(2)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3)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
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4)回阳救阴——适用于阴阳亡失者,其中亡阳者宜益气回阳固脱,亡阴者宜益气救阴固脱。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5.“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依据是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正确答案:A解析: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a265f480eb6294dd886cd2.png)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练习题】一、填空题1.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2.防治原则是、、、、、等的治疗总则。
3.养生又称为,即是和的意思。
4.八法包括、、、、、、、等。
5.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而治的,同属于的范畴。
6.治则与治法不同,治则是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治法是治则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以“√”表示,错误的以“×”表示)1.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它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以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概括出来的基本治疗方法。
()3.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
()4.由于疾病变化的复杂性,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5.损其偏盛,主要是对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治法。
如用滋阴以制阳法,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则。
()6.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7.因人制宜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8.使用汗法时,如果病人正气素虚,则应根据其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具体症状,在解表剂中适当配伍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等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三、选择题[A型题]1.下列不属于反治法的是()A.寒者热之B.热因热用C.寒因寒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2.患者久咳,兼有便溏、乏力,医用六君子汤,属于()治法A.治病求本B.益火消阴C.标本兼治E.虚则补其母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A.阴中求阳B.阳病治阴C.寒因寒用D.寒者热之E.热者寒之4.扶正与祛邪兼用,适于下列()病证A.正虚邪实B.阴虚内热C.气血亏虚D.邪气壅实为主E.正气亏虚为主5.属于治则的是()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理气血D.活血化瘀E.调治脏腑6.“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虚寒证用寒药B.实寒证用寒药C.假寒证用寒药D.假热证用热药E.虚热证用热药7.“塞因塞用”不适用的病证是()A.脾虚腹胀B.血枯经闭C.食积腹胀D.肾虚癃闭E.以上均非8.“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肠虚滑脱E.以上均非9.“热因热用”属于()A.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逆治法E.反治法10.下列属从治法的是()A.寒因寒用B.寒者热之C.用热远热D.攻补兼施E.阳病治阴11.下列属逆治法的是()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用热远热D.用凉远凉E.塞因塞用12.适用“急则治标”治则的情况的是()A.阴虚咳嗽B.持续低热C.大小便不通D.慢性胃痛E.下肢水肿13.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A.发汗B.滋阴C.养血D.益气E.扶阳14.属祛邪的治法是()A.发汗B.阳病治阴C.阴病治阳D.扶阳以制阴E.壮水之主15.不同病人分别表现脱肛、眼睑脱垂等病症,治疗时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此称为()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辨病论治D.异病同治E.同病异治[B型题]A.既病防变B.未病先防C.扶正祛邪D.调理气血E.调整阴阳16.“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难经·七十七难》),属于()17.温热病伤及胃阴后,主张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某些咸寒滋肾之品,此即()具体应用18.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属于()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未病先防E.辨证论治19.暑季多雨,气候潮湿,故病多挟湿,治宜加入化湿、渗湿之品,此属()20.小儿生机旺盛,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故治疗时忌峻攻、进补,用量宜轻,此属()21.东南地低气温多雨,病多温热或湿热,治宜清化,而温热及助湿之剂必须慎用,此属()A.以补开塞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热因热用E.热者寒之22.血枯闭经,治则当以()23.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治则当以()24.脾虚便秘,治则当以()A.急则治其标B.缓者治其本C.标本兼治D.调整阴阳E.调理气血25.素体气虚又患外感,治宜益气解表,属()26.肺痨咳嗽,治宜滋阴,补益肺肾,属()27.大出血,急宜止血,属()[X型题]28.下列属于正治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通因通用29.用补气法治疗失血证的主要依据()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为其母E.气能载血30.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盛衰,其病理变化有()A.邪祛正未复B.正虚邪恋C.正胜邪退D.正邪转化E.邪盛正衰31.下列不宜用汗法的是()A.表邪已解B.麻疹已透C.疮疡已溃D.自汗、盗汗E.失血、吐泻、热病后期津亏者32.补法,主要包括()A.补气B.补血C.补阴D.补心E.补阳33.消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主要有()等方法A.消痰化饮B.行气化痰C.行气消瘀D.消食导滞E.消坚化积34.清法,也叫清热法,主要包括()A.清心除烦B.清泻脏腑C.清营凉血D.清热解毒E.清热泻火35.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未病先防B.治标治本C.正治反治D.扶正祛邪E.既病防变36.疾病发生后,为防其传变应采取()A.早期诊断B.早期治疗C.防止邪气侵害D.先安未受邪之地E.精神调摄37.从治法包括()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用寒远寒E.热因热用38.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A.抽搐B.大出血不止者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D.食积所致泄泻者E.尿闭39.