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重农抑商” 1、原因: (1)根本原因: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 封建统治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 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评价: (1)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农业的发 展,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定。 (2)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4.宋元时期:商业环境宽松,空前繁荣 表现:①打破坊、市界限,取消时间限制 ②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 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出现国际性的商业大 都元大都 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时期: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镇商 业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 帮形成徽商、晋商 徽商与晋商成功原因:①有经商传统,经营有方; ②讲团结,互帮互助,人数多: ③诚信经营 ④勤劳节俭,不奢华
五、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艰难而曲折。 3、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4、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 5、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6、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四、古代经济政策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耜耕)
农具的变化
石、骨、木 石、骨、木(耒耜)、青铜农具(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 区)
汉代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
“铁犁牛耕” (主要) 耦犁(一牛挽犁)
唐代 曲辕犁 1、农业发展根本原因: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2、人类生活:迁徙→定居 3、耕作技术:春秋战国 :垄作法 → 两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4、水利工程:春秋战国:都江堰 → 两汉:漕渠、白渠、 龙首渠 5、灌溉工具:魏晋南北:翻车 → 唐朝:筒车 → 宋朝:高转筒车 → 明清:风 力水车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

(1)据史料一,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 原因。 【点拨】表现由画线关键信息“柜坊和飞钱相继问 世”“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归纳。原因结合画 线信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分析。
提示:表现: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出现了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二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 则推山右(指山西)。
【图解识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素养透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体现了明 显的政治性和时代性,体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对外贸 易的影响,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唯物史观)
【互动探究】 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 史料一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商 品流通。……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 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货币种类丰富。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流通制 度。
5.商业是农业、手工业的重要补充。商业与农业、 手工业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 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不占主导地位。
【本课导图】 古代中国的商业
【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核心归纳】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 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 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 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 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接高考真题】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产生:原始社会晚期: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三种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铜:原始社会,开始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冶铁:西周时,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工具)炼钢: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明:青花瓷(元代成熟,明朝成为主流,以景德镇的最出名)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康熙时出现,鼎盛于乾隆时。

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外流,数量少)异彩纷呈的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织机)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由官府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2.民间手工业:①种类:a.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②发展历程:a. 两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b. 元朝时,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c.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以上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
象?(土地兼并严重)
1、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 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 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3、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4、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它排斥任何先进的生产力因素,不可能有资本的社会积累,不可能 出现社会化的劳动、协作,不可能采纳先进的技术和促进科学技术 的运用。小农经济还是延滞商品货币经济发展、阻碍中国封建社会 过渡到资本主义的主要因素)。
4、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经济发展
地理、气候条件;
的因素有 哪些?
人为因素: 工具、技术; 生产力
水利建设;
土地制度、赋役生制产度关;系 社会政局;
政府政策;
劳动者素质…… 规律: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
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朝代
耕作 方式
生产工具
水利 耕作技术 农作物 灌溉
刀耕 原始社会 火种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
曲辕犁示意图
特点
问题探究:何谓精耕细作?是何时出现的?中国精 耕细作农业的表现如何?地位和影响怎样?
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具体表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生产 率;选育良种等。
地位和影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优秀传统和主要 特点;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达 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深 厚根基。
经济文明史架构 (人教版)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中国古代水利事业
1、中国古代水利事业主要成就:
(1)传说中的大禹治水:防洪、灌溉 ①李冰---都江堰 (成都附近) 图 (2)战国时期: ②郑国---郑国渠 (关中地区) ③关中农民创造“井渠”(坎儿井) (3)两汉时期: ①关中地区灌溉渠道有合理规划 ②东汉,王景治黄
(4)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
巩固性练习 1.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 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2.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 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 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建庙崇拜,则他们 父子修筑的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灵渠
㈡选择题 4.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 C、生产工具的革新 D、社会矛盾的缓和 5.据传说神农氏创制的原始农具是( ) A、耒耜 B、石镰 C、石斧 D、犁 6.中国古代王朝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 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 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7.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至 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渠名为 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白渠
谓 之 天 府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 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 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东汉王景治黄
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 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 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 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1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1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1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陆洪飞傅同荣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纵向线索梳理一、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1、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不断发展,后期停滞。

2、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

明代引进了玉米和蕃薯。

清代前期种植经济作物已很普遍。

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

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开始。

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

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与农业灌溉和运输有关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芍陂的修筑,连接了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河;战国时期修郑国渠和都江堰;秦朝筑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展。

4、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唐朝,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

东晋南朝时,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量区。

隋唐时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利用,适于种植高产稻的圩田很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

明清时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沙洼地也被利用起来。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
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 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
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选
C项。
解析 答案
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
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
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

压制商人势力,
同 期,贯穿
响农业生

以维护封建统治
点 于整个封
产,甚至

建社会
危及政权
场进行严 格的监管 和控制, 对商人地 位和势力
发展有利,对 农业文明的成 就有一定影响; 后期阻碍了生 产力的发展和
统治
进行压制 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
首先是由自然
起到了一定的
经济的自给自
自卫作用,但
足特点所决定
重点阐释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 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 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 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商周时期被称作“青铜时代”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西周
生产斜纹提花;
战国
已掌握淬火和炼钢技术
西汉
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形式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君主(国家)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评价
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两极分化。
抑制土地兼并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措施:北魏至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国家授田(抛荒
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
两税法
均田制破坏后,各种租税加以合并,分夏秋两季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
明中期
一条鞭法(张居正)
就是田赋、徭役以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
清雍正
摊丁入亩
(地丁合一)
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中一并征收。标志着中国古代人头税的结束。
古代手工业
时间
纺织业
(丝织业、棉纺业)
制瓷业
冶金业
商朝
已有织机;
烧制出原始瓷器;
影响
①农民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提高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的产生(明清);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
制下各朝
各代具体
土地政策
(补充)
王田制
西汉末年王莽掌权后颁布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这就是王莽的"王田制",其核心是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土地国有制,企图以此来遏止土地兼并。
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标志中国传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但受经济政策制约的特征。

