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力的合成(2)

合集下载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 讲义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 讲义

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1.力的合成合力是几个分力的共同效果。

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对于确定分力:合力是唯一的力的平衡 4.正交分解法平衡条件: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木块重60N 放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3.矢量三角形12.正交分解用F =10N 的水平力推木块,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求:摩擦力f 。

【例1】如图所示。

用钢筋弯成的支架,水平虚线MN 的 【例2】如图所示,重G =15N 的小球,用长为l =1m 的上端是半圆形,MN 的下端笔直竖立。

一不可伸 细绳挂在A 点,靠在半径R =1.3m 的光滑大球面 长的轻绳通过动滑轮悬挂一重物G 。

现将轻绳的 上,已知A 点离球顶距离d =0.7m ,求小球对绳 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 点,另一端从最高点B 处沿 的拉力和对大球的压力的大小各为多少? 支架缓慢地向C 点靠近(C 点与A 点等高),则绳中 拉力( )A .先变大后不变B .先不变后变大C .先不变后变小D .保持不变【例3】如图所示,绳OC 与竖直方向30°角,O 为质量不计 【例4 两小球悬挂在天花 的滑轮。

已知物B 重1000N ,物A 重400N ,物A 、B 两小球 均静止。

求: 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 物B 所受摩擦力为多大? (2)OC 绳的拉力为多大? 于静止状态。

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A CD .F 42,然后用力F 作用在小球A 线状态,且OB 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 、B板上的同一点O ,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 、B (1) B .F 2【例5】如图所示,光滑圆球半径为1m,质量为6kg,静【例6】下物体A质量为m=2kg,用两根轻绳B、C连接到止于图示位置,图中距离d为1.8m,求竖直墙壁与竖直墙上,在物体A上加一恒力F,若图中力F、台阶对球的支持力分别为多大?轻绳AB与水平线夹角均为θ=60°,要使两绳都能绷直,求恒力F的大小。

力的合成 课件

力的合成 课件

总结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协力,只有两种可能: ①方向相同时,协力为二力之和;②方向相反时,合 力为二力之差。因此解答此类题目时,第一应分析分 力的方向,再分析协力的大小,也可采用特殊值法求 解。
1 如图所示,探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 成的实验中,力________是________两个力的协 力,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式子________________表 示。
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F=F1-F2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例2】 F1、F2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协力为F ,下列关于F1、F2和F的大小及关系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A.F不可能为零
B.F一定大于F1,也大于F2 C.F一定大于F1、F2中较小的那个力 D.F可能比F1、F2都小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
情况 1.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协力的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2.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协力的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协力,大小等于这
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F1+F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协力,大小等于这
曹冲称象
【例1】 如图所示,两个小孩能提起的一 桶水,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上 述情况中,若两个小孩的作用力 分别为F1和F2,大人的作用力为 F,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B、D ) A.F1和F2是F的协力 B.F1和F2的协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等 C.F的作用效果与F1或F2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 D.F的作用效果与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例2:
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 挪动它,那么,这只甲克虫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样 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二)》讲课稿

《力的合成与分解(二)》讲课稿

《力的合成与分解(二)》讲课稿一、知识回顾:课前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段,师:“正如歌曲中唱到的,小到一个班集体,大到一个国家,只有同心协力,集大家的力量,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里的“集大家的力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合力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区别呢?”生:“有区别,集大家的力量是单纯的代数相加,力的合成是按平行四边行定则来求解的”师:“很好,(边播放PPT边讲解)我们把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的特点是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但是不能同时存在,力的合成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那么一个力是否也可以产生几个作用效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看看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人?”找两个看起来壮士的学生拉紧绳子做拔河状,听老师口令学生开始发力,老师在绳子中间用两根手指轻轻拨动绳子,发现两名大力士都被老师拽动了。

