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

合集下载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基因工程研究和相关产业生产中。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利用农杆菌Ti质粒中的T-DNA片段将外源基因导入真菌细胞内,使真菌细胞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原理及方法1.构建适合真菌的质粒载体,将外源基因插入T-DNA载体中,构建成适合真菌遗传转化的质粒载体。

2.将构建好的质粒载体通过农杆菌进行转化,使其含有T-DNA片段。

3.利用农杆菌与真菌细胞的接触,将质粒中的T-DNA片段导入真菌细胞内。

4.筛选和鉴定转化后的真菌株系,确认外源基因是否成功导入真菌细胞中,并对转化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离纯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病力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可以实现真菌对病原菌的抗性提高,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产量增加:通过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可以使真菌获得更好的生长特性和代谢特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3. 抗逆性提高:真菌经过遗传改造后,可能对环境中的逆境条件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使植物更加适应不良环境的生长条件。

4. 品质改进:真菌遗传转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比如提高农作物的风味、口感等。

1. 药物生产:利用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生物药物,比如抗生素、激素等,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2. 新药研发: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可以用于研发新的药物,通过改造真菌代谢途径等方式,获得新型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3. 医学研究:真菌遗传转化技术也可以用于医学研究领域,比如用于疾病的基因治疗、蛋白质表达等。

1. 技术改进:研究者不断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技术,提高转化效率和稳定性,为真菌的遗传改造提供更好的手段。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根癌,杆菌,介导,真菌,转化,根癌,杆菌,介导,真菌,转化,,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一)农杆菌电击感受态制备及电击转化A感受态的制备1)将农杆菌菌液划线于Yeb平板(50μg/mlkana),28℃,36-48h。

