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军事制度是什么.doc

合集下载

周朝的军事制度分封制下的国防力量

周朝的军事制度分封制下的国防力量

周朝的军事制度分封制下的国防力量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军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的军事制度采用了分封制,这一制度下的国防力量体现了周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统治地位。

本文将从分封制的定义、周朝的分封制度以及其下的国防力量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周朝的军事制度及国防力量。

一、分封制的定义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度,是一种古代农业国家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国家的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亲信,以作为政治、经济和军事资源的管理方式。

在周朝时期,封建制度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力交织的复杂状况。

二、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主要是在西周建立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

周朝采用了“以功”来设立分封,即将功勋卓著的臣子赐予封地和爵位。

封地面积和爵位等级由得势者所控制,这有助于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和维护国家的稳定。

周朝的分封制度在地方治理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封地的设置使得周王能够将权力下放给诸侯,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现代联邦制的政治关系。

这种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三、分封制下的国防力量分封制为周朝提供了强大的国防力量。

封建制度使得周朝能够有效地调动全国各地的军事资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分封制下,各封地的诸侯负责组织并供养一支拥有不同规模的军队,以维护自身和周朝的安全。

这种分封制下的国防力量体现了高度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封建制度要求各封地的诸侯必须忠诚于周朝,并在周王的指挥下行动。

这种组织形式使得周朝能够迅速应对外敌入侵和内乱,保持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此外,分封制度也为周朝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基础。

各封地的诸侯负责管理土地和资源,提供军费和粮食等物资。

这种经济支持的方式使得周朝能够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加强防御实力。

总结:周朝的军事制度采用了分封制,这一制度在周朝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分封制为周朝打造了强大的国防力量,通过分封制度,周朝能够调动全国范围的军事资源,组织庞大的军队,有效应对外敌入侵和内乱。

周代的军制与战争

周代的军制与战争

班 簋
王令吴白(伯)曰: (以)乃师左比毛父; 王令吕白(伯)曰: (以)乃师右比毛父; (遣)令曰:(以) 乃族从父征。
五进制
《诗经·小雅·六月》说:“元戎十乘, 以先启行”。 《师 簋》记载周王命曰:“今余 令女 齐师、 、 、 , (殿) 左右虎臣征淮夷。”
周人的早期战争
《诗经· 鲁颂· 閟宫》说:“后稷 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 始翦商。” 季历被封为“牧师”。曾多次与 周边戎狄作战,扩大了周人的势 力范围。 文王为西伯,先后灭掉了耆、邘、 崇。 公亶父
虎贲
《逸周书·克殷》:“王既誓,以虎贲戎车 驰商师,商师大崩。” 《逸周书·世俘》:“甲申,百弇(yan)以 虎贲誓,命伐卫。告以馘(guo,左耳)、 俘。” 《诗经·泮(pan)水》:“明明鲁侯,克 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 在泮献馘。” 《诗经·常武》:“(宣)王奋厥武,如震 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xiao)虎。”
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诸侯有卿无 军,帅教卫以赞元侯。自伯子男有大夫无卿, 帅赋以从诸侯 。 ——《国语· 鲁语》
诸侯赐弓矢,然后征;此斧钺,然后杀。 ——《礼记· 王制》
命卿制度
诸侯军队的指挥官,是周王亲自任命 的,称为命卿,这就是命卿制度。
周天子设立司马统管天下军队
商代军职——马亚、多马亚、马小臣 《尚书· 牧誓》:“王曰:嗟!我有邦 冢君、卿事、司徒、司马、司空、亚 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
秦人在对犬戎战争中的崛起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 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 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 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 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庄公居其故西犬 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 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 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 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 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 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 於是始国 。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是指古代中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政治组织和管理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相对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国家组织架构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以天子为中心的封建制度。

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天子下设诸侯,诸侯则统治各自的封地。

诸侯下设伯、子、男等级的封臣,封臣则统治各自的封地。

封地是按照封爵的大小来划分的,等级越高,封地越大。

二、职官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的职官制度是由天子任命的。

主要职官包括宰相、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大史、大宰等。

宰相是最高职位,负责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

其他职官则分别负责管理军事、土地、司法、礼仪、文化等方面的事务。

三、礼制西周政治制度中的礼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礼制包括宗族礼仪、宴会礼仪、祭祀礼仪等。

宗族礼仪是指各级封臣在特定场合下的礼仪规范,宴会礼仪是指各级封臣在宴会上的礼仪规范,祭祀礼仪是指各级封臣在祭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

通过礼制的规范,可以维护封建制度的稳定和秩序。

四、法律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的法律制度相对较为简单。

法律主要是由天子和诸侯制定的,用于规范各级封臣的行为。

法律包括刑法、律法、礼法等。

刑法主要是用于惩罚犯罪行为,律法主要是用于规范封臣的行为,礼法主要是用于规范各级封臣在礼仪上的行为。

五、军事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的军事制度是由天子和诸侯统一指挥的。

军队主要由封臣和士兵组成,封臣负责指挥,士兵负责执行。

军事制度包括兵员编制、军事训练、军事部署等方面。

通过军事制度的规范,可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六、经济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中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制度。

农业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封臣和士兵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同时,还有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但规模相对较小。

