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主导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调查
四川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
四川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四川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在医药制造业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四川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四川省的医药制造业产值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截至2019年,四川省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了约4538亿元。
而在2018年,该省医药制造业的增速也达到了14.3%,远高于四川省整体工业的增速。
二、高端制药产业占据主导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四川省在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中更加注重高端制药产业。
2019年,四川省高端制药产业产值达到了约1894亿元,占据了四川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42%。
此外,四川省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高端制药产业的不断升级。
三、中药材加工产业具备优势四川省作为中国著名的中药材生产区之一,其中药材加工产业一直以来都具备着一定的发展优势。
目前,四川省拥有2800多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其中不乏大型知名企业,如天坛生物、华润三九等。
此外,四川省还鼓励企业加大对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和销售,提升整个中药材加工产业的竞争力。
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医疗器械行业企业达到了2200多家,产值突破了200亿元。
与此同时,该省还大力推进医疗器械创新,鼓励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广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以进一步巩固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地位。
五、面临发展瓶颈虽然四川省医药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
其中,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欠缺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在医药制造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需持续加强高端制药和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具体阐述青羊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具体阐述青羊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青羊区是成都市的一个重要城区,也是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区之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青羊区形成了以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青羊区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青羊区作为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遗产,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青羊区依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该区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青羊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文化艺术、设计创意、影视娱乐等多个领域。
成都文创园、玉津巷文化创意产业园、青羊宫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云集了大批文化创意企业和从业人员。
这些企业不仅提升了青羊区的文化软实力,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二、现代服务业青羊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推动该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青羊区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提升了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目前,青羊区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旅游、商贸、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金融方面,青羊区拥有众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旅游方面,成都市区的著名景点锦里、文殊院等均位于青羊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在商贸方面,青羊区的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商业场所林立,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在科技服务方面,青羊区的众多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为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高新技术产业青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该区的又一主导产业。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青羊区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青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眉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眉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眉山地区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本文将对眉山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眉山地区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四川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目前,眉山地区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四川省第三大经济体。
眉山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为主要经济支柱。
同时,眉山地区还发展了多个重要的产业,包括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和纺织等。
眉山地区的农业发展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眉山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眉山地区的农产品以水果、茶叶和蔬菜为主,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销售渠道。
眉山地区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未来,随着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眉山地区在农业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眉山地区的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和纺织等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眉山地区地处中国西部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充足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使得眉山成为电力工业的重要基地。
眉山地区还拥有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如石化、化肥和塑料制品企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眉山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眉山地区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眉山地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高新产业,眉山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未来,眉山地区将继续加强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合作,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另外,眉山地区还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眉山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四川和重庆的重要节点。
为了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眉山地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建了一批高速公路和铁路,使得眉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
四川省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和急需突破 ...
附件1
四川省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和急需突破的
共性及关键技术需求调研文字材料提纲
一、本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简述;
二、本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水平状况及主要产学研合作情况;
三、本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技术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估,主要产业或重点产品在国内、省内同行业、同领域先进水平的自我评估,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及其技术团队情况分析评估。
分析优势和差距,提出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
(1)以产业发展目标为基础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
(2)提出相应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构想及主要目标.
