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小小潜水艇》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趣味探索》第四章“水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第2节“小小潜水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简单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结构,知道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重点: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潜水艇模型、实验器材(容器、水、硬币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硬币、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潜水艇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潜水艇的外观特征。

与幼儿互动,讨论潜水艇的生活应用,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潜水艇的图片,讲解潜水艇的基本结构。

结合实验,讲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利用实验器材,观察硬币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动手操作(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小小潜水艇,教师提供指导。

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协作。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各组展示制作的小小潜水艇,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潜水艇2. 内容:潜水艇基本结构:船体、推进器、操纵室等。

潜水艇沉浮原理:重力与浮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小小潜水艇,并记录制作过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但在分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2. 拓展延伸: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科普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潜水艇。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小小潜水艇,增进亲子关系。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五册第十章,主题为“奇妙的潜水艇”。

详细内容包括潜水艇的定义、构造、原理以及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知道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教学重点:潜水艇的构造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潜水艇模型、浮力演示器、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潜水艇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潜水艇的外观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潜水艇的构造。

(2)讲解潜水艇的原理,让幼儿理解浮力对潜水艇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潜水艇上浮和下沉为例,讲解潜水艇如何通过调整浮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操作浮力演示器,观察并记录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5. 动手操作(10分钟)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潜水艇模型,巩固潜水艇的构造和原理。

(2)引导幼儿思考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潜水艇的构造:船体、浮力装置、推进器等。

2. 潜水艇的原理:浮力与重力的平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潜水艇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

2. 答案:潜水艇模型可以由一个塑料瓶、橡皮泥、吸管等材料制作而成。

通过在塑料瓶内装入不同质量的橡皮泥,调节潜水艇的浮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2. 例题讲解:潜水艇如何通过调整浮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3. 动手操作:指导幼儿制作潜水艇模型,巩固潜水艇的构造和原理。

4. 作业设计:结合潜水艇原理设计简易潜水艇模型。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海洋》,详细内容为“小小潜水艇”一节。

通过学习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让幼儿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重点:物体浮沉的条件,潜水艇的基本构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潜水艇模型、实验器材(水、玻璃瓶、橡皮泥、小石头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潜水艇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幼儿关注潜水艇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绘制潜水艇。

(2)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潜水艇的制作。

4. 互动交流(10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潜水艇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潜水艇》2. 内容:(1)潜水艇的基本构造(2)物体浮沉的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潜水艇模型,并描述其浮沉原理。

2. 答案:(1)潜水艇模型制作方法:用彩色卡纸剪裁成潜水艇的形状,粘贴在画纸上。

(2)浮沉原理:物体在水中浮沉的条件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上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下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潜水艇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潜水艇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七章“水的世界”,具体内容为“小小潜水艇”。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探索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合作等方式,探索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潜水艇模型、实验器材(浮力球、气球、水、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潜水艇模型,激发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潜水艇是怎么工作的吗?它为什么能上浮和下沉呢?”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引导幼儿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如何让潜水艇上浮和下沉?”引导幼儿思考,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操作潜水艇模型,观察沉浮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小组讨论(5分钟)引导幼儿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 创作环节(10分钟)邀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自己的潜水艇。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六、板书设计1. 潜水艇原理: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 潜水艇构造:艇体、压载水舱、推进器等3. 潜水艇沉浮现象:上浮、悬浮、下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小小潜水艇,并解释其沉浮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后作业,让幼儿在家也能继续探索潜水艇的奥秘。

小小潜水艇中班科学教案

小小潜水艇中班科学教案

小小潜水艇中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又能促进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小小潜水艇实验,让中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分类和探索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浮力”概念。

2.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密度,预测它们的浮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分类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

二、教学准备:1. 水槽或大容器2. 不同的物体,如塑料动物、石头、橡皮泥等3. 水果、蔬菜等可溶解的物体4. 纸、铅笔5. 量杯和水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引入潜水艇的概念,提问学生他们对潜水艇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潜水艇能浮在水上还是沉到水底。

