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政实践教学优秀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红色之旅为主题,通过组织学生走进革命圣地,亲身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2. 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案例实施(一)前期准备1. 成立红色之旅实践团队,明确团队成员分工;2. 搜集相关革命历史资料,制作宣传海报、行程安排等;3. 与革命圣地联系,预约参观时间和住宿;4. 购买保险,确保学生安全。
(二)实践过程1. 第一天:抵达革命圣地,进行开营仪式,明确实践目标和要求;2. 第二天: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3. 第三天:参观革命旧址,了解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体会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4. 第四天:开展红色主题讲座,邀请老红军或相关专家学者分享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5. 第五天:进行团队拓展训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6. 第六天: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7. 第七天:结束红色之旅,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实践报告。
(三)后期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分享心得体会;2. 整理实践资料,制作实践报告;3. 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4. 对实践团队进行表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四、案例成效1.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显著提高,爱国主义情感更加浓厚;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3. 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提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案例1.尖子学生考试作弊被退学X大学16名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被勒令退学。
此举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池塘。
校园内外,人们各抒己见,说法不一。
这些被退学的学生,有不少是在社团、文娱、体育活动中拔尖的学生,包括学生会主席、校学生摄影协会主席、H省大学生卡拉OK大奖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征文获奖者……从严治校是X大学的一贯宗旨,严肃考试纪律是他们端正校风、学风的突破口。
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党委副书记认为,培养人才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考试作弊,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有悖于教育宗旨的。
所以,即使对那些学有专长的拔尖学生,我们也不能姑息,只能忍痛割爱。
一位老教授说:“近几年,在青年学生中,学习研究风气有所减退,人们对优秀学生的评价有失偏颇,应该牢牢树立学生以学为主的观念。
”中文系一位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说:“我们一直将学习放在做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选拔学生干部、评选优秀学生,都首先考虑到这一点。
但现在的学生有新的特点,他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认为什么最重要,什么目前还不重要,都有自己的主见。
某门功课不好,你不能笼统地说不是好学生。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目前学校不能包办他们的选择,时代在变化,除引导学生的方法要变化外,教育体制也要变化。
”学生家长对此举反响强烈。
有的认为,学校应该从严治校,杜绝人才的“伪劣商品”进入社会。
X大学动真格的值得赞扬。
有的则认为:学校的处分过于严厉,眼下姓假的东西充斥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难免的。
学校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一概而论把犯有此类错误,而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直接推向社会,将有碍于人才的培养。
尽管他们一年后可申请回校自费试读,但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将做些什么呢? 记者访问了这几位被退学的学生,他们一方面表示愿意接受这一应得的处罚,后悔不迭,一方面又感到委屈。
有位毕业后想从事公关广告活动的同学认为,现在毕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 你可以选单位,单位也可以选你。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政史班班主任在及时看望了受伤学生后,对事情前后做了详细 调查。得知,易对醉酒后伤人认错态度好,表现积极。班主任认为, 大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我教育的 方法解决好这次冲突。所以,决定政史班与建工班召开一个联合班会。 会上让易作检查,看其认错态度再作最后处理。 • 班会召开之前,政史班班主任指定了发言学生,强调会上要注 意克制义愤情绪,实事求是地讲道理,对小易既要严肃认真地批评, 又要达到教育目的。 • 实习开始后的第四天晚上6点整,为开班会而赶到学校的政史 班学生全部到齐。此时,建工班的学生正在走廊上议论、思考……, 气氛显得紧张而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本案例 是一个群体自我教育的案例。学生中发生冲突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如 何处理却很有学问。在本案例中,如果老师在事件发生后自己全权处 理,先给打人的小易一个处分,然后再安慰一下本班同学,事情的结 果就可能是不但小易和被打的同学结了怨,而且两个班同学从此势不 两立。政史班的老师没有那样做,而是用“班会”的方式,使两个班 同学进行自我教育,从内心深处解决思想矛盾,从而产生思想上的沟 通和理解,化干戈为玉帛,不仅平息了大家的情绪,而且使犯错误者 真正诚恳地认识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诞生了两个友好的班级。
如果上述案例中的教员不能针对性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道理启发对方思考就不能真正解决对方的思想问题第四谈心要学会倾听既然要帮助对方解决思想问题就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思想和产生这种思想问题的原因如果不注意倾听主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再生动的表达也会变成无的放矢
案例分析
案例一
• 内蒙古某炮团一连的一位战士小王,89年入伍,自幼丧母,家又有多 病的父亲,所以连队干部都很同情他。小王有个"驴"脾气,只要你哄 着他、顺着他,什么脏活累活都抢在前。如果不顺着他,他不仅"压 床板"而且还能影响一大片。该连的张连长知道小王的脾气,什么事 都由着他,只要小王能积极工作怎么都行。90年连队施工,小王闹着 要回家看看生病的父亲,张连长想:当前的施工任务紧,放他回去吧 人手少,如果不放他回去,他一定闹情绪,影响工作,最后还是放他 回去了。为此小王非常感激连长,逢人便说:"连长真够意思。"此后 他干劲倍增。 • 可没多久,他又闹情绪了,原因是小王看到自己的老乡有好多都入了 党,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感到很失面子。支委会研究认为,小王现在 还不符合党员发展对象的条件。新上任的指导员与张连长交换了意见, 统一了思想,并亲自找小王谈心。小王愤地说:"就是你不让我入党, 平时我的工作落在谁的后面了?"指导员冷静地分析支配小王的思想 动因后与他进行了心平气和的谈话。指导员在谈话时首先和小王沟通 感情。在肯定他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他工作中和思想所存在的缺点 和问题。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探索。
以下是一篇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教学对象:2019级本科学生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6.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
(5)课后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4.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四、经验与启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典案例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典案例【案例 1】某高校辅导员肖老师在深入学生宿舍走访时发现,部分大三学生因为已通过外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逃课上网、沉迷于电脑游戏等现象。
时此,肖老师召集年级会重申各项管理规定,并从分析近两年的就业形势开始,就学习、生活、恋爱、上网、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基础文明等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学习上,他告诫三年级学生要树立远大目标,珍惜大好时光,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切实的行动,要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尽可能地充实和发展自己;在生活上,特别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要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要处理好学习与课余打工的关系,努力把每门专业课学好,还要消除心理障碍,与同学处好关系。
最后,还特别介绍当前禽流感疫情的严峻性和危害性,要求同学们注意饮食,加强锻炼、预防感染、保持健康。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案例2】某高校的辅导员在开展考试纪律教育的时候,发现常规的宣读考试纪律,效果不明显,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于是,他便想出一个办法,在一次班会上,他让同学们在黑板的左侧写上“作弊的好处”,右侧写上“作弊的坏处”。
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写满了整个黑板。
