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是一本关于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的专业书籍,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新项目、政策、规划等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旨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背景。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预防原则:避免环境影响的产生。

缓解原则:减轻环境影响的发生。

补偿原则: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偿或修复。

公众参与原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基线调查:对项目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描述。

环境影响预测:通过模型和数据分析预测可能的环境影响。

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环境管理计划:提出减轻和管理环境影响的措施和计划。

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

4. 不同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和能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5.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实际项目案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与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在决策中的作用。

这些内容通常涵盖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各种情境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如有需要,你可以查找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或专业出版物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
1
确定评估目标
明确评估的目的、范围和重点,制定评
收集数据信息
2
估计划。
调查和搜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环境数据
和信息。
3
分析评估结果
分析数据,评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识 别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
1
前期准备
确定评估计划,制定调查和评估方案。
2
数据收集
实地调查,收集环境数据,搜集相关情报和文献。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 件
本课程将带你全面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及实施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加 深理解,并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应用领域,帮助你建立对该领 域的基本认识。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评估环境影响
系统性地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和人工环境造成的影响。
决策支持
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信息。
预防和调控
通过评价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提出预防和调控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 保护环境
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 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 物种多样性。
2 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平衡环境保护与产 业发展的利益。
3 法律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法律规定 的一项重要程序,需要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
3
评估分析
分析评估结果,识别潜在影响,确定风险和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

工业项目影响
评估工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 出减排和环境保护建议。
城市发展项目
评估城市发展项目对土地利用、 交通和社区环境的影响。
可再生能源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课程教案课程基本信息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P1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课时)NO.1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①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的控制。

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够因其他要素处于优良状态得到弥补。

因此,环境要素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②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一处环境所表现出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环境的总体效应,这种总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③相互依赖性环境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首先,环境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是通过能量流,即能量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或能量形式在各要素之间的转换实现的。

再其次,通过物质循环,即物质在环境要素间的传递和转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在一起。

2. 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第二节环境影响一环境影响的概念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能够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定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是环境保护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基本原理、评价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培养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立体整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增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强调对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专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标准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相关政策、标准,确定评价参数指标及控制程度。

(2)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3)初步具备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污染源的来源、性质及分类,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分析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4)初步具备主要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大气、水、生态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方法、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和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掌握常见推荐预测模式的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总径流系数的估算方法:
粗略估算式:CR0.15110I010I0
式中:I——不透水区百分数;
φ——按照不同坡度计算的不透水区(指
屋面、沥青和水泥路面或广场、庭院等)的径流
系数 。
精选ppt
6
准确计算式:
CR
Fii
Fi
式中:Fi——各种类型地区所占的面积; φi——对应的径流系数。
洼地存水Ds的粗略估计:
Ds 0.630.4810I0
②径流中冲刷到接受水体的颗粒物负荷:在总
暴雨径流估算出来后,可估算暴雨冲刷率。一
般认为1 h内总径流为1.27 cm时,可冲走90%的
街道表面颗粒物(沉积精物选pp)t 。
7
暴雨径流中冲刷的固体负荷:
式中: YswteYsuPC
Ysw——暴雨冲刷到受纳水体的颗粒物负荷; te —— 等效的累积天数,d; Ysu——街道表面颗粒物日负荷量,kg/d。
1.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当废水进入河流后,便不断地与河水发生
混合交换作用,使保守污染物浓度沿流程逐渐
降低,这一过程称为混合稀释过程。
精选ppt
12
污水排入河流的入河口称为污水注入点。污水
注入点以下的河段,污染物在断面上的浓度分 布是不均匀的,靠入河口一侧的岸边浓度高, 远离排放口对岸的浓度低。随着河水的流逝, 污染物在整个断面上的分布逐渐均匀。
(2)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第一种方法:避开污染物在农田表面实际迁移
过程的变化,仅通过采集和分析各个集水区的
径流水样计算进入某一水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总
量,其公式如下:
mn
式中:
M iQi j1 i1
M——某种污染物输出总量,kg;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任课教师:**所属系部:安全与环境工程教学班级:环境0801教学时间:2010 —2011 学年第一学期湖南工学院课程基本信息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课时)NO.1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①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的控制。

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够因其他要素处于优良状态得到弥补。

因此,环境要素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②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一处环境所表现出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环境的总体效应,这种总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③相互依赖性环境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首先,环境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是通过能量流,即能量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或能量形式在各要素之间的转换实现的。

再其次,通过物质循环,即物质在环境要素间的传递和转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在一起。

