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理论与电感

合集下载

传输线理论及信号完整性分析

传输线理论及信号完整性分析

信号完整性分析(Signal Integrity) SI的四种分析、描述手段和途径
传输线理论
多长的走线才是传输线? 这和信号的传播速度有关,在FR4板材上铜线条中信号速 度为6in/ns。简单的说,只要信号在走线上的往返时间大于 信号的上升时间,PCB上的走线就应当做传输线来处理。 对于传输时间<信号上升时间的线路,由于对信号的影响 微乎其微,所以在此不做讨论。 假设有一段60英寸长的PCB走线,如图1所示,返回路径是 PCB板内层靠近信号线的地平面,信号线和地平面间在远端开 路。 在这段走线上加一个上升时间为1ns的信号,在最初的1ns 时间,信号在线条上还是走了6英寸。
*这个很容易理解,线之间的间距大,其分布电容电感之间的影响就小,电 磁场耦合也会变小
2.在满足阻抗要求的情况下,应该使传输线和参考平面间的距离越小 越好(减小H)。这样做会让传输线和参考平面更紧密的耦合,减少 临近线的干扰 3.对于关键信号(例如时钟信号)用差分走线,如果系统设计允许的 话
*差分信号的共模抑制好,能有效的抑制临近线的干扰。但是很多时候系统 设计就是单端模式。 *设计中要尽量减小H,但也不是无限制的,还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
传输线理论与
信号完整性分析
一、传输线理论
§1.什么是传输线
什么是传输线呢?任何2个有长度的导体就是传输线,如下图所示。 对于传输线,要彻底忘记“地”的概念,所谓的地不过是信号的 返回路径。所以传输线就是由信号路径和其返回路径构成的.
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速度到底是多少呢?假定传输线介质的介电常数为4.空 气中信号的速度为 3000, 000km每秒,即30cm/nsec.那么在介质中的速度 就为 :
信号完整性分析(Signal Integrity)

第2章传输线理论

第2章传输线理论

j z
1 2Z0
(U1
I1Z0 )e
j z
(2―2―14)
同样可以写成三角函数表达式
U (z)
U1 cos z
jZ0
sin z
I
(
z)
j
U1 Z0
sin
z
I1
cos
z
(2―2―1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由式(2―2―5)和式(2―2―6)两式可以看出,传输线 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分组成,即有
U (z)
A1e j z
A2e j z
Ui(z) Ur(z)
I
(z)ຫໍສະໝຸດ 1 Z0A1e j z
1 Z0
A2e j z
Ii(z)
Ir(z)
(2―2―16)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 则沿线电压的瞬时值为
u(z,t) Re[U (Z )e ji ] A1 cos(t z) A2 cos(t z)
式中v0为光速。由此可见,双线和同轴线上行波电
压和行波电流的相速度等于传输线周围介质中的光速,
它和频率无关,只决定周围介质特性参量ε,这种波称为
无色散波。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 相波长λp
相波长λp是指同一个时刻传输线上电磁波的相位相 差2π的距离,即有
p
2
vp f
vpT
0 r
(2―3―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这种路的分析方法,又称为长线理论。事实上,“场” 的理论和“路”的理论既是紧密相关的,又是相互补充 的。有些传输线宜用“场”的理论去处理,而有些传输 线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归结为“路”的问题来处理, 这样就可借用熟知的电路理论和现成方法,使问题的处 理大为简化。

微带传输线微带电容微带电感设计

微带传输线微带电容微带电感设计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对微带元件的高 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轻量化等要求 更高,因此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耦合器、振荡器等。
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卫星通 信等领域,微带线电容被用于实 现信号的传输、处理和转换等功
能。
此外,微带线电容还可以用于制 作传感器、天线、功率放大器等 电子器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
高性能等优点。
03
微带电感设计
微带线电感的基本原理
微带线电感是由微带线绕成一定 形状的电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
薄膜工艺
发展薄膜工艺,降低微带 元件的介质厚度,提高元 件性能。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微带 元件,实现个性化定制和 快速原型制作。
新应用领域的开发
物联网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 带元件在物联网设备中的应用将
更加广泛。
医疗电子领域
由于微带元件具有小型化、低功耗 和高集成度等特点,其在医疗电子 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优化设计的应用实例
微带传输线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优化微带传输线的设计,实现信号的高 效传输。
微带电容
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中,优化微带电容的设计可以提高电路的 性能。
微带电感
在射频识别(RFID)标签、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优化微带电 感的设பைடு நூலகம்有助于提高识别准确性和通信距离。
05
微带传输线、微带电容 、微带电感的未来发展 趋势
微带传输线、微带电 容、微带电感设计
目录
• 微带传输线基本理论 • 微带电容设计 • 微带电感设计 • 微带传输线、微带电容、微带电感的
优化设计 • 微带传输线、微带电容、微带电感的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简称TLT,是有限的电子单元电流和电压的研究,构成电子系统的基础。

TLT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设计和分析简单或复杂的电路,尤其是复杂的多路径电路,比如电磁波传输线和低频无线系统。

TLT涉及到不同电子元件的耦合和交互作用,这可能影响电路的性能。

TLT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对某种类型传输线的整体特性的理论分析,以及一种特定的传输线特性的数学模型。

