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运动综合康复训练系统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

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

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康复医学是一门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医学科学。

在康复领域中,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是两个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疗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运动疗法是通过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来促进病患康复的一种疗法。

它基于生理学、运动学以及解剖学的原理,通过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运动活动来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

运动疗法可以分为主动运动疗法和被动运动疗法两种形式。

主动运动疗法是指患者自主进行的运动训练,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步行、跑步和水中运动等。

这种疗法适用于那些身体机能大致正常,但由于疾病或损伤而需要恢复的患者。

通过进行适当的主动运动,患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心肺功能以及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

被动运动疗法则是由康复专家或物理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的运动训练。

这种疗法适用于那些丧失了活动能力或无法自主进行运动训练的患者,如瘫痪患者或昏迷患者。

通过医护人员的帮助,患者可以进行被动运动,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并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物理疗法,又被称为物理治疗,是利用物理手段来促进康复的一种疗法。

它基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原理,通过使用物理学的特定能量和技术来治疗疾病和损伤。

物理疗法可以包括多种治疗手段,如热疗、冷疗、电疗、按摩和腔道疗法等。

热疗是一种利用热能来治疗疾病和缓解疼痛的物理疗法。

它可以通过热敷、热水浴、热毛巾包裹等方式施行。

热疗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松弛,减轻疲劳和疼痛,加速伤口愈合。

冷疗是一种利用冷能来治疗疾病和减轻疼痛的物理疗法。

它可以通过冰敷、冰袋包裹等方式施行。

冷疗可以减少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并帮助肌肉恢复。

电疗是一种利用电流来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物理疗法。

它可以通过低频电流、中频电流、高频电流等方式施行。

电疗可以促进肌肉收缩,增加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减轻疼痛,并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

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施加压力和摩擦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的物理疗法。

MOTOmed训练技术

MOTOmed训练技术
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适用症
神经方面疾病
痉挛
多发 性硬 化
中风 (脑卒中)
运动障 碍
瘫痪/ 麻痹
帕金森 综合症
脑瘫
仪器生产厂家
RECK公司位于德国1957年创建。主要致力于
医疗康复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RECK公司生产的MOTOmed康复设备不仅在 同类产品中出类拔萃而且更得到了广大康复专 家及患者们的充分肯定。目前MOTOmed康复 设备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在亚洲市场,与 韩国、日本的合作也已有10多年。而现在 RECK公司将致力于中国市场的开发, MOTOmed康复设备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受 益并赢得他们的认可!
MOTOmed特色



智能探测各种痉挛,并加以处理 量化功能 训练数据对比性 机器运转柔和、协调、无噪音 全金属设计,大屏幕中文彩色显示 安全可靠、高品质、高平稳性、适龄度广
MOTOmed
起针 的对 患卧 者床 不
耐用、稳固的金属构造。 有专用的床头固定装置(不需要转移患者) 底座稳重 有四轮易于移动 固定 上下高度能调节
态,必要时用毛巾加以辅助。 3.旋转功能键,为锻炼选择合适时间和阻力。 4.训练结束,按下“停止”按钮。
治疗方式
※主动训练 维持及增强肌肉强度 促进行走能力
被动 + 主动的运动方式
长期降低肌张力,放松肌肉 ※电机驱动的被动训练
调解及减轻高肌张力 四肢肌肉放松
※发动机协助的助力训练 重新发现及运用残余肌肉力量
治疗效果
缓解痉挛
重新发现参 与肌肉力量
健康人生
消除缺乏运 动的后果
改善/提高 行走能力
增强患者 康复信心
MOTOmed

残疾儿童主要康复设备清单

残疾儿童主要康复设备清单

残疾儿童主要康复设备清单一、康复运动区(PT室)
二、作业疗法区(OT)
三、认知、言语训练区(ST)
四、感觉统合疗法区:
六、理疗区
参考图片
统以图文和视频相结合的交互方式呈现给治疗师,
心理学、
针对情绪及行为障碍的儿童设计。

