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生理与机械通气(包家立)

合集下载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王燕;武彦秋;孙鹏;周启立;敬小青;包春玲【摘要】@@ 随着现代儿科危重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逐渐增多,临床应用呼吸机抢救ARDS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但随着对ARDS的病理生理和机械通气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发现用常规通气模式易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而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在成人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本研究就我院实施救治的11例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05【总页数】2页(P405-406)【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通气;血气分析【作者】王燕;武彦秋;孙鹏;周启立;敬小青;包春玲【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随着现代儿科危重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逐渐增多,临床应用呼吸机抢救ARDS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但随着对ARDS的病理生理和机械通气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发现用常规通气模式易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而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在成人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本研究就我院实施救治的11例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于我院儿童症重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危重患儿,根据1994年美欧联席会议ARDS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300 mmHg(1 mm H g=0133 kPa);③两肺浸润影;④肺动脉楔压(PAWP)≤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增高的证据,诊断ARDS患儿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10岁,中位年龄3.7岁;原发病中重症肺炎6例,肺外感染性疾病3例(败血症2例,腹泻1例),溺水1例,膈疝术后1例。

呼吸机培训

呼吸机培训
机械通气的培训
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意春
呼吸的概念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机械通气(Mechinical Ventilation)
机械通气是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改善
氧合和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同时可减轻病人的
呼吸作功和氧耗,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机械通气的装置称通 气装置(或 通气机 Ventilator 或呼吸机Respirator)。
医生的习惯
通气模式选择
通气开始
和熟悉程度
病人的病情特点 各模式的优缺点
完全通气支持 病情改善
部分通气支持
A-CV、高频率SIMV
SIMV、PSV、PSV+SIMV
控制通气(Control ventilation, CV)
控制通气(Control ventilation ,CV )是因患者无自主 呼吸或自主呼吸极弱,由呼吸机控制呼吸的频率、潮气量 和吸气时间。这种通气模式在自主呼吸较强的患者有可能 引起呼吸机对抗,在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应用不当可能引 起过度换气或通气不足。 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
1913年 Janyway 第一台定型呼吸机
负压呼吸机
德国的Drager呼吸机
瑞典伽利略呼吸机
PB840呼吸机
德国西门子呼吸机
家庭和转运呼吸机
瑞思迈家庭用呼吸机
纽邦转运呼吸机
世界知名呼吸机品牌
美国的鸟牌,伟康(美国伟康无创呼吸机),PB840(美国泰康 医疗)。 德国Drager德尔格,西门子伟康,西门子迈柯唯(Maquet)。 Hamilton(瑞士哈美顿呼吸机),瑞典伽利略。 澳大利亚瑞思迈(Resmed)呼吸机。 新西兰费雪派克(Fisher&raykel)。

呼吸力学

呼吸力学

床旁呼吸力学监测及其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詹庆元第一节呼吸力学发展简史呼吸力学(respiratory mechanics 或lung mechanics)是以物理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呼吸运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呼吸力学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阶段:一.早期阶段(19世纪~20世纪初)1817,James Carson,发现动物肺具有弹性,被认为是现代呼吸力学的开始。

1853,Frans Cornelius Donders,用水银压力计测定肺弹性所产生的压力约为7mmHg。

1847,Ludwig,用充水球囊测定胸内压。

1844,John Hutchison,用肺量计(spirometer)测定肺活量和肺容积上述研究并没有将压力和容积联系起来对呼吸运动现象进行描述。

之后50年内无重大进展。

二.基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1915~1925,Fritz Rohrer,首先将复杂的呼吸运动简单化地以物理学的压力-容积的关系进行描述,开创了呼吸力学研究的新纪元。

但未引起重视。

1941,Arthur Otis等,再次发现了压力-容积的关系,并于战后公开发表。

上述两项研究为呼吸力学提供了最基本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1925,Alfried Fleisch,PTG(pneumotachorgraph)。

