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 利用辅助圆求解动点最值问题
5初中数学最值系列之辅助圆教案
![5初中数学最值系列之辅助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589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9.png)
5初中数学最值系列之辅助圆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辅助圆在数学中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运用辅助圆解决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掌握辅助圆在求解最值问题中的应用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辅助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和辅助圆的相关课件;2.提前准备好一些与辅助圆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教师简单介绍辅助圆的概念和作用,提出辅助圆在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2.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辅助圆的基本构造,帮助学生理解辅助圆的含义和作用。
二、辅助圆的性质1.教师向学生介绍辅助圆的性质,如辅助圆的半径等于问题中的其中一边的一半,辅助圆上的弦等于问题中的其中一边等等。
2.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展示辅助圆的性质,在黑板上进行解释和分析。
三、辅助圆在求解最值问题中的应用1.教师给学生出几个最值问题,如一张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块正方形纸片,求剩下的纸片所能构成的最大面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辅助圆解决问题。
3.学生们根据教师的引导,利用辅助圆来求解最值问题。
四、练习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与辅助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讨论。
2.学生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对错误的解答进行纠正和解释。
五、拓展思考1.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圆的直径与圆的面积有何关系?2.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们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强调辅助圆在求解最值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们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并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一些与辅助圆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辅助圆在求解最值问题中的应用方法的小短文。
中考数学复习讲义课件 中考考点全攻略 第六单元 圆 小专题5 辅助圆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讲义课件 中考考点全攻略 第六单元 圆 小专题5 辅助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82a43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6.png)
2.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因此遇到四边形 ABCD中的动点问题,若满足其中一组对角角度之 和等于180°,可考虑作它的外接圆解题.如图3, 在四边形ABCD中,满足∠ABC+∠ADC=180°, 可知四边形ABCD有外接圆⊙O,其圆心O为任意 一组邻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点O为AB和BC垂直 平分线的交点).
【经典母题】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B=2.若P为△ABC内 一动点,且满足∠PAB=∠ACP,则线段PB长度 的最小值为_______.
[解析]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C=60°,AC=AB=2. ∵∠PAB=∠ACP, ∴∠PAC+∠ACP=60°,∴∠APC=120°,
[思维方法] 根据线段BA与线段BQ关于线段BP所 在的直线对称可知,点Q在以点B为圆心,AB长为 半径的圆上运动,即点Q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圆弧, 然后画出草图,再矩形的性质求出∠ABQ=120°, 再由矩形的性质和轴对称性可知,△BOQ≌△DOC, 最后根据S阴影部分=S四边形ABQD-S扇形ABQ =S四边形ABOD+S△BOQ-S扇形ABQ可求出答 案.
小专题5辅助圆问题
类型一 定点定长作圆 方法解
读 平面内,点A为定点,点B为动点,且AB长度固定, 则点B的轨迹在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上 (如图1).依据的是圆的定义:圆是所有到定点的 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推广:如图2,点E为定点,点F为线段BD上的动 点(不含点B),将△BEF沿EF折叠得到△B′EF,则点 B′的运动轨迹为以点E为圆心,以线段BE为半径的 一段圆弧.若遇到求最值问题,可利用两点间线段 最短或垂线段最短解决。
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 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 BC上,若AE=3,求EF的长.
初中考数学专题总复习《圆》辅助圆最值问题
![初中考数学专题总复习《圆》辅助圆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b9be63b9d528ea80c779dc.png)
∠PBC=∠PCD,则线段PD的最小值为( B )
A. 5
B. 1
C. 2
D. 3
第6题图
7. (2019-2020南宁九年级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点F 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F,过点B作BE⊥AF于点G,交射线CD于点E, 连接CG,则CG的最小值为__2__1_0___2.
第5题图
模型三 隐形圆最值
模型分析 类型一 直角对直径 如图①,△ABC中,∠C=90°,点C为动点,则点C的轨迹是以AB为直径的 O(不包含A、B两点).
图①
注:作出辅助圆是关键,计算时结合求点圆、线圆最值等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6.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8,点P为矩形内一动点,且满足
5
作OE⊥OF,OE、OF分别交AB、BC于点E、F,则EF的最小值为____2____.
第9题图
10.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下方有一动点D,∠ADB=90°,BE平分
∠ABD交CD于点E,则
CE CD
2 的最小值是____2____.
第10题图
第7题图
类型二 定弦定角 如图②,△ABC和△ABD中,AB的长度为定值(定弦),点C、D在AB的同侧,且 ∠C=∠D(定角),我们把这样的模型根据其特征称为“定弦定角”模型,且A、B、 C、D四点共圆.
图②
注:作出辅助圆是关键,再结合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及求点圆、线圆最值等 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8. 如图,在边长为 2 3的等边△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上两个动点, 且满足AE=CD,BE、AD相交于点P,连接CP,则线段CP的最小值为( B )
0
d-r
辅助圆与最值问题
![辅助圆与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cc50f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e.png)
辅助圆与最值问题辅助圆与最值问题一、从圆的定义构造圆圆的定义:平面内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叫做圆。
构造思路:若动点到平面内某定点的距离始终相等,则其轨迹是圆。
例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6,BC=8,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 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4.练: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___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1.二、定边对直角知识回顾: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180°。
构造思路:一条定边所对的角始终为直角,则直角顶点轨迹是以定边为直径的圆或圆弧。
基本图形:例2.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2,E、F分别是BC、CD 上的动点,且满足BE=CF,连接AE、BF,交点为P点,则PD的最小值为1.练.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10,BC=12,点D为线段BC上一动点,以CD为直径,作AD交圆O于点E,连BE,则BE的最小值为2.三、定边对等角圆周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角都相等。
基本图形:∠P=30°∠P=45°∠P=60°∠P=135°例3:如图,在圆O中,弦AD等于半径,B为优弧AD上的一动点,等腰△ABC的底边BC所在的直线经过点D,若圆O的半径等于1,则OC的长不可能为2-3.练(19年中考题):如图,AB是圆O的直径,M、N是弧AB(异于A、B)上两点,C是弧MN上一动点,∠ACB的角平分线交圆O于点D,∠BAC的平分线交CD于点E,当点C从点M运动到点N时,则C、E两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1:2.检测题:D1.给定扇形OAB,圆心角为120°,半径为4.设P为弧AB上的动点,PM⊥OA,PN⊥OB,垂足分别为M、N,D是△___的外心。
模型24 辅助圆系列最值模型(解析版)-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
![模型24 辅助圆系列最值模型(解析版)-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e25f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01.png)
模型介绍【点睛1】触发隐圆模型的条件(1)动点定长模型若P为动点,但AB=AC=AP原理:圆A中,AB=AC=AP则B、C、P三点共圆,A圆心,AB半径备注:常转全等或相似证明出定长(2)直角圆周角模型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C恒为90°原理:圆O中,圆周角为90°所对弦是直径则A、B、C三点共圆,AB为直径备注:常通过互余转换等证明出动角恒为直角(3)定弦定角模型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P为定值原理:弦AB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则点P 运动轨迹为过A 、B 、C 三点的圆备注:点P 在优弧、劣弧上运动皆可(4)四点共圆模型①若动角∠A+动角∠C=180°原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则A 、B 、C 、D 四点共圆备注:点A 与点C 在线段AB 异侧(5)四点共圆模型②固定线段AB 所对同侧动角∠P=∠C原理:弦AB 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则A 、B 、C 、P 四点共圆备注:点P 与点C 需在线段AB 同侧【点睛2】圆中旋转最值问题条件:线段AB 绕点O 旋转一周,点M 是线段AB 上的一动点,点C 是定点(1)求CM 最小值与最大值(2)求线段AB 扫过的面积(3)求ABC S △最大值与最小值作法:如图建立三个同心圆,作OM ⊥AB ,B 、A 、M 运动路径分别为大圆、中圆、小圆 结论:①CM 1最小,CM 3最大②线段AB 扫过面积为大圆与小圆组成的圆环面积③ABC S △最小值以AB 为底,CM 1为高;最大值以AB 为底,CM 2为高例题精讲考点一:定点定长构造隐圆【例1】.如图,已知AB =AC =AD ,∠CBD =2∠BDC ,∠BAC =44°,则∠CAD 的度数为.解:∵AB =AC =AD ,∴B ,C ,D 在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CAD =2∠CBD ,∠BAC =2∠BDC ,∵∠CBD =2∠BDC ,∠BAC =44°,∴∠CAD =2∠BAC =88°.故答案为:88°变式训练【变式1-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DC ∥AB ,BC =1,AB =AC =AD =2.则BD 的长为()A .B .C .D .解:以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圆,延长BA 交⊙A 于F ,连接DF .∵DC ∥AB ,∴=,∴DF =CB =1,BF =2+2=4,∵FB 是⊙A 的直径,∴∠FDB =90°,∴BD ==.故选:B .【变式1-2】.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4,0),B(0,4),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2,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OM的最大值为.解:∵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2,∴点C的运动轨迹是在半径为2的⊙B上,如图,取OD=OA=4,连接OD,∵点M为线段AC的中点,∴OM是△ACD的中位线,∴OM=,∴OM最大值时,CD取最大值,此时D、B、C三点共线,此时在Rt△OBD中,BD==4,∴CD=2+4,∴OM的最大值是1+2.故答案为:1+2.考点二:定弦定角构造隐圆【例2】.如图,在△ABC中,BC=2,点A为动点,在点A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BAC=45°,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解:如图,△ABC的外接圆⊙O,连接OB、OC,∵∠BAC=45°,∴∠BOC=2∠BAC=2×45°=90°,过点O作OD⊥BC,垂足为D,∵OB=OC,∴BD=CD=BC=1,∵∠BOC=90°,OD⊥BC,∴OD=BC=1,∴OB==,∵BC=2保持不变,∴BC边上的高越大,则△ABC的面积越大,当高过圆心时,最大,此时BC边上的高为:+1,∴△ABC的最大面积是:×2×(+1)=+1.故答案为:+1.变式训练【变式2-1】.如图,P是矩形ABCD内一点,AB=4,AD=2,AP⊥BP,则当线段DP最短时,CP=.解:以AB为直径作半圆O,连接OD,与半圆O交于点P′,当点P与P′重合时,DP 最短,则AO=OP′=OB=AB=2,∵AD=2,∠BAD=90°,∴OD=2,∠ADO=∠AOD=∠ODC=45°,∴DP′=OD﹣OP′=2﹣2,过P′作P′E⊥CD于点E,则P′E=DE=DP′=2﹣,∴CE=CD﹣DE=+2,∴CP′=.故答案为:2.【变式2-2】.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外有一点E,∠AEB=90°,F为DE的中点,连接CF,则CF的最大值为.解:如图,以AB为直径作圆H,∵∠AEB=90°,∴点E在这个⊙H上,延长DC至P,使CD=PC,连接BE,EH,PH,过H作HM⊥CD于M,∵EF=DF,CD=PC,∴CF=PE,Rt△AEB中,∵H是AB的中点,∴EH=AB=2,Rt△PHM中,由勾股定理得:PH===2,∵PE≤EH+PH=2+2,当P,E,H三点共线时,PE最大,CF最大,∴CF的最大值是+1考点三:对角互补构造隐圆【例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在对角线AC上,连接BE,作EF⊥BE,垂足为E,直线EF交线段DC于点F,则=__________.解:如图,连接BF,取BF的中点O,连接OE,OC.∵四边形ABCD是矩形,EF⊥BE,∴四边形EFCB对角互补,∴B,C,F,E四点共圆,∴∠BEF=∠BCF=90°,AB=CD=3,BC=AD=5,∵OB=OF,∴OE=OB=OF=OC,∴B,C,F,E四点在以O为圆心的圆上,∴∠EBF=∠ECF,∴tan∠EBF=tan∠ACD,∴==变式训练【变式3-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CD=30°,AD=2,E是AC的中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最小值为.解:∵∠BAD=∠BCD=90°,∴A、B、C、D四点共圆,且BD为直径,取BD中点O,则圆心为点O,连接AO、CO,取AO中点F,连接EF,DF,∵∠ACD=30°,∴∠AOD=60°,∵OA=OD,∴△OAD为等边三角形,∴OA=OD=OC=AD=2,∴∠AFD=90°,则DF=,∵EF是△AOC的中位线,∴EF=OC=1,在△DEF中,DF﹣EF≤DE,∴当D、E、F三点共线时,DE取到最小,最小值为.∴DE的最小值为.【变式3-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是BC边上的一动点,点F是CD上一点,且CE=DF,AF、DE相交于点O,BO=BA,则OC的值为.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F=∠ECD=∠ABC=90°,∵DF=CE,∴△ADF≌△DCE,∴∠DAF=∠EDC,∵∠EDC+∠ADO=90°,∴∠DAF+∠ADO=90°,∴∠AOD=90°,∴四边形ABEO对角互补,∴A、B、E、O四点共圆,取AE的中点K,连接BK、OK,作OM⊥CD于M.则KB=AK=KE=OK,∵BA=BO,∴∠BAO=∠BOA=∠AEB=∠DEC,∵AB=DC,∠ABE=∠DCE,∠AEB=∠DEC,∴△ABE≌△DCE,∴BE=EC=1,∴DF=EC=FC=1,∴DE==,∵△DFO∽△DEC,∴==,∴==,∴OD=,OF=,∵•DO•OF=•DF•OM,∴OM=,∴MF==,∴CM=1+=,在Rt△OMC中,OC==,故答案为.