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论文

合集下载

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文论文

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文论文

浅谈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工作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保障公众权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越早,力度越大,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就越大。

二是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更加真实、有效,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0年美国出台《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1978年联合国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项工作得以全面铺开和发展。

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一直到1991年才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要求下开展注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大致从1979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各类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会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

二是开拓阶段,大致从1993年到2002年,以《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为代表,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保障公众的权益。

三是立法阶段,大致从2002年至今,随着这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我国出台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文件,其中都对公众参与的相关问题作了细致全面的规定,使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走向了正规化和法制化。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摘要:环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发展态势,所以为了保证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该切实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从利益受损者的角度出发,为环评工作提供更加全面而合理的建议,这种建议更加直观而有力,对于政府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对策1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1.1 公众参与作用边界被公众无限放大公众参与对于环评而言本意是从公平公正的立场出发,为环评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提高环评的质量。

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建设项目广泛的开展,由此在社会中构成了诸多的矛盾。

而公众参与对于环评来讲,是现阶段最为正规以及具有一定权威的手段,但是由于使用方式不当,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被人们无意地放大,立场有失偏颇,失去了公正性,其作用边界无限放大,违背了公众参与最原始的目的,由此导致环评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1.2 信息公开时间过短公众参与要想切实发挥作用,就需要对整个项目的细节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对环评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做出公正的判断。

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公众进行意见征求的时间为10 个工作日,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公众公开信息,或者根本就不公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公众无法了解相关信息,所以对于环评工作无法给出合理的判断。

1.3 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公众参与的本意就是发挥公众的力量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来,从建设项目影响到的利益受损者中选派代表,从而得到最为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但是有些建设项目为了回避环评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按照公众参与的规范要求执行,只是随意发放调查问卷来进行敷衍,没有从利益受损者中获取最为直接的信息,所以所获取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以及广泛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公众的意愿,导致环评工作失去意义。

1.4 公众环境意识薄弱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浅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

浅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

浅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受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各种的途径和方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效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1]。

公众参与实质上是项目方通过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所接受、所肯定,并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出:“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要求除国家规定的需要保密的建设项目外,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它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可见,环评法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强制性要求执行公众参与。

作者负责过多个水利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现将公众参调查方法及应注意要点予以总结。

一、公众参与调查方法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程占地多、淹没面积大,项目施工及运行影响涉及范围大,项目造成的环境方面不利影响涉及的单位与人口较多,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以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等政府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受影响单位、受影响个人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吸纳其它感兴趣团体、单位及个人参与,并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

(1)上门访问对于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这些单位均参与项目的管理,熟悉项目区具体情况,对项目造成的环境方面的影响较有预见性,通过对这些部门的访问可以了解到项目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时获得各部门关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用意见,公众参与中通常对这些部门采用上门访问,了解各部门对项目的看法、建议及要求,并请出具书面意见。

(2)座谈会某些水利水电项目涉及范围很大,如沅水安江电站涉及10乡镇(街道办事处)45个村(居委会),如果采取逐一上门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则公众参与调查工作量大,所需调查工作周期长。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

的思维方式被限定 , 往 往 足 顺 着 问卷 设 计 和 调 查 人 员 的意 思 去 被 动 地 回答 某 些 方 面 的 问 题 , 总言之 , 调 查 者 很 难 切 实 准 确 的表 达 叶 l J 自己的一些意愿和想法。有些地方除了采取 问卷的方式 还进行 公众参 与冈此成 了环境影 响评价 中的一项重要T作 内容 , 成 网上公示 的方 法 , 但是 在规定 的时间 内, 并不能保证 所有会受 到 为决 策 部 门 与所 有 关 心公 共 利 益 、 公 共 事 务 管 理 的 人 进 行 交 流 和 项 目影响的公众能够关注到。这些情况 会造成被调查的对象不具 互 动的主要平 台和渠 道 , 公 众参与使项 目相关信息在 公众 、 政府 从某种 意义上讲使得公众意 见的真实性受 到 和项 目方之 间得 以进 行充 分 的交 流 , 一 方 面 增 加 了公 众 参 与 决 策 备代表性和广泛性 , 这 可 能 会 为 以 后 的环 境 纠 纷 留下 了隐 患 。 的参与程度 , 促 使 决 策 部 门 能 全 面 的 考 虑 项 目的相 关 情 况 , 可 以 影 响 , . 2被调查者的真实性 极 大的促 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 促使决策部 门作 出正确科学 的 2 环评单位编制报告过程 中, 按 照环境影 响评价公众参 与暂行 决策, 提高决策部 门的透 明度和说服 力; 另一方面 , 公众参与在一 公开环境影 响评价 的相 关情况时 , 告知建设 单位进行公 众 定 程度上保证 了公众 的环境知情 权 、 监督权和参 与权 , 使得所有 办法 , 以征求公 众 的意见 , 但是 有些建设单 位在做公众 参与 关 心 公 共 利 益 、公 共 事 务 管 理 的 人 能 够 充 分 的 了解 有 关 项 目情 意 见调查 , 同时也为了避免公众 对项 目可能 况, 从某 种意 义上 , 公众参 与提高 了环境评 价 的影 响力和公众 的 这项工作 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 , 直接在单 位员工 或者寻 找“ 群众 演员 ” 进 行相关 调 环境意识 , 丰富 了公众 的环保方 面的有关知识 , 监督 相关单位 的 带 来的 阻力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公众”界定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公众”界定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公众”界定研究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在环境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一种综合性工具。

