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简介[xs`Pi

合集下载

10-息县城东新区城市设计评审汇报-钟舸工作室

10-息县城东新区城市设计评审汇报-钟舸工作室

信阳息县城东新区城市设计
8
2
3 51
4 6
7
25
8 重点片区2-中心商务区
信阳息县城东新区城市设计
1. 发展定位
商务中心区位于息县城东新区中心地带北侧,具有现状建设少,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等优势。 • 第一, 区位条件位处未来息县城市的中心地带北侧; • 第二, 商务中心区用地较为完整,地块方正便于利用; 本次规划将商务中心区定位为:息县商务中心区及特色商业区,是未来息县新区的商业服务业片 区,以自然生态为特色,包括商务办公、零售商业等服务功能并兼有高品质的商业住宅混合住区。
4
❖ 规划区现状用地功能
▪ 现状规划区内现状建设较少,仅有 少量村庄建设,无需要保留的永久 性设施。
1 现信状阳息与县城背东新景区城研市设究计
5
信阳息县城东新区城市设计
破局之一:借势淮河
❖ 城市知名度低·突出淮河品牌:
• 突出淮河品牌,利用淮河知名度与景观资源,加强城市建设。 • 城市建设向淮河延伸,充分利用淮河景观资源。 • 结合淮河生态景观带规划多种旅游度假功能,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 。
12
破局之三:公园城市
结合新区中心规划9处主题
公园及多处社区公园,
提升城市景观,塑造城
7
市特色
1. 县府花园 2. 市民公园 3. 体育公园 4. 休闲公园 5. 文化公园 6. 购物公园 7. 息妫公园 8. 桃花园-滨水公园 9. 樱花园-郊野公园
13
信阳息县城东新区城市设计
1 6
2 5
3
8
4
▪ 总面积36.8平方公里。
信阳息县城东新区城市设计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遥感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息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息

息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息县渔业局二零一八年十二月项目名称:息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项目承担单位:河南合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委托单位:息县渔业局主编:程娟张海军编写:项玉陈海燕梁娜娜梁娟郭国军张克烽制图:尹冬丽陈腾审核:程娟张海军实地勘验:程娟张海军项玉陈海燕梁娜娜梁娟编制说明2016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兵团在2018年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息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任务,2018年8月,息县渔业局和河南合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息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技术咨询服务合同》,成立了《规划》编写小组,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依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全面收集资料、实地勘验,并与相关负责人充分沟通,于2018年11月编制出了《规划》(征求意见稿),息县渔业局将《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平桥区相关局委、乡镇等部门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形成《规划》(评审稿)。

2018年12月26日,息县渔业局在郑州组织相关专家对《规划》(评审稿)进行评审,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和区内相关部门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并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报请息县人民政府正式颁布实施。

本《规划》经息县人民政府发布后实施,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需要调整的,须报请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调整,对规划进行修订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目录第一章总则 (6)第一节前言 (6)第二节编制依据 (9)第三节目标任务 (13)第四节基本原则 (14)第五节规划范围 (16)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17)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17)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23)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29)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30)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 (30)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32)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37)第十二节养殖区 (38)第四章保障措施 (40)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 (40)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 (40)第十五节完善生态保护 (40)第十六节其他保障措施 (41)第五章附则 (43)第十七节关于规划效力 (43)第十八节关于规划图件 (43)附表: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43)附表-1信阳市息县各镇村水域统计表(单位:公顷)····错误!未定义书签。

年屠宰15万头生猪及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屠宰15万头生猪及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屠宰15万头生猪及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屠宰15万头生猪及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0一七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7)2.1项目背景 (7)2.2建设必要性 (10)第三章市场分析 (13)3.1项目定位 (13)3.2行业发展现状 (13)3.3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21)3.4项目建设优势 (24)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项目选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项目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工程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一、总则(一)规划目的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市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和矿地建设的协调,并有效落实上位规划,指导濉溪县域城乡建设有序、持续、科学发展,对《濉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行修编。