实战演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0,4),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上点C,则点C的坐标为()A.(5,0)B.(2,0)C.(﹣8,0)D.(2,0)或(﹣8,0)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0,4),∴OA=3,OB=4,∴AB==5,∴AC′=5,AC=5,∴C′点坐标为(2,0);C点坐标为(﹣8,0).故选:D.2.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3,BC=4,点P是BC边上一动点(点P不与B,C 重合),连接AP,作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M,则线段MC的最小值为()A.2B.C.3D.解:连接AM,∵点B和M关于AP对称,∴AB=AM=3,∴M在以A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当A,M,C三点共线时,CM最短,∵AC=,AM=AB=3,∴CM=5﹣3=2,故选:A.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6,点P在矩形的内部,连接PA,PB,PC,若∠PBC=∠PAB,则PC的最小值是()A.6B.﹣3C.2﹣4D.4﹣4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ABP+∠PBC=90°,∵∠PBC=∠PAB,∴∠PAB+∠PBA=90°,∴∠APB=90°,∴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设圆心为O,连接OC交⊙O于P,此时PC最小,∵OC===2,∴PC的最小值为2﹣4,故选:C.4.如图所示,∠MON=45°,Rt△ABC,∠ACB=90°,BC=6,AC=8,当A、B分别在射线OM、ON上滑动时,OC的最大值为()A.12B.14C.16D.14解:如图,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在AB的下方作等腰直角△AQB,∠AQB=90°,作BH⊥QC于H,∴点O在以点Q为圆心,QB为半径的圆上,∵∠AQB+∠ACB=180°,∴点A、C、B、Q共圆,∴∠BCQ=∠BAQ=45°,∴BH=CH=3,在Rt△BQH中,由勾股定理得QH=4,∴CQ=7,当点C、Q、O共线时,OC最大,∴OC的最大值为OQ+CQ=5+7=12,故选:A.5.如图,已知AB=AC=AD,∠CBD=2∠BDC,∠BAC=44°,则∠CAD的度数为.解:∵AB=AC=AD,∴B,C,D在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上,∴∠CAD=2∠CBD,∠BAC=2∠BDC,∵∠CBD=2∠BDC,∠BAC=44°,∴∠CAD=2∠BAC=88°.故答案为:88°.6.如图示,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3,0),点C在y轴上,且∠ACB=45°,则点C的坐标为.解:在x轴的上方作等腰直角△ABF,FB=FA,∠BAF=90°,以F为圆心,FA为半径作⊙F交y轴于C,连接CB,CA.∵∠ACB=∠AFB=45°,∵B(﹣2,0),A(3,0),△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FA=FB=FC=,设C(0.m),则()2+(﹣m)2=()2,解得m=6或﹣1(舍弃)∴C(0,6),根据对称性可知C′(0,﹣6)也符合条件,综上所述,点C的坐标为(0,6)或(0,﹣6).故答案为(0,6)或(0,﹣6).7.如图,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AB+∠PBA=90°,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2.解:∵∠PAB+∠PBA=90°,∴∠APB=90°,∴P在以AB为直径的圆周上(P在△ACB内部),连接OC,交⊙O于P,此时CP的值最小,如图,∵AB=6,∴OB=3,∵BC=4,∴由勾股定理得:OC=5,∴CP=5﹣3=2,故答案为:2.8.在△ABC中,AB=4,∠C=45°,则AC+BC的最大值为.解:过点B作BD⊥AC于点D,∵∠C=45°,∴△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CD,设BD=CD=a,延长AC至点F,使得CF=a,∵tan∠AFB==,作△ABF的外接圆⊙O,过点O作OE⊥AB于点E,则AE=AB=2,∠AOE=∠AFB,∴tan∠AOE=,∴OE=4,OA==,∴+BC=(AC+BC)=(AC+CF)=≤(OA+OF),∴+BC的最大值为×=4.故答案为:.9.如图,等边△ABC中,AB=6,点D、点E分别在BC和AC上,且BD=CE,连接AD、BE交于点F,则CF的最小值为.解: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BAC=∠BCE=60°,∵BD=CE,∴△ABD≌△BCE(SAS)∴∠BAD=∠CBE,又∵∠AFE=∠BAD+∠ABE,∴∠AFE=∠CBE+∠ABE=∠ABC,∴∠AFE=60°,∴∠AFB=120°,∴点F的运动轨迹是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弧上运动(∠AOB=120°,OA=2),连接OC交⊙O于N,当点F与N重合时,CF的值最小,最小值=OC﹣ON=4﹣2=2.故答案为2.10.如图,正方形ABCD中,AB=2,动点E从点A出发向点D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D 出发向点C运动,点E、F运动的速度相同,当它们到达各自终点时停止运动,运动过程中线段AF、BE相交于点P,则线段DP的最小值为.解:如图:,∵动点F,E的速度相同,∴DF=AE,又∵正方形ABCD中,AB=2,∴AD=AB,在△ABE和△DAF中,,∴△ABE≌△DAF,∴∠ABE=∠DAF.∵∠ABE+∠BEA=90°,∴∠FAD+∠BEA=90°,∴∠APB=90°,∵点P在运动中保持∠APB=90°,∴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B为直径的弧,设AB的中点为G,连接CG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AG=BG=AB=1.在Rt△BCG中,DG===,∵PG=AG=1,∴DP=DG﹣PG=﹣1即线段DP的最小值为﹣1,故答案为:﹣1.1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 =∠ACD =∠ADC =45°,△DBC 的面积为8,则BC 长为.解:如图,作DH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H ,取CD 的中点O ,连接OA ,OB .∵DH ⊥BH ,∴∠DHC =90°,∴四边形DACH 对角互补,∴A ,C ,H ,D 四点共圆,∵∠DAC =90°,CO =OD ,∴OA =OD =OC =OH ,∴A ,C ,H ,D 四点在以O 为圆心的圆上,∵AC =AD ,∴∠CHA =∠AHD =45°,(没有学习四点共圆,可以这样证明:过点A 作AM ⊥DH 于M ,过点A 作AN ⊥BH 于N ,证明△AMD ≌△ANC ,推出AM =AN ,推出AH 平分∠MHN 即可)∵∠ABC =45°,∴∠BAH =90°,∴BA =AH ,∵∠BAH =∠CAD =90°,∴∠BAC =∠HAD ,∵AC =AD ,AB =AH ,∴△BAC ≌△HAD (SAS ),∴BC =DH ,∴S △BCD =×BC ×DH =×BC 2=16,∴BC =4或﹣4(舍弃),故答案为4.12.已知:在△ABC中,AB=AC=6,∠B=30°,E为BC上一点,BE=2EC,DE=DC,∠ADC=60°,则AD的长.解:连接AE,过点A作AH⊥BC于H点,在Rt△ABH中,∵∠B=30°,∴AH=AB=3.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H=3,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CH=BH=3,BC=6.∴CE=BC=2.∴HE=CH﹣CE=.在Rt△AHE中,由勾股定理可求AE=2.所以AE=CE,∠CAE=∠ACB=30°,所以∠AEB=60°=∠ADC,∴四边形AECD对角互补,∴点A、D、C、E四点共圆,∴∠ADE=∠ACE=30°,所以∠CDE=∠ADC﹣∠ADE=30°.∵DE=DC,∴∠DEC=75°.∴∠AED=120°﹣75°=45°.过点A作AM⊥DE于M点,则AM=AE=.在Rt△AMD中,∠ADM=30°,∴AD=2AM=.故答案为2.1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6,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 ⊥ED,连接DF交AC于点G,将△EFG沿EF翻折,得到△EFM.连接DM.交EF于点N.若AF=2.则△EMN的面积是.解:如图,取DF的中点K,连接AK,EK.连接GM交EF于H.∵四边形ACD是正方形,∴AD=AB=6,∠DAB=90°,AB∥CD,∠DAC=∠CAB=45°,∵DE⊥EF,∴∠DEF=∠DAF=90°,∴四边形AFED对角互补,∴A,F,E,D四点共圆,∵DK=KF,∴KA=KD=KF=KE,∴∠DFE=∠DAE=45°,∴∠EDF=∠EFD=45°,∴DE=EF,∵AF=2,AD=6,∴DF==2,∴DE=DF=2,∵AF∥CD,∴==,∴FG=FM=,∴GM=FM=,∴FH=GH=HM=,∵EF⊥GM,∴GH=HM=,∴EH=EF﹣FH=2﹣=,∵MH∥DE,∴===,∴EN=EH=,=•EN•MH=••=.∴S△ENM故答案为.1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8,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 ⊥ED,交AB于点F,连接DF,交AC于点G,将△EFG沿EF翻折,得到△EFM,连接DM,交EF于点N,若点F是AB的中点,则FM=,=.解:∵将△EFG沿EF翻折,得到△EFM,∴FG=F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AGF∽△CGD,∴,∵点F是AB的中点,∴AF=CD,∴,∵AD=8,∴AF=4,∴DF==4,∴FM=FG=;∵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CAD=45°,∵EF⊥DE,∴∠DEF=90°=∠BAD,∴∠BAD+∠DEF=180°,∴点A,D,E,F四点共圆,∴∠DFE=∠DAC=45°,∴∠EDF=45°,∴DE=EF=DF=2,连接GM,交EF于P,由折叠知,PG=PM,GM⊥EF,∵DE⊥EF,∴GM∥DE,∴△FPG∽△FED,∴,∴PF=EF=,∴PE=EF﹣PF=,∵GM∥DE,∴△MPN∽△DEN,∴,∴,∴EN=PE=,在Rt△DEN中,,故答案为:;.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8,点E,F分别是边CD,BC上的动点,且∠AFE=90°(1)证明:△ABF∽△FCE;(2)当DE取何值时,∠AED最大.(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AFE=90°,∴∠AFB+∠EFC=90°,∵∠EFC+∠FEC=90°,∴∠AFB=∠FEC,∴△ABF∽△FCE.(2)取AE的中点O,连接OD、OF.∵∠AFE=∠ADE=90°(对角互补),∴A、D、E、F四点共圆,∴∠AED=∠AFD,∴当⊙O与BC相切时,∠AFD的值最大,易知BF=CF=4,∵△ABF∽△FCE,∴=,∴=,∴EC=,∴DE=DC﹣CE=6﹣=.∴当DE=时,∠AED的值最大.16.如图,将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OAB和OCD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A(0,4).将Rt△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连接AC,BD,直线AC与BD相交于点P.(1)求证:AP⊥BP;(2)若点Q为OA的中点,求PQ的最小值.(1)证明:∵△OAB和△O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B,OC=OD,∠AOB=∠COD=90°,∴∠AOC+∠COB=∠COB+∠BOD=90°,∴∠AOC=∠BOD,在△AOC和△BOD中,,∴△AOC≌△BOD(SAS),∴∠OAC=∠OBD,∵△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B+∠OBA=90°,∴∠OAC+∠CAB+∠ABO=90°,∴∠OBD+∠CAB+∠ABO=90°,∴∠APB=90°,∴AP⊥BP;(2)解:如图,∵AP⊥BP,∴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E上运动,由点圆最值可得,当P,Q,E三点共线,且点P在EQ的延长线上时,PQ最小,∵△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0,4),∴OA=OB=4,∴AB=OA=4,∵E是AB的中点,Q是OA的中点,∴QE=OB=2,∵PE是圆E的半径,∴PE=AB=2,∴PQ=PE﹣QE=2﹣2,∴PQ的最小值为2﹣2.17.(1)【学习心得】于彤同学在学习完“圆”这一章内容后,感觉到一些几何问题如果添加辅助圆,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可以使问题变得非常容易.例如: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D是△ABC外一点,且AD=AC,求∠BDC的度数.若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辅助⊙A,则点C、D必在⊙A上,∠BAC是⊙A的圆心角,而∠BDC是圆周角,从而可容易得到∠BDC=45°.(2)【问题解决】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BDC=25°,求∠BAC的度数.(3)【问题拓展】如图3,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1.解:(1)如图1,∵AB=AC,AD=AC,∴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A,点B、C、D必在⊙A上,∵∠BAC是⊙A的圆心角,而∠BDC是圆周角,∴∠BDC=∠BAC=45°,故答案是:45;(2)如图2,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BAD=∠BCD=90°,∴点A、B、C、D共圆,∴∠BDC=∠BAC,∵∠BDC=25°,∴∠BAC=25°,(3)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AB=AD=CD,∠BAD=∠CDA,∠ADG=∠CDG,在△ABE和△DCF中,,∴△ABE≌△DCF(SAS),∴∠1=∠2,在△ADG和△CDG中,,∴△ADG≌△CDG(SAS),∴∠2=∠3,∴∠1=∠3,∵∠BAH+∠3=∠BAD=90°,∴∠1+∠BAH=90°,∴∠AHB=180°﹣90°=90°,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则OH=AO=AB=1,在Rt△AOD中,OD===,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H+DH>OD,∴当O、D、H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最小值=OD﹣OH=﹣1.(解法二:可以理解为点H是在Rt△AHB,AB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当O、H、D三点共线时,DH长度最小)故答案为:﹣1.1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6(a≠0)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2,0)和点B(6,0),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D的坐标;(2)如图①,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若△PBC的面积为12,求点P的坐标;(3)如图②,已知⊙B的半径为2,点Q是⊙B上一个动点,连接AQ,DQ,求DQ+AQ 的最小值.解:(1)令x=0,则y=6,C(0,6),∵A(﹣2,0),B(6,0),∴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6)(x+2)(a≠0),当x=0时,y=﹣12a=6,解得a=﹣,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6)(x+2)=﹣x2+2x+6,∵y=﹣x2+2x+6=﹣(x﹣2)2+8,∴顶点D的坐标为(2,8);(2)由(1)知,C(0,6),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kx+t,将点B、C的坐标代入得6k+t=0,,解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6;如图,过点P作PH∥y轴交BC于点H,连接PB,PC,设P(x,﹣x2+2x+6),则H(x,﹣x+6)(0<x<6),∴PH=﹣x2+2x+6﹣(﹣x+6)=﹣x2+3x,∵△PBC的面积为12,∴OB•PH=×6×(﹣x2+3x)=12,即﹣x2+3x=4,解得x=2或x=4,∴点P的坐标为(2,8)或(4,6);(3)如图,取点E(5.5,0),∴BE=0.5,∵AB=8,BQ=2,∴AB:BQ=4:1,∵BE=0.5,BQ=2,∴BQ:BE=4:1,∵∠ABQ=∠QBE,∴△ABQ∽△QBE,∴AQ:QE=BQ:BE=4:1,即QE=AQ,∴DQ+AQ=DQ+QE,由两点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D,Q,E三点共线时,DQ+QE最小,最小值为DE,∴DE==.即DQ+AQ的最小值为:.19.模型分析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其中∠BAC为定角,AD为定值,我们称该模型为定角定高模型.问题:随着点A的运动,探究BC的最小值(△ABC面积的最小值).(1)当∠BAC=90°时(如图①):第一步:作△ABC的外接圈⊙O;第二步:连接OA;第三步:由图知AO≥AD,当AO=AD时,BC取得最小值.(2)当∠BAC<90°时(如图②):第一步:作△ABC的外接圆⊙O;第二步:连接OA,OB,OC,过点O作OE⊥BC于点E:第三步:由图知AO+OE≥AD,当AO+OE=AD时,BC取得最小值.那么∠BAC>90°呢?结论:当AD过△ABC的外接圆圆心O(即AB=AC)时,BC取得最小值,此时△ABC的面积最小当∠BAC<90°时,请根据【模型分析】(2)中的做法将下面证明过程补充完整.求证:当AD过△ABC的外接圆圆心O(即AB=AC)时,BC取得最小值,此时△ABC 的面积最小.证明:如解图,作△ABC的外接圆⊙O,连接OA,OB,OC,过点O作OE⊥BC于点E,设⊙O的半径为r,∠BOE=∠BAC=α,AD=h,∴BC=2BE=2OB•sinα=2r•sinα,∵sinα为定值,∴要使BC最小,只需…自主探究:我们知道了当AD过△ABC的外接圆圆心O(即AB=AC)时,△ABC的面积取得最小值,那么要使△ABC的周长取得最小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模型分析:证明:如图1,作△ABC的外接圆⊙O,连接OA,OB,作OE⊥BC于E,设⊙O的半径为r,AD=h,∴BC=2BE=2CE,∵=,∴∠BOC=2∠BAC=2α,∵OB=OC,∴∠BOE=∠BOC=α,∴OE=OB•cosα=r•cosα,∵OA+OE≥AD,∴r+r•cosα≥h,∴r≥,∵BE=OB•sinα=r•sinα,∴BC=2BE=2r•sinα,∴当r最小时,BC最小,∴当r=时,BC=;最小自主探究:解:如图2,延长CB知E,使BE=AB,延长BC至F,使CF=AC,∴AB+BC+AC=BE+BC+CF=EF,∠AEB=∠EAB,∠CAF=∠AFC,∴∠ABC=2∠EAB,∠ACB=2∠CAF,∵∠ABC+∠ACB=180°﹣∠BAC=180°﹣α,∴2∠EAB+2∠CAF=180°﹣α,∴∠EAF+∠CAF=90°﹣,∴∠EAF=∠EAF+∠CAF+∠BAC=90°+,作△AEF的外接圆O,作OH⊥EF于H,连接OA,OE,OF,在优弧EF上任取一点G (不在E和点F处),连接EG,FG,∴∠G=180°﹣∠EFA=90﹣,同理上可得:∠EOH=∠G=90°﹣,∴∠OEH=90°﹣∠EOH=,∴OH=r•sin,EF=2EH=2r•cos,∵OH+AD≤OA,∴r•sin+h≤r,∴(1﹣sin)r≥h,∴r≥,∴r=,最小∴EF=,最小∴△ABC的周长最小值为:.20.如图,抛物线y=ax2+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左侧),与y轴交于点C,直线y=kx+b经过点A,C,且OA=2OC=4.(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为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E作EF∥y轴交AC于点F,求线段EF的最大值;(3)在(2)的结论下,若点G是x轴上一点,当∠CGF的度数最大时,求点G的坐标.解:(1)∵OA=2OC=4,∴A(4,0),C(0,2),将A(4,0),C(0,2)代入y=ax2+x+c,∴,解得,∴y=﹣x2+x+2;(2)将点A(4,0),C(0,2)代入y=kx+b,∴,解得,∴y=﹣x+2,设E(t,﹣t2+t+2),则F(t,﹣t+2),∴EF=﹣t2+t+2+t﹣2=﹣t2+2t=﹣(t﹣2)2+2,当t=2时,EF的最大值为2;(3)∵t=2,∴E(2,3),F(2,1),设G(x,0),作△CFG的外接圆M,设圆M的半径为r,当圆M与x轴相切时,∠CGF最大,此时M(x,r),∵MC=MF=r,∴x2+(r﹣2)2=r2,(2﹣x)2+(1﹣r)2=r2,解得x=4﹣,∴G(4﹣,0).。