四、通过主要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预期达到的目标
(1)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预期技术目标(尽可能量化);
(2)通过产业链补链、延链,对产业链所依托的技术链完善和创新后对产业升级和发展可能产生绩效的评估(尽可能量化);
(3)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对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培育目标(尽可能量化)。
特别提示:
1、重点是提炼出本地主要工业产业的产业链框图、同时提出产业链所依托的技术链的框图,以此为依据提出本地“十二五”后两年技术创新的重大课题;
2、如提不出产业链的,可以产品为核心分析;
3、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同时有扩大规模和提高附加值两个目标,分析时要明确重点;
4、调研成果将作为“十二五”后两年“十三五”前两年省科技项目安排的主要依据,请各地科技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组织调研力量,落实专人负责。
温江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温江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温江市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城区,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温江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温江市的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温江市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发展城市,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在过去数年间均保持了稳定增长。
目前,温江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尤以电子、光电子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
同时,温江市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城市规划温江市注重城市规划,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市区的道路交通不断优化,城市绿化覆盖率逐渐增加,城市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布局也日益合理。
此外,温江市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教育医疗温江市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市内设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师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疗方面,温江市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医疗团队,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温江市未来的发展趋势1. 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温江市已经建设了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温江市有望成为成都市及西南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
2. 提升服务业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温江市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温江市将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金融、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3. 推动乡村振兴温江市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温江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兴旺发展现状分析
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兴旺发展现状分析达州市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农业重镇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农业发展为主导产业。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业兴旺发展,达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对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兴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它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达州市农业产业现状达州市地处川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同时养殖业也十分发达。
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大,对外贸易也非常活跃,是川北地区的农业大市。
据统计数据显示,达州市农业总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农业产业一直是市场主体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巩固农村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状1.投入力度加大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达州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
通过设立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引进科技专家、设立科研项目等途径,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技创新项目丰富达州市通过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丰富农业全产业链的科技配套服务。
不仅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还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后劲。
3.科技成果应用广泛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广泛,覆盖了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各个环节。
先进的种植技术、兽药、农机具等科技成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使得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科研力量不够充实,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不高。
2.农民科技素养有待提高在农村地区,农民的科技素养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和动力,导致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3.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虽然达州市推动了大量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科技成果尚未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不能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金牛区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金牛区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金牛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金牛区的一二三产业发展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金牛区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第一产业的现状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
虽然金牛区是城市区域,但仍有一定的农业基础。
农田面积虽减少,但农业的现代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金牛区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蔬菜、水果等。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牛区的农业产业将继续朝着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二、第二产业的现状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制造业等生产部门。
金牛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以轻工业为主导,涵盖了纺织、食品、医药、电子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食品行业,金牛区的米粉、豆花等特色产品享有盛誉。
同时,金牛区也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等。
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金牛区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牛区的制造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第三产业的现状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金牛区的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主要涵盖金融、商贸、旅游等行业。
金融方面,金牛区有多家银行和证券机构,为金融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商贸方面,金牛区的商场、超市等零售业发展迅速,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需求。
此外,金牛区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金牛区的服务业将继续蓬勃发展。
未来趋势分析:一、推进农业现代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劳动力的外流,金牛区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现代化的力度,推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
二、加强科技创新金牛区将继续引入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提高金牛区的产业竞争力。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四川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一、现状分析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四川文化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四川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289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
2.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川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多个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以设计、艺术品制作、动漫游戏等为主导;文化传媒产业以影视、音乐、出版等为主导;文化旅游产业以旅游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主导。
3.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四川省文化产业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相对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生活水平。
二、特征分析1.丰富的文化资源:四川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川剧、蜀绣、巴蜀文化等都是四川文化独特的代表。
2.生态环境优越:四川地处川渝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结合,使得四川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创新意识强烈:四川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成都市被评为“中国创意之都”,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产业人才和项目落地。
