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资料

合集下载

了解电路中的功率传输与传输损耗

了解电路中的功率传输与传输损耗

了解电路中的功率传输与传输损耗电路中的功率传输与传输损耗电路是现代科技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电子设备还是电力系统,电路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电路中,功率的传输和传输损耗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核心概念。

1. 功率传输的基本原理在电路中,功率传输指的是电能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电路的功率传输是通过电流来完成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和电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I = V/R。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 传输损耗的产生在功率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一定的能量损耗,即传输损耗。

这些损耗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主要的传输损耗包括导线的电阻损耗、电缆的电压降损耗以及电子元件的内部能量损耗等。

导线的电阻损耗是电流通过导线时,由于导线自身的电阻而产生的能量损耗。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是线性的,即电流越大,电阻损耗就越大。

因此,在电路设计中,要选用合适的导线材料和合适的截面积来降低电阻损耗。

电缆的电压降损耗是由于电路中电缆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因素引起的。

在长距离传输和高频率传输的情况下,电缆的电压降会更加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在远距离输电和高速数据传输中,需要采取措施来补偿电缆的电压降。

电子元件的内部能量损耗主要是由于元件的内部电阻导致的。

在运行过程中,元件会通过一些内部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损耗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低功耗的元件来减小这种损耗。

3. 降低传输损耗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希望能够尽量减小功率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以提高电路的效率。

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传输损耗。

首先,选择合适的导线和电缆,以降低电阻和电压降。

导线和电缆的材料、截面积和长度等都会影响它们的电阻和电压降。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导线和电缆。

其次,注意电子元件的功耗。

在选择元件时,可以考虑其内部电阻和额定功耗,选择低功耗的元件来降低能量损耗。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如果已知 V2, S2 P2 jQ2

V2
P2R Q2 X V2
V2
P2 X Q2R V2
第10章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10.1 阻抗上的电压降落

V1
S1
R jX

S2 V 2

I

• V1 V1


V1
dV

V2
电压降落:
•• •

d V V 1V 2 I (R jX )



d V V 1 V1 V1 jV1
第10章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10.1 阻抗上的电压降落

V1
S1
R jX

I

S2 V 2

V1


dV V2


V 2 V 2
V1 (V2 V2 )2 (V2 )2
tg 1 V2
V2 V2
电压降落:
•• •

d V V 1V 2 I (R jX )



d V V 2 V2 V2 jV2
第10章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10.4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V1
S1 •
S1'
Sly1 j B 2
R jX
S
' 2
• S2

V2
Sly 2
B
j
2

V1
S1
S1' RT jT
ST 0

S2 V 2
jBT GT
第10章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前景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前景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前景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实现能量传输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然后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接收器,再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能。

该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能量传输,无需使用导线,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1.发射器:发射器通过电源将电能转换为高频电能,然后将高频电能转换为高频电磁能量。

发射器通常由电源、功率放大器和天线组成。

2.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媒介,可以是空气、真空等。

无线电波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时,会形成电场和磁场的振荡,从而传播能量。

3.接收器:接收器通过天线将传输介质中的无线电波转换为电磁能量,然后通过电源将电磁能量转换为电能。

接收器通常由天线、谐振电路和整流电路组成。

1.移动充电: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以用于无线充电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

只需将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的范围内,即可实现无线充电,方便快捷。

2.智能家居: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使各种家电设备实现无线供电,消除电线和插头的烦恼。

3.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以用于传输高功率的电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需求,如工作机器人、无人机等。

4.医疗领域:医疗设备常常需要长时间提供电能,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可以使医疗设备的供电更加灵活方便,避免了传统插头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5.环境保护:无线电力传输技术避免了传统电线的使用,减少了电线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虽然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传输效率较低,有一定能量损耗。

其次,由于无线电波的折射和干扰等因素,传输距离有限。

还有一些安全性和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综上所述,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的能量传输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传输线基本概念

传输线基本概念

传输线基本概念
传输线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用于电信和电能传输。

以下是传输线的基本概念:
1.导体:传输线中的导体是负责传输电流的部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铝。

2.绝缘体:绝缘体用于包裹导体,防止电流外泄,同时防止导体与其他导体之间的直接
接触。

3.波动模式:传输线可以支持不同的波动模式,如横波(横电磁波)和纵波(纵电磁波)。

4.特性阻抗:传输线有一个特性阻抗,表示单位长度上的电阻和电抗。

特性阻抗是传输
线参数的一个关键特征。

5.传输速度: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的速度,通常接近真空中光速。

6.电压和电流的分布: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分布受特性阻抗、波动模式以及传播方向
等因素影响。

7.传输线长度:传输线的长度对于信号的传播和特性阻抗的影响很大,尤其在高频情况
下。

8.返波系数:当信号在传输线的末端遇到不匹配时,部分信号将被反射回去,返波系数
描述了这种反射的程度。

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一部分,对于高频信号和微波传输具有重要的应用。

传输线的特性和参数对于电信、网络、电力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和分析都至关重要。