经济制度的目的是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国家的经济稳定。

总结:西周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远古三代军事史之西周的军事

远古三代军事史之西周的军事

远古三代军事史之西周的军事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501 字体大小: 【小】【中】【大】西周的军事商朝的统治在武丁时达到鼎盛,而自祖甲继位后,开始衰落。

《史记?殷本纪》和《国语?周语下》分别有“帝甲淫乱,殷复衰”和“帝甲乱之,七世而陨”的说法,由此可知商灭亡之源,起于祖甲之时。

祖甲传七世至纣王帝辛时,由于商积弊已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加之纣王荒淫无道,“戮无辜,劳民力,冤酷之令,加于百姓,■悽之恶,施于大臣。

群下不信,百姓积怨”(《韩诗外传》卷五),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甲骨卜辞中有人殉、人祭、酷刑、奴隶逃亡和暴动的记载,便是现实的反映。

此外,纣王的倒行逆施,又加重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据《战国策?赵策五》和《史记?殷本纪》载,纣王杀比干,醢鬼侯,脯鄂侯,且不听谏阻,一意孤行,不仅“微子去之”,而且其属下有些官吏,先后弃商投周。

如“殷内史向挚,见纣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吕氏春秋?先识览》),“太师疵,少师疆抱其乐器而奔周”(《史记?周本纪》)。

正如《管子?形势解》所评论的一样:“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之叛之而愿为文王臣者,纣自取之也”,纣王已处于众叛亲离的危险局面之中。

正当商王朝岌岌可危、行将崩溃之时,渭水流域的周族迅速兴起。

经长期积蓄力量,在武王的领导下,以周军为主的西方诸侯联军大举东进,于公元前1027年,经牧野之战,纣王军土崩瓦解,纣王逃回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王朝宣告灭亡。

(一)西周军事概说武王灭商之后,建立了周王朝,周朝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东周。

在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二百余年里,中国奴隶制达到鼎盛。

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因其实行分封制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分封制相适应,周天子已成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奴隶制军事制度在这一时期更加完备,主要表现为周天子不仅拥有强大的王室军,而且掌握着组建和指挥诸侯国军队的权力,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国家管理军队的最高官员——司马。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士 俑
武 士
象,府兵制度进一步

与均田制度结合起来.
四、隋唐军事制度 二唐朝的府兵制
唐代府兵的中央领导机构主要是12卫, 外加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 统皇帝侍从仪卫,共16卫.卫之下府兵的基 本单位是府.在中央有内府中郎将府,主要 在12卫中左右卫辖下的五府,取二品至五 品官员子弟充当.在地方是外府,即设在各 地的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统领, 由军府所在地从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 役者中挑选.
突 厥
突 厥
奚 契
靺 鞨

吐 蕃
南 诏
五、宋元军事制度 一北宋军制
宋代军制主要是募兵制.当时有四种部 队:禁军、厢兵、蕃兵和乡兵. ➢禁军是皇帝亲兵,驻守京师,兼备征讨,是正 规军. ➢厢兵是各州募集的地方军,不能作战,只服 杂役. ➢蕃兵是招募的西北少数民族士兵,屯戍边疆. ➢乡兵多为当地征发,用以防守地方.
四、隋唐军事制度 二唐朝的府兵制
唐 发 兵 鱼 符
四、隋唐军事制度 二唐朝的府兵制
唐代彩绘武士俑
唐代胄甲
四、隋唐军事制度
唐朝府兵制的终结与军事格局的变化
➢唐723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首先招募关中一带 府兵和白丁组成长从宿卫,代替以往宿卫京师 的府兵,后改称为彍骑.
➢737年又下令招募长守边镇的长征健儿,由国 家供给衣粮,家属愿同去者拨给田地屋宅,士兵 开始向职业军人演变.
五、宋元军事制度 二南宋军制
岳飞像
五、宋元军事制度
韩世宗 行营前护军
张俊 行营中护军
光世 行营左护军
岳飞 行营后护军
二南宋军制
吴玠 行营右护军
南宋建立
南 后,重建中
宋 央正规军,

我国古代兵制,即军事制度,现称为军制

我国古代兵制,即军事制度,现称为军制

我国古代兵制,即军事制度,现称为军制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普遍实行征兵制。

西周春秋时代,军事制度与宗族政治相辅相成。

春秋晚期,随着宗族政治的逐渐崩溃,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也在不断分裂瓦解,征兵的对象扩大到郡县的编户齐民,使各国军队的数量空前增加。

战国时代,为了适应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各国还建立了常备兵制度。

常备兵以战争为专职,经过严格考选和训练。

秦汉时期秦统一全国后,征兵制被推行到全国各地。

当时以郡县为单位征兵,士兵基本上都是以徭役的形式征发而来的。

规定:男子到了二十三岁就要服兵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

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

守卫边疆一年,叫做戍卒。

汉承秦制,规定,成年男子服兵役两年,一年任地方兵,称正卒;另一年任禁卫军或边防兵表示戍卒或卫长。

汉武帝时甄选陇西、天水、安稳、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之良家子共同组成羽林、期门二军。

汉武帝将禁卫军分成八支,由八个校尉带领,八校尉就是中国古代存有征兵制的已经开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魏、吴主要为推行世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顺,兄终弟及。

蜀国只有部曲和少数民族兵中推行世兵制。

北朝时期军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魏时宇文泰在大统年间创立府兵制度,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率领,每个柱国下设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又设两个开府将军,共二十四军。