1943,Louis Statham,发明strain-gauge manometer。

1949,Buytendijk,以食道-气囊导管间接测定胸内压。

上述三项技术为呼吸力学研究提供了硬件基础。

1958,Moran Campbell,以食道压替代跨肺压重新评价压力-容积曲线的价值,提出了著名的Campbell 图(Campbell diagram)。

使呼吸力学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将吸气肌和呼气肌做功分开,将克服弹性阻力和粘滞阻力做功分开,加深了对动态肺充气的认识。

三.发展和应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微处理技术和高灵敏传感器的应用,呼吸力学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呼吸力学监测仪商品化。

呼吸病理PBLPPT课件

呼吸病理PBLPPT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戒烟、使用支气管舒张 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在急性加重期使 用抗生素和氧疗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戒烟
戒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之一。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建议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对病例的特点、难点和争议 点进行深入讨论,启发学生 思考和探索,促进对呼吸病 理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06 总结与展望
呼吸病理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呼吸病理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肺癌、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描述
呼吸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保障人类健康。
呼吸病理学的主要疾病类型
总结词
呼吸病理学涉及的疾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哮 喘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癌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 现为持续的气流受限,通常与吸烟有关。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 肿瘤,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02 呼吸病理学基础
呼吸病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总结词
呼吸病理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学科,对于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影响及研究进展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影响及研究进展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影响及研究进展包丽丽;贾海玉【摘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相关,尤其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可有效阻止上气道阻塞和低氧血症的发生,改善OSAS病人的临床症状,但作为OSAS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对OSAS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情况仍未得到具体的肯定。

本文对目前在国内外经CPAP辅助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2【总页数】5页(P187-190)【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作者】包丽丽;贾海玉【作者单位】[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病人大约30%~50%合并高血压,而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70%存在OSAS,对于这部分病人,单纯口服降压药物效果欠佳[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高血压两者均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是指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的血压升高,且于2003年美国高血压教育计划提出了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的第7次报告,本次报告明确指出OSAS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要病因[2]。

只有将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在病人尚未发生临床靶器官损害时早期发现,并予以准确的干预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

机械通气与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精品

机械通气与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精品
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学习班授课内容
机械通气与 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ICU
宋志芳
主要内容提纲
• 机械通气
• 呼吸生理
• 病理生理:氧、二氧化碳运输

组织呼吸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病理生理
一、机械通气(人工呼吸)
• 定义 • 分类 • 特点 • 与呼吸生理与病理生理之间关系。
(一)定义
• 借助人工或机械作用产生或辅助呼吸功能。
(二)分类
• 人工呼吸-口对口、胸腹挤压、鼻面罩、气管 切开或插管;
• 机械呼吸-呼吸机(鼻面罩、气管切开或插 管)。
(三)特点
• 1、能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 • 2、纠正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能力有限; • 3、不能完全替代呼吸功能(毁损肺、巨大肿瘤

Pal= Ppl+Pel=30cmH2O。
• 气道外压力为Ppl;
• 呼气后,气流速度增加,气道阻力增加,Ppl不断被衰减;当衰减 至某一点,此点气道内、外相等时就被称为等压点(EPP);
等压点(EPP)形成后
• 等压点上端靠近肺泡侧,为上游段(upstream segment,US), • 等压点下端,靠近口腔侧为下游段(downstream segment,DS)。
影响呼气流速的三个因素
• 呼气肌的力量(muscular pressure,Pmus); • 肺的弹性回缩力(elastic recoil pressure,Pel); • 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
用力与呼气流速
• 一般情况下: (图2-1-2) • Pmus与Pel与呼气流速成正比: • 呼气用力愈大,弹性回缩力愈大,呼气流速