在同学们热烈的争论中,对“考试作弊” 慢慢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这个班会开得很成功,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 3】为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实行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设立“党员接待室”,开展“党员形象工程”活动,通过“关爱中心”帮助贫困生等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等。
广大学生党员深入同学实际生活,到同学中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协助学校和辅导员实施各项学生事务管理和宣传教育,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动态,分析原因,反映学生需求,做好上传下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成功地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完成了大量的日常性管理工作。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
本案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主义”为例,选取“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介绍如岳飞、文天祥、杨靖宇等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2)讲解重大事件: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典型案例:以“中国女排”、“港珠澳大桥”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祖国做贡献?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思政课的深刻内涵,增强“四个自信”。
本案例以红色足迹寻访之旅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设计1. 案例主题:红色足迹寻访之旅2. 案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兴趣。
3. 案例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寻访地点、制定行程安排、准备相关资料;(2)实地参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纪念馆、革命遗址等;(3)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互动活动,如模拟情景剧、重走长征路等;(4)心得交流: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分享寻访感悟;(5)总结反思: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提炼经验。
三、案例实施1. 前期准备(1)确定寻访地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2)制定行程安排:根据寻访地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3)准备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红色教育基地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实地参观(1)参观纪念馆: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2)参观革命遗址: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宝塔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
3. 互动体验(1)模拟情景剧: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情景剧表演,如《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2)重走长征路:组织学生模拟长征路线,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
在某中学,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活动中,学生们深受感染,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
在某企业,为了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领导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弘扬正气、树立良好形象”的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活动中,职工们积极参与,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
在某农村,为了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村委会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传承家风、弘扬正气”的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风家训宣传、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弘扬社会正气,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活动中,农民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家风,弘扬正气,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无论是青少年、职工还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一:案例名称:刘星找家教二:案例梗概:刘星功课不断下滑,刘梅准备找个家庭教师来帮助刘星。
刘星的第一个家庭教师姓方,是个彪形大汉,用学院派的教育腔调跟刘星谈话。
结果被刘星连连捉弄。
第二天一个戴着眼镜、个头不高、文质彬彬的姓袁的家教出现在刘星面前,自称来给刘星当家教。
刘星不屑,称自己让这个人在十分钟之内离开。
没想到连使几招,都被袁老师破解。
袁老师使用快乐教育法,通过聊天、打台球、贷分、踢足球等方式让刘星主动学习。
刘星服帖了,可刘梅却不同意袁老师的教育方法了。
刘梅正准备辞退这个袁老师时,袁老师也表示准备回校准备毕业论文了。
临走时,他退还了刘星一百三十六块钱的零花钱,让刘星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根据两个大相径庭的教学效果,可以分为两个小案例,一个是方老师失败的教学案例,另一个则是袁老师成功的教学案例。
接下来我要分析的是方老师教学失败的原因和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袁老师高大威猛,这是刘梅请他做刘星家教的主要原因。
刘梅原以为袁老师的高大威猛可以威慑到刘星,刘星会被吓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
可是,袁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在视频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来,刘星对家教是有着极为强烈的抵触情绪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性几乎为零。
袁老师并没有主动改善这一局面,没有主动向刘星表达友好,而是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气势压迫着刘星,刘星的抵触情绪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强烈,这就奠定了教学效果不好的基础。
其次,袁老师只是重复着学校里老师的工作——教刘星做题。
他并没有思考刘星学习不好的原因,以刘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他想学习,在学校里就能学得很好了,也就不需要家教了。
袁老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进行知识传播,采用灌输知识的办法,根本激发不了刘星的兴趣,教学自然没有不会有好的效果。
再次,当袁老师遇到刘星的挑战的时候,不会灵活地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化干戈为玉帛,选择硬碰硬,当刘星的挑战达到他的忍耐极限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对刘星的教育工作到此终止。
大学生思政法律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法律意识薄弱、道德观念模糊等原因,导致一些不良事件频发。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违法案例为切入点,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案例介绍案例一: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参与网络赌博,欠下巨额债务。
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下,李某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念头。
一天,李某在校园内故意纵火,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二:某高校大学生张某,因追求女友未果,心生怨恨。
在一次酒后,张某持刀将女友及其家人伤害。
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三、案例分析(一)问题分析1. 法律意识薄弱: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在于法律意识薄弱。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法律敬畏之心,导致在面临诱惑时无法抵制,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道德观念模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道德观念的冲突。
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诱惑时,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导致道德观念模糊,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部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在面对诱惑时无法正确应对,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原因分析1. 法律教育不足:在我国,高校法律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法律意识薄弱。
2. 道德教育缺失:部分高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存在模糊地带,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3.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在面对诱惑时无法正确应对,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措施(一)加强法律教育1. 完善高校法律教育体系,提高法律教育质量。