2023年中考数学专项复习课件:辅助圆在解题中的应用
![2023年中考数学专项复习课件:辅助圆在解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7b624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7.png)
模型分析
(2)当∠C=90°时,点C在⊙O上运动(如图②,不与点A,B重合).其中 AB为⊙O的直径;(3)当∠C>90°时,点C在如图③所示的 上运动( 不与点A,B重合).其中 ∠AOB+∠ACBA=B 180°
1 2
模型应用
12. 如图,在矩形 ABCD中,AB=4,BC=6,E是矩形内部的一个动点 ,且AE⊥BE,则线段CE的最小值为2__1_0__2___.
r-d
0
d-r
连接OD并延长交
连接OD交⊙O于
此时点E的位置
点E与点D重合
⊙O于点E
点E
模型应用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的半径为2,圆心M的坐标为(3,4) ,P是⊙M上的任意一点,PA⊥PB,且PA,PB分别与x轴交于点A,B. 若点A,B关于原点O对称,则AB的最小值为_6_______.
对的劣弧BD上运动,连接OA,OP,则AP≤OA+OP,
∴当O,A,P三点共线时,AP取得最大值,最大值即为OA+OP的值.
过点O作OQ⊥AB于点Q,
∵∠DPB=120°,∴∠BAD=60°,
∵AD=BD=6,∴∠OAQ=30°,AQ= 1 AB=3,
2
∴OA=2 3 ,∴OA+OP=4 3,
∴AP的最大值为4 3 .
15 4
过点C作CP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则CQ的最大值为______.
第8题图
第9题图
10.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4,∠BAD=∠BCD=90°,则四边
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为___8_____.
11.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下方有一动点D,∠ADB=90°,
CE
第1题图
专题4.2圆---利用“隐圆”模型求最值-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专题4.2圆---利用“隐圆”模型求最值-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f36e0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b.png)
D
Q
Q
C
N N
H
O O
A
MM
P P
B
∵MN=2NH= ON2-OH2 = 262-OH2
∴当OH最短时,MN最长.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4.如图,在Rt△ABC中,∠C=90º,BC=6,AC=8,D,E分别是BC,AC上的一点,且
24/5
DE=6.若以DE为直径的圆与斜边AB相交于M,N两点,则MN的最大值为_____.
A
M
D
E
B
N
C
针对训练
点圆最值---点心线
考点4-1
1.如图,⊙O、⊙C,OC=5,点A、B分别是平面内的动点,且OA=4,BC=3,则OB长
2 ,AC长的最大值为_____
8 ,OB长的最小值为______
9 ,AC长的最小值
的最大值为______
12 ,AB长的最小值为____.
0
为______
1 ,AB长的最大值为______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点E是AB边上的中点,点F是线段BC边上
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C,则B´C最小值是
A
2 10-2
________.
A
B
O
C
D
B´
E
B´
B
F
C
模型分析
线圆最值---心垂线
考点4-2
BC、CD上两个动点,且∠EAF=60º,则△AEF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
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定角夹定高
【简答】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º,得△ABF´,则∠EAF´=60º,易证
二次函数辅助圆求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辅助圆求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b0a52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二次函数辅助圆求最值问题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涉及到辅助圆的时候,更是让很多人感到头疼。
本文将讲解什么是二次函数辅助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辅助圆求最值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一、什么是二次函数辅助圆二次函数辅助圆,指的是二次函数图像与以函数自变量为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的圆的交点。
在求最值问题中,通过分析二次函数与辅助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方便地得到二次函数的最值。
因此,二次函数辅助圆也被称为“最值辅助圆”。
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bx+c,我们可以将其标准化为y=a(x-h)2+k的形式,其中h=-b/2a,k=c-ah2。
利用这个标准形式,我们可以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解辅助圆与坐标轴和直线x=h的交点,从而求解得到最值。
二、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辅助圆求最值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辅助圆求最值:求函数y=2x2-4x+1的最小值。
1.标准化二次函数首先将二次函数y=2x2-4x+1标准化为y=2(x-1)2-1的形式,这里h=1,k=-1。
2.画出辅助圆以点(h,k)为圆心,k的绝对值为半径,画出辅助圆。
3.求解交点将辅助圆与x轴、y轴和直线x=1求交点:与x轴交点为(0,1),(2,1);与y轴交点为(1,0);与直线x=1交点为(1,-1)。
4.分析位置关系将二次函数图像与辅助圆的位置关系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二次函数与辅助圆的交点在y轴上,即h=0。
情况二:二次函数与辅助圆的交点在x轴上,即k=0。
对于这个例子,由于h=1不等于0且k=-1小于0,因此属于情况一。
在这种情况下,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辅助圆和二次函数的交点中y 值最小的点的纵坐标。
根据上面求出的交点,得到交点(2,1)和(0,1)处的函数值分别为5和1。
因此,二次函数y=2x2-4x+1的最小值为1,此时x=0。
中考数学几何最值模型 专题03 辅助圆模型(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数学几何最值模型 专题03 辅助圆模型(学生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cb58ce3968011ca20091f3.png)
辅助圆模型模型讲解一、定点定长1、O为定点,OA=OB,且长度固定,那么O、A、B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动点P在圆弧AB上运动,如图所示,Q为圆外一定点,当P运动到OQ的连线上时,即:P落到P1处,O、P1、Q三点共线时,PQ最小。
二、定弦定角2、线段AB固定,Q为动点,且∠AQB为定值,那么Q、A、B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动点Q在圆弧AB上运动,如图所示,R为圆外一定点,当Q运动到OQ的连线上时,即:P落到P1处,O、P1、Q三点共线时,RQ最小。
方法点拨一、题型特征:①动点的运动轨迹为圆②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距离最短:即圆外一点与圆心连线与圆的交点③常见确定圆的模型:定点定长、定弦定角。
二、模型本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例题演练1.如图,已知AB=AC=BD=6,AB⊥BD,E为BC的中点,则DE的最小值为()A.3﹣3B.3C.3﹣3D.2【解答】解:取AB的中点O,连接AE,OE,OD.∵AB=AC,BE=EC,∴AE⊥BC,∴∠AEB=90°,∵OA=OB,∴OE=AB=3,∵AB⊥BD,∴∠OBD=90°,∵OB=3,BD=6,∴OD===3,∵DE≥OD﹣OE,∴DE≥3﹣3,∴DE的最小值为3﹣3,故选:C.强化训练1.如图,矩形ABCD中,AB=3,BC=8,点P为矩形内一动点,且满足∠PBC =∠PCD,则线段PD的最小值为()A.5B.1C.2D.3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是矩形内部的一个动点,且AE ⊥BE,则线段CE的最小值为.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B=2.若P为△ABC内一动点,且满足∠P AB =∠ACP,则线段PB长度的最小值为.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AEB=90°,连接CE,则线段CE长的最大值为.5.如图1,P是⊙O外的一点,直线PO分别交⊙O于点A,B,则P A是点P 到⊙O上的点的最短距离.(1)探究一:如图2,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D,P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则AP的最小值是.(2)探究二:如图3,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请求出A′C长度的最小值.(3)探究三,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连接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运动,若AD=4,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辅助圆模型模型讲解一、定点定长1、O为定点,OA=OB,且长度固定,那么O、A、B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动点P在圆弧AB上运动,如图所示,Q为圆外一定点,当P运动到OQ的连线上时,即:P落到P1处,O、P1、Q三点共线时,PQ最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圆的最值问题模型汇总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圆的最值问题模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de3c427f5335a8103d22008.png)
圆的最值问题知识储备最值问题的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一个动点,因为是动态问题,所以才会有最值.在将军饮马问题中,折点P就是那个必须存在的动点.并且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解题策略就是作端点关于折点所在直线的对称即可.当然,动点的运动轨迹是可以变的,比如P点轨迹也可以是一个圆,就有了第二类最值问题——辅助圆.在这类题目中,题目很少直接告诉我们动点轨迹是个圆,也很少把这个圆画出来,因此,结合题目给的条件,分析出动点的轨迹图形,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若已经确定了动点的轨迹圆,接下来求最值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了,比如:如右图,A为圆外一点,在圆上找一点P使得PA最小.类型一已知圆轨迹类典例分析【例1.1】如图,已知圆C的半径为3,圆外一定点O满足OC=5,点P为圆C上一动点,经过点O的直线L上有两点A、B,且OA=OB,∠APB=90°,直线L不经过点C,则AB的最小值为.【例1.2】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A. B. C.3 D.2【练习】1.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 A .194B .245C .5 D .2.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AC=BC=4,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重合),过A 、D 、E 三点作⊙O ,⊙O 交AC 于另一点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3. 如图,AB 是⊙O 的弦,AB =5,点C 是⊙O 上的一个动点,且∠ACB =45°,点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线段MN 长的最大值为( )A. 5B. 25C. 25D.225类型二 由定义构造辅助圆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构造思路:若动点到平面内某定点的距离始终为定值,则其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值为半径的圆或圆弧. 常见题型:折叠问题 【确定圆心半径的方法】 ①圆心:折痕中的定点;②半径:与定点(圆心)相连的(定)等长线段.典例分析【例2.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 .【例2.2】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 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
2024年中考数学重难点《几何最值问题》题型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重难点《几何最值问题》题型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ff5e4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7.png)
重难点几何最值问题中考数学中《几何最值问题》部分主要考向分为五类:一、将军饮马类最值二、动点辅助圆类最值三、四点共圆类最值四、瓜豆原理类最值五、胡不归类最值几何最值问题虽然在中考数学中经常考察的是将军饮马类和辅助圆类,剩余几种虽然不经常考察,但是考到的时候难度都比较大,所以也需要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几何最值问题的处理办法,这样到考到的时候才能有捷径应对。
考向一:将军饮马类最值一动”“两定异侧普通一动”“两定同侧普通动”两定“一动”两定“两两动”“两定同侧两动”“两定异侧满分技巧将军饮马:。
