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案例研究课题

合集下载

家长学校教研活动课题(3篇)

家长学校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长学校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平台,旨在通过组织各类教研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增强家庭教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旨在探究家长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方式,为提高家校共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升家长教育理念:通过家长学校教研活动,让家长了解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 增强家庭教育能力:家长学校教研活动可以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3. 促进家校合作:家长学校教研活动为家校双方搭建沟通桥梁,增进彼此了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家长学校教研活动有助于学校了解家长需求,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家长学校教研活动现状分析(1)家长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2)家长学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 家长学校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策略(1)优化家长学校教研活动组织形式(2)丰富家长学校教研活动内容(3)创新家长学校教研活动方法3. 家长学校教研活动效果评价(1)家长满意度调查(2)学生成长变化分析4. 家长学校教研活动案例分享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和家庭教育研究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学校教研活动现状及家长需求。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家长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方式。

4. 实验研究法:针对家长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组建研究团队,制定研究计划。

2. 调查阶段: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长学校教研活动相关资料。

家校社共育优秀案例

家校社共育优秀案例

《家校社共育的璀璨实践:优秀案例剖析与启示》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一方的孤军奋战,而是家庭、学校与社会携手合作的宏大工程。

家校社共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正日益彰显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涌现出了众多熠熠生辉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推进家校社共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案例一:社区助力学校教育的典范某城市的一所小学,地处繁华的老城区。

学校周边社区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

然而,随着家校社共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学校与社区开始积极探索合作之路。

社区主动为学校提供了宽敞的活动场地,每逢节假日,学校便组织学生们到社区的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科普展览、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等。

社区的志愿者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担任活动的指导老师,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还邀请了一些专业人士,如交警、消防员、医生等,到学校为学生们举办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以及急救技能培训等。

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到了重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则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们讲解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学校还组织教师走进社区家庭,进行家访和个别辅导,与家长们面对面地交流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家校社的紧密合作,这所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与社区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家校社共育的良性循环。

案例二: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创新模式在一所乡村中学里,有一位家长特别热衷于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他主动通联学校,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团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学校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家校共育”模式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家校共育”模式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家校共育”模式研究家校共育”模式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实现家校共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分为两个部分:周一至周五在学校生活,周六至周日则在家中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学校教育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而家庭教育则千差万别。

因此,如何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发挥双方的优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家校共育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家校共育,学生可以得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在我们的学校中,大多数家长都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为此,我们可以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家庭中不断地接受教育。

在《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了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

这表明了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情操等方面起着启蒙和培养作用,是学校及其他社会群体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这不仅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家校共育模式的必要条件。

我们相信,通过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学生将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也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长共同育人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避免教育真空,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完整。

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开设家长社团课堂,让家长进入课堂,利用自身特长和行业优势为孩子们带来不同的课程资源,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达到共育的目的。

XXX认为,制定符合本国、本地区和各教育机构自身特色的质量框架,并进行不同的实践,是制订质量标准的重要原则。

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课题

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课题

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课题一、简介家校社共同育体,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共同合作,共同育成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理念旨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因其重要性,不仅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家校社共同育体的重要性1. 家庭是学生性格、价值观养成的第一所学校。

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教育、成长,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等方面。

2. 学校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获取场所。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专业素养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 社会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综合以上三点,家校社共同育体实践研究课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家校社三方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现状1. 家校共育当前,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积极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学校管理层面,家长委员会和教师团队合作共育,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层面,学校加强与家长的互动沟通,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的政策、教学安排等,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2. 校社共育在校社共育方面,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愈发密切。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社会也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社会企业捐赠图书、提供实习机会等,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家社共育在家社共育方面,家庭与社会机构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家庭是社会成员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独特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家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然而,仍需进一步完善、深化与扩展。

四、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展望在家校社共同育体的实践研究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各方作用,实现共同育人目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家园共育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家园共育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家园共育课题研究幼儿园教师家园共育课题研究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承担着教师和家长共同育儿的使命。