电力传输原理

电力传输原理

电力传输原理使用正确的格式来撰写有关电力传输原理的文章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清晰、整洁的格式示例:电力传输原理电力传输是将电能从发电站传送到消费者的过程。

它涉及到能量的转换、传输和分配,以确保电力供应可靠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传输方式。

1. 电力传输原理的基础概念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作用机制。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将产生电流。

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可以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远距离的地方。

2. 直流输电直流输电是一种将电能以直流形式传输的方式。

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电能从发电站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传输到消费者。

直流输电可以减少输电损耗,并且具有较远传输距离的优势。

3. 交流输电交流输电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力传输方式。

在交流输电系统中,电能通过发电站生成的交流电以高压形式传输到变电站,然后通过变压器进行电压调节,最终将电能传输给消费者。

交流输电具有输电损耗小、运行稳定等优势。

4. 输电线路的结构和组成输电线路由输电塔、导线和绝缘子组成。

输电塔用于支撑输电线路,并保证其稳定运行。

导线是电能传输的介质,根据电力传输距离和功率要求的不同,导线的材料和截面积也会有所差异。

绝缘子用于支持导线,并隔离导线与输电塔之间的电气接触。

5. 高压输电系统高压输电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电力传输。

通过提高输电电压,可以减少输电线路的电流,从而降低输电损耗。

高压输电系统需要使用大型的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和控制。

6. 输电损耗与电力传输效率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称为输电损耗。

输电损耗主要包括导线电阻损耗和电磁泄露损耗。

为了提高电力传输效率,需要优化输电线路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输电方式。

7. 电力传输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展,电力传输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高温超导技术、直流输电技术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总结:电力传输是一项关键的能源基础设施,其原理涉及到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作用机制。