1.(2023•绥化)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点E为高BD上的动点.连接CE,将CE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CF.连接AF,EF,DF,则△CDF周长的最小值是3+3.【分析】分析已知,可证明△BCE≌△ACF,得∠CAF=∠CBE=30°,可知点F在△ABC外,使∠CAF =30°的射线AF上,根据将军饮马型,求得DF+CF的最小值便可求得本题结果.【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6,∠ABC=∠BCA=60°,∵∠ECF=60°,∴∠BCE=60°﹣∠ECA=∠ACF,∵CE=CF,∴△BCE≌△ACF(SAS),∴∠CAF=∠CBE,∵△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高,∴∠CBE=∠ABC=30°,CD=AC=3,过C点作CG⊥AF,交AF的延长线于点G,延长CG到H,使得GH=CG,连接AH,DH,DH与AG 交于点I,连接CI,FH,则∠ACG=60°,CG=GH=AC=3,∴CH=AC=6,∴△ACH为等边三角形,∴DH=CD•tan60°=,AG垂直平分CH,∴CI=HI,CF=FH,∴CI+DI=HI+DI=DH=3,CF+DF=HF+DF≥DH,∴当F与I重合时,即D、F、H三点共线时,CF+DF的值最小为:CF+DF=DH=3,∴△CD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3+3.故答案为:3+3.2.(2023•德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BC,AB=3,BC=4,点E在AB上,且AE=1.F,G为边AD上的两个动点,且FG=1.当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CG的长为.【分析】先确定FG和EC的长为确定的值,得到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即为CG+EF最小时,平移CG到C'F,作点E关于AD对称点E',连接E'C'交AD于点G',得到CG+EF最小时,点G与G'重合,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出C'G'长即可.【解答】解:∵∠A=90°,AD∥BC,∴∠B=90°,∵AB=3,BC=4,AE=1,∴BE=AB﹣AE=3﹣1=2,在Rt△EBC中,由勾股定理,得EC===,∵FG=1,∴四边形CGFE的周长=CG+FG+EF+EC=CG+EF+1+,∴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只要CG+EF最小即可.过点F作FC'∥GC交BC于点C',延长BA到E',使AE'=AE=1,连接E'F,E'C',E'C'交AD于点G',可得AD垂直平分E'E,∴E'F=EF,∵AD∥BC,∴C'F=CG,CC'=FG=1,∴CG+EF=C'F+E'F≥E'C',即CG+EF最小时,CG=C'G',∵E'B=AB+AE'=3+1=4,BC'=BC﹣CC'=4﹣1=3,由勾股定理,得E'C'===5,∵AG'∥BC',∴=,即=,解得C'G'=,即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CG的长为.故答案为:.考向二:动点辅助圆类最值满分技巧动点运动轨迹为辅助圆的三种类型:一.定义法——若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恒等于固定长,则该点的运动轨迹为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或圆弧)二.定边对直角模型原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思路构造:若一条定边所对的“动角”始终为直角,则直角顶点运动轨迹是以该定边为直径的圆(或圆弧)三.定边对定角模型原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思路构造:若一条定边所对的“动角”始终为定角,则该定角顶点运动轨迹是以该定角为圆周角,该定边为弦的圆(或圆弧)1.(2023•徐州)如图,在Rt△ABC中,∠C=90°,CA=CB=3,点D在边BC上.将△ACD沿A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连接BC′,则BC′的最小值为.【分析】由折叠性质可知AC=AC'=3,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可进行求解.【解答】解:∵∠C=90°,CA=CB=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C=AC'=3,∵BC'≥AB﹣AC',∴当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时,BC'取最小值,最小值即为,故答案为.2.(2023•黑龙江)如图,在Rt△ACB中,∠BAC=30°,CB=2,点E是斜边AB的中点,把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Rt△AFD,点C,点B旋转后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点F,连接CF,EF,CE,在旋转的过程中,△CEF面积的最大值是4+.【分析】线段CE为定值,点F到CE距离最大时,△CEF的面积最大,画出图形,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线段CE为定值,∴点F到CE的距离最大时,△CEF的面积有最大值.在Rt△ACB中,∠BAC=30°,E是AB的中点,∴AB=2BC=4,CE=AE=AB=2,AC=AB•cos30°=2,∴∠ECA=∠BAC=30°,过点A作AG⊥CE交CE的延长线于点G,∴AG=AC=,∵点F在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上,∴AF=AB=4,∴点F到CE的距离最大值为4+,∴,故答案为:.3.(2023•大庆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AB=4,C为的三等分点(更靠近A点),点P是⊙O上个动点,取弦AP的中点D,则线段CD的最大值为()A.2B.C.D.【分析】如图,连接OD,OC,首先证明点D的运动轨迹为以AO为直径的⊙K,连接CK,当点D在CK的延长线上时,CD的值最大,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K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OD,OC,∵AD=DP,∴OD⊥P A,∴∠ADO=90°,∴点D的运动轨迹为以AO为直径的⊙K,连接CK,AC,当点D在CK的延长线上时,CD的值最大,∵C为的三等分点,∴∠AOC=60°,∴△AOC是等边三角形,∴CK⊥OA,在Rt△OCK中,∵∠COA=60°,OC=2,OK=1,∴CK==,∵DK=OA=1,∴CD=+1,∴CD的最大值为+1,故选:D.考向三:四点共圆类最值满分技巧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必有四点共圆,即辅助圆产生模型原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FD=,在四边形ACBF中,∠ACB=∠AFB=90°,∴A、C、B、F四点共圆,∴∠ACF=∠ABF=45°,∠CAB=∠CFB,∵∠PCD=45°∴∠ACP=∠FCD,又∵△ABE∽△FBD,∴∠BAE=∠BFD,∴∠CAP=∠CFD,∴△CAP∽△CFD,∴,在四边形ACBF中,由对角互补模型得AC+CB=,∴CF=∴,∴AP=1,∴PE=2,故答案为:2考向四:瓜豆原理类最值满分技巧瓜豆原理的特征和结论:∴AB=CD=6,∠B=∠BCD=90°,∵∠BET=∠FEG=45°,∴∠BEF=∠TEG,∵EB=ET,EF=EG,∴△EBF≌△ETG(SAS),∴∠B=∠ETG=90°,∴点G在射线TG上运动,∴当CG⊥TG时,CG的值最小,∵BC=,BE=,CD=6,∴CE=CD=6,∴∠CED=∠BET=45°,∴∠TEJ=90°=∠ETG=∠JGT=90°,∴四边形ETGJ是矩形,∴DE∥GT,GJ=TE=BE=,∴CJ⊥DE,∴JE=JD,∴CJ=DE=3,∴CG=CJ+GJ=+3,∴CG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2.(2023•宿城区二模)如图,矩形ABCD中,AD=6,DC=8,点E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BE⊥BF,,BG⊥EF于点G,连接CG,当CG最小时,CE的长为.【分析】过点B作BP⊥AC于点P,连接PG,则可得△ABE∽△PBG,进而可知∠BPG为定值,因此CG⊥PG时,CG最小,通过设元利用三角函数和相似比可表示出PG、CP,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P⊥AC于点P,连接PG,∵,∠ABC=∠EBF,∴△ABC∽△EBF,∴∠CAB=∠FEB,∵∠APB=∠EGB=90°,∴△ABP∽△EBG,∴=,∠ABP=∠EBG,∴∠ABE=∠PBG,∴△ABE∽△PBG,∴∠BPG=∠BAE,即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BPG的大小不变且等于∠BAC,∴当CG⊥PG时,CG最小,设此时AE=x,∵,∴PG=,∵CG⊥PG,∴∠PCG=∠BPG=∠BAC,∴,代入PG=,解得CP=x,∵CP=BC•sin∠CBP=BC•sin∠BAC=,∴x=,∴AE=∴CE=,故答案为:.考向五:胡不归类最值满分技巧胡不归模型解决步骤:模型具体化:如图,已知两定点A、B,在定直线BC上找一点P,使从B走道P,再从P走到A的总时间最小解决步骤:由系数k·PB确定分割线为PBPA在分割线一侧,在分割线PB另一侧依定点B构α角,使sinα=k,α角另一边为BD过点P作PQ⊥BD,转化kPB=PQ过定点A作AH⊥BD,转化(PA+k·PB)min=AH,再依“勾股法”求AH的长即可。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最值与辅助圆问题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最值与辅助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c03be36bec0975f465e2fc.png)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最值与辅助圆问题在这类题目中,题目很少直接告诉我们动点轨迹是个圆,也很少把这个圆画出来,因此,结合题目给的条件,分析出动点的轨迹图形,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若已经确定了动点的轨迹圆,接下来求最最值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了,比如:如下图,A 为圆外一点,在圆上找一点P 使得P A 最小.当然,也存在耿直的题目直接告诉动点轨迹是个圆的,比如:1.如图,已知圆C 的半径为3,圆外一定点O 满足OC =5,点P 为圆C 上一动点,经过点O 的直线l 上有两点A 、B ,且OA =OB ,∠APB =90°,l 不经过点C ,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连接OP ,根据△APB 为直角三角形且O 是斜边AB 中点,可得OP 是AB 的一半,若AB 最小,则OP 最小即可.连接OC ,与圆C 交点即为所求点P ,此时OP 最小,AB 也取到最小值.一.从圆的定义构造圆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Alll构造思路:若动点到平面内某定点的距离始终为定值,则其轨迹是圆或圆弧.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分析】考虑△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可得MA ’=MA =1,所以A ’轨迹是以M 点为圆心,MA 为半径的圆弧.连接CM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的A ’,此时A ’C 的值最小.构造直角△MHC ,勾股定理求CM ,再减去A ’M 即可.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点F 在边AC 上,并且CF =2,点E 为边BC 上的动点,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点C 落在点P 处,则点P 到边AB 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A'NMABCDA'NMABCDDCBA MN A'H A'N MA BCD【分析】考虑到将△FCE 沿EF 翻折得到△FPE ,可得P 点轨迹是以F 点为圆心,FC 为半径的圆弧.过F 点作FH ⊥AB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P 点,此时点P 到AB 的距离最小.由相似先求FH ,再减去FP ,即可得到PH .3.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8,点P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B 不重合).直线l 是经过点P 的一条直线,把△ABC 沿直线l 折叠,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当PB =6时,在直线l 变化过程中,求△ACB ’面积的最大值.【分析】考虑l 是经过点P 的直线,且△ABC 沿直线l 折叠,所以B ’轨迹是以点P 为圆心,ABCEFPABCEFPBPB 为半径的圆弧.考虑△ACB ’面积最大,因为AC 是定值,只需B ’到AC 距离最大即可.过P 作作PH ⊥AC 交AC 于H 点,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B ’点,先求HB ’,再求面积.4.如图,矩形ABCD 中,AB =4,BC =8,P 、Q 分别是直线BC 、AB 上的两个动点,AE =2,△AEQ 沿EQ 翻折形成△FEQ ,连接PF 、PD ,则PF +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分析】F 点轨迹是以E 点为圆心,EA 为半径的圆,作点D 关于BC 对称点D ’,连接PD ’,PF +PD 化为PF +PD ’.Q ABC DEFP连接ED ’,与圆的交点为所求F 点,与BC 交点为所求P 点,勾股定理先求ED ‘,再减去EF 即可.二.定边对直角知识回顾: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构造思路:一条定边所对的角始终为直角,则直角顶点轨迹是以定边为直径的圆或圆弧. 图形释义:若AB 是一条定线段,且∠APB =90°,则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例题】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2,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动点,且满足BE =CF ,连接AE 、BF ,交点为P 点,则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D'PFE DCBAQAB【分析】由于E 、F 是动点,故P 点也是动点,因而存在PD 最小值这样的问题,那P 点轨迹如何确定?考虑BE =CF ,易证AE ⊥BF ,即在运动过程中,∠APB =90°,故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连接OC ,与圆的交点即为P 点,再通过勾股定理即可求出PC 长度.思路概述:分析动点形成原理,通常“非直即圆”(不是直线就是圆),接下来可以寻找与动点相关有无定直线与定角.1.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 交BD 于点G ,连接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分析】根据条件可知:∠DAG =∠DCG =∠ABE ,易证AG ⊥BE ,即∠AHB =90°,EFA BCDPFDHGAB CDEF所以H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弧当D 、H 、O 共线时,DH 取到最小值,勾股定理可求.2.如图,Rt △ABC 中,AB ⊥BC ,AB =6,BC =4,P 是△ABC 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B =∠PBC ,则线段CP 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分析】∵∠PBC +∠PBA =90°,∠PBC =∠P AB , ∴∠P AB +∠PBA =90°,αααHGABCDE FPABC∴∠APB =90°,∴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弧.当O 、P 、C 共线时,CP 取到最小值,勾股定理先求OC ,再减去OP 即可.【寻找定边】1.如图, 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在半圆O 上,AB =5,AC =4.D 是弧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 ,过点C 作CE ⊥AD 于E ,连接BE .在点D 移动的过程中,BE 的最小值为 .【分析】E 是动点,E 点由点C 向AD 作垂线得来,∠AEC =90°,且AC 是一条定线段,所以E 点轨迹是以AC 为直径的圆弧.当B 、E 、M 共线时,BE 取到最小值.连接BC ,勾股定理求BM ,再减去EM 即可.CCBB【寻找定边与直角】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4,AC =10,点D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以CD 为直径作圆O ,连接BD 交圆O 于点E ,则A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分析】连接CE ,由于CD 为直径,故∠CED =90°,考虑到CD 是动线段,故可以将此题看成定线段CB 对直角∠CEB .取CB 中点M ,所以E 点轨迹是以M 为圆心、CB 为直径的圆弧.B连接AM ,与圆弧交点即为所求E 点,此时AE值最小,22AE AM EM =-==.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动点E 、F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AB 、CD 向终点B 、D 移动,当点E 到达点B 时,运动停止,过点B 作直线EF 的垂线BG ,垂足为点G ,连接AG ,则AG 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首先考虑整个问题中的不变量,仅有AE =CF ,BG ⊥EF ,但∠BGE 所对的BE 边是不确定的.重点放在AE =CF ,可得EF 必过正方形中心O 点,连接BD ,与EF 交点即为O 点.GF EDCB A∠BGO 为直角且BO 边为定直线,故G 点轨迹是以BO 为直径的圆.记BO 中点为M 点,当A 、G 、M 共线时,AG 取到最小值,利用Rt △AOM 勾股定理先求AM ,再减去GM 即可.【辅助圆+将军饮马】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点E 是AD 边上一动点,连接B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点P 是AD 边上另一动点,则PC +P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AFB =90°且AB 是定线段,故F 点轨迹是以AB 中点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圆.AB C DE F GABCDE FP考虑PC +PF 是折线段,作点C 关于AD 的对称点C ’,化PC +PF 为PC ’+PF ,当C ’、P 、F 、O 共线时,取到最小值.【辅助圆+相切】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 =30°,AB =4,D 是BC 上一动点,CE ⊥AD 于E ,EF ⊥AB 交BC 于点F ,则CF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分析】∠AEC =90°且AC 为定值,故E 点轨迹是以AC 为直径的圆弧.考虑EF ⊥AB ,且E 点在圆上,故当EF 与圆相切的时候,CF 取到最大值.F EDCBAB连接OF ,易证△OCF ≌△OEF ,∠COF =30°,故CF 可求.三.定边对定角在“定边对直角”问题中,依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关键性在于寻找定边、直角,而根据圆周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相.