机械通气的呼吸力学基础通用课件

机械通气的呼吸力学基础通用课件

压力支持通气( PSV)
呼气末正压( PEEP)
呼吸机完全替代患者的自 主呼吸,患者不能触发呼 吸机送气。
呼吸机以一定频率送气, 患者也可以触发自主呼吸。
呼吸机持续向气道内送气, 保持气道正压。
患者触发呼吸后,呼吸机 提供一定压力支持帮助患 者完成吸气。
在患者呼气末期,呼吸机 向气道内送气,保持气道 开放。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
01
02
03
04
05
潮气量(VT)
每次呼吸送的空气量,一 般为5-10ml/kg。
呼吸频率(RR) 吸气时间(Ti)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一般 为12-20次/分。
每次吸气的时间,一般为 0.8-1.2秒。
吸气流速(Flow) 吸入氧浓度( FiO2)
每分钟吸入的空气量,一 般为30-100L/min。
改善氧合
通过调整机械通气参数,改善患者 的氧合水平。
降低呼吸功耗
通过优化机械通气设置,降低患者 呼吸所需的功耗。
02
呼吸力学基
气体动力学原理
01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定律是指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其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存在
一定的关系。在呼吸系统中,理想气体定律有助于我们理解肺泡和气道
对气体的传导和阻力。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
机械通气需要使用气囊封闭气道,定 期检查气囊压力是保证机械通气效果 的重要步骤。
预防感染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做 好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
减轻焦虑和恐惧
吸入气的氧浓度,一般为 21%-100%。

全国小儿机械通气培训班内容之四----小儿呼吸危重病与机械通气

全国小儿机械通气培训班内容之四----小儿呼吸危重病与机械通气

全国小儿机械通气培训班内容之四----小儿呼吸危重病与机械通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喻文亮危重症哮喘表1:急性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缓发持续型(Ⅰ型)急性窒息型(Ⅱ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女>男男>女基础情况中到重度气流阻塞正常或轻度下降的肺功能发作几天到数周几分钟到数小时病理 1.气道壁水肿 1.急性支气管痉挛2.粘液腺增生 2.中性白细胞性、非嗜酸性支气管炎3.痰栓形成治疗反应慢快—————————————————————————————病理生理哮喘首先是一个炎症性疾病气道高敏与损伤肺力学肺泡充气过度小气道阻塞致关闭,出现气体陷闭及肺泡充气过度。

低氧血症病变区域分布不均致V/Q比例失调,特别致功能性分流心肺相互作用左室负荷重症哮喘自主呼吸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均具有很高胸膜腔负压(低到-35 cmH2O)负压致左室后负荷增加,易致肺水肿心肺相互作用右室负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泡充气过度可致右室后负荷增加评估下列征象表明可能存在呼吸衰竭:意识改变说不出话无呼吸音中央性紫绀出汗不能平卧明显奇脉临床哮喘评分0 1 2紫绀无空气吸40%O2PaO2 >70 in air < 70 in air < 70 in 40%呼吸音Nl 不等或降低无呼吸音哮鸣音无中等明显脑功能Nl 抑制昏迷X线胸片不常规拍例外:病人插管/通气疑及气胸疑及肺炎怀疑喘息有其它原因动脉血气早期: 低氧血症, 低碳酸血症晚期: 高碳酸血症插管不取决于血气,应取决于临床机械通气病人应经常行血气分析吸氧高流量给氧, 重症哮喘可致V/Q 失衡(分流)补液谨慎输液大多哮喘存在脱水–补液纠正过度补液可致肺水肿SIADH 在重症哮喘很常见上机指征绝对适应证为心跳呼吸骤停,呼吸浅表伴神志不清或昏迷。