幼儿园教师的家园共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1. 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家园共育可以促进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2. 增强家长教育意识通过家园共育,家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增强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和理解,进而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

3.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共育可以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中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家园共育的方法1. 定期家长会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和方法。

2. 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幼儿园可以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和参与幼儿的日常学习和活动。

3. 引导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形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

四、我对家园共育的理解和观点家园共育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我认为家园共育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真正形成合作共育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结回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家园共育是一个需要重视并且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与家长的沟通,积极促进家园共育的落实。

家长也需要增强对幼儿园的理解和支持,与幼儿园共同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家园共育课题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相信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家长的育儿作用,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家校共育案例研究课题

家校共育案例研究课题

家校共育案例研究课题2、探索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3、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调研分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明确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探索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方法,包括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关注家庭教育等方面。

3、开展家校共育的实践活动,包括家长学校、家访、家庭作业指导等。

4、总结家校共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具有推广性的家校共育模式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家校共育的理论基础、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家校共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3、访谈法:通过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研究和教育经验,探索家校共育的具体实践方法。

4、实验法:在实践中探索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方法,通过实验比较,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具有推广性的模式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1、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为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

2、探索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3、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总结家校共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具有推广性的家校共育模式和方法。

1)进行现状调研,包括家长调查和教师调查。

2)开展家校共创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方式。

3)制定学生“家校联系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导航。

4)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并进行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3.总结阶段:1)对实施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

2)撰写研究报告,形成指导研究材料。

3)推广研究成果,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

五、结论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惯。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校协同育人案例与方法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校协同育人案例与方法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校协同育人案例与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校协同育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它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案例与方法,希望能够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家校协同育人案例在某幼儿园,为了更好地实施家校协同育人,学校与家长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

每周一次的家长学校课堂,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教学活动;定期的家访活动,老师深入家庭了解幼儿成长情况;共同参与庆祝活动,学校组织各种节日庆祝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通过这些合作项目,学校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2. 家校协同育人方法在实施家校协同育人时,一些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将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同时也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注重家校合作项目的设计,项目要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让家长和学校能够真正共同参与其中。

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校和家长要有相似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沟通和协商,形成一致的教育态度。

3. 个人观点对于幼儿园家园共育,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模式。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只有两者紧密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校共育,可以使幼儿在不同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更加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家校协同育人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中,学校与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合作项目,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方法上,双向的沟通机制和共同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随着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幼儿的成长会变得更加健康和全面。

通过这篇深度的文章,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篇一】【案例概述】xx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小学半年的他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小蜗牛”。

无论是理书包、整理桌板,或是写字,干什么他都会比别人慢上许多。

每次老师、同学好心地催促他动作快点,他也总是一脸茫然,真让人替他着急。

为了拯救这只“小蜗牛”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便和他的妈妈一起出谋划策,试图学校、家庭两手抓,早日帮助他养成做事不拖拉,写字不分神的好习惯。

【目标与内容】拯救计划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认识拖延症的后果这一阶段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

当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

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们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教师和家长都要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后果和严重性。

家长切不可给孩子任何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这种不好的习惯。

二、好习惯从点滴抓起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又多是由家中老人照顾生活起居,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容易依赖家长,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改变传统观念,从生活习惯着手,尽量放手让孩子尝试自理,从而学会主动去做。

三、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效率意识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更多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而现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溺爱,缺乏严要求,只会一味地催促、央求其快点完成。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携手共建,共创未来一、案例背景某市实验中学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提高教育质量,实施了一项名为“携手共建,共创未来”的家校共育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行。

二、实施过程1. 家长培训: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传授育儿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

2. 家校互动平台:学校建立了一个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老师也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和问题。