师:“看来咱们班唯一的女生,梁老师我才是咱班力气最大的人啊!老师看起来很轻松就把咱们的大力士给拽动了,老师是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呢?别着急,学完本节课,大家自然就会明白了!(老师边写标题边说)请大家把课本翻到45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第2课时的内容,力的分解师:“我们已经知道,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那么什么是力的分解呢?同学们一起回答”生: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师:“好,那么力的分解到底是什么呢?它都存在于哪里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点击PPT),同学们看图片,为什么公园里的滑梯倾角很大而跨江大桥要修很长的引桥才行呢?”生:七嘴八舌的猜想……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短片……实验中,我们从塑料泡沫的形变上就能清楚的观察到,重物对沿着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都有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又和倾角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观察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找同学来回答……”生:“这个实验说明了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并且随着斜面倾角增大,使物体下滑的力就越大。

师:“那么重力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效果呢?我们接着观察实验……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哪位同学看出了其中的门道?”生:“这个实验说明额重力使物体压紧斜面,也就是垂直斜面向下的力。

力的合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力的合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6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课本 P132
数据记录表
F1/N F2/N F/N
F1 与F2 大小: 1N 大小:0.5N 大小: 同向 方向:向右 方向:向右 1.5N
F1 与F2 大小: 2N 大小:0.5N 方向:
反向
向右
方向:向右 方向: 向左
注: 橡皮筋原长为AE,受力后 伸长为AE′,钩码每个重0.5N。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二节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效理念,理解协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 2、理解分力、协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等效替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协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辨析,认识等效替代的 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及实验结果的互评,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实事 求是的科学精神
3
协力:
课本 P131
很多人才能拖动的物体,一头大象就能拖动.
【小结】以上这些事例说明一个力作用的效果 与两个(多个)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 4
协力:
课本 P131
【小结】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另外几 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可以 用来替代那几个力。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协 力,那组成协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交流与讨论】
➢ 在多人划艇运动中也运用了 协力的知识。请分析一下, 运动员是如何运用协力的呢?
➢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 情况会怎样呢?
→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10
作业
P134页
1、 2、3、4、5
11
12
5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课本 P132

第二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二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课标要求]1.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

2.会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求合力。

3.能利用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计算分力。

考点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作这个力的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

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自主训练1两个力的合成及合力的范围如图为两个大小不变、夹角θ变化的力的合力的大小F与θ角之间的关系图像(0≤θ≤2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0≤F≤14NB.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2N≤F≤10NC.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D .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2N 和8N 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当两力夹角为π时,两力的合力为2N ,而当两力夹角为π2时,两力的合力为10N ,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 、8N ,故C 正确,D 错误;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14N ;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2N ,由此可见,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2N ≤F ≤14N ,故A 、B 错误。

自主训练2作图法求合力(2023·浙江嘉兴模拟)如图所示,某物体同时受到共面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坐标纸小方格边长的长度对应1N 大小的力。

甲、乙、丙、丁四种情况中,关于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最小B .乙图为8NC .丙图为5ND .丁图为1N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F 甲=2N ,方向竖直向上;F 乙=45N ,方向斜向右下;F 丙=25N ,方向斜向左上;F 丁=1N ,方向竖直向上;则题图丁的合力最小,为1N ,故选D 。

力的合成与分解(2)

力的合成与分解(2)