哮喘恶化的指征包括PaCO2分压增高,或先前降低,突然转为正常;有耗竭征象;神志淡漠抑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顽固性低氧血症。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国家级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护理进展培训班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护理进展培训班》》通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单点医院,其重症医学科2010年获评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获批为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9个ICU (中心ICU 、SICU 、NICU 、小儿ICU 、呼吸ICU 、胸科ICU 、永宁分院ICU 、上锦院区ICU 和麻醉复苏室)护理单元,包括呼吸支持小组、呼吸治疗团队(医护技一体)、临床营养师及CRRT 小组等多学科专业治疗团队,配备有国际一流、数量充足的脏器监测及支持设备,能开展各种重症疾病的监测、支持治疗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科室已连续举办多届危重症监护及急救技能培训、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程序化镇静等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

为更好地传播与推动呼吸支持的学术进展及知识更新,培养更加专业的护理人才,科室定于2014年10月21-24日在成都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护理进展培训班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护理进展培训班》》[项目负责人责人::田永明田永明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项目编号项目编号::2014-14-05-496 (国),旨在提高重症医护人员呼吸支持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并展开临床技能培训,强调实用与细节,学员完成培训,考核合格后将授予国家国家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10分。

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各级医院ICU 护士和从事相关危急重症病人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培训班主要内容培训班主要内容::1) 呼吸解剖与生理;2)人工气道建立;3)气管内吸引;4)胸部物理治疗;5)机械通气原理与常用呼吸模式;6)机械通气病人观察与护理;7)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与处理;8)呼吸机管理与维护;9)纤维支气管镜在ICU 使用;10)危重病人体位护理;11)机械通气病人撤机;12)V AP 预防与护理;13)俯卧位通气及护理;14)危重病人的早期活动及护理。

机械通气在外科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外科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外科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
赵宏胜;石仲歧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1999(013)001
【摘要】分析89例外科危重病治疗中应用机械通气(MV)的临床资料,经APACHEⅡ评分,未脱机组的APACHEⅡ分值明显高于脱机组(P<001),提示:MV的治疗结果取决于患者行MV前的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不应忽视MV的治疗作用,适时把握MV的应用时机.可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到机会.MV应用中需根据血气分析、临床观察和病情变化动态调节呼吸机,兼顾各通气参数的利弊平衡;在病人临床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当FiO_2≤0.4时,血气
PaO_2≥8.0kPa和PaCO_2<6.7kPa,可逐步脱离呼吸机.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赵宏胜;石仲歧
【作者单位】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
【相关文献】
1.机械通气在抢救外科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策略 [J], 何志龙;周振苇;黄富群;黄猛;陆庆鹏;李文辉
2.机械通气在抢救外科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策略 [J], 褚海波;祝筱姬;潘龙文;黄凤
瑞;赵志钢;孙学军;王怡波;李鹏程;韩殿冰
3.长期机械通气在治疗心胸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J], 楼忠明;方强
4.第六次全国危重病与机械通气治疗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高级培训班通知 [J],
5.第六次“全国危重病与机械通气治疗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新进展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道屏障功能与机械通气