(二)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2、区域协调、市县融合原则3、城乡一体、矿地统筹原则4、资源节约、发展集约原则(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四)规划范围1、县域濉溪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98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濉溪镇、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的徐楼地区,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县行政边界,南至老巴河,西至规划利民路,东至县行政边界,东南至规划荷花路,总面积65.9平方公里。

二、县域城乡统筹规划(一)发展定位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与煤化工产业基地;皖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宿淮区域一体发展的战略腹地。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县域总人口202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2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63万人;203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3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80万。

2、县域城镇化水平规划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53%;203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62%。

(三)空间管制分区县域空间管制分四区:现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四)县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县域内构建“一区两群、两轴两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区:以濉溪县城、刘桥镇和共建产业园区组成的规划区作为淮北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产业、交通和设施一体化,百善纳入城市规划区的一体化发展区,四铺、铁佛定位为远景一体化发展区。

两群:以临涣镇区与浍河新城为中心构建城镇组群,临涣镇区作为宜居新城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浍河新城作为产业新城以生产服务功能为主,二者共同构成市域副中心,远期结合周边的镇区和集中居住社区形成网络化的城镇组群,成为皖北中部强核心之一;以南坪为中心构建轴带带动的城镇组群,包括双堆集镇,加强与宿州的空间整合与协调,借力发展。

息县基础资料

息县基础资料

息县白土店乡徐兰围孜村建设规划一、区位条件白土店乡位于息县境内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处,南与杨店乡接壤,东与张陶乡毗邻,西邻彭店乡、正阳县西严店乡,东北界东岳乡,北接正阳县岳城乡。

全乡总面积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2525亩,总人口40618人,辖16个行政村(大江庄、徐兰围孜、王大围孜、钱围孜、新庄、西李、时楼、白店、夏寨、魏寨、谢寨、米围孜、郑楼、白衣阁、桂庄、余围孜),22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中等农业乡。

徐兰围孜村位于白土店乡西南方向,位于乡域西南部经济发展区域,村庄与集乡距离较远,村庄周边有王大围孜村、大江庄村等,现状村庄与乡域内主要道路联系不是很紧密。

二、人口状况2007年徐兰围孜村共498户,约2062人;村庄有10个自然村庄,最大的自然村庄为后李围孜(人口为334人)。

村庄基本情况统计表三、村庄概况徐兰围孜中心村处于暖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变化分明。

村庄地势相对平坦。

规划范围内地形相对不复杂,高程在100.39米-98.45米之间。

学校有徐兰围孜村小学,班级数为8班,学生数量为380人,教职工为12人。

徐兰围孜村有卫生室一处,职工人数5人。

村委会房6间,10KV电力线路从村庄穿过,村外围有坑塘若干,无自来水管道网,没有公厕,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堆放点主要集中在废坑塘。

总体来说,徐兰围孜中心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村的整体环境、村容村貌急需改善。

一、村庄建设现状分析(一)用地现状徐兰围孜中心村庄基本呈四方形,地形主要是平地,南北略有高差。

行政用地分布在村中心。

小学分布在村内道路北侧。

村庄规划用地范围内,用地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居住建筑用地。

现状用地范围内有村委会、学校等设施,其中学校用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有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300平方米,村庄中部有南北向和东西向道路各一条,长度约为450米和500米;村庄规划范围内有10kv电力线路一条,规划范围内有一条排水沟和几个小水塘。

息县的发展趋势

息县的发展趋势

息县的发展趋势
息县是安徽省的一个县,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它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下面介绍一下息县的发展趋势:
1.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目前,息县已经发展成为了集制造、电子信息、餐饮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工业化程度较高,未来还会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服务业不断拓展。

服务业一直是息县的重要发展方向,以餐饮、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已成为息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未来,自治县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服务业规模和品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3.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崛起。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息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

未来,自治县将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4.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迅速。

息县正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注重推广和普及数字技术和设备,提高人民群众对数字经济的认知度。

同时,自治县还积极推行政务信息化,加速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和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支撑。

