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省对口招生语文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复习资料
2017年安徽单招语文模拟题

B
解析
(犀利:武器、语言、文笔、目光等;锋利用于①中句子有重复之感。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适合②句;谎言:骗人的话,不合语境。歉疚:觉得对不住人而抱歉、愧疚;“内疚”用于③句语意重复。踯躅: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适合④句;流连:留恋不止,不忍离去,与④句感情色彩不当)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我市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住宅越建越高档,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原来嘈杂不堪的跳蚤市场被清理之后,我 们小区_________多了。 (2)对别人不能有_________,否则会影响你对一个人的正确评价。 (3)在关键时刻要有克制力,要压制住自己即将_________的怒火,才能理智的处理问题。A、清净 偏见 爆发B、清静 成见 暴发 C、清静 成见 爆发D、清净 偏见 暴发
答案
A
解析
(迫使:用强力或压力使(做某事);促使: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披露:发表、公布、表露;透露:泄露或显露(消息、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答案
D
解析
(“实行”强调用行动来实现计划、政策等;“执行”强调实施意思,前者更有强调“美好”的意思,后者多形容设备、制度等。“乱用”和“滥用”都有胡乱地使用的意思,但后者更 有“过度使用”的含义。)
答案
C
解析
(第①句应选“侦查”,“侦查”指检察、公安机关为办案而进行调查,“侦察”指军事上为弄清敌情、地形等情况而进行 的活动;第②句应选“年龄”,“年纪”只用来指人,“年龄”既指人,也可以指动植物;第③句应选“曲解”,误解指理 解不正确,曲解多指故意的)
2017年安徽省分类考试对口升学语文真题试卷

2017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文化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12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富饶.(rào)民.(mín)主领航.(háng)员B造诣.(zhǐ)呵.(hē)护便.(biàn)利店C.幻.(huàn)想崛.(quē)起保温瓶.(píng)D.旅.(lǚ)行魄.(pò)力压轴.(zhú)戏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按排请帖纪念章B.调整矩形沉鱼落燕C.氛围匀称样板房D.循环垦求见微知著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提起江南小镇,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河道,傍河而筑的居民和雕刻的石桥。
②历史经验早已_ ,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衰退中的世界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
⑧政府应该合理,增办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A精致标明计划 B.精致表明规划C.细致表明计划D.细致标明规划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B.去年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决赛打得难舍难分....,极具对抗性与观赏性。
C.明清徽商重信守约,一诺千金....,其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D.随着3D技术的普及以及海外团队的加盟,中国电影制作水平已突飞猛进....。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出口隐形战斗机能力的国家。
B近年来,手机支付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随着进城务工的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已广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科学家不仅研究于宙的起源,还关心宇宙的终结。
对口语文模拟试题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0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总分值120分一、根底知识及运用〔18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静谧.mì风驰电掣.zhìB、呵.护kē暴殄.天物tiǎnC、果脯.fǔ独辟蹊.径*īD、戒.备gài 朝.思暮想zhāo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谈笑风声B、熨贴金榜提名C、抉择仗义执言D、安详泾渭清楚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为了演好剧中角色,他每天清晨都要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B、古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大雪纷纷扬扬....,把树木和房屋装点得格外美丽。
C、近日热播的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耳目一新....。
D、他在校园论坛上的演讲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青年的理想与国家开展之间的关系。
4、以下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一般不要让未成年的孩子过早地远离自己,否则,孩子的心理、性格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
B、同学们自发组织了志愿者团队去校外效劳,几年中,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C、认识沙尘暴的特点,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有助于更好地治理沙尘暴,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D、正是因为成千上万人的不断努力,整个社会才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5、以下作家、作品、体裁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郁达夫——"故都的秋"——散文B、莫泊桑——"项链"——戏剧C、雪芹——"红楼梦"——小说D、舒婷——"致橡树"——诗歌6、以下诗句,与迎接客人来访相关的一项为哪一项〔〕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2017年安徽对口高考语文答案

202017年安徽对口高考语文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括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B.新华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栅栏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首称赞。
