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D.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创力,应该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论证近年来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这中心论点。
B.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多采用举例论证 方式,例证翔实,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题干“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首先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中医预防医学强调生命要保持平衡状态。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
材料三: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项,“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说法错误。进行中西医结合主要原因应该是疗效,而不是成本。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 .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 .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C . 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D .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2. (2分)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26日傍晚,马方举行记者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称,由法国拍摄到的最新卫星图像显示,至少有122个以上的物体或与消失的马航MH370客机有关。
B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坚持不懈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坚定追求。
C .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D . 涡阳县政府开展“老子故里说老子”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莅临涡阳解读老子和《道德经》,这对于宏扬老子文化,提升涡阳的城市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3. (2分) (2017高三·昆明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失去了未来的方向时,人自然而然会产生恐慌和焦虑。
①恐慌和焦虑,又会驱使我们通过“做些什么”来缓解。
有些人会用工作、健身、看书等上进、努力的事情来缓解;有些人会用打架、网游等方式来麻痹自己。
②,人会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来追逐,从而确认自己的存在,不至于被对未来的恐慌所吞噬。
③我们的内在又好像是“分裂”的,他会不想去实现这个目标,④是实现的过程中丧失了所有的热情。
那个“想”去达成目标的你⑤很焦虑、很担心。
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前进的道路上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形成了向未知领城挺进的一个个堡垒。
然而由于科技普及的滞后,迷信并没有____________。
中国以前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____________,科学素养相对缺乏,一些迷信思想以____________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甚至还有人打着科学旗号宣扬迷信思想,这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目标____________。
当前科学普及工作中,前沿科学家在努力探索新知,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
而媒体往往是侧重介绍科学产品或成果,以追求轰动效应和商业利益。
比如媒体对航天飞船的报道,铺天盖地都是对孤立航天事实的强调和对相关产品的推销,(),而对应该向公众普及的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却直接舍弃了。
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并指导科学的普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科学前进的道路上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形成了一个个向未知领域挺进的堡垒。
B . 科学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形成了向未知领域挺进的一个个堡垒。
C . 科学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建立了一个个向未知领域挺进的堡垒。
D . 科学在前进的道路上以理性的力量扫除了迷信和愚昧的阻碍,建立了向未知领域深处挺进的一个个堡垒。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消失参差不齐改头换面背道而驰B . 消逝良莠不齐改头换面南辕北辙C . 消逝参差不齐改弦更张南辕北辙D . 消失良莠不齐改弦更张背道而驰(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甚至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也被大肆渲染B . 甚至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也大肆渲染C . 以及对飞船搭载的神秘性物品也大肆宣传D . 以及大肆宣传飞船搭载的神秘性物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不应当只是功能性的,其美学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零班)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零班)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知识积累(20分)1.从六书的角度看,《诗经·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采”字属于以下汉字构型法的哪一种?(3分)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中国古代的书籍叫“简册”,其中“简”是用于书写的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简册”。
简册是怎样书写的?(3分)A.用毛笔写B.用刀刻字C.先用毛笔写再用刀刻D.用火烤字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3分)A.失去的人B.消逝的时光C.流淌的水D.消逝的友情4.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3分)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容: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5.名篇名句默写(8分)⑴在《论语》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⑶《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精彩绝伦的弹奏后,写听者深感震撼,周遭静寂无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而白居易听罢琵琶女的诉说,想自己被贬境况,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叹,表达感同身受、羁旅寥落之感。
⑷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二、课外阅读(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2分)书善最堂卷后(明)刘基⑴武林陈舜中以“善最”名其堂,介其友富君子明求予言。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19年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影响中国的三重文化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被浓重的危机感所笼罩,各自都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获得竞争优势。
那些执政卿大夫们也提出各种思想主张,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三家:鲁国孔子的儒家思想、齐国管仲的法家思想和楚国老子的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
“礼易僵化,乐以辅之”,目标是把行礼者带入审美境界。
对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
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齐之以礼”。
礼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维护井然的社会秩序。
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
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
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
“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实际上就是“仁政”。
从文化渊源上看,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
而正是由于“仁”的出现,以及“仁”所具有的某种挣脱外界束缚的独立性,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
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
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执“法”的严厉。
管仲是礼法并举,德法并用。
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的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贵贱。
对管仲来说,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真正要做的是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
另外的执政卿大夫则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从而采取了逃避策略,这个人就是老子。
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
“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
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8月)试题人教、新目标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8月)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8.08.27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
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
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
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
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
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
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
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
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
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
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
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奥赛、实验、重点、特长,含解析)新人教版新版
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
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
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
在他看来,“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
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
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