河南息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

河南息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

规划内容:河道清淤、断面改造、沿河路建设、绿化栽植。达到绿水 长流、绿树成荫的效果,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亮点。
04
息州森林公园
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现有资源,并引进珍稀动植物,打造信 阳市乃至河南省著名的动植物观赏园,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建设独具 特色的娱乐设施,将息州森林公园打造成为集观赏游玩、康体娱乐于 一体的开放式城郊休闲游憩区。前期主要满足息县境内居民的娱乐需 求,中后期向息县境外推广。
花踪水影 根据五一湖地形地貌,在湖湾中种植芦苇、鸢尾、荷花、 莲花等水生植物,形成芦苇荡、荷花坞、莲花池等风格各异、自 然景观独特的湖水湿地生态景观。
散花竹海 由大量的竹子与景观花卉,如棠棣、兰花、牡丹、菊花、 梅花等组成,形成一种美丽花苑、山林竹海的效果,竹苑中开辟 景观小道,途中或起亭,或临轩,或石构,依据园林效果,步步 为景,疏放自然。
婚庆沙滩 在五一湖选取一块视野开阔、景色优美、环境优雅之地, 临湖设置一块沙地,沙地上三三两两散落若干景观石,即是点景 之物,又可充当坐榻之用。将此地开辟为婚庆摄影场所。
活动开展 在湖区,依托水体,开展水上降落伞、水上橡皮艇、游艇, 超级水上漂、滑水表演等活动。
03
护城河
发展思路:以护城河治理二期工程为契机,沿护城河进行植物绿化、 景观亮化和生态抚育,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节点的景观 打造和河线游憩带的景观绿化为重点,使护城河成为集观光、休闲和 游憩为一体的城市绿色休闲带,成为息县县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谯楼广场的绿化。对谯楼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绿化,在广场上及周 边大量种植松柏等长青树种,形成四季长青的绿色景观基底,同时, 种植国槐、椿树、青杨等乔木,以及月季、腊梅、紫丁香、紫金花等 花卉植物,营造季相色相不同而又四季长青的绿色环境氛围。

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简介[xs`Pi

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简介[xs`Pi

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简介一、县域概括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黄淮平原南缘,大别山北麓,信阳市的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4′--115°07′,北纬32°08′--32°40′之间,隶属信阳市管辖,是沿淮平原大县,辖1区6镇14乡,全县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点全县总面积的88.6%。

现息县辖5镇、3个街道办事处,13乡、1区、1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337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

息县地处南北陆地和淮河东西水路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在中原经济区中,属于沿边主体区域,距离信阳市中心城区约70公里,南距武汉约200公里,北距郑州约280公里,东距合肥约240公里,东邻信阳市淮滨县、潢川县,西连信阳市罗山县,北与驻马店正阳县、新蔡县接壤。

二、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心带动、三区联动;三轴一带、多点增长。

一心:中心城区和项店镇组合成复合中心,打造县域核心增长极,辐射东部主要县域腹地。

三区:东部岗李店、东岳、白土店、包信、张陶、小茴店、夏庄、长陵、陈棚、临河10个乡镇组成东部组群;北部彭店、路口、杨店、孙庙4个乡镇组成西部组群;南部关店、八里岔、曹黄林3乡镇组成南部组群。

三轴:G106、S337、S213。

一带:淮河生态保护带。

多点:7个重点中心镇。

三、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近期:2012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展望: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县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县域:息县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为北至南湾干渠,西至城郊乡行政边界,南到淮河,东至项店镇,总面积2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市:范围北至产业集聚区北环路,西至城区西环路,南邻淮河,东至大广高速,总面积为90平方公里。

四、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性质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县,豫东南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滨水生态宜居城市。

