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
中药活性成分降尿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活性成分降尿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周洁;孙超;李飞【摘要】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逐步受到关注,并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黄酮、皂苷、生物碱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腺苷脱氨酶和(或)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生成,或通过调控尿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加尿酸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的药理作用.该文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为基础,对中药活性成分降尿酸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综述近年的研究报道.%Hyperuricemia is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diseases caused by disorders of purine metabolism and /or excretion of uric acid reductio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 an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lavonoids , saponins , alkaloids and other 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reduce uric acid 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key enzymes in purine metabolism ,or by increasing the excretion of uric aci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uric acid transporters , thereb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uric acid .Bas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u-ricemia, the mechanism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reducing uric acid is summarized , and recent research reports are reviewed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中药;黄酮;皂苷;生物碱;高尿酸血症;黄嘌呤氧化酶;尿酸转运蛋白【作者】周洁;孙超;李飞【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284.1;R287.3;R589.202.2;R589.205.31;R977.3;R977.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向高脂、高蛋白的转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1]。
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治疗研究的主 要方法与成果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如 URAT1、OAT1等与尿酸代谢相关,通过针对这些基因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调节尿酸 水平的作用。例如,针对URAT1基因的治疗研究,一些药物如利尿剂和氯沙坦钾 等被证实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 而引起的尿酸水平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 因素。因此,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高尿酸血症研究现 状、方法、成果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方 法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随机 对照试验是评价药物疗效的主要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较好地控制实验误差,确 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系统评价是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全面评 估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这些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 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等。
高尿酸血症研究现状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是指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男性 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主要包括尿酸排泄减 少、合成增多、饮食因素、疾病或药物因素等。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主要包括诱发 痛风、肾结石、慢性肾炎等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的危险因素。
目前高尿酸血症研究的主要争议和不足包括:
1、尿酸阈值问题:不同地区和种族的高尿酸血症阈值存在差异,因此需要 进一步研究确定适合中国人群的尿酸阈值。
2、尿酸排泄与合成机制:尿酸的排泄和合成涉及多种因素,其机制尚未完 全明确,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因素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30T01:33:33.60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3期作者:李沛[导读]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类疾病,这类疾病形成后,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李沛西安630医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摘要: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类疾病,这类疾病形成后,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因为需要长期治疗,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对患者危害性非常大。
目前,对以上两种疾病治疗时,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有良好效果,但是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对患者副作用大,影响其用药治疗安全。
为了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减少药物副作用,临床医生需要研究以上两种疾病药物治疗方案,并且研究目前药物发展情况,以便及时为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
基于此,本文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研究,希望经过研究后能够为患者科学选择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药物治疗 1.前言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这种病症的形成和患者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特别是现代人类生活结构的改变,造成高尿酸血症的高发。
高尿酸血症发生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到疾病后期时,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痛风。
而且,高尿酸血症不仅仅是引起患者痛风临床症状,这种病症还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和高尿酸血症有密切的关联。
因此,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后,对其危害性非常大,需要临床采取解决措施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目前,对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案中,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模式,其中常见的以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以使用在高尿酸血症治疗的药物有多种,比如常见的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后效果非常优良。
但是,大多数的常规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后,患者副作用非常大,影响其药物治疗安全。
因此,在目前的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研究中,以紧盯新药研究为主,希望使用新型药物治疗,既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使其治疗效果提高。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炎症。
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的主要病因,因此控制尿酸水平是治疗痛风的关键。
目前,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新的药物不断涌现,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重点介绍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传统药物治疗二、新药研发进展1. 针对尿酸水平的药物近年来,针对尿酸代谢的药物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最具代表性的新药是瑞方宁(Rasburicase),它是一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研究表明,瑞方宁对于痛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会对肾脏产生损害。
一些新型的尿酸降低剂也正在研发中,例如尿酸转运抑制剂和尿酸生成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有望成为未来痛风治疗的新选择。
2. 利用基因治疗3. 中药治疗在痛风治疗领域,中药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一些中药制剂如桂枝加附子汤、胡椒酊等,被证实对痛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些中药提取物如黄芪、防己等也显示出了降低尿酸水平的潜力。
中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其广泛的来源和相对较低的毒副作用,使其在痛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三、治疗策略的新思路除了药物研发,痛风治疗领域还有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在不断涌现。
针对痛风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表明,不同的痛风患者尿酸水平的变化机制有所不同,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还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和体育锻炼也可以对降低尿酸水平产生一定的作用。
这些新思路为痛风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新药不断涌现,痛风患者的治疗选择也越来越丰富。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痛风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痛风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痛风治疗的进步。
211188573_食品中降尿酸成分的功效与研究进展