隋唐时期隋朝继续实行府兵制。

隋文帝开皇十年下诏:“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标志着兵农合一的完成,但府兵本身归军府统领的组织系统不变。

唐代府兵制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曾经有效地实行,但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就逐渐被破坏,到玄宗统治时终于被废除。

开元十一年唐玄宗用宰相张说的建议,以招募方式选京兆、蒲、同、岐、华等州府兵和白丁,每年宿卫两个月,免除出征、镇守负担,称长从宿卫。

开元十三年改称彍骑。

开元二十五年,以募兵代府兵戍边,称长征健儿。

宋元时期宋代军制主要是募兵制。

西周周制的特点与发展

西周周制的特点与发展

西周周制的特点与发展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制度逐步成熟和巩固的阶段,而周制作为当时的一种封建制度,对于我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西周周制的特点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周制的特点1. 天子制度周制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天子制度,周天子是封建王朝的核心,干德政、统军打仗、主祭祀等都是天子权力范围内的。

在军事上,周朝实行“诸侯兼爱”,没有设立中央军队,诸侯自己组织军队,周天子只是负责指挥整个军队。

2. 封建等级制度周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封建等级制度,包括了王、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

周制中每个等级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大夫可以担任政治职务,而士则可以从事生产劳动等。

3. 土地制度周制时期的土地制度是农业生产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制时期的土地制度采用了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家田、公田、祭田等不同的类型。

公田属于国有土地,负责生产的是国家;祭田则归祭祀之用,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神灵。

4. 周礼制度周礼是周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礼治”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社会治理规范。

周礼制度主要包括了与宗族、土地、神祇、文化继承和政治方面相关的规范。

在文化方面,周礼制度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注重各种文化传统和纪念活动的举办,以此巩固封建社会的稳定。

二、周制的发展周制的发展可以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

1. 西周时期(11世纪BC-771BC)西周时期是周制逐渐发展和成熟的阶段,也是周朝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此时期,周朝实行的社会政治制度非常稳定,各级官员权利明确,而且官职互不干扰,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封建政治体系。

西周时期制定了很多重要法令和礼仪制度,如《周礼》以及《天官礼》等,奠定了后世封建制度的基础。

2. 东周时期(770-256BC)东周时期主要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这个时期周制开始出现逐渐衰落的趋势。

在春秋时期,周朝受到邻国的压力,使得周朝的封建制度发生裂变,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反抗和变革的力量。

周代的军事制度

周代的军事制度

周代的军事制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建立得非常完整的一个军事制度。

周朝时期,支配者通过实行一套完善的军事制度,对信仰、民族、领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约束和调整,从而保证了周王朝的统治和稳定性。

一、世卿制在周代,他们采用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四级阶层之间来构建这一军事制度的。

周制的核心是"世卿制",这种制度是以土地为基础,以人口为经济手段,以农业为支柱,以军队为核心的制度。

世卿制里的各级官员都有着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从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

二、九鼎九鼎也是周代军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象征。

根据传说,周公把九鼎分给各个诸侯。

这是周代统治的象征。

每当国家遇到大规模战争或是政治危机时,周天子都会召集各地的诸侯进行会盟,并以九鼎为议定,达成各项共同协议。

三、郊祀制度周代还存在着郊祀制度。

郊祀是一种祭祀的形式,是周王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

据说,周王朝共有十二个祭祀场所,这些地方都位于王宫的周边地区,供奉着祖先之神,举行着一些庄严的祭祀活动以及其他的宗教仪式。

这个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增强周王朝的统一,还有助于士兵们在战场上士气和信仰的提高,保障国家的稳定。

四、远征立军周代时期,是中国周边少有的一个自开国开始即形成了长期战争状态的国家。

为了巩固边疆,他们采用了一项叫做"远征立军"的政策。

这个政策指的就是在战争胜利后,将部分的精锐军队驻扎到周王朝的边疆,巩固领土,并在当地承建部分农业和经济活动,有的还会建立军营、城池等军事设施,一定程度地保卫了领土的安全。

五、动员制度官府动员制度在周代也非常完善。

据史书记载,官府有定期大规模动员的制度,但是否存在在战争期间全民动员的制度尚不确定。

对于士兵们,周代完全采取志愿制度,即士兵们自愿加入部队,领取土地、租金等奖励。

但从名宦之家的关注、九品中正制、围堰法等制度的调整上来看,也能看出一些对动员制度的改革或考虑。

第三章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

第三章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

军队编制
夏:王室卫队(贵族组成)+战时民军
商:开创“什伍之制 ”
王师常备军(右、中、左三师)+地方军 什(什长)——行(百夫长)——大行(千夫 长)——师(师长) 5车为1编队,5队为1“马亚”——4“马亚”为 1“多马亚”
西周王师:宗周六师(西六师)+成周八师 (东八师) 周代后期扩充到22师。 步车合同编组:车1辆,马4匹,辎重车1辆, 官兵30人(甲士10人,车上3人,车下7人, 后勤10人——《司马法》 ) 5车1队——2队1官——5官1卒——2卒1师
(5)伍1人逃走,余下4人受2年徒刑。能杀敌1 人,免。报阵亡而后又回者罚为奴隶。 (6)主将被杀,卫队受罚,能杀敌将1人,免。 (7)攻城时,突击队18人为1队,临阵逃脱者 在千人大会上车裂。完成任务,均赐爵1级,阵 亡者可由家人继承爵位。 (8)连得战功,爵位至第九级五大夫,可以食 邑300户。 (9)若犯罪可以用爵位来抵罪。奴隶立军功可 以成为平民并获爵位,还可以用军功使自己的 家人升为平民。
步兵成为主力兵种
军队规模增大; 战场扩大,地形条件限制战车作战; 城市攻防战中战车作用减小;
远距离杀伤兵器对车兵威胁越来越大。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BC307)
军队编制 5人1伍(伍长,5人) 5伍1两(两司马,25人) 4两1卒(卒长,100人) 5卒1旅(旅帅,500人) 5旅1师(师帅,2500人) 5师1军(军将,12500人)
兵种