3. 家长志愿者: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如协助组织活动、参与课堂教学等,增强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4. 家校沟通会议:定期举行家校沟通会议,让家长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共同讨论学生的教育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5. 社会资源整合: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企业、社区等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三、实施效果1. 家长满意度提升:通过培训、互动平台等方式,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更加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2.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家校共育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在学术、品德、艺术、体育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教育质量提升:家长和学校的紧密合作,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教育质量。

4. 社会认可度提高:学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增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四、总结与反思1. 家校共育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双方要以学生为中心,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2. 学校要不断创新家校共育的方式方法,以适应不同家庭和学生的需求,提高共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家校共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调整共育策略,确保共育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学⽣活即将结束,⼤学⽣们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是幼⼉园教育⼯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为促进幼⼉⾝⼼全⾯和谐发展提供了⼀条有效的途径。

著名幼⼉教育家陈鹤琴先⽣指出:“幼稚教育是⼀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共同合作⽅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苏赫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这样⼀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家长是幼⼉园教育⼯作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家长作为孩⼦发展中的重要他⼈,若能参与孩⼦的教育,积极与幼⼉园合作,让家园教育相辅相成、协调⼀致,就能有利于孩⼦发挥各种潜能,获得健全⼈格的发展。

(⼆)《指南》颁布的意义 1、为深⼊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意见》,指导幼⼉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全⾯和谐发展,制定《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张:(以下简称《指南》)以为幼⼉后继学习和终⾝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以促进幼⼉体、智、德、美各⽅⾯的协调发展为核⼼。

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童学习与发展⽬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对幼⼉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度过快乐⽽有意义的童年。

(三)、⽬前我园家园共育中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现状: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2、家长现状: (1)多数家长将⾃⾝⾓⾊定位为被动的配合者; (2)家园沟通不充分、沟通对象单⼀; (3)家长参与幼⼉园活动流于形式; (4)隔代教养和独⽣⼦⼥包办代替现象严重; (5)家长观念存在“⼩学化倾向”。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角色和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家园共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园共育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当前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索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3. 评估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研究问题包括:1. 当前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 如何构建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3. 不同的家园共育策略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对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分析;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园共育实践案例;3. 分析不同家园共育策略的特点及其实施效果;4. 提出改进和优化家园共育策略的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园共育实践案例;3. 案例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家园共育策略的特点和效果;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得出。

四、预期成果与贡献本研究预期能够:1. 揭示当前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提出切实可行的家园共育策略;3. 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园共育指导;4. 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质量。

本研究成果将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研究计划与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第12个月):收集并整理家园共育的相关文献,梳理出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 调查研究与数据收集(第34个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大纲,选取样本学校和家庭进行调查,收集一手资料,为深入分析家园共育现状提供实证依据。

小学家校共育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家校共育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小学家校共育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适性教育”下的家长学校新样态研究课题类别:一般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I)构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家校共育课程。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选树优秀家委会典型命名“五星级家委会”,依托年级、校级家委会,充分发挥优秀家长、志愿者典型带动作用,评选“书香家庭”“向阳花”妈妈,“长城”爸爸。

(2)涵育“家校共育项目组”引领的家庭教育师资团队。

通过“家校共育项目组”的项目建设和与某基础教育集团的合作,逐步建立专业化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阳光家校共育资源库,不断提升我校家校共育质量和水平。

(3)建立家校监督机制。

选择在班级有威信,善于沟通的家长担任家校工作监督舆情工作联络员,联络员应对班级舆论层面进行监督,对教师师德师风、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书籍、论文、著作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家长学校建设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形成对课题研究方向的科学认知。

依托实践经验及大量文献查阅,了解家长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架构家长学校的课程结构,以及有效的实施方法。

(2)行动研究法:采取联合教研、范例研讨、并行推进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教研、家长学校课程建设,让家庭教育指导师老师在思考、行动、研究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开发能力。

(3)问卷调查法:广泛调查家长和学生各方面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了解家长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评估对课程的需求程度,进行改进、调整。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改进教学行为,形成家长学校教育资源,提炼项目成果。

