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内容与学生文化认同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内容与学生文化认同的关系摘要学生文化认同是学校内部团结,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竞争力,推进学校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学校课程内容对学生文化认同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和作用,必须加以重视。探讨学校课程内容与学生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学校课程内容和提升学生文化认同。

关键词课程内容文化认同影响

一、学校课程内容与学生文化认同的联系

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学而优则仕”。因此我国两千多年的古代课程主要表现为以伦理道德为价值核心,反映统治阶级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经书、史书。在《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种伦理道德型的课程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总之课程内容与文化认同与生俱来的联系可谓是不言而喻。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告诫世人:“教育人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面对当前我国在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课程内容对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英国杰出的课程论专家劳顿,以整个社会文化作为背景进行系统分析,他将课程定义为“文化选择”,并认为这个定义扩展了课程研究的视野。他认为,“教育不可能与价值无涉,不同的价值系统或思想会产生不同的课程”。即使是纯科学课程也

要接受社会文化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价值和信仰得不到学校的传播,就根本不会再流传下去”。教育关注的就是把社会认为的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方面传授给下一代,而为确保对文化适应的选择,必须认真规划课程。因此对于学生的文化认同,课程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

文化认同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的情感归属。学生文化认同就是学校群体成员对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认同,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肯定性认识,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是我国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主义的建设。学生处在青年阶段,这是人生的独特阶段。无论是在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还是社会行为表现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转换期特征,表现为不安定、行为复杂、变化迅速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特征对学校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了不可回

避的挑战。可见,学校课程内容对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具有重大作用。

二、学校课程内容对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

我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 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以培养大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与建构着大学生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气质。为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高校应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程, 并以学分制的形式列入教学大纲, 纳入学校课

程体系。

现阶段在课程领域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 倡导并践行让学生认识与尊重文化差异的理念,不仅有助于缓和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与冲突,而且有助于削弱学校内不同民族、地域、阶层、性别和年龄师生之间的文化隔阂与疏离,进而向文化平等的理想目标趋近。同时,当下的课程也开始关注战争与和平、环境污染、违法犯罪、家庭分裂、交通与住房拥挤等社会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搜集与分析信息,提出对这些问题的批判性见解,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与能力。课程通过培养学生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意识以及具备创新性的改造能力,发挥着变革与创新文化的作用。

三、学生文化认同对学校课程内容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文化的多样性越来越凸现,专门知识经验累积得越来越多。面临这样的情势,只有少而精的知识经验能够进入课程而得以有效传播。通过课程传播给学生的,只是不断增长中的文化知识经验集合总体的范例而已,教师无法将全部知识经验悉数授予学生。课程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文化,既保证与实现

了文化的传承,也为文化发展提供着某种导向,对文化体系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改造。

社会转型使得高校道德教育环境变迁,政治理论和道德教育体系在现阶段大学生日益严峻的文化认同危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不少高校的政治教育依然是单向的说教、强制的灌输,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现阶段开放的、多元的教育环境。政治观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象普遍,政府贪污腐败及社会中道德榜样的缺失等问题,使学生容易对政治理论教育产生偏见和反感,从而削弱了道德教育对于文化认同的凝聚作用。要加强改革课程内容,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改变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重科学轻人文的倾向,以免造成文化教育的衰落和大学生对文化认同的缺失。

综上所述,从学生文化认同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的真实情况和想法,思考学校课程内容设置的应对策略,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现实问题。所以应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注重探讨学生文化认同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以此促进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曾文婕.论课程文化基础的建构[j].学术

究,2007(2):144-160.

[2]范兆雄.课程文化研究框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5,25(9):33-36.

[3]桂署钦.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j].2009(10):25-26.

[4]赵云昌.当前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7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