第10章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第10章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第10章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第10章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2BjjXR+1∙V2∙V2Bj1∙VTjB-TGTTjR X+2∙V第10章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2B j jXR +1∙V 2∙V 2Bj 1∙V T jB -TG T T j R X +2∙V ∙∙jXR +1∙V 2∙V ∙V)(Y S I ∆∙Y10.1 阻抗上的电压降落10.2 阻抗上的功率损耗10.3 导纳上的功率损耗10.4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jX R +1∙V 2∙V 1S 2S ∙I)(21jX R I V V V d +=-=∙∙∙∙1∙V 2∙V ∙V d 电压降落:jX R +1∙V 2∙V 1S 2S ∙I1∙V 2∙V ∙V d )(21jX R I V V V d +=-=∙∙∙∙2∙V δ2∙∆V 电压降落:2222V j V V V V d δδ+∆=+∆=∙∙∙jX R +1∙V 2∙V 1S 2S ∙I1∙V 2∙V ∙V d )(21jX R I V V V d +=-=∙∙∙∙2∙V δ2∙∆V 2222V j V V V V d δδ+∆=+∆=∙∙∙电压降落的纵分量电压降落的横分量电压降落:电压降落的纵分量电压降落的横分量∙I1∙V 2∙V ∙1∙V ∙V d ∙V d )(21jX R I V V V d +=-=∙∙∙∙2∙V δ2∙∆V 电压降落:2222V j V V V V d δδ+∆=+∆=∙∙∙jX R +1∙V 2∙V 1S 2SjX R +1∙V 2∙V 1S 2S ∙I1∙V 2∙V ∙1∙V ∙Vd ∙V d )(21jX R I V V V d +=-=∙∙∙∙2∙V δ2∙∆V 1∙V δ1∙∆V 1111V j V V V V d δδ+∆=+∆=∙∙∙电压降落:2222V j V V V V d δδ+∆=+∆=∙∙∙jX R +1∙V 2∙V 1S 2S ∙I1∙V 2∙V ∙1∙V ∙Vd ∙V d )(21jX R I V V V d +=-=∙∙∙∙2∙V δ2∙∆V 1∙V δ1∙∆V 1111V j V V V V d δδ+∆=+∆=∙∙∙电压降落的纵分量电压降落的横分量电压降落:电压降落的纵分量2222V j V V V V d δδ+∆=+∆=∙∙∙jX R +1∙V 2∙V 1S 2S ∙I1∙V 2∙V ∙V d )(21jX R I V V V d +=-=∙∙∙∙2∙V δ2∙∆V 2222V j V V V V d δδ+∆=+∆=∙∙∙2222,jQ P S V +=2222V X Q R P V +=∆2222V R Q X P V -=δ如果已知则电压降落:jX R +1∙V 2∙V 1S 2S ∙I1∙V2∙V ∙V d )(21jX R I V V V d +=-=∙∙∙∙2∙V δ2∙∆V 2222V j V V V V d δδ+∆=+∆=∙∙∙222221)()(V V V V δ+∆+=2221V V V tg∆+=-δδδ电压降落:2222,jQ P S V +=2222V X Q R P V +=∆2222V R Q X P V -=δ如果已知则jX R +1∙V 2∙V 1S 2S ∙I2∙V 1∙V ∙Vd )(21jX R I V V V d +=-=∙∙∙∙1∙V δ1∙∆V 1111V j V V V V d δδ+∆=+∆=∙∙∙1111V X Q R P V +=∆1111V R Q X P V -=δ则电压降落:1111,jQ P S V +=如果已知jX R +1∙V 2∙V 1S 2S ∙I2∙V 1∙V ∙Vd )(21jX R I V V V d +=-=∙∙∙∙1∙V δ1∙∆V 1111V j V V V V d δδ+∆=+∆=∙∙∙212112)()(V V V V δ+∆-=1111V V V tg∆-=-δδδ电压降落:1111V X Q R P V +=∆1111V R Q X P V -=δ则1111,jQ P S V +=如果已知电压损耗电压偏移jX R +1∙V 2∙V 1S 2S ∙I)(21jX R I V V V d +=-=∙∙∙∙1∙V 2∙V ∙V d 21V V -=10021⨯-=NV V V NV V -=11001⨯-=NN V V V 电压偏移百分数其它术语:电压损耗百分数电压降落:电压损耗jX R +1∙V 2∙V 1S 2S ∙I)(21jX R I V V V d +=-=∙∙∙∙2121V V V V ∆≈∆≈-当阻抗两端相角差较小时,电压损耗约等于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即1∙V 2∙V 2∙V 1∙V ∙Vd ∙V d 2∙V δ2∙∆V 1∙V δ1∙∆V δδδ1111V X Q R P V +=∆2222V X Q R P V +=∆(其中)电压降落:常用简化假设之一:电压降落的纵分量jX R +1∙V 2∙V 1S 2S ∙I)(21jX R I V V V d +=-=∙∙∙∙当阻抗的电阻远小于电抗,即R<<X (或R=0)时,1∙V 2∙V 2∙V 1∙V ∙Vd ∙V d 2∙V δ2∙∆V 1∙V δ1∙∆V δδ电压降落:常用简化假设之二:VQX V ≈∆VPXV ≈δ电压降落的横分量电压损耗:jX R +1∙V 2∙V 1S 2S ∙IVj V V V V d δ+∆=-=∙∙∙21归纳总结:1∙V 2∙V 2∙V 1∙V ∙Vd ∙V d 2∙V δ2∙∆V 1∙V δ1∙∆V δδVQX PR V +=∆VQR PX V -=δ电压降落:2121V V V V ∆≈∆≈-当R<<X (或R=0)V QX V ≈∆VPX V ≈δ思考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阻抗上的传输规律!jX R +1∙V 2∙V 1S 2S ∙IVj V V V V d δ+∆=-=∙∙∙211∙V 2∙V 2∙V 1∙V ∙Vd ∙V d 2∙V δ2∙∆V 1∙V δ1∙∆V δδV QX PR V +=∆VQR PX V -=δ应用上述公式的注意事项:电压降落:归纳总结:•必须使用同一端的电压和功率•必须使用直接流入阻抗或从阻抗中直接流出的功率•公式中可以使用单相功率和相电压,也可以使用三相功率和线电压•公式中各量的单位配合(MW,kV,Ω)10.1 阻抗上的电压降落10.2 阻抗上的功率损耗和时jX R +1∙V 2∙V 1S 2S ∙I)()(22121jX R I I V V S S S z +=-=-=∆*∙∙功率损耗222jQ P S +=已知)(222222jX R V Q P S z ++=∆111jQ P S +=已知)(212121jX R V QP S z ++=∆和时2V 1V 10.2 阻抗上的功率损耗和时jX R +1∙V 2∙V 1S 2S ∙I)()(22121jX R I I V V S S S z +=-=-=∆*∙∙功率损耗222jQ P S +=已知)(222222jX R V Q P S z ++=∆111jQ P S +=已知)(212121jX R V QP S z ++=∆和时2V 1V 10.2 阻抗上的功率损耗归纳总结:)(222jX R VQP S z ++=∆应用上述公式的注意事项:•必须使用同一端的电压和功率•必须使用直接流入阻抗或从阻抗中直接流出的功率•公式中可以使用单相功率和相电压,也可以使用三相功率和线电压•公式中各量的单位配合(MW,kV,Ω)功率损耗10.1 阻抗上的电压降落10.2 阻抗上的功率损耗10.3 导纳上的功率损耗10.3 导纳上的功率损耗∙V)(Y S I ∆∙Y***∙*∙===∆YV Y V V I V S Y 2∙∙=VY I10.1 阻抗上的电压降落10.2 阻抗上的功率损耗10.3 导纳上的功率损耗10.4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2B j jX R +1∙V '2S2∙V '1S2B j 2ly S ∆1ly S ∆2S 1S 1∙V TjB -0T S ∆'1STG TT j R X +2∙V 2S 1S∙VY*=∆YV SY2∙∙2BjjXR+1∙V'2S2∙V'1S2Bj2lyS∆1lyS∆2S1S 1∙VTjB-0TS∆'1STGTTjR X+2∙V2S1SYS∆=∆1lyS=∆2lyS=∆TS例10-1: 某110KV 输电线路,长80km ,r =0.21Ω/km, x=0.409Ω/km, b=2.74X10-6s/km, 线路末端功率10MW ,cosφ=0.95滞后,已知末端电压为110KV ,试计算始端电压大小和角度,始端功率,并作相量图。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与计算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相对于直流电而言,交流电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它在电路中的传输和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由电压和电流组成,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交流电有两个关键参数,即振幅和频率。