C.公园路夜市熙熙攘攘,一派繁荣的景象,街头作画、架子鼓表演、手工编织……各种摊位(摩肩接踵),夜市摆摊重新兴起,给城市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正确答案)D.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最后一天,体育馆内人头攒动,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外朋友们(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2、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句表现了小伙子焦急万分的心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苏轼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收敛(liǎn)贪婪(lán)谆谆教诲(zhūn)B、荫庇(pì)云霄(xiāo)自怨自艾(ài)(正确答案)C、涎水(xián)富饶(ráo)惟妙惟肖(xiào)D、汲取(jí)谄媚(chǎn)一哄而散(hòng)5、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柳宗元提出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成语完形:浅尝()止[单选题] *则就辄(正确答案)折7、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是判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着落(zhuó)粗犷(guǎng)字帖(tiè)屏息敛声(bǐng)B.瞭望(liáo)稽首(qī)侍候(shì)浮光掠影(nüè)(正确答案)C.麾下(huī)睥睨(pì)鲜妍(yán)战战兢兢(jīng)D.一霎(shà)翌日(yì)箴言(zhēn)刨根问底(páo)9、1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他借助《卖白菜》中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失掉志气,再穷也不能丢掉真诚。
2017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第一套

2017 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2017 年上学期高三第六次月考)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①秋天的九寨,娇艳欲滴秋意浓,如花似锦枝叶俏,真切是个梦幻童话般的.世界,人们所神往的天堂。
醉人的金秋节气,九寨沟便成了彩色的大海,忧如一个色彩王国。
从谷底到山颠,,,。
特别是在明朗的天气下,九寨沟更是绚丽多彩,显得风光旖旎。
彩色的山夹着蓝.蓝的天,蓝得很深。
白的云在悠悠地飘着,白得可爱。
漫山遍热火朝天的红叶,层丛林尽染,流金溢丹,与黛绿的松针互相辉映,反射出各种奇丽多姿的色彩。
环视周围,簇簇点点的红叶镶嵌在绿色中,就像一把色彩斑斓的瑶琴,演奏出仙境那般缥渺的曲.韵,四周飞扬,动人心魄,无不令人沉醉与沉迷。
②曾游览过很多的大山名川,所有的那都是喧闹。
而溶入九寨,忧如要屏住.呼吸,惟恐()了山谷的安静。
而在这里,我已目不暇接,那山,那水,那林,那青涩的草儿,那若有若无的小生灵,忧如海子的倒影的天空,都在九寨童话般的轻波中涟漪。
所有碧波静海,不行划船徜徉。
所有葱翠彩林,不行攀附涉及。
只可领会翠浓欲滴的枝叶,聆听激流跌荡的瀑布,赏识水中鱼儿的娇态。
③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人间仙境” ,是自然造化()人类最漂亮的乐土,我梦中的天堂。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九寨(zhài) B.绚烂多彩(xuàn)..ng)2.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热火朝天B缥渺C色彩斑斓3.挨次填入语段中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曲韵(q ǔ)D. 屏住 (p í..)D沉迷)A.打搅恩赐B打搅赐予C打搅恩赐 D打搅赐予4. 语段中波涛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风光旖旎B流金溢丹C动人心魄 D 目不暇接5. 挨次填入语段①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整个山楂都跃动起来了②一树引领,满沟响应③千叶万树,色彩纷呈。
安徽对口语文试题

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表达(共 25 分, 1-7 题各 3 分,第 8 题 4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 、绮丽 (qǐ) 抨击(pēng) 矜持(jīn) 嘱托(shǔ)B 、桎梏 (gù) 枢纽(shū) 脊梁(jí) 脑髓 (suǐ)C 、偌大 (ruò) 分娩(miěn ) 泥泞(nìng) 谄媚(chǎn)D 、酝酿 (niàng) 缀学(chuò) 谬论(miù ) 赢弱(yíng)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搅尽脑汁天之娇子不计其数草菅人命B、莫不关心俗不可奈一喏千金另劈蹊径C、丧心病狂蜂拥而上不堪回首自立更生D、宁缺勿烂情不自禁既往不咎噤若寒蝉3、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________ 。
2) 为此目的,就要_________ 同志们的眼光向着实际事物调查研究。
3) 好的内容要求有好的形式, _________ 的辞意必经使内容受到损害。
4) 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 ________ 的反映。
A、先导倡导低劣深刻严密B、先导引导拙劣丰富多彩C、引导倡导拙劣深刻严密D、引导引导低劣丰富多彩4、下列句引导有歧义、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
A 、领导干部的子女及其配偶已全部从流通领域的公司退出。
B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
C 、专家特别指出,推广普通话是我的同事,当务之急的大事。
D 、“有偿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 死海的知名度为什么那么高?首先是因为死海地处世界最低处… …2) 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3) 工作、工作、衰弱及不能走路还是工作。
2017年安徽分类考试语文模拟题

选出与“好高务远”的“务”含义相同的项( )A除恶务尽B任务C务农D务必答案C解析C项中的“务”与“好高务远”的“务”意同为从事、致力。
下面句中应选用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探险者和旅行家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之类的话作为 。
②把这两句诗的 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出诗词里的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 ,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A、托词情调经济B、遁词滋味大方C、遁词 滋味 经济D、托词情调 大方答案C解析托词:①借故②推托之词,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根据词义可推断出选遁词。
情调:(1)情意;情味(2)情趣格调,滋味:指某种感受。
经济:个人生活用度;大方:对于财物不计较,此义项不属于缺陷故排除。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每个人自呱呱坠地起,接受的都是这种 了的“恶狼传说”,多年的“狼外婆”影响,使得公众对于狼产生了种超乎实际的恐惧。
②一个连自己的 父亲都不认的学生,哪有半点“德”字可言?③他自作主张,结果把事情办砸了。
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先是怒目而视, 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理喻。