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A.纯虚证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E.真热假寒证40.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四、名词解释2.治法3.正治4.反治5.同病异治6.异病同治7.急则治其标8.缓则治其本9.热因热用10.寒因寒用11.通因通用12.塞因塞用五、问答题1.防治原则包括哪些治疗原则?2.未病先防应注意哪几个方面?3.反治法包括几种方法?各自适应证?4.何谓汗法?分哪几类?各自适应证?5.何谓下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常用哪些下法?6.何谓和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上如何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灵活使用和法?7.何谓温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常用哪些温法?8.何谓清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常用清法分哪些?9.何谓补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补法常用分几类?10.何谓消法?其适应证是什么?临床常用消法分哪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2.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3.摄生保养生机延续生命4.汗吐下和温清补消5.本质治病求本6.普遍原则具体方法二、判断题1.×2.√3.√4.√6.√7.×8.√三、选择题[A型题]1.A2.E3.B4.A5.D6.C7.C8.C9.E10.A11.B12.C13.A14.A15.D[B型题]16.A17.A18.B19.A20.C21.B22.A23.B24.A25.C26.B27.A[X型题]28.ABCD29.AC30.ABCE31.ABCDE33.ACDE34.BCDE35.AE36.ABD37.BCE38.ABCE39.AD40.DE四、名词解释1.治则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第九章防治原则(试题与答案)
![第九章防治原则(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3b0e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d.png)
第九章防治原则(试题与答案)【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肾中精气的盛衰B.心肺的功能状态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2.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C.顺应四时调摄D.昼夜晨昏调养E.起居有常3.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A.药膳保健B.注意饮食卫生C.提倡饮食有节D.克服饮食偏嗜E.强调高营养饮食4.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A.提高治愈率B.尽早确立治疗方法C.提高诊断的正确率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E.以上均不是5.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A.人工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6.不属于治则的是: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理气血D.活血化瘀E.调治脏腑7.“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E.三因制宜8.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A.标本兼治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E.寒因寒用9.下列何项非属逆治法则: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10.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 )A.实则泻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培土生金E.滋水涵木11.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 )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通因通用D.热者寒之E.寒因寒用12.“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B.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E.以上皆是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治寒以热14.攻补兼施治则适用于何证:A.虚证B.真实假虚证C.实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夹杂证15.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祛邪兼扶正B.扶正兼祛邪C.先祛邪后扶正D'单独祛邪 E.先扶正后祛邪16.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单独祛邪B.单独扶正C.先扶正后祛邪D.扶正兼祛邪E.祛邪扶正并重17.“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气虚泄泻E.寒湿泄泻18.“塞因塞用”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腹胀B.血枯经闭C.肾虚尿闭D.气郁腹胀E.阴虚便秘19.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D.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充分滋阴的基础上配以补阳剂 E.以上皆不是20.阴病治阳适用于下列何证:A.实热证B.实寒证C.阴阳两虚D.虚寒证E.虚热证2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阴阳双补22.下列非调理脏腑治则的是: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B.实则泻腑,虚则补脏C.脏病治腑D.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E. 腑病治脏23.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助阳解表法,应属于:A.先治其标B.先治其本C.标本兼治D.虚则补之E.以上皆不是24.血虚证,临床多从何脏腑论治:A.肝胃B.脾胃C.肝肾D.肝胆E.肝胃25.骨和髓之病变,多从何脏论治:A.心B.肺C.脾D.肝E.肾26.单纯的气血证常从何脏论治:A.心肝肺B.肝肾C.心肝肾D.心肾E.肺脾肾27.水湿痰饮多从何脏论治:A.心肾B.肺脾肾C.心脾肝肾D.肺肝脾肾E.心肝脾肺肾28.气滞宜( )A.益气B.活血C.降逆D.行气E. 补气29.亡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A.滋阴制阳B.扶阳消阴C.回阳救逆D.救阴固脱E.阴中求阳30.“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根据……而确定的用药原则(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标本同治E.治病求本(二)B型题A.静功锻炼,注意保津养阴B.运动适度,注意养阳C.户外动形锻炼,注意养阳D.晨炼必待日光,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E.以上皆宜1.春季养生活动最宜:2.秋季养生活动最宜;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3.上述何项属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4.上述何项属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A.补益心阳B.补养心气C.清心泻火D.活血祛瘀E.