栾跃婷,陈文璐,罗云,等. 食品中降尿酸成分的功效与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0):387−395.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302LUAN Yueting, CHEN Wenlu, LUO Yun, et al. Effec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Uric Acid Lowering Components in Food[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10): 387−39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302· 专题综述 ·食品中降尿酸成分的功效与研究进展栾跃婷1,陈文璐2,罗 云1,朱建宇1,巩燕妮3,王宪青1,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2.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淄博 265200;3.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摘 要:我国患高尿酸血症的人数逐年升高,而临床使用的降尿酸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治疗成本较高。
研究发现摄入某些食品也可以降低尿酸水平,本文主要介绍存在于食品中的降尿酸物质,如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等活性物质与益生菌的降尿酸功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降尿酸的作用主要在于抑制尿酸的生成与重吸收;在此基础上酚酸类化合物与生物碱类化合物还可促进尿酸排泄;对于苷类化合物降尿酸作用机理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由于多糖的代谢引起尿酸升高,多糖类化合物是否可作为降尿酸类功能食品的添加物质需要更多的药理研究来验证;益生菌类在降低尿酸水平的同时对肾功能损伤也有缓解作用,可作为降尿酸类功能产品的优势物质。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摘要作为常见炎症性关节炎类型之一,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
所以,痛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以下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管理长期来几乎完全依赖别嘌呤醇。
随着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相继获准上市,不能耐受或不适别嘌呤醇治疗以及别嘌呤醇治疗无效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了替代和后续治疗选择,标志着降尿酸药物研究与开发已获得一次重大进步。
本文概要介绍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的临床研究数据,并就这两降尿酸新药在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管理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一分析。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培格洛替酶痛风是成人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类型之一,由血清尿酸浓度超过溶解度、致使尿酸以尿酸单钠结晶形态沉积在关节和其它组织中所引起,通常分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intercritical)痛风和慢性进行性痛风4 个发展阶段。
换言之,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
所以,痛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约6.8 mg/dl)以下,从而诱导尿酸盐结晶溶解甚至最终消退,由此控制疾病的发作及进展。
欧美循证医学指南[1] 均推荐,慢性痛风治疗应将血清尿酸浓度减少且维持在6 mg/dl 以下。
40 多年来,慢性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几乎完全依赖别嘌(allopurinol)这一个药物。
别嘌呤醇为竞争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产生降尿酸作用。
不过,有相当比例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别嘌呤醇治疗不能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
此外,尽管别嘌呤醇的安全性较好,但其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有提高,故须依肌酐廓清率下调用药剂量(当然,降尿酸作用也下降)。
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有新的更有效、更安全且适用性更广的降尿酸药物。
非布司他(febuxostat/Adenuric,Uloric)和培格洛替酶(pegloticase/Krystexxa)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发上市的两个降尿酸新药,它们可为虽经别嘌呤醇治疗、但未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或不能耐受别嘌呤醇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进一步的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
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陆海波;鲁传华【摘要】Hyperuricemia is a metabolic disease resulting from multiple factors,and xanthine oxidase (XO) i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hyperuricemia therapy.Du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enzyme and application of CADD and HTS,there emerge a large number of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 which have good activity for lowering uric acid in recent 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hyperuricemia is prevalent in China.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modificate natural product to find new compounds. 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compounds which have excellent inhibitory activity of xanthine oxidase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高尿酸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黄嘌呤氧化酶(XO)是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重要靶点。
随着黄嘌呤氧化酶晶体结构的解析、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的运用,近年涌现了许多具有良好的 XO 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中药也是我国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一种主要方式,对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也是寻找新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药物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901-1490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2085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药物研究进展李玉珩1,佟 颖2*,王南玉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0日摘要 在临床中,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常见疾病,但仍有较大量患者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具有更好疗效的药物已经成为新的重点关注问题。
近几年,采用新技术,针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和靶点,大量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在逐步开展。
本文对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并且具有潜在治疗前景的中西医药物进行分类和介绍,本文通过介绍新药在RA 中的研究机制、现状及前景,希望为风湿科医师提供RA 药物资料的前沿信息。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中药,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HyperuricemiaYuheng Li 1, Ying Tong 2*, Nanyu Wang 11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Rheumat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Aug. 19th , 2023; accepted: Sep. 14th , 2023; published: Sep. 20th , 2023AbstractIn clinic, hyperuricemia has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but there are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that cannot get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study of drugs with better efficacy has be-come a new focus of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clinical trials of a large number of drugs are being carried out gradually aiming at the pathogenesis and target of hyperuricemia by using new tech-*通讯作者。
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录一、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 (2)二、维生素A (3)1. 维生素A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4)2. 维生素A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5)三、维生素B族 (6)1. 维生素B族对尿酸氧化酶的调节作用 (7)2. 维生素B族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8)四、维生素C (9)1. 维生素C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11)2. 维生素C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11)五、维生素D (13)1. 维生素D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14)2. 维生素D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15)六、维生素E (16)1. 维生素E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17)2. 维生素E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18)七、维生素K (20)1. 维生素K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20)2. 维生素K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21)八、维生素B1 (23)1. 维生素B1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24)2. 维生素B1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25)九、维生素B2 (26)1. 维生素B2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27)2. 维生素B2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28)十、维生素B3 (29)1. 维生素B3对尿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30)2. 维生素B3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 (31)一、维生素种类及其降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
摄入适量的维生素A能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减少痛风发作频率。
这主要得益于维生素A在肾脏促进尿酸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中的一些成员,如维生素BBB6和B9,都对尿酸代谢产生积极影响。