公众参与作为EIA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评价的结果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公众”,将其纳入参与的范畴。

本文将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的“公众”界定的研究。

界定“公众”的目的在于确定哪些人应当有权参与EIA过程,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和尊重。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社会背景和环境议题的差异,对“公众”的界定存在着较大的多样性。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众”的参与水平和范围。

在一些国家,只有与环境议题直接相关的人群才被视为“公众”,如受影响的居民、环保组织和相关专家等。

而在另一些国家,所有有兴趣或愿意参与的人都可以作为“公众”的一部分。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探讨不同范围的公众参与对EIA有效性和决策结果的影响。

研究者还关注公众参与的形式和机制。

在EIA过程中,公众可以通过公共听证会、问卷调查、线上讨论等方式参与。

这些参与形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有研究者提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其更加透明、民主和可持续。

研究者们对公众参与的效果和影响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些研究显示,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增加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也有研究发现,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等、决策权力不平衡等,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公众对评价结果的接受度。

研究者们还对如何加强公众参与进行了讨论。

有的研究者提出,应该加强对公众参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议题的意识和参与意愿。

政府和评价机构应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决定参与的方式和机制,确保公众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的界定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

浅谈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浅谈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浅谈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摘要:环评中实行公众参与不仅是环评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目前,公众参与已经是环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部分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

本文对公众参与的产生、发展及一般程序等进行了探讨,并对环评公众参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知情权1 公众参与的产生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于六、七十年代,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在此后逐步形成。

七十年代,欧美等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让公众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爆发了环境主义运动,并很快形成了大规模的公众参与。

目前,公众参与已经是环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公众参与,了解公众最关心的公共资源及具有美学、文化、生态、历史价值的享受性资源,掌握环境背景情况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公民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相关的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

实践表明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我国是1973年开始引入环评概念的,并于七十年代后期逐步建立了环评制度。

当时并未同时引入公众参与的概念,至1991年在实施亚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时才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问题;此后,公众参与已逐步成为我国环评中的一个热点。

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认为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环评报告书中应设有专门章节予以表述;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至此,我国的公众参与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环评工作者的重视,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机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分析