补养心血5.心阳不足者,法宜:6.心脉瘀阻者,法宜:7.心火炽盛者,法宜:A.脾不统血B.脾气下陷C.脾虚湿阻D.脾虚水肿E.脾虚带下8.健脾利水之法适用于:9.益气升提之法适用于:A.滋养肝阴B.补养肝血C.清降肝火D.疏肝理气E.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潜阳10.肝阳上亢化风者,治宜:11.肝阴不足者,治宜: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12.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泄病证,其治则当属:13.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14.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阳中求阴15.治疗阴虚阳亢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16.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A.热病见热象B.寒病见热象C.阴虚见热象D.热病见寒象E.寒病见寒象17.适用“寒者热之”治则的是:18.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19.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实证20.“通因通用”的治则适用于:21.“塞因塞用”的治则适用于:22.“寒因寒用”的治则适用于:A.行气开郁B.开窍通闭C.降逆和胃D.益气固脱E.益气升提23.气闭者,治宜:24.脾气下陷者,治宜:A.活血化瘀B.温经散寒C.清热补气D.益气活血25.血瘀者,治宜:26.血寒者,治宜:A.补髓填精B.补益肾气以摄精C.疏利精气D.通络散结27.小儿五迟者,治宜:28.男子滑精、早泄者,治宜:A.补气填精B.疏利精气C.益气摄津D.补血养津29.气滞精阻者,治当:30.津血亏少者,治当:A.单纯扶正B.单纯祛邪C.扶正兼祛邪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31.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32.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真实假虚B.虚实夹杂且微虚微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且甚虚甚实,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34.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35.“用温远温”此属于:36.“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属于:37.“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3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39.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40.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三)D型题1.以热治热适用于: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E.真热假寒证2.以寒治寒适用于:A.阴寒偏盛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C.真热假寒证D.阴寒内盛,格阳于外E.真寒假热证3.塞因塞用适用于:A.大便粘滞不爽B.少腹胀满窜痛C.腹胀硬满不减D.脾气虚运化无力E.腹部胀满时减4.通因通用适用于A.肾阳虚损B.膀胱湿热C.尿频清长D.尿频、热痛E.夜间尿多、遗尿(四)X型题1.养生原则确立的基础是:A.对病因与发病条件的研究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C.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D.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2.动形养生可达到:A.促进血液流畅B.舒筋活络C.调节情志变化D.怡神、静神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3.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A.排遣情思B.改变其错误认识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E.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泄4.克服饮食偏嗜包括:A.防止饮食不洁B.食能以时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D.药食结合E.避免五味偏嗜5.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A.肝B.脾C.心D.肺E.肾6.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A.心的生理特性B.真气状态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E.肾的生理特性7.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A.以药为主B.以食为主C.药食结合D.因时制宜E.辨证施膳8.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A.抽搐B.大出血不止者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D.食积所致泄泻者E.尿闭9.“寒因寒用”适用于: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证C.阳偏盛的实热证D.真寒假热证E.热厥证10.“热因热用”适用于:A.真寒假热证B.寒热错杂证C.真热假寒证D.格阳证E.阴偏盛之实寒证11.“塞因塞用”适用于:A.阳明腑实证B.气郁腹胀C.阴虚便秘D.血枯经闭E.食滞腹胀12.“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泄泻B.食滞泄泻C.瘀血崩漏D.肾虚泄泻E.气虚泄泻13.从治法适用于: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瘀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14.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A.纯虚证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E.真热假寒证15.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A.真实假虚证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C.真虚假实之证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E.以上情况皆可运用16.“因人制宜”主要根据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饮食偏嗜B.性别C.劳逸损伤D.年龄·E.体质17.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春不用桂枝”E.“夏不用麻黄”1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19.中医的基本治则,主要有:A.正治与反治B.治标与治本C.扶正与祛邪D.调整阴阳E.三因制宜20.中医养生的主要作用为:A.增强体质B.预防疾病C.增强心理调摄能力D.延缓衰老E.促进病体康复21.阴阳互济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阴阳并补22.推拿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为:A.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B.调整生物信息C.改变系统功能D.发挥物理热效应E.通过经络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能23.中医养生学方法众多,其基本养生观念有( )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24.