定边必不可少,而直角则可一般为定角.例如,AB 为定值,∠P 为定角,则A 点轨迹是一个圆.当然,∠P 度数也是特殊角,比如30°、45°、60°、120°,下分别作对应的轨迹圆. 若∠P =30°,以AB 为边,同侧构造等边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若∠P =45°,以AB 为斜边,同侧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BB若∠P =60°,以AB 为底,同侧构造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若∠P =120°,以AB 为底,异侧为边构造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1.如图,等边△ABC 边长为2,E 、F 分别是BC 、CA 上两个动点,且BE =CF ,连接AE 、BF ,交点为P 点,则C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由BE =CF 可推得△ABE ≌△BCF ,所以∠APF =60°,但∠APF 所对的边AF 是变化的.EFCBAP所以考虑∠APB =120°,其对边AB 是定值.所以如图所示,P 点轨迹是以点O 为圆心的圆弧.(构造OA =OB 且∠AOB =120°)当O 、P 、C 共线时,可得CP 的最小值,利用Rt △OBC 勾股定理求得OC ,再减去OP 即可.60°EF CBAP 120°EF CBAP 120°MOP ABCF E120°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若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P AB =∠ACP ,则线段PB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分析】由∠P AB =∠ACP ,可得∠APC =120°,后同上例题.3.在△ABC 中,AB =4,∠C =60°,∠A >∠B ,则B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分析】先作图,如下条件不多,但已经很明显,AB 是定值,∠C =60°,即定边对定角.故点C 的轨迹是以点O 为圆心的圆弧.(作AO =BO 且∠AOB =120°)题意要求∠A >∠B ,即BC >AC ,故点C 的轨迹如下图.当BC 为直径时,BC 取到最大值,考虑∠A 为△ABC 中最大角,故BC 为最长边,BC >AB =4.无最小值.ABCP4ABC 60°4.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M 、N 是弧AB (异于A 、B )上两点,C 是弧MN 上一动点,∠ACB 的角平分线交圆O 于点D ,∠BA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当点C 从点M 运动到点N 时,则C 、E 两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_______.【分析】分别考虑C 、E 两点的轨迹,C 点轨迹上是弧MCN ,其对应圆心角为∠MON ,半径为OM (或ON ).再考虑E 点轨迹,考虑到CE 、AE 都是角平分线,所以连接BE ,BE 平分∠ABC ,可得:∠AEB =135°.考虑到∠AEB 是定角,其对边AB 是定线段,根据定边对定角,所以E 点轨迹是个圆,考虑到∠ADB =90°,所以D 点即为圆心,DA 为半径.ABAAE 点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MDN ,是∠MON 的一半,所以C 、E 两点轨迹圆半径之比为1:根号2,圆心角之比为2:1,所以弧长比值为根号2.。
专题3、中考辅助圆问题之定弦定角最值问题
![专题3、中考辅助圆问题之定弦定角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7c363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1.png)
隐圆再现--定弦定角问题【知识要点】若固定线段AB所对动角∠P为定值,则点P运动轨迹为过A、B、P三点的圆。
备注:点P在优弧、劣弧上运动皆可。
原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请在上方后面的图形中找到圆心。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构造隐圆圆形中一般求一个定点到一动点线段长度的最小值问题的时候一般涉及定弦定角问题。
定弦定角解决问题的步骤:(1)让动点动一下,观察另一个动点的运动轨迹,发现另一个动点的运动轨迹为一段弧(2)找不变的张角(这个时候一般是找出张角的补角),(这个补角一般为60︒、45︒)(3)找张角所对的定弦,根据三点确定隐形圆,确定圆心位置(4)计算隐形圆的半径(5)圆心与所求线段上定点的距离可以求出来(6)最小值等于圆心到定点之间的距离减去半径【例题讲解】例题1、如图,∠O的半径为1,弦AB﹦1,点P为优弧AB上一动点,AC⊥AP交直线PB 于点C,则△ABC的最大面积为.例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6,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BCA﹦45°,点C的坐标为.训练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83 x2 3x 6 3 的顶点为A,并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B,在y 轴上存在点C,使∠ACB=30°. 则点C 的坐标是______例题3、如图,∠ABC,∠EFG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当D是边BC、EF的中点,直线AG、FC相交于点M.当∠EFG绕点D旋转时,线段BM长的最大值为.训练3、如图,以G (0,1)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D 两点,点E 为∠G 上一动点,CF ∠AE 于F .若点E 从在圆周上运动一周,则点F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及时训练】1、如图,△ABC 中,AC =3,BC =24,∠ACB =45°,D 为△ABC 内一动点,⊙O 为△ACD 的外接圆,直线BD 交⊙O 于P 点,交BC 于E 点,弧AE =CP ,则AD 的最小值为( )A .1B .2C .2D .2441-2、如图,在△ABC 中,AC =3,BC =24,∠ACB =45°,AM ∥BC ,点P 在射线AM 上运动,连BP 交△APC 的外接圆于D ,则AD 的最小值为( )A .1B .2C .2D .324-3、如图,⊙O 的半径为2,弦AB 的长为32,点P 为优弧AB 上一动点,AC ⊥AP 交直线PB 于点C ,则△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612+B .336+C .3312+D .346+【课堂总结】1.2.3.4.【课上练习】1、如图,边长为3的等边△ABC,D、E分别为边BC、AC上的点,且BD=CE,AD、BE交于P点,则C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如图,A(1,0)、B(3,0),以AB为直径作⊙M,射线OF交⊙M于E、F两点,C为弧AB的中点,D为EF的中点.当射线绕O点旋转时,C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3、如图,AB是⊙O的直径,AB=2,∠ABC=60°,P是上一动点,D是AP的中点,连接CD,则C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4.如图,已知以BC 为直径的⊙O ,A 为BC 中点,P 为AC 上任意一点,AD ⊥AP 交BP 于D ,连CD .若BC =8,则C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真题再现】1.如图,在动点C 与定长线段AB 组成的△ABC 中,AB =6,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连接DE .当点C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22 AB DE ,则点C 到AB 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___2.如图,∠MON =90°,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运动,且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其中AB =4,BC =3.(1)当∠OAB =45°时,OA 的长为 ;(2)连接AC ,当AC ∥ON 时,求OA 的长;(3)设AB 边的中点为E ,分别求出OA 、OB 、OC 、OD 、OE 在运动过程中的长度变化范围.A C3.如图,已知∠MON=45°,矩形ABCD的顶点A、D分别是边OM、ON边上的动点,且AD=4,AB=2,则OB长的最大值为.2,以DE为边4,如图,点D和点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边AC和AB上的点,且DE=2向外作正方形DEFG,则AF的最大值是。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利用辅助圆求解动点最值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利用辅助圆求解动点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01bb33daef5ef7bb0d3c96.png)
利用辅助圆求解动点最值问题许多几何问题虽然与圆无关,但是如果能结合条件补作辅助圆,就能利用圆的有关性质、结论,将某些最值问题通过圆中的几何模型求解.笔者经过研究,归纳为以下情况可考虑作辅助圆:一、同一端点出发的等长线段例1 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3,4,6DAB ABC AD AB BC ∠=∠=°===,点E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将EBC ?沿CE 翻折到EB C ′?,连结,B D B A ′′.当点E 在AB 上运动时,分别求,,B D B A B D B A ′′′′+的最小值.解析如图1,当点E 在点B 时,B ′与B 重合;当点E 在点A 时,设点B ′在点F 处,由翻折可知BC B C FC ′==.所以,点B ′在以C 为圆心,BC 为半径的圆上,运动轨迹为弧BF . 如图2,点D 在⊙C 内,延长CD 交⊙C 于点1B .当点B ′在点1B 时B D ′最小,最小值为11B C DC -=.点A 在⊙C 外,设AC 交⊙C 于点2B ,当点B ′在点2B 时B A ′最小,最小值为22136AC B C -=-.设AD 与⊙C 交点为3B ,当点B ′在点3B 时B D B A ′′+最小,最小值为3AD =.点评当条件中有同一端点出发的等长线段时,根据圆的定义,以该端点为圆心,等长为半径构造圆,将原问题转化为定点与圆上点的距离问题.模型1 如图3,点A 在⊙O 外,A 到⊙O 上各点连线段中AB 最短;如图4,点A 在⊙O 内,A 到⊙O 上各点连线段中AB 最短.证明在⊙O 上任取一点C ,不与点B 重合,连结,CA CO ,如图 3.,,OC CA OA OC OB CA AB +>=∴>∵,得证.如图4, ,,OC OA CA OC OB AB CA -<=∴<∵,得证.二、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为定值模型2 如图 5 , AB 为定线段,点C 为AB 外一动点,ACB ∠为定值,则点C 形成的轨迹是弧ACB 、弧AmB (不含点,A B ). 证明设⊙O 为ABC ?的外接圆,在AB 上方任取三点,点,,D E F 分别在⊙O 外、⊙O 上、⊙O 内.,,D AGB C E C AFB H C ∠<∠=∠∠=∠∠>∠=∠∵,∴当ACB ∠为定值时,点C 形成的轨迹是弧ACB 、弧ADB (不含点,A B ).1.动点时定线段所张的角为直角例2 如图6,正方形ABCD 边长为2,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动点,90AEB ∠=°,连结DE ,求DE 的最小值.解析90,AEB AB ∠=°∵为定线段,由模型2可知,点E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连OD 交⊙O 于点F ,由模型1,当E 在点F 处时DE 最短,最小值是51-.点评当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为直角时,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以定线段为直径构造圆.2.动点时定线段所张的角为锐角例 3 如图7, 45XOY ∠=°,一把直角三角形尺ABC 的两个顶点,A B 分别在,OX OY 上移动,10AB =,求点O 到AB 距离的最大值.解析如图8,⊙D 为ABO ?的外接圆,由模型2知,点O 的运动轨迹是弧AOB (,A B 两点除外).过点D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点E ,交弧AOB 于点F ,当点O 在点F 处时,O 到AB 的距离最大,即为FE 长.45,90XOY ADB ∠=°∴∠=°∵.10,52,5AB FD AD DB DE =∴====∵,525FE ∴=+.故O 到AB 距离的最大值为525+. 点评本题AB 是定长,XOY ∠为定值,利用模型2,找到点O 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弧,这段弧所在的圆是一个定圆,于是原问题转化为圆上一点到弦的距离问题. 模型3 如图9,AB 是⊙O 的一条弦,点C 是⊙O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O 作DE AB ⊥,垂足为D ,交⊙O 于点(,E E D 在O 两侧).当点C 在点E 处时,点C 到AB 的距离最大,即为DE 长. 证明如图9,作CF AB ⊥垂足为点F ,CF CD OC OD ED <<+=,得证.3.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为钝角例4 如图10,正三角形ABC ?边长为2,射线//AD BC ,点E 是射线AD 上一动点(不与点A 重合),AEC ?外接圆交EB 于点F ,求AF 的最小值.解析如图10 ,60,120EFC EAC BFC ∠=∠=°∴∠=°∵.BC ∵为定长,∴点F 的运动轨迹是弧BC (不与,B C 重合).过点A 作AG BC ⊥垂足为G ,交弧BC 于点H ,当点F 在点H 时AF 最小,最小值为323333AG HG -=-=. 点评本题将动点E 转化到动点F ,且因为120BFC ∠=°,BC 为定长,由模型2可知,点F 的运动轨迹是弧,这段弧所在的圆是一个定圆.于是,AF 的最小值问题转化为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最小值问题,由模型1即可求解. 三、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的最值例5 如图11,四边形ABCD 中,均有//,,60,8,AD BC CD BC ABC AD ⊥∠=°=12BC =.在边A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cos BEC ∠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此时cos BE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当BEC ∠为锐角时,cos BEC ∠随BEC ∠的增大而减小,求cos BEC ∠的值最小值,只要求BEC ∠最大值.于是,作BC 中垂线交,BC AD 于点,F G .设三点,,B C G 确定⊙O ,则⊙O 切AD 于点G .此时AD 上的点(除点G )都在⊙O 外,BEC BGC ∠<∠,所以当点E 在点G 处时BEC ∠最大.由题意,可知43,6GF BF ==.设⊙O 半径为r , 则2226(43)r r +-=,解得733,22r OF ==,1cos cos 7BGC BOF ∠=∠=,所以cos BEC ∠最小值为17. 点评求动点对定线段所张角的最大值时,以定线段为弦所作的圆与动点所在的直线相切,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大于圆外角知,动点运动至切点处时所张角最大.。
初中辅助圆专题最值问题
![初中辅助圆专题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9f83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4.png)
在初中数学中,辅助圆是一个常见的工具,用于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
在辅助圆专题中,最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涉及到在特定条件下找到某个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包括:
理解题意:首先,需要清楚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确定需要找到哪个量的最值。
构造辅助圆:根据题目的条件,构造合适的辅助圆。
这个辅助圆可能与题目中给出的圆有关,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圆。
应用几何性质: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半径、直径、弧长、弦长等,以及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和推理。
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根据题目条件和几何性质,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这个方程或不等式通常与需要找到的最值有关。
求解方程或不等式:解方程或不等式,找到需要求的最值。
这可能涉及到代数运算、几何图形的分析等。
检验解:最后,需要检验解是否符合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如果符合,那么这个解就是题目的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最值问题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
同时,也需要多做一些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中考辅助圆求解动点最值问题模型专题
![中考辅助圆求解动点最值问题模型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bf18d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d.png)