2公众 参与活 动 的发展现 状
解 到 自己所参与的活动得 以解决的结果 。这能充分调动公民对政
府组织 活动的积极参与性 , 并赋 予了公众 意见效力 的权利 。环境 目前 , 我 国在环境影响评 价活动中的公众参 与主要是通过 发 问题 , 是 当今社会 的热 点问题 , 在法律 的保护下 , 使 得公 众能够合 放问卷调查 的手段得 以实施进展 。它 的大体流程是这样 的, 环境 法 地参 与到其 中, 使得公众 能够作为监督 的有力群体 , 督促 环评
入 的分 析 与 探 讨 , l 并 提 出相应 的对 策建 议 。 助项 目建 设 的顺 利 完成 。 I
L 、 \
关键词 : 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 ; 公众参与 ; 分析
在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 中, 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作 用和意
义。公众参与其 中, 能够使公众对项 目更加 了解 , 只有公众在参与 过程 中理解 了项 目的意义 , 才能够更好 的参与其 中, 使得 环境意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活动, 是适应环境保护大趋势的必然要求 , 更 识得以提升 。能够引起公众对环境 问题 的重视 , 从而 , 增强 了项 目 是代表公民权利实现的重要性体现 ,它是 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进步 的 在环保 措施 方面执行 的可行性 , 并能够让更多的人民大众对项 目 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在法制建设 E 的不断完善 , 公众参与的权 £ 充
分体现出来, 从而推动环境保护能够得到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
实 施 的接 受 性 成 为 可 能 。
1 有 关公 众参 与的 理论概 述
4 公 众 参与 的具 体 方法 的改革
4 . 1 环评组织应该丰富调查 内容 。 使其行之科学有效 1 . 1 公 众参 与 的 含 义 目前 , 公众所参与 的调查 内容 , 没有 完全适应社会 发展 的需 公众参与的含 义可 以从狭义与广 义两个方面进行 定义。 公众 要 , 使得其 内容过于片面 , 公众参与过于形式化。再次制定调查 内 参 与, 即是公 民在代 议制的条件下 , 参 与的政治性投票 选举的活 容 , 应该 注重调查项 目的 自身特征 , 组织对 公众人情化 的全方面 动。 也可 以说是 , 由公众参 与活动 , 选举 出代议制机构 中的工作人 使得公众在参与 时 , 能够知无不言地阐述 自己的意愿 , 员等 , 这代表 了现代 民主政治 的发 展程度 , 更是现代公 民在社会 调查研究 , 中实现 自我负责 的重要权利体现 , 这是狭 义的公众参 与含 义。从 帮助实现环境效益 同经济效益同比上升 的良好发展势头 。 4 . 2 选择最具代表力的公 众参与 , 采取形式要慎重 广 义上来 理解 , 除了公 民进行 的一 般政治性参 与外 , 公 众参与还 公众参 与, 是在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 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 包含 了对公共事务管理人员与公 共利 益的监督者与参与者。 其随机选 取的代表 群的典型性要 突出 、 明确 , 不 能没有根据地 在具体的建没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参与 此 , 项 目活动安排过程中, 环评将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 或者是通过 随意拟定公 众参 与群体 ,这 会影响公众参 与工作之后 的结果分 使其能够充分 参与讲座的活动, 让公众了解其参与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环境的保护 , 并 析 。这就要求环评选择一个层次分 明的代表群体 , 代表社会各阶层人 民的不 同需要。这样选 出来 的公众参与能够在 且积极地参与其中, 对环评的活动进行积极的配合与支持活动。 思想 、 文化与观念方 面得到不 同的意见传达 , 更有助 于环评 中公 1 . 2公 众参与建设项 目的依据 众参与 的发展。 公 众参与的建设项 目依据 ,是依 据 国家建设 产业 名录 的要 . 3公开环求, 在一定 经济基础之上 , 开展有利 于环境建设 和环境保护 的活 4 在环 评对公众参与 活动之后对公 众不一 的意见与愿望进行 动, 并让公众积 极参与其 中, 有利于公众 对建设项 目的积极配合 系统分 析 , 再把产 生的报告结果 公之于众 , 使得公众 能够及 时了 与了解 , 从 而推动公众参与在建设项 目的发展。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2列举公 众 参 与过程 中存 在的 问题
2.3.2团体意见缺乏广泛性
在 团体调查 中 ,出现个别代表或领导 的意见替代 了集体 的意
2.1某化 工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公众参与 问题
见 ,其 收集意见缺乏广泛代表性。
某化 工企业新建 一条生 产线 ,主要原材 料有 己二 酸等 ,产 品 2.3.3产生 “邻 避心理 ”
该河流 主要 途经农村地 区 ,大部分居 民外 出工作 ,留守居 民
以老年人 和儿童居多 ,而儿童不 具备法律行 为能力 ,不 可以参加
环评公 众参 与 ,导致调查的力度不 足。
2.2.4沟通存在障碍
1前 言
由于途 经区域 的封 闭性 ,居民受到 的教育程度 有限 ,只会通
过方言进行交流 ,导致沟通存 在偏 差 ,公众意愿没有被完全理解 。
更 多关心 的是 自身的经济利益 ,如拆 迁补偿费用 、环境 补偿费用 、 愿 ,提出科学合理 的意见和建议 。 是否提供就业等 问题 。而可能受项 目影响较小或不受 项 目影响的 3.2加大环保社会 团体在公众参 与中的积极作 用 ,增强公众参与
民众则采取事不关 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参 与意识不强 。
浅析环境影 响评价过程 中的公 众参与
胡 恒 星 (鄂州 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湖北鄂州 436000)
该 项工作涵盖范 围广 、内容 多 ,工作量较 大 ,为 了使工作快捷
简便 ,仅采取 了现场 问卷调查 ,且 问卷设置过 于简便 ,难 以深层发
掘民众 的意见 。
2.2.3公众 参与力度不足
性不 强 ,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不能得 到充分 的保证 。
建议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义与作用论文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义与作用论文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摘要: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 其基础是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 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活动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 其公众的环境意识如何, 公众参与情况如何, 将决定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走向, 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的重要基础。