从治适应于( )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瘀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25.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 )A.锻炼身体B.药物预防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起居有常26.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 )A.食滞泄泻B.血虚经闭C.肝病膨胀D.肝病吐血E.湿滞泄泻27.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 )A.清泻阳热的方法B.滋阴法C.温散阴寒法D.益气回阳固脱E.补阳法二、填空题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养______,秋冬养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b7b3f7964bcf84b8d57bec.png)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一、A11、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既病防变D、未病先防E、因时制宜2、反治法是A、顺从疾病本质而治B、逆其疾病本质而治C、顺从疾病假象而治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E、反常的治疗方法3、虚则补之属于A、逆治法B、治标法C、从治法D、反治法E、治本法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B、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标,症状是本C、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疾是本D、从疾病先后来说,新病、继发病是标E、从疾病先后来说,原发病是本5、热因热用适用于A、实热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寒热错杂证6、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法则是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7、对患者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法则是B、治本C、先治标后治本D、反治E、标本兼治8、“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治病原则为A、治病求本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D、因时制宜E、既病防变9、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A、正气虚,邪气不盛B、邪气盛,正气未衰C、正气虚,邪气盛D、正虚邪盛。
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10、属于正治法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寒者热之E、塞因塞用二、B1、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 、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2>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既病防变包括两个方面:(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该题针对“防治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该题针对“防治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554865】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中医执业医师:防治原则考点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防治原则考点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f87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c.png)
中医执业医师:防治原则考点及答案1、单选属于正治的是()A.热因热用B.以通治通C.热者寒之D.用热远热E.以补开塞正确答案:C2、配伍题虚人感冒应选用的方法是()二便不利应选用的方法是()A.急则(江南博哥)治其标B.缓则治其本C.标本同治D.先扶正后祛邪E.先祛邪后扶正正确答案:C,A3、单选热者寒之属于()A.正治法B.反治法C.治标法D.从治法E.治本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凡是从正面进行治疗,使用与病情相反性质的一种治法,不论补或泻,都叫“正治”,相反的,使用与病情性质相一致的治法,则称为“反治”。
具体地说,正治法就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又如症现干燥的用滋润法,拘急的用舒缓法,耗散的用收敛法。
反治的用处比较少。
其实反治并非真正顺从病情来治疗,表面上治法的目的似与病情同一方向,细究之,与病因则是相反的。
例如虚性胀满证之属于消化机能迟钝的,给予补剂,而不予理气消导药,这是因为病由虚证引的,不加强其机能无从改善其症状。
又如下痢证之属于积滞内阻的,给予泻剂,不予固涩止泻药,也是因为由积滞引起,不予清除无法制止,即使暂时制止,日后仍然复发。
疾病严重时往往出现假象,如寒盛格阳于外,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倘以凉药治其烦躁则徒增其病根,但直接用大热之药又将格阻不受,此时可以用热药凉饮,或在热药内加上少许凉药。
这些都属反治范围,但其本质上仍是正治。
答案选A。
4、单选《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原则是()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宣E.因地制宜正确答案:E5、配伍题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正确答案:D,A6、单选正治指的是()A.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扶助正气E.祛除邪气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选C。
防治原则题库1-1-8
![防治原则题库1-1-8](https://img.taocdn.com/s3/m/1929e064bb4cf7ec4afed0be.png)
防治原则题库1-1-8
问题:
[单选,B1型题]气虚感冒患者,宜选用的治则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问题:
[单选,B1型题]寒病见寒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问题:
[单选,B1型题]寒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 约会
问题:
[单选,B1型题]痰涎壅塞的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问题:
[单选,B1型题]里热极盛,反见四肢发凉,其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问题:
[单选,B1型题]正虚邪实而正虚为主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问题:
[单选,B1型题]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防治原则试题
![防治原则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3e764b0722192e4536f693.png)