步兵是秦军的主要兵种,称为“材官”。 轻装步兵与重装步兵之分。这种区分,是由武 器装备和战斗需要决定的,在军制史上是一大 进步。 秦军作战时多以车、步、骑诸兵种混合编队, 协同战斗,既可发挥各种兵器特长,又能弥补 各兵种的缺点。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什么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什么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什么军队是西周国家政权的又一根重要支柱,它肩负对内镇压异己、守卫疆土,对外征伐和扩张的职能。

西周时期的军事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西周的军事制度,希望对你有用!西周王朝的军事制度周王室保持了庞大的军旅。

这种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

共十四师,达三万五千人。

分封的诸侯国,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

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也有一军。

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实际上也属于整个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西周的军队,名义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挥和调遣,重大的征伐,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

如果周王不亲自出征,则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谓之一乘。

各级军官,由地位与之相应的贵族担任。

最基层的甲士,则由最低级的贵族和平民充任。

奴隶则在军队中服杂役。

军队是西周国家政权的又一根重要支柱,它肩负对内镇压异己、守卫疆土,对外征伐和扩张的职能。

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仍然称师,西周金文和《诗经》等文献中屡有提及。

《周礼;地官;司徒》云:“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按此,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单位。

与此相应的军事将领按《尚书;牧誓》所说有师氏、亚、旅、千夫长、百夫长等。

郭沫若先生在《周官质疑》一文中说:“师氏见于彝铭者乃武职,在王之近侧,是则师氏之名取诸师戍也”。

西周军队的统帅是周王,他经常率领军队亲自出征,《诗;大雅。

棫朴》:“周王于迈,六师及之”的诗句以及屡见于史书的昭王南征的事迹即其例子。

西周军队的各种主要军官亦往往由周王任命。

伯懋父敦铭文记载:“东夷大反,王命伯懋父以西六师、殷八师征东夷”,是周王任命伯懋父为西六师和殷八师的统帅。

师克盨铭云:“则唯乃先祖考有爵于周邦,干害王身作爪牙……今女更乃祖考奡可左右虎臣”,是周王任命禁卫部队统帅的例子。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它们的更替和制度有以下几点: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由大禹建立。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君主世袭,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

2. 夏朝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僚制度,设立了太宰等官职,以负责监察国家政务,管理各项事务。

3. 夏朝有酷刑和牢狱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

同时鼓励农耕和生产,发展经济。

二、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1.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朝代,由汤建立。

商朝的政治制度仍然是封建制度,君主世袭。

2. 商朝建立了世卿制度,把国家分为诸侯、大夫和士的三个等级,各级世卿负责管理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3. 商朝发展了冶铸、商业和手工业,开展了对外贸易,并逐渐形成了以玉器、青铜器和丝绸为代表的商代特色。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1. 西周由周武王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名号的中央政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君主世袭。

2. 西周建立了封建军事制度,设立诸侯、卿、大夫等官职,授予封土,以控制地方势力。

3. 西周采用了九品中正制,通过九等爵位和皇室婚姻来控制诸侯,维护中央王权。

4. 西周通过周礼、礼乐制度,规范了社会礼仪和行为规范。

总体来说,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都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君主统治,权力集中。

同时,他们在官僚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和贡献。

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和发展状态。

夏商西周的兵制是怎样的

夏商西周的兵制是怎样的

夏商西周的兵制是怎样的夏朝是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国家及其军队从此产生,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军事制度也随之出现。

经商至西周,奴隶社会的军事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夏商西周的兵制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夏朝兵制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夏王朝。

夏朝统治者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建立了一支奴隶主军队,于是原始形态的兵制也随之产生。

夏朝军队由夏王掌握。

在确立启的统治地位的甘之战中(甘在今陕西户县西),启要求全体参战者要严格执行命令,对勇敢作战、执行命令的人给予奖赏,反之则予以惩罚。

据《尚书·甘誓》记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可见,夏朝的军队已经有严格的纪律。

由于夏朝处在阶级社会早期,生产力还不很发达,因而夏朝军队的数量不多。

例如,夏五世国王少康逃亡到有虞氏时,住在纶(今河南虞城东南),只有500部属。

后来,少康联合斟寻氏和斟灌氏两个部落,推翻了窃踞夏朝的寒浞〔zhuo茁〕,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夏朝军队以步兵为主,但车兵已开始出现。