2. 实验探究(30分钟):(1)介绍浮力概念:老师根据学生对潜水艇的回答,引入浮力的概念。

简单解释浮力是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推力,能够让物体浮在液体表面上。

(2)观察和分类:老师将水槽或大容器放在桌子上,加水至适当的高度。

然后,将准备好的物体一个个放入水中。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并让他们分类物体为能够浮在水上、沉入水中以及悬浮在水中的三个类别。

(3)预测和实验:接下来,老师将引导学生预测一些物体的浮力。

例如,提问学生如果将一个塑料鸭子放入水中,它会浮在水上还是沉到底部,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预测。

然后,老师让学生一起实验验证他们的预测。

3.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让他们分享他们的发现。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规律,即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密度大的物体会沉到底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以及它的实际应用,如潜水艇是如何利用浮力在水中浮行的。

四、延伸活动:1. 设计自己的潜水艇: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和制作一个小潜水艇,并通过实践测试浮力和重力的平衡。

2. 浮力实验扩展:通过调整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并观察其在水中的行为,进一步探究浮力的特性。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微教案 (一)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微教案 (一)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微教案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其中,小学科学教育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大班教师们设计了《小小潜水艇》微教案,学生们通过该微教案,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潜水艇的运作规律,以及其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道潜水艇的构造和特点,了解潜水艇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学会简单的手工制作潜水艇模型。

3. 提高学生科学观察力、实验掌握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潜水艇。

2. 理论讲解(1) 潜水艇的构造和特点:潜水艇是一种水下载具,具有自行航行、潜行、上浮的能力。

通常由船体、控制系统、机械装置、乘员舱、氧气舱和电池等组成。

(2) 潜水艇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潜水艇可以帮助科学家具体了解深海环境,调查海底地形、海洋生物、地质构造等,为海洋科学提供丰富的资料。

3. 实践环节(1) 老师将潜水艇模型制作步骤展示给学生,学生开始制作自己的潜水艇。

(2) 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潜水艇后,老师将给每组一个小水池,要求学生依次将潜水艇放入水池中,检验其是否运作正常。

4. 总结环节(1) 总结和回顾了解潜水艇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对学生制作潜水艇的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并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和经验。

三、教学点评《小小潜水艇》微教案,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实验掌握和动手制作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力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提供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以达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探究科学奥秘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料和设备,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安全有保障的课堂氛围。

小小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

小小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

小小潜水艇大班科学教案第一节:引入引入部分需要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动画等方式来引入。

故事引入:在大海的深处,有一个神奇的世界。

那里有各种奇怪的生物,还有无数的宝藏和秘密。

我们有没有想过能不能亲眼见到这个神奇的世界呢?如果有一艘小小的潜水艇,你愿意驾驶它去探索深海的奥秘吗?通过这个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想知道如何驾驶潜水艇去探索深海,以及深海里有哪些神奇的事物和生物。

第二节: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1.了解什么是潜水艇,它的作用和原理。

2.探索深海中的奇妙世界,了解深海生物、岩石和宝藏等。

3.设计并制作一艘小小的潜水艇模型,用它去探索深海。

第三节:知识讲解本节将围绕着潜水艇展开,介绍它的作用、原理和结构。

作用:潜水艇是一种专门用于潜入水下、在水下活动的船只。

它可以让人们进入水下环境,研究海洋生物、进行水下勘探、挖掘宝藏等。

潜水艇不仅可以探索深海的奥秘,还有助于保护海洋环境。

原理:潜水艇的潜水原理主要涉及浮力和压力。

潜水艇内部设计有不同的舱室,通过控制水密舱室的进出水来改变潜艇的浮力,从而控制潜艇的浮沉。

同时,潜水艇内部有一定的压力维持系统,可以在水下承受外部水压。

结构:潜水艇通常由船体、舱室、控制系统、发动机和螺旋桨等部分组成。

船体一般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如钢铁或钛合金,以保证在深海环境下的安全性。

舱室则用来容纳乘员和设备,外部还有观察窗、摄像头等用于观察和拍摄水下环境。

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杆、按钮等,用于控制潜水艇的浮沉和移动方向。

发动机则提供动力,螺旋桨则推动潜水艇前进。

第四节:深海探索在本节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深海的奇妙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深海生物、岩石和宝藏等。

