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方法一岩层形态地质构造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2构造地貌的形成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2构造地貌的形成

2.2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区分地质构造与地貌:(1)地质构造:在地球的内、外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常见的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

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以及岩层是否连续。

(2)地貌: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关键看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

2.常见的地质构造(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类型(基本形态)①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如右上图中字母A处所示)。

②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如右上图中字母B处所示)。

(2)断层①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②类型水平方向的位移: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垂直方向的位移:相对上升——块状山或高地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方法技巧】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

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下图中A为背斜,图B为向斜)。

(2)“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

地质剖面图判读

地质剖面图判读
4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 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 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5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1 中Ⅲ岩层位 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 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 的垂直剖面图,包括:
1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2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3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 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 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 矿产分布状况等。
D.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18
(2)关于图中岩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一定为花岗岩
B.乙处岩石是由丁处岩石转化而来的
C.丙处岩石由沉积作用形成
D.乙处岩石形成于丙处岩石之后 解析:第(1)题,沉积地层下部岩石形成早,上部岩石形成晚,
所以地质过程从早到晚为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大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11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 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左侧岩层Ⅰ的 存在。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12
图 2、图 3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 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 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地表形态特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地壳各部分质点运动的综合表现。

这种由地球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与变位的运动,称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由于地壳的长期运动,造成岩层的产状和岩层的弯曲、断开或产生位移的变化,称为地质构造。

第一节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主导因素,其基本类型有二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一、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是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移动。

它表现为地壳的上拱和下拗,并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和拗陷。

地壳垂直的上下升降运动,造成陆地上升(海退)与下降(海侵)的现象。

从现代海岸线的变迁可以得到证实,例如现今我国广东省防城、合蒲、中山等县沿海都有狭长的海滨平原,伸展得非常平坦,并向海面缓缓倾斜,它的沉积物都是海相的物质,其中有海生介壳,这说明了地壳发生了相对上升,海底新近隆起所造成的。

又如河北昌黎县附近有一路碑,上面刻有:高昌黎县五里,离海边五里的标记。

但现近路碑已离海边很近,已不到4里了,这说明了地壳在下降,海水朝向大陆推进。

(—)海侵(超覆)海侵时陆地不断下降,海岸线不断向大陆内部移动(图2-1)。

按照浅海区的海水(浪)的破坏、搬运、沉积的分布规律,依次沉积了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石灰岩。

由于地壳下降,形成海侵,粗颗粒的沉积物就不断地向陆地方向移动,结果沿着任一浅海垂直剖面内(例如A—A)从时间上自早到晚,反映在剖面上是自下至上看到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灰岩,即由粗到细的变化过程。

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广,称谓超覆。

所以超覆地层是海侵的产物,也是海侵分析之一。

(二)海退(退覆)海退是地壳上升,海水向海洋中心退却的过程(图2 ̄2)所示。

图上I—I水平线表示原始海平面位置,当海岸退至Ⅱ、Ⅲ……时,沉积相发生了变化,在垂直剖面A-A中,自下而上看到的是由石灰岩一页岩一砂岩一砾岩,即由细到粗的粒度变化过程,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小,称谓退覆,退覆地层是海退的产物。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沉积岩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及是沉积岩具有层理。

层理是由沉积岩的成分、结构、胶结物、颜色等沿垂向的变化显示出来的一种面状构造。

按照岩层层理的形态,一般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细层界面平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水平层理。

水层理平通常形成的水介质比较平稳,一般多出现在黏土岩和碳酸盐中。

细层界面成波状起伏,但总体方向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波状层理。

波状层理多形成于湖海沿岸的浅水地带,常出现在细砂岩等细碎屑岩中。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岩层面斜交的细层所组成的。

一般出现在碎屑岩中,斜层理可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斜层理。

单向斜层理的细层均向同一方向倾斜,细层的倾斜方向就是水流的方向,多见于河流沉积物种。

交错斜层理是由倾斜方向不同的细层组成的层系相互交错、切割,常见于三角洲及湖海滨岸地区。

层理的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

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

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如空气、水)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按其形态分类: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1.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其判断特征是:每组细层与每组细层与层系上界面或岩层顶面成截交关系,而与层系下界面或岩层地面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凸向底面。