《甘誓》中“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不正,汝不恭恭”的记载,证实了车兵的存在。

左是车左,执弓主射;右为车右,执戈矛主刺杀;御者居中。

一辆战车,三个乘员,与后来商朝车兵编制一样。

另外,《司马法》中将夏代战车称为钩车。

夏朝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木石制造的戈、矛、斧、殳〔shu 书〕和弓箭,也有少量的青铜兵器。

夏朝时还没有常备军,只有由贵族组成的平时卫队,作为夏王的警卫。

如果发生战争,夏王就临时征集奴隶主组成军队进行战斗。

商朝兵制商朝兵制是在继承夏朝兵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商王是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常亲自率军出征、主持战争动员和兵员征集。

商王下面设有师长及各级执事官,平时管理所属的“众人”(平民)和奴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率领由“众人”组成的军队参加战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商王开始把部分贵族和平民集中起来,编为常备军。

西周礼制的内容及意义

西周礼制的内容及意义

西周礼制的内容及意义西周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礼仪制度,对于西周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西周礼制的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西周礼制的内容可以分为宗法制度、官制、军制、儒教思想等方面。

宗法制度是西周礼制的核心,它以家族为基本单位,追溯至远古时期的氏族制度。

按照宗法制度,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的,家族中的长者有权力管理家族事务和分配土地。

官制是指西周王朝的官员体制,包括三公九卿和诸侯国的官员。

军制是指西周时期的军队组织和军事制度,以戎车为主力,实行兵役制度,保障国家安全。

儒教思想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它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提倡仁爱和孝道。

西周礼制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王朝权力。

通过宗法制度,西周王朝能够巩固君主的权力,确保王位世袭,避免内乱和权力闹剧。

官制和军制则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安全,保障国家统一和边境的安全。

西周王朝通过儒教思想的宣传和普及,使人们对于君臣关系、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塑造了和谐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

西周礼制的实施不仅使得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而且为后世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西周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礼仪制度,它包括宗法制度、官制、军制、儒教思想等内容,对于西周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周礼制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王朝权力,通过宗法制度、官制、军制和儒教思想的实施,使得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为后世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西周礼制的实施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而且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礼制的内容和意义的阐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观念,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周制度规定 (2)

西周制度规定 (2)

西周制度1. 背景介绍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西周制度展开详细的讨论,包括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社会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内容。

2. 政治制度2.1 皇帝制度西周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又称“皇帝”。

皇帝统治期间,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是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最终决策者。

2.2 诸侯制度西周政权下,全国分为多个诸侯国,诸侯分别由世袭的王子担任,被授予特殊权力和贵族身份。

诸侯国在行使各自的内部政权同时,也需要向周天子效忠,提供军事支持和贡品。

2.3 官职制度西周通过官职制度来管理国家事务。

官职的任命是由周天子颁布的,分为三级:公、侯、伯。

官员被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负责管理治理国家的各个领域,如行政、军事、司法等。

3. 宗教制度3.1 周礼周礼是西周时期的宗教仪式和制度。

它是由周天子主持的祭祀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平安和人民幸福。

周礼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社会秩序的象征,通过仪式的规范化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

3.2 神权制度西周采用了神权制度,认为天子是神的代表。

天子被视为国家和人民的灵魂,周天子的地位与权力是由神圣的法律所保证的。

这种宗教制度不仅给予了天子极大的权威和威望,同时也加强了天子与人民之间的联系。

4. 社会制度4.1 封建制度西周实行封建制度,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封邑,由周天子赐予诸侯或贵族。

封地的大小由封爵的功绩和贡献来决定,封地是封邑的基本单位,封地的贵族统治者管理着土地和人民。

4.2 社会等级制度西周社会分为贵族和庶民两个阶层。

贵族包括周天子、诸侯和贵族贵族成员享有特权和地位,拥有土地和人民;庶民则是贵族的臣民,没有土地所有权,通过服从和忠诚来为贵族服务。

4.3 家族制度西周重视家族的地位和作用,将家族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族担任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角色,家族成员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责任,互相支持和帮助。

历史趣谈:西周的军事制度 西周的主要兵种是什么兵?

历史趣谈:西周的军事制度 西周的主要兵种是什么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周的军事制度西周的主要兵种是什么兵?导语:西周的军事制度在沿袭商制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发展。

周初,王室强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军权集中于周天子手中。

其下有西周的军事制度在沿袭商制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发展。

周初,王室强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军权集中于周天子手中。

其下有“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尚书·牧誓》)等官职,仍不分文武。

各诸侯国及一些贵族大臣也都有自己的军队,但一般须听从周天子调遣。

西周晚期,王室衰微,遇有战事则往往倚重一些诸侯国和贵族大臣的军队。

西周军队的士卒均由“国人”(都城及其周围的奴隶主和平民)充当,奴隶只能随军服杂役。

金文中有“西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的记载(《禹鼎》、《舀壶》),表明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是师。

但是,《周礼·夏官》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

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

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

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

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

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在金文和其他古籍中则未见有此类记载,据以推断,西周军队中可能不存在军的建制,也难于有这样规整的组织体系。

西周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车兵。

战车一般由4匹马驾挽。

车上有甲士3人,随车有徒卒,一般12人,车驰卒奔,簇拥前进。

兵器仍用青铜制造,但比商朝有较大发展。

出现了兼备戈、矛功能的戟和可刺可斩,便于近战的短剑。

甲胄、干盾用皮革制成,缀以青铜泡,更为轻便,并增强了防护力。

生活常识分享。

西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西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一、政治:1、中央官职周王是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