本文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义;作用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没有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就不能称其为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的发展, 鼓励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 保护了处于劣势地位公众的权益, 公众参与成为开发方规避风险的一种有益的方式, 增强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环评的透明度,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所谓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或团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介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并对环评的运行及其结果施加影响,正当行使自己合法权益的活动。

简言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公众以影响决策者的选择为目的,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行动。

公众参与的主题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公众参与的目的就在于影响利益的分配。

公众影响环评决策并试图取得一定影响力的过程就是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过程。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公众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项目方、环评机构和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双向交流,以使项目方和公众的利益得到平衡,公众能协助环境行政机关监督不法企业,并督促环境行政机关积极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是通过国家立法,在体制内建立一种沟通和协调不同团体利益的谈判和协商机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重大,它使公众了解即将进行的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及早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损害的发生,这是一种事前的救济手段;使公众对这些活动有心理上的准备,减少敌视感;使规划者、评价者、管理者能够吸收公众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扩大环保工作的基础。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河南建材201812019年第6期比较大,如果在缺少必要设备的情况下施工,将大大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良好的工程设备配置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房屋质量和工人的安全问题。

2.3对技术人员的管理要求在进行高层房屋建设的过程中,接触专业设备和相关知识最多的就是工地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技术的应用情况。

因此,企业在选择相关技术方面的人才时,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出众的人才,还要选择那些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人员,保障人员上岗后都能具备相关技术能力,确保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落实到位,最大程度地保障技术的合理性。

2.4对建筑工程的监督要求在施工开始前,要做好建筑施工场所的监控和监管工作,盘点施工需要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以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降低施工速度,造成安全事故,最大程度保证高层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达到技术要求。

2.5对技术的创新要求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楼房的建设也不例外,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的质量[2]。

3结语必须充分认识到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和要点,加强对高层房屋建筑的重视程度,提升高层房屋建筑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最大程度上保障房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安全,保障后续入住人员的安全,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1]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7.[2]宁艳红.论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J].四川水泥,2016(1):33.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朱莹静英勒斐特环境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200092)摘要:社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和邻避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度联系十分紧密。

