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1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训练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pH的大小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析: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A错误;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B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C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选B。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项错误;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B 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等于血糖补充速率,此时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但较长时间后可能出现因糖储备量过低而使血糖补充速率降低,进而影响血糖浓度稳定的现象,C项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D项错误。
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与靶细胞识别,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4.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释放到细胞外
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
C.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解析:选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大分子蛋白质,其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A正确;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正确;已知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故此过程为协助扩散,C错误;由题知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D正确。
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选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与散热量都相等;与30 ℃相比,处于0 ℃环境中的人散热量和产热量均较多,即b1>b2。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6.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解析:选A。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分解失去活性,A项错误;当吃的食物比较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所以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B、C、D 项正确。 7.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解析:选C。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的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说明失水的相对量增加,血浆的浓度升高,故渗透压升高,A 项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可以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热量,从而有利于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B项错误;排汗过程中汗液中大部分的Na+、Cl-被重吸收,说明在汗液中Na+、Cl-浓度在小于血浆内的Na+、Cl-浓度的情况下仍可以由汗液向血浆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当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D项错误。 8.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B.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C.浆细胞通过胞吐分泌抗体 D.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解析:选C。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不都是记忆细胞,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C正确;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不分泌淋巴因子,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