1. 振幅:振幅指交流电的峰值大小,通常用Vp表示。

在正弦曲线图中,振幅表示波峰或波谷到零点的距离。

2. 频率: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交流电信号经历的周期次数。

单位为赫兹(Hz)。

常见的电源频率为50Hz或60Hz。

二、交流电的计算方法在电力系统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交流电的计算,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以及阻抗等方面的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交流电计算方法。

1. 有效值计算:有效值是交流电的大小标准,通常用Vrms表示电压有效值,Irms表示电流有效值。

对于正弦交流电来说,其有效值等于振幅的0.707倍。

2. 电阻功率计算:对于直流电路,电阻功率的计算方法为P=VI,即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而对于交流电路,由于电压和电流存在相位差,所以需要使用复数形式的功率计算公式:P=Re(VI*),其中Re 表示取实部,V和I分别表示电压和电流的复数形式。

3. 相位角计算:交流电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对于电路中能量的传递和性能的影响很大。

相位角是指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的大小,通过相位角可以判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4. 阻抗计算:阻抗是用来描述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阻抗可以通过复数形式表示,计算公式为Z=|Z|<θ,其中|Z|表示阻抗的模值,θ表示相位角。

三、交流电的应用交流电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交流电作为电力传输的基础:电力系统中的电压都是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可以将电压升高或降低,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

2. 交流电驱动电动机:交流电驱动电动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如空调、电梯、制造业等领域。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传输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传输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传输电力传输是电网电力行业的关键环节,它承载着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用户用电终端的重要任务。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需要解决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以确保电力的安全、高效传输。

本文将从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传输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电力传输是指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经过输电网,经过变电站对电压进行调整,将电能输送到用户用电终端的过程。

它是电网电力行业的基础环节,对于电能的可靠供给起着关键作用。

电力传输通常包括高压输电、中压输电和低压输电三个层次。

1. 高压输电高压输电是指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以高电压进行输送的方式。

高压输电一般采用交流输电,利用变压器把电能从发电厂升压后输送,再在用户用电终端降压供电。

高压输电距离远、输电量大,能够有效减少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2. 中压输电中压输电是指将电能从高压输电系统经过变电站降压后,再以中等电压输送到用户用电终端。

中压输电适用于距离较近的输电场景,输电线路造价相对较低,但输电损耗相对较高。

3. 低压输电低压输电是指将电能从中压输电系统经过变电站降压后,再以较低的电压供给用户用电终端。

低压输电是最后一级的输电环节,输电线路距离较短,输电损耗较低。

二、电力传输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电力的安全、高效传输,电网电力行业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支撑电力传输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力传输技术:1. 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是电力传输的基础设施,通常通过电杆或地下电缆架设。

根据电压级别的不同,输电线路分为高压线路、中压线路和低压线路。

高压线路采用高强度绝缘材料和耐候性材料,以确保电线的安全运行。

2. 变电站变电站是将输电线路中的电压进行调整的关键环节,可以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能变成适合用户用电终端的电压。

变电站内部设有变压器和开关设备,能够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分配。

3. 调频技术调频技术是指使用频率调制的方式来对电力进行传输。

通过调整电力信号的频率,可以减小电流的损耗、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

电网招聘各科知识点总结

电网招聘各科知识点总结

电网招聘各科知识点总结一、电力系统及电力传输知识点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配电三个环节组成的,而输电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因此,应聘者需要具备以下电力系统及电力传输相关的知识点:1.1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运行原理1.2 输电线路的类型、结构及敷设技术1.3 输电线路的参数及计算方法1.4 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及补偿技术1.5 高压输电技术及设备1.6 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处理二、电网调度及运行知识点电网调度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电力供需的平衡、电网稳定运行等内容。

因此,应聘者需要具备以下电网调度及运行相关的知识点:2.1 电力系统的调度原理及方法2.2 电网的运行管理与调度控制2.3 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与调度优化2.4 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处理及应急措施2.5 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应用三、电力工程技术知识点电力工程技术是电网行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它包含了电力设备的选型、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等内容。

因此,应聘者需要具备以下电力工程技术相关的知识点:3.1 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设计与施工3.2 电力设备的选型及维护3.3 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检修与维护3.4 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及处理3.5 电网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实施四、电网安全与环保知识点电网安全与环保是电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员、设备及环境的安全。

因此,应聘者需要具备以下电网安全与环保相关的知识点:4.1 电网安全管理制度及法规4.2 电力设备的安全使用及维护4.3 电力设备的环保技术及措施4.4 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4.5 电网环保治理及改善措施五、电力经济与管理知识点电力经济与管理是电网行业的重要辅助领域,它涉及到电力市场、能源管理、成本控制等内容。