2.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修改版]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案例分析]因一份简历在应聘时栽了跟头《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
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
小陈掏出简历时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抒,再加上钥匙等东西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
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
招聘人员皱着眉头收下了。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的不错。
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
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
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
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
”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
[案例分析]地毯上的纸团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
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取,只得怏怏离去。
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纸团。
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
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
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
”几年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个故事说明:细节总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素养。
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9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案例: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
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
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
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
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
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
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
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
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
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
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
思政课突出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实践教学案例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来突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某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案例,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实施1. 案例选择在案例选择上,该校思政课教师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案例的典型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
(2)案例的时效性:选择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的多样性: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2. 案例教学环节(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收集整理案例,并撰写教学预案。
(2)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案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问题。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法。
(4)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
(5)课后拓展:教师布置与案例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实践活动等。
3. 案例教学评价该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进行了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案例的满意度。
(2)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实践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
(3)课程评价:结合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分析实践教学案例对课程的影响。
三、案例效果1. 提高学生兴趣:实践教学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关注思政课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课程实效:实践教学案例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思政法律案例分析题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思政法律教育在高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某高校开展了思政法律案例分析活动。
本次案例分析题以一起发生在校园内的真实案例为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思政法律知识,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思政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案例描述2019年3月,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张在宿舍内发现室友小李偷窃自己的一部手机。
经过一番询问,小张得知小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急需用钱,于是产生了偷窃手机的念头。
小张虽然愤怒,但考虑到小李的处境,决定私下解决此事。
他找到小李,要求小李归还手机,并承诺不将此事告诉他人。
小李起初表示愿意归还手机,但后来又以各种理由推脱。
在得知小李偷窃手机后,小张向辅导员报告了此事。
辅导员了解情况后,认为小李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应当依法处理。
在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下,小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小张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损失。
小张考虑到小李的悔改态度,同意接受小李的赔偿。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小李的父母得知此事后,认为小李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决定向学校提出投诉。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事,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学校认为小李的行为确实构成了盗窃罪,但考虑到小李的悔改态度和家庭情况,决定给予小李留校察看的处分。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问题分析1. 小李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小李偷窃小张的手机,虽然数额不大,但属于盗窃行为。
因此,小李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学校对小李的处分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下面将以一位中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事件为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
该案例发生在某中学,该中学生小明因长得略微胖一些,被同班同学取笑,虚构他说过的一些伤人言论,并通过QQ群和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使小明受到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首先,这个案例突显了学生的缺乏共同价值观的问题。
尽管学校已经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但同学们对言语暴力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传播谣言的后果也缺乏考虑。
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互帮互助的意识。
其次,这个案例也揭示了网络欺凌问题的严重性。
在信息时代,网络欺凌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欺凌方式。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参与网络暴力事件。
第三,这个案例也暴露了学校对于欺凌行为处理的不当。
校方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欺凌行为,并没有与当事人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这说明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集体责任中来,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学校的和谐氛围。