此外,孤独症、
唐氏综合征、话”模式,由系统自动记录,最后进行分析统计。

“林氏六音”
成人、病人营养摄取量,动态分析营养摄取结构与平衡,媒体、反馈方式齐全、双窗口显示、分窗口控制、
数据管理、教师备课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控制分析等功能,
拟现实和人机情景互动技术,以增加训练趣味性、
音乐的伴奏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节奏锻炼:
达到律动教学的目的。

MTT(德国)运动康复技术体系

MTT(德国)运动康复技术体系

运动医疗康复(MTT)什么是运动医疗康复?运动医疗运用于康复领域,它的目的是在于把病人受限的运动功能,部分或者全部重塑。

它所运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功能锻炼,也就是医疗训练。

其训练的主要目的包括: 人体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的改善。

“运动是最好的医生“这句流行于医学领域的格言有它的科学依据,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 有目的,持续规律的身体功锻炼与药物治疗有一样的效果,而且没有一般药物的副作用。

一般在物理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让病人在他们的早期康复阶段就会学习一些锻炼方法,以期在受伤或者手术后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能尽快的恢复。

运动医疗康复在这一阶段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在运动医疗康复中康复师会以个体体征和病例为基础,从不同训练器材挑选出的运动方案并精确定量为患者制定出训练计划。

其中所涉及的一些运动器材,我们在一般的健身房也能找到,但是这些被运用于运动医疗康复领域的器材必须有医疗产品资质。

这些训练器材与一般的健身器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在病人训练前精确测评其所能承受的训练负荷,从而根据病人的受负荷程度而精确定量。

并且器材包含了一套保护系统,能对超出制定负荷的训练及时自动制动。

在运动医疗康复中,许多病人在康复训练中很受鼓舞,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很明显感受到,自身机体的一些运动功能,例如耐力,平衡力,协调性得到了很快的改善。

运动医疗康复怎样进行?运动医疗康复持续的时间不尽相同。

每个训练周期也会根据病人病情和他们身体机能的差异在持续时间,锻炼范围以及锻炼强度有所调整。

(在一般的德国康复中心中,被医疗保险纳入报销的运动医疗康复时间是3个月,其中前1个月Intensiv(紧凑型)一般是在术后3周内,每周3到5次持续进行完成。

后2个月IRENA(间隔型)一般是在Intensive后每周2到3次完成)运动医疗康复大纲一般是由主治医生开出,然后由康复师具体执行。

在治疗开始前,病人要先进行身体功能测试,建立他们的诊断基础,其中包括病人一般的病例以及关节活动度,疼痛点,受负荷程度等等。

悬吊训练诊疗常规

悬吊训练诊疗常规

悬吊训练诊疗常规一、概述悬吊是一种运动感觉综合训练系统,把人体某些部位悬吊起来,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主动运动,通过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达到恢复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肌力、耐力及心血管功能,最终达到提高运动系统整体功能的方法。

基本理论:悬吊利用带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通过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不断募集不同的运动单位,从而提高神经一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

悬吊运动治疗中对于患儿的核心肌群、感觉、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改善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核心肌群在整个人体运动过程中不仅发挥着稳定姿势的作用,同时也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协调四肢发力,对于人体动作完成的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症儿童脑瘫、各种脑炎后恢复期、骨折恢复期康复治疗;儿童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肌,肌张力异常康复治疗;儿童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康复治疗;高危儿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康复治疗。

(二)禁忌症严重精神、意识障碍者;急、危重症以及病情不稳定的,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儿;长期卧床的患儿;骨折未治愈者。

三、操作流程(一)康复患儿在明确诊断后应根据患儿病情、功能障碍、承受能力、主动意识等方面考虑,并结合康复评定,确定适合进行悬吊训练治疗。

(二)悬吊训练均有经过卫生系统认证的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证的治疗师进行,所有治疗师在上岗前均经过严格的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培训。

(三)在开始悬吊运动训练治疗前,应观测患儿生命体征,确定有无悬吊训练禁忌症,详细介绍悬吊训练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并对患儿进行专业评定后,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设计完整科学的治疗方案后方可进行悬吊训练。