它们参与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调节,加速尿酸的分解,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
维生素B族还能改善肾脏功能,增加尿液排尿酸的能力。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潜在的降尿酸作用。
摄入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4、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中西医结合诊疗注意事项
1、强调早期干预: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急性 关节炎发作和痛风石形成。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3、监测病情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4、注重生活调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 嘌呤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5、避免过度用药: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切忌盲目加大剂量或长 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总之,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主张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有需求的患者来说,应 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避免病情加重和私自用药。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疲劳过度、肾虚等。饮 食不节可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聚湿生痰,影响尿酸排泄;疲劳过度可损伤 肾脏功能,影响尿酸排泄;肾虚则可导致肾气不足,影响尿酸排泄。现代医学研 究也发现,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中医药 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应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目录
01 高尿酸血症研究现状
02 高尿酸血症研究方法
03
高尿酸血症研究成果 与不足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 而引起的尿酸水平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 因素。因此,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高尿酸血症研究现 状、方法、成果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进展及相关思考
类抗炎镇痛药(NSAIDs)或皮质激素。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疼痛发生时,越早使用秋水 仙碱或NSAIDs,缓解症状的效果越好。口服糖皮质
激素一般只用于不能耐受秋水仙碱和NSAIDs或有 相对禁忌证的多关节炎患者。对单个或两个关节受 累者,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可缓解症状。 当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发作急性痛风时,不宜选 用秋水仙碱或NSAIDs,以免加重肾功能恶化;而应 选用糖皮质激素或促皮质激素。如同时合并糖尿 病,用药将十分棘手,需要密切关注血糖、肾功能变 化。
该类药物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另外,
中度以上肾功能受损者,应选择抑制尿酸生成药。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别嘌醇每日用量从100 IIlg到最大剂量800 mg,直到达到目标尿酸水平 (357.0 gmo]/L)。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别嘌醇日 剂量为300 mg或者更少,可能影响该药的临床疗 效。 同时,在应用别嘌醇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1)别嘌醇的超敏反应综合征(allopurinol
目前在中国许多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未得 到恰当的治疗,可能与患者的就医意识差,以及临床
范治疗的重要环节,如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
征等。医师还应了解痛风患者是否同时服用导致高 尿酸血症的药物,如环孢素、烟酸、呋塞米、噻嗪类利 尿剂、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阿司匹林等。硫唑嘌呤
医师本身对此了解不足有关。应该构建患者、医师
trmoL/L(6 mg/d1),理想值为297.5—357.0
pLmol/L(5~6 mg/d1)。仔细问诊、寻找高尿酸血症 病因,可以帮助患者关注其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增加依从性。
2.2.1
降尿酸治疗的指征和时机治疗指征:每年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高尿酸血症成为一种常见疾病。
高尿酸血症可以引发痛风,导致关节炎、肾病等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降尿酸药物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降尿酸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传统药物目前,传统的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阻止尿酸的生成和促进尿酸的分泌。
利尿剂可以促进水分的排出,从而降低尿酸浓度。
然而,它们可能会增加尿酸的合成,从而消除利尿剂对尿酸的降低作用。
另外,患者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阻止尿酸生成的药物包括别嘌醇和丙磺舒,它们通过抑制尿酸酶的活性来减少尿酸的产生。
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比利尿剂小,但可能会引发肝脏和胃部问题。
促进尿酸分泌的药物包括丙戊酸、苯溴马隆和非布司他等药物,它们可通过改变肾脏对尿酸的吸收和排泄来促进尿酸的分泌。
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如肾损害、失眠、过敏等。
二、新型药物1. 贝佐布利尿贝佐布利尿(Benzbromarone)是一种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相对于传统的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它不仅对肾脏的毒性更小,而且对肝脏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贝佐布利尿作为新型的降尿酸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它可以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提高尿酸的排泄率,减少痛风的发作,并且对其他疾病,如药物性肝炎,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月桂醇月桂醇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植物成分,它可以通过降低尿酸生成以及促进尿酸的代谢来降低血尿酸水平。
在动物实验中,月桂醇已被证明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目前,有很多人中医通过月桂醇的治疗高尿酸血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未来研究方向虽然目前降尿酸药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还有很大的挑战。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尿酸治疗剂的研发目前研究的药物主要针对尿酸的生物代谢过程。
然而,高尿酸血症仍然存在着很多未知的机制,因此,寻找抗尿酸治疗剂是一个未来的研究重点。
天然多酚类成分缓解高尿酸血症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山东科学SHANDONGSCIENCE第37卷第2期2024年4月出版Vol.37No.2Apr.2024收稿日期:2024 ̄02 ̄20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CXGC010508)作者简介:刘双(1997 )ꎬ男ꎬ硕士ꎬ研究方向为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及质量评价方法ꎮE ̄mail:lius9709@163.com∗通信作者ꎬ王晓(1971 )ꎬ男ꎬ博士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及质量控制ꎮE ̄mail:wangx@sdas.org天然多酚类成分缓解高尿酸血症及其机制研究进展刘双aꎬbꎬ董红敬aꎬbꎬ陈盼盼aꎬbꎬ王晓aꎬb∗(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a.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ꎻb.药学院山东省高等学校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ꎬ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ꎬHUA)是一种机体中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清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ꎬ严重者可导致痛风ꎮHUA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酶活失调㊁尿酸转运体表达失衡㊁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㊁肠道稳态失衡等ꎮ许多研究报道了天然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ꎮ本文对HUA的发病机制和多酚类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总结与归纳ꎬ以期为降尿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ꎮ关键词:多酚类成分ꎻ高尿酸血症ꎻ作用机制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 ̄4026(2024)02 ̄0012 ̄0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ResearchprogressonthemechanismsbywhichnaturalphenoliccompoundsalleviatehyperuricemiaLIUShuangaꎬbꎬDONGHongjingaꎬbꎬCHENPanpanaꎬbꎬWANGXiaoaꎬb∗(a.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AppliedTechnologyofSophisticatedAnalyticalInstrumentsꎬShandongAnalysisandTestCenterꎻb.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NaturalActivePharmaceuticalConstituentsResearchinUniversitiesꎬ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ꎬQiluUniversityofTechnology(ShandongAcademyofSciences)ꎬJinan250014ꎬChina)AbstractʒHyperuricemia(HUA)isametabolicdisordercausedbythephysiologicdisordersinpurinemetabolismꎬresultinginincreasedserumuricacidlevelsꎬwhichcanleadtogoutinseverecases.HUApathogenesisprimarilyinvolvesenzymedysfunctionꎬuratetransporterexpressiondysregulationꎬ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disordersꎬandintestinalhomeostasisdisruption.Numerousstudieshavereportedtheeffectivenessofnaturalpolyphenolsinalleviatinghyperuricemiaandgout.ThisarticlesummarizesHUApathogenesisandthemechanismsofactionofpolyphenoliccompoundsinreducinguricacidꎬ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uricacid ̄loweringdrugs.Keywordsʒpolyphenolsꎻhyperuricemiaꎻmechanismofactionꎻresearchprogress㊀㊀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ꎬHUA)是一种由体内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清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 ̄2]ꎮ近年来ꎬ我国HUA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ꎬ2015 2016年ꎬ我国成年人HUA发病率为11.1%ꎬ2018 2019年ꎬ发病率为14.0%[3]ꎮ研究表明血中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与糖尿病㊁高脂血症㊁慢性肾脏疾病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4]ꎬ严重者可导致痛风ꎮ痛风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内持续沉积ꎬ引起关节疼痛[5]ꎮ目前ꎬ非甾体抗炎药㊁糖皮质激素㊁秋水仙碱㊁别嘌醇㊁非布司他等为痛风的临床常用药物ꎬ然而这些药物存在胃肠道㊁肾脏㊁心脏毒性及超敏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6]ꎮ因此控制尿酸水平药物的研究成为目前开发重点和热点ꎮ天然多酚类成分是一类化学结构以酚羟基为主的次生代谢产物ꎬ具有抗氧化㊁抗炎㊁免疫调节㊁抗过敏㊁抗动脉粥样硬化㊁抗微生物㊁抗血栓形成㊁调节血糖㊁心脏保护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7 ̄9]ꎮ同时ꎬ多种多酚类成分已被报道具有降尿酸的作用ꎬ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高尿酸血症发病及多酚类成分的降尿酸机制进行综述ꎬ以期为降尿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1.1㊀酶活失调人体内尿酸的生成涉及多种酶的参与ꎬ其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ꎮ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是催化形成次黄嘌呤的关键酶ꎬPNP可以催化肌酐分解为次黄嘌呤[10]ꎮ随后ꎬ黄嘌呤氧化酶(XOD)作为机体内尿酸生成的关键酶ꎬ可将次黄嘌呤催化氧化成中间产物黄嘌呤ꎬ并进一步将黄嘌呤氧化成尿酸[11]ꎮ当XOD活性失调时ꎬ较高活性的XOD将加速催化次黄嘌呤及黄嘌呤的氧化ꎬ导致机体尿酸水平持续升高ꎬ产生高尿酸血症ꎮ图1㊀酶催化尿酸的生成过程Fig.1㊀Enzymescatalyzetheprocessofuricacidproduction1.2㊀尿酸转运体表达失衡人体内尿酸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约为2/3)ꎬ少部分通过肠道(约为1/3)[12]ꎬ其中肾脏中尿酸转运体调控尿酸重吸收和分泌的动态平衡ꎬ在尿酸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ꎮ尿酸转运体主要分为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ꎬ包括尿酸盐转运蛋白1(eecombinanturatetransporter1ꎬURAT1)㊁葡萄糖转运体9(glucosetransporter9ꎬGLUT9)㊁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4(organicaniontransporter4ꎬOAT4)和OAT10等ꎬ以及尿酸分泌转运蛋白ꎬ包括人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2(humanATP ̄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G2ꎬABCG2)㊁OAT1㊁OAT3㊁钠依赖性磷酸盐转运蛋白1(sodium ̄dependentphosphatetransporter1ꎬNPT1)和NPT4等[14]ꎮ其中ꎬ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的过高表达会引起尿酸重吸收异常ꎬ导致血清尿酸水平过高ꎻ尿酸分泌转运蛋白的表达过低会引起肾尿酸分泌减少ꎬ出现排泄不足ꎬ使血清尿酸水平升高ꎮ据统计ꎬ9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出现肾脏排泄和尿酸转运体表达失衡的情况[15]ꎮ1.3㊀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均会引起高尿酸血症ꎮ果糖水平升高和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是糖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形式ꎬ其中ꎬ果糖的代谢主要是在果糖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果糖 ̄1 ̄磷酸ꎬ该过程会消耗大量ATP且不存在负反馈调节ꎬ果糖水平升高ꎬ将会使ATP的消耗量增加ꎬ进而激活嘌呤代谢酶ꎬ使尿酸的生成量增加ꎮ果糖还可以介导还原型辅酶Ⅱ的激活ꎬ阻止肠道中的尿酸排泄ꎬ导致机体内尿酸升高[16]ꎮ脂代谢紊乱会导致脂肪细胞肥大且数量增多ꎬ使其分泌的瘦素㊁抵抗素及脂联素等激素的表达异常ꎬ进而影响胰岛素生物效应ꎬ导致胰岛素抵抗ꎬ高含量的胰岛素可以使肾小管Na+ ̄H+的交换增加ꎬ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ꎬ在URAT1的作用下ꎬ机体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ꎬ排泄减少ꎬ引起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作[17]ꎮ此外ꎬ脂代谢紊乱会导致内脏脂肪积累ꎬ造成新陈代谢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ꎬ进而刺激脂肪酸的合成ꎬ影响嘌呤的合成过程ꎬ促使甘油三酯的合成以及尿酸的产生[18]ꎮ同时ꎬ甘油三酯的升高会消耗更多的ATPꎬ同时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ꎬ进而增加尿酸的生成量ꎮ此外ꎬ脂肪分解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会阻碍尿酸的排泄ꎬ间接使尿酸的水平升高ꎬ引起高尿酸血症[19]ꎮ1.4㊀肠道稳态失衡研究表明多种肠道菌群可以降解嘌呤类成分ꎬ进而调节尿酸的生成ꎬ例如ꎬ肠道中的加氏乳杆菌PA ̄3可以吸收和利用嘌呤ꎬ从而减少嘌呤的肠道吸收ꎬ以降低血清中尿酸的水平[20]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产志贺毒素性大肠杆菌可以促使XOD的释放ꎬ促进次黄嘌呤和黄嘌呤转化为尿酸[21]ꎻ乳酸杆菌DM9218可通过抑制XOD的活性ꎬ降低血清中尿酸的水平[22]ꎻ罗伊氏乳杆菌TSR332和发酵乳杆菌TSF331可以降解嘌呤ꎬ以缓解尿酸的生成过程[23]ꎮ有些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尿酸的代谢进而调控尿酸水平ꎬ例如ꎬ乳酸杆菌和假单胞菌可以产生SCFAs(短链脂肪酸)ꎬ进而促进尿酸的分解和排泄[24]ꎻ乳酸杆菌OL ̄5㊁植物乳杆菌Mut ̄7和植物乳杆菌Dad ̄13等肠道菌群中含有较高活性的尿酸酶ꎬ可促进尿酸的分解[25]ꎮ肠道菌群也会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ꎬ引发高尿酸血症[26]ꎮ综上可见ꎬ肠道菌群稳态被破坏后ꎬ有益菌和有害菌群失调ꎬ明确的分工被打破ꎬ进而导致嘌呤㊁尿酸及氨基酸等的代谢异常ꎬ引发高尿酸血症ꎮ2㊀多酚类成分降尿酸作用及机制多种多酚类成分已被证实具有降尿酸的作用ꎬ如咖啡酸㊁绿原酸㊁菊苣酸㊁迷迭香酸及芥子酸等(图2)ꎮ图2㊀多酚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式Fig.2㊀Thechemicalstructureofphenoliccompounds2.1㊀抑制尿酸生成酶的活性多酚类成分可以抑制XOD的活性ꎬ进而调节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催化氧化ꎬ减少机体尿酸的生成量ꎮ多种多酚类成分在体内外表现出良好的XOD抑制活性ꎬ如咖啡酸[27]㊁绿原酸[28]㊁菊苣酸[29]㊁迷迭香酸[30]㊁芥子酸[31]㊁阿魏酸[32]㊁没食子酸[33]㊁儿茶素[34]㊁白藜芦醇[35]㊁大黄酸[36]㊁鞣花酸[37]㊁5 ̄O ̄咖啡酰莽草酸[38]等ꎮ这是由于多酚类成分含有较多的电负性基团ꎬ能够与XOD之间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ꎮ2.2㊀恢复尿酸转运体的表达平衡尿酸转运体的动态平衡会影响尿酸的代谢ꎮ多酚类成分可以上调尿酸分泌转运蛋白水平并下调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水平以促进机体尿酸排泄过程ꎬ降低机体尿酸水平ꎬ缓解高尿酸血症ꎮ例如ꎬ咖啡酸可通过下调URAT1和GLUT9的水平ꎬ上调OAT1㊁UAT和ABCG2的水平ꎬ恢复尿酸重吸收和排泄的动态平衡[27]ꎮ绿原酸可以通过上调肾脏和回肠中尿酸分泌蛋白的表达ꎬ下调URAT1和GLUT9的水平ꎬ抑制尿酸的重吸收过程ꎬ降低机体尿酸水平[39 ̄40]ꎮ没食子酸可以有效地下调URAT1和GLUT9的表达减少机体对尿酸的重吸收过程ꎬ上调ABCG2㊁OAT1和OAT3的表达提高机体对尿酸的排泄过程[41]ꎮ白藜芦醇可以降低URAT1的表达ꎬ抑制肾脏中尿酸的重吸收过程ꎬ以降低机体尿酸水平[42]ꎮ2.3㊀恢复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多酚类成分可以通过调节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ꎬ降低机体尿酸水平并缓解高尿酸血症ꎮ例如ꎬ咖啡酸可以下调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参数ꎬ以逆转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ꎬ进而降低尿酸水平㊁缓解高尿酸血症[43]ꎮ阿魏酸可以通过减轻脂肪沉积㊁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ꎬ恢复多种代谢紊乱ꎬ抑制尿酸生成ꎬ进而改善高尿酸血症[44]ꎮ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糖异生过程㊁抑制糖苷酶活性㊁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等途径以调节糖代谢ꎬ进而恢复糖代谢紊乱[35]ꎮ白藜芦醇还可以抑制NOD样受体家族㊁NLRP3㊁TLR4㊁MyD88及NF ̄κB等信号通路ꎬ进而逆转脂质沉积㊁糖原积累㊁炎症反应及肾脏纤维化改变等过程ꎬ下调小鼠肾脏中尿酸转运蛋白的表达ꎬ降低机体尿酸水平[45]ꎮ大黄酸可以逆转果糖诱导的痛风大鼠的肾损伤ꎬ恢复尿酸的代谢ꎬ降低机体尿酸水平[46]ꎮ鞣花酸可以显著降低血清脂质㊁尿酸㊁葡萄糖㊁胰岛素水平㊁ATP ̄柠檬酸裂解酶活性㊁醛缩酶B和脂肪酸合酶活性㊁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水平改善尿酸水平ꎬ这可能与鞣花酸激活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和抑制ATP ̄柠檬酸裂解酶活性有关[47]ꎮ2.4㊀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高尿酸血症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关系ꎬ研究发现许多HUA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㊁有益菌属丰度下降的现象[48]ꎮ多酚类成分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ꎬ提高有益菌丰度ꎬ进而降低机体尿酸水平并缓解高尿酸血症ꎮ其中ꎬ绿原酸可以降低拟杆菌属㊁普雷沃氏菌属及丁酸弧菌的相对丰度ꎬ逆转肠道中的嘌呤代谢和谷氨酸代谢ꎬ缓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40]ꎮ绿原酸还可以提高经黏液真杆菌属㊁肠球菌及粪杆菌属的相对丰度ꎬ逆转血清中三甲胺氧化物水平的升高ꎬ进而减少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ꎬPKB)㊁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ꎬPI3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ꎬmTOR)等蛋白的表达ꎬ缓解大鼠肾纤维化ꎬ避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49]ꎮ2.5㊀抑制炎症反应机体尿酸水平持续升高会诱导MSU晶体的形成ꎬMSU晶体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㊁激活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ꎬTLRs)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 ̄likereceptorthermalproteindomainassociatedprotein3ꎬNLRP3)受体ꎬ直接诱导炎症因子的分泌失调等途径启动炎症反应ꎬ引起组织或器官损伤ꎮ多酚类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ꎬ以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机体损伤ꎬ恢复尿酸正常代谢ꎬ降低机体尿酸水平ꎮ例如ꎬ绿原酸可以通过抑制IL ̄1β㊁IL ̄6和TNF ̄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ꎬ降低血清尿酸水平ꎬ改善MSU晶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高尿酸症状[28]ꎮ绿原酸还可以降低NLRP3和caspase ̄1的水平ꎬ抑制肾脏中TLR4㊁MyD88及NF ̄κB等信号通路的激活ꎬ调节炎症微环境ꎬ抑制氧化应激ꎬ降低小鼠的尿素氮㊁肌酐㊁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水平ꎬ缓解肝损伤和肾损伤ꎬ恢复尿酸代谢[40]ꎮ菊苣酸可以显著抑制MSU晶体诱导的THP ̄M细胞中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NF ̄kappa ̄BinhibitoralphaꎬIκB ̄α)的降解ꎬ阻断NF ̄κB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ꎬ下调IL ̄1β㊁TNF ̄α㊁环氧化酶 ̄2(cyclooxygenase ̄2ꎬCOX ̄2)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ꎬPGE2)的水平ꎬ调控炎症反应ꎬ缓解机体损伤ꎬ恢复尿酸代谢[50]ꎮ芥子酸可以清除自由基ꎬ下调TNF ̄α和IL ̄1β的水平ꎬ调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ꎬ减轻肾小管炎症反应以缓解肾损伤ꎬ恢复尿酸代谢并治疗高尿酸血症[31]ꎮ没食子酸可以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ꎬMDA)㊁IL ̄6㊁IL ̄1β㊁TNF ̄α㊁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ꎬTGF ̄β1)㊁COX ̄2和胱抑素C(cystatinCꎬCys ̄C)的表达ꎬ提高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ꎬSOD)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ꎬGSH ̄Px)㊁过氧化氢酶(catalaseꎬCAT)和钠钾ATP酶(Na ̄K ̄ATPaseꎬNKA)的活性ꎬ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ꎬ缓解以上过程引起的肾损伤ꎬ恢复肾脏的正常排泄ꎬ恢复尿酸的生成和代谢平衡[41]ꎮ儿茶素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ꎬ间接地调节高尿酸血症的发作ꎬ如减少IL ̄1β和IL ̄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与释放ꎬ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ꎬ避免巨噬细胞被过量激活ꎬ减轻炎症反应ꎻ同时清除自由基㊁降低线粒体的活性氧簇(mitochondriaROSꎬmtROS)的生成和细胞内钙水平ꎬ上调B细胞淋巴瘤因子 ̄2(recombinantB ̄cellleukemia/lymphoma2ꎬBc1 ̄2)水平ꎬ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等ꎬ抑制氧化应激ꎬ缓解高尿酸血症[51]ꎮ大黄酸可以显著降低巨噬细胞中IL ̄1β㊁TNF ̄α和caspase ̄1蛋白酶的产生ꎬ抑制NLRP3蛋白复合体形成使巨噬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水平ꎬ通过恢复炎症微环境稳态ꎬ改善肾损伤ꎬ使尿酸代谢恢复正常[52]ꎮ鞣花酸可以抑制NLRP3炎症小体和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ꎬ降低caspase ̄1的水平ꎬ减少TNF ̄α和IL ̄18的释放ꎬ抑制炎症反应ꎬ改善高尿酸血症[37]ꎮ丹皮酚可以显著下调TNF ̄α㊁IL ̄1β和IL ̄6的水平ꎬ抑制炎症反应ꎻ降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p65表达水平和NF ̄κBDNA结合活性ꎬ抑制NF ̄κB的活化ꎬ缓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53]ꎮ此外ꎬ丹皮酚还可以降低IL ̄1β和caspase ̄1的水平ꎬ减少MSU诱导的胱天蛋白募集域(card)和热蛋白样结构域(pyd)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与pro ̄caspase ̄1之间的相互作用ꎬ降低HAP㊁NLRP3㊁磷酸化κB抑制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kappaBinhibitorproteinkinaseELISAKitꎬp ̄IKK)㊁p ̄IκBα和p ̄p65的水平ꎬ抑制p65的DNA结合活性㊁下调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C ̄JUNN ̄terminalproteinkinaseꎬp ̄JNK)㊁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 ̄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kinaseꎬp ̄ERK)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ꎬp ̄p38)的水平ꎬ进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㊁NF ̄κB信号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ꎬ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ꎬ减轻机体损伤ꎬ促进尿酸排泄[54]ꎮ5 ̄O ̄咖啡酰莽草酸可以降低TNF ̄α㊁IL ̄1β㊁IL ̄6和IL ̄18的水平ꎬ抑制炎症反应ꎬ同时显著降低小鼠的肾脏指数对肾脏起保护作用ꎬ进而恢复尿酸的正常排泄[38]ꎮ3㊀结论与展望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复杂ꎬ且与糖尿病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ꎬ同时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也会引发痛风ꎬ引起炎症反应㊁氧化应激等各种病理现象ꎬ因此亟需寻找具有多途径调节作用的缓解高尿酸血症的药物ꎮ多酚类成分可以通过多个途径逆转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ꎮ目前主要通过直接抑制XOD活性以减少尿酸产生㊁下调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水平和上调尿酸分泌转运蛋白水平以促进尿酸的排泄㊁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炎症因子和相关通路以减轻炎症反应㊁调节糖代谢及脂代谢以逆转代谢紊乱㊁提高有益菌并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以恢复肠道稳态等多个途径调节机体整体稳态ꎬ以改善高尿酸血症ꎮ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常可以调节多个途径ꎬ其他潜在机制有待继续深入挖掘ꎮ同时ꎬ虽然已报道的多种多酚类成分具有良好的降尿酸作用ꎬ但其互作机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不足ꎮ因此ꎬ多酚类成分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挖掘ꎬ以期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降尿酸药物ꎮ参考文献:[1]WANGCYꎬDAIJG.Researchprogresso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hyperuricemiabymedicinalandedibleplantsanditsbioactivecomponents[J].FrontiersinNutritionꎬ2023ꎬ10:1186161.DOI:10.3389/fnut.2023.1186161.[2]LIANGGYꎬNIEYCꎬCHANGYBꎬetal.ProtectiveeffectsofRhizomasmilacisglabraeextractsonpotassiumoxonate ̄andmonosodiumurate ̄inducedhyperuricemiaandgoutinmice[J].Phytomedicine: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totherapyandPhytopharmacologyꎬ2019ꎬ59:152772.DOI:10.1016/j.phymed.2018.11.032.[3]ZHANGMꎬZHUXXꎬWUJꎬetal.PrevalenceofhyperuricemiaamongChineseadults:findingsfromtwonationallyrepresentativecross ̄sectionalsurveysin2015 ̄16and2018 ̄19[J].FrontiersinImmunologyꎬ2022ꎬ12:791983.DOI:10.3389/fimmu.2021.791983.[4]MAJORTJꎬDALBETHNꎬSTAHLEAꎬetal.Anupdateonthegeneticsofhyperuricaemiaandgout[J].NatureReviewsRheumatologyꎬ2018ꎬ14(6):341 ̄353.DOI:10.1038/s41584 ̄018 ̄0004 ̄x.[5]郭敏侠ꎬ李娜芝ꎬ张初玲ꎬ等.黄酮类化合物抗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ꎬ2022ꎬ33(9):1283 ̄1288.DOI:10.19378/j.issn.1003 ̄9783.2022.09.020.[6]林玉仙ꎬ黄逸薇ꎬ熊建华ꎬ等.治疗痛风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ꎬ2021ꎬ28(24):87 ̄88.DOI:10.19542/j.cnki.1006 ̄5180.005844.[7]RASHMIHBꎬNEGIPS.Phenolicacidsfromvegetables:areviewonprocessingstabilityandhealthbenefits[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ꎬ2020ꎬ136:109298.DOI:10.1016/j.foodres.2020.109298.[8]HELENOSAꎬMARTINSAꎬQUEIROZMJRPꎬetal.Bioactivityofphenolicacids:metabolitesversusparentcompounds:areview[J].FoodChemistryꎬ2015ꎬ173:501 ̄513.DOI:10.1016/j.foodchem.2014.10.057.[9]李胜男ꎬ曹坦ꎬ刘雅萍.药用植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23ꎬ32(7):45 ̄51. [10]曾佳ꎬ白雪ꎬ尹相林ꎬ等.尿酸与DNA损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ꎬ2023ꎬ35(10):1372 ̄1379.DOI:10.13376/j.cbls/20230183.[11]王爱华ꎬ金玥ꎬ吴越ꎬ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ꎬ2019ꎬ36(12):1241 ̄1245.DOI:10.11656/j.issn.1672 ̄1519.2019.12.23.[12]RUIZAꎬGAUTSCHIIꎬSCHILDLꎬetal.HumanmutationsinSLC2A9(Glut9)affecttransportcapacityforurate[J].FrontiersinPhysiologyꎬ2018ꎬ9:476.DOI:10.3389/fphys.2018.00476.[13]MANDALAKꎬMERCADOAꎬFOSTERAꎬetal.Uricosurictargetsoftranilast[J].PharmacologyResearch&Perspectivesꎬ2017ꎬ5(2):e00291.DOI:10.1002/prp2.291.[14]辛家东ꎬ周嘉宝ꎬ吴志远ꎬ等.尿酸排泄及其相关转运蛋白在高尿酸血症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ꎬ2023ꎬ26(15):1916 ̄1922.DOI:10.12114/j.issn.1007 ̄9572.2022.0747.[15]JOHNSONRJꎬKIVLIGHNSDꎬKIMYGꎬetal.Reappraisalofthepathogenesisandconsequencesofhyperuricemiainhypertensionꎬcardiovasculardiseaseꎬandrenaldisease[J].AmericanJournalofKidneyDiseasesꎬ1999ꎬ33(2):225 ̄234.DOI:10.1016/s0272 ̄6386(99)70295 ̄7.[16]CIRILLOPꎬGERSCHMSꎬMUWꎬetal.Ketohexokinase ̄dependentmetabolismoffructoseinducesproinflammatorymediatorsinproximaltubularcells[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JASNꎬ2009ꎬ20(3):545 ̄553.DOI:10.1681/ASN.2008060576.[17]周茹ꎬ张明.痛风㊁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及脂代谢紊乱的关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4ꎬ9(5):554 ̄557.DOI:10.13935/j.cnki.sjzx.2014.05.031.[18]陆宏虹ꎬ郭志荣ꎬ刘士俊ꎬ等.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ꎬ2008ꎬ16(5):274 ̄277.DOI:10.3321/j.issn:1006 ̄6187.2008.05.007.[19]GIL ̄CAMPOSMꎬAGUILERACMꎬCAÑETERꎬetal.Uricacidisassociatedwithfeaturesofinsulinresistancesyndromeinobesechildrenatprepubertalstage[J].NutricionHospitalariaꎬ2009ꎬ24(5):607 ̄613.[20]YAMADANꎬIWAMOTOCꎬKANOHꎬetal.EvaluationofpurineutilizationbyLactobacillusgasseristrainswithpotentialtodecreasetheabsorptionoffood ̄derivedpurinesinthehumanintestine[J].NucleosidesꎬNucleotides&NucleicAcidsꎬ2016ꎬ35(10/11/12):670 ̄676.DOI:10.1080/15257770.2015.1125000.[21]CRANEJK.RoleofhostxanthineoxidaseininfectionduetoenteropathogenicandShiga ̄toxigenicEscherichiacoli[J].GutMicrobesꎬ2013ꎬ4(5):388 ̄391.DOI:10.4161/gmic.25584.