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

2、封建制度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

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3、周礼制度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

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二、经济:1、农业发展西周时期,盛行耦耕,即二人为一组,合力而耕。

这样,既较省力,动作又快,当是耕作方法的一个进步。

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2、商业发展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贵族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

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

三、文化:1、礼乐西周礼制继承商代而有所变革。

周初,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曾反复告诫禁止酗酒。

从成王时的《尚书·酒诰》,到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都讲到必须遵奉周文王的告诫,不得纵酒。

反映到青铜制造的礼器上,商朝常见的许多酒器,西周时逐渐归于消失。

2、宗教周人的宗教观念,与商代有较大的不同。

商代那种尚鬼的神秘色彩,到西周已经淡薄。

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地祗有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指祖先而言。

西周王室制度与政治运作

西周王室制度与政治运作

西周王室制度与政治运作西周王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王朝。

西周王朝的建立是在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的。

西周王室的制度与政治运作,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西周王室制度和政治运作进行探讨。

一、西周王室制度1.王权制度西周王室是一个封建的王权制度,王权是最高的统治权力。

周王室按照“天命之选”传位,即认为天命决定王位的继承。

在西周王室中,王室成员之间的世袭制度被普遍采用。

王室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以及继承顺序是通过西周王室的传位制度来规定的。

西周王室制度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封地制度。

封地制度是周朝控制外部势力和支持内部统治的手段。

周王可以将土地授予他的臣民,以回报他们的忠诚。

这样臣民们就成为了封地的统治者,他们必须向周王效忠,保障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军事制度在西周王室制度中,军事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周王可以调动他的封地统治者来组成军队,以应对外部威胁。

此外,周王室还设立了军事机构来管理军队,统一指挥和指导战争。

3.官员制度西周王室制度中的官员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官员制度主要分为二级制和三级制。

在二级制中,官员分布在各个封地,他们负责管理这些地区以及区域内的所有事务。

在三级制中,官员分布在各个州,他们负责管理多个封地,辖区更大,职责更重。

官员的任命和提升主要基于功劳和才华。

官员们需要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表现出色,才有机会获得提拔。

此外,周王室规定了各种官员头衔,以区分官员在政权中的地位。

二、西周王室的政治运作1.宗法制度在西周王室时期,宗法制度是一种家族制度。

它包括祖先崇拜、继承与转移权、家族会议、家族民主、家族债务等方面。

按照宗法制度,周王室会将权力和财产分配给家族成员,这样可以帮助王室灵活地掌握和分配权力。

2.礼制西周王室有一个复杂的礼制,这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周王室认为,礼制能够维持社会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并且让人民更加了解周王室的重要性。

西周的军事制度与边防防御

西周的军事制度与边防防御

边防地理环境与战略地位
西部边境
西周西部边境与戎狄等游牧民族接壤,地理环境复杂,多山地、高原。这一地 区对于西周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保卫王畿、维护西部安全的关键所在 。
北部边境
西周北部边境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邻,地势平坦,草原广阔。该地区对于西周而 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防止北方民族南下侵扰的重要屏障。
军事布局和防御措施。
研究方法
03
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考古资料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
法,对西周军事制度与边防防进行深入研究。
02
西周军事制度概述
军事领导体制
01
02
03
周王为最高统帅
周王是西周军队的最高统 帅,掌握最高军事决策权 ,通过任命将帅、发布军 令等方式领导全国军队。
大司马掌军权
大司马是西周军队的高级 将领,负责统领全国军队 ,制定战略计划,指挥作 战。
军事指挥体系
西周建立了以天子为最高军事统帅的指挥体系, 通过任命将帅、制定战略计划等手段,对边防防 御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
边防防御对军事制度的补充
边防设施
西周在边境地区修筑长城、关隘等防御设施,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和防御能力,为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 障。
边防军队
西周在边境地区驻扎重兵,设立边防军队,负责边境巡逻、警戒和作战任务。这些军队成为西周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保卫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周在边防地区设有重兵驻守,包括步兵、骑兵等兵种。这些驻军平时负责巡逻、警戒,战时则承担抵御外敌入 侵的任务。
兵力部署
西周边防驻军的兵力部署根据地理环境和战略需要而定。在重要关隘和要塞地区,兵力部署相对密集,以加强防 御力量;在次要地区,则采取分散驻守的方式,以扩大防御范围。同时,西周还注重边防驻军与其他军事力量的 协同作战能力,以确保边防安全。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引言概述:西周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制度,它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西周政治制度的内容。

一、国家组织结构1.1 中央政府- 西周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王室,由君主担任。

- 王室设立了官职,如宰相、司徒等,用于辅助王室处理政务。

- 王室还设立了宗室,用于管理国家的财政和军事。

1.2 地方政府- 西周政府将国家划分为诸侯国,每一个诸侯国由一位诸侯统治。

- 诸侯国内设立了官职,如司马、司徒等,用于管理地方事务。

- 诸侯国内还设立了府、县等行政单位,用于管理地方的财政和军事。

1.3 地方自治- 西周政府鼓励地方自治,允许诸侯国内部有一定的自治权。

- 诸侯国可以自行制定一些地方政策和法规,但必须遵守王室的统治。

二、官员选拔制度2.1 世袭制- 西周政府采用了世袭制,官员的职位通常由父亲传给儿子。

- 这种制度有助于维护王室的统治,但也存在官员能力不足的问题。

2.2 考试制度- 西周政府在一些重要的官职上实行了考试制度,以选拔具备才干的人材。

-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礼仪、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