“辅助圆”模型求最值模型专题(1)动点到定点定长模型(共顶点的三条等线段)若P 为动点,但AB AC AP==原理:圆A 中,AB AC AP ==则、、B C P 三点共圆,A 为圆心,AB 为半径备注:转全等或相似证明出定长(2)直角圆周角模型固定线段AB 所对动角C ∠恒为90°原理:圆O 中,圆周角为90°所对弦是直径则、、A B C 三点共圆,AB 为直径备注:通过互余转换等证明出动角恒为直角(3)定边对定角模型固定线段AB 所对动角P ∠为定值原理:弦AB 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则点P 运动轨迹为过、、A B C 三点的圆备注:点P 在优弧、劣弧上运动皆可(4)四点共圆模型①若动角A ∠+动角180C ∠=︒原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则、、、A B C D 四点共圆备注:点A 与点C 在线段AB 异侧(5)四点共圆模型②固定线段AB 所对同侧动角P C∠=∠原理:弦AB 所对同侧圆周角恒相等则、、、A B C P 四点共圆备注:点P 与点C 需在线段AB 同侧【实训1】如图,菱形ABCD 中,120BAD ∠=︒,对角线BD =,BD 与AC 交于点O,P 是同一平面的内一个动点,4PC =,若点P 到直线BD 的距离为2,则BPC ∠的度数为_______【实训2】在矩形ABCD 中,已知23AB cm,BC cm ==,现有一根长为2cm 的木棒EF 紧贴着矩形的边(即两个端点始终落在矩形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则木棒EF 的中点P 在运动过程中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2cm .【实训3】点P 为平面内的一点,已知点P 到O 的最短距离是5cm ,最长距离是9cm ,求O 的直径为_______ c m【实训4】如图,已知圆C 的半径为3,圆外一定点O 满足5OC =,点P 为圆C 上一动点,经过点O 的直线l 上有两点、A B ,且90,,OA OB APB l =∠=︒不经过点C ,则AB 最小值为_。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最值与辅助圆问题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最值与辅助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cee14c3968011ca200917b.png)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最值与辅助圆问题在这类题目中,题目很少直接告诉我们动点轨迹是个圆,也很少把这个圆画出来,因此,结合题目给的条件,分析出动点的轨迹图形,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若已经确定了动点的轨迹圆,接下来求最最值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了,比如:如下图,A 为圆外一点,在圆上找一点P 使得P A 最小.当然,也存在耿直的题目直接告诉动点轨迹是个圆的,比如:1.如图,已知圆C 的半径为3,圆外一定点O 满足OC =5,点P 为圆C 上一动点,经过点O 的直线l 上有两点A 、B ,且OA =OB ,∠APB =90°,l 不经过点C ,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连接OP ,根据△APB 为直角三角形且O 是斜边AB 中点,可得OP 是AB 的一半,若AB 最小,则OP 最小即可.连接OC ,与圆C 交点即为所求点P ,此时OP 最小,AB 也取到最小值.一.从圆的定义构造圆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Alll构造思路:若动点到平面内某定点的距离始终为定值,则其轨迹是圆或圆弧.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分析】考虑△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可得MA ’=MA =1,所以A ’轨迹是以M 点为圆心,MA 为半径的圆弧.连接CM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的A ’,此时A ’C 的值最小.构造直角△MHC ,勾股定理求CM ,再减去A ’M 即可.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点F 在边AC 上,并且CF =2,点E 为边BC 上的动点,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点C 落在点P 处,则点P 到边AB 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A'NMABCDA'NMABCDDCBA MN A'H A'N MA BCD【分析】考虑到将△FCE 沿EF 翻折得到△FPE ,可得P 点轨迹是以F 点为圆心,FC 为半径的圆弧.过F 点作FH ⊥AB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P 点,此时点P 到AB 的距离最小.由相似先求FH ,再减去FP ,即可得到PH .3.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8,点P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B 不重合).直线l 是经过点P 的一条直线,把△ABC 沿直线l 折叠,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当PB =6时,在直线l 变化过程中,求△ACB ’面积的最大值.【分析】考虑l 是经过点P 的直线,且△ABC 沿直线l 折叠,所以B ’轨迹是以点P 为圆心,ABCEFPABCEFPBPB 为半径的圆弧.考虑△ACB ’面积最大,因为AC 是定值,只需B ’到AC 距离最大即可.过P 作作PH ⊥AC 交AC 于H 点,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B ’点,先求HB ’,再求面积.4.如图,矩形ABCD 中,AB =4,BC =8,P 、Q 分别是直线BC 、AB 上的两个动点,AE =2,△AEQ 沿EQ 翻折形成△FEQ ,连接PF 、PD ,则PF +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分析】F 点轨迹是以E 点为圆心,EA 为半径的圆,作点D 关于BC 对称点D ’,连接PD ’,PF +PD 化为PF +PD ’.Q ABC DEFP连接ED ’,与圆的交点为所求F 点,与BC 交点为所求P 点,勾股定理先求ED ‘,再减去EF 即可.二.定边对直角知识回顾: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构造思路:一条定边所对的角始终为直角,则直角顶点轨迹是以定边为直径的圆或圆弧. 图形释义:若AB 是一条定线段,且∠APB =90°,则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例题】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2,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动点,且满足BE =CF ,连接AE 、BF ,交点为P 点,则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D'PFE DCBAQAB【分析】由于E 、F 是动点,故P 点也是动点,因而存在PD 最小值这样的问题,那P 点轨迹如何确定?考虑BE =CF ,易证AE ⊥BF ,即在运动过程中,∠APB =90°,故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连接OC ,与圆的交点即为P 点,再通过勾股定理即可求出PC 长度.思路概述:分析动点形成原理,通常“非直即圆”(不是直线就是圆),接下来可以寻找与动点相关有无定直线与定角.1.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 交BD 于点G ,连接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分析】根据条件可知:∠DAG =∠DCG =∠ABE ,易证AG ⊥BE ,即∠AHB =90°,EFA BCDPFDHGAB CDEF所以H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弧当D 、H 、O 共线时,DH 取到最小值,勾股定理可求.2.如图,Rt △ABC 中,AB ⊥BC ,AB =6,BC =4,P 是△ABC 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B =∠PBC ,则线段CP 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分析】∵∠PBC +∠PBA =90°,∠PBC =∠P AB , ∴∠P AB +∠PBA =90°,αααHGABCDE FPABC∴∠APB =90°,∴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弧.当O 、P 、C 共线时,CP 取到最小值,勾股定理先求OC ,再减去OP 即可.【寻找定边】1.如图, 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在半圆O 上,AB =5,AC =4.D 是弧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 ,过点C 作CE ⊥AD 于E ,连接BE .在点D 移动的过程中,BE 的最小值为 .【分析】E 是动点,E 点由点C 向AD 作垂线得来,∠AEC =90°,且AC 是一条定线段,所以E 点轨迹是以AC 为直径的圆弧.当B 、E 、M 共线时,BE 取到最小值.连接BC ,勾股定理求BM ,再减去EM 即可.CCBB【寻找定边与直角】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4,AC =10,点D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以CD 为直径作圆O ,连接BD 交圆O 于点E ,则A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分析】连接CE ,由于CD 为直径,故∠CED =90°,考虑到CD 是动线段,故可以将此题看成定线段CB 对直角∠CEB .取CB 中点M ,所以E 点轨迹是以M 为圆心、CB 为直径的圆弧.B连接AM ,与圆弧交点即为所求E 点,此时AE值最小,22AE AM EM =-==.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动点E 、F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AB 、CD 向终点B 、D 移动,当点E 到达点B 时,运动停止,过点B 作直线EF 的垂线BG ,垂足为点G ,连接AG ,则AG 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首先考虑整个问题中的不变量,仅有AE =CF ,BG ⊥EF ,但∠BGE 所对的BE 边是不确定的.重点放在AE =CF ,可得EF 必过正方形中心O 点,连接BD ,与EF 交点即为O 点.GF EDCB A∠BGO 为直角且BO 边为定直线,故G 点轨迹是以BO 为直径的圆.记BO 中点为M 点,当A 、G 、M 共线时,AG 取到最小值,利用Rt △AOM 勾股定理先求AM ,再减去GM 即可.【辅助圆+将军饮马】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点E 是AD 边上一动点,连接B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点P 是AD 边上另一动点,则PC +P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AFB =90°且AB 是定线段,故F 点轨迹是以AB 中点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圆.AB C DE F GABCDE FP考虑PC +PF 是折线段,作点C 关于AD 的对称点C ’,化PC +PF 为PC ’+PF ,当C ’、P 、F 、O 共线时,取到最小值.【辅助圆+相切】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 =30°,AB =4,D 是BC 上一动点,CE ⊥AD 于E ,EF ⊥AB 交BC 于点F ,则CF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分析】∠AEC =90°且AC 为定值,故E 点轨迹是以AC 为直径的圆弧.考虑EF ⊥AB ,且E 点在圆上,故当EF 与圆相切的时候,CF 取到最大值.F EDCBAB连接OF ,易证△OCF ≌△OEF ,∠COF =30°,故CF 可求.三.定边对定角在“定边对直角”问题中,依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关键性在于寻找定边、直角,而根据圆周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相.定边必不可少,而直角则可一般为定角.例如,AB 为定值,∠P 为定角,则A 点轨迹是一个圆.当然,∠P 度数也是特殊角,比如30°、45°、60°、120°,下分别作对应的轨迹圆. 若∠P =30°,以AB 为边,同侧构造等边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若∠P =45°,以AB 为斜边,同侧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BB若∠P =60°,以AB 为底,同侧构造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若∠P =120°,以AB 为底,异侧为边构造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1.如图,等边△ABC 边长为2,E 、F 分别是BC 、CA 上两个动点,且BE =CF ,连接AE 、BF ,交点为P 点,则C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由BE =CF 可推得△ABE ≌△BCF ,所以∠APF =60°,但∠APF 所对的边AF 是变化的.EFCBAP所以考虑∠APB =120°,其对边AB 是定值.所以如图所示,P 点轨迹是以点O 为圆心的圆弧.(构造OA =OB 且∠AOB =120°)当O 、P 、C 共线时,可得CP 的最小值,利用Rt △OBC 勾股定理求得OC ,再减去OP 即可.60°EF CBAP 120°EF CBAP 120°MOP ABCF E120°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若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P AB =∠ACP ,则线段PB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分析】由∠P AB =∠ACP ,可得∠APC =120°,后同上例题.3.在△ABC 中,AB =4,∠C =60°,∠A >∠B ,则B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分析】先作图,如下条件不多,但已经很明显,AB 是定值,∠C =60°,即定边对定角.故点C 的轨迹是以点O 为圆心的圆弧.(作AO =BO 且∠AOB =120°)题意要求∠A >∠B ,即BC >AC ,故点C 的轨迹如下图.当BC 为直径时,BC 取到最大值,考虑∠A 为△ABC 中最大角,故BC 为最长边,BC >AB =4.无最小值.ABCP4ABC 60°4.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M 、N 是弧AB (异于A 、B )上两点,C 是弧MN 上一动点,∠ACB 的角平分线交圆O 于点D ,∠BA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当点C 从点M 运动到点N 时,则C 、E 两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_______.【分析】分别考虑C 、E 两点的轨迹,C 点轨迹上是弧MCN ,其对应圆心角为∠MON ,半径为OM (或ON ).再考虑E 点轨迹,考虑到CE 、AE 都是角平分线,所以连接BE ,BE 平分∠ABC ,可得:∠AEB =135°.考虑到∠AEB 是定角,其对边AB 是定线段,根据定边对定角,所以E 点轨迹是个圆,考虑到∠ADB =90°,所以D 点即为圆心,DA 为半径.ABAAE 点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MDN ,是∠MON 的一半,所以C 、E 两点轨迹圆半径之比为1:根号2,圆心角之比为2:1,所以弧长比值为根号2.。
巧构“辅助圆”,妙解“最值”问题
![巧构“辅助圆”,妙解“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75b00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0.png)
巧构“辅助圆”,妙解“最值”问题作者:殷娟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21年第05期许多同学在圆的学习中都会通过添加垂线段、连半径、连直径等进行解题,但在解决一些较难问题时,上述方法就起不了多少作用。
而有时在图形中构造圆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就以几道例题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如何用“辅助圆”来求解“最值”问题。
一、折叠问题中的辅助圆例1 (2019·江苏宜兴一模)如图1,在Rt△ABC中,∠B=60°,BC=3,D是BC边上的三等分点,BD=2CD,E为AB边上一动点。
将△DBE沿DE折叠到△DB′E的位置,连接AB′,则线段AB′的最小值是。
【解析】△DBE在折叠的过程中,满足DB=DB′,即点B′始终是在以点D为圆心,DB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如图2)。
点A是圆外一点,由图1可以看到AB′要取到最小值,则点A、B′、D必须共线。
在Rt△ABC和Rt△ACD中易求得AD=[27],则AB′的最小值为AD-DB′=[27]-2。
【总结】折叠图形有“共端点、等线段”的特征,满足圆的定义。
利用这一特征构造“辅助圆”,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便能很快找到对应线段的最值。
二、直角三角形中的辅助圆例2 (2017·江苏江阴一模)如图3,在等腰△ABC中,∠ABC=90°,AB=BC=2,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PA⊥PB,则PC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由∠APB为“直角”这个特征,联想到90°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可以构造经过A、B、P三点的⊙M(如图4),半径为1。
点P在⊙M上运动,PC的长度也随之不断变化。
我们在运动中不难发现PC所在的直线经过圆心M时,可以取到最大或最小值。
图4中,PCmin=MC-MP=[5]-1;图5中,PCmax=MC+MP=[5]+1。
【总结】直角三角形中,“定斜边、动直角顶点”的特征,满足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最值问题之辅助圆(轨迹)