首先,TLT涉及到分析整体电路特性,尤其是了解传输线阻抗和复数频率响应的表现。

传输线的阻抗取决于电流限制,因此,可以用它来确定一个传输线的最大功率。

此外,它也可以描述在特定频率下,传输线的特性是怎样的,也可以用这个技术来识别电路中的损耗和噪声。

其次,TLT提供了一种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征不同类型传输线的特性的方法。

通过用各种类型的装置,可以计算各个元件和电路参数,如电容或电感,可以进一步确定电路的性能。

TLT也可以用来模拟时变电路,以更准确地模拟传输线和系统的行为。

最后,TLT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关联性。

物理,光学和无线技术等领域,可以通过TLT来明确传输行为,以帮助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好的网络服务。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将机械和电气特性调整到要求的值,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总而言之,TLT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在设计电路时,
帮助我们分析电路特性,并保证传输可靠性与质量。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开发出质量良好的电路,还可以用来表征传输线的性能,以帮助改善系统的性能,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TLT的优点也可以用在更多其他领域,比如物理学,光学和无线电,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效果。

传输线的工作原理

传输线的工作原理

传输线的工作原理传输线是一种用于传输信号或能量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电信、电力、无线通信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学和电路理论,下面将详细介绍传输线的工作原理。

一、传输线的定义和分类- 传输线是指在频率相对较高或传输距离较长的情况下用于传输信号或能量的导线或管路装置。

- 传输线可以根据导线结构、传输方式和信号类型等进行分类,常见的有电缆传输线、平衡传输线和非平衡传输线等。

二、传输线的基本结构- 传输线由两根导线组成,分别被称为中心导体和外部导体,中心导体用于传输信号或能量,外部导体则用于屏蔽和接地。

- 两根导线之间通过绝缘体隔离,以避免导线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短路。

三、1. 电磁场传输原理- 当传输线上通过电流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电磁场。

- 这个电磁场会沿着传输线进行传播,并在信号源和负载之间进行能量传递。

2. 信号传输原理- 传输线上的信号传输是通过信号的电磁波在导线上进行传播来实现的。

- 信号的传输速度取决于传输线的长度和信号速度。

3. 阻抗匹配原理- 传输线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信号源和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

- 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反射和信号损耗,而传输线的设计可确保信号的最佳传输。

4. 屏蔽和干扰抑制原理- 传输线的外部导体可以提供屏蔽作用,防止外界电磁干扰进入传输线。

- 同时,传输线的结构也可以减少信号内部的干扰,确保信号的完整性和可靠传输。

5. 传输线参数的影响- 传输线参数如电阻、电感和电容等会影响传输线的性能。

- 这些参数通常通过设计和调整传输线的结构和材料来优化。

6. 信号衰减和延迟- 传输线上的信号会受到衰减和延迟的影响,这取决于传输线的长度、频率和材料等因素。

- 为了最小化信号衰减和延迟,需要采用合适的传输线类型和长度。

四、传输线的应用1. 电信领域- 传输线在电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电话线路、宽带网络等通信设备中,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

2. 电力领域- 电力传输线用于电力输送和配电系统,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家庭、工厂等终端用户。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一、引言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在电磁波传输中的应用,是电路理论与电磁场理论的结合。

传输线理论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信号传输、功率传输、阻抗匹配等领域。

本篇总结将对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参数、特性等进行概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二、传输线的基本原理1. 传输线的基本结构传输线是由两个导体构成的均匀、无损耗的线路,通常是平行的。

传输线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三维的。

常见的传输线有两线制传输线(两根导线)、同轴线(内外两层金属导体)、微带线(介质模块和一侧有金属层)、光纤(传输光信号)等。

2.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中的特性阻抗是指在线路的某一截面上,正向行波与反向行波之间的电压与电流之比。

特性阻抗是传输线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信号的传输和匹配等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传输线有50欧姆的同轴线和75欧姆的同轴线。

3. 传输线的传输方程传输线的传输方程是描述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微分方程。

根据传输线的结构和电磁学原理可以推导出不同类型传输线的传输方程。

传输方程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来。

4. 传输线的传输特性传输线的传输特性是指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

传输特性包括传输速度、传播损耗、幅度响应、相位延迟等。

传输线的特性决定了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过程和传输质量。

三、传输线参数的计算与分析1. 传输线的参数传输线的参数包括电感、电容、电阻和导纳。

这些参数在传输线建模和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电感和电容决定了传输线的频率响应和传输速度,电阻决定了传输线的传输损耗,导纳决定了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特性。

2. 传输线参数的计算传输线参数可以通过传输线的几何结构、介质材料和频率等因素计算得到。

例如,同轴线的电感和电容可以通过导体几何尺寸和介质材料的电学常数计算得到。

微带线的参数可以通过线宽、线距和介质材料等参数计算得到。

3. 传输线参数的分析传输线参数的分析可以用于评估传输线的性能和优化设计。

单芯电缆的阻抗值

单芯电缆的阻抗值

单芯电缆的阻抗值单芯电缆的阻抗值是指电缆在传输电信号时所表现出的阻抗特性。

阻抗值对于电信号的传输和匹配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单芯电缆阻抗值的详细解释:阻抗的定义:电缆阻抗是电信号在电缆中传播时所遇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电性参数的综合体现。

它通常用欧姆(Ω)为单位,表示电缆对电信号流动的阻力。

传输线理论:单芯电缆的阻抗值与传输线理论有关。

传输线理论描述了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方式,其中阻抗是描述电信号传输效果的关键参数。

电阻成分:阻抗中的电阻成分通常由电缆的导体电阻贡献。

电阻导致电信号在电缆中发生功率损耗。

电感成分:电感是由电缆的导体绕成线圈而形成的,它对于高频信号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