此外,四川还积极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4.品牌塑造不足:四川的文化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领域,四川的企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5.人才培养亟需加强:四川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不够,企业和机构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和创意人才。
尤其是在设计、文学创作等领域,缺乏有竞争力的创意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
三、发展对策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出更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四川省产业结构特征分析及产业发展预测
第23卷第I期资源与产业 V〇l. 23 No. 1 2021 年2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SOURCES & 1N1)[ STR1K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b. 2021 http://www. resourcesindustries. net. cn *************.cn四川省产业结构特征分析及产业发展预测龙启超v,何敏2,陈军辉:,王波“2,唐斌雁12,潘玉瑾钱骏:,刘政:(1.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随着工业污染源末端治理的不断推进,各种污染物末端减排空间持续收缩,产业结构调整是缓解区域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四川省三大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泰尔指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从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市(州)3个视角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及高级化水平进行了评估,并对区域工业企业主导产业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通过构建成分数据模型和AKIMA模型对2025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占比进行预测,以期为四川省制定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但区域间及区域内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除成都平原经济区电子信息相对发达外,传统能源、资源消耗密集型行业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在区域内仍占有较大比重;加强区域间及区域内协同发展和加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仍是四川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成分数据模型;ARIM A模型;四川省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2464 ( 2021) 01 -0046- 09INDUSTRIAL S T R U C T U R E CHARACTERISTICS A N D INDUSTRIALD E V E L O P M E N T PREDICTION IN SICHUAN P R OVINCELONG Qichao12,HE Min2,CHEN Junhui2,WANG Bo1'2,TANG Binyan1'2,PAN Yujin1',QIAN Jun',LIU Zheng-(】•S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Chengdu 6U)04i,China;2. Sichuan Academy o 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engdu610041 , China)A b stract:As end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 advances, their end emission space continuously shrinks.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an effective means in mitigatin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 This paper, basedon status of three industrial stnictures in Sichuan, uses Theil index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vancing index to estimate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extent and advancing level from perspectives of Sichuan province, five economiczones and cities, statistically analyzes the changing trend of leading industries, and applies component data model andARIMA model to predict their percentages of three industries, aiming at offering references for Sichuan to make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olicies. It concludes that Sichuan'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consistently upgrading收稿日期:2020 -05-27;修订日期:2020 -09-03;责任编辑:胡媛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 s://k n s.(,n k i.n e t/k(m s/d e丨a i l/丨1•5426. TD.20210105.0852.004■•丨1丨m l DOI:10. 13776/j.c n k i.r e s o u r c e s i m l u s l r i e s.20210105. 00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 F C0214005);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9JD R0281)。
广安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广安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广安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川东北地区,背依大巴山脉,濒临川渝交界处。
作为四川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广安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较为突出的发展。
本文将从广安的经济、城市建设、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展望广安的未来趋势。
首先,广安的经济发展情况值得关注。
近年来,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截至目前,广安已初步形成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包括机械装备、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
此外,广安还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努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随着广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企业家的目光,加快了广安经济的发展步伐。
其次,广安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安市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
广安市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此外,广安还注重文化教育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学校和文化设施,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这些城市建设的举措为广安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广安的产业结构也值得关注。
目前,广安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落户。
同时,广安还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可以预见,随着广安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广安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广安的发展趋势可谓充满希望。
首先,广安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城市,处于内陆开放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与此同时,广安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后起之秀”,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坚持现代化思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安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安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安岳位于四川省资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安岳就以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岳文化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对安岳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安岳文化产业的现状1.丰富的文化遗产安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明代的洋楼、清代的古建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安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安岳还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而著称,例如龙灯舞、川北秧歌等。
2.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安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艺术品制作、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
安岳的传统文化元素被融入到了这些创意产品中,使其更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同时,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设计、艺术教育等。
3.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安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成为了安岳的主导产业之一。
安岳通过丰富的旅游活动、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不断吸引游客的到来。
同时,相关的旅游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如酒店、餐饮等。
二、安岳文化产业未来的趋势1.创新驱动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岳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潮流变化。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等方面。
安岳应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创新,注重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安岳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
通过将文化元素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可以加强安岳旅游的吸引力。
例如开展文化节庆活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
同时,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服务质量,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注重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安岳的历史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浅析四川泸州市粮食产业化工作现状及发展展望
每年以储备粮数量为主要依据 .给承储企业安排一定
的专项资金 , 专项用 于仓储设施设备 的维护 、 维修和保
中 的不可替 代 的特殊 作用
(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绵阳市粮食局涪城区分局 )
2 Q
崮 丽
…
.
.
…
.