2)挑单菌落至3mlYeb试管(50μg/mlkana)中,28℃,200rpm培养过夜。

3)转1ml至50mlYeb中,28℃,200rpm培养至oD600=0.8。

4)于4℃,5000rpm,10min收集菌体。

5)用50mL10%的甘油(去离子水配置,湿热灭菌)洗沉淀3次(4℃,5000rpm,10min),洗涤时一定要把菌体悬浮均匀。

6)重悬于1ml10%甘油中(约1011个细胞/ml),可立即使用,或分装为每管50μl,液氮速冻后,-80℃保存备用。

b电击转化1)将1μl质粒加入到农杆菌感受态细胞中,混匀,转至无菌预冷的电击杯中。

2)将电击杯放入电转化仪的电极之间,16kv/cm,5ms。

3)取出电击杯,迅速加入200-300μlYeb(不加抗生素),并将混合液转入ep管中。

4)于28℃,220rpm,2-3h。

5)将50-100μl菌液涂布于Yeb平板(50μg/mlcar和50μg/mlkana)上,于28℃培养2-3天后,挑斑鉴定。

(二)农杆菌化学感受态制备及化学法转化petentcells1)Inoculateasinglecolonyto5mlLb2)growat28℃tologphage,shakingat250rp m3)Inoculate2mlofthecultureto50mlLbmediumandgrowtooD600=0.5ca.8h ours4)chillonicefor10minutes5)spindownthecellsbycentrifugationat3000g(8000rpm)for10minutesat4℃6)Resuspendcellsin1mlof20mmcacl27)Aliquotsinto0.1ml,thenfreezeinliquidnitrogen,andstoreat-80℃bplasmid Transformation1)Thawcompetentcellsonice.2)Add1μgplasmid(5μl)tothecompetentcellsandmixwell.3)Freezeinliquidni trogenfor5min.4)heatshockat37℃for5min.5)Add1mlLbandgrowat28℃for3hrwithshakingat150rpm.6)spreadcellsontoLbplatescontaininganappropriateantibioticandincubate atroomtemperaturefor2-3days.(三)农杆菌介导的真菌转化1将已转入目的质粒的农杆菌接种于4mlYeb液体培养基(50μg/mlcar和50μg/mlkana)中,于28℃摇床中220rpm过夜培养(16-20h)。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它是利用根癌农杆菌的Ti 质粒和发根农杆菌的Ri 质粒上的一段T-DNA区在农杆菌侵染植物形成 肿瘤的过程中,T-DNA可以被转移到植物细胞并 插入到染色体基因中。利用Ti质粒的这一天然的 遗传转化特性,可将外源基因置换T-DNA中的非 必需序列即可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染色体而获 得稳定的表达。
T-DNA区含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转基因植物
一、植物转基因技术
•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通过载体、 媒体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导入植物细胞中并得
到整合和表达,并通过对转化植株的鉴定选择,
从而使其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创造出人类
所需要的新品种或新物种。
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克隆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报告基因 选择标记基因
遗传转化预备实验使用载体的T-DNA区
选择标记基因(npt-Ⅱ,hpt)确定选择用抗生素类型,报告基
因(gfp,gus)可以通过快速鉴定,迅速确定材料是否能够表达外源报 告基因,及其统计转化效率,获得最佳诱导因素的梯度,从而优化 目的基因的转化条件,之后进行目的基因转化。 gus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与化学试剂发生蓝色反应;gfp基因产物 直接在蓝光下或紫外光下发出绿色荧光。
待改良植物的预处理 受体细胞系统建立
目的基因载体构建
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 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的整合与表达 转化细胞克隆的筛选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田间性状鉴定
育成转基因植物新品种
二、植物基因转化方法
(一)外源基因的间接转化法(载体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双、单子叶植物) (二)外源基因的直接转化法 物理法诱导DNA直接转化: 基因枪法(单子叶植物 )、显微注射 化学诱导DNA直接转化: PEG(原生质体) (三)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基因转化(种质系统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1.农杆菌感染:农杆菌通过其特有的类纤毛附着剂蛋白(T4SS)结构与植物细胞进行初步接触和附着。

2. 感染信号传递:在与植物细胞接触后,农杆菌释放并传递一系列感染信号,包括有效异常淋巴细胞(QvrAB)的诱导、拟南芥(Ca2+)离子内涵物的释放、脑心肌炎物质(AHL)的转运和细胞壁酶的活化等。

3.感染信号诱导细胞凋亡:感染信号的诱导会引起植物细胞凋亡,从而产生切伤的部位或孔洞,在这些切伤或孔洞中形成转化DNA理论允许进入的环境。

4.DNA传递:农杆菌通过T4SS释放线性转化DNA,并借助激发剂打开DNA链,并且该辅助剂经常与T-DNA共同转移到植物细胞总群落中。

5. 植物细胞再生:经过切伤或孔洞进入植物细胞的转化DNA在细胞质中被转录,转录本通过RNA splicing进一步处理并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核。

在细胞核中,转录本通过与受体蛋白结合而在柏氏体中形成mRNA。

mRNA会进一步被转录为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促进植物细胞再生。

1.植物物种:不同植物物种对于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效率具有差异。

有些植物对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具有天然的耐受性或敏感性。

2.植物组织类型:不同植物的不同组织对于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效率也有所差异。

例如,幼嫩的愈伤组织对于农杆菌的感染和转化效率通常较高。

3.农杆菌菌株: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和感染能力。

有些农杆菌菌株能够高效地感染和转化植物细胞,而有些菌株效率较低。

4.结构改造:农杆菌通过改造表面酶结构以增加其细胞壁附着能力,从而提高农杆菌感染和转化效率。

5.切伤或孔洞大小:适当的切伤或孔洞大小能够促进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效率。

切伤或孔洞过小会限制转化DNA进入细胞,而切伤或孔洞过大则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难度。

总之,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效率,为植物遗传工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化技术,利用农杆菌转化DNA进入植物细胞,使其表达目的基因。