A、神化亲身既而B、神化亲生继而C、神话亲生继而D、神话亲身既而答案B解析B(神话:名词,是指关于神仙或被赋予神话色彩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神化:动词,把人或物当作神来看待。
亲身:亲自,也就是自己动手做某事。
亲生形容词,自己生育的或生育自己的。
继而:连词,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既而:连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十一届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 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②美元贬值、世界农产品价格攀升、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是世界各国需共同应对的问题,而有些国家却将其 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毫无道理的。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全真模拟(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说明:本试卷共4页,包括六道大题,20道小题,共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8分,每小题3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提到柳树,就不由得想起了春天。
早春时节,当大地的积雪还没有化尽,一切都还笼罩在寒冬的肃杀中时,柳树发出的翠绿的绿芽,已在向我们吹响了春的号角.。
(甲)千百年来人们喜欢用诗来赞美柳林报春,因为柳树对于春天的消息有着特殊的敏感,最占春光之先。
(乙)唐代诗人元稹诗云“春生柳眼中”。
大诗人李白赋诗道:“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周邦彦的词更是直接明快:“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谢灵运的诗则是充满了田园景色:“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贺知章把报春的碧柳描绘得惟妙惟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串串如珠玑.般的诗词佳句,把碧柳报春的芳容描绘得浸透深情、善解人意、丰姿绰约。
在某个晴朗的春日,去野外踏青。
一路走去,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百里翠绿一目了然。
(丙)不远处,有一池塘,塘边几株柳树正随风轻舞。
那舞姿轻灵慢妙。
踏着柔软而湿润的青草,没几步,便来到了池塘边。
,垂下了一条条纤.细的枝条,触手可及。
,还有毛茸茸的鹅黄色的小花,以及白色的柳絮。
忽然,一阵轻风吹来,。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谢道蕴用来比喻飘雪的诗句……我想,用飘飘洒洒的飞雪来比喻此时的飞絮也是挺美妙的吧。
(丁)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号角.(jiǎo)B. 惟妙惟肖.(xiāo)C. 珠玑.(jī)D.纤.细(xiān)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碧柳B.丰姿绰约C.轻灵慢妙D.毛茸茸3、语段中斜体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由得B.肃杀C.扑面而来D.一目了然4、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枝条上已抽出了许多嫩嫩的叶芽②点点柳絮随风飘荡③几棵柳树并肩而立A. ①③②B. ③②①C. ③①②D. ①②③5、语段中带横线的甲、乙、丙、丁处,有语病...的是()A.甲B.乙C.丙D.丁6、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这串串如珠玑般的诗词佳句,把碧柳报春的芳容描绘得浸透深情、善解人意、丰姿绰约。
2017年安徽高职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 2017年安徽高职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在日本却成为畅销书,人们竞相阅读——100多年前《海国图志》的命运,为中日两国此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
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
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照理说,《海国图志》在这样一个败世颓局中出现,应该引起很大反响才是。
该书的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正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理应畅销走俏。
然而,历史却一波三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评价称,在当时,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由于为“夷”所败,不要说“师夷”,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
但《海国图志》却并未就此埋没。
历史的吊诡,使它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激起了一场巨浪。
由于在国内无人问津,当时有些书商开始尝试在邻国日本打开这本书的市场。
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
《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拉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据雷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颐介绍,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交流与中日关系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落合弘树在其学术报告《明治维新与中国——幕府维新的日本和中国》中明确指出“以图独立的佐久间象山‘和魂洋才’的想法,大部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得来的”,充分肯定了《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
2017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第一套

2017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第一套D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
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3、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6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4、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15、赏析下列语句。
(1)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3分)(2)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16、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6分)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17.扩展语句,要求用三个比喻句描写“秋叶”的情状,50字以内。