因此,应聘者需要具备以下电力经济与管理相关的知识点:5.1 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及规则5.2 电力负荷与需求的预测与管理5.3 电网运行成本的控制与降低5.4 电力设备的投资与回报分析5.5 电力企业的组织管理与市场营销通过以上对电网行业所需各科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电网行业所需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电力系统及电力传输知识,熟练的电网调度及运行技能,丰富的电力工程技术经验,良好的电网安全与环保意识,以及较强的电力经济与管理能力。

简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简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简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基础设施,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的运作提供必要的电力供应。

它由各种设备、网络和控制系统组成,以将发电厂的电力输送到终端用户。

本文将简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从发电、输电到配电环节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要素。

1. 发电发电是电力系统的起始环节。

发电厂通过转换能源(如化石燃料、核能或可再生能源)产生电力。

在发电过程中,燃料被燃烧或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为机械能,再由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这些发电厂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电力,包括交流电和直流电。

2. 输电输电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力从发电厂输送到终端用户的过程。

在输电过程中,需要建设一系列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

输电线路分为高压和超高压两种,使用高压电力可以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

变电站则用于将电力从一种电压等级转变为另一种电压等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配电配电是将输送到区域的电力分配给终端用户的过程。

配电网包括了各种设备和设施,如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和配电盘等。

配电网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可靠、安全地将电力传输到用户终端,同时保护电力设备和用户设备免受故障或过载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运行离不开以下几个核心要素:a. 供需平衡:电力系统需要精确调控供求平衡,以确保供电的稳定和可靠。

供需平衡的关键在于发电和负荷之间的匹配,需要通过电力市场和能源储备来实现。

b. 负荷管理:负荷管理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对负荷的合理分配和调度。

负荷管理旨在确保供电平衡、优化设备利用率和提供备用电力。

c. 高可靠性和保护:电力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应对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

保护系统的存在能够及时检测和隔离故障,以防止故障扩散,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个人观点和理解: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

我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力系统必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需求。

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研究和创新,以提高其效率和可靠性。

电分知识点总结

电分知识点总结

电分知识点总结电分(Distribution)是指将高压输电网送来的电能进行分配和传输到用户用电点的过程,也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力分配系统通常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等设备。

本文将结合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分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在了解电分的知识点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输电:输电是指通过输电线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能送往变电站的过程。

输电线路通常采用高压电力输送,以减小输电损耗。

变电:变电是指将高压输电线路送来的电能进行变压、配电的过程。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输送来的高压电能变压为适合配电的低压电能。

配电:配电是指将变电站送来的电能进行分配和传输到用户用电点的过程。

配电系统包括了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其他配电设备。

用电:用电是指用户将配送到用户用电点的电能用于生产、生活等用途的过程。

用户的用电需求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电能质量和稳定性要求。

2. 电力分配系统电力分配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变电站送来的电能进行分配和传输到用户用电点,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一个完整的电力分配系统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变电站:变电站是将输送来的高压电能进行变压、配电的设施,它通常由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等组成。

配电线路:配电线路是连接变电站和用户用电点的电力线路,通常是中压或低压电力线路。

配电变压器:配电变压器是用于将中压电能变压为低压电能的设备,它通常安装在用户用电点附近。

用户用电点:用户用电点是最终用电的地方,这些用电点分布在城市、乡村、工厂等各种地方,用电需求不同。

3. 电力分配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在电力分配系统中,有一些关键设备对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设备:变压器: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设备,它用于将高压电能变压为低压电能,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变压器不仅能完成电能的变压,还能对电能进行保护和控制。

交流电传输原理

交流电传输原理

交流电传输原理
交流电传输原理:
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AC)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其传输原理基于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从电源、传输线路和负载三个方面介绍交流电的传输原理。

1. 电源:
交流电的电源通常是交流发电机,它通过旋转磁场的原理产生电流。

电压的正负周期性变化,使得电流也相应地正负周期性变化。

2. 传输线路:
交流电经由传输线路(如电线等)传输。

传输线路中,电流的正负变化引起周围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电场的变化导致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也产生变化,而磁场的变化会对周围区域的导体产生感应电动势。

交流电在传输线路中,由于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使得电场和磁场不断交替生成和消失,从而使电能在线路中传输。

3. 负载:
交流电最终到达负载,如电灯、电器等。

负载将交流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能、热能等。

负载的负电压和电流使得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在其中发生,同时其作为一个新的发电机,会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交流电的特性,电流和电压的方向和大小不断变化,因此在传输和使用交流电时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和措施,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利用交流电能。

电能的输送说课稿

电能的输送说课稿

电能的输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电能的输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它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能如何在复杂的多节点电力网络中从发电站传输到用户端。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输电的基本原理、输电线路的类型与特点、输电损耗的计算以及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