止状态,则F合=0.对物体受力分析,
受重力mg、绳拉力FT、河水的作用 力F,如右图所示并正交分解力,得 Fsin α +FTcos θ =mg Fcos α =FTsin θ
F合
F2
若 F2< F合Sinα
此种情况,没有交点, 不能作平行四边形,没 有解。
F合
4.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①当F2<Fsinθ时,无解 ②当F2=Fsinθ时,一组解 ③当Fsinθ<F2<F时,两组解 ④当F2>F时,一组解
F合
四、矢量相加法则
C
A
B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连接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F合
F1
2、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求 另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
F1 F合
只能作一个平 行四边形,只 有一个解。
F2
3.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若:F合>F2> F合Sinα
F合
F合
有两个交点,可以作两个平行四边形, 因此此种情况有两个解。
若 F合>F2= F合Sinα
只有一个交 点,只能作 一个平行四 边形。有唯 一的解。 F1
说一说 一个物体的速度V1在一小段时间内发 生了变化,变成了V2,你能根据三角 形定则找出变化量ΔV吗? V2
5[1].正交分解法.ppt
3、矢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
例 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圆环上用两根细线 悬挂一个重G的物体,设法使OA线固定不动, 将OB线从竖直位置沿半圆环缓缓移到水平位 置OB′,则OA与OB线中受到的拉力FA、FB的 变化情况是( ) A.FA、FB都增大 B.FA增大,FB减小 C.FA增大,FB先增大后减小 D.FA增大,FB先减小后增大

力的合成和分解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2)

《力的合成》训练1.关于几个力与其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 .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C .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D .求几个力的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2011年洛阳高一检测)两个力F 1和F 2间的夹角为θ,两个力的合力为F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 1和F 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 就越大B .合力F 总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C .如果夹角不变,F 1大小不变,只要F 2增大,合力F 就必然增大D .合力F 可能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3.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均为8 N ,如果要使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也是8 N ,则这两个共点力间的夹角应为( )A .30°B .60°C .90°D .120°4.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B .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C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D .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5、如图所示,物体A 在共点力F 1、F 2、F 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将F 2逆时针转过600(其他力均不变)那么物体A 的合力大小变为( )A. F 3B.F 1+F 3C.2F 2D. F 26.如图所示,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 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象,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A .1 N 和4 NB .2 N 和3 NC .1 N 和5 ND .2 N 和4 N7.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 ,现把一重为G 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先并拢,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要求绳不断,则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 .45°B .60°C .120°D .135°8.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 ,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为120°时,F =GB .不管θ为何值,F =G 2C .当θ=0°时,F =G 2D .θ越大时F 越小 9.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 N ,F 2=2 N .若撤去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 N,方向向右B.6 N,方向向右C.2 N,方向向左D.零10.(2011年青岛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 kg的重物,∠CBA=30°,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取10 N/kg)()图3-4-12A.50 N B.50 3 NC.100 N D.100 3 N11. 在电线杆的两侧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图3-4-14所示.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A=∠B=60°,每根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 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12.如图所示,一条小船在河中向正东方向行驶,船上挂起一风帆,帆受侧向风作用,风力大小F1为100 N,方向为东偏南30°,为了使船受到的合力能恰沿正东方向,岸上一人用一根绳子拉船,绳子取向与河岸垂直,求出风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大小及绳子拉力F2的大小.力的分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11年苏州中学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合力大小、方向,则其分力必为确定值B.已知两分力大小、方向,则它们的合力必为确定值C.分力数目确定后,若已知各分力大小、方向,必可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总的合力来D.若合力为确定值,可根据要求的两个方向、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定可求出这两个力大小2.如图3-5-16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 ,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B .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C .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 .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3.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8 N 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8 N 的力B .8 N 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4 N 的力C .8 N 的力可以分解为13 N 和6 N 的两个分力D .8 N 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 和7 N 的两个分力4.已知一个力的大小为100 N ,它的一个分力F 1的大小为60 N ,则另一个分力F 2的大小( )A .一定是40 NB .一定是80 NC .不能大于100 ND .不能小于40 N5.(2011年德州高一检测)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 =10 N 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 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 ,则在分解时( )A .有无数组解B .有两组解C .有惟一解D .无解6、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悬挂在轻质的支架上,斜梁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讲义:第二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Word版含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讲义:第二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基础知识·填一填][知识点1] 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2)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2)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第一个矢量的首到第二个矢量的尾的有向线段为合矢量.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因此受力分析时不能重复分析.(√)(3)1 N和2 N的合力一定等于3 N.(×)(4)合力可能大于每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还可能大于一个分力而小于另一个分力.(√)[知识点2]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遵循的原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2) 三角形定则.3.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2)正交分解法.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8 N的力能够分解成5 N和3 N的两个分力.(√)(2)力的分解必须按效果分解.(×)(3)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两力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知识点3]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速度、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如路程、动能等.[教材挖掘·做一做]1.(人教版必修 1 P62实验改编)如图(甲)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方向不同)拉住物块,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如图(乙)所示,把同一物块挂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下面,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第二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二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 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 分力 . (2)关系:合力与分力是 等效替代 关系.
答案
2.共点力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线或作用线的 延长线 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如图1 所示均是共点力.
A.位移
)
C.力
B.质量 √
D.加速度
1
2
3
4
5
5. 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便想到了
一个妙招,如图 3 所示,用 A 、 B 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
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朋友根本没有用
力去推衣橱
图1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 合力 的过程.
答案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
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 对角线 就表示合力
的大小和方向.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第一个矢量的首到第
二个矢量的尾的 有向线段 为合矢量.
答案 30 N
40 N
方法感悟
解析答案
[题组阶梯突破]
4
5
6
4.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协助妈妈做菜,对菜刀发生了兴趣.他发现 菜刀的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如图8所示,菜刀横截面为等腰三
解析
物体的重力产生沿斜面下滑和垂直斜面下压的两个方向的作用效
果,重力分解图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答案
(2)求重力的两个分力的大小.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