第八章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病制宜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A、急则治其标B、因时制宜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虚实夹杂证B、邪盛为主,兼正虚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A、调整阴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损其有余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A、调整阴阳B、补偏救弊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二、多项选择题1、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正治反治D、既病防变E、扶正祛邪2、“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A、年龄不同B、体质差异C、性别差异D、生活习惯不同E、生活环境不同3、属于祛邪的治法是:()A、发汗解表B、消导C、活血化瘀D、涌吐E、理气4、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此属:()A、因人制宜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先扶正后祛邪E、扶正祛邪兼用5、既病防变的措施有:()A、人工免疫B、调摄精神C、早期诊治D、加强锻炼E、先安未受邪之地6、“通因通用”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痛,泻下不畅C、肾气不固引起小便清长D、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E、瘀血引起的出血7、“塞因塞用”适用于:()A、精血虚便秘B、血枯经闭C、阳明腑实D、脾虚腹胀E、热结大肠8、属扶正的方法有:()A、益气B、养血C、壮阳D、滋阴E、止血9、下列治法属于“从治”的是:()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10、下列治法属于“反治”的是:()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上病治下D、虚则补之E、通因通用三、填空题1、中医学中的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防治原则
1、气虚感冒患者,宜选用的治则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2、二便不利宜选用的治则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法邪
E.先祛邪后扶正
3、寒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4、寒病见寒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5、痰涎壅塞的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6、里热极盛,反见四肢发凉,其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7、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8、正虚邪实而正虚为主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9、妇女因血虚而致月经闭止,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标本兼治
10、湿热痢疾初期,出现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应采用的治则治法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标本兼治
11、”寒者热之”所属的治法是
A.治标
B.正治
C.反治
D.补其偏衰
E.因人制宜
12、”热因热用”所属的治法是
A.治标
B.正治
C.反治
D.补其偏衰
E.因人制宜
13、结合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确定的治则治法所属的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审因论治
E.标本兼治
14、结合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确定的治则治法所属的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审因论治
E.标本兼治
15、调摄精神和锻炼身体以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防病原则是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调理阴阳
D.扶正祛邪
E.治病求本
16、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的原则是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调理阴阳
D.扶正祛邪
E.治病求本
17、下列各项属于治则的是
A.温阳
B.利水
C.祛邪
D.祛痰
E.解表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治法的是
A.利湿
B.活血
C.攻下
D.化瘀
E.扶正
19、”寒者热之”的所属的治法是
A.反佐法
B.正治法
C.反治法
D.从治法
E.扶正法
20、症见伤食泄泻,宜采用的治法是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缓则治其本
D.补泻并用
E.先祛邪,后扶正
21、适用于”从治”的是
A.寒者热之
B.实者泻之
C.热者寒之
D.虚者补之
E.热因热用
22、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
B.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D.扶正与祛邪并用
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23、”阳病治阴”所适用的证候是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阳偏衰证
D.阴偏衰证
E.阴阳两虚证
24、治疗阴虚证时,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以补阳药的治法是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25、不属于在”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是
A.发汗
B.滋阴
C.养血
D.益气
E.扶阳
26、阳气不足之人,慎用寒凉药物,属于的治则是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扶正祛邪
27、气虚患者,复感外邪,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治其标
B.治其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先治本后治标
28、治疗瘀血所致的崩漏,应选用的治法是
A.收涩止血法
B.塞因塞用法
C.益气摄血法
D.通因通用法
E.温补肝肾法
29、下列各证,适用”热因热用”的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真热假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寒热错杂证
30、下列各项病证,适宜”寒因寒用”的是
A.真寒假热证
B.表热里寒证
C.真热假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表寒里热证
31、属于”逆治”法的是
A.热因热用
B.寒者热之
C.阳病治阴
D.用热远热
E.以通治通
3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属的治法是
A.逆治法
B.从治法
C.治标法
D.反治法
E.三因制宜
33、正治的定义是
A.调整阴阳的治疗法则
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C.逆着疾病现象而治的治疗方法
D.扶助正气的治疗方法
E.正确的治疗法则
34、下列属于治法的是
A.未病先防
B.治病求本
C.滋阴养血
D.扶正祛邪
E.调整阴阳
35、”用热远热”的含义是
A.阳盛之人慎用温热药物
B.原有内热,复感外寒之人,慎用温热药物
C.阴虚之人,慎用温热药物
D.南方炎热,慎用温热药物
E.夏季炎热,慎用温热药物
3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热者寒之
B.寒凉以制阳亢
C.补阴以制阳亢
D.阴中求阳
E.阳中求阴
37、中医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配以益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