(四)在进行悬吊训练过程中,仔细观察患儿面部表情和身体情况,发现异常,立刻停止治疗,及时进行处理,记录并进行上报。

(五)训练结束后,患儿休息十分钟后,家属检查患儿情况,确认无损伤后进行登记并签字。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患儿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强度,避免造成过度疲劳或训练不当引发二次损伤。

康复科 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床旁下肢

康复科 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床旁下肢

关于购置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康复医学科基本情况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集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康复技术于一体,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功能最全的一家以防治、康复和研究为特色的专科诊疗中心。

康复医学科现有床位102张,职工130名,医师18人,治疗师77人,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9人,医学硕士20名。

近年来科室开展了三瘫一截综合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推拿、针灸、水疗、中药熏蒸、感觉统合训练、三伏贴疗法、植物人促醒治疗、ICB矫形鞋垫制作、低温矫形支具的制作、步态分析、膀胱尿压评定、声光电磁热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康复诊疗项目,使前来康复的患者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功能状况,得以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成为鲁西南地区康复医学行业的领跑者。

科室现被评为“济宁市卫生重点学科”,“济宁市工伤康复定点机构”,“山东省康复技能综合培训基地“,“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药预防保健中心”,“山东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等多项荣誉。

科室综合康复诊疗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主要收治范围为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骨科创伤、颈肩腰腿、植物人等病种;患者多数存在认知、言语、肢体障碍、神经性疼痛、焦虑、抑郁等情况。

2015年出院患者1000余人次,全年收入近4000万,较2014年科室收入又有了进一步提高,患者诊疗效果较以往也有明显改善。

目前,科室业务范围较广,在研科研项目十余项。

二、康复医学科设备运行情况针对住院患者,科室已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问题,为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治疗以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康复设备为主,现科室的理疗设备每日治疗人次达500人次以上,康复设备治疗每日达100人次以上,日常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治疗设备使用率较高,部分设备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患者等待治疗时间较长,康复设备作用不同,患者存在的问题现有设备不能解决,特需增加新的设备缓解临床压力,完善设备项目满足患者需求。

康复护理中的肢体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中的肢体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中的肢体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专业技术和科学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在康复护理中,肢体功能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与提高,进而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照顾和社会融合。

本文将探讨康复护理中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患者自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肢体功能训练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康复护理是通过医学、康复学和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和康复。

肢体功能训练作为康复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针对患者的运动系统进行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灵活性训练和平衡协调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状况,提高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肢体功能训练在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疾病、创伤或手术等因素的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专业的训练来促进恢复。

肢体功能训练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恢复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肌肉力量的增强、关节的灵活性恢复和平衡控制的提高。

其次,肢体功能训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肢体功能训练,患者可以恢复或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能力,如自理、进食、洗漱、穿衣等。

这些能力的恢复将使患者逐渐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升其自我照顾和社会融合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损伤程度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肢体功能训练方法和手段。

1.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采用力量训练器械、抗阻器械、负重训练等方式,针对患者的特定肌群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

通过逐渐增加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可以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患者的活动功能恢复。

2. 关节灵活性训练:通过采用主动、被动或主动被动结合的方式,针对患者的关节进行灵活性训练。

常用的训练手段包括关节活动练习、主动关节运动、主动被动关节运动等。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第8页
MOTOmed操作指南
1.接通电源,按“开始/停顿”按钮,进入待机状态 。此时电源指示灯亮起。踏板会自动旋转。 2.安放患者下肢,确保患者腿、脚、膝盖呈垂直状态 ,必要时用毛巾加以辅助。 3.旋转功效键,为锻炼选择适当时间和阻力。 4.训练结束,按下“停顿”按钮。
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第1页
适用症 神经方面疾病
痉挛
多发 性硬