电感导致电信号在电缆中产生相位延迟。

电容成分:电缆中的电容主要由导体和绝缘之间的电场引起。

电容对于电信号的高频响应和信号的传播速度起着关键作用。

匹配问题:电缆的阻抗值需要与连接的设备或系统匹配,以确保信号的有效传输。

匹配问题可以通过适当选择电缆阻抗来解决。

标准阻抗值:常见的单芯电缆阻抗值包括50Ω和75Ω,这两者是电信系统中最常见的阻抗标准。

50Ω电缆通常用于射频(RF)和通信系统,而75Ω电缆主要用于视频和广播系统。

波长和频率关系:阻抗值通常与电缆中传播的信号的波长和频率有关。

在高频信号传输中,阻抗的选择会更加关键。

传输线匹配: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反射和信号损失,电缆的阻抗应该与连接到它的其他传输线或设备的阻抗相匹配。

总体而言,电缆的阻抗值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影响着电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系统性能。

在特定应用中,选择适当的阻抗值对于确保最佳的信号传输至关重要。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是一个独特而有用的工程学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和设计电磁元件系统,从电网传输线到微波电路到现代超导传输线。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磁元件的设计,如回路,滤波器,复用器,噪声抑制器和天线。

传输线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电网传输线和微波通信线路行为的模型,特别是其中的损耗和延迟。

传输线理论是基于电磁学和电磁元件的。

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电磁学理论,它描述了电磁场的传播行为,以及电磁场如何与电磁元件互相作用。

它也是一种电子学理论,它用来研究电路设计中的一系列概念,如电感,电容和电抗。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电子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电磁连接,称为传输线。

传输线有一个电阻,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它们与元件互联,可以影响电路的性能。

传输线理论主要是研究这种电磁连接,建立一种特定的传输线模型,从而可以预测电路的行为。

传输线理论主要用来解决三类问题:电路中信号的传播速度,电路损耗的大小,以及电路的阻抗特性。

它的实用性可以在于设计的滤波器,复用器,噪声抑制器,网络和天线等电磁元件中得到体现。

传输线理论的计算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电路的行为,设计的电路可以根据模型的结果进行调整。

在现代电路和电子系统的设计中,传输线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它帮助设计者有效地把握电路和电子系统的性能,提高设计效率,
缩短项目周期,为后续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传输线理论是一种用于分析电磁元件的有效方法,它针对电磁场的传播行为,电路损耗和电路阻抗特性,提出一系列模型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和电子系统设计中,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质量和开发效率。

传输线理论与电感

传输线理论与电感

目錄第一章傳輸線理論一傳輸線原理二微帶傳輸線三微帶傳輸線之不連續分析第二章被動元件之電感設計與分析一電感原理二電感結構與分析三電感設計與模擬四電感分析與量測第一章傳輸線理論傳輸線理論與傳統電路學之最大不同,主要在於元件之尺寸與傳導電波之波長的比值。

當元件尺寸遠小於傳輸線之電波波長時,傳統的電路學理論才可以使用,一般以傳輸波長(Guide wavelength)的二十分之ㄧ(λ/20)為最大尺寸,稱為集總元件(Lumped elements);反之,若元件的尺寸接近傳輸波長,由於元件上不同位置之電壓或電流的大小與相位均可能不相同,因而稱為散佈式元件(Distributed elements)。

由於通訊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相對的傳輸波長也越來越小,要使電路之設計完全由集總元件所構成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因此,運用散佈式元件設計電路也成為無法避免的選擇。

當然,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得集總元件的製作變得越來越小,例如運用半導體製程、高介電材質之低溫共燒陶瓷(LTCC)、微機電(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等技術製作集總元件,然而,其中電路之分析與設計能不乏運用到散佈式傳輸線的理論,如微帶線(Microstrip Lines)、夾心帶線(Strip Lines)等的理論。

因此,本章以討論散佈式傳輸線的理論開始,進而以微帶傳輸線為例介紹其理論與公式,並討論微帶傳輸線之各種不連續之電路,以作為後續章節之被動元件的運用。

一、傳輸線原理傳輸線之電路表示方式一般以兩條等長的導線表示,如圖1.1(a)。

其中一小段長度為Δz 的傳輸線,可以用1.1(b)的集總元件電路模型描述,其中(a)(b)圖1.1 傳輸線之等效電路圖R=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串聯電阻,單位Ω/m 。

L=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串聯電感,單位H/m 。

G=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並聯電導,單位S/m 。

R=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並聯電容,單位F/m 。

传输线参数计算

传输线参数计算

传输线参数计算概述传输线参数计算是电磁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用于分析和设计电磁场传输线的性能。

传输线参数包括电阻、电感、电容和导纳等信息,通过计算可以了解传输线的信号传输特性,以及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

传输线参数的计算方法电阻计算传输线的电阻主要由导线材料的电阻造成。

根据导线的材料和尺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传输线的电阻:\[ R = \rho \cdot \frac{l}{A} \]其中,\( R \) 是电阻,\( \rho \) 是导线材料的电阻率,\( l \) 是导线的长度,\( A \) 是导线的横截面积。

电感计算传输线的电感主要由导线的长度和形状造成。

对于简单的传输线,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感:\[ L = \mu \cdot \frac{l}{\pi} \cdot \ln\left(\frac{2l}{d}\right) \]其中,\( L \) 是电感,\( \mu \) 是导线材料的磁导率,\( l \) 是导线的长度,\( d \) 是导线的直径。