信阳水土保持规划

信阳水土保持规划

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征求意见稿)二○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基本情况 (5)一、自然地理概况 (5)二、社会经济概况 (10)三、我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 (10)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防治目标 (19)一、指导思想 (19)二、基本原则 (19)三、防治目标 (21)第三章水土保持分区与重点防治区划分 (22)一、水土保持分区 (22)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25)三、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 (28)第四章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布局 (30)一、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区 (30)二、中部岗丘水源涵养保土区 (31)三、北部平原农田防护保土区 (32)第五章重点预防保护区规划 (34)一、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 (34)二、重点预防保护区工程项目 (34)第六章重点治理区规划 (36)一、重点治理区范围 (36)二、重点治理区工程项目 (36)第七章水土保持扶贫攻坚 (41)第八章水土保持监测 (43)一、监测任务和内容 (43)二、监测站网 (47)三、近期重点项目 (48)第九章综合监管 (50)一、监督管理 (50)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56)三、信息化建设 (58)四、管理能力建设 (60)第十章近期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62)一、近期工程安排 (62)二、投资匡算 (63)三、效益分析 (64)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67)一、加强组织领导 (67)二、严格依法行政 (67)三、加大投入力度 (68)四、创新体制机制 (68)五、强化科技支撑 (68)六、加强宣传教育 (69)附表附表1 分行政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附表2 分四级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附图附图1 信阳市水系分布图附图2 信阳市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附图3 信阳市水土保持区划图附图4 信阳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附图5 信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前言信阳市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暴雨频发的气候特征、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密集分布的人口以及生产建设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河南息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河南息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桃花湖生态休闲 旅游区 豫南著名、 豫南著名、河南知名的 集花木展示、销售、 集花木展示、销售、科 研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 花木生产科研基地和城 郊休闲游憩区。 郊休闲游憩区。
第五章 旅游空间布局和分区规划
一、空间布局
一带六区
淮河文化游憩带 县城综合服务区 故城文化旅游区 湖泊休闲度假区 渔家生态野趣区 花木产业生态区 人文寻根追忆区
五、规划原则 1.依托资源,市场导向的原则 依托资源, 2.文化为魂,突出特色的原则 文化为魂, 3.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 因地制宜, 4.注重效益,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效益, 5.资源整合,区域联动的原则 资源整合,
第四章 旅游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
引导 文化观光与休闲度 假需求 灵魂 息国故城文化 赖氏寻根文化
——谯楼广场的绿化。对谯楼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绿化,在广场上及周 边大量种植松柏等长青树种,形成四季长青的绿色景观基底,同时, 种植国槐、椿树、青杨等乔木,以及月季、腊梅、紫丁香、紫金花等 花卉植物,营造季相色相不同而又四季长青的绿色环境氛围。
息县旅游经济逐步发 展成为全县第三产业 的龙头产业,旅游对 经济对第一、二、三 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地 显现出来,休闲度假 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 展,食、住、行、游、 购、娱产业要素开始 成长。
全县旅游交通、旅游 住宿、旅游餐饮、旅 游购物、旅游娱乐业 得到长足发展,食、 住、行、游、购、娱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息县建设成为河南旅 游强县和中原地区重 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 地。
旅游兴县战略解析
(一)背景
1、良好的政策环境
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和信阳市“旅游立市”战略的提出,为息县 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保障,也给息县旅游的 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简介一、县域概括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黄淮平原南缘,大别山北麓,信阳市的东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4′--115°07′,北纬32°08′--32°40′之间,隶属信阳市管辖,是沿淮平原大县,辖1区6镇14乡,全县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点全县总面积的88.6%。

现息县辖5镇、3个街道办事处,13乡、1区、1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337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

息县地处南北陆地和淮河东西水路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在中原经济区中,属于沿边主体区域,距离信阳市中心城区约70公里,南距武汉约200公里,北距郑州约280公里,东距合肥约240公里,东邻信阳市淮滨县、潢川县,西连信阳市罗山县,北与驻马店正阳县、新蔡县接壤。