造成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的原因是程序性法律规范缺乏完善性、司法救济不利等。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不 深入 有些 部 门在公 众 参与 调查 时 ,对项 目的调查 内容 浮于 表面 ,仅掌 握 “ 三 图一表 ”简单信 息 ,甚 至有 愚弄公众 行为 。对拟 建项 目的公 示 ,
与中存在的 问题提 出了对策和建议 。
关键 词: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
二 、 公 众参 与的 目的
1 . 提高公 众的 环境意 识 ,吸 引公众主 动参 与环保工 作 公众 参 与环 评 ,能提 高公 众 的集 体环 境 意识 ,调动 公众 参 与环 保 的积 极性 ,转 变环 保 只是 政府 部 门职 责 的概 念 ,形 成全 民参 与环 保 、
关注 环保 的社会氛 围 。 2 增 强项 目合理 性 ,建立公众 对项 目的信任 度和 支持度 在 编制 环 境影 响评 价报 告 书 ( 表 )前 ,征询 公众 的意 见 、建议 和 要求 ,可 协助 项 目方或 环 评工作 组 更全 面的 评估 项 目中存 在 的环境 问 题 ,增强项 目的环 境合理 性 ,获 得更 广泛的信 任和 支持 。
内容过 于 简单 ,在项 目对 环 境 的危 害 、污 染情 况及 潜在 的 影响 等方 面 含 糊 其词 ,避 重 就 轻 ,使 没 有一 定专 业 知 识 的 公 众 只知 表 面 ,不 明
就里。
1 . 3 在 环评工 作 中,部分人 员对公众 的意见 不够 重视 ,认为 没有 理 论根据 ,不足 为信 ,导致不 可弥补 的损失
公众参 与是 建设 项 目环 境影 响评 价制 度的 一项重 要 内容 。2 0 0 3 年 9月 1日实 施的 《 中华 人民共 和 国环 境 影响 评 价 法》 ( 以下 简称 《 环 评 法》 ) ,首创性 的对 公众 参与 做 出明 确规 定 ,保障 了公 众的 合法 环境 权 益 。本文 就公 众参 与在 环境 影 响评价 ( 以下 简称 环评 ) 中的应 用及 实际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进行分 析 ,提 出强化 公众参 与 的对 策及建 议 。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理论广角 l R A H O Y ODTER B浅谈环境影响评价 中来自公众参与 刘 剑 锋
( 密市环境保护局 河南 郑州 42 0 ) 新 53 0
中 图 分类 号 : X8 文献标识码 : A
摘要 : 随着社 会民主化进程 的不断推进 , 在环境影响评价 中公 众参与的热 情不断高涨 , 其作用 也已得 到社 会各界的认 可。本 文就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 的发展历程 , 简要分析 公众参与环 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 缺 点, 并结合实际提 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环境权
环境 问题 已日渐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社 会各界对 环境影响评价也十分关注。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 中, 在 公众参与也有


外, 公众参与还 有助于选择能满足建设项 目需要的最理想 的方案 。 3 . 实行公众参与 的缺点。从 目前现状来看 , 公众参与环境影 响评价 的 缺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 面 : 一是信息繁杂 , 即使配 备专门技术顾 问 ,
理制度 的标准 之一 。中国人口多, 地域辽 阔 , 但是从事环保工作 的队 伍不超过 3 万人 。所 以中国的环境保护在 很大程度上要 靠公众参 o 中国 2 世纪议程 》 1 中把 中国环境 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 中的 相 当长的一段历史。 从现状来看 ,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既发挥 了重 与。《 要作用 有其 自身优点, 同时 , 也存在着一 些缺点 。 如何采取适当措施 公众参与建设作 为急待解 决的重 点之一 。目前中国的公众参与多限 没 经费保障和可操作程序 发挥优点 , 克服不足 , 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环 境影 响评价 中的重要作 于一些原则性 的规定 。 有做到从法律机制 、 上加 以细致立法规定。中国现 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度还远远 不够 , 还需 用是非常必要的。 不断 完善公众参与的信息、 技术 、 组织和法律 保障机制。 发展阶段 从我国环境评价 中公 众参与的发 展历程 来看 ,主要经历了公众 1 立良好 的信息沟通途径。 . 建 里约宣言第十条: “ 环境 问题必须在 公众 的参与下才能得 到最有效地处理。 在国家水平上 , 每个个人都应 被动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主动参加环境影响评 价这两个阶段。 1 民众被动参与阶段 。这个 阶段 的时 间为 17 年 至 18 年之 能通过适当渠道获得公共权利当局掌握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 以及 . 93 99 间, 在这个 时期 , 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大都是环 境出现问题 以后 , 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 。国家必须通过广泛地提供信息来促进公 众意 公 由官方或者半官方 的群 众性 组织向有关部 门传递信息 ,涉及到个人 识 的提高 ,鼓励公众参与 ,公众必须能够有效参与司法或 行政 的程 。通过大众传播 媒体 发布信 息 , 立环 境信息咨询中心或 电话热 建 切身利益的个人( 单爪) 与, 参 采取信 访 、 上访甚至是对抗 的方式 参与 序” 线. 加强环境知识教育 。如每年的“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 年在 中 、98 到环境影响评价 当中 , 时候 的民众参与是被动 的。 这 2 . 民众主动参与阶段 。 18 年以后就属于这个阶段 , 从 99 随着社会 国部分大城市兴起 的“ 空气质量周报 ” 在社 会上有很大 的反响 , 它们 提 的发展 , 环境评价体 系 日 渐与 国际接轨 , 民众的环境 意识不断加强 , 能保障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 , 高公众的环境 意识,促进公众参 . 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其参与的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 , . 最主要 的形式有 : 与 2 . 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 。公众参与的主体 有个人和组织两种。 公众意见听证会 、 公众问询会、 环境信 息发布 会、 公众监督评议会 、 工 其 程项 目报告会 、 发信件 问询意见 、 众走 访 、 公 专题讨论会等 , 同时 , 环 个人的力量是零散 的 , 中大量 的环境保护 组织 是公众参与的有力 保组织或社区的公众参与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促进者 , 西方 国家公众参与 的良好运行是与他们众多的环境保护组 织分不开 的。所 以, 中国。 了传统形式 的人大 、 在 除 政协 、 工会和居委 二、 作用和优缺点 还 这就需要从法 1 . 公众参与的作用。一 是公众参与有利于环境法的普及 , 有利于 会等官方组织外 , 需要有大量民间环保组织的涌现 。 提高全社 会的环境意识 , 公众参与可有效 的监督环境法的实施 : 二是 规 上规定公众有组织、 参加环保团体的权利。 环境保护组织在中国已 公众参与可以 强化环 境执法 , 尽量避免有法 不依 、 执法不严 、 法不 开始逐渐发展起 来: 违 在北京大 学有三 家环 境类社 团( 环境与发展协会、 究的现 象 , 对环保管理者 的行政行为和工商企业经营者认真贯彻执 绿色生命协会 和爱心社) 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已自发组成了 “ , 自然之 行环境法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友” 等环境组织 , 的声音在环境保护领 域愈来愈强 。 他们 3 院诉讼介入环境 影响评价 。 珐 应逐步建立公 众参与社会经济发 2 . 实行公众参与的优点 。公众参与 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 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 的机会 ,可收集到难以识别或 不容 易定 展决策的机制 ,在立法上赋予公众参与环 境与发展战略 实施过程 的 这应 当是社会主义民 主建设 的一个组成 部分。需要 加 量表达 的主观 信息 , 二是让公众发 泄情 绪 , 可以及时 了解 民意 , 杜绝 监督管理权利 , 更大的对抗行为 ; 公众参与的结果 , 能有助于获得难 以鉴别 的环境 强环境 资源定 价和环境损害经济评 估等理论工作 ,需要培 养大批环 可 甚至建立专门环境法庭 。 这样个人和民 间组织就可以对 影响, 也可用于确定项 目和环 境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依据 ; 另 境律师队伍 ,