电容计算传输线的电容主要由导线之间的电场分布造成。

对于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电容,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C = \frac{\varepsilon \cdot \varepsilon_0 \cdotl}{\ln\left(\frac{d}{r}\right)} \]其中,\( C \) 是电容,\( \varepsilon \) 是导线材料的相对电容率,\( \varepsilon_0 \) 是真空中的电容率,\( l \) 是导线的长度,\( d \) 是导线之间的距离,\( r \) 是导线的半径。

导纳计算传输线的导纳是电流和电压的比例,表示传输线对电流的传输能力。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传输线的导纳:\[ Y = G + j\omega C \]其中,\( Y \) 是导纳,\( G \) 是传输线的电导,\( \omega \) 是角频率,\( C \) 是传输线的电容。

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 一、传输线1.1、传输线模型在高速电路的世界里,因操作频率的升高,波长相对变短。

当波长与线路的长度接近到相近的数量级时,必须把信号当电磁波来看。

当高速信号沿着信号线传输时,会存在电阻、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如图A )。

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的存在,为反射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1.2、信号沿传输线传输的过程在低速信号传输时,我们认为发送的信号与接收的信号是同时到达的,且信号的形状完全一样,然而在高速电路下,情况将不是这样,可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图B 中,电源+E 经开关S1与传输线的始端相连,传输线的终端接负载R ,假设传输线本身的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

那么,当开关合上时,传输线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将出现什么变化? 许多人会说,“开关合上后,传输线各点的电压由0V 变为+E ,电流等于E/Z0。

” 这个回答对于达到稳定的情况是正确的,然而在开关合上的瞬间,情况不是这样的。

从上述模型中可以看到,每一根传输线都具有一定的电感和电容。

假设传输线分成许多长度为ΔXi 的小段,设每一小段具有电感L i 和电容C i (i 设为段号)。

我们知道由于电感的存在将阻碍电压的突变,由此出发我们来看一下信号传输的瞬态过程。

开关合上的瞬时(t =0),传输线始端电压V 0由0变为+E ,这时C 1尚未充电,因此全部的电压变化加到L 1上,由于电感中反电动势的作用,使得电感中电流的变化迟后于加在它上面的电压变化,此后,随着电感L 1上电流i 1的增加,将流过C 1使电容充电,而电容上电压的变化又要滞后于它的充电电流的变化,因此电压U 1的变化相对于U 0的变化又滞后一段时间Δt ,由于ΔL和ΔC数值很小,因此引起的延迟时间也是很小的。

当U1开始上升时,由于L2的存在,又阻碍着电流立即进入第二小段,当经Δt时间,C1上的电压已充到V1=+E时,L1两端的电压差等于0,它的电流达到某一个值(设为I),暂时保持不变,这时这个电流进入第二小段,成为C2的充电电流iXY 图C、传输线上电压波和电流波图A 、R :Resistance per Unit LengthL: Inductance per Unit Length C: Capacitance per LengthG: Conductance per Unit Length2。

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

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

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传输线阻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 电感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电感传输线是由电感元件组成的传输线,如同轴电感传输线或平行电感传输线。

电感传输线的阻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Zl = jωL其中,Zl是电感传输线的阻抗,j是虚数单位,ω是角频率,L是电感元件的电感。

2. 电容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电容传输线是由电容元件组成的传输线,如同轴电容传输线或平行电容传输线。

电容传输线的阻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Zc = 1 / (jωC)其中,Zc是电容传输线的阻抗,j是虚数单位,ω是角频率,C是电容元件的电容。

3. 电阻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电阻传输线是由电阻元件组成的传输线,如同轴电阻传输线或平行电阻传输线。

电阻传输线的阻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Zr = R其中,Zr是电阻传输线的阻抗,R是电阻元件的电阻。

4. 传输线自然阻抗的计算公式:传输线的自然阻抗描述了传输线上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Zo = √(Zl * Zc)其中,Zo是传输线的自然阻抗,Zl是传输线的电感阻抗,Zc是传输线的电容阻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都是基于传输线处于恒定状态下的情况,也就是输入信号的频率不随时间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传输线的长度、电磁波的衰减等因素对阻抗的影响。

参考内容:- Pozar, D. M. (2011). Microwave engineering. Wiley.- Harrington, R. F. (2003). Time-Harmonic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EEE Press.- Balanis, C. A. (2005). Antenna Theory: Analysis and Design. Wiley.这些参考内容是经典的电磁场和传输线理论教科书,详细介绍了关于电讯、微波和天线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均匀传输线的传播常数γ:γ=()()C G L R j j 0000ωω++=α+j β式中α称为衰减常数,β称为相移常数,R 0 、 G 0 、 L 0 和 C 0分别为分布在传输线上的每米的电阻、电导、电感、电容。

均匀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 c =C G L Rj j 0000ωω++ 传输线终端的反射系数:p=Z Z Z ZC L C L+- (Z L 为终端负载阻抗)当Z L =Z C 时,p=0,称为无反射匹配。

此时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以及沿传输线任一点向终端看去的阻抗,都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为Z C ,负载阻抗为Z L ,长度为ι的传输线的输入阻抗Z i :Z i =Z e e cl l p p γγ2211---+ 或用双曲线函数的形式表示为:Z i =Z Z Z Z Z C L C C Ll sh l ch l sh l ch γγγγ++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对于同一负载Z L ,通过不同参数和不同长度的传输线接信号源,其输入阻抗是不同的。

因此,传输线可以作负载的阻抗变换器。

无损耗传输线R 0 =0 ,G 0=0的传输线称为无损耗传输线。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传播常数: Z c =C L 0(是与频率无关的纯电阻) γ=j C L 00ω(α=0,β=C L 00ω)无损耗传输线上的驻波与驻波比设无损耗传输线终端负载阻抗为 Z L =R L +jX L ,则终端的反射系数为:p=Z Z Z ZC L C L+-=X Z R X Z R LC L L C L j j +++-))((=︳p ︱e j ϕ p 一般为复数。