…
…
…
……Leabharlann …………
…
…
矗二
产业化经营 -
‘ I
n ' … — 一 g、
促进 粮油精深加工 ,帮助和鼓励销售 收入 排位靠前 、
利益联结 机制完善 的重点龙 头企业 引进 和吸收 先进 新 技术 , 加快 科技成果 的转 化应用 . 增强企 业 的创 新
能力 和核 心竞争力 .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是 强化
名优 品牌 争创工作 认真研究整合 和拓展 现有品牌的 工作方案 和措施 . 全行业 广泛推广应用科学技术 指 在 导粮食产业 发展 . 点提升泸州市粮油产 品形象 和品 重 质, 大力推动 泸州市 现有粮 油品牌 的上档升级
头企业实行基地订单收购“ 二次返利” 方式 . 固企业 牢
峻挑战 。在这一新 的历史条件下 , 如何 更好 地坚持科
学发展观 . 稳定粮食生产 , 加强行业指 导 . 规划行业发 展. 已成为我们 工作中面临的一个 亟待解决 的重大课 题。 围绕这 一课题 , 近年来 , 四川省泸州市粮食部 门在 省粮食局 的关心支 持下 , 紧紧抓住扩 内需 、 保增 长 的 重 大历史性 机遇 . 科学 规划粮食 产业发 展布局 . 积极 深化粮食 产业结构调整 . 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大 量艰苦 细致 的工作 , 为推动泸州粮食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 的
四川省印刷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色文字 印刷 有 的可 以说 是 无利 润可 言 种恶 性 竞争 愈 这
演愈烈 。 这些 印刷企 业流 动资金 少 由于 客户拖 欠印 工款 严 重 业又 无 资金 可垫 , 企 即使 有活 也 不敢做 加剧 了企
蛾0
-
l 芳 ¨ j -
业 生存和发 展 的困难 。 印刷业是 个高投 入 的产业 , 日报集 团印
务分 公司 成都博 瑞传媒 印务分公 司 , 四川新 华彩色 印务 有 限公 司等 年产 值都在亿 元以上 。
3 用高 新技术 改造 传统 印刷 产业取得突破性的
进展
以采 用CTP技术 和商用轮转机 印刷 为 目标 的新一轮
制正在 形成
5印刷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较大 的提高 .
其 中书刊 印刷每年 有上千种 产 品获 新 闻出版总署质 检 中心 认定 为” 优一 等品 ” 署 多个 品种图 书获 ” 署优优等
品 四川省 新 闻出版局连 续获新 闻 出版 总署 印刷优质产
品管理 银奖 。
1印刷产 业向中心城市聚集
维普资讯
关
注
l
四川印刷业的概 况
l
『
四川印刷业的特 点
四川印刷业存 在的不 足
四川印刷业的发展 展望
-
l ● : 意熊 I : = :
≥
文/ 吴代 伦 全 省3 o 多家 印刷企 业主要集 中在 成都和几个地级 o 5
四川 印刷业 在 西部 占有 重要 的位 置 无论 是 印刷 企
业 数量 , 从业人员和 印刷工 业总产 值均 处在 前列 。 O 2 世纪
市. 其中成都有 10 家 以上 00 年产值3 多亿元 . o 占全省 印刷
四川乐至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四川乐至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乐至县是中国四川省资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川南,受益于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县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对乐至县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现状乐至县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势头。
农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近年来,乐至县也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如养殖业、中药材种植等。
此外,县内还有多个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如食品加工、饮料生产等。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还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乐至县也积极推进工业发展。
以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为主导,乐至县注册成立了一批大型企业,如化工企业、造纸企业等。
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增长,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旅游业是乐至县的亮点之一。
乐至县地处青城山脚下,这里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县内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乐至古城、太极山等,这些景点为乐至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并推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繁荣。
二、未来发展趋势1.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乐至县应进一步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在农业领域,可以鼓励农民通过技术培训和创业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和高效环保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外,乐至县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推动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2. 强化科技创新乐至县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可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转移,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乐至县还可以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乐至县的创新竞争力。
3.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乐至县应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保护好乐至县丰富的自然资源。
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2023年四川省各地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研究报告
四川省产业招商优势与机遇
四川省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具有 得天独厚的交通和物流优势。
四川省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为产业 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川省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 ,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 间和发展机遇。