![3.最值问题之辅助圆(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9e2657cd0b1c59eef8c7b4bf.png)
几何最值问题之辅助圆(轨迹)最值问题的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一个动点,因为是动态问题,所以才会有最值.在将军饮马问题中,折点P 就是那个必须存在的动点.并且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解题策略就是作端点关于折点所在直线的对称即可.当然,动点的运动轨迹是可以变的,比如P 点轨迹也可以是一个圆,就有了第二类最值问题——辅助圆.在这类题目中,题目很少直接告诉我们动点轨迹是个圆,也很少把这个圆画出来,因此,结合题目给的条件,分析出动点的轨迹图形,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若已经确定了动点的轨迹圆,接下来求最最值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了,比如:如下图,A 为圆外一点,在圆上找一点P 使得P A 最小.当然,也存在耿直的题目直接告诉动点轨迹是个圆的 确定共圆的方法有几种,①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②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定角对定弦③对角互补的四边形 ④同侧内角相等的八字形1.如图,已知圆C 的半径为3,圆外一定点O 满足OC =5,点P 为圆C 上一动点,经过点O 的直线l 上有两点A 、B ,且OA =OB ,∠APB =90°,l 不经过点C ,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连接OP ,根据△APB 为直角三角形且O 是斜边AB 中点,可得OP 是AB 的一半,若AB 最小,则OP 最小即可.连接OC ,与圆C 交点即为所求点P ,此时OP 最小,AB 也取到最小值.Alll一、从圆的定义构造圆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构造思路:若动点到平面内某定点的距离始终为定值,则其轨迹是圆或圆弧.2.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分析】考虑△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可得MA ’=MA =1,所以A ’轨迹是以M 点为圆心,MA 为半径的圆弧.连接CM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的A ’,此时A ’C 的值最小.构造直角△MHC ,勾股定理求CM ,再减去A ’M 即可.A'NMABCDA'NMABCDDCBA MN A'H A'N MA BCD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点F 在边AC 上,并且CF =2,点E 为边BC 上的动点,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点C 落在点P 处,则点P 到边AB 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分析】考虑到将△FCE 沿EF 翻折得到△FPE ,可得P 点轨迹是以F 点为圆心,FC 为半径的圆弧.过F 点作FH ⊥AB ,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P 点,此时点P 到AB 的距离最小.由相似先求FH ,再减去FP ,即可得到PH .ABCEFPABCEFPB4.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8,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B不重合).直线l是经过点P的一条直线,把△ABC沿直线l折叠,点B的对应点是点B’.当PB=6时,在直线l变化过程中,求△ACB’面积的最大值.【分析】考虑l是经过点P的直线,且△ABC沿直线l折叠,所以B’轨迹是以点P为圆心,PB为半径的圆弧.考虑△ACB’面积最大,因为AC是定值,只需B’到AC距离最大即可.过P作作PH⊥AC交AC于H点,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B’点,先求HB’,再求面积.5.如图,矩形ABCD 中,AB =4,BC =8,P 、Q 分别是直线BC 、AB 上的两个动点,AE =2,△AEQ 沿EQ 翻折形成△FEQ ,连接PF 、PD ,则PF +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分析】F 点轨迹是以E 点为圆心,EA 为半径的圆,作点D 关于BC 对称点D ’,连接PD ’,PF +PD 化为PF +PD ’.连接ED ’,与圆的交点为所求F 点,与BC 交点为所求P 点,勾股定理先求ED ‘,再减去EF 即可.Q ABC DEFPD'PFE DCBAQ二、定边对直角知识回顾: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构造思路:一条定边所对的角始终为直角,则直角顶点轨迹是以定边为直径的圆或圆弧. 图形释义:若AB 是一条定线段,且∠APB =90°,则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6.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2,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动点,且满足BE =CF ,连接AE 、BF ,交点为P 点,则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分析】由于E 、F 是动点,故P 点也是动点,因而存在PD 最小值这样的问题,那P 点轨迹如何确定?考虑BE =CF ,易证AE ⊥BF ,即在运动过程中,∠APB =90°,故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连接OC ,与圆的交点即为P 点,再通过勾股定理即可求出PC 长度.思路概述:分析动点形成原理,通常“非直即圆”(不是直线就是圆),接下来可以寻找与动点相关有无定直线与定角.ABEFABCDPF7.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 交BD 于点G ,连接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分析】根据条件可知:∠DAG =∠DCG =∠ABE ,易证AG ⊥BE ,即∠AHB =90°,所以H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弧当D 、H 、O 共线时,DH 取到最小值,勾股定理可求.HGAB CDEFαααHGABCDE F8.如图,Rt △ABC 中,AB ⊥BC ,AB =6,BC =4,P 是△ABC 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B =∠PBC ,则线段CP 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分析】∵∠PBC +∠PBA =90°,∠PBC =∠P AB , ∴∠P AB +∠PBA =90°, ∴∠APB =90°,∴P 点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弧.当O 、P 、C 共线时,CP 取到最小值,勾股定理先求OC ,再减去OP 即可.9.如图, 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在半圆O 上,AB =5,AC =4.D 是弧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D ,过点C 作CE ⊥AD 于E ,连接BE .在点D 移动的过程中,BE 的最小值为 .【分析】E 是动点,E 点由点C 向AD 作垂线得来,∠AEC =90°,且AC 是一条定线段,所以E 点轨迹是以AC 为直径的圆弧.PABCCCB当B 、E 、M 共线时,BE 取到最小值.连接BC ,勾股定理求BM ,再减去EM 即可.10.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4,AC =10,点D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以CD 为直径作圆O ,连接BD 交圆O 于点E ,则A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分析】连接CE ,由于CD 为直径,故∠CED =90°,考虑到CD 是动线段,故可以将此题看成定线段CB 对直角∠CEB .BB取CB 中点M ,所以E 点轨迹是以M 为圆心、CB 为直径的圆弧.连接AM ,与圆弧交点即为所求E 点,此时AE值最小,22AE AM EM =−==.1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动点E 、F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AB 、CD 向终点B 、D 移动,当点E 到达点B 时,运动停止,过点B 作直线EF 的垂线BG ,垂足为点G ,连接AG ,则AG 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首先考虑整个问题中的不变量,仅有AE =CF ,BG ⊥EF ,但∠BGE 所对的BE 边是不确定的.GF EDCB A重点放在AE =CF ,可得EF 必过正方形中心O 点,连接BD ,与EF 交点即为O 点.∠BGO 为直角且BO 边为定直线,故G 点轨迹是以BO 为直径的圆.记BO 中点为M 点,当A 、G 、M 共线时,AG 取到最小值,利用Rt △AOM 勾股定理先求AM ,再减去GM 即可.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点E 是AD 边上一动点,连接B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点P 是AD 边上另一动点,则PC +P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AFB =90°且AB 是定线段,故F 点轨迹是以AB 中点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圆.AB C DE F GABCDE FP考虑PC +PF 是折线段,作点C 关于AD 的对称点C ’,化PC +PF 为PC ’+PF ,当C ’、P 、F 、O 共线时,取到最小值.1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 =30°,AB =4,D 是BC 上一动点,CE ⊥AD 于E ,EF ⊥AB 交BC 于点F ,则CF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分析】∠AEC =90°且AC 为定值,故E 点轨迹是以AC 为直径的圆弧.考虑EF ⊥AB ,且E 点在圆上,故当EF 与圆相切的时候,CF 取到最大值.F EDCBAB连接OF ,易证△OCF ≌△OEF ,∠COF =30°,故CF 可求.三、定边对定角在“定边对直角”问题中,依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关键性在于寻找定边、直角,而根据圆周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相.定边必不可少,而直角则可一般为定角.例如,AB 为定值,∠P 为定角,则A 点轨迹是一个圆.当然,∠P 度数也是特殊角,比如30°、45°、60°、120°,下分别作对应的轨迹圆. 若∠P =30°,以AB 为边,同侧构造等边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若∠P =45°,以AB 为斜边,同侧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BB若∠P =60°,以AB 为底,同侧构造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若∠P =120°,以AB 为底,异侧为边构造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AOB ,O 即为圆心.14.如图,等边△ABC 边长为2,E 、F 分别是BC 、CA 上两个动点,且BE =CF ,连接AE 、BF ,交点为P 点,则C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分析】由BE =CF 可推得△ABE ≌△BCF ,所以∠APF =60°,但∠APF 所对的边AF 是变化的.EFCBAP60°EF CBAP所以考虑∠APB =120°,其对边AB 是定值.所以如图所示,P 点轨迹是以点O 为圆心的圆弧.(构造OA =OB 且∠AOB =120°)当O 、P 、C 共线时,可得CP 的最小值,利用Rt △OBC 勾股定理求得OC ,再减去OP 即可.15.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2,若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P AB =∠ACP ,则线段PB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20°EF CBAP 120°MOP ABCF E120°ABCP【分析】由∠P AB =∠ACP ,可得∠APC =120°,后同上例题.16.在△ABC 中,AB =4,∠C =60°,∠A >∠B ,则B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分析】先作图,如下条件不多,但已经很明显,AB 是定值,∠C =60°,即定边对定角.故点C 的轨迹是以点O 为圆心的圆弧.(作AO =BO 且∠AOB =120°)题意要求∠A >∠B ,即BC >AC ,故点C 的轨迹如下图.当BC 为直径时,BC 取到最大值,考虑∠A 为△ABC 中最大角,故BC 为最长边,BC >AB =4.无最小值.4ABC 60°17.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M 、N 是弧AB (异于A 、B )上两点,C 是弧MN 上一动点,∠ACB 的角平分线交圆O 于点D ,∠BA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当点C 从点M 运动到点N 时,则C 、E 两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_______.【分析】分别考虑C 、E 两点的轨迹,C 点轨迹上是弧MCN ,其对应圆心角为∠MON ,半径为OM (或ON ).再考虑E 点轨迹,考虑到CE 、AE 都是角平分线,所以连接BE ,BE 平分∠ABC ,可得:∠AEB =135°.考虑到∠AEB 是定角,其对边AB 是定线段,根据定边对定角,所以E 点轨迹是个圆,考虑到∠ADB =90°,所以D 点即为圆心,DA 为半径.E 点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MDN ,是∠MON 的一半,所以C 、E 两点轨迹圆半径之比为1:根号2,圆心角之比为2:1,所以弧长比值为根号2.ABAA。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用瓜豆原理解决最值问题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用瓜豆原理解决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afb98f0242a8956bece4fc.png)
2020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用瓜豆原理解决最值问题在辅助圆问题中,我们了解了求关于动点最值问题的方式之一——求出动点轨迹,即可求出关于动点的最值.在此类题目中,题目或许先描述的是动点P,但最终问题问的可以是另一点Q,当然P、Q 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从P点出发探讨Q点运动轨迹并求出最值,为常规思路.一.轨迹之圆篇引例1: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Q为AP中点.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A OQP【分析】观察动图可知点Q轨迹是个圆,而我们还需确定的是此圆与圆O有什么关系?考虑到Q点始终为AP中点,连接AO,取AO中点M,则M点即为Q点轨迹圆圆心,半径MQ是OP一半,任意时刻,均有△AMQ∽△AOP,QM:PO=AQ:AP=1:2.PQA MO【小结】确定Q点轨迹圆即确定其圆心与半径,由A、Q、P始终共线可得:A、M、O三点共线,由Q为AP中点可得:AM=1/2AO.Q点轨迹相当于是P点轨迹成比例缩放.根据动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圆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动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轨迹圆半径数量关系.引例2: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作AQ⊥AP且AQ=AP.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Q【分析】Q点轨迹是个圆,可理解为将A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AQ,故Q点轨迹与P 点轨迹都是圆.接下来确定圆心与半径.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且可得半径MQ=PO.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APO≌△AQM.引例3:如图,△APQ是直角三角形,∠P AQ=90°且AP=2AQ,当P在圆O运动时,Q点轨迹是?【分析】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考虑AP:AQ=2:1,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O:AM=2:1.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APO∽△AQM,且相似比为2.【模型总结】为了便于区分动点P、Q,可称点P为“主动点”,点Q为“从动点”.此类问题的必要条件:两个定量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P AQ是定值);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AP:AQ是定值).Q【结论】(1)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等于两圆心与定点连线的夹角:∠P AQ=∠OAM;(2)主、从动点与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两圆心到定点的距离之比:AP:AQ=AO:AM,也等于两圆半径之比.按以上两点即可确定从动点轨迹圆,Q与P的关系相当于旋转+伸缩.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圆得圆,“种”线得线,谓之“瓜豆原理”.【思考1】: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以AP为一边作等边△APQ.