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意识项目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中文简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

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简本)

China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Program

2007 China General Public Environmental Survey

主办:中国环境意识项目

承办: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2008年4月3日

《2007年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于2007年12月实施。该调查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主办,旨在根据科学的社会调查数据,为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提供决策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担了此课题的全面工作。北京华通明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次调查的抽样和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面对面入户访问方式,调查对象为15-69岁中国城乡居民。调查样本量为3001人,涵盖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分析时,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加权后样本量为3043人。

第一部分环境知识及传播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人们的环境保护价值取向较高,在0~1的取值范围内,其均值为0.66,表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责任感、紧迫感均有着较高的意识;其次,人们对目前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保护状况的满意度一般,在0~1的取值范围内,其均值为0.54;另一方面,人们的环保行为、环境认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评价较低,在0~1的取值范围内,其均值分别为0.34、0.24、0.22,表明公众在环境污染的问题上,更多地是将自身置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受影响者角度来认识环境保护问题,而没有将自身置于环境保护的主动执行者角度来认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当本地区没有发生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时,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判断较低,同时人们主动了解环保知识,主动维护环境保护的行为也较低。

调查显示,81.5%的被调查者听说过至少1项有关环境保护的概念,表现出公众对环境

保护的认知总体呈现高知晓率的特征;但在对听说过这些概念的被调查者进一步询问概念的确切含义时,仅有10%的人能够正确指出他们所了解的环境保护概念的确切含义,从而呈现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的低正确率特征。调查结果表明:白色污染的实际知晓度最高,为53.6%,其后依次为:垃圾分类(46.7%)、环境污染中的三废(36.3%)、温室效应(31.6%)、有机食品(18.0%)、生物多样性(16.5%)、世界环境日(8.7%)。

大众传媒成为公众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及信息的最主要渠道,81.1%的人通过电视、广播接受环保知识及信息,而各类机构所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渠道,被采用的比例较低。但从不同渠道的实际传播效果看,互联网浏览这一主动接受环保信息的渠道效果最佳,学校及单位的环保宣传效果分列二、三位,而传统的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因其受众接触该渠道的被动性、随意性较强,实际的传播效果并不突出。

图3:公众了解环境知识信息的渠道

图4:不同环境知识信息渠道的知晓广度及确切含义认知广度

第二部分环境保护意识

公众认为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在13项社会问题的严

重性评价中,环境污染问题列第四位。公众认为其严重性仅次于医疗、就业、收入差距问题之后,而居于腐败、养老保障、住房价格、教育收费、社会治安等问题之前。

*权重赋值:第一重要问题为3分,第二重要问题为2分,第三重要问题为1分。

图5:公众对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的评价

公众认为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状况比自己所居住地区严重。调查显示,77.4%的人认为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41.8%的人认为本地区的环境状况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同时人们对区域环保问题严重性判定与其环保信息接受渠道有关:大众传媒及互联网对人们判定全国环保问题严重性有直接影响,而小范围的环保信息渠道(如民间环保组织的宣传和亲友同事间的交谈等)则对人们在本地区环保问题严重性判断上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生活垃圾污染(59.3%)、耕地减少(50.2%)、大气污染(44.2%)、气候变化(42.8%)、固体废弃物污染(43%)等成为地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较为严重;而农村居民认为耕地减少、饮用水污染较为严重。总体来看,城市居民对具体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性评价高于农村居民。

图7:公众对具体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评价

图8:分城乡常住人口对具体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评价

就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感有较高的认同,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82.9%的人认为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必须重视环境问题,67.8%的人认为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发展到要特别加强保护的地步,84.0%的人表示环保并非仅是政府的责任,它与我们个人密切相关,50.0%的人认为我们不能为了环保而降低大众生活水平。这一结果表明,保持经济、个人生活水平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公众环境保护价值取向的基调。

公众认为本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公众、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不足等主观方面,其中,74.9%的人认为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81.4%的人认为人们的环境意识差,75.4%的人认为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而环保执法、违法者处罚、环保宣教、环保法规、民间环保组织等规制性方面不足被认为是次要原因,其中,72.4%的人认为目前环保执法不严,70.2%的人认为对环境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不够,69.9%的人认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66.8%的人认为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增长速度、消费增长速度等客观方面则为再次要原因,其中,43.3%的人认为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快,47%的人认为人口增长过快,48.4%的人认为消费快速增长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这一归因特征表明,公众相信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可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通过各方主观重视和加强有效治理加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人们认为地方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