第六章第二节力的合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之后,学习的力的合成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合力与分力以及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力和牛顿第一定律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定义,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生活中一些有关合力和分力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联系。

我校初二学生共分三个班,其中2个住校班1个走读班,2 个住校班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基本功较好,走读班因为学习时间少了一点,所以成绩稍差。

今天我上的是住校班1班,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⑴认识合力的作用效果;⑵知道什么是合力、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⑶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的实验,让学生经历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至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体会研究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想;⑵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重点和难点⑴学习重点: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⑵学习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1. 新课引入以回忆的方式引入新课(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三个要素包括: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力的作用效果是包括:1、使物体发生形变,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新课讲解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图片,让同学们回想起生活中有很多像图片中展示的一个力作用的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作用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例子,提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再引入合力和分力的定义。

第2章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

第2章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

优 化
探 究
_延__长__线__交于一点的力.
演 练
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_合__力__的过程.
4.力的运算法则
返回
第2章 相互作用




知 (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__首__尾__相__连_从而求出合 互


梳 理
矢量的方法.(如图2-2-1所示)
讲 练
(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_两__个__力_的合力,


础 知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堂 互


梳 理
3.如图2-2-7所示,轻绳AO和BO共同吊起质量为
讲 练
m的重物.AO与BO垂直,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经 θ,OC连接重物,则( )



题优型源自化探 究图2-2-7
演 练
返回
第2章 相互作用




知 识
A.A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 mgsinθ
讲 练
的大小 F 满足( )
A.F1≤F≤F2
经 典 题
B.F1-2 F2≤F≤F1+2 F2
知 能 优
型 探
C.F1-F2≤F≤F1+F2
化 演

D.F21-F22≤F2≤F21+F22

返回
第2章 相互作用











解析:选 C.当两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方 练
向相同时合力最大,所以合力的大小满足 F1-