《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标题:摘要。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要概述了公众参与的涵义、意义和参与形式,针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为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所在地居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参与建设项目的论证与监督管理,对建设项目的初期环境可行性论证和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评价和监督管理,这种过程和行为就称作“公众参与”[1]。

公众参与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环境意识的发展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为政府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可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在决策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考虑。

注重收集并认真听取项目建设地周边的公众的意见,将有利于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环评中更全面的认识被评价对象所处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环境问题。

同时根据公众反馈的信息,可以改进项目设计,减少或避免环境事故产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社会可接受性和环境合理性。

公众全过程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公众参与的形式《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我国目前采用的形式有。

媒体公布、社会调查及问卷调查、听证会等。

(1)媒体公布通过新闻媒介(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公布拟建项目的基础信息以及获取详细信息,参与项目讨论的方式,让普通百姓享有知情权,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政府机构办事的透明度,又能观察公众反应,有效开展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公众参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环评文件的完善,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项目方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文结合有关法规及实践活动,综合分析公众参与的实施流程,为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相关内容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实施Abstra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tivities. Through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hanc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IA documents for policy-maker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project partie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cess.Key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 implementation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正式确立了公民对建设项目的知情权,对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给予了法律保障。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摘要: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文中阐述了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并就完善环境法中公众参与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对策前言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 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阐明了环境权是人类应当享有的基本人权。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正是基于环境权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 它包含三个子权利: 环境知情权、决策参与权、救济请求权。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1 公众参与缺乏组织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广义上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除开发及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关外,其他相关机关、地方政府、学者专家等,通过法定或非法定的方式,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制作、审查与监督等阶段。

由于公众内部也存在着多种利益竞争,并且不是所有的公众都具有同等的知识以及环保意识,所以公众的非组织性的参与有着其固有的不足。

首先,一部分公众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或者迫于外界压力而放弃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一部分公民可能由于缺乏相关的环境知识而夸大建设项目对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其次,虽然公众对某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共同的利益,但是由于公众存在个体化的因素,他们在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所提出主张的是有分歧甚至是内部冲突的。