研究结论:(一)价值引领,搭建了一座家校同心立交桥。

学校在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在每学年初的家长开学典礼上,校长都会亲自讲授“入学第一课”,到学校家长开放日逐班巡讲,解读学校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再到开展阳光之声教师论坛讲述适性教育故事。

通过一次次的宣讲行动,从价值理念上引领家长学校整体发展,让家长逐渐成为“适性教育”的同行者和助力者。

小学家校共育典型案例研究

小学家校共育典型案例研究

小学家校共育典型案例研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环境。

只有当家庭和学校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这就是所谓的“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家校共育的典型案例,以期为未来的家校共育提供参考。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家庭和学校的平等地位和共同责任,旨在为孩子提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

案例一:某小学在实施家校共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孩子的在校表现。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家长热线和家长信箱,方便家长与学校沟通。

学校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如家长授课、家长助教等。

学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

案例二:某小学注重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服务,针对不同家庭的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案例三:某小学在家校共育方面充分发挥了家长的特长和优势。

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学校还组织了家长义工队,由有特长的家长组成,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

加强沟通与合作。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应主动与学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只有双方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决策和管理。

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意见,以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

丰富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容。

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家庭和孩子的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家长授课、家长助教等活动,以增强家庭与学校的和教育效果。

注重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幼儿园互联网平台家园共育案例研究: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幼儿园互联网平台家园共育案例研究: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幼儿园互联网评台家园共育案例研究: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形态,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机遇。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家校共育模式在互联网的安排下实现了全新的突破和创新。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互联网评台家园共育”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结合案例研究,深入解析家校协同育人这一新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二、幼儿园互联网评台家园共育的背景和意义1.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而幼儿园作为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而互联网评台的出现,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便捷的方式。

2. 互联网评台的优势互联网评台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评台进行及时、便捷的和互动。

而且通过评台,还可以更好地晒出孩子的成长点滴,增进家校间的情感交流。

三、案例分析以某某幼儿园的互联网评台为例,该幼儿园采用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了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通过该评台,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更加便捷,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老师的教学动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而幼儿园也可以通过评台及时向家长发布通知、课程表等信息,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

该评台还提供了家庭作业批改、在线家长会等功能,让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更加高效,促进了家校间的紧密合作。

满足了家长对孩子成长情况的关注需求,也提高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亲和力和融洽度。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幼儿园互联网评台家园共育案例的深度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家校共育新模式在互联网评台的支持下,显著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性,拉近了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全方位的共育。

面对未来,互联网评台将继续在家校共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不断完善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幼儿园互联网评台家园共育这一新模式的出现,为家校之间的合作和教育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家校共育课题

家校共育课题

家校共育课题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积极合作,携手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方式。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教育环境,通过双方紧密配合和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校共育课题是指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开展的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议题。

以下是几个家校共育的课题,可以作为研究和讨论的方向: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涉及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的统一,以及对孩子的支持和指导等方面。

2.家校沟通与合作模式: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和合作模式,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互动。

关注双方合作的机制、沟通方式、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等问题,以推动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3.家庭与学校的家庭作业管理:研究如何在家庭作业管理中实现家校的有效协作。

包括家庭对学生作业的合理辅导与监督,学校作业布置的质量和数量合理性等方面的讨论。

4.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教育:探讨家庭和学校如何共同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技能。

关注双方在培养学生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建设、情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和配合。

5.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如何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涉及双方在知识、经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交流与分享,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教育体验。

家校共育协同育人课题研究

家校共育协同育人课题研究

家校共育协同育人班主任需要了解家长内心的真实需求,并时刻牢记以下五大要点。

一、懂家长--让家长感受到“你”对孩子的爱只有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孩子的爱,才会更加愿意与班主任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才能有效打破家校之间的沟通壁垒。

