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1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

合集下载

2017高考生物专题13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讲义)

2017高考生物专题13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讲义)

四、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比较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诱发 物质 本质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过敏原(具个体差异)
球蛋白 黏膜或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 C.Ca2+ B.麦芽糖 D.激素
(
)
解析:选 B 麦芽糖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经消化 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因此麦芽糖不是内环境的组 成成分。
2.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 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 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晨背关键语句
导练感悟高考
专 题 13 热点 透析 高考 考点一 考点二
拾遗自主补给 冲刺直击高考
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 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 质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在内环境中可发生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 解析:选 D 葡萄糖进入内环境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体内 存在体温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神 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在细胞内完成;内环境稳态主要由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维持。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课件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C.乳头瘤病毒DNA在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D.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
123456789
解析 答案
9.大多数抗原引起免疫反应需要T细胞的协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抗 原。但有些抗原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 生抗体,这种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抗原。为了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上的 抗原对于小白鼠是属于哪一种抗原,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实验室配有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
123456789
(1)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未感染过H7N9的小白鼠平均分成A、B两组,测定两 组小白鼠血液中抗H7N9的抗体含量。 ②切除A组小白鼠的__胸__腺__(填器官名称),B组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 ③_向__A__、__B_组__小___白__鼠__注__射__适__量__且__等__量__的__H__7_N_9_禽__流__感___病__毒__疫__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抗H7N9抗体的含量。
√B.注射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C.注射液中含有神经递质,使小鼠心跳加快 D.注射液中含有激素,使小鼠心跳加快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1.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 (2)Na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 )(3)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 × )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 ×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 √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 明显降低。

( × )[解析] (1)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

(3)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使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交换不平衡,更多的水分进入或停留在了组织液中,从而导致了组织水肿。

(6)血浆内有缓冲物质,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淋巴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

(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 ×)(5)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之所以能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是因为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解析] (1)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没有清除抗原的生理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可由泪腺等细胞产生。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新人教版

考点一
试题
解析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静脉滴注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并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A 正 确。注入的生理盐水进入静脉后不会刚好在细胞内、外液中平均分 配,B 错误。输入的 Na+主要进入细胞外液,C 与 D 均错误。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试题 解析
2.(2015·高考江苏卷)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试题
解析
4.(2015·高考广东卷)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 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 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 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__ 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 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 A、B 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 ________。
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 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 动的进行
考点一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②胞内酶,如: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呼吸酶等。 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等。 (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 的调节。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免疫调节

.
46
解析:选 D。培养瓶中加入的细胞分别是被 LCM 病毒感染 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和被该病毒感染的 51Cr 标记的同 种小鼠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的是上清液中 51Cr 释放量,可判 断 51Cr 是标记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所以被 LCM 病毒感染的 51Cr 细胞可看作效应 T 淋巴细胞作用的靶细胞,该细胞裂解是 效应 T 淋巴细胞作用的结果,所以该实验说明了效应 T 淋巴细 胞的作用,D 项符合题意。
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解析:选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 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 促进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 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
31
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 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 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 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
23
(1)通过列表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免疫 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对象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游离于体液中的
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 抗原
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
.
24
免疫 主要是 B 细胞
细胞
主要是 T 细胞
作用 方式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PPT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PPT

〉〉 题组二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分析 【例2】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体液转化关系示意图
只有单方向(箭头)① ②淋 淋巴 巴形 流成 向: :组 淋织 巴液→→ 血浆淋巴
双向箭头① ②细 组胞 织内 液液
组织液 血浆
因此,可根据单箭头先判断淋巴,指向淋巴的是组织液,淋巴指向的是血浆,与 组织液双向交换的是细胞内液和血浆,即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 浆,丁是淋巴。
第一部分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十二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
栏目 导航
课前排查练 课堂导学练 限时规范训练
第十二讲 人体的稳态 和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较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说明激素①为胰 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题图中激素②是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 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腺泡细胞分泌多 种消化酶,消化酶进入消化道,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刺激Y可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B.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结 构①为传入神经,结构②位于下丘脑 C.受激素作用,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的分解 D.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 递质 答案:A

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人体稳态的调节一、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

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淋巴银子、神经递质、极速、CO2、尿素等。

2.存在于内环境的分子、离子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血浆中酸碱缓冲对(H2CO3/NaHCO3等)对进入血浆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免疫调节清除病原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下丘脑:1.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中枢。

4.下丘脑还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1)血糖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为协同作用。

2)体温调节3) 渗透压调节4) 免疫调节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抗原;吞噬细胞无特异性,但能识别抗原;浆细胞有特异性,但不能识别抗原。

抗体又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① 体液免疫(针对外毒素)② 细胞免疫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下图:3.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是机体感觉形成的部位。