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7高一下·江苏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缙绅(jìn)头发蜷曲(juán)赊账(shē)咬文嚼字(jué)B . 拓片(tà)载货三轮(zài)蹙眉(cù)人为刀俎(zǔ)C . 觇视(zhān)树林阴翳(yì)列观(guān)繁冗拖沓(tà)D . 逡巡(qūn)残羹冷炙(zhì)自诩(yǔ)赠谥褒美(yì)2. (2分) (2017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要盲不繁标炳史册精炼针灸B . 金碧辉煌鸠占鹊巢影碟账目C . 一笔勾消殒身不恤安详急躁D . 嘎然而止原型毕露暮霞纯粹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汉,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B . 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彩旗飘扬,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C . 有了疾病,要正确对待,不要恐慌,也不要不以为然,要积极认真治疗,治疗务必彻底,不要半途而废。
D . 庞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节能环保产品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仿冒产品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4. (2分) (2015高二上·株洲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B .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 . 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九》严肃的问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这种创作的前提条件是文学基础要扎实,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 让作品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快捷、直白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相关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摇摇 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可知,黛玉到了梨香院后发现宝玉也在,并且和宝钗有说有笑,怀疑二人过于亲密,因而心生醋意,因此故意说“我来的不巧”这样的话讽刺二人。
C.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句属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个“笑”字写出了黛玉对众人劝宝玉不要喝冷酒时表现的冷眼旁观,表现出她的嫉妒心理。
D. 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各自的语言便能凸显出来,如从宝钗劝宝玉、说黛玉的话中可见其明理和圆通。
5. 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了”,黛玉是觉得自己打搅了宝玉吗?请简要分析。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2020版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0版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1. (6分)(2017·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旧唐书》中曾记载: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新唐书》也载宣州宣城郡土贡有“纸、笔”等物。
“宣纸”二字连用,作为一个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出现,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
其卷二中云:“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种所谓“宣纸”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好事家”“用法蜡之”以后才可用的其他种类的皮纸。
这说明: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这是以产地而称的“宣纸”。
唐代宣州虽有“纸、笔”之贡,但不能将这种当时的优质纸张与后来的“宣纸”视为等同,因为原料不同;唐代起已有“宣纸”之名,但其时是取地名命名,泛指宣城所产之纸;从造纸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唐代尚未见有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
但不可否认,当时宣州已经产出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纸”就此产生了。
据《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元代至元26年,曹大三因避乱率族人迁居小岭。
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为谋求生计,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宣纸”的试制和生产。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皖南山区一带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小岭虽为偏远山区,但盛产优质青檀皮,加上水质、温湿度皆有利于造纸。
这一时期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主要用于书画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
此时,曹氏族人根据社会需求,已开始不断试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张,其中就包括稻草。
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单一原料,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它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写意性不能得到充分展现。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9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
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
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
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
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背诵的量是逐渐加大的。
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
这些已经滚瓜烂熟的记忆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巩固基础。
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
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将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就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古诗文的背诵篇目,作者认为加大古诗文背诵的力度不是负担而是捷径。
B、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但与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要求考生必须把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相比,还是很少的。
C、教师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朗读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D、“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重视最初的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举顾炎武、戴震、梁启超、王国维的事例意在说明我国传统教育对背诵很重视,学生背诵水平高。
B、文章第四自然段引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强调教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背诵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背诵效率。
C、朱光潜、赵元任的学习经历都有力说明儿童时期的“听觉”记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
D、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最初的记忆与后来的形象有关联,最初的东西记得越牢固,以后的形象就会越容易记住。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中课程标准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越多,学生长远的学习就越轻松。
B、参与背诵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背诵的效率就越高。
C、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得越大,儿童的背诵潜能就发掘得越深。
D、最初的记忆越牢靠,往后记忆的基础就越牢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
”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
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
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
”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形象地呈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渲染了园内热闹的气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画。
B、文中对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十分逼真,不仅为文章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宝钗扑蝶的场景。
C、“宝钗便煞佳脚往里细听”,一个“便”字表明宝钗想要偷听丫鬟们的对话,真实而生动,富有神韵。
D、本选段以宝钗的行踪为线索,情节相对简单,但跌宕起伏,很有波澜性,读来有一种曲折回环之美。
5、文中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了宝钗的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6、请探究文中设置“宝钗扑蝶”情节的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据多家媒体报道,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蜜蜂数量锐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
”这个假托爱因斯坦的说法虽然已被证实确实为“假托”,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
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是蜜蜂生产的蜂蜜开拓了人类舌头味蕾上最初的甜。
假如蜜蜂灭绝了,首先人类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
其次,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风媒作物以外,全球约30%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虫媒作物的产量就会显著下降,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
有研究表明,相比人工授粉,昆虫授粉可以使大多数作物的产量质量都得到提高。
而相比苍蝇、黄蜂、甲虫这些授粉昆虫,能够大规模家养的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
(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2018 年4月3日《中国妇女报》)材料二蜂蜜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和葡萄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珍贵的能量来源,是许多动物都无法拒绝的诱感,通过法国及西班牙岩画上的证据推测,人类大约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在野外获得蜂蜜了。
为了获得秘密的蜂蜜来源,古埃及人最早对蜜蜂进行驯养。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养的昆虫之一,西方蜜蜂随着人类活动被带到世界各地。
目前除南极洲外,每个大陆均有西方蜜蜂分布。
但毕竟西方蜜蜂对于许多地区来说是一种人为引入的外来物种。
由于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些本土的野生蜜蜂种群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