中风
运动障
(脑卒中) 碍
瘫痪/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第2页
仪器生产厂家
RECK企业位于德国1957年创建。主要致力于 医疗康复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
RECK企业生产MOTOmed康复设备不但在同 类产品中出类拔萃而且更得到了广大康复教授 及患者们充分必定。当前MOTOmed康复设备 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在亚洲市场,与韩国、 日本合作也已经有10多年。而现在RECK企业 将致力于中国市场开发,MOTOmed康复设备 使越来越多中国患者受益并赢得他们认可!
第6页
MOTOmed
针对卧床不 起患者
耐用、稳固金属结构。
有专用床头固定装置(不需要转移患者)
底座稳重 有四轮易于移动 固定 上下高度能调整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第7页
MOTOmed
❖ 昏迷不醒、下肢瘫痪麻痹患者得到训练
❖ 智能识别痉挛
运动方向自动改变
❖ 主动运动时可显示左下肢和右下肢对称性训 练(肌张力分析)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第3页
治疗方式
被动 +
主动运动方式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MTT(德国)运动康复技术体系

MTT(德国)运动康复技术体系

运动医疗康复(MTT)什么是运动医疗康复?运动医疗运用于康复领域,它的目的是在于把病人受限的运动功能,部分或者全部重塑。

它所运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功能锻炼,也就是医疗训练。

其训练的主要目的包括: 人体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的改善。

“运动是最好的医生“这句流行于医学领域的格言有它的科学依据,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 有目的,持续规律的身体功锻炼与药物治疗有一样的效果,而且没有一般药物的副作用。

一般在物理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让病人在他们的早期康复阶段就会学习一些锻炼方法,以期在受伤或者手术后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能尽快的恢复。

运动医疗康复在这一阶段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在运动医疗康复中康复师会以个体体征和病例为基础,从不同训练器材挑选出的运动方案并精确定量为患者制定出训练计划。

其中所涉及的一些运动器材,我们在一般的健身房也能找到,但是这些被运用于运动医疗康复领域的器材必须有医疗产品资质。

这些训练器材与一般的健身器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在病人训练前精确测评其所能承受的训练负荷,从而根据病人的受负荷程度而精确定量。

并且器材包含了一套保护系统,能对超出制定负荷的训练及时自动制动。

在运动医疗康复中,许多病人在康复训练中很受鼓舞,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很明显感受到,自身机体的一些运动功能,例如耐力,平衡力,协调性得到了很快的改善。

运动医疗康复怎样进行?运动医疗康复持续的时间不尽相同。

每个训练周期也会根据病人病情和他们身体机能的差异在持续时间,锻炼范围以及锻炼强度有所调整。

(在一般的德国康复中心中,被医疗保险纳入报销的运动医疗康复时间是3个月,其中前1个月Intensiv(紧凑型)一般是在术后3周内,每周3到5次持续进行完成。

后2个月IRENA(间隔型)一般是在Intensive后每周2到3次完成)运动医疗康复大纲一般是由主治医生开出,然后由康复师具体执行。

在治疗开始前,病人要先进行身体功能测试,建立他们的诊断基础,其中包括病人一般的病例以及关节活动度,疼痛点,受负荷程度等等。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的区别及作用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的区别及作用

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的区别及作用陈太衡一、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区别主动运动训被动运动训以“静”为以“动”为--以“治疗师为核心”-以“患儿为核心”-“好看”、“出力” -“似玩耍、不出力”-“家长可能不理解” -治疗师感觉良好-操作难度大 -家长“满意”-功能建立的好-操作容易-运动姿势矫正好静态姿势矫正的好-还是以被动运动训练★在康复训练中治疗师是以主动运动训练为主,为主,主要基于对康复认识和理念的不同:●主动运动训练:以患儿为核心。

首先治疗师不是一个“医者”只是一个帮助者,两者就像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治疗师以挖掘与提高患儿自身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主,以解除障碍和创造条件让患儿更好的去运动。

●被动运动训练:以治疗师为核心。

治疗师以“医者”自居,患儿只是一个被动接受治疗的病人,患儿就是一个被“修理”的器具,,以降低静态性降肌张力为治疗师着眼于肢体的“紧”和“松”目的。

●被动运动训练的治疗师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的真正含义。

其而且比较有市场,★目前康复治疗的特点是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原因:1、训练过程机械化,不费脑力,患儿在治疗师的控制之下,患者听话治疗师比较有“成就”感。