气道屏障功能与机械通气

3) 第三层是漂浮在溶胶层上面的粘液层。这层粘胶状的粘液层直接暴露在吸入的 空气中并通过它粘粘的表面吸附吸进的病原体。这些粘液经由纤毛的运动不断地 被拉向口咽部。当纤毛拉动这些粘液块移动时,粘液块会被拉长然后弹向被拉的 方向。
气道防御机制
粘液纤毛转运系统
粘液吸附污染物并使其失去 作用 纤毛拨动粘液和污染物上 行使之被吞咽下去。
无创模式
34°C, 32mg/L + 3°C
31°C, 32mg/L
无创模式
无创模式将低温干燥的气体加热到 31°C , 加湿到32mg/l的饱和湿度。然后为了减少产生在 吸气管的冷凝,这些气体再被加热丝多加热3摄 氏度,到患者时已达到34摄氏度,湿度仍保持在 32mg/l。
这样设定可防止在患者皮肤上生成的冷凝,也 大约和正常的皮肤温度一致。
鼻咽腔内具有非常 大的表面积可供湿 热交换。鼻中隔的 大腔隙里有很多血 管通过,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床与吸入 空气之间的扩散距 离很小,是一个十 分有效的空气调节 系统。
鼻咽腔横切面示意图
呼气时,湿热的回吸收
25% 的热量和水分在呼气时回 收1,2
30mg/L, 85% RH
33°C
大部分是在鼻咽和口咽回收
气道屏障功能与机械通气 气道屏障功能与机械通气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可富 王可富
概述
应用呼吸机目前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常 规治疗手段,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多个领域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提高。呼 吸机对机体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可以通 过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呼吸衰竭达到治疗的 目的;另一方面又由于其非生理的呼吸状态 给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重视气道屏障 保护功能对预防机械通气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进展的总结与归纳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进展的总结与归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1672-9676.2022.10.011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进展的总结与归纳作者单位: 533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通信作者:韦桂源,女,本科,教授农明 赵凯丽 陶嘉怡 韦桂源 农婵媛 余云飞机械通气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CO 2蓄积的一种治疗手段,是为急危重症患者或不能自主吸氧患者提供氧气的有效措施。

人工气道是通过使用气管导管经口或鼻置入气管中或直接行气管切开而形成的气体通道,以帮助患者进行有效通气及肺部疾病的治疗。

但人工气道在保障患者有效通气的同时也存在对患者不利的因素,如气管导管的存在会减弱呼吸道原有功能,使咳嗽反射减弱,影响上气道加温及湿化功能,分泌物排除能力降低[1-2]。

若不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淤积的痰液使气道变窄,甚至堵塞,导致肺不张,增加呼吸肌做功,导致低氧血症。

有研究[3]指出,有效的气道内吸引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状态,降低吸气峰压及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和潮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

研究[4-6]表明,有效吸痰可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

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吸痰指征、体位、吸痰管型号选择、负压吸引压力、吸引深度、吸痰方法等研究内容,以期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清理提供更优化的护理方案。

1 吸痰前评估气道内吸引是机械通气患者保持气道通畅的必要操作,但可能诱发缺氧、心率变慢、心律不齐、颅内压增高、炎症发生、气道黏膜受损及出血等不良事件。

所以,吸痰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1 吸痰时机和指征气道痰液较多时会刺激气道引起咳嗽,此时吸痰会增加痰液淤积、堵塞气道的风险。

若护理人员根据主观判断吸痰,痰液较少时吸痰反而刺激呼吸道,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出版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出版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出版
佚名
【期刊名称】《麻醉与监护论坛》
【年(卷),期】2007(014)001
【摘要】由周建新和席修明两位教授编著,陈德昌教授做序的《机械通气与呼吸
治疗》于2007年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有关机械通气和呼吸治疗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临床参考书。

【总页数】1页(P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805
【相关文献】
1.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循环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J], 张钿
2.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 展翼翼;姜芸;谢姆孜牙·买买提热夏提;张昱
3.比较间歇无创机械通气与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J],
哈力克·米吉提
4.机械通气与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对比 [J], 李华
5.机械通气与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对比 [J], 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道护理(附1例报告)

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道护理(附1例报告)