二、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心带动、三区联动;三轴一带、多点增长。

一心:中心城区和项店镇组合成复合中心,打造县域核心增长极,辐射东部主要县域腹地。

三区:东部岗李店、东岳、白土店、包信、张陶、小茴店、夏庄、长陵、陈棚、临河10个乡镇组成东部组群;北部彭店、路口、杨店、孙庙4个乡镇组成西部组群;南部关店、八里岔、曹黄林3乡镇组成南部组群。

三轴:G106、S337、S213。

一带:淮河生态保护带。

多点:7个重点中心镇。

三、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近期:2012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展望: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县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县域:息县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为北至南湾干渠,西至城郊乡行政边界,南到淮河,东至项店镇,总面积2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市:范围北至产业集聚区北环路,西至城区西环路,南邻淮河,东至大广高速,总面积为90平方公里。

四、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性质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县,豫东南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滨水生态宜居城市。

(二)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15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约21万人,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约28万人,远期到2030年人口规模为46万人。

2.用地规模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约24.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6平方米; 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4平方米; 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约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平方米。

(三)城市职能1、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息县在信阳市8个县里,具有良好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粮食总产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水果总产量均排在全市第二。

息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即农副产品深加工,利用息县在农副产品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建立起区域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2、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1)铁路支撑:国家铁路干线“宁西线”从息县南部曹黄林经过,并设二级站点。

规划充分利用此铁路干线作为息县对外运输的新途径,规划产业集聚区至曹黄林的铁路连接线,在产业集聚区东部建设铁路货运站,服务于产业集聚区。

(2)公路网络支撑:大广高速、淮西高速、106国道、337省道、 336省道、 213省道再此通过。

加强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

建设淮息高速及杨店连接明港机场的快速通道。

(3)水运交通支撑:信阳有两大出海港口,分别是淮滨饮马港和固始望岗港,其中淮滨饮马港是河南第一大内陆港。

望岗港通航打通了河南南部通往长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进一步拉近了中原与沿海地区的距离,标志着豫南“公、铁、水一体化”大交通格局的初步形成,将对豫南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利用息县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淮河息县港,在息县形成“公、铁、水”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

3、区域性科、教、文、体中心及信息服务中心随着城东新区开发建设进程的加快,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教育中心将按规划在城东新区形成。

结合、依托并完善老区的现有资源。

息县将进一步形成带动区域辐射周边的科、教、文体中心及信息服务中心。

4、文化特色浓厚的滨水生态宜居城市(1)息县文化底蕴浓厚,近两年,息县以打造“天下第一县”为契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

城市文化突显城市形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

(2)城区自然景观秀美,号称河南的小江南。

县城城区内及周围由淮河、龙湖、澺河及护城河四河相绕,水绕城转,城依水生。

县城南部则是巍巍濮公山,襟山抱水,山水相依。

随着近几年政府对城区景观环境重视的加深及改善的加快,环龙湖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完成,以及濮公山地质公园的打造将快速推动息县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的形成。

(四)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形成“一环两廊、三区多中心格局。

“一环”:即沿城市外环路形成的环城绿色走廊;“两廊”:即以澺河为依托打造的城市生态景观带和以龙湖为依托打造的城市综合公园;“三区”:即老城区改造区、新城提升区和产业拓展区;“多中心”:主要指为区域服务的城市公共中心,包括行政中心、文教科研中心、商务中心、老城商业中心、物流中心等。

(五)道路交通规划布局1、路网结构规划期末城市人口、用地与现状相比都将有较大的发展,对道路布局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划中注意做到道路功能分清,系统分明,通过新建、改建完善道路网络。

规划根据现有路网格局,采用方格网加环状路的结构。

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内部环形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东西向和南北向主干道,形成“一环、六横、七纵”城市交通网络。

“一环”:即城市外环路。

“六横”:即远方大道、罗淮公路、息州大道、沿河路、谯楼街、规划道路B5形成东西向主干道。

“七纵”:即南北大街、东环路、息寨路、雨润大道、汇源大道、规划道路B8、规划道路B7形成南北向主干道。

城市其他干路路网布局考虑了城市交通流量、流向分布,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使城区联系方便,同时又使得街坊划分整齐,利于建筑布置,做到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功能分明,互不干扰。