2、患儿在静态下即时“效果”好:肌肉肌腱容易被拉松,异常姿势易被抑制。

3、治疗师不清楚肌张力分为静态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被动运动只能降低静态性肌张力,不能降低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4、家长也认为孩子就是一个病人,应该躺着被动接受治疗,治疗师应该卖力的给病人做训练,使紧张的肢体“松”下来,只要肢体“松”下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就建立起来(治疗者也是这么认为),但往往事与愿违。

5、治疗师卖力做训练,家长很认可。

★在康复训练中最常见的被动方法有:。

技术的主要手法)Bobath关键点控制(、12、局部牵伸、关节压缩、被动屈伸、局部刺激(体表、本体感受器)等。

3、神经易化技术(V ojta、Rood等)图为V ojta4、上田法。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悬吊技术: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概念集合,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可加强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开链运动(OKC): 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闭链运动(CKC):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如俯卧撑中上肢的运动。

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

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整体运动肌:主要作为身体运动所需的动力的来源,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如连接胸廓和骨盆,呈梭状、肌纤维以快为主,优先募集,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

局部稳定肌:局部稳定肌肉通常起源于脊椎,主要作用是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呈腱膜状,肌纤维慢肌为主、耐力活动时激活、选择性弱化、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最大收缩阻力在30%~40%条件下激活,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就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程度。

1992年,生物力学家 Panjabi 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脊柱稳定系统包括三部分:被动稳定系统、主动稳定系统、神经控制系统。

三个系统分别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其中某一因素损害,其他因素加以代偿,当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时,脊柱稳定性逐渐丧失,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核心稳定性在改善人体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悬吊训练技术的临床适应证: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脑卒中、脑外伤等颅脑损伤疾病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及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等方面。

面向步行康复训练的质量虚拟去除主动人体重力支撑系统

面向步行康复训练的质量虚拟去除主动人体重力支撑系统

面向步行康复训练的质量虚拟去除主动人体重力支撑系统乔兵;马欧【摘要】研究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病人行走动态载荷的质量虚拟去除主动人体重力支撑(Body weight support,BWS)系统.该主动BWS系统能够根据人体的加速度反馈实时调节悬挂绳索中的张力,以达到同时平衡作用在病人身体上的重力和惯性力.为了验证该主动BWS的技术可行性,设计了一个简化的实验装置,利用偏心轮带动滑块作上下运动来模拟人体在垂直方向的步态,悬挂滑块的绳索中的张力根据滑块的加速度反馈进行调节,滑块与偏心轮之间的接触力代表动态行走载荷.实验结果表明,质量虚拟去除主动BWS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在步行康复跑步机上行走的重力载荷和惯性载荷,从而使病人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时获得好像失去了部分身体质量的动力学感受.%An active body-weight support (BWS) system is investigated with virtual mass offloading capability to reduce the walking burden on patienti. The main idea of the BWS technology uses an active control winch to regulate the tension on the suspension cable based on the acceleration feedback to the offload both the weight and the inertia force acting on the patient body. A patient supported in such an active BWS system can walk on the treadmill with an ease dynamic load as ifhe/she loses partial mass of his/her body. To verify its engineering feasibility, a simplified testbed based on a cable pulley suspended cam-slider system is designed. And it can generate a periodical motion pattern similar to a human gait.A load cell is installed on the interconnect slider and the cable. The cable is driven by a controlled winch based on the acceleration feedback of the slider.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sliderand the cam is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load of the slider.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virtual mass offloading active BWS system can simultaneously reduce both gravitational and inertial loads of the walking body, thus it implies that the walking body suspended in the BWS system loses dynamics as if the certain amount of the body mass is removed.【期刊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3)001【总页数】7页(P120-126)【关键词】人体重力支撑;主动BWS;被动BWS;步行康复训练;跑步机【作者】乔兵;马欧【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南京,210016;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系,美国,NM,88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2.3根据统计,由于受外伤、中风、大脑损伤、脊髓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困扰,全世界大约有两千六百多万人患有下肢运动能力方面的残疾[1]。

《中风的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范文

《中风的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范文

《中风的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篇一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引发身体各部位功能障碍。