(4分)山谷中,溪流边,满眼是缤纷的秋叶,18.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
(4分)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
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
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
车速瞬间高达每小时35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
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噪音。
五、应用文写作(12分)19.某某职业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亲近大自然”的登山活动,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拟制一份策划书。
六、作文(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时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模拟试卷1

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第一部分: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表达(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来。
共8小题,每小题3分,计24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抽打心中的樱桃花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
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
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
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
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
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
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
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
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
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
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
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
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
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2017年安徽分类考试招生语文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2017年安徽分类考试招生语文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过往的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而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又是近代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系列的文化反思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虽也有诸多的肯定,但更多的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进行理性的清算,以求厘清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前进的阻碍性所在。
以今天的目光来看,不论是对其精华的肯定,还是对其负面因素的清算,目的都不是为了简单地继承或割裂,而是为了把在事实上割不断的传统文化扬弃之后,得以有效的延续,并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
所谓民族文化的国家意义,是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一般的认识来说,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文化中的不少思想观念与精神因素对于巩固和延续封建的国家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自近代以来人们的强烈批判。
然而,其中的精华部分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又都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虽然从上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发生文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演进,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有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的民族文化的‚革命‛之势。
但是,经过一个历史阶段的剧烈动荡和时间淘汰之后,多数人还是清醒地认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及其所包涵的民族精神,它的精华不仅凝结成了它的过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来。
尤其是其中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这个民族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进步,都是不能拒斥的。
因而,它的国家意义、民族意义便得到了普遍认可。
从文化本身来看,人们所主张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民族文化的特色,才会使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意义的观点,也同样意味着民族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国家意义、民族意义。
2017安徽对口升学语文试卷

安徽对口升学语文基础模块《语文》(A卷)考核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便当.(dàng)苍穹.(qióng)宁谧.(bì)眉黛.(dài)B.刮痧.(shā)撮.土(cuō)眼睑.(liǎn)逶.迤(wēi)C.沙砾.(lì)悚.然(sǒng)笨拙.(chù)修葺.(qì)D.破绽.(zhàn)訇.然(hōng)驰骋.(chěng)遒.劲(qiú)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是( )①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冷炙的。
②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
③一片被太多的鹿拖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A. 承诺点破疲乏B. 允诺打破疲乏C. 允诺点破疲惫D. 承诺打破疲惫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间的痣一点。
(比喻)B.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上飘过一片风帆。