深海生物:深海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那里有各种奇特的生物。

学生将看到图片,了解深海鱼、水母、海底蛛网等生物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大班科学 小小潜水艇 微教案含反思

大班科学 小小潜水艇 微教案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教学设计活动名称:小小潜水艇活动目标: 1.对实验活动感兴趣,乐意尝试多次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潜水艇实验中水位与空气之间的关系。

3.观察仔细,会发现并记录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活动重点:喜欢动手动脑、乐于参与科学实验探索活动活动难点:初步感知潜水艇实验中水位与空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用于制作潜水艇的矿泉水瓶,蓝瓶口服液小瓶子瓶若干。

2.装满水的盆子。

3.每组一份实验记录单,一份大的实验记录表。

4.擦手巾、抹布若干。

5.手摇铃一个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小朋友们看过魔术吗?2.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喜欢吗,为什么?3.李老师今天也来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你们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喔!4.将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说“‘小小潜水艇你下去吧!’同时一只手拿瓶子另一只手往下的手势,再说小小潜水艇你上来吧,同时一只手拿瓶子另一只手作往上的手势,”5.你们都看见了什么,谁愿意来当我的魔术助理也想来试试呢?(老师拿着瓶子小朋友学这老师的样子说魔语)6.小朋友看见了吗,我是怎么让潜水艇下去的?(解密左手的秘密)7.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老师的这个魔术都用了哪些道具?大瓶子子里面装着什么,装了多少?那小瓶子呢,它的上面有什么?(中线)再看看小瓶子是怎么放在大瓶里的?(小瓶是倒着放的)8.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份这样的材料,同时也为大家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记录表上都有什么吧?大瓶子是满满的水,每个小瓶子的水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9.现在需要小朋友三人一组,每位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进行实验,看看你的潜水艇会不会听不听你的话。

二、幼儿根据记录表提示自由操作实验并记录,教师指导1.小瓶子上面都标识的有一定量的水位线,每个小朋友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操作,完成后一块儿观看结果,然后合作完成这张记录表,如果你选择的方法成功了就在对应的位置画上√如果失败了就画上×。

文库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小小潜水艇》

文库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小小潜水艇》

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小小潜水艇》[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明白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懂得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影响它的沉浮。

2.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实验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了解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沉浮自如的教具“潜水艇”、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瓶、小玻璃瓶、烧杯、水槽、托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趣味实验,情境引入1.神奇的小实验:出示实验道具听指挥的小玻璃瓶。

2.指导学生观察道具的构成,进而观看实验表演并引导学生为其起名。

3.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挤压塑料瓶能使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

(挤压塑料瓶与小小潜水艇的沉浮有什么关系?)(通过趣味实验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实验起名活动,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科学研究的信心。

)二、动手制作,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制作小小潜水艇需要哪些材料。

2.师生观看介绍实验物品,进一步研讨、归纳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3.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尝试制作小小潜水艇的方法,教师巡视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制作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自己得出正确的制作方法。

(每个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未知领域和神奇的现象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望,教师应及时地、有效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积极调动探究热情,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归纳得出共性的、正确的结论,为进一步探究创造条件。

)三、细致观察,探究新知1.鼓励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改进不成功的实验制作方法,并通过玩儿“潜水艇”,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在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中,能看到哪些现象和变化,想一想那是为什么?2.进一步明确观察探究的问题:“小小潜水艇沉浮的过程中,小玻璃瓶内部有什么变化的现象?”3.组织学生再次开展分组实验观察,探求小玻璃瓶内部的细微变化现象,教师巡视并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小小潜水艇