在这个过程中,农杆菌的外源DNA会被单胞菌分泌物(Vi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工具分子T-DNA结合酶(VirD2)切割成目标T-DNA片段,然后T-DNA和Vir蛋白质工具分子挤进被切开的植物细胞,最终整合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

1.农杆菌菌株:农杆菌菌株的选择对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

通常选择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杆菌菌株,如LBA4404、GV3101等。

不同的菌株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可能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感受性植物:不同植物对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感受性各不相同,高度感受性的植物容易进行转化。

除了感受性外,植物的再生能力也是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之一、通常来说,拥有较高再生能力的植物对转化更加容易。

3.T-DNA载体:T-DNA载体是构建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载体的关键。

在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过程中,目标基因的载体必须经过农杆菌系统与植物细胞进行相应的介导,进而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选择合适的T-DNA载体进行构建,可以提高转化效率。

此外,T-DNA载体中导入基因的拷贝数、插入位点的选择等也会对转化效率产生影响。

4.辅助物质:除了基础的转化体系以外,辅助物质也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辅助物质主要包括感受性缓解物质、抗生素等。

感受性缓解物质主要用于保护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免受农杆菌侵染造成的伤害,提高细胞存活率;抗生素主要用于抑制农杆菌菌落的生长,避免菌落过度生长对植物细胞的负面影响。

辅助物质的添加可以有效增加转化效率。

5.转化条件:转化温度、菌液浓度、转化时间等转化条件也会对转化效率产生影响。

具体条件需要根据植物种类和品种的特点进行优化。

总之,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主要是通过农杆菌菌株和植物的相互作用引发变化,其转化效率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1 共转化的研究现状1.1 电激法介导的共转化两个不同的外源基因(其中一个为标记基因)分别构建在两个不同的Ti质粒上。

混合后通过电激法转化原生质体,共转化率为20%-25%,连锁基因的共转化率更高,为50%-100%。

通过电激法已成功地将多基因转入双子叶植物的原生质体,并且共转化率可以与单基因的转化相媲美,但单子叶的电激法共转化相对较难。

1.2 PEG(聚乙二醇)介导的共转化 Leszek A.Lyznik通过PEG介导法成功地将位于不同质粒上的gus基因和nptⅡ基因同时转入玉米的原生质体,得到了大量的共转化的愈伤组织,共转化率为50%。

由于转化率明显受到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以及培养条件的影响,其共转化率并不十分稳定。

1.3 基因枪介导的共转化将带有不同外源基因的Ti质粒混合在一起,包被在微小的金粒或钨粒表面,然后在高压的作用下微粒被高速射入受体细胞或组织。

这种方法转化的基因数量多,而且效率也高。

Hadi Mz用基因枪将12个质粒同时转化到大豆的胚发生悬浮培养组织中。

多数转基因大豆都带有所有的质粒,并且经常是共整合在基因组的同一位点或相同的位点,因此每种质粒被吸收和整合的概率相同。

不同的研究小组得到的共转化率分别为40%-60%、47%-50%、33%-60%。

连锁基因的共转化率为100%。

通过基因枪得到的转基因苗常常出现多拷贝现象,每个基因可多达10-15个拷贝;转基因植株多数是按孟德尔规律遗传,但有时会出现非孟德尔遗传现象:有时不能将外源基因传给后代,或者传代率很低。

可能是外源基因插入后引起染色体结构不稳定,或者插入到一个对胚珠受精以及发育必需的基因内,从而使遗传异常化。

1.4 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与其他基因转化体系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①该转化体系是模仿或称之为利用天然的转化载体系统,成功率高,效果好;②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的机理研究得最清楚,方法最成熟,应用也最广泛;③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转化的外源基因以单拷贝为多数,遗传稳定性好,并且多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转基因植株能较好地为育种提供了中间选育材料;④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操作比较容易,需要的仪器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