绵阳市产业布局以电子信息、 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装备制 造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实力。
德阳市产业布局以装备制造、新 材料等产业为主导,化工、食品 等产业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各地产业布局各具特色, 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了四 川省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宜宾市产业布局以白酒、能 源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 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以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智能制 造等为主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装备 制造产业链。
生物科技产业
绵阳在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等领域具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德阳市产业布局
装备制造产业
新材料产业
德阳是全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 地之一,聚集了众多装备制造企业。
德阳在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实力, 布局了多个新材料产业园区。
产业招商策略与建议
精准定位目标产业
根据四川省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特色, 精准定位目标产业,明确招商方向和重点
。
加强产业链招商
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上 下游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和产业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创新招商方式
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线上招商、云招商等创新招商方式 ,提高招商效率和成功率。
04
四川省产业招商政策与策略分析
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调查表
附件2
四川省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调查表
产业名称:所在园区:
一、产业承载主体
二、产业情况
1、产业规模:
2、主导产品
(1)战略性新兴产品名录及产能,在国内和省内的排名
(2)高新技术产品名录及产能, 在国内和省内的排名
(3)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名录及产能, 在国内和省内的排名
3、技术研发费占产业总产值的比重:2012年%;2013 %
4、研发机构概况
5、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6、专利信息表
7、承担过的专项课题研发任务:
国际合作项目项,国家级项,省级项,市级项。
三、产业链及技术链现状
四、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议
五、健全和拓展现有产业链的建议
联系人:联系电话:
地址:电子邮箱:
填表说明
1、本表产品名称按产业类型填报,每类产业填报一份。
2、优势产业类型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其它分别填列。
3、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型:按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产业分别填列。
4、所属行政区域:填列所在市州区县及园区。
5、其他信息:“骨干企业”填列该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填列围绕该产业链生产的相关主要企业,并填列附件3《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和产值规模表》。
四川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2 四川蔬 菜 生产 优 势突 出
2 . 1 气 候 资源 丰富 , 可实现 周年 均衡 生产
全 省蔬 菜种 植 面积达 1 3 0 . 8万 h m , 较2 0 1 0年增 长 了1 2 . 7 % 。初 步形 成 了川西 加 工外 销蔬 菜 、 攀 西早 市蔬 菜 、 川 南早 春蔬 菜 以及 盆周 山 区和 川 藏 高原 秋 淡 蔬菜 等 四大生 产 区 。
目前 , 四川蔬 菜 总 产 量 4 0 3 6万 t , 较2 0 1 0年 增
长 了2 0 . 2 %, 不但 能保 障我省 9 1 0 0多万人 口每天 5 0 0 g菜 的基 本 需 求 , 而且 每 年 外销 6 0 0多 万 t 鲜 菜
到 甘肃 、 宁夏、 青海、 陕西、 重庆 和 西 藏等 地 , 调 剂保
i o n g @1 6 3. c o m。
四川蔬 菜 以露 地 生 产 为主 , 除城 市近 郊 常 年蔬
菜生产基地 , 还有 “ 稻菜” 水旱轮作 、 粮菜 间( 套) 作 等多 种栽 培模 式 。水 旱 轮作 既解 决 了土壤 盐 渍 化 、
・
4 4・
势产业 , 在保 障市场供应 、 增加农 民收入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 作用 。
2 0 1 4年, 蔬菜产值 9 9 8 . 7亿元 , 较2 0 1 0年增长
了5 8 . 5 %, 占农业 ( 种植 业 ) 产值的 3 2 . 4 %, 实 现 全
省农 民人 均增 收 3 2元 , 是 助农 增 收 的重 要产 业 . 已
1 四川 蔬 菜 产 业 发 展 成 效 显 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近年来,四川经济高速发展,其中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业和旅游业,四川开始致力于打造西部的信息产业基地,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自身电子信息产业,而由于先天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旅游行业发展也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几年,四川主导产业还需要不断改进改善技术条件,加强信息产业宣传,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管理,这样才能使得四川主导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四川经济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主导产业处于成长期;处于成熟期的是支柱产业;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
是军民结合型工业。
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