中班科学教案小小潜水艇

中班科学教案小小潜水艇教案名称:小小潜水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潜水艇的基本认知,并了解其作用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潜水艇的外观和特点。

2. 潜水艇的功能和作用。

3. 制作小小潜水艇的材料和步骤。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潜水艇的样子。

2. 教师准备制作小潜水艇的材料:纸杯、剪刀、透明胶带、铅笔、彩色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潜水艇的图片或模型,并引导他们描述潜水艇的外观和特点。

2. 引入:向幼儿介绍潜水艇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可以探索海底世界、查看珊瑚礁和观察海洋动植物等。

3. 操作:给每个幼儿发放制作小潜水艇的材料,并按以下步骤引导幼儿制作:a. 将纸杯的底部剪掉,剩下的部分作为潜水艇的身体。

b. 在纸杯的底部对应位置用剪刀小心剪一个小洞,作为观察窗口。

c. 用彩色纸剪出窗口装饰,如红色、蓝色等,可以用透明胶带将彩色纸粘在洞的周围。

d. 将一段透明胶带贴在纸杯的尾部,作为潜水艇的螺旋桨。

e. 在纸杯的顶部用剪刀剪一个小口,可以用铅笔插入,作为潜水艇的船员舱。

4. 检查和展示:让每个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小潜水艇,并互相欣赏。

5. 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艘小潜水艇。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将小潜水艇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大盆或水池中,模拟潜水艇在水中穿梭的情景。

6. 总结:让幼儿分享他们对小潜水艇的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总结小潜水艇的特点和功能。

五、教学延伸:1. 通过讲述潜水艇在海底的探险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制作海洋相关的手工艺品,如海洋动物剪纸、海洋风筝等。

3. 组织观察海洋生物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并绘制所见的海洋动植物。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小小潜水艇的教学,幼儿对潜水艇的认知有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小组合作的游戏环节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样板:《小小潜水艇》-教师.doc

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样板:《小小潜水艇》-教师.doc

2017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小小潜水艇》-教师资格考试教案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教师资格证面试、考编制都需要写教案,特整理“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小小潜水艇”,希望能助广大考生一臂之力!点击查看: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各科目) 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小小潜水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明白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懂得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影响它的沉浮。

2.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实验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了解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沉浮自如的教具“潜水艇”、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瓶、小玻璃瓶、烧杯、水槽、托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趣味实验,情境引入1.神奇的小实验:出示实验道具听指挥的小玻璃瓶。

2.指导学生观察道具的构成,进而观看实验表演并引导学生为其起名。

3.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挤压塑料瓶能使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

(挤压塑料瓶与小小潜水艇的沉浮有什么关系?)(通过趣味实验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实验起名活动,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科学研究的信心。

)二、动手制作,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制作小小潜水艇需要哪些材料。

2.师生观看介绍实验物品,进一步研讨、归纳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尝试制作小小潜水艇的方法,教师巡视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制作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自己得出正确的制作方法。

游戏小小潜水艇中班教案

游戏小小潜水艇中班教案

游戏小小潜水艇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潜水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3. 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潜水艇的基本知识和功能。

2. 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 让孩子们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游戏小小潜水艇。

2. 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场地。

3. 教学辅助材料,潜水艇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潜水艇的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潜水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游戏规则说明。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包括游戏的背景故事、玩法和注意事项等。

3. 分组活动。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艘小小潜水艇,要求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控制潜水艇完成一系列任务,如搜寻宝藏、避开障碍物等。

4. 游戏进行。

孩子们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在一旁指导和观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游戏过程,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

1. 游戏小小潜水艇是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潜水艇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孩子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家长来讲解潜水艇的知识和应用。

2.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小潜水艇模型。

3.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水中的生物和环境,了解潜水艇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总结。

通过游戏小小潜水艇中班教案的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潜水艇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水的秘密”,详细内容为“小小潜水艇”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潜水艇的基本原理,了解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简易潜水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潜水艇的制作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潜水艇模型、实验器材、教学PPT等。