第二步 感染植物
农杆菌吸附于植物的表面伤口部位(常在茎的 基部)。
第三步 毒性基因(vir)表达 virA、virG、virD、virB… 第四步 T-DNA转移 T-DNA被vir基因产物切下来,并运送到植物细胞 核里,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第五步 诱导冠瘿瘤 T-DNA上的产物催化产生过量的生长素和 细胞分裂素,形成植物冠瘿瘤。 第六步 土壤农杆菌代谢冠瘿碱。
① Ti质粒
存在于能引起植物形成冠瘿瘤的农杆菌中,诱导双子 叶冠瘿瘤形成,又称肿瘤诱导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
根瘤
改造后的Ti质粒载体模式
ori
4
② 农杆菌的感染和生存 第一步:植物受伤
植物受伤后能分泌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香 酮、羟基乙酰丁香酮),诱导Ti质粒上的 毒性基因表达。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它含 有Ti质粒,能诱导被侵染的植物细胞形成肿瘤,即诱发冠瘿瘤.Ti质粒(包 括Ri质粒)上有一段转移DNA,在农杆菌侵染宿主植物时,这段DNA可以 转移进植物细胞,并稳定地保留在植物细胞染色体中,变为植物细胞新增 加的一群基因,最终能通过有性世代遗传给子代 。
④农杆菌转化的方法
1、共培养法
包括原生质体共培养、悬浮细胞共培养和愈伤组织共培养。
2、叶圆盘法 3、活-integration method
2.叶盘转化法
农杆菌共培养侵染
愈伤组织 分化生芽
生根
3. 活 体 接 种 法

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
农杆菌转化法是一种利用外源DNA和农杆菌介导的在细胞内表达的方法。

该方法最早由美国生物化学家Herbert Boyer于1973年提出,并于1977年被用于创造第一个基因突变植物。

自此,农杆菌转化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近十几年来生物技术发展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是将外源DNA片段植入特定的农杆菌中,然后让农杆菌介导将外源DNA片段植入到宿主细胞中,以达到改变宿主基因的目的。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在细胞中引入一种叫做“质粒”的载体,它可以携带外源DNA片段,然后在细胞中的特定位置,利用农杆菌提供的一些促进基因转移的酶将质粒植入细胞中。

农杆菌转化法为研究植物基因组提供了一种灵活、可靠、快速且高效的方法,可以用来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以及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而且,农杆菌转化技术还可以用来为研究人员提供精确的模型,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此外,农杆菌转化法还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材料和医药,以及制造其他用途的产品。

因此,农杆菌转化法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生物技术发展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实验目的学习农杆菌介导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的方法。

实验原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参与植物抗病有关的基因被分离出来,如防卫反应有关的基因、参与抗病信号传导的基因,参与对病原物识别的基因等,要鉴定这些基因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和地位,就要构建转化植物的双元载体如超量表达、反义和RNA干涉的双元载体转化植物,来明确该基因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水稻上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分为DNA直接导入法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DNA直接导入法主要包括PEG(polyethylene glycol)介导的转化法、电击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转化法。

其中PEG法、电穿孔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由于对原生质体再生的依赖而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基因枪法优点是受体广泛,不受寄主范围的限制,转化率较高,但和其它DNA直接导入法一样存在共同的缺点:外源DNA的整合方式复杂,常常是多拷贝插入,较易出现转基因沉默现象,转化的外源基因片断不能太大(上限是16-20kb),转入基因的分离有时呈非孟德尔遗传等。

同DNA直接导入法相比,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培养,简便易行,能有效地转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断;转化效率高,转化的外源基因整合位点比较稳定(一般在T-DNA 25bp处与植物基因组整合),整合的外源基因基本上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整合的外源基因多为单拷贝或低拷贝;整合的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显性表达率较高,共抑制现象相对较少;转入的外源基因通常以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

所以已成为转化单子叶植物的首选方法。

一、目标基因对农杆菌的转化1.1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取-70℃保存的农杆菌EHA105于含50μg/ml利福平YM平板划线,28℃黑暗培养。