2. 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

其特点: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与地貌
答案 B
解析
甲处为向斜山,地层为沉积岩层,为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地层形
成后受地壳挤压形成向斜,后因槽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但山顶部 位也遭受了外力侵蚀。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考点三十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提能演练
(1)说明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及形成丙处物质主 要地质作用。 (2)分别写出甲、乙、丁三地的地质构造类型。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说出有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地下水的 地点。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 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提能演练
解析
(2018· 四川凉山二诊)岩层埋藏深度表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可以 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同一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据 此完成 5~6 题。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提能演练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①地和④地是同一种构造地貌 C.③地两侧的岩层较中间的新 D.④地最容易找到地下水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提能演练
迁移运用 某地煤炭资源丰富, 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 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1~2 题。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提能演练
1.B 处地貌为( A.断块山 C.背斜山
答案 D
) B.火山 D.向斜山
解析
B 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
以图串知
甲处东侧岩层向东倾斜,西侧岩层向西倾斜,联系岩层分界线可知岩层向下 弯曲,故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向斜。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1岩石成分的变化,在成分较单一的巨厚岩层中,要寻找成分特殊夹层,来作为识别巨厚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依沉积原理,不同粒度或不同形状的颗粒总是分层堆积从而显示出层理。

3岩石颜色的变化,在万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如有颜色不同的带条则其可指示层理,但要区别由次生变化造成的颜色差异。

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褶皱在基本要素:1.核部。

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当剥蚀后,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地层称为核。

2.翼部。

核部两侧的地层,两翼间最小夹角烟翼间角。

3.转折端。

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期的部分,在横剖面上常呈弧形。

4.褶轴。

平等于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

5.枢纽。

褶皱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连线,可为直线,曲线,水平线。

6.轴面。

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连成的面。

7.轴迹。

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8.脊,脊线,脊面与槽,槽线,槽面,脊迹及槽迹褶皱在平面上的出露形态:1.线状褶皱:长与宽之比大于10:1为狭长形褶皱。

2.短轴褶皱:长与宽之比在10:1~3:1之间。

3.窟窿褶皱: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

4.构造盆地: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褶皱面自四周向中心倾斜。

褶皱面的里卡德分类: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度)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80-90度),枢纽为倾伏角为(10-80度)3.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80-90度)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近于水平(0-10度)5.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0-10度)6.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倾伏(10-80度),但角值不同。

7.斜卧褶皱:轴面的角与枢纽倾伏角为(10-80度),倾向角度基本一致。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由于地壳中存在有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的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我们把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

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则如前边讲过的岩石的片理等。

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因而它们在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有密切的内部联系。

本节着重就一些简单的和典型的基本构造形态进行讨论。

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水平构造未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称为水平构造。

分布:只是局限于受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单斜构造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当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图1-11)。

分布:单斜构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局部地层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

(一)岩层产状产状定义: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岩层产状。

产状三要素: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图1-12)。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

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倾向。

岩层的倾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称为岩层的倾角。

岩层的倾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

用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二)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测定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坚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岩层产状表示的方法

岩层产状表示的方法

岩层产状表示的方法岩层产状是地质学中用来描述岩石的形态、组成、结构和分布特征的方法。

岩层产状对于研究地质历史、构造演化以及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以岩层产状表示的方法。

一、岩层产状的描述方法1. 厚度:岩层厚度是指岩石从上至下的垂直距离,可用米或厘米表示。

岩层厚度的测量可以通过地质测量仪器或者地质剖面图上的比例尺进行。

2. 颜色:岩层的颜色可以提供关于岩石成分和沉积环境的信息。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黑色、红色、黄色等,可以用颜色标准卡进行描述。

3. 成分:岩层的成分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质的组合。

成分的描述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形态、晶体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等来进行。

4. 结构:岩层的结构是指岩石中各种构造特征的分布和形态。

常见的结构包括层理、节理、褶皱、断层等,可以通过地质剖面图、地质构造图以及实地观察来描述。

5. 排列方式:岩层的排列方式是指岩石中不同岩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排列方式有层状、交错状、倾斜状、错层状等,可以通过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构造图来描述。