中风的康复过程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积极的康复训练。

因此,针对中风的主动康复系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现状、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现状目前,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该系统主要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刺激大脑神经元,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

此外,该系统还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三、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原理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可塑性理论:大脑具有自我修复和重塑的能力,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元,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

2. 现代科技手段:该系统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康复训练环境。

3. 个性化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包括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内容等,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四、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应用中风主动康复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该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帮助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如肢体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康复训练数据,帮助医生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五、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广阔。

以下为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1. 智能化:未来的中风主动康复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患者的实时生理指标和康复情况,自动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2. 个性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的中风主动康复系统将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2024年中风的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范文

《2024年中风的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范文

《中风的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篇一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康复是中风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其中主动康复系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现状、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风与康复概述中风是一种由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患者常常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清、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

康复是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康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但效果有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主动康复系统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三、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研究现状目前,中风主动康复系统主要基于现代科技手段,如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这些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进行主动的肢体运动训练、言语训练等。

此外,一些智能康复系统还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实时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四、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方法与技术1. 机器人辅助康复系统:利用机器人技术为患者提供稳定的支持,使患者能够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肢体运动训练。

该系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调整辅助力度,使训练更加有效。

2. 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患者提供虚拟的康复环境,使患者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各种运动训练。

该系统能够提高患者的训练兴趣,增强训练效果。

3. 智能康复系统: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五、中风主动康复系统的应用与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中风主动康复系统在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主动的肢体运动训练、言语训练等,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这些系统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六、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风主动康复系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

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在康复训练中最常见的被动方法有:
• 1、 关键点控制(Bobath技术的主要手法)。 • 2、 局部牵伸、关节压缩、被动屈伸、局部刺激(体表、本体感 受器)等。 • 3、 神经易化技术(Vojta、 Rood等) • 4、 牵拉、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穿戴矫形器、站斜板、站站立架 等。 • 5、 经络导频、脑循环、体外反博、高压氧等仪器治疗。 • 6、 脑神经营养药、肉毒毒素等临床治疗。 • 7、 传统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
AHA/ASA发布首部成人卒中康复指南 针对步态问题进行强化重复训练
• 指南指出,卒中后最具有破坏性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步态问题,患 者会出现无法行走或行走困难;步态的恢复也是卒中患者康复的 重要目标。相关步态训练包括起立、坐下、爬楼梯、转向、移动 (如从轮椅到床上,或者从床上到轮椅上)、卒中后使用轮椅、 快速行走以及指定距离的行走等。
• 可以得出结论:想降低肌张力和肢体紧张,只有使肌肉恢复正常 的功能和患者学会正确的运动模式。
三、 如何处理好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 训练的关系
• 被动运动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并不是“无用武之地”,它会起到一 定的作用,但我们运用它时不能超出它自身作用的极限。在康复 训练中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被动运动训练为主动运 动训练服务,解除障碍,为主动运动训练创造条件。
• 康复医学的正在高度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很多传统观念都在被重 新论述,挑战与机遇并存,以康复的效度作为衡量标准的创新观 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 运动不仅是神经功能的表现,更是一种大脑最易读懂的语言—— 人与环境交流的方式。同样,瘫痪也不仅仅是随意运动的丧失, 而是随意运动丧失后环境作用下的综合表现。因此深入认识瘫痪 的构成,调整环境与残疾者的交流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塑, 是神经康复的路径之一。

神经训导康复治疗体系的特点

神经训导康复治疗体系的特点

附件1 神经训导康复治疗体系的特点为什么说该治疗体系在世界康复医学领域已处领先地位赵文汝【摘要】1.神经训导康复治疗体系具有疗效好、中医康复特色突出,以及较长时间保持领先的能力以循经导络中医导引反馈技术为主形成的系列主动运动的康复方法,行业专家的验收,12年临床验证,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国内外应用的康复方法的效果,加之专著的出版、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设备,使该方法拥有保持较长时间领先的活力。