(1)作用与地位电能输送不仅是连接发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桥梁,而且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电力系统整体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电力工程或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电能输送的基本原理: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 输电线路的类型与特点:介绍高压输电线路、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特点和应用。

- 输电损耗的计算:分析输电线路的电阻、电抗以及输电损耗的计算方法。

- 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探讨提高输电效率的技术措施,如采用分裂导线、补偿装置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电能输送的基本原理,了解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特点。

- 熟悉不同类型输电线路的特点和应用,能进行简单的输电损耗计算。

- 了解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输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培养学生的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提高对国家能源战略的认识。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提高电能输送效率对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电能输送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

- 不同类型输电线路的特点和应用。

- 输电损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 掌握输电损耗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 了解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和技术措施,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四、说教法在教学《电能的输送》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无线输电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无线输电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无线输电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无线输电,也称为无线电力传输,是一种不通过传统导线进行电力传输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追求,无线输电技术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无线输电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理论基础、技术实现以及应用前景。

我们将首先概述无线输电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接着深入探讨其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包括电磁感应、电磁共振、以及微波输电等。

我们将分析无线输电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电动汽车、智能家居、以及远程能源传输等,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无线输电技术理解,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使用提供参考。

二、无线输电基本原理无线输电,又称作无线电能传输或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实现电能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而无需物理连接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或电磁共振。

电磁感应是无线输电的早期应用形式,常见于感应式充电或电动牙刷等非接触式充电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在发送端通过高频交流电产生变化的磁场,当接收端的导体处于这个变化的磁场中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这种方式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限制在几厘米到几米之间。

电磁共振无线输电技术,又称为磁耦合共振无线输电,其理论基础是电磁场中的共振现象。

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自有一个谐振电路,当它们的频率调至一致时,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场耦合,从而实现高效的电能传输。

这种方式的传输距离更远,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范围。

无线输电技术不仅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避免了传统有线输电的束缚和限制,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展现出在特殊环境如水下、空间等中的独特优势。

然而,无线输电技术目前仍面临传输效率、传输距离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优化。

三、无线输电技术分类无线输电技术可以根据其实现方式和传输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电磁感应式无线输电:这是最基础且最广泛应用的无线输电技术。

输配电原理

输配电原理

输配电原理
输配电原理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基础知识,涉及电能的传输与分配。

在电力系统中,输配电原理主要包括输电和配电两个环节。

输电是指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用户终端的过程。

输电线路通常采用高电压进行传输,这样可以减少线路电流,降低线路损耗。

输电线路的主要组成包括导线、绝缘子、铁塔等。

在输电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线路的电压损耗、电流载荷、线路阻抗等因素,以确保电能的稳定传输。

配电是指从输电线路把电能分配到用户终端的过程。

配电通常是从变电站开始,通过配电变压器将高压电能降压转换为适用于用户的低压电能。

配电线路通常采用低电压进行传输,以适应用户终端的需求。

在配电过程中,需要确保电能能够安全可靠地分配到每个用户终端,同时还要考虑到配电线路的负荷均衡、故障保护等问题。

输配电原理的关键目标是提高输电效率和配电质量,以满足用户对电能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压控制、保护装置的设计等因素。

同时,随着能源领域的发展,新能源的接入也对输配电原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总之,输配电原理是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电能供应。

第10章__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第10章__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第10章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本章和下章阐述的都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分析和计算,即潮流计算。

它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是研究和分析电力系统的基础,它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确定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功率损耗、以及各母线的电压。

潮流计算的方法包括解析法手算和计算机算法。

手算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它可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为计算机算法提供原始数据。

实际电力系统计算大都采用计算机算法。

本章主要介绍交流电力系统有关功率传输的基本概念,主要是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至于本章中的2、3和4节是和交流远距离输电相关的内容,作为本科基础,我们不做要求。

注意和上一章讨论的网络的等值电路参数不同,这两章将主要讨论系统的运行状态变量。

10-1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一 复功率既然本章和下一章将讨论功率分布,而复功率的表示方式目前尚未完全统一,有必要在进入具体分析前,对复功率或复功率中无功功率的符号作一说明。

本书中,将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约定,取jQ P j S VI VI I V S iv +=+=∠=-∠==)sin (cos 3)(33~*ϕϕϕϕϕ (10-1) 式中,S ~为三相复功率;v V V ϕ∠= 为线电压相量;iI I ϕ∠= 为相电流相量;i v ϕϕϕ-=为功率因数角;S 、P 、Q 分别为三相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从上式可见,采用这种表示方式时,若负荷为容性,电流相量超前于电压相量,功率因数角ϕ为负,对应的无功功率为负,即负荷为感性无功功率时所吸取的无功功率为正,为容性无功功率时所吸取的无功功率为负;发电机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为正,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为负。

二 简单电路的电压降落电力线路最简单的模型是连接两节点间的一条阻抗支路,如图10-1所示。

首先讨论这种模型中的电压降落和电压损耗问题。

其中节点A 和B 的相电压分别为1V 和2V ,节点AB 之间的支路阻抗为R +jX 。

电力常识1000条

电力常识1000条

电力常识1000条一、基本概念1. 电力是由电子所携带的一种物质能量,在物理上被认为是带电粒子所携带的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2. 电力的量度单位是瓦特(W),即功率的单位,也可以用千瓦时(kWh)来表示电能的消耗。