2. 学具:潜水艇制作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潜水艇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潜水艇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潜水艇的图片和原理,讲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 动手操作(15分钟)教师分发潜水艇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简易潜水艇。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潜水艇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潜水艇应用呢?”鼓励幼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潜水艇2. 内容: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潜水艇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潜水艇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潜水艇,并记录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家长签字确认,完成作业。

答案:观察并记录潜水艇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潜水艇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微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微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微教案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大班科学课的一节,主题为“小小潜水艇”。

该主题适合3-5岁儿童,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潜水艇的相关知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潜水艇并了解其作用和工作原理;2.能够模仿潜水艇的运作过程和动作;3.能够与同伴形成小团队,身体力行地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潜水艇的定义;2.潜水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3.模仿潜水艇的运作过程和动作;4.学生团队活动:小小潜水艇出击。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和演示法:通过教师简单易懂的讲解和模拟展示,让孩子们了解潜水艇的定义、作用和工作原理;2.体验式学习法:通过实物或模型,让孩子们模仿潜水艇的运作过程和动作;3.知识游戏法:通过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对潜水艇的认识;4.多人协作法:将孩子们分为小团队,全程配合完成小小潜水艇出击任务。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教师携带潜水艇模型或图片;2.准备教材和小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引入主题,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孩子们看潜水艇的形象图片或小视频,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反复重复潜水艇的名字和形象,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记住。

2. 讲解环节•教师用简短易懂的语言,讲解潜水艇是一种水下舰船,用途是在水下活动并执行任务;•教师用故事的形式,讲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蓄水、排水,控制潜水艇的升降和浮沉;•教师可在课堂上制作白板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3. 模仿环节•教师在教室内为孩子们布置一个“海底世界”,放置小玩具,并模拟潜水员进入潜水艇;•让孩子们分角色模仿潜水艇的运作过程和动作。

4. 游戏环节•教师通过小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孩子对潜水艇的认知:–布置迷宫游戏,将孩子分组,用潜水艇模型作为道具,要求孩子们能够正确找到迷宫出口。

–培养孩子们的配合精神,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模仿潜水艇要完成探测任务,成功接受任务的班级将成为主题班级。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

大班科学小小潜水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探索奇妙的水世界》第四章第二节“小小潜水艇”。

详细内容包括潜水艇的构造、潜水艇的浮力原理以及潜水艇在水中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基本构造,掌握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重点:潜水艇的基本构造、潜水艇在水中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潜水艇模型、浮力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如空瓶子、水、小石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潜水艇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潜水艇的基本构造。

(2)讲解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3)演示潜水艇在水中的运动。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讲解潜水艇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小小潜水艇。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潜水艇的基本构造2. 潜水艇的浮力原理3. 潜水艇在水中的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小小潜水艇。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要求: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如浮在水面的树叶、沉入水底的石头等。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潜水艇的构造和浮力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浮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浮沉子、探索物体浮沉的条件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能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述研究的过程2学情分析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在我们身边的生产生活中,许多事物和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制作“潜水艇”和玩“潜水艇”,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玩中求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乐学、会学。

3重点难点1、能和同学合作探究“潜水艇”沉浮的原因。

2、了解“潜水艇”沉浮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引入到课题。

大鱼披铁甲,活动在水下,眼睛背上长,海盗见它怕。

(打一武器)2、学生谈谈对潜水艇了解的情况。

3、教师展示潜水艇图片并做相关介绍。

“潜水艇”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

其种类多,形制各异,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潜艇。

中、小型用于科研探测等。

大型“潜水艇”主要用于军事方面,是公认的战略性武器,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

“潜水艇”最显著的特点是既能上浮于水面,又能潜入水底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

活动2【讲授】提出研究课题1、教师出示一个潜水艇模型,告诉学生“潜水艇”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有趣模型,今天让同学们好好玩,玩出名堂,探索奥秘。

2、请学生提出探索目标。

人教版生活与科技第4册第二章第10节《小小潜水艇》教案 (2)