(拟人)C.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比喻)D. 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拟人)4.下面一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破晓或入暮,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②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商品广告,言过其实....,误导消费者。
B.学校准备举行秋季运动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体育委员更是推波助澜....,积极组织班级同学报名参加。
C.犯了错误首先应该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或因此居功自傲....,都是不对的。
D.他的文章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不少观点是一孔之见....。
2017年安徽高职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2017年安徽高职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世者,实在制度法制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2017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一)

4.《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是法国著名剧作家。
(× )
5.《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战国策》。
(√ )
三、简答题 1.荀子《劝学》一文中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请翻译这句话,并谈谈其中所包含的哲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学习,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有外部资源,一个人才能学得更多,学习得更快,学习效果更 好,否则,就是闭门造车,孤陋寡闻,无源之水,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2017 年 对 口 单 招 试 卷 (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哪一篇是戴望舒的作品___B___。
A.《再别康桥》
B.《雨巷》
C.《荷塘月色》
D.《老人与海》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下列哪一部作品__C____。
A.《醉翁亭记》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岳阳楼记》
D.《滕王阁序》
8.《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契诃夫是哪一个国家的著名作家___D___。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俄国
二、判断题:在每题后面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故都的秋》的作者是郁达夫。
(√ )
2.辛弃疾是北宋豪放派词人。
(× )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 √ )
5.《鸿门宴》的作者是__C____。
A.贾谊
B.左丘明
C.司马迁
D.班固
6.下列作品中,哪一篇不是鲁迅的作品___B___。
A.《纪念刘和珍君》
B.《雷雨》
2017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语文试题

2017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语文试题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语文试题说明:均为单项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远岫、刺绣、衣袖、秀、外慧中乳臭、未干B。
晋、升灰烬、觐、见进、退两难噤、若寒蝉C。
驿、站后裔、臆、断神采奕、奕自怨自艾D。
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伏法、坐标、棉里藏针、和言悦色B。
精简、栽脏、恬不知耻、嬉笑怒骂C。
幅员、厮杀、甘拜下风、唇枪舌剑D。
影牒、膨胀、严惩不贷、搬师回朝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 XXX把祖辈留传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⑵望着那悠远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幽远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⑶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简朴,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
流传、悠远、幽远、俭朴B。
留传、幽远、悠远、简朴C。
留传、悠远、幽远、俭朴D。
流传、幽远、悠远、简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调查对象涉及XXX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B。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自觉接受“”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开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
XXX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然老师极力斡旋,双方矛盾仍未消除。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会给XXX留下最难忘的印象?课文是怎样紧扣着《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的?B。
2017年对口单招的语文试卷

2017年对口单招的语文试卷对口升学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对口单招的语文试卷,一起来答一答。
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鲰生(zōu) 巷道(xiàng) 神祇(qí) 瞋目(chēn)B.狐肷(qiǎn) 一绺(lǚ) 涂墁(màn) 秃鹫(jiù)C.癖好(pì) 哂笑(shěn) 老聃(dān) 羁绊(jī)D.渗漉(lù) 肯綮(qìng) 蕹菜(wèng) 骨骸(hái)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宝马雕车名副其实横征暴敛语惊四坐B.独当一面势不可挡峨冠博带振聋发聩C.不径而走黯然泪下层峦叠嶂刎颈之交D.越俎代疱滥竽充数缘木求鱼殚精竭虑3. 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相濡以沫(口水) 再接再厉(磨) 拾级而上(轻步而上)B.繁文缛节(琐碎) 破釜沉舟(锅) 好高骛远(追求、致力)C.以汤沃雪(开水) 颔首赞许(点头) 唯辟作福(开创)D.海市蜃楼(大蛤蜊) 颇有微词(轻微的) 怙(坚持)恶不悛4.下列各组关联词,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些精明能干的州县官一收到诉状就在原告面前挥毫立就写出批词或与幕友讨论后亲自写批,▲ _闻名遐迩。
有些州县官▲ 并不亲自写批词,但喜欢与幕友们讨论案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 _,大多数州县官并不熟悉法律,也无能力写批词; ▲ _只得求幕友作为代批。