3. 电力可以通过导线等传输媒介传递,同时也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是一种非常便捷的能量形式。

4. 电力可以通过各种电源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方式产生,也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方式产生。

5. 电力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家庭用电、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

二、发展历程1. 电力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关于电力的原理和应用。

2.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代表发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现了电力和磁力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 1879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成功实现了螽斯管灯泡的发明,这被认为是电力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4. 20世纪初,随着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5. 20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新能源技术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开始被广泛应用,电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现状与未来发展1.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于电力的投入和发展,积极推动电力产业的发展,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

2.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对电力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生产,使电力产业更加环保、高效。

4.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力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单线输电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单线输电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单线输电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单线输电是一种常见的电力传输方式,通过一根导线将电能传输到远距离的目的地。

相比于传统的多线输电方式,单线输电可以有效减少线路材料的使用,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本文将介绍单线输电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一电力传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单线输电原理。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单线输电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单线输电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要点,探讨单线输电的优势,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单线输电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对其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单线输电原理,探讨其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和优势。

通过对单线输电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解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力传输领域的重要概念和技术。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单线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单线输电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2.正文2.1 单线输电概念单线输电是一种电力传输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只使用一根导线来传输电力。

传统的电力输电系统通常需要两根或更多导线进行电力传输,而单线输电则通过特定的设计和技术实现了只需要一根导线就能完成输电的效果。

在单线输电系统中,导线既用于传输电流,又用于传输电压。

这意味着导线既承担了电力传输的功能,又承担了绝缘和支撑的功能,因此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和设计要求。

单线输电系统还需要配备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来保证输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单线输电系统通常采用高频和高压的技术,以减小电流损耗,实现更远距离的电力传输。

同时,单线输电系统也可以应用于直流输电,以提高传输效率和减少电网损耗。

总的来说,单线输电是一种创新的电力传输方式,通过提高传输效率和减小系统成本,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电力传输模型

电力传输模型

电力传输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传输模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电力传输模型主要研究电力输送和分配的效率和可靠性,以及如何优化供电系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电力传输模型的背景和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电力传输模型。

一、背景和重要性电力传输模型是为了解决电力输送和分配中的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随着电力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电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力传输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建立合适的电力传输模型,可以优化供电系统的运行,提高输电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

电力传输模型对于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和相关部门做出决策,如电力线路的规划和布置、变电站的选址与容量确定、输电线路的优化等。

通过科学的模型分析,可以提前预测电力系统的容量和负荷需求,避免电力供应紧张和电力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常用的1. 直流潮流模型直流潮流模型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电力传输模型之一。

它基于直流元件的特性,忽略了电力系统中的许多非线性特性和不能忽略的参数。

该模型通常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基本状态和分析电力线路的潮流分布。

然而,由于其简化了很多实际问题,因此在需要考虑电网接地电阻、变压器损耗等因素时,该模型的适用性较差。

2. 交流潮流模型交流潮流模型考虑了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和各种参数的影响,更为准确地模拟了电力传输过程。

该模型基于节点分析法和功率方程,可以计算出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相位,从而评估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和电力线路的负载情况。

交流潮流模型在电力系统规划、负荷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电力输电损耗模型电力输电损耗模型主要用于分析电力线路的电能损耗情况。

该模型考虑了电力线路的电阻、电抗和电容等因素对电能传输的影响,可以计算出电力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失情况。

通过优化电力线路布置和调整线路参数,可以减少电力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并节约能源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当两点电压之间的相角差δ不大时,AG与 AD的长度相差不大,可近似地认为电压损耗就等于 电压降落的纵分量。
进一步:为了便于比较线路首、末端电压偏差的大小, 在电力系统设计时常采用电压损耗百分数,即电压损 耗与相应线路的额定电压相比的百分数 。
有关电压的进一步探讨!
•电压损耗:两点间电压的数值差 •电压偏移:任意点实际电压与其额定电压之差 Definition •电压调整:末端空载电压与负载电压的数值差
V&1 A&V&2 B&I&2
I&1
C&V&2
D&I&2
S1
P1
jQ1
V&1 I*1
V&12 D* B*
V&1V2* B*
S2
P2
jQ2
V&2 I* 2
V&22 A* B*
V&2V1* B*
本质上电路叠 加定理的应用
令A&=AA, B& BB ,C& CC , D& DD
S1
10.1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电压降落
元件首末端两点电压的相量差。
V&1 V&2 I&(R jX )
当电力线路首端V2、P’’、 Q’’已知时,以电压相量
V&2 作参考轴,V&2 V20o , 从节点A向节点B输送的 功率为S'=P'+jQ',有
V&1 V&2 I&(R jX )