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分析】Q点满足(1)∠P AQ=60°;(2)AP=AQ,故Q点轨迹是个圆:考虑∠P AQ=60°,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MAO=60°;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且可得半径MQ=PO.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APO≌△AQM.【小结】可以理解AQ由AP旋转得来,故圆M亦由圆O旋转得来,旋转角度与缩放比例均等于AP与AQ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思考2】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以AP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PQ.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如何作出Q点轨迹?【分析】Q点满足(1)∠P AQ=45°;(2)AP:AQ1,故Q点轨迹是个圆.连接AO,构造∠OAM=45°且AO:AM:1.M点即为Q点轨迹圆圆心,此时任意时刻均有△AOP∽△AMQ.即可确定点Q的轨迹圆.【练习】1.如图,点P(3,4),圆P半径为2,A(2.8,0),B(5.6,0),点M是圆P上的动点,点C是MB的中点,则AC的最小值是_______.【分析】M点为主动点,C点为从动点,B点为定点.考虑C是BM中点,可知C点轨迹:取BP中点O,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圆,即为点C轨迹.当A、C、O三点共线且点C在线段OA上时,AC取到最小值,根据B、P坐标求O,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OA,再减去OC即可.2.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 =BC=P 在以斜边AB 为直径的半圆上,M 为PC 的中点,当半圆从点A 运动至点B 时,点M 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___.【分析】考虑C 、M 、P 共线及M 是CP 中点,可确定M 点轨迹:取AB 中点O ,连接CO 取CO 中点D ,以D 为圆心,DM 为半径作圆D 分别交AC 、BC 于E 、F 两点,则弧EF 即为M 点轨迹.当然,若能理解M 点与P 点轨迹关系,可直接得到M 点的轨迹长为P 点轨迹长一半,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O 是BC 边的中点,点E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 =2,连接DE ,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DF ,连接AE 、CF .求线段OF 长的最小值.OABCDE F【分析】E 是主动点,F 是从动点,D 是定点,E 点满足EO =2,故E 点轨迹是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F考虑DE⊥DF且DE=DF,故作DM⊥DO且DM=DO,F点轨迹是以点M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直接连接OM,与圆M交点即为F点,此时OF最小.可构造三垂直全等求线段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M,减去MF即可得到OF的最小值.4.△ABC 中,AB =4,AC =2,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BCDE ,BD 、CE 交于点O ,则线段AO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AB CDE O【分析】考虑到AB 、AC 均为定值,可以固定其中一个,比如固定AB ,将AC 看成动线段,由此引发正方形BCED 的变化,求得线段AO 的最大值.根据AC =2,可得C 点轨迹是以点A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OEDCBA接下来题目求AO 的最大值,所以确定O 点轨迹即可,观察△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锐角顶点C 的轨迹是以点A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以O 点轨迹也是圆,以AB 为斜边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M 即为点O 轨迹圆圆心.连接AM并延长与圆M交点即为所求的点O,此时AO最大,根据AB先求AM,再根据BC与BO的比值可得圆M的半径与圆A半径的比值,得到MO,相加即得AO.此题方法也不止这一种,比如可以如下构造旋转,当A、C、A’共线时,可得AO最大值.A'或者直接利用托勒密定理可得最大值.二.轨迹之线段篇引例:如图,P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AP,取AP中点Q,当点P在BC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分析】当P点轨迹是直线时,Q点轨迹也是一条直线.可以这样理解:分别过A、Q向BC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N,在运动过程中,因为AP=2AQ,所以QN始终为AM的一半,即Q点到BC的距离是定值,故Q点轨迹是一条直线.【引例】如图,△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 AQ=90°且AP=AQ,当点P在直线BC上运动时,求Q点轨迹?【分析】当AP与AQ夹角固定且AP:AQ为定值的话,P、Q轨迹是同一种图形.当确定轨迹是线段的时候,可以任取两个时刻的Q点的位置,连线即可,比如Q 点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连接即得Q点轨迹线段.Q2AB CQ1【模型总结】 必要条件: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P AQ 是定值); 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AP :AQ 是定值). 结论:P 、Q 两点轨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于∠P AQ (当∠P AQ ≤90°时,∠P AQ 等于MN 与BC 夹角)P 、Q 两点轨迹长度之比等于AP :AQ (由△ABC ∽△AMN ,可得AP :AQ =BC :MN )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10,BD =4,BE =2,点P 从点E 出发沿EA 方向运动,连结PD ,以PD 为边,在PD 的右侧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作等边△DPF ,当点P 从点E 运动到点A 时,点F 运动的路径长是________.A【分析】根据△DPF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可知F 点运动路径长与P 点相同,P 从E 点运动到A 点路径长为8,故此题答案为8.2.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的一个定点,AC⊥x轴于点M,交直线y=-x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APB=30°,BA⊥P A,则点P 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N时,点B运动的路径长是________.【分析】根据∠P AB=90°,∠APB=30°可得:AP:AB,故B点轨迹也是线段,且P点轨迹路径长与B,P点轨迹长ON为B点轨迹长为【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点B是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C、D在x正半轴上,以AB为边在AB的下方作等边△ABP,点B在y轴上运动时,求OP的最小值.【分析】求OP是等边三角形且B点在直线上运动,故可知P点轨迹也是直线.取两特殊时刻:(1)当点B与点O重合时,作出P点位置P1;(2)当点B在x轴上方且AB与x轴夹角为60°时,作出P点位置P2.连接P1P2,即为P点轨迹.根据∠ABP =60°可知:12P P 与y 轴夹角为60°,作OP ⊥12P P ,所得OP 长度即为最小值,OP 2=OA =3,所以OP =32.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上一点,且BE =1,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 ,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 ,连接CG ,则CG 的最小值为 .GABCDEF【分析】同样是作等边三角形,区别于上一题求动点路径长,本题是求CG 最小值,可以将F 点看成是由点B 向点A 运动,由此作出G 点轨迹:考虑到F 点轨迹是线段,故G 点轨迹也是线段,取起点和终点即可确定线段位置,初始时刻G 点在1G 位置,最终G 点在2G 位置(2G 不一定在CD 边),12G G 即为G 点运动轨迹.G 2CG 最小值即当CG ⊥12G G 的时候取到,作CH ⊥12G G 于点H ,CH 即为所求的最小值.根据模型可知:12G G 与AB 夹角为60°,故12G G ⊥1EG .过点E 作EF ⊥CH 于点F ,则HF =1G E =1,CF =1322CE =,所以CH =52,因此CG 的最小值为52.G 2三.轨迹之其他图形篇所谓“瓜豆原理”,就是主动点的轨迹与从动点的轨迹是相似性,根据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形成的夹角以及主、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可确定从动点的轨迹,而当主动点轨迹是其他图形时,从动点轨迹必然也是.1.如图,在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像上有一个动点A ,连接AO 并延长交图像的另一支于点B ,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C ,满足AC =BC ,当点A 运动时,点C 始终在函数ky x=的图像上运动,若tan ∠CAB =2,则k 的值为()A .2B .4C .6D .8【分析】∠AOC=90°且AO:OC=1:2,显然点C的轨迹也是一条双曲线,分别作AM、CN垂直x轴,垂足分别为M、N,连接OC,易证△AMO∽△ONC,∴CN=2OM,ON=2AM,∴ON·CN=4AM·OM,故k=4×2=8.【思考】若将条件“tan∠CAB=2”改为“△ABC是等边三角形”,k会是多少?【练习】如图,A(-1,1),B(-1,4),C(-5,4),点P是△ABC边上一动点,连接OP,以OP为斜边在OP的右上方作等腰直角△OPQ,当点P在△ABC边上运动一周时,点Q的轨迹形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________.【分析】根据△O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Q点运动轨迹与P点轨迹形状相同,根据OP:OQ,可得P点轨迹图形与Q,故面积比为2:1,△ABC面积为1/2×3×4=6,故Q点轨迹形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3.【小结】根据瓜豆原理,类似这种求从动点轨迹长或者轨迹图形面积,根据主动点轨迹推导即可,甚至无需作图.【练习】如图所示,AB =4,AC =2,以BC 为底边向上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BCD ,连接AD 并延长至点P ,使AD =PD ,则P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ABCDP【分析】固定AB 不变,AC =2,则C 点轨迹是以A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以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CD ,则D 点轨迹是以点M考虑到AP =2AD ,故P 点轨迹是以N 为圆心,即可求出PB 的取值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辅助圆求解动点最值问题
许多几何问题虽然与圆无关,但是如果能结合条件补作辅助圆,就能利用圆的有关性质、结论,将某些最值问题通过圆中的几何模型求解.笔者经过研究,归纳为以下情况可考虑作辅助圆:
一、同一端点出发的等长线段
例1 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3,4,6DAB ABC AD AB BC ∠=∠=︒=== ,点E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将EBC ∆沿CE 翻折到EB C '∆,连结,B D B A ''.当点E 在AB 上运动时,分别求,,B D B A B D B A ''''+的最小值.
解析 如图1,当点E 在点B 时,B '与B 重合;当点E 在点A 时,设点B '在点F 处,由翻折可知BC B C FC '==.所以,点B '在以C 为圆心,BC 为半径的圆上,运动轨迹为弧BF .
如图2,点D 在⊙C 内,延长CD 交⊙C 于点1B .当点B '在点1B 时B D '最小,最小值为11B C DC -=.
点A 在⊙C 外,设AC 交⊙C 于点2B ,当点B '在点2B 时B A '最小,最小值为22136AC B C -=-.
设AD 与⊙C 交点为3B ,当点B '在点3B 时B D B A ''+最小,最小值为3AD =. 点评 当条件中有同一端点出发的等长线段时,根据圆的定义,以该端点为圆心,等长为半径构造圆,将原问题转化为定点与圆上点的距离问题.
模型1 如图3,点A 在⊙O 外,A 到⊙O 上各点连线段中AB 最短;如图4,点A 在⊙O 内,A 到⊙O 上各点连线段中AB 最短.
证明 在⊙O 上任取一点C ,不与点B 重合,连结,CA CO ,如图3.
,,OC CA OA OC OB CA AB +>=∴> ,得证. 如图4,
,,OC OA CA OC OB AB CA -<=∴<,得证. 二、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为定值
模型2 如图5 , AB 为定线段,点C 为AB 外一动点,ACB ∠为定值,则点C 形成的轨迹是弧ACB 、弧AmB (不含点,A B ).
证明 设⊙O 为ABC ∆的外接圆,在AB 上方任取三点,点,,D E F 分别在⊙O 外、⊙O 上、⊙O 内.
,,D AGB C E C AFB H C ∠<∠=∠∠=∠∠>∠=∠,
∴当ACB ∠为定值时,点C 形成的轨迹是弧ACB 、弧ADB (不含点,A B ).
1.动点时定线段所张的角为直角
例2 如图6,正方形ABCD 边长为2,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动点,90AEB ∠=︒,连结DE ,求DE 的最小值.
解析 90,AEB AB ∠=︒为定线段, 由模型2可知,点E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连OD 交⊙O 于点F ,由模型1,当E 在点F 处时DE 51.
点评 当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为直角时,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以定线段为直径构造圆.
2.动点时定线段所张的角为锐角
例 3 如图7, 45XOY ∠=︒ ,一把直角三角形尺ABC 的两个顶点,A B 分别在,OX OY 上移动,10AB =,求点O 到AB 距离的最大值.
解析 如图8,⊙D 为ABO ∆的外接圆,由模型2知,点O 的运动轨迹是弧AOB (,A B 两点除外).过点D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点E ,交弧AOB 于点F ,当点O 在点F 处时,O 到 AB 的距离最大,即为FE 长.
45,90XOY ADB ∠=︒∴∠=︒.
10,52,5AB FD AD DB DE =∴====,
525FE ∴=.
故O 到AB 距离的最大值为525.
点评 本题AB 是定长,XOY ∠为定值,利用模型2,找到点O 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弧,
这段弧所在的圆是一个定圆,于是原问题转化为圆上一点到弦的距离问题.
模型3 如图9,AB 是⊙O 的一条弦,点C 是⊙O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O 作 DE AB ⊥,垂足为D ,交⊙O 于点(,E E D 在O 两侧).当点C 在点E 处时,点C 到AB 的距离最大,即为DE 长.
证明 如图9,作CF AB ⊥垂足为点F ,CF CD OC OD ED <<+=,得证.
3.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为钝角
例4 如图10,正三角形ABC ∆边长为2,射线//AD BC ,点E 是射线AD 上一动点(不与点A 重合),AEC ∆外接圆交EB 于点F ,求AF 的最小值.
解析 如图10 ,
60,120EFC EAC BFC ∠=∠=︒∴∠=︒ . BC 为定长,∴点F 的运动轨迹是弧BC (不与,B C 重合).
过点A 作AG BC ⊥垂足为G ,交弧BC 于点H ,当点F 在点H 时AF 最小,最小值为323333
AG HG -=-=. 点评 本题将动点E 转化到动点F ,且因为120BFC ∠=︒,BC 为定长,由模型2可知,点F 的运动轨迹是弧,这段弧所在的圆是一个定圆.于是,AF 的最小值问题转化为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最小值问题,由模型1即可求解.
三、动点对定线段所张的角的最值
例5 如图11,四边形ABCD 中,均有//,,60,8,AD BC CD BC ABC AD ⊥∠=︒=
12BC =.在边A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cos BEC ∠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此时cos BE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当BEC ∠为锐角时,cos BEC ∠随BEC ∠的增大而减小,求cos BEC ∠的值最小值,只要求BEC ∠最大值.
于是,作BC 中垂线交,BC AD 于点,F G .设三点,,B C G 确定⊙O ,则⊙O 切AD 于点G .此时AD 上的点(除点G )都在⊙O 外,BEC BGC ∠<∠,所以当点E 在点G 处时BEC ∠最大. 由题意,可知43,6GF BF ==.
设⊙O 半径为r , 则2226(43)r r +=, 解得73322
r OF ==,1cos cos 7BGC BOF ∠=∠=, 所以cos BEC ∠最小值为
17. 点评 求动点对定线段所张角的最大值时,以定线段为弦所作的圆与动点所在的直线相切,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大于圆外角知,动点运动至切点处时所张角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