4.运动性书写中枢——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5 生命活动的调节 3 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5 生命活动的调节 3 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
8.√ 血浆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 HCO3- 、HPO42-等离子 有关。
9.√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 渗透压有 90%以上来自 Na+和 Cl-。
10.√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会自动调节,但调节能力是有限 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答案:C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由图可知,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属于胞吞,吸收Ca2+等离子属于主动运 输,A项正确;T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才出现免疫效应,B项正确;T细 胞发生免疫效应时,不一定导致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C项错误;患者的DC细胞经体 外增殖再输入该患者体内,可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 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据图可知,激素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作用于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素④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脏,是抗利尿激素,A项错误;激素②是由垂体分泌的促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不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B项错误;寒冷 环境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量均增加,但由于汗腺的活动减 弱,通过出汗排出的水分减少,不会导致④的量增加,C项错误;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 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例如: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 馈调节,D项正确。
化及分析;以免疫过程模型及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实 例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备考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结合腹泻、感冒发烧、高原反 应和尿毒症等稳态失调实例进行分析;构建体温调节、血 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以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模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新人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新人教

专题1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选D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选D 饮水不足,通过调节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属于机体正常的调节过程,而不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缓冲体系只是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主要组成体系;内环境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才是稳态。

3.(2012·佛山一模)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D.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解析:选C 血细胞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无机盐含量,也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病理性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造成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偏高;抗原和抗体存在特异性,被H5N1病毒感染,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H5N1抗体。

4.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D.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解析:选C 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会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CO2,因此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仅在7.35~7.45的较小范围内波动。

高三生物人体稳态与免疫讲义

高三生物人体稳态与免疫讲义

二、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概念:人体内部的温度。
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人的体温特点:
1.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一度。 2.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3.女性>男性。 4.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 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肾上腺素增加

对 体
冷觉感受器产热量≈散热量

的 调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血糖升高
+
胰岛B 细胞
-
++
+
胰高血 糖素分 泌增多
+
+
肾上腺 素分泌 增多
+
胰岛素分 胰 岛 A 肾 上 腺
泌增多
细胞
髓质
+
+
+
血糖降低 高三生物人体稳态与免疫讲义
下丘脑某 一区域
(三)血糖平衡的意义: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 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1、正常成年人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三进四出
2、无机盐的平衡:
Na+
的 来
一进三出
一进两出

和 去
不吃也排

示 意
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

高三生物人体稳态与免疫讲义
尿液的形成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肾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水盐平衡的调节
正常成年人每天滤过肾小球 的水、Na+和K+等有99%以上 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胰岛B细胞

推荐2017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9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含解析

推荐2017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9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9 人体的稳态与调节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体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与应用等知识点。

2.从考查角度上看,联系生活中相关疾病(如脱水病、水肿等)考查人体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以免疫过程模型、生活中实际病例为背景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进行命题。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7年高考命题仍然对内环境成分,内环境稳态,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功能、应用等进行命题,仍可能趋向于以实际生活中相关病例为知识载体进行考查。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3.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4.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5.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3)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稳定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实例1.血糖平衡调节2.体温调节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训练(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pH的大小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解析:选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A错误;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B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C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解析:选B。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项错误;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B 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等于血糖补充速率,此时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但较长时间后可能出现因糖储备量过低而使血糖补充速率降低,进而影响血糖浓度稳定的现象,C项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D项错误。

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

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与靶细胞识别,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4.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释放到细胞外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C.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D.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解析:选C。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大分子蛋白质,其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A正确;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正确;已知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故此过程为协助扩散,C错误;由题知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D正确。

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解析:选B。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都相等;与30 ℃相比,处于0 ℃环境中的人散热量和产热量均较多,即b1>b2。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6.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解析:选A。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分解失去活性,A项错误;当吃的食物比较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所以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B、C、D 项正确。

7.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解析:选C。

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的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说明失水的相对量增加,血浆的浓度升高,故渗透压升高,A 项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可以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热量,从而有利于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B项错误;排汗过程中汗液中大部分的Na+、Cl-被重吸收,说明在汗液中Na+、Cl-浓度在小于血浆内的Na+、Cl-浓度的情况下仍可以由汗液向血浆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当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D项错误。

8.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B.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C.浆细胞通过胞吐分泌抗体D.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解析:选C。

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不都是记忆细胞,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C正确;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不分泌淋巴因子,D错误。

9.下列关于机体对埃博拉病毒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埃博拉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便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体液免疫在埃博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中起一定的抵制作用C.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人体内都能产生抗体抵抗病毒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解析:选C。

A项所述符合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反应更快、更强,A项正确;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抵制作用,B项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但效应T细胞不产生抗体,C项错误;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D项正确。

10.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⑤来实现C.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来维持血糖平衡D.下丘脑部位存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等的中枢,同时又能释放有关激素,由此说明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解析:选B。

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寒冷状态下,机体通过①②⑤的神经调节过程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快速增加产热,同时通过图中①②③④⑤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提高与产热有关的激素的含量,从而促进代谢过程;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正常浓度依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而不是依靠肌糖原的分解;目前认为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11.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

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免疫导致的。

解析:(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参与体温调节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中,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素,分别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通过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兴奋,作用于下丘脑有关细胞,使其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并且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3)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加。

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4)由题干中Ⅰ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可知,该病是由遗传决定的。

患者体内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结合,以及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所以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与效应T细胞分别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故患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12.如图1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反应的部分过程;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用曲线A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