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反思-初中地理《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2篇)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2篇)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
反思初中地理课
地理课是我们初中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我们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在初中地理课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反思,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改进。
首先,我发现自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不够深入。在课堂上,我可能只是片面地记住了一些地理概念,而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内涵。这导致我在解决地理问题时经常遇到困难,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答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主动阅读相关的地理书籍和资料,深入学习地理理论知识。通过阅读和学习,我逐渐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另外,我也意识到自身在地理学习中的态度和方法需要改进。有时候我会对地理课堂持消极态度,认为地理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值得我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种消极的态度对我的学习和成绩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需要调整自己的态度,意识到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改造我们生活的环境。同时,我也应该采用更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等,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首先,我发现地理课堂的内容对我来说有些难度。地理涉及的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背后原理也不够了解。这导致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对地理课堂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地理实践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很少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因此,在地理实践方面,我存在一定的欠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地理实践活动,参观了一些地理景点,并积极参加地理实验课程。通过实践的参与和观察,我逐渐积累了地理实践的经验,并加深了对地理理论的理解。

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_3

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_3

土地资源教学反思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1在本组的学科教研课中,我教了一节关于土地资源的课。

通过自己上课和本组组长、组员的点拨与评析,使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这次讲评课,我感受颇深。

教学后的收获:1、土地资源部分教学是自然资源教学的"示范",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内容的学习应该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资料、景观图片等多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再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2、对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和读图,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学生回答即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更明确这一知识点,所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才能达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3、对于土地资源分布,主要以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

利用土地资源分布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

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读图,让学生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土地类型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学生明确土地资源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使学生知道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本知识点的归纳,使学生明确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4、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主要在于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原因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土地资源有限与无限性的认识。

最后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教学后的反思: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于是我便有了作为教师的“偏心”。

上课的时候,我总会多留意他几眼,提问的时候,我总会给他投去鼓励的眼神,他举手后,我总会找机会让他起来回答,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一定会给他最好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

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例如,从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让学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等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一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师生互动教学中师以情感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精湛教育水品赢得学生的尊重并树立自己课堂教学威严性。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中国土地资源后备不足,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最后播放中国著名现代诗人艾青所写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让学生知道捍卫祖国土地的重要性,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1、结合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的地形图,讨论从地形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引导学生突破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少于印度、美国的原因这个学习难点。
2、结合中国土地资源构成饼状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一些填空题,从而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1)出示我国地形图和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通过复习我国的地势特征Hale Waihona Puke 了解我国哪一级阶梯土地类型更复杂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以云南名菜“红三剁”里面的食材引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从而切入课题,土地资源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讲述】1、我国国土面积大约有多少万平方千米?(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几位?(第3位)说明中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说到人均土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从这个数据来看,可以总结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2、教师出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以及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冰川、石山、雪山等)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3、通过学生活动以及问题的提问,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板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1、类型;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初中地理_自然资源概况与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自然资源概况与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复习目标:考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并正确评价3.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一个区域某种资源的变化情况考点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2.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知识梳理:快速记忆课本内容,并进行归纳,说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考点突破:考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特点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___________。

【跟踪训练】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土地、淡水、铁矿石B.玻璃、石油、野生动物C.钢铁、闪电、阳光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考点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有些土地、森林、水、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对于这类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例如矿产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对于这类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跟踪训练】下列属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太阳能B.水能C.矿产资源D.森林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梳理:快速记忆课本内容,并进行归纳,说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考点突破:考点1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1.国情特点:_________ 。

2.构成特点:类型齐全,_____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_____、_____比重相对偏小,_______________(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跟踪训练】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林地比重大 B.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大力植树种草,土地沙漠化消失考点2 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耕地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的边远山区,林地人工林和次生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草地_____、_____内陆地区【跟踪训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区域A表示_____,区域B表示_____(土地利用类型)。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农业用地
林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
2、类型齐全
3、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4、人均占有量少
5、分布不均
三、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

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
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案(二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案(二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案一、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地理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全面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地理学科和地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次反思主要围绕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展开。

1. 地理概念的讲解:在地理教学中,要对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例如地球、天地万物的关系等。

2. 地理知识的学习:通过上课讲解和课后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与疾病关系等。

3. 培养地理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例如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应该共同保护和珍惜。

4. 培养地理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地理实地考察和地理试题的解答等。

5. 培养地理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地理学科和地理问题,例如对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地理问题的公正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解释法:通过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的解释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2. 展示法:通过地理实物、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3.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比较法:通过地理知识的比较和对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过程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学科。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11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一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透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用心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光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我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始终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合作学习、学生互教、当堂检测、规范要求,表扬奖励”的教学原则,努力构建“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教师教”为课堂主导的教学观念为“教会学生学”的教学观念。

因此高效课堂能否成功的核心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教师教”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只需要把握自身的教学逻辑,课堂相比较较好把握。

但是要转换成“教会学生学”以学生为主体,那就需要从根本上转换观念,要设计一系列教学环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这样对教师的要求无疑是提高了,不仅仅要自身知识技能娴熟,而且还要掌握课堂调动技巧。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自学自测”注重导入、引导目标“自学自测”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能够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

