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课件

合集下载

病因病机讲稿课件

病因病机讲稿课件
感冒
多由外感风邪所致,病机为外邪侵袭,肺气 失宣。
头痛
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病机为气血不和,脉 络受阻。
咳嗽
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病机为肺气上逆。
失眠
多由心脾两虚或心胆气虚所致,病机为心神 失养或心神不安。
病证传变规律
由表入里
由上至下
疾病从表层向深层发展,如感冒可转化为 肺炎。
疾病从上部向下部发展,如头痛可转化为 颈椎病。
正气不足是指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正气虚弱的 原因包括先天不足、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年龄增长等。
邪气亢盛
邪气过盛是疾病发生的外在条件
邪气亢盛是指外界致病因素的过度刺激和侵袭,如病毒、细菌、环境污染物等。邪气过盛的原因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异常、 人口密集等。
正邪相争
正邪相争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病因病机稿件
目 录
• 病因 • 病机 • 发病机理 • 病证病机 • 防治原则
contents
外病因
01
02
03
04
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 夹湿,侵袭人体后可导致感冒、
咳嗽、头痛等病症。
寒邪
寒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气血 凝滞,出现恶寒、发热、无汗
等症状。
暑邪
暑邪为夏季主气,易耗气伤津, 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
湿邪
湿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肢体 困重、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内伤病因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强烈 的精神创伤,可导致脏腑功能 紊乱,出现失眠、健忘、郁证
等疾病。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偏食 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脾胃 损伤,出现胃痛、泄泻等疾病。
劳逸失度

病因发病与病机ppt课件

病因发病与病机ppt课件
第一节
病因
六、病理产物类病因
痰饮、瘀血和结石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 理产物,也可成为引起其他疾病的病理因素,这 类引发新病证的病因,称为病理产物类病因,也 称“继发性病因”。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5.燥
(1)概念
温燥:初秋,夏热之余气合燥;凉燥:深秋,近 冬之寒气合燥
(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邪,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阴。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一节
病因
6.火 (1)概念 少火:温煦、生化之正常阳气。 壮火:火热之邪。(亢盛) (2)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热易伤津耗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4)火热易扰心神 5)火热易致肿疡
第一节
病因
1.痰饮 (1)概念
痰—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有形
无形之痰:辨证求因/治疗反证
(2)形成 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 ↓
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 ↓
水液代谢障碍,水津停滞
(3)致病特点 阻滞气机、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易于蒙蔽神明;重浊粘滞缠绵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三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的抗
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 化。主要说明病证的虚实,所谓邪正盛衰判虚实。

《预防与治则》PPT课件

《预防与治则》PPT课件


• 6、药物预防

精品医学
19:46
4
二、既病防变
19:46
• 既病防变是指若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 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1.早期诊治,疾病容易治愈,否则治疗也就愈加 困难。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 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 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精品医学
5
19:46
第2节 治则
•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观 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对临 床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治疗总则 。
• 临床常遵循的治疗法则主要有 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精品医学
6
一、治病求本
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活 血、消导等。
实施手段:药物、针灸、火罐或手术等各 种疗法 。
精品医学
16
19:46
运用原则
• ①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 ②虚实并存时,根据矛盾的主次, • 决定运用扶正或祛邪的先后。 • ③掌握好“扶正不留邪,祛邪不 • 伤正”的原则。
精品医学
17
三、调整阴阳
精品医学
2
一、未病先防
19:46
未病先防是指机体在未病之前,采取 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 1.提高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2.防止病邪的侵害
精品医学
3
提 高
• 1、锻炼身体 • 2、调畅情志

• 3、调摄饮食

• 4、适劳逸

病机(发病)PPT课件

病机(发病)PPT课件
病机与预防
通过对病机的认识,可以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
03
发病机制的探讨
发病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发病机制的定义
发病机制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 程中,病因作用于机体,导致组 织损伤和功能代谢改变的内在规 律。
发病机制的特点
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 个体差异性,涉及多种因素和多 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医学研究 的重要领域之一。
转化医学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疾 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未来病机研究面临的挑战
1 2
数据整合与共享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何有效整 合和利用海量数据成为病机研究的挑战之一。
伦理与隐私
在研究过程中,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和遵循伦理规 范,避免侵犯患者权益,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据。
病机研究意义
通过对病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疾病的本质和发生机制,为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预防效果。
病机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病机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 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病机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机的 深入研究,可以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使其更好地 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病机(发病)ppt课件
• 病机概述 • 病机的基本原理 • 发病机制的探讨 • 病机与治疗 • 病机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病机概述
病机的定义
病机定义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 及其结局的机理,是疾病过程中 各种矛盾运动、转化的机制和原
理。
病机研究内容