班主任的爱应该是面向全体孩子的爱,要公平负责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个孩子,尊重理解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班主任的爱应该是充满信任、富有耐心的爱,要蹲下身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将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有效结合;班主任的爱应该是真诚无私、乐于奉献的爱,尽最大努力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细处。

二、帮家长一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只有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他们才会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

班主任可通过班级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校班级群、家校联系本等途径分享孩子的日常表现、课堂与活动中的创作成果,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进步;也可以为每个孩子设立成长记录档案袋,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细微变化和成长过程。

三、教家长--让家长看到更专业的“你”班主任在家校共育方面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看法及其行动。

除了日常教育教学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外,班主任应具备家校共育所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通过家校共育活动以及日常的家校互动,让家长看到专业的“你”。

班主任还应主动反思自己在家校共育中的不足,丰富家校共育知识,提升家校共育所需的能力,让家长看到更专业的“你”。

家校共育需要家校双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

家长是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主体,而家庭教育也是对学校教育的良好延续和补充。

班主任应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责任,帮助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长此以往,家校双方在形成良好教育合力的同时,班主任和家长也在互相学习和探讨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均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用家长一让家长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在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促进家校双方的良好合作。

幼儿园家校合作研究项目案例 幼儿园家校合作

幼儿园家校合作研究项目案例 幼儿园家校合作

幼儿园家校合作研究项目案例幼儿园家校合作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优质的家校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的综合素养发展,增强师生家长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一个幼儿园开展的家校合作研究项目案例,探讨优质的家校合作对孩子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家校合作研究项目的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家校合作是一种增进双方互信互助、共同育人、达成育人效果的教育模式。

如何有效推进家校合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所名为“阳光幼儿园”的幼儿园开展了一项名为“共育计划”的家校合作研究项目。

该项目的背景是基于该幼儿园在平时教育教学进行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素养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学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决定通过本项目,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二、“共育计划”家校合作研究项目的具体内容1. 学校课程与家庭生活的融合幼儿园在布置每周的家庭作业时,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练习,而是通过主题式的家庭作业,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和体验课堂学习内容,使学校的课程内容能够与家庭生活融合。

2. 家访与家庭教育讲座幼儿园老师会主动与家长约定家访时间,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向家长传授一些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支持。

3. 家校协作活动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家庭参与的环节,例如举办家长参与的亲子游园活动、观摩课等,增进师生家长之间的互信和互动,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三、“共育计划”家校合作研究项目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共育计划”家校合作研究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更加融洽,互信互助的氛围得到了增进。

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重要成长环境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学习、生活中得到了更好的指导和促进。

通过项目的实施,学校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家校共育教研活动(3篇)

家校共育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组织开展了家校共育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家校共育的认识,明确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2. 探讨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 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活动内容1. 家校共育讲座活动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家校共育的内涵与意义(2)家校共育的困境与挑战(3)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4)家校共育的实践案例分享通过专家的讲解,教师们对家校共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家校共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家校共育研讨会教师们分组进行研讨,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2)如何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如何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如何处理家校共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家校共育实践案例分析活动邀请了优秀班主任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分享他们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案例分析包括:(1)如何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2)如何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感情?(3)如何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4)如何处理家校共育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对家校共育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4. 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为了检验家校共育的效果,学校组织了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活动等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总结1. 家校共育讲座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使教师们对家校共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案例共享一、引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共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幼儿园阶段,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共享一些成功的家校共育案例,探讨幼儿园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

家校合作共育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环境和更好的成长机会。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在家里获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时也能够接受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而学校是孩子学习和社交的场所,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全面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体魄等方面的素养。

三、成功案例共享1. 家校联手,共育出品格兼备的孩子在某某幼儿园,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共育的案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学校举办了“家庭课堂”活动,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成为了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交流的平台。

家长们通过参与孩子的日常活动、参与教育游戏、参与亲子互动等形式,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也更好地辅导了孩子。