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道护理(附1例报告)
辛兰芬
【期刊名称】《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02)010
【摘要】机械通气治疗是呼吸机抢救重危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我科于2000-01-01收治1例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呈危重型哮喘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已400d余,至目前病情比较稳定,现将1a多来呼吸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917-918)
【作者】辛兰芬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病科,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附17例报告) [J], 雷樟根;李晓珍;吕祝庆
2.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比较(附44例报告) [J], 姚岭松;林新祝
3.机械通气治疗用于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附60例报告 [J], 李欢仁
4.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体会(附15例报告) [J], 王盛标;李云峰;李桂成;朱惠民
5.亚低温状态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附26例报告) [J], 季红;刘卫;张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纵隔气肿一例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纵隔气肿一例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纵隔气肿一例
高蓓兰;彭丽芳;何国钧;马俭;李慧萍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1999(16)5
【摘要】@@ 患者,女性,20岁.自幼有哮喘史.本次因进行性气促、剧烈咳嗽24小时,于1997年10月急诊入院,给予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喷雾、地塞米松10 mg静推及头孢拉啶静滴,经抗炎治疗无效,6小时后气促进行性加剧,不能平卧,大汗淋漓,颈、面、胸壁及双上臂肿胀.体检:体温37.5℃,血压20/10 kPa,呼吸:34次/分,心率:132次/分,神清,大汗淋漓,口唇紫绀,颜面、颈部、胸部及上臂均肿胀,两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胸壁及皮肤触之有捻发感,心尖部可听到Ham man征,胸部叩诊为过清音.
【总页数】1页(P封三)
【作者】高蓓兰;彭丽芳;何国钧;马俭;李慧萍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急诊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彭伟伟;武巧月
2.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纵隔气肿一例 [J], 高蓓兰;彭丽芳;何国钧;马俭;李惠

3.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并发纵隔气肿及防治对策探讨 [J], 朱慕云;徐凤平
4.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王曙光
5.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殷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

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

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一、课程简介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是为已经具备初步重症医学知识 and 技能的人员设计的,旨在帮助学员深入理解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掌握更加高级的重症医学技能,提升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本课程涵盖了重症患者的全面管理,包括器官功能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急性脑损伤、严重创伤等多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够:1. 深入理解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

2. 熟练掌握临床诊疗技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3. 掌握高级的重症医学技能,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营养支持等。

4. 提升对急性脑损伤、严重创伤等疾病的诊疗能力。

5.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模块一: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学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 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4. 急性肾损伤5. 脑缺氧与脑损伤模块二:临床诊疗技能1. 重症患者的全面评估2.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3.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4. 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5. 抗感染治疗策略6. 急性脑损伤与严重创伤的救治模块三:高级技能训练1. 床旁超声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2.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调控3.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4. 器官移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5. 重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计60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1. 理论授课:40学时,每学时45分钟。

2. 实践操作:15学时,包括模拟人操作训练、临床实践等。

3. 病例讨论:5学时,每学时45分钟。

五、课程考核课程结束时,将对学员进行全面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测试(50%)、实践操作考核(30%)和临床病例分析(20%)。

六、课程师资本课程将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资深重症医学专家授课,确保教学质量。

七、课程费用1. 课程费用为人民币2000元/人。

2. 含培训费、教材费、午餐。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动态变化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动态变化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动态变化梁英健;马晓春;章志丹;康健;侯显明;于润江【期刊名称】《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年(卷),期】2003()4【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动态变化。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 ,对 1995年 10月~ 2 0 0 1年3月收治的 76例 88例次接受机械通气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用无菌吸痰管从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 ,按常规方法培养、鉴定。

定量培养液浓度≥ 10 7CFU/ml的病原体为气道内致病菌。

结果88例次共培养阳性菌 95株 ,其中 10例有混合感染 ,阳性率 76 % ,阳性率逐年增加(1995年~ 1997年阳性率为 5 2 % ,1999年~ 2 0 0 1年阳性率为 91% ) ;铜绿假单胞菌仍为常见菌 (31株 ,36 % ) ;不动杆菌显著增长 (由 0株增加到 8株 ) ;G 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有较高的耐药性 ;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动态变化。

结论随着年代的变迁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增加 ,细菌的耐药率明显增加 ,细菌谱亦有明显改变。

积极地进行病原学诊断 ,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及辅助药物 ,对提高RICU病人的治愈率十分重要。