最后,这个案例也提醒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小明遭受网络欺凌,不仅仅受到了身心上的伤害,而且也可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总之,这个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对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形成共同合力,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思政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教学实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高校思政教学实践为背景,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某高校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学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该校思政教学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不足,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
此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部分学生由于时间安排或其他原因,参与度也不高。
2. 活动形式单一该校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讲座、参观、志愿服务为主。
这种单一的活动形式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师指导不足在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同时,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问题分析1. 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不足造成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兴趣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思政理论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
(2)教学方法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认识不足。
2. 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形式单一的原因在于:(1)学校对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不够科学,缺乏创新。
(2)教师对活动形式的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3. 教师指导不足教师指导不足的原因包括:(1)教师对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责任心。
(2)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解决策略1. 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1)优化思政理论课程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在幼儿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教学活动案例,对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1. 案例一:祖国在我心中在一次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孩子们一起制作我国地图拼图,并向他们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
孩子们在制作拼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认识我国地理,还培养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活动结束时,老师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心中祖国的形象。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和美好。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对祖国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课本知识,而是在实践中树立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种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直观的形象,深化了对祖国的情感认同。
2. 案例二:小手牵大手,互助友爱在另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游戏,要求他们互相搀扶,一起完成跨越障碍的任务。
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关爱和互助,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意识。
通过这样的合作游戏,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建立友爱、互助的核心价值观,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教学活动不仅仅在思想上起到了教育作用,更在行为和情感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品德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上进行双层次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育的目的,更要注重教育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希望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发展,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大思政课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思政课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例,分析大思政课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案例概述“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大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案例以某高校“新时代中国精神”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三、案例实施过程1.课程设置该课程设置在大学一年级,每周两课时,共计16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实践要求等。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精神。
(3)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新时代中国精神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时代中国精神。
3.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四、案例分析1.成功经验(1)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内容涵盖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时代中国精神,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认识不够深入,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部分教师在讲解新时代中国精神时,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3)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作业,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政课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法律案件分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
本文将以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件为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二、案件背景(一)案件概述2019年5月,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李某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期间,通过社交媒体与多名女生相识,并以各种理由向她们借款,累计金额达10万元。
后李某无力偿还借款,被女生举报,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二)案件性质本案涉及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李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诈骗罪。
三、案件分析(一)李某犯罪心理分析1. 侥幸心理:李某在作案过程中,一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
在得知女生举报后,仍试图通过赔偿部分款项来逃避法律制裁。
2. 利己主义:李某在作案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考虑他人的权益。
在借款时,李某并未告知女生真实用途,而是编造各种理由。
3. 法律意识淡薄:李某在作案过程中,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认为法律不会对自己造成实质性影响。
(二)女生心理分析1. 好奇心:女生在社交媒体上与李某相识,出于好奇心,愿意与其交往。
2. 信任感:女生在交往过程中,对李某产生信任感,认为他是一位可靠的朋友。
3. 依赖心理:女生在李某借款时,出于依赖心理,没有对借款用途进行深入了解。
(三)案件对社会的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本案提醒广大师生,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2.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交友要谨慎,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3. 强化道德教育:高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思政课教学启示(一)结合案例,讲解法律知识思政课教师可以将本案作为教学案例,向学生讲解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