2. 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第二节环境影响一环境影响的概念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2.01.15
•【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22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22.07.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公告
2022年第1号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22)
标准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废止。

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2022年1月15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 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 2.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2-93大气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tmosphere environ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 符号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见表1。

序号符号意义单位1 c 地面浓度 mg/m32 c0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mg/m33 c m最大地面浓度 mg/m34 c L小风时地面浓度 mg/m35 C f熏烟时地面浓度 mg/m36 c p尘粒子的地面浓度 mg/m3或大气定压比热 J/(g·K)7 c s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 mg/m38 c a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地面浓度 mg/m3-9 c 长期平均浓度 mg/m310 D 排气筒出口内直径 m11 d 尘粒子直径μm12 f 地转参数13 f ijk有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14 f Lijk静风或小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和风速联合频率15 g 重力加速度 m/s216 H 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 m17 Hc 逼近山体时烟羽的临界高度 m18 He 排气筒有效高度 m19 ΔH 烟气抬升或下沉高度 m20 H 面源的平均排放高度 m21 h 混合层高度 m22 h f熏烟时混合层高度 m23 h o太阳高度角 deg24 I i评价指数25 K ij第j类(个)源i种污染因子的污染分担率26 L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m27 L b试验站距评价项目主排气筒距离 Km28 L c排气筒距海岸线的上风方距离 m29 n o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30 n1烟气热释放指数31 n2烟气高度指数32 P 风速高度指数33 P i等标排放量m3/h34 P130min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35 P.S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36 Q 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7 Q i第i个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8 Q j第j个网格内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m2)39 Q v实际排烟率m3/s40 Q h烟气热释放率 kJ/s41 S 面源面积 km242 T烟羽扩散时间 s或绝对温度 K43 t 烟羽或烟团扩散时间 s44 t 烟团排放初始时间 s45 T L拉格朗日时间积分尺度 s46 ΔT 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大气温度差 K47 ΔT L陆地上与水面上的气温差 K48 U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m/s49 U10距地面10m高处的10min的平均风速 m/s50 U* 摩擦速度51 X 沿平均风向的坐标轴或评价区东西向坐标轴52 X m一次最大地面浓度处距排气筒的距离 m53 X f熏烟时距排气筒的最近距离 m54 Y 在水平面上与X轴垂直的坐标轴55 Z 铅直方向的坐标轴56 Z0地表面粗糙度 m57 α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8 α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9 β拉格朗日和欧拉时间尺度比60 γ探空气温曲线斜率61 γ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2 γ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3 γd干绝热递减率64 σx 平均风向(X 方向)扩散参数 m 65 σy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Y 方向)扩散参数 m66 σz 铅直方向(Z 方向)扩散参数 m67 σu 脉动速度标准差(X 方向) m/s68 σv 脉动速度标准差(Y 方向) m/s69 σW 脉动速度标准差(Z 方向) m/s70 σyf 熏烟时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扩散参数 m71 σy τ1 对应取样时间为τ1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72 σy τ2 对应取样时间为τ2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 73 Φ(s), Φ(P)概率函数74 ρa 大气密度 g/m 375 Δθ/ΔZ 位温梯度 76 Г(η,τ)不完全伽马函数77 ϕ当地纬度 deg78 λ 当地经度 deg79δ太阳倾角 deg4 总则4.1 评价工作的分级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1. 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与管理的一种法定要求和行政管理手段。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EIA 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国际通行做法。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应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1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项目开展之前,应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

预防原则要求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并在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 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社会公众具有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直接利益,因此应当充分了解评价过程,并参与决策。

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并增强社会认同和责任感。

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回应。

2.3 系统综合原则系统综合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项目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并综合各种相关因素来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项目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考虑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因素。

通过系统综合原则的应用,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包括以下主要方法:3.1 信息收集与调查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与调查工作。

这包括对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特点、生态系统、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