除开Z L =∞(终端开路),Z L =0(终端短路)及R L =O (负载为纯电抗)外,都有︳p ︱<1,即在传输线终端及沿线各点,反射波的幅度都小于入射波的幅度。

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电压幅度沿线成为驻定的波浪式分布,这一现象称为线上存在驻波。

传输线理论及微带传输线的设计与制作

传输线理论及微带传输线的设计与制作

考虑一段特性阻抗为 Zo 的传输线,一端接信号源,另一端则接上负载,如图 6-2 所示。
并假设此传输线无耗,且其传输系数 γ =jβ ,则传输线上电压及电流方程式可以用下列二式
表示:
V (z) V ez V ez
式(6-16)
I (z) I ez I ez
式(6-17)
I(z) I ez I ez
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 的等效电路可由 R、L、G、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 6-1 所示。
单位长度
图 6-1 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
方程式:
d 2V (z) dz 2
G C
1 2
( R Yo
GZo )
其中 Y0 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导纳(Characteristic Adimttance), 其公式为:
1C YO ZO L
(二) 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Transmission Line )
式(6-14) 式(6-15)
(A)无损耗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Lossless Line)
IL
1 Zo
(V
V
)
式(6-20)
合并式(6-18)及(6-20)可得负载阻抗(Load Impedance):
ZL
VL IL
Zo
(V V
V ) V
定义归一化阻抗(Normalized Load Impedance):
式(6-21)
zL
ZL
ZL Zo
1 L 1 L
当 ZL = ZO 时,则Γ L = 0 时,此状况称为传输线与负载匹配(Matched)。

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

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

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传输线是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导线或导缆,通常用于电信、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在传输线中,阻抗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决定了信号的传输特性和匹配性能。

本文将介绍传输线阻抗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传输线阻抗是指传输线上单位长度的阻抗,通常用欧姆/米(Ω/m)来表示。

计算传输线阻抗的公式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电感型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Z = √(L/C)其中,Z为传输线的阻抗,L为单位长度电感,C为单位长度电容。

2. 电阻型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Z = √(R/jωC)其中,Z为传输线的阻抗,R为单位长度电阻,C为单位长度电容,ω为角频率。

3. 电感-电阻型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Z = √((R+jωL)/(G+jωC))其中,Z为传输线的阻抗,R为单位长度电阻,L为单位长度电感,G为单位长度电导,C为单位长度电容,ω为角频率。

以上是常用的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传输线的物理尺寸、材料特性等因素。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传输线的阻抗,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手册、书籍和论文。

1. "Microwave Engineering"(作者:David M. Pozar)这本书是一本广泛应用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微波工程教材。

其中包含了关于传输线阻抗计算的详细介绍和公式推导。

2. "Transmission Line Design Handbook"(作者:Brian C. Wadell)这本手册是一本关于传输线设计的权威参考书籍,包含了广泛的传输线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传输线阻抗计算的相关内容。

3.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作者:Allan R. Hambley)这本书是一本通用的电气工程教材,包含了传输线理论和设计的基础知识,也包括了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的介绍。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了解:传输线的种类、结构特性及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 熟悉:端接负载的有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和入射波的功率
损耗、计算损耗的微扰方法等。
1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传输线理论基础 ❖第二节 传输线的种类 ❖第三节 传输线的集总元件电路模型 ❖第四节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第五节 有耗传输线 ❖第六节 Smith圆图
第3章 传输线理论
教学 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了传输线的种类和传输线的集总元件电路模 型;端接开路、短路等特殊终端的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以及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阻抗、导纳、组合阻抗-导纳 Smith圆图的特点与应用方法。
能教力学 要重求点
掌握:端接开路、短路等特殊终端的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 抗及应用;Smith圆图的特点与应用方法。
17
§3.4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3.4.2 传播常数和相速
复传播常数的表达式:
rj(R jL )(G jC )
无耗线路中有R=G=0, 因此:
rjj LC
式中, 为衰减系数, 为波数。
波长 、相速v P 、与频率 f 、波数 之间的关系:
vP f
1 vP LC
vP
18
§3.4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2
知识结构
传输线理论基础 传输线的种类
普通传输线结构及特性 平面传输线结构及特性
由电路理论过渡到集总元件电路
传输线的集总
集总元件电路上的传输线的场分析
元件电路模型
电压反射系数

传播常数和相速
输 线 理
端接负载的 无耗传输线
驻波 开路线、短路线、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