【总页数】3页(P233-235)【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道感染;病原学【作者】梁英健;马晓春;章志丹;康健;侯显明;于润江【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相关文献】1.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及预防措施 [J], 梁群;刘又宁;王睿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检出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析 [J], 刘欢3.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及普通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研究 [J], 王红兰4.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检测分析 [J], 杨秀芬;宋敏花;阎锡新5.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变化 [J], 龙瑞芬;陈益番;许小林;蔡业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 Q =0.8,pO2:5.3→13.3kPa pCO2:6.13→ 5.33kPa
V / Q >0.8:局部血流障碍,进入肺泡的气体没 有充足血流与之交换,致使无效腔气增加
V / Q < 0.8: 气道阻塞,部分血流无通气与之交 换,成为无效灌注。
肺泡通气对血气交换的影响
排出肺泡的CO2含量
机械通气方式
控制方式:定压、定容、双定
切换方式:容量、时间、流速 通气方式:控制、辅助、同步
触发方式:压力、时间、流速
呼吸机
气流模式:恒定、减速、正弦
呼吸机参数设置
潮气量(tidal volume) 呼吸率(respiratory rate) 吸呼比( I:E rati述肺顺应性﹑呼吸道阻力﹑自主通气﹑呼吸功的呼吸环特征。 • 阐述控制﹑辅助﹑自主三种通气模式的呼吸环特征。 • 阐述PEEP模式的生理意义。 • 用呼吸环阐述压力支持的生理意义。
谢谢
第六节
第六节 临床应用
建立人工气道
1 经口气管插管 2 经鼻气管插管 3 逆行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1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2 纠正低氧血症 3 降低呼吸功消耗 4 防止肺不张 5 为安全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 6 稳定胸壁
无创正压通气
1 避免人工气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 用于意识状态较好的轻中度呼衰或自主呼吸功能有所恢复 3 IMV撤离的呼衰患者
氧解离曲线 Oxygen-hemoglobin dissociation curve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 Carbon Dioxide dissociation curve
第四节
第四节 机械通气参数
机械通气类型
机械通气原理
机械通气三要素
潮气量(tidal volume) 呼吸率(respiratory rate) 吸呼比( I:E ratio)
肺量计
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FEV1
肺通气模型
∆V = C∆P
∆V = ∫ Qdt
∫ C = ∆V = 1 Qdt
∆P PP − PL
∫ PP − PL =
1 C
Qdt
Q
C
PP
PL
肺的顺应性
Compliance varies within the lung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flation. Poor compliance is seen at low volumes (because of difficulty with initial lung inflation) and at high volumes (because of the limit of chest wall expansion), with best compliance in the mid-expansion range
肺泡气、血液及组织中O2和CO2的分压(mmHg)
肺泡气 动脉血 静脉血 组 织
PO2 104
100
40
30
PCO2
40
40
46
50
肺部血气交换
组织血气交换
通气/血流比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 Alveolar ventilation (V) = 4.2 L • Pulmonary blood flow (Q) = 5 L • V/Q = 0.84 (optimal ratio)
呼吸机波形显示
压力、流量、容积波形
机械通气类型
Q = A1A0
2ρL
A12