A.所以尽管因为所以B.因而尽管虽然所以C.因而虽然然而因而D.所以虽然因为因此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人的进化与人的异化并肩而行,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
B.在短时间内,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还十分不强壮。
C.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它们是旧巢双燕。
D.我忽然想到了他曾经告诉我他小时候的故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本卷满分120分,时间60分钟)从每题所给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
(共30小题,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畸( q í)形 绮(q ǐ)丽 崎(q ī)岖B .剽(pi áo )窃 瓢泼(pi áo) 缥(pi ào)缈C .粳(j īng )米 硬(y ìng)朗 梗(g ěng)概D .滂( p áng)沱 诽谤(b àn ) 磅(b àng)秤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车水马龙地踊入洛阳城。
B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C .议论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开宗明意,可以画龙点睛。
D .它卑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眩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倩.影(倩:美丽)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 D .惬.意(惬:满足) 锲.而不舍(锲:刻) C .谄.媚(谄:奉承) 无与伦.比(伦:同类) D .佳肴.(肴:米饭) 礼尚.往来(尚:崇尚) 4.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江水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源远流长,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
B .人与生物圈是平衡的,生态链条中的野生动物遭劫,自然界的报复也就比.肩接踵...。
C .大熊猫素有国宝之称,它那呆若木鸡....的形象博得了全世界的青睐。
D .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游过湘江,他们常躺在烈日照射的沙滩上进行日光浴。
②他给自己书写了一个条幅:“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③遇到暴风雨,他们不去躲避,反而在大风大雨中奔跑呼叫,进行风浴和雨浴。
④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
⑤毛泽东坚持进行各种形式的锻炼。
⑥他最喜欢游泳,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宽阔的湘江。
A.⑤②⑥④①③ B.⑤④②⑥②①C.④⑥①⑤③② D.④②⑥⑤③①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要说明自己在做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
)的地方。
C.“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D.采访记录包括采访人的姓名、职业、采访时间、地点等。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但它能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B.好的立意,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用心提炼、体验、思考和观察。
C.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
D.人物的塑造,要经过反复打磨的过程,才能创造出鲜活的形象。
8.下列关于外国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俄国作家离尔基。
B.“命诚玎贵,爱情价更高”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
C.《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D.玛蒂尔德是19世纪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
9.下列关于文学体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歌有古体与近体之分。
近体诗也称绝句。
B.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套数和小令。
C.情节、主题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D.词也称长短句,都有词牌名和题目。
10. 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孔子B.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苏轼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柳永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材料1①“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遭遇了原子弹袭击。
核爆之后,生命绝迹。
然而几棵银杏树却在核爆区域存活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还有一些树种也能够抵抗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
这些树木到底有什么法宝?射物质?②原子弹具有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以及放射性污染四种威力巨大的杀伤手段,前三种是主要的。
面对这三大威胁,树木确实有些“独门功夫”。
③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
对树木而言,自然界中风灾的威胁与冲击波有几分相似。
与可以选择躲避的人类或者动物不同,没有移动能力的树木只能正面对抗风灾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赋予自己独特的抗风能力,那就是依靠地下庞大的根系固定躯干。
因此,当冲击波撞来时,减小了被掀翻的概率。
此外,树木本身的优良弹性,对冲击和震动的吸收能力,也是对抗冲击波的重要助力。
④与冲击波相比,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要致命得多。
由核爆产生的超强辐射光,可以将爆炸中心周围数公里内的可燃物迅速点燃,剧烈的燃烧甚至能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
而树木的燃点通常只有250℃左右,因此很容易被点燃烧毁。
燃烧所造成的破坏还会波及到树木的地下部分――在原子弹爆炸中心周围700米的范围内,人们没能发现任何树木重生的奇迹。
那些从光辐射下存活的树木,除了距离爆炸中心相对远一些以外,更多是依赖于某种程度的幸运。
残垣断壁对强光的遮挡、特殊地理环境对燃烧的隔断作用,都能为树木从光辐射中“逃生”增加一丝侥幸。
⑤与冲击波和光辐射相比,在空间上几乎没有杀伤死角的早期辐射,反而是树木最不畏惧的威胁。
早期辐射在原子弹爆炸的最初几十秒内产生,会大量杀死人体细胞。
相比之下,植物对辐射的耐受能力就要强不少。
□□不仅植物体有再生能力,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也非常强。
通过快速的细胞分裂,被杀死的植物细胞可以迅速得到补充。