通过信息收集与调查,可以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基础信息。

3.2 影响预测与评估影响预测与评估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目录1.前言2.总论 (5)2.1编制依据 (5)2.1.1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5)2.1.2 技术导则及标准 (5)2.1.3 工程资料及有关批复 (6)2.1.4 委托文件 (6)2.1.5 其他 (6)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6)2.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6)2.2.2 评价因子筛选 (7)2.2.3 评价标准 (7)2.3评价工作等级 (7)2.3.1 评价工作等级 (7)2.3.2 评价重点 (10)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10)2.4.1 评价范围 (10)2.4.2 环境敏感区 (9)2.5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11)3. 建设项目概况 (12)3.1项目简介 (12)3.2产品方案 (12)3.3项目建设内容 (13)3.4平面布置 (12)4. 工程分析 (15)4.1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 (15)4.2公用工程 (14)4.3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 (16)4.3.1叠层高频振动细筛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6)4.3.2立环高梯度磁选机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6)4.4水平衡分析 (17)4.5污染源排放分析 (18)4.5.1 废气 (19)4.5.2 废水 (19)4.5.3 固体废物 (20)4.5.4 噪声 (20)4.6非正常工况排放分析 (21)4.7环境保护措施及达标排放分析 (21)4.7.1 废气 (21)4.7.2 废水 (22)4.7.3 噪声 (22)4.7.4 固体废物 (23)4.8小结 (2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3)5.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3)5.1.1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23)5.1.2 预测因子及预测源强 (24)5.1.3 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及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25)5.1.4环境防护距离 (25)5.2水环境影响分析 (26)5.3声环境影响分析 (26)5.3.1 噪声源强 (26)5.3.2 预测点及预测因子 (27)5.3.3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27)5.3.4 运营期噪声预测及分析 (28)5.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29)5.5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小结 (29)6.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9)6.1土地利用 (29)6.2交通运输 (29)6.3能源结构 (29)6.4其它 (30)6.5小结 (30)7.体会8.附图9.《环境影响评价》指导书10.成绩与评语1.前言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 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一系列关于 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操作进行了 规范。
专门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详细 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要求和 责任。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评 价
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应考虑减缓和适应气 候变化的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 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等。环境影
响评价需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障,环境影响评价需充分考虑生态文 明建设的目标,确保项目建设和生态保 护相协调。
《环境影响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 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践 •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不 良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 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包括问卷调查、听证会、公示公告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中来。
信息公开的要求
要求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在环评过程中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监督环评工 作。
05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 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评估这些影响,并提出应 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
学分:2.5
考核方式:总成绩=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成绩包括:工程分析是否准确;环境影响预测是否准确;污染防治对策是否合理;报告表编制是否规范、调理清晰;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对基础专业知识把握是否准确。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提问。

中文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环境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或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这是环境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术技能之一,是学生日后就业的方向之一。

课程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为主线,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重点讲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用的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尤其是大气、地表水、噪声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本课程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主要部分做以具体的课堂讲授,其他的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基本的了解。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编制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点。

(3)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主要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噪声、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基本方法。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能力。

在环评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具备自学进一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以案例为主线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

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讲授、学生以小组完成的任务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实际环评报告编制的练习,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实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
目标
学时
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第一节基本概念掌握
第二节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
第三节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熟悉
重点与难点: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术语;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分类管理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正确完成作业、准确回答课堂提问。

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2 第一节环境法规熟悉
第二节环境标准熟悉
重点与难点: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法律法规和常用的环境标准及其使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正确完成作业、准确回答课堂提问;
在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中正确使用涉及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

笫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6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掌握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技术方法掌握
重点与难点: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组成和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中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各部分
的技术要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正确完成作业、准确回答课堂提问。

第四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4 第一节工程分析的重点和阶段划分掌握
第二节工程分析的方法掌握
第三节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掌握
第四节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了解
重点与难点: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及基本原则、技术要点,尤其是工艺
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源强分析与核算、物料平衡及水平衡图、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
分析。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正确完成作业、准确回答课堂提问;
在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中工程分析部分的正确编制。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
第一节建设项目周围自然、社会环境概况掌握
第二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
第三节地表水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
第四节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
第四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了解
重点与难点:
大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范围、内容及监测方案
的编写;
大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方法及编写。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正确完成作业、准确回答课堂提问;
在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中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部分的正确编制。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
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掌握
第二节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掌握
第三节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掌握
第四节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掌握
重点与难点:
大气、地表水、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
围、评价重点的确定;
大气、地表水、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范围、预测时段、
预测因子及预测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部分的编写。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正确完成作业、准确回答课堂提问;
在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中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部分的正确编制。

第七章公众参与 2
第一节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规定掌握
第二节公众参与掌握
重点与难点: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操作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中公众参与部分的编写。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正确完成作业、准确回答课堂提问;
在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中公众参与部分的正确编制。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2.1-2011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 2.2-200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 2.3-9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 2.4-2009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2011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2004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 HJ 616-2011
9.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 131-2003
1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HJ/T 130-2003
11.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大纲修订人:简放陵张磊修订日期:2014-04
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