最后,对于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来说,处理这些分散的、冲突的利益主张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甚至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时机较晚,参与的阶段较少关于公众参与的时机以及阶段体现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之中,即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时机是规划草案送报前;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时机是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发表时间:2020-03-08T14:48:43.2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0期作者:梁花梅[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南宁市新本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12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和邻避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度联系十分紧密。

造成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的原因是程序性法律规范缺乏完善性、司法救济不利等。

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引言我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方违规建设工程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缺乏事前调研和科学规划,对项目所在位置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通过进一步完善环评评审机制、保证环评工作公开透明和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等综合措施,切实发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确保可以有效减少因规划不当而发生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大力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战略性策略,而且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属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运用一些方法提升公众的参与度,使公众可以更加积极的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参与,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用性与准确性得到大幅提高。

同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主要是指,相关的规划单位与政府单位,鼓励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引入公众参与,可以使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加,确保每一位公众都能够明确了解自身应该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从而更加利于我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论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及其考量

论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及其考量

论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及其考量摘要:当下,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不足,既有程序性法律规范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司法救济不利的原因。

因此,必须以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为基准对现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行政程序规则和司法审查规则加以重塑和完善。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引言公众参与指个人或者社会团体在权利以及义务当中从事一定的社会行为。

公众参与可有效地帮助决策者认识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问题,这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在环境保护法颁布之后,公众参与直接被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当中,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之后,政府通过立法方式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确保公民能够有着良好的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

公众参与的过程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和时间限制进行规定,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确保公众能够发挥自身权利,参与到整个环评过程中。

但目前公众参与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厦门PX项目事件和彭州石化事件等。

文章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此同时多方面的进行分析,旨在提出保障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权利的策略。

1公众参与的内容分析1.1?公众参与的内涵阐述公众参与的实现是对公民公众参与权的有效保障。

在当今时代,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不仅仅需要国家机关和政府,还需要社会公众发挥力量。

简单来讲,公众参与机制就是社会公民以制度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公共权力的使用中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公共活动的公平、公开与公正,在不损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1.2公众参与的途径分析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评价的技术和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利益冲突性,又要在评价的过程中保障利益的平衡。

因此,在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参与方式的选择,加强对参与方式的创新和优化,将公众参与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推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试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法律完善

试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法律完善

试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法律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是国家环境保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完善对其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意义与必要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重要文件提出合法、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

这种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如下意义与必要性:1. 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发现环境问题,揭示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监督和纠正环境问题,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2. 促进环境问题解决。

公众参与可以促进环境项目规划和决策更加合理,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和扩大,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3.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使公众更加理解和支持环境保护。

虽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在国内已经形成初步的法规框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下:1. 参与权无法保障。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通常都是在法定程序和时间节点内。

但是以往的案例中,有很多参与时间极短,甚至在公众知晓前已确定好方案,令公众的参与权无法得到保障。

2. 信息公开不透明。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是对相关信息有足够了解。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相关信息的公开度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涉及到敏感信息时,政府和企业往往披露信息的意愿不够强烈。

3. 反馈机制不完善。

公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实施后效果不明显,甚至被忽略。

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相关法规和条例。

国家应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条例,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范围,强化公众参与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

2. 打造信息公开平台。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来发布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

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中的公众参与.docx

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中的公众参与.docx

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中的公众参与1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从项目建设部门和决策人员的角度来看,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能够深入分析项目施工中的问题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减少决策后问题的产生,提升项目决策的质量;从被环境影响的公众角度来看,能够及时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可以推动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通过宣传和报道项目中的公众参与,能够提升公众的环保理念和法律意识,使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2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2.1公众知情权问题公众知情权为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提供了基础。

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发布主要通过公众媒体和媒介传播实现,建设单位会将项目信息在单位网站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网站中进行公布,但公众不会浏览这些网站,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征求公众意见的最短期限是10个工作日。

在公示过程中,若建设单位无法满足公示期限最低要求,公众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做出准确判断。

2.2公众参与权问题在现代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权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方式往往是问卷调查方式,但调查问卷无法准确地分发给相关人员。