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调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四川主导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前景
通过此次调查,希望能更多了解四川省经济发展状况,在全面掌握的同时对本省主导产业进行多方面分析,并且发掘出现有的发展问题,以求获得某些解决措施,使得本省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经过了五个过程,首先是在全面分析主导产业的特征;之后对四川省各种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调查,同时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确定四川省主导产业类型;然后对四川省主导产业整体进行分析,宏观把握其发展现状;再对个别典型处于主导产业的企业进行个体分析,发掘其中的发展问题;最后再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
【基本情况与分析】
1、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1)主导产业选择的经济标准。
赫希曼连锁效应基准。
连锁效应指一种产业的发展通过投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的带动作用。
赫希曼把连锁效应区分为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指一部门对其它部门的中间产品投入或是其他部门对本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后者指一部门生产过程中其它部门中间产业的投入。
罗斯托基准。
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对主导产业选择提出的准则。
罗斯托在借用赫希曼的前向、后向联系思想的同时,提出旁侧波及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联系更广泛的基准——扩散效应基准。
筱原基准。
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提出的准则。
即“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使产业的需求增长随同国民收入增长而增长且结构相适应的原则。
所谓生产率上升基准是从社会供给方面使产业结构趋势走向合理化的准则。
(2)主导产业选择的社会标准。
社会生活协调效应准则。
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居民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会对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主导产业选择必须考虑
的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协调效应包括人口流动与迁徙、就业、劳动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协调。
自然资源的利用效应和保护效应准则。
主导产业通过自身的持续高速增长、吸纳新科技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扩散影响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很多地方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3)主导产业分析量化指标:
依据主导产业选择的经济和社会标准,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一般来说,主导产业的经济标准大都以通过定量指标加以反映,而社会标准由于其复杂的特征大都难以通过指标加以量化,所以还需在定量的基础上再做定性分析,通过比较评估、优化筛选选择主导产业。
可运用的基本量化指标如下:
①产业关联度指标。
产业关联分析主要是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据以分析主导产业选择。
其指标是:影响力系数即前向联系,感应度系数即后向联系。
具体公式如下:
感应度系数=列昂惕夫逆矩阵某列平均值/列昂惕夫逆矩阵全部系数平均值影响力系数=列昂惕夫逆矩阵某列平均值/列昂惕夫逆矩阵全部系数平均值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性质
感应度系数大于1时,反映某产业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该产业需求越大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反映某产业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表示后向联系程度越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带动力越强。
②高收入弹性指标。
部门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国民经济或人们生活对某一部门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程度。
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反映了随经济增长呈现出来的对该产业的需求增长,表明该产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扩张优势。
如果该产业产品在世界需求收入弹性也较高,则可取得较高出口增长率。
【调查结论】电子信息产业与旅游业共为主导
通过参考以上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并对四川省经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四川省是以电子信息业和旅游业共为主导的。
目前,四川已经拥有一个领先西部的包含平面显示、集成电路制造、软件开发与服务在内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体系,众多电子信息企业汇四川将进一步加快四川建设一个世界级的IT制造与服务供应链生态系统、一个在中国更具竞争力的IT市场,开创全球电脑产业发展新局面。
经国务院批准,1991年成都高新区成为了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成都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六大产业集群,对推动国家自主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2009年底,成都高新区共有各类企业1600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63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有近50家在高新区建有自己的企业或分公司。
目前中国高新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无到有,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模式支持企业创新,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成都的文化底蕴丰厚,自主创新的要求高,吸引国内外很多人才来创新创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
成都高新区在技术方面并不比沿海差,如果能在观念上更加开放,则有望成为世界一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