也能够根据老师预先设计“导学案”,结合教材、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1、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材。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或“导学案”相关问题。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台湾省”时,先指导学生透过配乐朗诵“乡愁”,并与音乐烘托气氛,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情景交融,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验内情绪感,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能够透过投影屏幕或板书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熟读教材,能够透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反思“土地资源”这一节正文内容较少,活动内容较多,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对我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理念、地理专业水平的一大检验。

我觉得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

现做如下反思: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都融汇在图中,这就要求要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每一幅图,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基本达到预先的设想。

例如:在读图学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后,让学生回答学校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并能补充说明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投影图片,拓展学生的知识,完善土地利用类型的含义。

在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时,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再比如: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时,是通过借助课件简化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相关图上能比较快捷的获取相关信息。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作用非常大,关键是教师一定要组织好,协调好,利用好。

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所有学生受到学习氛围的感染,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比如本节学习的最后问题,评价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

这个问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水土资源在我国南北方的差异基础上,还必须知道水土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及影响,才能组织好本题的答案。

开始我有些担心,没想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讨论组织的答案非常理想。

另外,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上完这节课感到问题很多,如课件的制作非常粗糙。

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有些问题该放手给学生的不感放手。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学习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分布时,应该多让学生联系实际,联系自己家乡的土地利用情况,这样能贴近生活,使学生学起来更感兴趣,问题会掌握的更好。

今后,我要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向有经验的年轻的老师们学习,争取在教学上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初中地理_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l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活动一:知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学生:讨论、思考。

师生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教师: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再仔细观察这四幅景观图并讨论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小组讨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

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记好笔记(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再次展示多媒体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中国地理初中土地资源教案

中国地理初中土地资源教案

中国地理初中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包括总量、人均占有量、类型及分布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类型及分布。

2. 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掌握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3. 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强调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2)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并指出各类土地资源在总量中的比例。

(3)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强调其不均匀性,引导学生关注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如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建议。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及保护。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撰写一篇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土地资源》说课稿 (2)

《土地资源》说课稿 (2)

《土地资源》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土地资源》是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单元第2课内容。

土地是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在自然资源的范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地形、气候等有关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土地资源的学习也为今后经济文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中有承前启后、前后联系的作用,同时教材安排了土地资源特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的学习,则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这也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教材依据课标在教材中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情况、特点、分布、合理利用和保护几个方面的知识。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与课本图表资料,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构成情况。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4)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国策教育,让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和节约用的资源观。

(三)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由于八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难度大,所以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要突出“人与土”的矛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要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土地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土地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土地资源》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土地资源的观点、特点、分类以及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土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土地资源吗?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二、观点诠释1. 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特点:不可更生性、有限性、多功能性、地域性等。

三、分类1. 按用途分类: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

2. 按开发水平分类:未开发土地、开发土地等。

3. 按所有权分类: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私人所有土地等。

四、重要性1. 保障粮食安全:农田是农作物发展的基础,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2. 增进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生态环境珍爱:林地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五、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 你认为个人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地资源的观点、特点、分类以及重要性,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土地资源,做到合理利用,共同建设美丽故里。

七、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

2. 搜集身边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分享给同砚们。

3. 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土地资源规划师,你将如何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以上为《土地资源》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认真进修,加深对土地资源的理解。

愿我们共同尽力,珍爱好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_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导入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化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那么既然土地如此重要,人类又是怎么利用土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的特点阅读教材第一框: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分析讨论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哪几种?2.结合课本图3.1.1、图3.1.2和活动内容图,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内容。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1.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2.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比重最大,林地和耕地比重偏小;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阅读教材第二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解答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并确立了什么土地基本国策?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1.耕地:人为占用量过多,占而不用,浪费极大;地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半干地区形成盐渍土;北方风沙危害,土地弃耕。

林地: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

草地:过度放牧,草地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荒漠化、盐碱化。

2.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确立为基本国策。

(4)课堂小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2、草地、难利用土地比重最大,林地和耕地比重偏小3、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4、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人为占用量过多,占而不用,浪费极大;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半干地区形成盐渍土北方风沙危害,土地弃耕。

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土地资源教学反思土地资源教学反思1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师生互动教学中师以情感人,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精湛教育水品赢得学生的尊重并树立自己课堂教学威严性。

本节课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情感人,与学生打成一片,然而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以至于在开始中,失去了严肃性,今后我一定会加以改正。

此外,还要应尽可能多的参与各个小组讨论,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动脑创新。

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亲近又维护了课堂的严肃性,从而使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循环发展,师生互动教学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同时教师又有效地监控课堂教学秩序。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土地资源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地理课后反思7篇

土地资源地理课后反思7篇

土地资源地理课后反思7篇土地资源地理课后反思【篇1】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

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

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

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

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一
在本组的学科教研课中,我教了一节关于土地资源的课。

通过自己上课和本组组长、组员的点拨与评析,使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这次讲评课,我感受颇深。

教学后的收获:
1、土地资源部分教学是自然资源教学的"示范",从讲
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内容的学习应该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资料、景观图片等多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再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2、对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


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和读图,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学生回答即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更明确这一知识点,所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才能达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3、对于土地资源分布,主要以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为主。

利用土地资源分布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

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读图,让学生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土地类型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学
生明确土地资源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使学生
知道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本知识点的归纳,使学生明确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4、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主要在于学生了解土
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原因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土地资源有限与无限性的认识。

最后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教学后的反思: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
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给自己充电,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驭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其次,本节课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
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

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
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
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教学反思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