在正常环境中,这种快速补充也是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例如,植物柔软的须根需要在泥土中生长,新细胞生长的速度必须超过被泥土磨损的速度,才能使根系得以伸展,植物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水、营养物质以及牢牢的固定。
人类对于植物的这种能力早就有所认识,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的就是植物的再生现象。
⑥除了复制得快,植物细胞还有另外一个“绝活”――每一个细胞都携带了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
完整的信息使得植物细胞除了能复制自己以外,还有能力制造出其他类型的细胞。
所以,□□某种类型的植物细胞全部被辐射杀死,其他细胞也可以填补上损失。
而在人体内,只有少数干细胞才具备这种“全能性”。
⑦由于拥有高超的智慧,人类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定位于这个星球的主宰者。
相比那些“低等”的草木,人类在自己制造出来的灾难面前竟是如此的脆弱。
面对这样的反差,也许我们应该有所感悟,能对自然多一份尊重、对和平多一份珍惜。
摘自《新发现》2011年7月号,作者山要,有删改)11.依次填入⑤⑥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即使B.所以尽管C.因为即使D.因为尽管12.下列对③段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B.工序C.时间D.空间13.下列对④段说明中心的概括,最恰切的一项是()。
A.核爆光辐射比核爆冲击波的摧毁力大。
B. 核爆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是致命的。
C. 地下的树根会被核爆光辐射造成的剧烈燃烧摧毁。
D. 树木可以从核爆光辐射中“逃生”。
14.下列不属于⑤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下定义B.比较C.举例子D.引用15.下列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并列B.总——分C. 总——分——总D. 分——总16.下列给这篇文章所拟的标题,恰切的一项是( )。
A.银杏的生命力B.核爆炸的威力C.树木的灾难D.坚强的树木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银杏具有抵抗核爆冲击波的“独门功夫”。
B.早期核辐射对树木的威胁比核爆冲击波更大。
C.每一个植物细胞都携带了全套的遗传信息。
D.人类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是不如草木的。
材料2一个人的阅兵式陈绍龙(1)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
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2)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
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待就是二十年。
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
有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3)山脚杨树多,高处是水杉,山顶处多是马尾松。
(4)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
山里不能有火。
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能把我们轰下山。
(5)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
向导说老人在山上不同的地方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天老人不会待在房子里。
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
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
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6)山路崎岖,荆藤“好客”,每走一步,我们都得十分小心。
(7)果然不顺。
我们在老人的两个“家”里都扑了空。
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吧。
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大累,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
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以为是梦。
(8)是真的。
“快看!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不远处坡地开阔处的老人。
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浓密的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9)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
让我□□的是老人扛着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抬头。
挺胸。
踢腿。
前行。
天啦,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10)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
我没有惊扰老人。
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
(11)采访结束,我问老人:“你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12) “解闷。
”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
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
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
原来,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
难怪老人这么□□这片山林。
我心里一震。
(13)那天是国庆。
(14)一晃十年过去了。
这些日,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
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应该还随着收音机的音乐正步走把吧?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更加葱绿吧?18. 依次填入(9)(12)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惊讶怀恋B. 惊讶依恋C.震惊依恋D. 震惊怀恋19.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格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高,草深,藤多。
(夸张)B.我仿佛置身迷宫。
(比喻)C.快看!快看!(反复)D .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
(拟人)20.下列关于(1)(3)(6)段艺术表现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老人生活、工作环境的艰苦。
B.暗示老人二十年护林工作的精心。
C.为下文写老人“解闷”作铺垫。
D.强调“我”采访老人的艰辛。
21.下列不属于“护林老人”形象特征的一项是()。
A.忠于职守B.纯真乐观C.坚强勇猛D.心系祖国22.下列有关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