二、岩层产状的应用1. 地质历史研究:通过对岩层产状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岩石的沉积环境、地质历史以及构造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分析岩层的颜色、成分和结构可以判断出古地理环境的变化,推断出古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

2. 矿产资源勘探:岩层产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岩层的厚度、颜色和成分等特征,可以判断出矿床的分布范围以及矿石的质量和含量,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3. 工程地质勘察:岩层产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岩层的结构、排列方式和稳定性等特征,可以评估岩石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4. 地震灾害研究:岩层产状对于地震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岩层的断裂、褶皱和错动等结构特征,可以判断地壳的构造应力状态,进而预测地震活动的规模和分布。

三、岩层产状描述的注意事项1. 观察准确性:岩层产状的描述需要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测量,避免主观判断和误差。

第二章 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

第二章 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

终表示3为0: N 28ESE 。
图2-13 用圆形地质罗盘测倾斜岩层产状要素示意图
图2-14 岩层产状的表示法
图2-12所示的另一倾斜岩层的走向线为b-b,走向为N 40W ,倾
向为SW,若已知其倾角为 15, 则该倾斜岩层产状可表示为 N 40 WSW15。
第三节 节理、劈理和片理
一、断裂构造
(1) 对称褶曲: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相等或接近相等,对 称褶曲也称为直立褶曲。
(2) 不对称褶曲: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相等。
(3) 转。
倒转褶曲: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正常,一翼倒
(4) 平卧褶曲:褶曲的轴面近水平,两翼岩层产状平缓。
(5) 水平褶曲:褶曲的脊线近水平。
(6) 倾伏褶曲:褶曲的脊线沿一定方向向上或向下倾伏。
地质构造是地壳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遭受构造运动作用 后,所形成的地层形态(如地壳中岩层或岩体的位置、产状及相互 关系等),或者说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在岩石圈中留下的形迹(作 者根据个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观察其地貌特点后认为,有些地质构 造也许是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例如古沙漠地貌如果能变质成 岩,其岩层一定是弯曲的,一定具备褶皱构造的所有特点)。
这样的地层对某个具体工程而言,显然也可作为倾斜构造来
看待。因此笔者认为,广义的倾斜构造应包括上述所有三种
情况。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小于20~30o时被称为缓倾斜岩层;交 角在60~70o以上时称为陡立岩层,介于缓倾斜岩层和陡立岩 层之间的称为陡倾岩层,交角近于或等于90o时,成为直立岩 层。如果在一定的地质区域内,一系列岩层的倾斜方向及倾斜 角度都基本一致,则称其为单斜构造。,但在有的行业中,对 倾斜岩层却有自己特有的命名方法,例如,在采矿行业中,交 角大于45o的煤层被称为急倾斜煤层。

构造地质学——精选推荐

构造地质学——精选推荐

1.地质构造(构造形迹):指的是地质体(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形态变化与位置变化)。

2.构造层次:是指因向地下深处温度、压力升高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从而导致在同一期构造变形中,不同深度各带的变形各具特点和规律,形成特征性构造。

于是,自地表至深层划分成不同的构造层次3.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在垂向上是成层,分为不同规模的圈层;各圈层的密度、强度、地球物理性质等互有差异。

各圈层的界面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急变的,它们不仅是物质组成的分界面,也常常是构造活动面4.侧伏向与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5.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6.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8.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9.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10.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11.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12.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3.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4.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5.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根本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典型例题】(2016届雅安模拟)右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⑤接触部位最可能形成( )A.页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砂岩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B练习:1.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 )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2016·邯郸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4.4地质构造与地质图的判读

4.4地质构造与地质图的判读

4.4 地质构造与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一、基础知识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主要是褶皱与断层。

1.什么是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3.思考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原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4.简述断层的形成原因: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5.断层与构造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庐山、泰山断层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常成为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湖泊拓展提升一:地质构造的实践运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且在工程上,利于建隧道。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且在工程上,利于建大坝。

断层处易于找泉水;但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带。

注意: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背斜并不都储存油;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向斜的岩层里不一定都有水。