2. 在世界康复医学领域处领先地位神经训导康复治疗方法系针对原发病变,以循经导络中医导引反馈技术为基本技术,以系列原始创新的、“目标-动力”机制下的主动运动,以神经潜能开发、运动程序重建和运动模式重塑为主要训练步骤,恢复脑、脊髓和骨关节肌肉损伤后丧失的功能,独树一帜。

经查新检索,国内外未见相同或类似研究的报道。

3. 具有促使世界康复医学迈上新台阶、跨入新时代的引领作用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康复方法的作用,主要为恢复脊髓层面(低位中枢)反射弧,并防止肌肉和关节的粘连,对高位中枢(脑)功能恢复的作用较弱,而偏瘫、脑瘫、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等均为高位中枢损伤所致。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主要作用于高位中枢层面,通过恢复损伤的脑功能以恢复丧失的运动功能,同时具有恢复脊髓层面的功能及防止骨关节、肌肉粘连的作用。

研制的循经导络神经训导一对多治疗系统,能够实现一名治疗师通过系统操作平台,同时为5-8名患者进行循经导络神经训导康复训练,有促进康复训练模式转变的作用。

综上所述,神经训导康复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化发展,是我国在康复理论、方法和康复配套设备等方面,全方位领先世界康复医学的重要契机!前言要了解神经训导康复治疗体系的先进性,必须首先明了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康复技术的现状。

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两者间的比较,试图说明神经训导康复技术为什么先进,以及在世界康复医学领域所处的位置。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的形成,系自己在国外6年从事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发现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康复方法中存在众多缺陷后,从1995年开始进行新机制和新方法方面的研究。

上海语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YL-7000A四肢联动全身康复训练系统 技术参数

上海语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YL-7000A四肢联动全身康复训练系统 技术参数

四肢联动全身康复训练系统YL-7000A技术参数一、产品目标通过自主控制的肢体被动康复运动功能训练,抑制异常、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同时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从而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有效改善全身各部位协调性和平衡控制能力,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二、应用范围中风,偏瘫,截瘫,心肺康复,骨关节病,老年康复,有氧训练等各康复领域。