2.挑取单菌落接种于5ml YM液体培养基中,220rpm 28℃振荡培养12-16小时。

3.取2ml菌液转接于100ml YM液体培养基中,28℃,220rpm振荡培养至OD600=0.5。

农杆菌介导植物的遗传转化实验报告

农杆菌介导植物的遗传转化实验报告

农杆菌介导植物的遗传转化实验报告
本实验使用农杆菌介导植物的遗传转化技术,将外来基因导入到拟南芥植物中。

通过将拟南芥的幼苗浸泡在农杆菌中,再经过一定的培养条件,使外来基因被顺利地导入到拟南芥植物的细胞中,并观察到了转化成功的基因表达现象。

实验过程:
1. 构建外源基因载体——将目的基因把它克隆进载体中,构建出我们所需要的质粒;
2. 建立农杆菌表达载体——通过将农杆菌表达载体连接到质粒上,形成我们的转化载体;
3. 准备转化基质——通过将农杆菌营养培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我们所需要的转化基质;
4. 转化拟南芥中——通过将拟南芥幼苗浸泡到农杆菌基质中,利用细胞壁酶和孔道蛋白结合作用,导入外源基因,最终实现基因转化;
5. 鉴定转化水平——通过将转化后的拟南芥植株置于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出转化成功的植株。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拟南芥细胞成功地接受了外源基因,使其表达了目
的蛋白。

同时,通过筛选,我们也成功得到转化成功的植株。

结论:
农杆菌介导植物的遗传转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基因转化方法,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从而实现第二代遗传分析、基因功能研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

简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基因转化的具体流程

简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基因转化的具体流程

简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基因转化的具体流程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是利用细菌“农杆菌”这一自然载体,将特定的基因从一个植物中转移到另一个植物,或者将外源基因引入到植物体内,以获得期望的新特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应用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以获得期望的新基因和新特征。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一般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质粒制备:将要进行转化的外源基因连接到质粒上,形成可转化的质粒。

(2)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使用传统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或者现代的抗性转化技术,将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从而形成转化的农杆菌。

(3)转化的农杆菌的特殊处理:将转化的农杆菌带入植物体内,通过不同的处理,使其能够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形成期望的植物体。

(4)细胞内克隆:将转化后的植物细胞放入适当的生长培养基中,使其接受稳定的培养基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胞内克隆,以获得具备期望特性的植物体。

(5)鉴定特异性植物:为了取得具备期望特性的植物体,对转化过程中获得的基因进行特异性检测,以筛选出具有期望特性的基因组植物。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基因转化,提高新基因的成功率。

在植物基因转化过程中,根据转化的具体目标,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农杆菌载体来进行转化,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另外,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还可以改变植物的形态和特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改善其营养价值,以提高其品质和市场价值。

例如,可以将外源抗性基因引入到植物体内,使其具有抗病虫性;也可以将外源优生基因引入到植物体内,使其具有高效优良的生产性状;还可以将外源营养基因引入植物体内,使其具备营养价值。

因此,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改善农作物的性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总之,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引入植物体内,以获得期望的新特性,可大大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在植物育种及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杆菌转化法

农杆菌转化法

二、原理
农杆菌主要有两种: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 根癌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140多种双子叶 植物或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引发冠瘿瘤 的原因是,Ti质粒上的T-DNA上有8个左右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 表达,指导合成一种非常寻常的化合物冠瘿碱,进而引起转化 细胞癌变。而发根农杆菌则诱导产生发状根,其特征是大量增 生高度分支的根系。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和发根农杆菌的Ri质 粒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 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 物遗传转化体系,被誉为“自然界最小的遗传工程师”。可以 通过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 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和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 织培养技术,得到转基因植物。
谢谢观看!
三、操作方法
1、获取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下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大多 数选用质粒)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 质粒导入农杆菌(农杆菌为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分 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个体生物学 几种方法 进行检验(根据要求选取不同方法)。 5、最后将成功表达的细胞导入植物体内,对植物体 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生物技术08生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 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痪瘤或发状根。根想农杆菌和发根农 杆菌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 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 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 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 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 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农杆 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 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 用。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概述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概述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概述农杆菌介导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是一种常用的转基因技术方法,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植物的基因组中。