V1
S1 •
S1'
Sly1 j B 2
R jX
S
' 2
Sly 2

• S2 V 2
jB
S~L PL
jQL I 2(R
P''2 Q''2 jX ) V22 (R
jX )
2
QB1 BV12 / 2,QB2 BV22 / 2
10.2 输电线路的功率特性
二端口网络公式
I&1 B1&(D&V&1 V&2 ), I&2 B1&(V&1 A&V&2 )
V2
P '' jQ '' (R V2
jX )
V2
P '' R Q '' X V2
j P '' X Q '' R V2
V2 V2 jV2
V1δ
V2
P '' R Q '' X V2
(纵分量)
V2
P ''
X Q '' R V2
(横分量)
I& V&2
V&1-V&2 IX
V2
IR V2
|zs|=|zLD|, rs=rLD, xs+xLD=0 ✓ 送达负荷节点的功率只有供电点输出的功率的一
半,输电效率仅为50%。
16
本章小结1
✓ 必须掌握用功率表示的电压降落公式的导出和应 用条件。要掌握电压降落,电压损耗和电压偏移 这三个常用的概念。
✓ 在元件的电抗比电阻大得多的高压电网中,感性 无功功率从电压高的一端流向电压低的一端,有 功功率则从电压相位越前的一端流向相位落后的 一端,这是交流电网传输的基本规律。
电压损耗% V1 V2 100 V 100
VN
VN
始端电压偏移% V1 VN 100 VN
末端电压偏移% V2 VN 100 VN
电压调整 % V20 V2 100 V1 V2 100
V20
V1
7
网络元件的功率损耗
电力网在传输功率的过程中要在输电线路和变压器上 产生功率损耗。由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常用的等值电路 可见,功率损耗由两部份组成:一部分是在网络元件 阻抗上产生的损耗,另一部分是在网络元件导纳上产 生的损耗。
Z22 V2 / I2 B/ A
Z12 V1 / I2 B
转移阻抗
10
10.3 沿长线的功率传输
10.4 单端供电系统的功率特性
首端接电源, 受端只接负荷。
发电机和输电线路的总阻抗记 为zs=| zs|∠θ,负荷的等值阻抗 记为zLD=|zLD|∠φ
E 2 V 2 | zs |2 I 2 2 | zs | VI cos( )
12
单端系统功率与功率极限
I=V/|zLD|
V2
E21 |ຫໍສະໝຸດ zs |2 2 | zs | cos( )
zLD
zLD
系统进到负荷点的功率为
P V 2 cos
E2 cos / | zs |
| zLD |
| zLD | | zs | 2cos( )
zs
zLD
当|zs/zLD|=l时,受端功率达到最大
E2
4 zs cos
E2 4rs
φ
15
小结
✓ 随着负荷逐渐增大,受端电压将由E单调下降到0; ✓ 受端功率P将先逐渐增大,直到系统阻抗与负荷阻
抗的模相等时, P达到极大值。此后便逐渐下降。 ✓ 若负荷功率因数滞后,φ越大,功率极限越小,相
应的临界电压也越低。
✓ 当 φ=-θ时,功率极限有最大值,此时有
V12 D B
(B
D
)
V1V2 B
(B )
A&D& B&C&1
S2
V22 A B
( A
B )
V2V1 B
(B )
进一步的探讨!

V1

I1
••• •
A, B,C, D

I2

V2
V1 I1
AV2 CV2
DBII22
V2 0 V1 0
Z11 V1 / I1 B/ D
输入阻抗
第10章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
2016年11月
G
章节内容 F
G
220KV
g
1
2×LGJ—400/50
150km 2×LGJ—120/25
LGJ—6102k0m/25
120km 2 110KV
b
50+j30MVA
x 180+j100MVA
10.1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10.2 输电线路的功率特性 10.3 沿长线的功率传输 10.4 单端供电系统的功率特性
有关电压降落几个问题的探讨!
V1 V2 V2 δV2
V2
P"R Q" X V2
j
P"
X Q"R V2
V1
V1
(V2 V2)2 (δV2)2
tg1 δV2 V2 V2
V2
V2
P '' P ''
RQ V2
X Q V2
'' ''
X R
(纵分量) (横分量)
若R<<X时,可得出什么 样的结论?
E2 cos Pm 2 | zs | [1 cos( )]
13
临界电压
Definition
与受端功率极限值对应的 受端电压。此时输电系统 的电压降落与受端电压幅 值相等。
Vcr
E
2[1 cos( )]
14
功率极限与负荷功率因数
P
Pm
2
|
zs
E2 cos | [1 cos(
)]
φ=-θ
Pm.max
电压降落的纵分量是因 传送无功功率产生的。
电压降落的横分量是因 传送有功功率产生的。
V2
Q '' X V2
V2
P '' X V2
进一步的探讨!
若以电压相量V1作参考轴,且已知电流 I和cosφ1
时, 如何推导电压降落公式?
φ1 δ I
ΔV1 RI
V1 δV1
jxI V2
电压损耗
通常,把两点间电压绝对值之差称为电压损耗,也用 V 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