拓展提升二: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3看。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看岩层----判断岩石类型、岩层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及发展演变A. 判断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的特征-------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根据岩石成因-----岩浆通道内形成岩浆岩(喷出岩与侵入岩)沉积岩与岩浆的接触面上形成的是变质岩B.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二)、3内外力作用与表面形态

(二)、3内外力作用与表面形态

背向斜的判断方法:
1、岩层的弯曲状况:
2、岩层的新老关系 (最可靠)
类型
岩层 形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岩层新老 关系
形成 地貌
外力侵蚀后的地貌
背斜
向上 弯曲
中部老 两侧新
山地
谷地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向斜
向下 弯曲
中部新 两侧老
谷地
山地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2)、断层与地表形态
成因:岩层受到压力或张力,产生破裂, 并沿断裂面错动、位移。
总 结
A
地 质 构 造 的 应 用
B C
1、读”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丁处地质构造类型是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 部分岩层较新,两翼 ,判断理由 岩层较老 ;
2、乙处地质构造类型是 背斜 ,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 的原因是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使顶层岩层缺失 ;
3、丙处地质构造类型是 断层 ,判断理由 岩层断裂并沿着 ; 断裂面发生位移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地 震 地质构造
(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一)、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 皱山系; 水平断裂张开 形成裂谷或海 洋。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表高低起 伏或海陆变 迁。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3)地质构造的应用
①利用背斜找油找气,背斜是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②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 储水) ③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第18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及实例,掌握常见地质构造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其对地表形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板块分布图,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地理实践力:联系实际解释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考点一地质构造与地貌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3)地貌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谷地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山岭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2.地形倒置注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主要是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类型:有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两种。

(3)地貌①上升岩块:块状山或高地。

②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

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岩层形态上判断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移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重点

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复习重点

3、线状构造的产状通常用什么来表示?答:线状构造用倾伏向和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来表示。

4、倾伏角、倾伏方向、侧伏角,侧伏方向各指什么?答: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其在水平面投影线的夹角;倾伏方向就是线状构造的水平投影线指向该线向下一端的方位。

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或其它几何参考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该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方向就是构成上述锐夹角的走向线的一端的方位。

层理的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

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

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3、剪节理的特征。

剪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砂粒的粒状物; (4)常形成共轭X型节理系,当发育良好时,将岩石切割成菱形或棋盘格状; (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一般为5°—15°; (6)剪节理尾端常成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

4、 张节理的特征。

张节理的特征为:(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 (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发育于砂岩、砾岩等岩石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砂粒; (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 (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的几何形状; (6)张节理尾端变化或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及各种不规则形状。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4.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塌坍塌事故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三)地质作用发生过程的判读
5.下图为某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据图简述该地 地壳运动的过程。
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 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 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 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 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6.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
A.⑥②⑦①
B.⑦⑥③①
C.⑤⑥③⑦
D.④③②①
7、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
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1、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②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2、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 D.④
判断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 基础: 识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分类及特征
2.看岩层 (1)、看岩层的形态(水平、弯曲、断裂等) (2)看岩层的形成时间(规律)
3.看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 (1)等高线 (2)等温线 (3)水系(河流流向)
三、地质剖面图的应用
(一)地质作用类型的判读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地质工作者调查发现, 该地区4种岩石中最古老的是石灰岩 , 读图回答
岩石形成时间早晚的判读

高中地理 最易错系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高中地理 最易错系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考点8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

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常见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列表图示如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向斜背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如下图中①为背斜,②为向斜。

(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

例如,下面四幅图中A、C为背斜,B、D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1)~(2)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 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1)D (2)C【易错剖析】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两种地质构造。

一、背斜的判断方法背斜是指地层向上拱起的地质构造,其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观察岩层形态: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或高地。

在地质图上,背斜通常表现为岩层向上弯曲的弧形或穹形形态。

2. 分析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中心部分的岩层较老,而两侧岩层较新。

这是因为在背斜形成过程中,中心部分的地层受到挤压而上升,使得较老的地层出露于地表;而两侧的地层则相对下降,较新的地层覆盖在较老地层之上。

3. 考察地貌特征:背斜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或高地。

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形成谷地。

然而,这些谷地通常与背斜的延伸方向一致,且谷地两侧的山岭对称分布。

4. 利用地质勘探资料:通过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获取地层倾角、厚度等信息,进一步验证背斜的存在。