2、道路等级规划规划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级,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本次规划确定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位置、走向、红线宽度须严格控制,部分支路位置可在下一级规划中局部调整,但调整后其走向及红线宽度应尽量保证与总规的一致。

(1)快速路:城市环路,主要服务于过境交通。

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

(2)主干路:功能为集流,是城市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解决机动车交通为主,道路红线宽度为40~60米。

设计双向4~6条机动车道。

由于老城区道路受用地的限制,但拓宽改造后红线不低于40米。

(3)次干路:功能为分流,与主干道一起构成城市骨架,联系各城市分区,兼有交通、生活、商业性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为25~35米,设计双向2~4条机动车道。

(4)支路:以生活性功能为主,联结主次干道,完善和发挥城市道路的网络效应,道路红线宽度10~20米,设计双向2车道。

3、道路交通组织根据各个片区功能要求和形态特征,分别配置相适宜的各级道路。

城市新区建设严格按照合理的道路配置,建设与现代城市功能相匹配的路网体系,加强路网与对外出入口的联系,同时规划管理中应加强城市新区内步行系统的规划组织。

老城区内以改造和调整路网为主,重点提高道路网的密度,完善干道与支路体系,缓解节点的交通压力。

在加强路网建设的同时,加强交通的组织与管理。

工业区中道路建设要加强内部道路与对外交通设施的联系,可以划定货运专用道的方式组织大型货运车辆的交通运输,满足工业生产运输的需要。

(六)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区用地布局特点,将城市规划建成区划分为老城绿化区、新城绿化区、工业绿化区,针对各个分区不同的特点,规划不同的绿化形式,形成各自分区不同的绿化与景观特色。

1、老城绿化区老城区,由于建筑密度较大,用地紧张,绿地建设都是见缝插绿,绿地建设一般规模不大,主要为居民服务,绿地规划设计要以自然式为主,主要以绿化为主,尺度宜小不宜大,树种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乡土树种;而且可以多利用阳台、围栏、建筑物的屋顶、墙体及桥体等绿化条件,大力开展屋顶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2、新城绿化区新城区,由于发展空间比较足,要注意现代城市的形象,用简洁、明快、开敞、时尚等风格来体现新城区的现代风貌。

道路、广场、公园的设计结合城市的自然、人文、经济特征,绿化形式重视文化内涵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塑造,绿地规划形式可采用自然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混合式为主,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优良树种。

3、工业绿化区产业集聚区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一方面加强企业的排污治理,另一方面加强沿道路的防护绿地建设,同时做好卫生防护林带的建设。

特别是工业组团和城市生活组团之间的卫生防护绿带建设,要有一定的宽度才能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同时在生活组团内设置公园绿地,更方便居民的使用。

工业区的绿化应以明亮、清新为特色,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抗性强、滞尘能力强,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花灌木和常绿树种,丰富四季景观。

(七)景观系统规划根据城区规划结构中确定的城市分区,结合各片区的功能性质、现状情况以及自然条件确定该分区的景观特色,从而增强城市的识别性与景观内涵。

在城市总体景观设计中对各城市片区景观特色进行如下定位:1、传统风貌区以老城区为主(龙湖以西),保护及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特色,整修或恢复护城河内的历史遗迹,并充分挖掘城市的传统人文景观内涵。

2、过渡景观区主要包括老城周边的延伸拓展地区,在对现状自发形成的较为混杂的城市面貌进行统一整治的同时,本地区重点突出城市历史延展过渡的景观特色。

3、现代景观区主要包括城市新区,本地区主要由新区城市中心、高新产业中心及现代居住社区构成,城市景观以体现现代风貌特色为主。

4、产业景观区主要包括传统产业区及产业拓展区,在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统一整治、布局的基础上,利用工业建筑特有的体量与布局方式形成现代产业园区的景观风貌。

附:规划图纸01、城市用地规划图02、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03、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0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05、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