人教版生活与科技第4册第二章第10节《小小潜水艇》教案 (2)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设计思路]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

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引导着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变魔术”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

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喜欢观察,对科技小实验有好奇心。

2、认知目标:知道“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原因。

3、技术、能力目标:能在认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发现的现象,并积极主动的动手实验。

[活动重点]能在细致观察“魔术表演”后,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活动难点]能总结出:捏-水变多-重-下沉,放-水变少-轻-上浮[活动准备]1、教师演示材料:自制“小小潜水艇”1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2、分组观察材料:自制“小小潜水艇”3个。

3、分组实验材料:大盆3个,盘子3个、毛巾3条。

大塑料瓶15个、小玻璃瓶15个、塑料水杯15个。

[活动方法]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我有意识运用了以下三种教育方法:一“探”,二“引”,三“助”。

“顺”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新的主题或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有效地互动。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助”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助”幼儿一臂之力,对幼儿进行点拔,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学魔术”,激发探索兴趣1、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个有意思的游戏,你们喜欢看变魔术表演吗?谁的魔法变得最好?今天我们就模仿刘谦变魔术,让小朋友见证一下奇迹。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潜艇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潜艇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潜艇大班科学教案: 小小潜艇引言:科学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设计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科学实验,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个小小潜艇项目,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这个教案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以小小潜艇为主题的科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潜艇,体验水中探险的刺激。

I. 目标:- 让学生们了解水的特性和浮力原理。

-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II. 材料:- 塑料瓶- 小型塑料容器- 填充材料(如蓝泡沫、塑料泡沫)- 橡皮筋- 塑料杯- 小石子或砾石- 水III. 实验步骤:步骤1:了解水的特性和浮力原理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与学生们展开对水的特性和浮力原理的讨论。

通过问一些引导性问题,比如“水是什么物质?”、“水的性质有哪些?”、“为什么我们能够浮在水上?”等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

步骤2:制作小小潜艇将塑料瓶剪去底部,得到一个瓶口朝下的筒状物体。

然后,在塑料容器中放入填充材料,将塑料瓶紧紧塞入。

这样,我们就制作好了一个小小潜艇。

学生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填充材料,比较它们的浮力。

步骤3:测试潜艇的浮力找一个塑料杯,将水装满。

将小石子或砾石放入塑料瓶的底部,以增加潜艇的重量。

然后,把潜艇放入水中,观察它的运动。

学生们可以观察潜艇的状况和行为,并记录下来。

步骤4:调整潜艇的浮力学生们可以尝试调整潜艇的浮力,使它能在水中浮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和方向都可以自由控制。

他们可以通过添加或移除填充材料,调整潜艇的重量,并观察它的浮力变化。

这个步骤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试错”的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5:水下探险一旦潜艇调整到理想的浮力,学生们就可以进行水下探险了。

他们可以在水中放置障碍物,并观察潜艇如何通过。

学生们可以设定探险的目标和比赛,看谁的潜艇能够完成任务的更快。

IV. 结论:通过这个小小潜艇的科学实验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潜艇,了解水的特性和浮力原理。

中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

中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

中班科学活动:小小潜水艇
活动目标:
1、物体的沉浮现象感兴趣,积极参与探索操作活动。

2、愿意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操作。

重点:在操作中了解矿泉水瓶里的水量的多少与瓶子沉浮的关系
难点:了解悬浮的现象
活动准备:水池、矿泉水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潜水兵训练
1、你们知道潜水艇吗?谁来说一说,潜水艇是怎样在大海里活动的?
2、今天我们来做一名小小潜水兵,学开潜水艇。

二、操作一:潜水艇浮在水上
1、这是一艘潜水艇,我们把它放到大海里,你看到了什么?
2、猜一猜,潜水艇为什么浮在水上?
3、幼儿动手操作:潜水艇怎么样才能浮在水面上。