病因病机PPT课件

病因病机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定期检查
鼓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疫苗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治则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疾病按照一定的经络脏腑顺序 相传。
直中
病邪直接侵犯某一脏腑,不经 过经络而发病。
转属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到另一脏腑 ,以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传。
转由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归到另一脏 腑,以表里关系相传。
传变的规律
脏腑经络先后发病
疾病多从皮毛、肌肤、经脉开始,逐渐深入 脏腑,按照经络脏腑的顺序发病。
等。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等造 成脾胃损伤,影响气血生化。 如食积、泄泻等。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 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如 劳倦过度、虚劳等。
痰饮瘀血
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 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 互结导致多种病变。如瘿瘤、
瘰疬等。
其他病因
外伤
包括跌打损伤、烫伤、 冻伤等,直接伤害人体
03
暑邪
暑为阳邪,耗气伤津,易致热扰心神。 如中暑、暑湿感冒等。
燥邪
燥为阳邪,易耗伤津液,造成阴津亏 损。如秋燥、温燥等。
05
04
湿邪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结词:国际视野
详细描述:加强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促进国际 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下法
总结词
通过泻下通便来清除肠胃实热的 方法
详细描述
下法主要用于肠胃实热证,通过 泻下通便,使热从大便排出,从 而清除病邪。常用的下法包括寒 下、温下、润下和逐水等。
和法
总结词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来治 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和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不和 、脏腑功能失调等证。通过调和阴阳 、气血、脏腑功能,使机体恢复平衡 ,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温法
总结词
通过温阳散寒来治疗寒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温法适用于寒证,通过温阳散寒,使寒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常用的温法包括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
清法
总结词
通过清热解毒来治疗热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清法适用于热证,通过清热解毒,使热邪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清法包括清热泻火、养 阴清热等。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学防治原则 • 中医学治法 • 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的应用 • 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的现代研究
01
中医学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01
02
03
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
预防复发
补法
总结词
通过补益身体来治疗虚证的方法
详细描述
补法适用于虚证,通过补益身体,使正气恢复,从而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常用的补法包括益气、养 血、滋阴、温阳等。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
• 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等生理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导致 整体或局部阴阳平衡失调,那么会发病。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阳格拒 阴阳转化 阴阳亡失
• 阴阳偏盛
• 阳偏胜:是指阳气偏胜,功能亢 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 见壮热、汗出、面赤、舌红、脉 数;口渴、尿赤、便干等症,即所谓 “阳胜那么阴病〞。
气血两虚: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 现,又有血虚的表现。
常见病症:面色苍白,神疲乏力, 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 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
四、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代谢中,离不开气的气化功能和升降出入 运动。在人体津液代谢中,肺、脾、肾、膀胱、 三焦及肝等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以 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转输,以及肾的蒸腾 气化,对于津液的清浊升降运动起着主导作用。 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是津液代谢失常的根本 所在 。
• 阴盛格阳
• 是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互相格拒、排斥的病理状态。
• 见面红、脉大等热象,此为“真寒假热〞。
阳盛格阴
是邪热内盛,热极深伏,阳气郁闭 于里,格阴于外的病理状态。
见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此 为.“真热假寒〞。
阴阳二气相互格拒示意图