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初步掌握了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具体教学目标:
1.基于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作图和三角函数知识求解合力或者分力,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科学素养。
2.定义矢量和标量,知道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相加遵从算术法则。
教学重点:
1. 基于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作图和三角函数知识求解合力或者分力
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物理思想:等效替代;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规律及应用
教师活动:提问: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两个分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分力之间的夹角,合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如何确定合力的大小范围呢?
学生活动:结合已有的知识思考
设计意图: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规律以及数学几何知识规律,结合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特殊情况,引导学生得到合力的大小范围。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迁移整合的能力。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
课堂小结
教师行为:基于等效替代的思想。从力的合成与分解推广到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明确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完善学生矢量和标量的知识体系,形成相互作用的观念,落实学科核心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框架图,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矢量和标量
教师活动:提问: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还有哪些?它们的运算是否也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生活动:回忆,猜想
教师活动:结合具体情景,得到位移的合成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并提出,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仅仅适用于力和位移的运算,它适用于所有矢量的运算,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矢量的概念。
学生活动:作图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作图,帮助学生意识到,一个力原则上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两个分力。并明确想把分力唯一地确定下来,除了要知道合力之外,还需要知道其他条件。

《力的合成》力与运动PPT精品课件

《力的合成》力与运动PPT精品课件

大小____,即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探究结论: 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方向相同的
力,其合力方向 不变 ,大小等于这两个 力的大小 之和 ;
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 其合力方向_与__较__大__的__那__个__力_方向相同,大小 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__差__。
G - F = 20N - 5 N = 15N G + F = 20N + 5 N = 25N
G-F GF
G G+F
F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2、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D )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求两个力的合力就是将两个力的大小相加。 D.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 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探究结论: 二力方向相同时: 大小: F合=F1+F2 方向 :与两个力方向相同 二力方向相反时: 大小: F合=F大-F小 方向 :与较大力方向相同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交流与讨论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二节 力的合成
-.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的概念;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 成方法。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第二节:二力平衡 受力分析

第二节:二力平衡 受力分析

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
气阻力)则在此过程中物体
( A)
A
v
A.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水平向右的惯力的作用
D.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7.如图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叠 放着A、B两个木块,用一根细绳把A拴 在 左 边 固 定 的 木 板 上 , 现 用 F = 10N 的 力把B从右端匀速抽出,此时A受到的摩 擦力为 10 N,方向向水平向右 ;B受 到的摩擦力为 10 N,方向向水平向左 。
第二节:二力平衡 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
受力分析
考点聚焦
考点1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共线求合力:F合力=F大+F小, 合力方向与二力同
向;
(2)反向共线求合力:F合力=F大-F小,合力方向与大力同
向;
(3)合力的范围:F大-F小≤F合≤F大+F小,合力方向与大力
同向;
(4)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15牛
5.如图所示,重10牛的物体 A受到5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 被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 墙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1_0牛, 方向__竖__直_向_上___。如果水平推 力 增 大 到 60 牛 , 墙 对 物 体 的 摩擦力的大小将_不__变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 变”)
6.如图所示:物体A随水平传送带一
氢气球又匀速上升。假若氢气球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所受浮
力大小均为F,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均为f,那么( AC ) A.F+f=Mg B.F-f=mg C.mg=2f D.F=2mg
2.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 衡力(D ) A.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支持力 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 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D.人的重力与磅秤 对人的支持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优质获奖精品课件 (2)

力的合成和分解--优质获奖精品课件 (2)

随堂检测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图甲中GE是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挂
在橡皮条的下端;图乙中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
F1、F2将小圆环拉至O点;图丙中用一个拉力F
将小圆环仍拉至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拉力F1、F2的方向一定
相互垂直
B.在图乙、丙中,橡皮条必须沿竖直方向拉伸
C.在图乙、丙中,必须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
D.图乙操作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完成图
丙所示的实验步骤
解析 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只需两拉力F1、F2的大小、方向明确,不一定相
互垂直,选项A错误;图乙、丙中的实验产生的效果相同,就是将小圆环拉至
相同的位置,图乙操作完成后,若更换橡皮条,则不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点拉伸到某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得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是否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
二、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图钉若干、细芯铅笔、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个、弹簧
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须有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每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请根据选择的标度在
方框中作图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
答案 (1)弹簧测力计
(2)ACD
橡皮条
(3)作图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