该方法利用一种土壤细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或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作为载体,将目标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具有高效、广谱、可逆和整合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

2.转化农杆菌:将农杆菌和构造体进行共转化。

这个步骤需要确保构造体能够稳定地进入到农杆菌的细胞质中,并且能够被菌体所拷贝。

一般使用电击法、化学法或冷冻法来完成这个步骤。

3.培养农杆菌:将转化后的农杆菌分别培养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以筛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菌落。

4.感染植物:通过注射或浸渍等方式将培养得到的农杆菌菌体引入植物的组织或细胞中。

农杆菌会通过分泌细菌素(也称为转化素)的方式进入植物细胞,并在转化素环境下将目标基因导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5.再生转化植株: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将含有目标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至完整植株。

这个步骤需要将转化素与细胞分裂激素配比得当,以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再生。

6.筛选转化株:利用选择标记基因识别并筛选出携带目标基因的转化株。

一般使用抗生素选择法或草酮酸合酶标记法进行筛选。

7. 鉴定转化株:对筛选出的转化株进行鉴定,确认目标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一般利用PCR、Southern blot或Northern blot等方法进行鉴定。

通过以上步骤,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可以实现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植物中,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或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的抗性。

该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育种研究以及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及介导的遗传转化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及介导的遗传转化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掌握农杆菌的活化与培养技术与农杆菌介导获得目的基因的转化植株。

二、基本原理农杆菌共培养法最早是由Marton 等(1979 年)以原生质体为受体建立起来的,经过一系列改进后,目前已经成为最常用的转化方法。

共培养法是利用Ti 质粒系统,将农杆菌与植物原生质体、悬浮培养细胞、叶盘、茎段等共同培养的一种转化方法(图6-1)三、材料及方法1.含目的基因共整合载体或双元载体的根癌农杆菌。

2.植物幼苗。

(一)细菌培养液直接浸染法操作:(1)无菌受体材料的准备:叶片、茎段、胚轴、子叶等均可做受体材料,有两种来源。

①取自无菌试管苗。

②取自田间或温室栽培植株:叶片、茎尖、茎段用蒸馏水冲冼1 遍后,70%乙醇洗45 秒,0.1%升汞消毒6~8 分钟,无菌水冲洗三遍,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受体材料预培养:将无菌叶片剪成0.5cm×0.5cm 的小块或用6mm 打孔器凿成圆盘,无菌胚轴、茎切成约0.8~1cm 长的切段,接种在愈伤组织诱导或分化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注意叶片近轴面向下:预培养2~3 天,材料切口处刚刚开始膨大时即可进行侵染。

(3)农杆菌培养:①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到20mL 附加相应抗生素的细菌培养液体培为0.6~0.8。

②取OD600养基(pH7.0)中,在恒温摇床上,于27℃, 180r/ min 培养至OD600为0.6~0.8 的菌液,按1%~2%的比例,转入新配制的无抗生素的细菌培养液体培养基中,可在与上相同的条件下培养6 小时左右,OD为0.2~0.5 时即可用于转化;或同时加入600100~500μmol/的AS;(4)侵染:于超净工作台上,将菌液倒入无菌小培养皿中(可根据材料对菌液的敏感情况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