初中思政课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政课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
本案例以“爱国情怀的培养”为主题,探讨如何在初中思政课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收集整理有关爱国主义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革命传统等资料。
2. 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3.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展示国旗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讲授新课:- 讲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 结合时事热点,分析爱国主义在当代的体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3.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体会。
- 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 邀请英雄人物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爱国主义的魅力。
4.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爱国行动计划,如参加志愿服务、关注国家大事等。
(三)课后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
3. 建立爱国主义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四、案例效果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普遍提高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增强了爱国情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爱国热情。
3. 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
在这种氛围中,罗某的成绩一直很好,直至毕业。
升了初中,罗某表现的有点贪玩,不爱学习。
但他的班主任很重视他,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给予了他特别的关心和引导。
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某的进步很快,成绩一直领先。
在参加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某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上了省重点考中。
当时,班上只有3名同学考上了。
升了高中后,由于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某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加上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罗某的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引导和教育罗某),罗某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
在一次骑摩托车抢劫中,罗某被送进了监狱。
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最后沦陷成这样,我们都替他感到惋惜。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
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
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
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
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
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
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
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
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
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
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
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
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
1、学校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学校面临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较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些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缺少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思想上的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
罗同学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而没有被及时地改正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2、家庭
很多农村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的原因,缺乏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这些都导致了中学生出现了思想问题而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罗同学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忙于生计,缺少对他的监督与引导,以致他出现了思想问题而没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社会
中学生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好的观念和作风。
反之,则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罗同学由于经常与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往来,受到了他们的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世界观、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生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信念三个方面。
人生的目的是指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态度是指怎样对待人生;人生的信念是指对理想坚定不移,并为实现这种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意识和倾向。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评价标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中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保持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
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受到了社会上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追为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走上了不法之路。
(三)学习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学习观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等。
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获得个人功名。
因此,要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活动
富有生气,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不至于在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本案例中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遇到困难时产生了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能力,树立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子女。
加强社会教育,利用社会传媒和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首先,提高学生对社会及其规律的认识。
只有深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生才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形成合理的社会态度,明确未来的生活理想。
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
其次,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信念。
应该注意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把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
再次,提倡榜样教育。
采用树立先进榜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与榜样的对照,加深对社会要求的理解,获得评价自己的客观标准,使他们有方向,有目标,促进学生在人生观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持久而深刻的意志努力,帮助他们把有低级的生存需要而引起的学习动机升华到由社会需要而引起的高级的学习动机上去。
其次,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弱点。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结合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