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

通过家校合作,这所幼儿园培养了一批品格兼备的优秀孩子。

2. 家校协作,共育打造快乐成长的空间在另一家幼儿园,家校共育模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营造共育氛围、鼓励家长参与等方式,学校和家庭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其中,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校也通过营造共育氛围,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参观日、家长沙龙、亲子游园会等活动,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探索和启发。

幼儿园家校携手:亲子互动互助教学案例研究

幼儿园家校携手:亲子互动互助教学案例研究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校合作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初的学习场所,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这两个地方的结合,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能够增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和了解。

幼儿园家校携手,亲子互动互助教学案例研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幼儿园家校携手,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孩子在家中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生活习惯,都将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校则提供有计划、系统的教育,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知识体系。

当两者结合起来时,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协作,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使孩子的成长更加得心应手、全面发展。

另幼儿园家校携手,还能够加深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和情感需求。

而教师则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家长和教师通过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很多关于幼儿园家校携手的教学案例值得研究和借鉴。

在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和亲子互动活动,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每日一日志的方式,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动态,共同关注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家校携手,亲子互动互助教学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校合作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加深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教学中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两个最为重要的环境,这两个环境的结合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共育的案例研究》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和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教育功能,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探索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我校响应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提出《家校(园)共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家校共育的案例研究的探索与实验。

特制定实验的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

可见,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

它早于学校教育,更早也更直接的影响着孩子,决定着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隐性教育,是人类行为举止在孩子心中的刻画。

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而老师是学生能否接受科学的、领先的教育的关键。

正如我前面说的那样,“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

由此,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提高老师和家长的素质,从而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
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最终促进学生在品德和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本选题研究的侧重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实践中研究,以学校的家校共育实践为平台进行发展、创新;其二,从对案例的研究出发,站在理论的高度,探索新时期我国家校共育的内涵、特点和实践模式,获得具有推广性的普适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通过培训、讲座、交流活动等对家长建设良好的家庭教育进行方法指导。

2、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方式,积极开展家校共创活动,使家校教育协调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3.、就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形成指导学习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现状调研。

一方面通过家长的调查,了解家长对孩子做事态度以及影响孩子做事态度的家庭教育因素分析。

另一方面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和困惑的调查和研究。

2. 家长参与作用的积极开发
(1)发挥家委会作用。

建立家长委员会管理章程和运行机制,充分开发家长这一有效教育资源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等将学校和家长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家长委员会在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正面引导家长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中发挥大的作用。

(2)成立家长教师会,通过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和程序,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反馈和改进,班主任家庭教育课程化等,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制定切合学生以及各自家
庭实际的指导方案并付诸于实践,做到定期交流、经常反思校内外习惯养成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3、制定学生“家校联系卡”,通过“家校联系卡”中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导航。

教师根据学生“家校联系卡”资料反馈来制定学生行为改进指导方法,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行为改进指导方法。

4、学校对家庭教育实行动态跟踪指导,并进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5、构建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教育立体网络。

三、实施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行动研究法。

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得出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之一是边行动边研究,在行动中可以并且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行动。

要根据反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估。

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这一个四个循环阶段来深化对家校共育的认识。

个案法。

通过研究典型的家校(园)共育案例,从中探索家校(园)共育的一般规律与共性问题,从而探索新的家校共育的科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小组。

(2)建立课题组,明确课题分工,收集课题资料。

(3)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1)对国内外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的实施现状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2)对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和困惑进行调查和研究。

(3)探索学校、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的实践研究,收集师生中与此研究相关案例资料。

(4)把家庭教育指导资料系列化,形成校本家庭教育指导教材。

3.总结阶段:
(1)邀请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2)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申报评审。

五、预期成果
1. 家校(园)共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2.家校(园)共育的案例集
六、条件保障
1、本小组成员从事少先队及德育工作有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并有一定的科研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

同时对该课题已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和探索,并对课题的继续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玉荣
副组长:曹月英
成员:董立新王俐芳赵雁苏海英
常艳丽王文敏武晓琴郜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