[22]LIMꎬYANGDBꎬMEILꎬetal.Scree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purinenucleosidedegradinglacticacidbacteriaisolatedfromChinesesauerkrautandevaluationoftheserumuricacidloweringeffectinhyperuricemicrats[J].PLoSOneꎬ2014ꎬ9(9):e105577.DOI:10.1371/journal.pone.0105577.[23]KUOYWꎬHSIEHSHꎬCHENJFꎬetal.LactobacillusreuteriTSR332andLactobacillusfermentumTSF331stabilizeserumuricacidlevelsandpreventhyperuricemiainrats[J].PeerJꎬ2021ꎬ9:e11209.DOI:10.7717/peerj.11209.[24]WRIGLEYRꎬPHIPPS ̄GREENAJꎬTOPLESSRKꎬetal.PleiotropiceffectoftheABCG2geneingout:involvementinserumuratelevelsandprogressionfromhyperuricemiatogout[J].ArthritisResearch&Therapyꎬ2020ꎬ22(1):45.DOI:10.1186/s13075 ̄020 ̄2136 ̄z.[25]HANDAYANIIꎬUTAMITꎬHIDAYATCꎬetal.Screeningoflacticacidbacteriaproducinguricaseandstabilityassessmentinsimulatedgastrointestinalconditions[J].InternationalFoodResearchJournalꎬ2018ꎬ25(4):1661 ̄1667.[26]SONGSYꎬLOUYꎬMAOYYꎬetal.AlterationofgutmicrobiomeandcorrelatedaminoacidmetabolismcontributetohyperuricemiaandTh17 ̄driveninflammationinUox ̄KOmice[J].FrontiersinImmunologyꎬ2022ꎬ13:804306.DOI:10.3389/fimmu.2022.804306.[27]WANYꎬWANGFꎬZOUBꎬetal.Molecularmechanismunderlyingtheabilityofcaffeicacidtodecreaseuricacidlevelsinhyperuricemiarats[J].JournalofFunctionalFoodsꎬ2019ꎬ57:150 ̄156.DOI:10.1016/j.jff.2019.03.038.[28]MENGZQꎬTANGZHꎬYANYXꎬetal.Studyontheanti ̄goutactivityofchlorogenicacid:improvementonhyperuricemiaandgoutyinflammation[J].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ꎬ2014ꎬ42(6):1471 ̄1483.DOI:10.1142/S0192415X1450092X.[29]朱春胜ꎬ张冰ꎬ林志健ꎬ等.菊苣降尿酸药效验证[J].中华中医药杂志ꎬ2018ꎬ33(11):4933 ̄4936.[30]LIUFꎬDENGCꎬCAOWꎬetal.Phytochemicalsof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aqueousextract:theirxanthineoxidaseinhibitoryactivities[J].Biomedicine&Pharmacotherapyꎬ2017ꎬ89:544 ̄548.DOI:10.1016/j.biopha.2017.01.040.[31]ISHAQMꎬMEHMOODAꎬREHMANAUꎬetal.Antihyperuricemiceffectofdietarypolyphenolsinapicacidcommonlypresentinvariousediblefoodplants[J].JournalofFoodBiochemistryꎬ2020ꎬ44(2):e13111.DOI:10.1111/jfbc.13111.[32]LINLZꎬYANGQYꎬZHAOKꎬetal.IdentificationofthefreephenolicprofileofAdlaybranbyUPLC ̄QTOF ̄MS/MSandinhibitorymechanismsofphenolicacidsagainstxanthineoxidase[J].FoodChemistryꎬ2018ꎬ253:108 ̄118.DOI:10.1016/j.foodchem.2018.01.139.[33]刘丽ꎬ桂利利ꎬ伍超奇ꎬ等.UPLC ̄MS/MS法测定蛇菰中7种成分含量及其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的降尿酸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ꎬ2023ꎬ39(9):49 ̄55.DOI:10.13412/j.cnki.zyyl.20230331.004.[34]金红娜ꎬ宋烨威ꎬ崔卫波ꎬ等.儿茶素单体对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的作用[J].茶叶科学ꎬ2016ꎬ36(4):347 ̄353.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2.[35]马富利ꎬ任国艳ꎬ潘若瑶.白藜芦醇降糖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ꎬ2023ꎬ49(23):355 ̄361.DOI:10.13995/j.cnki.11 ̄1802/ts.035273.[36]MENGZQꎬYANYXꎬTANGZHꎬetal.Anti ̄hyperuricemicandnephroprotectiveeffectsofRheininhyperuricemicmice[J].PlantaMedicaꎬ2015ꎬ81(4):279 ̄285.DOI:10.1055/s ̄0034 ̄1396241.[37]SUNZRꎬLIUHRꎬHUDꎬetal.EllagicacidexertsbeneficialeffectsonhyperuricemiabyinhibitingxanthineoxidaseandNLRP3inflammasomeactivation[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ꎬ2021ꎬ69(43):12741 ̄12752.DOI:10.1021/acs.jafc.1c05239.[38]ZHANGDꎬZHAOMJꎬLIYMꎬetal.Naturalxanthineoxidaseinhibitor5 ̄O ̄caffeoylshikimicacidameliorateskidneyinjurycausedbyhyperuricemiainmice[J].Moleculesꎬ2021ꎬ26(23):7307.DOI:10.3390/molecules26237307.[39]DAIHNꎬLVSꎬFUXQꎬetal.Identificationofscopoletinandchlorogenicacidaspotentialactivecomponentsinsunflowercalathideenzymaticallyhydrolyzedextracttowardshyperuricemia[J].AppliedSciencesꎬ2021ꎬ11(21):10306.DOI:10.3390/app112110306.[40]ZHOUXFꎬZHANGBWꎬZHAOXLꎬetal.Chlorogenicacidsupplementationameliorateshyperuricemiaꎬrelievesrenalinflammationꎬandmodulatesintestinalhomeostasis[J].Food&Functionꎬ2021ꎬ12(12):5637 ̄5649.DOI:10.1039/d0fo03199b.[41]JIANGLYꎬWUYLꎬQUCꎬetal.HypouricemiceffectofGallicacidꎬabioactivecompoundfromSonneratiaapetalaleavesandbranchesꎬonhyperuricemicmice[J].Food&Functionꎬ2022ꎬ13(19):10275 ̄10290.DOI:10.1039/D2FO02068H. [42]LEECTꎬCHANGLCꎬLIUCWꎬetal.NegativecorrelationbetweenserumuricacidandkidneyURAT1mRNAexpressioncausedbyresveratrolinrats[J].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ꎬ2017ꎬ61(10):10.1002/mnfr.201601030.DOI:10.1002/mnfr.201601030.[43]MUHAMMADABDULKADARNNꎬAHMADFꎬTEOHSLꎬetal.Caffeicacidonmetabolicsyndrome:areview[J].Moleculesꎬ2021ꎬ26(18):5490.DOI:10.3390/molecules26185490.[44]ZHANGNHꎬZHOUJXꎬZHAOLꎬetal.Dietaryferulicacidamelioratesmetabolismsyndrome ̄associatedhyperuricemiainratsviaregulatinguricacidsynthesisꎬglycolipidmetabolismꎬandhepaticinjury[J].FrontiersinNutritionꎬ2022ꎬ9:946556.DOI:10.3389/fnut.2022.946556.[45]ZHANGXMꎬNIEQꎬZHANGZMꎬetal.Resveratrolaffectstheexpressionofuricacidtransporterbyimprovinginflammation[J].MolecularMedicineReportsꎬ2021ꎬ24(2):564.DOI:10.3892/mmr.2021.12203.[46]董晓琴.大黄酸对果糖诱导的高尿酸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J].海峡药学ꎬ2016ꎬ28(3):42 ̄44.DOI:10.3969/j.issn.1006 ̄3765.2016.03.017.[47]ELSEWEIDYMMꎬELESAWYAEꎬSOBHMSꎬetal.Ellagicacidameliorateshighfructose ̄inducedhyperuricemiaandnon ̄alcoholicfattyliverinWistarrats:focusingontheroleofC1q/tumornecrosisfactor ̄relatedprotein ̄3andATPcitratelyase[J].LifeSciencesꎬ2022ꎬ305:120751.DOI:10.1016/j.lfs.2022.120751.[48]WANGJꎬCHENYꎬZHONGHꎬetal.Thegutmicrobiotaasatargettocontrolhyperuricemiapathogenesis:potentialmechanismsandtherapeuticstrategies[J].CriticalReviewsinFoodScienceandNutritionꎬ2022ꎬ62(14):3979 ̄3989.DOI:10.1080/10408398.2021.1874287.[49]ZHOUXFꎬZHANGBWꎬZHAOXLꎬetal.ChlorogenicacidpreventshyperuricemianephropathyviaregulatingTMAO ̄relatedgutmicrobesandinhibitingthePI3K/AKT/mTORpathway[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ꎬ2022ꎬ70(33):10182 ̄10193.DOI:10.1021/acs.jafc.2c03099.[50]WANGQꎬLINBFꎬLIZFꎬetal.Cichoricacidamelioratesmonosodiumurate ̄inducedinflammatoryresponsebyreducingNLRP3inflammasomeactivationviainhibitionofNF ̄kBsignalingpathway[J].Evidence ̄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ECAMꎬ2021ꎬ2021:8868527.DOI:10.1155/2021/8868527.[51]JHANGJJꎬLUCCꎬHOCYꎬetal.Protectiveeffectsofcatechinagainstmonosodiumurate ̄inducedinflammationthroughthemodulationofNLRP3inflammasomeactivation[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ꎬ2015ꎬ63(33):7343 ̄7352.DOI:10.1021/acs.jafc.5b02605.[52]CHANGWCꎬCHUMTꎬHSUCYꎬetal.RheinꎬananthraquinonedrugꎬsuppressestheNLRP3inflammasomeandmacrophageactivationinuratecrystal ̄inducedgoutyinflammation[J].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ꎬ2019ꎬ47(1):135 ̄151.DOI:10.1142/S0192415X19500071.[53]CHENGꎬJIAPꎬYINZYꎬetal.Paeonolamelioratesmonosodiumurate ̄inducedarthritisinratsthroughinhibitingnuclearfactor ̄κB ̄mediatedproinflammatorycytokineproduction[J].PhytotherapyResearchꎬ2019ꎬ33(11):2971 ̄2978.DOI:10.1002/ptr.6472.[54]CHENGꎬGUOTWꎬYANGL.PaeonolreducesIL ̄βproductionbyinhibitingtheactivationofnucleotideoligomerizationdomain ̄likereceptorprotein ̄3inflammasomeandnuclearfactor ̄κBinmacrophages[J].BiochemistryandCellBiologyꎬ2022ꎬ100(1):28 ̄36.DOI:10.1139/bcb ̄2021 ̄0255.。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由于尿酸在体内沉积引起的。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如果尿酸在体内过多积累,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引起肾脏炎症和损伤。