从培养瓶中取出预培养过的外植体,放入菌液中,浸泡适当时间(一般1~5 分钟,不同材料处理时间不同)。

取出外植体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去附着的菌液。

(5)共培养:将侵染过的外植体接种在愈伤组织诱导或分化培养基上(烟草为MS 十IAA0.5mg/L BA2.0mg/L) ,在28℃暗培养条件下共培养2~4 天(光对某些植物的转化有抑制作用,故需暗培养,共培养时间因不同植物而异)。

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微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是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中的一种方法。

农杆菌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土壤细菌,它能将其自身的DNA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从而导致植物发生病理性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科学家将目标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载体DNA中,通过农杆菌的感染作用,将目标基因导入到目标细胞中。

二、步骤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农杆菌培养:首先需要将含有目标基因的农杆菌培养至适宜的生长期,以保证其感染能力。

2. 植物处理:将目标植物的组织经过表面消毒处理,然后将其切割成小片或小块,以增加接触面积。

3. 农杆菌感染:将培养好的农杆菌与植物组织接触,使其感染植物细胞。

通常使用浸泡法或注射法进行感染。

4. 抗生素筛选:在感染后的组织中加入适当浓度的抗生素,以筛选转化成功的细胞。

只有携带目标基因的细胞才能够存活下来。

5. 培养和再生:将筛选出的转化细胞进行培养和再生,形成转基因植株。

三、应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植物和微生物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效性: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量基因转化,且转化效率较高。

2. 转基因稳定性: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通常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能够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

3. 广泛适用性: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和微生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花卉等。

可以用于改良作物的品种、抗病性、耐逆性等性状。

4. 无需种子:与传统的植物遗传改良方法相比,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无需使用种子,能够直接利用植物的组织进行转化,节约了时间和资源。

5. 无需外界辅助: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或昂贵试剂,只需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即可。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作用原理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作用原理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作用原理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用于将外源DNA引入植物细胞中。

其原理是利用农杆菌生长势旺盛、易于培养的特点,将目标外源DNA导入到农杆菌的质粒中,形成重组质粒。

然后通过将转化质粒与植物细胞接触,使其外源DNA传递到植物细胞内部。

具体步骤如下:
1. 构建重组质粒:在质粒中插入目标外源DNA,通常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多克隆位点是一段DNA序列,能够容纳外源DNA)。

2. 转化农杆菌:将质粒导入到农杆菌中,使其质粒与细菌细胞融合,形成重组菌株。

3. 培养菌株:培养重组菌株,使其扩增到大量细胞。

4. 处理植物组织:将希望转化的植物组织(例如幼嫩的叶片或胚)与农杆菌接触,使农杆菌与植物细胞发生互作用。

5. 重组质粒转入植物细胞:通过机械方法(例如悬浮培养)或生理方法(例如创伤诱导),使农杆菌穿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使重组质粒进入植物细胞。

6. 重组质粒在植物细胞中复制和表达:重组质粒在植物细胞中复制,并将插入的目标基因转录和翻译为蛋白质。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实现基
因转移和基因表达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植物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Table1 Summary of vir Gene Products
Locus
Size(kb)
ORFsa
Proteins Size(kDa) Locationb
Function
virA
2.0
1
90
M
plant signal sensor, protein kinase
VirG
1.0
1
30
VirD
冠瘿碱分解区
冠瘿也是在冠 瘿碱胞内合并 成分泌出来的, 被冠瘿碱分解 基因分解成根 癌农杆菌生长 所须的碳源和 氮源。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dvantages: 1. Cleaner inserts 2. Higher co-expression 3. More flexible in tissue types(in planta transformation)
缺失研究也表明:右边界重复序列缺失后,T-DNA不能转移, 而左边界重复序列的缺失会稍稍降低T-DNA转移频率 (Timmerman B.1988),这进一步说明T-DNA单链是在从右 边界到左边界5’向3‘替换合成中释放出来的。
右边界的缺失,使得DNA合成不能起始,因而T-DNA不 能释放,所以T-DNA不能转移到植物细胞。而左边界的 缺失,仅会影响DNA合成过程的终止,可能会降低导致 T-DNA单链释放,而不会明显影响T-DNA单链的形成。
长度:160-250 kb 6大功能区: 1)致癌区,这个区主要合成植物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冠瘿碱合成区; 3)冠瘿碱分解区; 4)Ti质粒接合转移区(tra); 5)毒性区(Vir); 6)DNA复制区(Re侧 存在着一个24 bp直接重复序列, 由这三部分所构成的DNA区域叫 做T-DNA, 插入植物染色体中的Ti质粒片段 只有T-DNA。 由于T-DNA插入植物细胞染色体 中的位置不相同的,因此植物染 色体上可能并没有可供T-DNA插 入的专一性DNA序列。