低耗线
无畸变
有耗传输线
输入阻抗 入射波的功率损耗

电信传输原理及应用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1

电信传输原理及应用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1

注:Z从终端起 从终端起
U ( z ) = U 2 chγ z + I 2 Z C shγ z
将A1, A2代入整理后可得 :
I ( z ) = U 2 shγ z + I 2 chγ z ZC
18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方程的解 3
2. 已知传输线始端电压 1和电流 1,沿线电压电流表达式 已知传输线始端电压U 和电流I 这时将坐标原点z=0选在始端较为适宜。 这时将坐标原点 选在始端较为适宜。将始 选在始端较为适宜 端条件U 代入式, 端条件 (0)=U1, I (0)=I1代入式,同样可得沿线 的电压电流表达式为
其中横电磁波只存在于多导体系统中, 其中横电磁波只存在于多导体系统中,而横磁 波和横电波一般存在于单导体系统中, 波和横电波一般存在于单导体系统中,它们是 色散波。 色散波。
3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的分类
TEM或准 或准TEM传输线: 传输线: 或准 传输线
4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13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的分布参数
14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稳态解
把均匀传输线分割成许多小的微元段dz (dz<<λ), 这样每个微元段可看作集中参数电路,用一个Γ 型网络来等效。于是整个传输线可等效成无穷多 个Γ 型网络的级联
1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11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分布参数电路
•某一双线传输线分布电感为 某一双线传输线分布电感为L=1nH/mm,分布电容 某一双线传输线分布电感为 , 为C=0.01pF/mm。 。 •在低频率f •在低频率f =50Hz 时, 传输线上每毫米引入的串联 在低频率 电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X 电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 L=3.14×10e-7 /mm, × , Bc=3.14×10e-12 S/mm。可见,低频时分布参数很 × 。可见, 可忽略。 小,可忽略。 •当高频率为 =5×109Hz 时,XL=31.4 /mm, 当高频率为f × 当高频率为 , Bc=3.14×10e-4 S/mm。显然,此时分布参数不可忽 × 。显然, 略,必须加以考虑。 必须加以考虑。

信号传输线的工作原理

信号传输线的工作原理

信号传输线的工作原理您好,信号传输线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信号传输线的组成信号传输线主要由导体和绝缘介质两部分组成。

导体通常采用铜线,负责传输电信号;绝缘介质包覆在导体外侧,起到绝缘和保护的作用。

常见的绝缘介质有塑料、橡胶等。

二、信号传输的物理过程在传输线中,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导体中的电荷运动会产生电磁场,电磁波依靠电磁场在导体中传播。

当信号经过线路两端的设备时,会产生入射波和反射波。

入射波运动方向与信号一致,反射波则与信号传播方向相反。

三、传输线参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1. 电阻:导体的电阻会衰减信号,造成传输损耗。

2. 电感:导体本身的电感会影响电磁波在线中的传播。

3. 电容:导体与绝缘介质之间存在电容,高频时会造成信号耦合损耗。

4.传输速度:信号在线中以一定速度v传播,v与介质相关。

四、匹配阻抗的重要性当信号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如果两介质的阻抗不同,会发生反射,造成信号衰减和失真。

因此,正确匹配线路阻抗对保证信号传输质量至关重要。

五、常见信号线类型1.同轴电缆:同轴结构,外绝缘层与内导体共轴。

用于高频微弱信号。

2.双绞线:两根绝缘导体互相缠绕,用于低频信号防干扰。

3.光纤:光信号在光纤介质中反射传输。

信息容量大,抗干扰性强。

4.微带线:平面介质线,制作简单紧凑,用于微波、毫米波频段。

综上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工作原理主要遵循电磁传播理论,传输线的各种物理参数会影响信号传播效率,匹配阻抗是保证信号完整传输的重要手段。

了解传输线原理,对设计高性能的传输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一种电磁学理论,它用于分析电磁设备的线性特性,该理论描述了电磁信号在传输线上运动时的行为。

下面将对传输线理论进行全面介绍,以便让读者更加了解它。

首先,传输线理论涉及到的概念有电磁场、电磁导体、电容器、电感器和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它的核心是描述电流与电压在线路中的关系,以及线路响应特性的变化。

通常,传输线理论使用双线微分等式来描述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其中线路参数由电磁场和电磁导体的特性提供。

其次,传输线理论还涉及传输线的分类及其特性,其中包括单模传输线、多模传输线、放大器传输线和同轴电缆。

单模传输线指的是只有一根导体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线路阻抗一定;多模传输线指的是有两根或多根导体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线路阻抗可以有所变化;放大器传输线指的是由导体和电容器构成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可以缩短传输时间;最后,同轴电缆指的是由两根螺旋绕组导体和护套构成的传输线,它的特性是可以降低干扰。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涉及传输线响应特性的测量,通常采用调制电源法或直流法来测量线路响应特性。

调制电源法是通过调整电源频率来测量线路响应特性,此方法可以快速测量线路参数,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直流法则是采用电压与电流的测量方法来测量线路响应特性,此法的测量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但测量过程较慢。

最后,传输线理论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设备设计问题,如电缆连接、线路布置、电磁滤波器设计等。

例如,在电缆连接中,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计算线路阻抗,以及电源输出的有效电压。

在线路布置中,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计算线路电容、电感和线路衰减等参数,以有效消除辐射干扰。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可以用来设计电磁滤波器,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传输线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电磁学理论,它可以用来分析电磁设备的特性,并计算电磁场和电磁导体的性能参数。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设备设计问题,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錄第一章傳輸線理論一傳輸線原理二微帶傳輸線三微帶傳輸線之不連續分析第二章被動元件之電感設計與分析一電感原理二電感結構與分析三電感設計與模擬四電感分析與量測第一章 傳輸線理論傳輸線理論與傳統電路學之最大不同,主要在於元件之尺寸與傳導電波之波長的比值。

當元件尺寸遠小於傳輸線之電波波長時,傳統的電路學理論才可以使用,一般以傳輸波長(Guide wavelength )的二十分之ㄧ(λ/20)為最大尺寸,稱為集總元件(Lumped elements );反之,若元件的尺寸接近傳輸波長,由於元件上不同位置之電壓或電流的大小與相位均可能不相同,因而稱為散佈式元件(Distributed elements )。

由於通訊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相對的傳輸波長也越來越小,要使電路之設計完全由集總元件所構成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因此,運用散佈式元件設計電路也成為無法避免的選擇。