尿酸性肾病患者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但传统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尿酸性肾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中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近年来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环境和改善肾功能,对尿酸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深入研究中药在尿酸性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方法有限且效果不佳。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并深入研究中药在治疗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推动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中药在治疗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验证,其疗效显著且安全。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足之处的探讨,有利于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推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对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尿酸性肾病与肾脏虚损、湿热内蕴有关,所以治疗时要调理肾气、疏通经络、清除湿热。
1. 清热类中药:如黄芩、鲜板蓝根、竹叶、雄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促进尿酸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2. 利尿类中药:如车前子、木通、豆腐渣等具有利尿作用的草药,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缓解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3. 肾阳虚类中药:如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等具有补肾阳、温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尿酸代谢,治疗尿酸性肾病。
4. 祛风湿类中药:如桑枝、羌活、藁本等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
近年来,研究者还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活性成分:1. 黄酮类化合物:如栀子、雷公藤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尿酸生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
2. 黑蝉蜕素:具有降低尿酸血症的作用。
3. 牛膝、天麻中的皂苷类成分:可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一些中药复方的应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如感冒灵颗粒、消食利尿胶囊等,这些复方药物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可以综合调理尿酸代谢,提高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尽管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研究还不够详尽,临床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需要长期观察,疗效评价的标准还不够明确,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尿酸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进展
28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1期·综述·痛风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尿酸盐的沉积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风的发病机制与高尿酸血症具有直接的联系。
痛风不仅会对患者的骨关节、皮肤软组织造成损害,还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害[2]。
遗憾的是目前在临床上尚无彻底有效的根治方式,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为主,通过药物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进而改善高尿酸血症和预防关节炎复发,同时还可以防止因患者体内尿酸盐的沉积所造成关节破坏以及肾脏损害等[3-4]。
为了便于临床对治疗药物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选择,本文将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药物1.1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特效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尿酸钠晶体,从而对IL-1β的生成和释放进行抑制[5]。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秋水仙碱进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发现秋水仙碱的峰值浓度在6 ng/mL左右时便可起到有效缓解痛风疼痛的效果,同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峰浓度相近的情况下,秋水仙碱的过度暴露应该是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对急性痛风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秋水仙碱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早期疼痛,两者疗效基本一致,但是低剂量治疗的安全性明显更高,与采用安慰剂进行痛风治疗的安全性相近[6]。
蒙龙等[7]研究指出在痛风疾病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治疗方案相比常规剂量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降低。
因此,目前在痛风疾病治疗的国际指南中已经将小剂量秋水仙碱的治疗方案作为唯一的疾病治疗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明确建议如果痛风患者对非甾体抗炎有应用禁忌,那么应该单独采用低剂量秋水仙碱进行治疗。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概览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作为当代社会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两种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研发有效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新药研发、药物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等多个方面。
新型药物的涌现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新型尿酸合成抑制剂、促尿酸排泄药物等;另一方面,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证实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尽管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仍需继续努力。
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技术能够应用于这一领域,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高尿酸血症及其引发的系列症状。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清尿酸盐浓度异常升高,当血尿酸水平超过一定阈值(通常为360或420微摩尔每升)时,即可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而痛风则是在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滑膜、肌腱及肾脏等处沉积,引发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以及肾损害等。
流行病学特征方面,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当地经济和医学水平等。
新型降尿酸药非布索坦的临床研究进展
到降低 血尿酸 的作用 。非 布索坦对 氧化 型和还原 型 的 X O R
均有显著 的抑 制作用 , 因而其 降低 尿酸 的作用更 强大 、 持久 , 因此本品可用 于治疗痛 风的慢性 高尿酸血症 。
著 的抑制 作用 , 因而 其 降低尿 酸 的作用 更 强大 、 持久, 能安 全 有效地 降低 患者体 内尿酸水平 。结 构式见 图 1 。
【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a c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f e b u x o s t a t r e s e a r c h e d i n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y .
进 行分 析 , 归纳和 总结 。非 布索坦 是一种新 型安全 有效 的降尿 酸药 , 具 有 良好 的应用 前景 。本 资料从 非布索坦 的 结构, 药代 动力学 , 药理 、 以及临床研 究与应用方 面着 手 , 综 述了非布索坦 在降尿酸 中应用研究 进展 。
【 关 键词 】 非布 索坦 ;高尿 酸血症 ; 药理 ;临床研 究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c e n t d o m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 , a n a l y s i s ,i n d u c t i o n a n d s u mma r y we r e c o n d u c t e d .T h e u r i c
降尿酸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行业未来发展重点
提高药物疗效
01
通过改进药物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降尿酸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
拓展应用领域
02
将降尿酸药物应用于更广泛的治疗领域,如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国际合作
03
通过与国际制药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
内降尿酸药物行业的整体水平。
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降尿酸药物市场的竞争加剧,国内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 平,以应对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
机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 的上升,降尿酸药物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 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拓展国际市场。
05
行业案例分析
成功企业案例分析
案例一:辉瑞制药
辉瑞制药作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在降尿酸药物领域拥有多款畅销产品,其成功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 入、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广泛的销售网络。
04
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创新药物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降 尿酸药物行业将更加注重 创新药物的研发,以满足 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 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
联合治疗
针对单一药物无法有效降 低尿酸的情况,联合治疗 将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降尿酸药物市场呈现出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的态势,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仿制药品逐渐占据一定 市场份额。
跨国制药企业在降尿酸药物市场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品牌优势,但本土企业也在逐步崛起。