简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基因转化的具体流程。

简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基因转化的具体流程。

简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基因转化的具体流程。

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基因转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用来对植物的叶片中的基因进行改造,从而达到特殊的种质调节和植物改良的目的。

因此,农杆菌介导法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农杆菌介导法在植物基因转化中的具体流程。

首先,在进行植物基因转化前,需要先确定基因转移的植物物种。

之后,选择合适的农杆菌质粒,将其与基因构建物一起转入到培养基中,扩增得到足够的农杆菌质粒。

经过离心,将质粒晶态中的质粒提取出来,并根据需要稀释到合适的浓度。

之后,进行农杆菌感受体添加,使释放的农杆菌质粒可以被农杆菌感受到。

质粒的稀释液可以直接穿透植物叶子表皮,被植物体内的细胞吸收,实现基因的转染。

接着,农杆菌介导法需要利用农杆菌来筛选需要转化的植物。

首先,将植物叶片接种到农杆菌悬液中,当植物细胞被农杆菌侵入后,就可以在植物体内转化基因了。

之后,利用选择和筛选培养基及含有抗性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能够识别抗病酶基因的植物,从而筛选出被转染的植物。

最后,进行植物的遗传分析,以确定最终被转换的植物株系。

通过PCR方法检测植物转化后的基因组,将最终转化出来的植物株系与未转化的植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植物基因转化的结果。

综上所述,农杆菌介导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它将植物叶片中的基因经过转染后,可以得到想要的基因效应。

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解决植物基因转化的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它含 有Ti质粒,能诱导被侵染的植物细胞形成肿瘤,即诱发冠瘿瘤.Ti质粒(包 括Ri质粒)上有一段转移DNA,在农杆菌侵染宿主植物时,这段DNA可以 转移进植物细胞,并稳定地保留在植物细胞染色体中,变为植物细胞新增 加的一群基因,最终能通过有性世代遗传给子代 。
第六步 土壤农杆菌代谢冠瘿碱。
.
④农杆菌转化的方法
1、共培养法
包括原生质体共培养、悬浮细胞共培养和愈伤组织共培养。
2、叶圆盘法 3、活体接种法
.
1.共培养法
The co-integra. tion method
2.叶盘转化法
农杆菌共培养侵染 愈伤组织 分化生芽
生根
.
3. 活 体 接 种 法
.
第二步 感染植物
农杆菌吸附于植物的表面伤口部位(常在茎的 基部)。
.
第三步 毒性基因(vir)表达 virA、virG、virD、virB…
第四步 T-DNA转移
T-DNA被vir基因产物切下来,并运送到植物细胞 核里,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第五步 诱导冠瘿瘤
T-DNA上的产物催化产生过量的生长素和细 胞分裂素,形成植物冠瘿瘤。
.
①Ti质粒
存在于能引起植物形成冠瘿瘤的农杆菌中,诱导双子 叶冠瘿瘤形成,又称肿瘤诱导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
根瘤 .
.
改造后的Ti质粒载体模式
ori
.
4
② 农杆菌的感染和生存
第一步:植物受伤
植物受伤后能分泌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香 酮、羟基乙酰丁香酮),诱导Ti质粒上的 毒性基因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