當然,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得集總元件的製作變得越來越小,例如運用半導體製程、高介電材質之低溫共燒陶瓷(LTCC )、微機電(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等技術製作集總元件,然而,其中電路之分析與設計能不乏運用到散佈式傳輸線的理論,如微帶線(Microstrip Lines )、夾心帶線(Strip Lines )等的理論。

因此,本章以討論散佈式傳輸線的理論開始,進而以微帶傳輸線為例介紹其理論與公式,並討論微帶傳輸線之各種不連續之電路,以作為後續章節之被動元1.1(a)。

其中的集總元件電路模型描述,其中(a)(b)i (z, t )v z, t )z圖1.1 傳輸線之等效電路圖R=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串聯電阻,單位Ω/m 。

L=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串聯電感,單位H/m 。

G=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並聯電導,單位S/m 。

R=兩導體中單位長度的並聯電容,單位F/m 。

圖1.1(b)中,由柯希荷夫電壓定律可得0),(),(),(),(=∆+-∂∆-∆-t z z t z i z L t z zi R t z υυ (1.1a)圖1.1(b)()(),,∆-∆+∆-C t z z G t z i υ將(1.1a)與(1.1b)除以Δz ,並取Δz ()Ri z t z -=∂∂,υ()G z t z i -=∂∂,υ(1.3a)(1.3b) (1.4a) (1.4b)(1.5)是一個與頻率有關的複傳播常數。

(1.4a)與(1.4b)的電壓與電流解為 ()z z e V e V z V γγ--++=00(1.6a)()z z e I e I z I γγ--++=00(1.6b)為一組行進波,其中z e γ-項表示往z +方向傳播,z e γ項表示往z -方向傳播。

將(1.6a)代入(1.3a),可得傳輸線上的電流波()][00z z e V e V Lj R z I γγωγ--+-+=(1.7)比較(1.6b)與(1.7)式,並定義傳輸線之特性阻抗0Z ,可得C j G Lj R L j R I V I V Z ωωγω++=+=-==--++00000 (1.8)將電壓波之相位解表示回時域之數學式為z e z t V t z αφβωυ)cos(),(0-+++-=其中,傳輸線之波長為βπλ2=相位速度為p βων==(一) 有負載之傳輸線L Z 之(1.12)圖1.2 末端接負載之傳輸線化簡(1.12)為反射波電壓振幅-0V 與入射波電壓振幅+0V 的比值,並定義為反射係數Γ000Z Z Z Z V V L L +-==Γ+- (1.13)將(1.6a)與(1.6b)式改寫成以反射係數Γ表示,得到()[]z z e e V z V γγΓ+=-+0(1.14a)()[]z ze e Z V z I γγΓ-=-+0(1.14b) 利用以上之傳輸線接負載的公式,並將反射係數的觀念應用在傳輸線上的任何一點,也就是在圖1.2中l z -=處代入(1.14a)與(1.14b),即為由l z -=往負Z利用(1.13)(註:l γ=tanh 0=α,0L (1.17)(三) 無損之特殊負載傳輸線的輸入阻抗在許多微波領域的應用中,運用某些特殊負載(如短路或開路等)之傳輸線長可以被用來作為電路設計的一部份,例如阻抗匹配或是取代集總元件之電感電容等使用。

1) 負載短路:0=L Z 代入(1.17)式,得到l jZ Z βtan 0in =(1.18)2) 負載開路:∞=L Z 代入(1.17)式,得到l jZ Z βcot 0in -= (1.19)3) 四分之ㄧ波長傳輸線:4λ=l ,2πβ=l 代入(1.17)式,得到LZ Z Z 20in = (1.20)二、微帶傳輸線微帶線(Microstrip Lines )傳輸線是近二十年來快速發展與廣泛運用於微波與射頻的傳輸線結構,由於其平面式結構易於和其他基頻電路整合,因此使通訊應用變得大量普及。

由於微帶線等傳輸線的理論完整,再加上運用電磁理論的電腦輔助設計軟體(Full wave simulators )功能日益強大,使得被動元件設計甚至主動電路設計在高頻模擬變得精確且快速。

本節將針對微帶傳輸線的特性與公式做一個大略的介紹,作為後續章節以微帶線為基礎結構所設計之被動元件的參考。

(一) 微帶線結構微帶線的結構如圖1.3所示。

微帶線主要包含上層的導體帶線(寬度W ,厚度t )與下層的導體平面,其中間夾著一層介電係數r ε的絕緣層(厚度h )。

圖1.3 微帶傳輸線的結構微帶線的電磁波傳遞包含上層導體附近的空氣部份與以及與下層導體之間的介電層,由於波傳送在空氣中與介質中的速度不一致,因此傳輸模式不屬於完全的TEM 模態,而是屬於TE-TM 的混合波。

由於在空氣與介質的波速不同,傳波常數與特性阻抗分析也就變得複雜。

(二) 準TEM 波的近似分析因為微帶線的型態不屬於TEM 波,因此無法以純TEM 波的方式加以分析。

所幸,在某些前提之下,例如介電層的厚度很小時(大多數的實際應用狀況),電磁力線將很接近靜電場,因此以近似靜電場的方式分析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相位速度、傳波常數與特性阻抗。