并且,问卷调查中的问题普遍是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设置的,这些问题缺乏技巧性,未涉及项目特性等内容,公众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公众参与只是一种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

2.3公众表达权问题在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公众可以使用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公告起10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提出意见。

但是,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在处理公众意见的过程中,无法针对公众问题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使得公众表达权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2.4公众环保意识问题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公众普遍缺乏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普遍认为个人的力量比较微小,需要借助政府才能够完成环境保护工作,且个人意见未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摘要: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公众参与的目的及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对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首创性的对公众参与做出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本文就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中的应用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化公众参与的对策及建议。

一、公众参与的涵义
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项目方或者环评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够被公众充分认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对公众利益构成危害或威胁,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公众参与过程体现了环境评价工作和有关部门对公众利益和权力(如居住权)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二、公众参与的目的
1.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吸引公众主动参与环保工作
公众参与环评,能提高公众的集体环境意识,调动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转变环保只是政府部门职责的概念,形成全民参与环
保、关注环保的社会氛围。

2.增强项目合理性,建立公众对项目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前,征询公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可协助项目方或环评工作组更全面的评估项目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增强项目的环境合理性,获得更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3.评估难以用货币形式表达的环境资源价值
目前,对环境资源价值的估价比较困难,特别是涉及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社会属性较强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长期的影响等方面,但当地居民对其却可能会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公众参与可评估出这些资源的价值。

三、公众参与的作用
1.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法定权利。

公布环境信息是体现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内容。

生活在环评项目周围的公众是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有权利充分了解项目对自身居住环境的影响状况,对项目的可行性最有发言权。

公众通过参与环评,了解拟建项目的相关情况及其对周围的环境现状和环境发展的影响趋势,可以提高自身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并可通过社交及其他社会活动广为传播,从而带动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

2.保障了公众的参与权
公众参与项目环评,可协助项目方或环评工作组更全面地确认环境资源潜在的或长期的影响,以弥补环评中可能存在的疏漏。


关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畅通的渠道,及时地反馈到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的结果也可及时通达到群众,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

3.保障了公众的监督权
环保是全民的环保,必须有公众的参与。

当政府的环保决策和企业的环保行为得到公众支持和参与并受到舆论监督时,环保才可能真正实现。

公众参与批评,可随时对环评工作进行监督,增加项目审批等环保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最大程度地消除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隐患,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四、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1.项目方或环评工作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
《环评法》对公众参与环评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对参与的方法、程序及参与意见的有效性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权利,以及如何参与到环评中去。

在参与的形式上,多是由项目所在地居民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公众足够的兴趣与注意。

1.2调查或公示的内容不具体,不深入
有些部门在公众参与调查时,对项目的调查内容浮于表面,仅掌握“三图一表”简单信息,甚至有愚弄公众行为。

对拟建项目的公示,内容过于简单,在项目对环境的危害、污染情况及潜在的影响等方面含糊其词,避重就轻,使没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公众只知表
面,不明就里。

1.3 在环评工作中,部分人员对公众的意见不够重视,认为没有理论根据,不足为信,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
2.公众在参与环评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建设项目不管是否有危害,不论危害大小以及拟建方是否对危害采取防治措施,自始至终持抵制态度,不同意任何项目在自家周围建设,更拒绝签署意见。

2.2不知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这项工作,认为政府部门或中介技术服务机构人员来调查征询,是上级领导,只能说好、服从或顾及尼建方是朋友邻里关系,不便透露真实想法,只好违心签署同意意见。

2.3对公众参与项目环评存有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要不影响到自己,便不参与其中,即不拒签也不签署同意意见。

五、对策和建议
1.执行部门要把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制度贯彻执行,认真履行到项目所在地征询公众意见的职责,对拟建方项目的情况如实进行公示。

尊重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采取多种有利于公众参与的形式(如举行“听证会”、开通“环保咨询”热线、开展“环保问题”讨论等),多方面、多层次让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吸引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利用各种新闻媒
介扩大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3.制定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采取经济措施,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做出显著贡献的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方环境保护的水平。

《环评法》为保障公众参与环评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加了环保审批的透明度,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因此,公众应该珍惜环境参与权,善于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慎重考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法维护自己生存区域环境的安宁。

作者简介:李苏玲(1976.9-),女,江苏赣榆人,汉族,赣榆县环境监测站,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