技术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摘要作为常见炎症性关节炎类型之一,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
所以,痛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以下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管理长期来几乎完全依赖别嘌呤醇。
随着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相继获准上市,不能耐受或不适别嘌呤醇治疗以及别嘌呤醇治疗无效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了替代和后续治疗选择,标志着降尿酸药物研究与开发已获得一次重大进步。
本文概要介绍非布司他和培格洛替酶的临床研究数据,并就这两降尿酸新药在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管理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一分析。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培格洛替酶痛风是成人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类型之一,由血清尿酸浓度超过溶解度、致使尿酸以尿酸单钠结晶形态沉积在关节和其它组织中所引起,通常分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intercritical)痛风和慢性进行性痛风4 个发展阶段。
换言之,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
所以,痛风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并长期维持血清尿酸浓度在其饱和度(约6.8 mg/dl)以下,从而诱导尿酸盐结晶溶解甚至最终消退,由此控制疾病的发作及进展。
欧美循证医学指南[1] 均推荐,慢性痛风治疗应将血清尿酸浓度减少且维持在6 mg/dl 以下。
40 多年来,慢性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几乎完全依赖别嘌(allopurinol)这一个药物。
别嘌呤醇为竞争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产生降尿酸作用。
不过,有相当比例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别嘌呤醇治疗不能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
此外,尽管别嘌呤醇的安全性较好,但其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有提高,故须依肌酐廓清率下调用药剂量(当然,降尿酸作用也下降)。
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有新的更有效、更安全且适用性更广的降尿酸药物。
非布司他(febuxostat/Adenuric,Uloric)和培格洛替酶(pegloticase/Krystexxa)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发上市的两个降尿酸新药,它们可为虽经别嘌呤醇治疗、但未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或不能耐受别嘌呤醇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进一步的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
1 非布司他非布司他由日本帝人制药公司发现,在欧美的开发和商业权益分别许可给了Ispen 制药公司和武田药品工业公司。
非布司他于2008 年5 月在欧盟首次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已发生过尿酸盐沉积、包括存在或既往有痛风石和(或)痛风性关节炎病史患者的慢性高尿酸血症[2] ;2009 年2 月又获得美国FDA 批准,用于长期治疗慢性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3]。
与别嘌呤醇的作用机制相似,非布司他也属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但和别嘌呤醇(实际经由其氧化代谢物氧嘌呤醇)仅结合还原型酶且被抑制的酶可相对较快地复能不同,非布司他因能同时抑制还原型和氧化型黄嘌呤氧化酶,加之形成的药物- 酶复合物极其稳定,所以降尿酸作用较别嘌呤醇更强[4]。
非布司他为片剂,在欧盟的推荐剂量方案是一日1 次口服80 mg ;若2 ~ 4 周后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仍> 6 mg/dl,则可考虑提高剂量至一日1 次120 mg。
非布司他在美国的获准适应证较在欧盟的更为宽泛一些,故推荐初始治疗剂量为一日1 次40 mg。
非布司他主要经肝代谢或轭合化,用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受损患者时都不需调整剂量。
1.1 研究数据非布司他是主要依据两项代号分别为APEX 研究[2,5]和FACT 研究[2,6] 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数据获得欧美批准的。
这两项研究共包括1 832 例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 8.0 mg/dl)和痛风患者,主要疗效终点均是研究期最后3 个月检测的血清尿酸浓度都< 6 mg/dl 的患者比例。
APEX 研究是一项为期28 周的临床试验,患者分别接受非布司他一日1 次80 或120 mg、或别嘌呤醇一日1次300 mg(基线血清肌酐水平≤ 1.5 mg/dl 患者;对基线血清肌酐水平> 1.5 mg/dl 且≤ 2.0 mg/dl 患者,减量至一日1 次100 mg)、或安慰剂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非布司他80 和120 mg 两组中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8% 和65%,而别嘌呤醇和安慰剂两组的相应指标值仅分别是22% 和0。
对轻至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的亚组分析还显示,接受非布司他80 和120 mg 治疗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4% 和45%,而接受别嘌呤醇100 mg 治疗者却无1 人达到该主要疗效终点。
FACT 研究为一项52 周的临床试验,患者分别接受非布司他一日1 次80 或120 mg、或别嘌呤醇一日1 次300 mg 治疗。
结果显示,非布司他80 和120 mg 两组中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3% 和62%,而别嘌呤醇组的相应指标值仅是21%。
APEX 和FACT 两研究都还观察到,接受非布司他治疗的许多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在2 周后即降至< 6 mg/dl 且能在整个治疗期内得以维持。
两研究中共有约40%患者的基线血清尿酸浓度≥ 10 mg/dl。
对这些患者,非布司他80 和120 mg 治疗分别使得41% 和48% 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而使用别嘌呤醇(300 或100 mg)和安慰剂治疗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的患者比例仅分别是9%和0。
非布司他也已经一项为期28 周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3,7] 证实,其一日1 次40 mg 治疗的降尿酸作用与别嘌呤醇一日1 次300 mg 相当,而一日1次80 mg 的疗效则显著优于别嘌呤醇一日1 次300 mg。
该试验中亦包含慢性肾病患者(肌酐廓清率≥ 30 ml/min)。
对这些患者,非布司他一日1 次40 或80 mg 治疗的降尿酸作用均显著优于别嘌呤醇一日1 次300 或200mg。
非布司他在临床研究中的最常见副反应是肝酶水平升高、皮疹、腹泻和头痛,副反应谱与别嘌呤醇相似。
1.2 临床地位作为一个新的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非布司他已在关键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其不仅具有强力、迅速的血清尿酸浓度降低作用,且降尿酸疗效显著优于现行标准用药别嘌呤醇。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上述临床试验中别嘌呤醇的用药剂量是常规剂量(即一日1 次300 mg)。
由于临床实践允许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无肾功能受损前提下将别嘌呤醇的日剂量最大增加至600 ~800 mg(以进一步提高降尿酸疗效),而非布司他迄今还未与这种超常规剂量的别嘌呤醇进行过临床对照研究,故现尚难判断此两药在全剂量范围内的降尿酸疗效到底孰优孰劣。
非布司他的副反应亦与常规剂量的别嘌呤醇相似(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3])。
即:对于别嘌呤醇治疗有效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非布司他目前还没有显现较之别嘌呤醇的显著优点或益处。
就现有临床数据分析,非布司他最理想的目标患者人群应是那些真正经别嘌呤醇治疗无效的及肾功能受损的高尿酸血症患者。
初步研究提示,非布司他用于治疗轻至中度肾功能受损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是适宜的,且用于有严重的肝病(Child-Pugh 分级C 级)和严重肾病(肌酐廓清率< 30 ml/min)患者也安全[3],尽管临床实践中应谨慎。
当然,非布司他对不能耐受别嘌呤醇治疗的患者最为有用。
2 培格洛替酶培格洛替酶由Savient 制药公司开发,2010 年9 月在美国首次获得批准,用于治疗虽经传统降尿酸药物(尤其是最大剂量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但仍未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的成人慢性痛风患者。
培格洛替酶是一种由大肠杆菌生产的重组修饰性哺乳动物尿酸氧化酶(即尿酸酶)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经共价结合后形成的生物制剂。
由于尿酸氧化酶能将尿酸转化成尿囊素,而尿囊素的溶解度较尿酸大得多且易被排泄,加之聚乙二醇化使尿酸氧化酶的半衰期大大延长,故培格洛替酶可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浓度[8]。
培格洛替酶为静脉内输注用药,推荐剂量方案是每2 周1 次至少用时2 h经静脉输注8 mg。
培格洛替酶也已在欧盟提出了新生物制剂销售许可申请。
2.1研究数据培格洛替酶是主要依据两项为期6 个月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数据[9] 获得美国FDA 批准的。
这两项研究共包括212 例虽经传统降尿酸药物治疗、但仍未达到血清尿酸浓度推荐控制目标的成人慢性痛风患者,他们均符合如下入选标准:基线血清尿酸浓度≥ 8.0 mg/dl ;在过去18 个月中至少发生过3次有症状的痛风发作或至少有1 处痛风石、或已罹患痛风性关节炎;自我报告对别嘌呤醇治疗有医学禁忌证或有在以最大医学适宜剂量的别嘌呤醇治疗≥ 3 个月后血清尿酸浓度不能正常化(< 6 mg/dl)史。
两研究还以是否存在痛风石对患者进行分层:71% 的患者在基线时存在痛风石。
患者在研究中分别接受培格洛替酶每2 周静脉内输注8 mg 或安慰剂治疗。
所有患者都还接受口服抗组胺药物、静脉内输注皮质激素和对乙酰(acetaminophen)以预防培格洛替酶相关输注反应以及在开始接受培格洛替酶治疗之前至少1 周即使用1 种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秋水仙碱(colchicine)、或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预防痛风发作,除非有医学禁忌症或不能耐受。
两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均为在3 和6 个月至少80%时间内血清尿酸浓度< 6 mg/dl 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终点是在6 个月后以标准化数字照片评价的培格洛替酶治疗对痛风石的作用,并定义完全应答为至少1 处痛风石100% 消退且无新的痛风石形成和任一痛风石都没有进一步增大。
研究证实,接受培格洛替酶治疗达到血清尿酸浓度< 6 mg/dl 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在两项试验中,培格洛替酶组在6 个月时达到这一主要疗效终点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7% 和38%,而安慰剂组的相应指标值都是0。
次要疗效终点,对两试验数据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培格洛替酶和安慰剂两组在6 个月后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45% 和8%。
培格洛替酶治疗的常见副反应包括输注反应(发生率26%)以及恶心、挫伤/ 瘀斑、鼻咽炎、便秘和呕吐。
2.2 临床地位培格洛替酶是美国FDA 迄今批准用于对传统降尿酸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医学禁忌证(主要是共患疾病)的有症状痛风患者的第一个治疗药物。
关键性临床试验(患者中有71% 在基线时存在痛风石)证实,培格洛替酶有非常强力的血清尿酸浓度降低作用,且其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能被持久维持在< 6 mg/dl 直至53 周,从而使高达81% 的这些患者的痛风石发生完全或部分消退。
培格洛替酶治疗3 和6 个月80% 时间内血清尿酸浓度< 6 mg/dl 患者的触痛和肿胀关节计数以及综合评价评分也获得了临床显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