2.3 官员培训- 西周政府注重官员的培训,设立了专门的学校,用于培养官员的才干。

- 官员在学校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执政能力。

三、法律制度3.1 律法- 西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用于约束人们的行为。

- 律法内容包括刑法、民法等方面的规定,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正。

3.2 审判制度- 西周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法院,用于审判各类案件。

- 审判程序严谨,注重证据的采集和审查,以确保司法公正。

3.3 刑罚制度- 西周政府实行了严厉的刑罚制度,包括死刑、流放等。

- 刑罚的执行由官员负责,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四、军事制度4.1 军队组织- 西周政府设立了军队,用于维护国家的安全。

- 军队按照地方划分,由地方诸侯负责组织和管理。

4.2 军事训练- 西周政府注重军事训练,设立了专门的军事学校,用于培养军事人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什么西周王朝的军事制度周王室保持了庞大的军旅。

这种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

共十四师,达三万五千人。

分封的诸侯国,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

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也有一军。

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实际上也属于整个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西周的军队,名义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挥和调遣,重大的征伐,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

如果周王不亲自出征,则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谓之一乘。

各级军官,由地位与之相应的贵族担任。

最基层的甲士,则由最低级的贵族和平民充任。

奴隶则在军队中服杂役。

军队是西周国家政权的又一根重要支柱,它肩负对内镇压异己、守卫疆土,对外征伐和扩张的职能。

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仍然称师,西周金文和《诗经》等文献中屡有提及。

《周礼地官司徒》云: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按此,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单位。

与此相应的军事将领按《尚书牧誓》所说有师氏、亚、旅、千夫长、百夫长等。

郭沫若先生在《周官质疑》一文中说:师氏见于彝铭者乃武职,在王之近侧,是则师氏之名取诸师戍也。

西周军队的统帅是周王,他经常率领军队亲自出征,《诗大雅。

棫朴》:周王于迈,六师及之的诗句以及屡见于史书的昭王南征的事迹即其例子。

西周军队的各种主要军官亦往往由周王任命。

伯懋父敦铭文记载:东夷大反,王命伯懋父以西六师、殷八师征东夷,是周王任命伯懋父为西六师和殷八师的统帅。

师克盨铭云:则唯乃先祖考有爵于周邦,干害王身作爪牙今女更乃祖考奡可左右虎臣,是周王任命禁卫部队统帅的例子。

武器西周时期的战争主要是车战,与车配合的有徒兵。

兵器种类比商代显著增多,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戈、戟类兵器。

据《诗皇矣》,早在周文王伐崇时,已使用了钩援、临冲等攻城工具。

战争规模日趋扩大,不仅周及其诸侯,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较强的军力。

如西周晚期多友鼎所载,周派军与狁交战,一个战役俘获兵车超过一百二十七辆,可见狁有着庞大的车战队伍。

西周晚期的军事制度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政治制度也总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变革。

前面我们根据古文献记载结合金文所论述的西周军事制度反映的主要是西周前期的情况。

而当周朝历史发展到中后期,具体地说自懿王时开始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史记?周本纪》),至夷王时国势更加削弱。

《后汉书?西羌传》引《古本竹书纪年》谓: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虢季子白盘》铭文亦载: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武于戎工,径■四方。

搏伐ǎ狁,于洛阳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

可见戎狄交侵十分严重。

到周厉王时情势更有甚于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

诸侯释位,以间王政。

《后汉书?西羌传》载: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王命伐戎。

《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

可见由于厉王的暴政,导致内忧外患相互交织,尤其是淮夷寇周一役,直逼宗周,周朝统治岌岌可危,厉王迫于形势最后动用了西六师和成周八师两大军队的兵力及卫武公的军队全力反攻,方才勉强度过难关保住大局(据《禹鼎》铭文)。

总之,在厉王前由于积弱之势已成,加之厉王的无道,东南与西北,淮夷和戎狄相继侵扰,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周王室14 师的兵力竞难于应付,周王朝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在此情况下,周厉王进行了一次较大的社会政治制度改革,即《国语?周语下》所说的厉始革典,而军事制度的改革则是这场政治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周厉王的军事改革奠定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时军事制度的基础。

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看,周厉王要安内御外,最迫切解决的就是军事力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其改革的目的在于扩充军备。

从《诗经》、《左传》、《周礼》等有关记载可知,厉王扩军的内容主要是扩大和改革军队编制形式。

《周礼?夏官?司马》记之甚详,其谓: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

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

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

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

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

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以此与西周初相比,很明显地看到,在师级建制单位之上,增设了军级单位,每军辖五师,而在编制形式上,也由原来的以十进制为基础的三进制变成了五进制,即从师、旅皆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变成了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各编制单位的官长也由什长、百夫长、千夫长、师氏(师长)变成了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等。

随着王室军的扩大,与王六军相适应,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的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从中还可知,改革后的诸侯军队在规模上仍受限制,其管理体制亦仍与西周初无异。