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

线索一: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1)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所有制。

从春秋战国时起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土地国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4)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5)各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6)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姓名:袁德飞班级:高二五时间:2019年5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业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2、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3、土地兼并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4、自耕农大量破产,威胁了国家的收入来源,严重影响 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自主学习:古代统治者和农民各是怎样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 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 在一起。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南北朝 草市形成 民间集市
唐 代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 有正式的“市”9处,右 图是汉代“长安市长”印。 你知道“市长”的含义吗?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2)东汉牛耕技术有何进步?
对农业生产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1)耦犁。春秋战国。 (2)进步: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影响:便于牛耕的普及,有利于山地开垦; 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 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一 、重农抑商政策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 行这一政策。
《商君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全家罚为官奴 )。”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需 要发展农业以巩固经济基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物质基础。
小结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徭 田 役 赋 兵 人 役 头 税 田 赋
地主
地 租 沦为
新 抑 制 的 (均田、限田) 兼 封 并 建
国 家
激化矛盾
自耕农
佃农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古代中国农业的经济特点: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阻碍技术进步 和生产发展 ——落后性 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二)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3)秦朝: 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畜力
产品主要供自己消 费和交纳赋税 主要是武器等军用 品和供官府贵族消 费的生活用品,产 品大多精美 主要生产民间消费 的产品
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 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规定和要 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 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这些手工业 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 技艺水平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工”,可比之于今天的国企;“商”可比之于 今天的国营公司。所有员工由国家发工资养活; 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由国家支配。
农业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
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手工业 商业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 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 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第1课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模式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经济重心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经济政策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③特点: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5)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中历史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中历史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中历史知识点由于历史的枯燥与繁杂,很多人对历史有一种与生俱来抵抗的心理,其实有很多历史知识还是很有趣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3.成就(1)冶金业(2)制瓷业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知识点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经营形式(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供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售。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曲折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概念阐释】盐铁官营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

盐铁官营虽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但亦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

【图画语言】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水排的发明,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历史纵横】(教材第9页)本段材料阐述了汉至明清我国丝织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古代丝织业技艺水平高超,花色品种多,分布范围广,丝织中心随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而转移。

【名师点拨】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重要形式。

【历史纵横】(教材第10页)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鼓励。

民营手工业在当时一度很发达,形成了独立经营的生产部门。

【图示巧记】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成就及特点【图解历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名师点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主题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史料探究]1.官营手工业史料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①。

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②。

——《礼记·王制》注:①体现了古代手工业的分工。

②说明受官府控制。

思考史料体现了哪一种手工业经营形态?有何特征?提示形态:官营手工业;特征:分工细致,受官府控制。

2.民营手工业史料明初……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①。

注:①说明民营手工业的规模增大。

思考史料中的民窑代表哪一种经营形态?依据史料分析其地位的变化。

提示经营形态:民营手工业。

变化:明朝中叶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家庭手工业史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①。

——《墨子·非乐上》注:①说明古代“妇人”从事的是家庭手工业,其纺织和农夫从事的耕作相结合,这是家庭手工业的基本特点。

思考史料中“妇人”从事的手工业经营形态是什么?有何特点?提示形态:家庭手工业。

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史论形成]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主题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及发展[史料探究]1.古代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史料注:图片中“铁狮”“彩瓷”和“素纱”分别反映了其各自手工业生产部门的成就。

思考史料中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提示手工生产部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

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

2.资本主义萌芽史料施复夫妇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

本是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的小户人家。

后来他们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①。

注:①体现了雇佣关系,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思考史料反映了明朝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是什么?提示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依据: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出现。

3.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史料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塞里斯”,即“丝绸之国”①。

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②。

注:①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中国的赞誉,体现了丝织业历史悠久。

②反映了中国丝绸出口到罗马产生的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古代丝织业产品的精美。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我国丝织业的成就。

提示历史悠久;产品精美,领先于世界。

[史论形成] 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规模宏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

(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代表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的是官营和专业的民营手工业生产,但家庭手工业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4)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分工更加细致,手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

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业生产中出现采用雇佣劳动和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的相应变化。

随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名家论史] 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习观点:(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白寿彝导读:古代手工业的世代传习是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学思之窗(教材P10)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二、本课测评(教材P1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提示(1)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2)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济形态并存。

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4)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举例略)三、学习延伸(教材P11)中国古代手工业中,除冶金、制瓷和丝织业外,还有许多行业领先于世界,试通过调查、搜集资料予以说明。

提示可以从古代制漆、造纸、印刷、造船等行业进行资料查找,加以说明。

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在冶金、制瓷、丝1.(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两汉时期D.魏晋时期解析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出现繁荣局面,史称“青铜时代”。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2.(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A.棉布B.瓷器C.铁器D.青铜器解析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青铜器,商周时期属于青铜时代,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3.(2016·海南学业水平)“……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A.白瓷 B.青花瓷C.粉彩瓷D.珐琅彩解析材料“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指的是青花瓷,故选B项。

答案 B4.(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

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东西方贸易更加频繁。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6.(2017·四川学业水平)“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B.丝织品C.马铃薯D.烟草解析材料“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指的是丝绸之路,故选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