例如,在背斜轴部附近进行钻探时,可能发现岩层倾角较大且厚度变薄的现象。

二、向斜的判断方法向斜是指地层向下弯曲的地质构造,其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观察岩层形态: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或盆地。

在地质图上,向斜通常表现为岩层向下弯曲的弧形或U形形态。

2. 分析岩层新老关系:向斜中心部分的岩层较新,而两侧岩层较老。

这是因为在向斜形成过程中,中心部分的地层受到拉张而下沉,使得较新的地层沉积在较老地层之下;而两侧的地层则相对上升,较老的地层出露于地表。

3. 考察地貌特征:向斜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为山岭。

这些山岭通常与向斜的延伸方向一致,且山岭两侧的谷地对称分布。

4. 利用地质勘探资料:同样可以通过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获取地层倾角、厚度等信息来验证向斜的存在。

在向斜槽部附近进行钻探时,可能发现岩层倾角较小且厚度较大的现象。

综上所述,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岩层形态、分析岩层新老关系、考察地貌特征以及利用地质勘探资料等。

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应用

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应用

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应用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3.图示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重难点二河流地貌及其判读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图,如下图:3.河流凹岸、凸岸的判读技巧(1)怎样理解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如下图:(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结合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3.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 )A.岩层的弯曲形态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5.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甲
图4.12 断层示意
地垒
地堑
A
地堑 上升岩块(地垒):
C
B 常形成山岭或高地
举例(华山、庐山、泰山)
地垒 E D
地堑
F
地垒
下降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举例(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地堑

甲 地垒
图4.12 断层示意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由于(D )
A.背斜形成的山岭 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 D.断层形成的山岭 11.以下地形区中,是由
8.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老


A.背斜 B.向斜
B
C.断层 D.断块山
C 9.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错误的是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
(二)断块山 什么是断层?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 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
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
D.B处建有大规模煤矿
()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题。
7.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
属于( D )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新老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 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
修建 公路 的成 这里地势相对 和缓 ,
地势起伏
本和难度均低于 施工难度较小、建设
铁路
大 和运营成本低
14.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
方式
线路
公路 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不合理 合理
陡坡上,交通线路要迂回前进
天然气
石油 打地下隧道
建大坝、水库
地下水
1.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
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
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请回答2-4题:读“地质剖面图”,完成。
B 2.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构造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内力作用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作用
图4.9
背斜 谷地
向斜 山地
图4.11
(4)地质构造(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问题:请分别说出下列各方面的实践应用中 ,
应在背斜好还是在向斜好?
向斜:找地下水 ; 建大坝、水库 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打地下隧道
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A )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埃特纳火山 D.安第斯山
12、(2011年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 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B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1)填入背斜、向斜、地垒、地堑: A._地__垒__ B._地__堑__ C._向__斜__ D._背__斜__
地质 (判断方法一)(判断方法二) 地貌形态
构造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中心岩层:向新背老 山地
内力作用
新B 老A 新新C
谷地
老D E新
图4.9
(3)向斜和背斜的判断判断方法和地貌形态
地质 (判断方法一) (判断方法二) 地貌形态
(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_D__; 容易储水的是:_C___; 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A__与__B_之间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A 处一致; 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E 处。
考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表现 原因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以公路 为主,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 迂回 前进
铁路 为辅
和河谷地带
C 3.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内因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B 4.下列地质构造有利存储地下水的是( ) A.背斜谷地 B.向斜盆地 C .断块山地 D.断层凹陷盆地
C 5.该地地形成因是( )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D
6.下列有关叙述不可信的是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
(一)褶皱山
(1)褶皱山有哪些?什么是褶皱?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_褶__曲,它的基本形态是背_斜___和向__斜_。
(3)背斜和向斜判断方法和地貌形态
地质 (判断方法一) (判断方法二)
构造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形态
背斜
向斜
(3)向斜和背斜的判断方法和地貌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