4、小结
三、操作二:潜水艇沉到水底
1、潜水兵要学的另一个本领是把潜水艇开到海底
2、幼儿操作:潜水艇下沉到海底
3、小结:如何才能沉到海底?
四、操作三:悬浮
1、什么是悬浮?
2、幼儿操作
3、小结:如何悬浮?
五、潜水兵训练结束。

小学生科技课程潜水艇教案设计

小学生科技课程潜水艇教案设计

小学生科技课程潜水艇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学生科技课程潜水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潜水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潜水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教具。

2. 潜水艇的模型或图片。

3.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水、小塑料球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教具展示潜水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潜水艇,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

探究(15分钟):1. 介绍潜水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外壳、推进器、操纵系统等。

2. 分组让学生自由探究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透明容器、水、小塑料球等。

3. 学生通过实验模拟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观察小塑料球在水中的运动情况,并讨论原因。

讲解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后,组织他们展示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 利用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教具详细讲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强调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配合。

拓展应用(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潜水艇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潜水艇模型,并进行展示。

3.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潜水艇模型的创意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潜水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潜水艇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制作其他科技模型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中的延伸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小小潜水艇》[教学目标]
1.了解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明白真正的潜艇
沉浮原理,懂得改变物体的轻重能够影响它的沉浮。

2.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实验水平、认真细致的观察水平、初步的
分析概括水平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等水平。

3.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究态
度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水平、动手水平、分析概括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等。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
而了解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沉浮自如的教具“潜水艇”、多媒体教学课件、
投影仪等。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瓶、小玻璃瓶、烧杯、水槽、托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实验,情境引入
1.神奇的小实验:出示实验道具听指挥的小玻璃瓶。

2.指导学生观察道具的构成,进而观看实验表演并引导学生为其
起名。

3.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挤压塑料瓶能使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

(挤压塑料瓶与小小潜水艇的沉浮有什么关系?)
(通过趣味实验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实验起名活动,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科学研究的信心。

)
二、动手制作,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制作小小潜水艇需要哪些材料。

2.师生观看介绍实验物品,进一步研讨、归纳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3.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尝试制作小小潜水艇的方法,教师巡视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制作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自己得出准确的制作方法。

(每个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未知领域和神奇的现象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望,教师应即时地、有效地利用这个有利因素,积极调动探究热情,组织学生展开相对应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归纳得出共性的、准确的结论,为进一步探究创造条件。

)
三、细致观察,探究新知
1.鼓励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改进不成功的实验制作方法,并通过玩儿“潜水艇”,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在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中,能看到哪些现象和变化,想一想那是为什么?
2.进一步明确观察探究的问题:“小小潜水艇沉浮的过程中,小玻璃瓶内部有什么变化的现象?”
3.组织学生再次展开分组实验观察,探求小玻璃瓶内部的细微变化现象,教师巡视并指导。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持续地发现问题、持续地思考、持续地改进才逐步实现的。

所以,在组织小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引导和培养他们使用这种科学发展规律,并持续地尝试、体会探索发现所带来的乐趣和自信。

)
四、汇报交流,归纳概括
1.引领学生展开信息汇总交流,得出实验观察结果。

2.出示带有固定黄线圈的小小潜水艇装置,通过以其为参照物,指导学生对比验证小玻璃瓶内水位的变化过程。

3.师生共同研讨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小小潜水艇能够沉浮的科学原理。

(民主和谐的交流环境,能促动学生情感的沟通,有助于他们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

而巧妙细致的实验环节设计,则能够给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深入探究扫清障碍。

)
五、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1.提出问题:“真正的潜水艇是如何在大海中实现沉浮的呢?”“是不是在大海的外面有一个巨大的塑料瓶,有人在挤压它,然后潜水艇就能沉浮了呢?”
2.组织学生展开民主交流研讨活动,积极畅谈发表各自的见解。

3.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真正的潜水艇在大海中是如何实现沉浮的。

(原理:潜水艇灌水变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水的浮力,就逐渐下沉潜入水中;潜水艇排水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水的浮力,就逐渐上浮到达水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