因此,微帶線的波傳遞稱為準TEM 波。

當微帶線介質板的介電係數用re ε數可以表示為 p υβ=其中,c 為光速,ω 氣中的單位長度電容值a Cdre =ε (1.23)(1.24)0Z 與微帶線的幾何結構[2];而求算的:⎪⎭⎪⎬⎫⎪⎩⎪⎨⎧⎪⎭⎫ ⎝⎛-+⎪⎭⎫⎝⎛+-++=-25.0104.01212121h W W h r r re εεε(1.25)⎪⎭⎫ ⎝⎛+=h W WhZ re25.08ln 20επη(1.26)其中,πη120=歐姆(Ω)代表真空中的波阻抗。

2) 1≥h W5.01212121-⎪⎭⎫ ⎝⎛+-++=W h r r re εεε(1.27)10444.1ln 677.0393.1-⎭⎬⎫⎩⎨⎧⎪⎭⎫ ⎝⎛+++=h W h W Z re εη (1.28)re ε與0Z 近似公式二re ε 其中,h W u =+=ln 4911a053.039.0⎪⎪⎭⎫⎛-r ε (1.31)⎥⎥⎦⎤⎪⎭⎫ ⎝⎛++221u (1.32))代表真空中的波阻抗,且 ⎥⎥⎦⎤⎪⎭⎫ ⎝⎛7528.0666.30u(1.33)βαγj +=中的實數部份包含導體損耗c α與介質損耗d α,c c ααα+=。

c α與d α的公式可以近似如下:W Z R s c 0=α Np/m =WZ R s0686.8 dB/m (1.34)其中,σωμ2/0=s R 為導體的單位面積表面電阻。

gre r r re d λδεεεεπαtan 11686.8⎪⎪⎭⎫⎝⎛--= dB/m (1.35)其中,δtan 為介質的損耗正切值,re g ελλ0=為微帶線的傳播波長,0λ為真空中的傳播波長。

三、微帶傳輸線之不連續分析在高頻的微帶線應用中,由於電波波長與元件尺寸相當接近,若微帶線的幾何結構發生變化,例如開路、短路、步階(steps )、間隙(gaps )或曲彎(bend )等,將使得特性阻抗改變而產生波傳遞的不連續現象,將造成波傳遞過程中發生不匹配(unmatched )的效應。

如何將此類不連續現象加以分析使元件或電路的設計更加精確,一直是很多人研究的重點。

基本上,所有的不連續微帶線均可以近似分析為理想的電感與電容的等效電路。

以下將針對微帶線常見的各種不連續現象列出其等效電路與對應的理想元件值。

(一) 平行耦合線耦合線在微波被動元件與主動電路的運用上相當廣泛且實際,其基本結構如圖1.4所示,為兩條寬度W ,間距s 的平行線。

圖1.4 微帶耦合線的縱向剖面圖這類的耦合線結構會同時激發兩組準TEM 模態的電磁波,也就是偶模(even mode )與奇模(odd mode )。

在偶模的激發模態下,兩條微帶線具有相同的電位或帶有同樣的電荷,例如像圖1.5(a)均帶正電,因而會在對稱面上形成如圖的磁牆(magnetic wall );若是在奇模的激發模態下,兩條微帶線會具有相反的電位或帶有相反的電荷,例如像圖1.5(b),因而在對稱面上會形成如圖的電牆(electric wall )。

一般而言,由於微帶耦合線並非純TEM 波,基模與偶模的傳輸相速會不相同,表示其有效介電係數與特性阻抗也不相同。

以下將針對偶模與奇模的特性阻抗與有效介電係數的公式加以說明。

偶模與奇模電容如式(1.23),(1.24),微帶線的有效介電係數與特性阻抗可由微帶線上的等效電容(空氣中的單位長度電容值aC 與介電層的單位長度電容值d C )所求得。

在此討論的微帶耦合線如圖1.5,以e C 表示偶模的介電層電容,以及以o C 表示奇模的介電層電容可以表示如下: 'f f p e C C C C ++=(1.36)ga gd f p o C C C C C +++=(1.37)(a) (b) 圖1.5 微帶耦合線的模態,(a)偶模 (b)奇模其中,p C 代表微帶線與接地面的電容值,可由下式表示h W C r o p εε=(1.38)f C 代表邊緣電容,相當於單一微帶線總電容扣除微帶線與接地面的電容值()p c re f C cZ C -=ε2(1.39)'f C 代表單一微帶線因另一條耦合微帶線而感應的邊緣電容,依據經驗公式 ()()s h A C C ff tanh /1'+=(1.40)其中, ()[]h A 33.2ex p 1.0ex p -=(1.41)奇模的激發模態中,ga C 與gd C 分別代表空氣中與介質中,兩條耦合微帶線間距的邊緣電容,依據近似的經驗公式⎪⎪⎭⎫⎝⎛-++⎥⎦⎤⎢⎣⎡⎪⎭⎫ ⎝⎛=211/02.065.04coth ln r r f r o gdh s C h s C εεππεε (1.42))()('k K k K C o gaε=(1.43)其中,)()('k K k K 為兩個橢圓函數的比值,其變數k 與'k 表示如下: hW h s hs k /2//+=(1.44)2'1k k -=(1.45)當2k 的值在不同的範圍,橢圓函數的比值如下:=)()('k K k K下公式求得: 1-(1.48)1=r ε)所 (1.49) (1.50)(二) 步階微帶線步階式阻抗(steps in width )微帶線,以及其他如開路微帶線、端點耦合微帶線、彎角微帶線等,常被運用在很多實際的高頻電路中,近年來這一類的不連續傳輸線電路雖然已經可以透過全波電磁模擬(full-wave EM simulator )軟體加以分析,然而,這些不連續微帶線仍然有其近似分析法,適當的加以運用對於被動元件的等效電路模型建立有相當的幫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