A
2 0
压力-流量波形
自主通气与正压通气
定容控制
优点:保证分钟通气量
定压控制
优点:对吸气需求没有限制
气流模式
优点:保证分钟通气量
第五节
第五节 通气模式
通气模式的选择
控制
CMV IMV
辅助 A/C
自主
压力支持 SIMV
目录
目录
1 通气模型 2 呼吸环与呼吸功 3 血气交换 4 机械通气参数 5 通气模式 6 临床应用
第一节
第一节 通气模型
呼吸系统
呼吸的动力 —— 压力差
呼吸道通气模型
PA − PP = RQ
R
=
PA − PP PA−QPP = RQ
Q
R
PA
PP
通气动力
• 呼吸运动:呼吸肌使胸廓扩大和缩小 • 肺内压PP:周期性交替变化使肺泡与大气之间形成1∼2 mmHg的压差 • 胸膜内压PL:胸膜腔内负压是由肺弹性引起,平静时,呼气相:−5
∫ W = V2 pdV V1
第三节
第三节 血气交换
肺和组织的气体交换 肺部气体交换
O2 CO
2
CO2
O2
PuClmOo2nary capillaryO2
组织气体交换
Tissue cells
O2
CO2
O2Tissue capillariesCO2
血气交换定律 —— Henry’s law
呼吸血气交换
∼ −3mmHg,吸气相:−10 ∼ −5mmHg
胸腔与呼吸肌
肺内压
肺内压
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负压
胸膜腔内压直接测定
胸膜腔内压间接测定
胸内压 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 使肺扩张 –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肺容量
• 潮气量(VT) • 补吸气量(IRV) • 补呼气量(ERV) • 残气量(RV) • 功能残气量(FRC) • 深吸气量(IC) • 肺活量(VC) • 肺总量(TLC)
通气数理模型
Q R PA
PA
PP PP R
Q C
Q
PP
C
∫ PA

PL
=
RQ
+
1 C
Qdt
PL PL
通气阻力

非弹性阻力:
R
=
8ηl πr 4
• 弹性阻力: • 惯性阻力:
1= 1 + 1 C CL Cch
L
=
m A2
=
ρl πr 2
第二节
第二节 呼吸环与呼吸功
呼吸环
∫ PA

PL
=
RQ
+
1 C
Qdt
Q = dV dt
PA

PL
=
R
dV dt
+
V C
顺应性对呼吸环的影响
PA
− PL
=
R
dV dt
+
V C
呼吸道阻力对呼吸环的影响
PA
− PL
=
R
dV dt
+
V C
自主呼吸对呼吸环的影响
PA
− PL
=
R
dV dt
+
V C
系统漏气对呼吸环的影响
PA
− PL
=
R
dV dt
+
V C
呼吸功
呼吸功 =呼吸道压差×呼吸容积 =呼吸道压差×呼吸流量×呼吸时间
同步间断强迫通气(SIMV)
吸气工作负载对功能余气量(FRC)影响
正常肺p-V线
顺应性比较差的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1)定义:自主呼吸时,交替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高压力水平(P high)和低压力水平(P low)之间定时切换,且其高压时间、低压时 间、高压水平、低压水平各自独立可调,利用从P high切换至P low时 功能残气量(FRC)的减少,增加呼出气量,改善肺泡通气。
pCO2
=
Q CO 2 Q
(PB
− PH2O )
机体决定了QCO2,可以通过调节Q 使pCO2保持在正常5.13kPa左右。
pCO2低于正常为通气过度,反之,通气不足。
出入肺毛细血管的O2含量
pO2
=
QO2 Q
(PB
− PH2O )
通气功能障碍
• 限制性通气障碍 是指肺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障碍
• 阻塞性通气障碍 是指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
通气模型的应用
∫ PA

PL
=
RQ
+
1 C
Qdt
控制:PL =Patms 辅助: PA − PL 自主: PA =Patms
连续强迫通气(CMV)
间断强迫通气(IMV)
强迫深呼吸通气(CMV+SIGH)
辅助通气
优点:触发的敏感性
PEEP/CPAP
呼吸机呼气出口
压力支持(PSV)
压力支持用于SIMV模式下的辅助自主呼吸
(2)参数设置:P high、P low即PEEP、高压时间(Tinsp)、呼吸频率、触 发敏感度。
(3)特点:BiPAP通气时气道压力周期性地在高压水平和低压水平之间转换 ,每个压力水平、双向压力的时间比均独立可调,若P high比P low时 间不同,可变化为反比BiPAP或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BiPAP通气 时患者的自主呼吸少受干扰和抑制,尤其两个压力时相、持续时间较 长时,应用BiPAP比CPAP对增加患者的氧合具有更明显的作用;BiPAP 通气时可有控制通气向自主呼吸过度,不用变更通气模式直至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