西周到底有多少军事实力在中国历史上,三代在传统上一直被视为中国最理想最光辉的时代,而三代中,夏朝没有太多文化遗产,只留下一大堆似是而非的传说和后人的臆测,商朝由于本质上崇拜天命鬼神与中国后世思想不合,也不是很被重视,因此,西周往往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正源,同时也被吹嘘为无比强大的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圈最早的疆域。

那么,这个天朝上国到底有多少军事实力呢?首先,周朝的社会制度,是奴隶制与早期封建制并存的,被统治阶级既有完全自由的自耕农,也有部分自由的农奴和完全不自由的奴隶,而统治阶级则往往兼有奴隶主、农奴主(金文中往往说某某手下有徒(农奴)多少,众(奴隶)多少)的身份。

因此,周朝的兵役制度,本身就是建立在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上的。

按照周朝六军之士出自六乡,但是在野在庶免役的说法,可知是国人(贵族、交实物十一税的农民)才服兵役,而野人(王畿外的农奴,实行井田制的助法,亦即力役地租)不当兵。

因此才有了周厉王面对国人暴动时无法临时招兵的情况。

所谓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官、六乡之吏,自乡以下,则德任者使兼官也(《周礼》),说明了周军大部分不是常备军,而是战时每家出一人,以地方官任指挥官的寓兵于农。

其基本战术单位伍、两、卒,正是与基本行政单位比、闾、卒对应的,那么,周朝军队的最大动员能力就可以计算了:按照家所出一人(《周礼》),可知是每户抽一,周朝时的一户人家,成员平均在5-10人上下,当时全国人口(不计诸侯国)估计在500万左右,算上诸侯国大约接近1000万,因此周军最大动员能力超过100万人,着实可观。

但是我们知道,国家的军事实力不可能完全靠民兵。

在国家机构形成后,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常备军作为暴力机器的重要环节也出现了。

这些脱产的常备军有多少呢?周军从上到下分为军、师、旅、卒、两、伍六级。

师是基本战略单位。

一般而言,一个军下辖5个师,一个师下辖5个旅,一个旅下辖5个卒,而卒则是基本战术单位,为100人。

因此周军一个师为2500人,一个军为12500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民组建的常备军与现代常备军不同所有部队都是作战部队,因为后勤、辅助工兵等都是由没有完整公民权的野人组织的辅助非战斗部队担负的,因此所有部队都是作战编制。

周制,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周礼.叙官》)。

除此之外,天子还有两个师是用于俾护七庙(《礼记》)的,相当于禁卫军。

可以据此计算出,周天子在王畿地区总共拥有32个师( 西周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镐京八师(《周礼.地宫》)加上两个禁卫师)亦即80000人的部队。

周初大封建,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同姓五十三(《荀子》)当然,后来成王、康王又加封了许多国家,达到了周之所封四百余(《吕氏春秋》)。

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些后来封的巴、楚、庸、随、义渠之流,多是本来就存在的城邦国家,远处边境(所谓荒服),给个封号只是名义上属于周朝,以安抚边疆。

实际上并不遵守周朝法律制度,因此周朝核心还是中原的七十国。

所谓大国,就是公爵国,只有鲁、齐、燕、卫、晋五个(宋国的公爵是殷商王族之后的特别礼遇,事实上是中等诸侯),郑、宋、陈、蔡、曹、申、唐等封侯爵、伯爵的武王的亲兄弟的封国是中等诸侯,有十来个,剩下的子爵、男爵们有四五十个,是小国。

大国三军,就是37500人,中国两军就是25000人,小国(子爵国)一军(很多比如极、滑、庸等男爵附庸国没有一个整军)为12500人,因此各诸侯国常备军总兵力理论上在50-60万之间,但事实上很多中等国财力不足,只有一军、小国只有一个师或是一两个旅(比如范文澜、葛志毅等曾考证如极、黎、瑀等小国总人口只有不到一万,其常规武装力量按人口比例甚至只有数百人)。

因此诸侯国的常备军实际上不可能超过三十万。

最后再说说周军的战术组织和武器。

在西周,由于马鞍和挽具的不成熟,加之生产力水平不能保证大规模养马,因此骑兵还没有出现。

军队的装备仍然以战车为核心,实行车-步配合战术。

当时的一般配置是怎样的,后世说法很多。

如大秏一乘,从徒七十二人或是甲士三人,有徒三十,等等。

至于每人的武器装备,更是众说纷纭,除了三名甲士,是驭手、弓箭手和长矛(戈)兵外,其他人的武器装备说法很多。

一般认为,周军的一乘应该是五十人,( 一师五十乘(《周礼》)而所有部队均为战斗部队),因此周天子的部队应该装备战车2000辆上下,周军(包括诸侯)总共拥有战车6000-7000辆,加上备用战车,总数应该超过一万辆,这在近3000年前不是个小数目了。

考虑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每乘甲士十人的记载,可以估计西周也差不多(七人徒步为预备队,战车上甲士阵亡后轮流补上,以免战车瘫痪),徒步甲士为核心,根据出土得周代兵器数量推断,其余的普通步兵一般持戈和盾,或是长矛手,周朝没有长剑,铜短剑数量少,应该只是军官和驭手们的自卫武器,故不太可能有剑士。

周军以战车为主要冲击力量,因此投射武器不会多,步兵中弓箭手应该很少(西周铜簇出土并不多),弓箭可能是战车兵专用,类似后世的骑射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