三、功能描述1、可有效解决临床偏瘫或截瘫患者零肌力的早期主动功能康复训练。

2、超平滑的全身功能康复运动训练,通过一肢带动三肢、健侧带动患侧,实现安全有效而又实用的自主控制的“肢体被动运动”。

3、健侧肢体做主动运动,患侧肢体做被动运动,上肢做正常人平滑圆弧流线性模拟运动、下肢按正常人体运动曲线轨迹自然运动。

4、患者用健侧肢体带动运动,安全的主动运动,不会引起痉挛,并可加快本体感觉的恢复。

5、可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性动作的主动运动训练。

模拟日常生活中正常人肢体运动,上肢是伸缩曲张的运动模式,下肢是蹬踏前倾的运动模式。

6、有效改善上下肢及全身其他部位一起联动的协调性及平衡性。

上下肢一起联动,可增强腰背的肌力,恢复躯干的稳定性,同时早期的协调性的运动可增强躯干早期平衡的控制能力。

7、通过自主控制运动训练,为偏瘫和截瘫病人提供了早期的有氧训练。

8、设备自带无线心率接收器装置,佩戴好心率带时可设定目标靶心率。

9、1~10级可调的运动强度,负荷手动调节即时显示,可做节律性的抗阻力量训练。

10、能够有效避免膝过伸或髋外旋的髋膝腿部支撑杆,可以让下肢零肌力的患者实现早期膝关节零度伸直位的训练。

11、超大薄膜开关操作简单实用,大屏幕LED液晶显示,可显示:治疗时间、步频、运动强度、功率、新陈代谢率、累计步伐数、能量消耗值、体重、心率等。

四、技术特点1、训练者可自主选择体重、步频和步速;2、运动强度系统自1~10级范围可调,调节简单轻便,传送带光滑运转流畅;3、最大承受重量200公斤以内;4、座椅360度旋转活动范围调节,90度锁定间隔;5、座椅前后和两侧均有舒适的扶手;且扶手可折叠,方便病人转移;6、座椅滑轨装置,前后18档以上可调、步长320mm以上,上下可调节50mm;7、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靠椅,靠背倾斜可调角度8度,可满足未恢复坐位平衡患者的早期功能运动;8、设备扶手长短可调;9、防滑减震脚踏板,脚底缓冲、四周和脚跟增高保护以及固定双脚的绑脚带,确保患者轻松安全蹬踏,10、髋膝腿部支撑架矫正器可以有效避免膝过伸和髋外旋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客观、量化的康复功能评定,为运动功能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198000.00
1.功能评定模块:
由感觉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等项目组成,主要用于人体运动能力检测和评定,客观、量化的康复功能评定可使康复师了解受训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点,为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模块:
针对上肢运动、手指精细动作以及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训练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用于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
1. 提供功能评定,由感觉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等评定项目组成,主要用于人体运动能力检测和评定,客观、量化的康复功能评定为康复师了解受训者运动功能障碍点,制定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案,指导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2. 提供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针对上肢运动、手指精细动作以及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训练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用于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
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1. 感知运动控制的原理与主动运动的训练形式的结合,有效促进对应的中枢运动神经网络的激活;长期坚持,更有助于预防颈椎病、颈肩部肌肉劳损、坐骨神经痛、静脉曲张、肌力耐力低下等症状,维护身心健康。
2. 虚拟体感互动技术与多媒体动画反馈技术的结合,有效提高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智能分析和控制康复程序,有效提升康复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3.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模块:
针对下肢关节活动度、肌力、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训练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用于下肢功能的康复训练。
4.脊柱功能康复训练模块:
针对脊柱的姿势、柔韧性以及稳定性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可提高患者的脊椎运动能力,有助于治疗或预防颈椎病、颈肩部肌肉劳损、肌力耐力低下等。
8)远红外人体动作捕捉设备
9)远程射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读写设备
10)IC卡(硬卡)
产品用途:
适用于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脊柱功能、平衡功能、综合拓展以及功能检测评定,也可进行颈椎、腰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特点和功能:
本系统有六大模块组成,分别为功能评定、上肢功能康复训练、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脊柱功能康复训练、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综合拓展训练,主要的特点和功能如下:
5. 提供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针对静态平衡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充分利用虚拟情景、远近景和动静景的视觉呈现效果,提供丰富的视觉、感知觉刺激元素,促进平衡感控制。
6. 提供综合拓展训练,主要用于身体机能的综合拓展训练,动作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运动,通过全身运动的形式,促进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改善和提升身体运动机能,调适身心状态。
5.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模块:
针对静态平衡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充分利用虚拟情景、远近景和动静景的视觉呈现效果,提供丰富的视觉、感知觉刺激元素,促进平衡感控制。
6.综合拓展训练模块:
主要用于身体机能的综合拓展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进行全身联合协调运动,促进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改善和提升身体运动机能,调适身心状态。
型号
品名
技术参数
特点和功能
单位
价格:元
C-ZYK-02
主动运动综合康复训练系统
硬件组成:
1)CPU: Intel i5 主频为3.1-GHz或更快的处理器
2)内存:4G(或以上)
3)独显:显存2G(或以上)
4)硬盘:500G(或以上)
5)操作系统:win7 (32bit)
6)USB2.0接口
7)46寸大屏幕液晶电视
3. 提供下肢功能的康复训练,针对下肢关节活动度、肌力、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训练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用于下肢功能的康复训练。
4. 提供脊柱功能的康复训练,针对脊柱的姿势、柔韧性以及稳定性提供相应的体感互动主题游戏,可提高受训者的脊椎运动能力,有助于预防颈椎病、颈肩部肌肉劳损、肌力耐力低下等。

198000.00
C-ZYK-01
主动运动综合康复训练系统
详细参数
CPU: Intel i5 主频为3.1-GHz或更快的处理器
内存:4G(或以上)
独显:显存2G(或以上)
硬盘:500G(或以上)
操作系统:win7 (32bit)
配有USB2.0的接口
配置46寸大屏幕液晶电视
主动运动综合康复训练系统以运动人体科学为依据,以受训者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包含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脊柱功能、平衡功能、综合拓展以及功能评定六大模块,涵盖颈椎、腰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内容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