阴气
格 阳
阳气
真寒 假热


阳气
〔一〕、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有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缺乏或耗损太多——气虚 2.气的运动失常——
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 状态。
(2.1)气滞
• 是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
– 情志内郁,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结石 →气血流通不畅→气机郁滞不畅→脏腑、经 络功能障碍,或血液循行输布阻滞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亡阴
即机体的阴液突然亡失,导致全身 功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喘渴烦 躁、脉急数无力等症。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失调病机发展变化表
初期
阴阳 偏胜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阴阳 偏衰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发展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阳盛格阴 阴盛格阳 阳盛转阴 阴盛转阳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病机的内容 2.掌握中医治则的内容 3. 熟 悉 中 医 病 机 及 治 则 的 内涵 4.熟悉养生的基本原则 5.了解预防措施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 制。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一 邪正盛衰
• 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和邪气的力量对比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彼此间不断发生着消长 盛衰变化。表现在:一是邪气的损害;二是正 气抗邪。
气逆多发生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2.3)气陷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
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 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以气的上升不及、 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 气陷主要发生于脾脏,故又常称“中气下陷”。 • 主要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 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 子宫脱垂等。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互损
指阴阳一方的虚损从而导致对 方的不足,形成阴阳两虚的病 理变化。
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称 为阴损及阳。
阳虚的基础上,导致阴虚,称 为阳损及阴。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格拒
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极 盛,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格拒 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 形成阴盛格阳或阳盛格阴的病理变 化。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维持着相对的、 动态的平衡与协调,即所谓“阴平阳秘”。
• 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等生理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导致 整体或局部阴阳平衡失调,则会发病。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阳格拒 阴阳转化 阴阳亡失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1. 阴阳偏衰 2. 阳偏衰 3. 阳偏衰是机体阳气不足,脏腑
功能衰退,阳失温煦的病理状 态。 4. 见畏寒肢冷、面色咣白、舌淡 脉迟等症。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偏衰
阴偏衰是机体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阴 失濡润滋养的病理状态。
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失眠、 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二)、血的失常
气的失常主要有两个方面: 1.血的生化不足或耗损太多——血虚 2.血的运行失常——血瘀、出血。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3.1)血虚
• 一是失血过多; • 二是血液生化不足; • 三是久病耗血; • 四是瘀血阻滞,新血不生;
以正气不足虚损为 矛盾主要方面,精 气血津液不足,临 床出现一系列衰退 的证候,即虚证。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二) 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2.虚实转化; 3.虚实真假; (至虚有盛候,
大实有羸状)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二、阴阳失调
•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 致机体阴阳两个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 从而形成阴阳偏盛、偏衰、互损、转化、格拒、 或亡失的病理状态。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转归 亡阴 亡阳
阴阳恢复 协调平衡
三、气血失常
气血失常包括:气与血的亏损不足、运行 失常、生理功能异常及气血关系失调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一)、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有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多——气虚 2.气的运动失常——
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2.4)气闭
由情志抑郁,或外邪、痰浊等阻碍气机,使气机 闭阻不通的病理变化。
• 多由情志刺激气郁之极,或痰浊、外邪、秽浊之 气阻闭气机所致。“突然昏晕,不省人事” 。 (2.5)气脱 由于邪气太盛,正气骤伤;或长期损耗,正气 衰竭;或大汗、大吐、大出血致气随液脱、气随 血脱等原因,导致气不内守而外逸脱失的危重病 理变化。
阴阳二气相互格拒示意图


阴气
格 阳
阳气
真寒 假热


阳气

格 阴
阴气
真热 假寒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面色苍白 四肢逆冷 精神萎靡 畏寒蜷卧 脉微欲绝 面红烦热 脉大无根
壮热烦躁 面红气粗 舌红脉数 四肢厥冷 脉象沉伏
5.阴阳亡失
• 亡阳
• 即机体阳气突然亡失,导致全身功能 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 见冷汗淋漓不止、手足逆冷、精神 萎靡、脉微欲绝等症。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 阴阳偏盛
阳偏胜:是指阳气偏胜,功能亢奋,热
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见壮热、汗出、面赤、舌红、脉数;口渴、尿
赤、便干等症,即所谓“阳胜则阴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偏胜
1. 阴偏胜是指阴气偏胜,功能低下, 热量不足,以及阴寒性物质积聚的 病理状态。 1.见恶寒肢冷、脘腹冷痛、下利、 脉迟等实寒证;畏寒、喜暖等症, 即所谓“阴胜则阳病”。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 阴盛格阳
• 是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 浮越于外,互相格拒、排斥的病 理状态。
• 见面红、脉大等热象,此为“真 寒假热”。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阳盛格阴
是邪热内盛,热极深伏,阳气郁闭于 里,格阴于外的病理状态。
见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此 为.“真热假寒”。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2.1)气滞
• 是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
• 情志内郁,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结石→气血 流通不畅→气机郁滞不畅→脏腑、经络功能障碍, 或血液循行输布阻滞不畅。
• 气滞以肺气壅滞、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多见。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2.2)气逆
• 是指气机升降失常,当降不降或不降反升或升 之太过,脏腑之气冲逆于上的病理状态。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 正胜邪退
正胜邪退则疾病向愈。
• 邪胜正衰
邪胜正衰则疾病恶化。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一) 虚实病机
• 实:“邪气盛则实”,主要指邪气充 盛; 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邪气 与正气相争,临床出现一系列亢盛有 余的证候,即实证。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虚:“正气夺则虚”, 主要指正气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