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结构及一般规律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和特点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5.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正文: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在经济活动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经济体制。
它具有以下特点: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2008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4.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调整生产和发展策略。
3.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4.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4.丰富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福祉。
五、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1.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2.资源环境约束,绿色发展成为必要。
3.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亟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经济学09-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第三节 市场竞争
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 公平竞争的要求:①各市场参与者地位平等;②要实行机会均等原则; ③必须实行公平交易的制度。 不正当竞争的主要做法:①以贿赂或变相贿赂的方式推销或采购商品。 ②弄虚作假,进行商业欺诈。③搭售商品。④强买强卖,欺行霸市。⑤ 编造和散布有损于竞争对手商誉和产品信誉的不实信息,损害竞争者形 象和利益。⑥侵犯其他经营者的商业秘密。⑦为排挤竞争对手进行倾销。 ⑧串通投标。 不正当竞争的两个基本特征:①违反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合理原则和市 场规则,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干扰和破坏作用。②不正当竞争行 为一般都直接和严重地损害竞争者或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第五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
一、市场秩序和规则 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运行中形成的各种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 与法律规范的总称。 市场秩序本质上是市场内在的各种规定性在市场运行中实现所产生的各 种具体要求的法律和规则形式。 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 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 市场规则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市场进出规则;②市场竞争规则; ③市场交易规则;④市场仲裁规则。
第一节 市场供求
二、市场供给及其弹性 供给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 劳务的数量。供给可以分为单个企业的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 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③生产费用或成本;④技术水平;⑤预期。 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影响供给量的某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 性主要有价格弹性、成本弹性和交叉弹性三种。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①生产周期的长短;②生产的技术条件;③ 生产的规模限制。 三、供求规律与供求机制 供求规律是反映供求状况与价格之间变化关系的规律,即供求关系在一 定程度上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关系,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 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和趋于平衡的客观必然性。 供求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9 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 需求;容易造成市场主体 缺乏动力、活力。
(3)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 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误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强调的 是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指社会资源的 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发展 到社会化大生产才能产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 势,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误区:国家的计划调节与市场的调节是相对立的。
国家的计划调节和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国家的计划调节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的,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同时又是 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和纠正
误区: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和计划缺一不可,二者同等重 要。
1.(2015重庆卷,2)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 展,机器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想像一下,你走进餐厅 遇到的不是服务员,而是“萌萌哒”的机器人,他们会迎宾、 送餐、报菜名,甚至还会跳舞。随着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转 型,劳动力成本增加,对机器人需求大幅度增长。机器人的 使用有助于提高( )
2.(2012年课标全国卷,1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 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 国家先后陷入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为提振经济、 摆脱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是( )
考点1 市场与计划
★★在复习时要准确记忆并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
一.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生产要素, 如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人才等。 (2)资源配置 ①原因: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要求社 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②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
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经济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上的变化,也体现在市场机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
那么,这些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产业结构是指经济中不同产业部门的数量和重要性的比例。
随着经济发展的变迁,产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经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而在现代的信息时代,服务业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制造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因此,现代的产业结构具有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基本产业的特点。
二、市场机制的变化规律市场机制是市场在经济中分配资源的方式和方法。
在经济开始发展的时期,规模较小的市场中,价格和质量决定着销售。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为了更好地分配资源,市场机制也不断地进化和改进。
现代市场的机制已经非常完善,例如市场竞争、价格机制、信用机制等,它们促进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开发和生产率的提高,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革新,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和创新。
四、经济全球化的变化规律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日益频繁和国家之间日益增强的联系。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而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例如贸易摩擦、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总之,经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预测市场的走势,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经济政策,建设更加繁荣和富强的国家和地区。
经济学原理: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
经济学原理: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1. 引言1.1 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对于解读市场供需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市场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买方与卖方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行为,其形成的价格和数量相对稳定。
了解市场供需关系对于正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进行合理决策、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机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学原理中相关内容展开阐述:-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概括性地说明全文结构。
- 经济学原理及其重要性部分将简要介绍经济学原理并探讨研究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性与价值。
- 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部分将详细解释第一个基本定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基本定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基本定律:市场均衡点的形成与调整机制。
- 实例解析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部分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前述的三个基本定律进行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 结论和启示部分将总结对市场供需关系三个基本定律的解读,并探讨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而系统地解读经济学原理中与市场供需关系相关的重要内容,明确市场供需关系的基本定律,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这些定律的理解。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市场供需关系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并为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提供启示。
2. 经济学原理及其重要性2.1 经济学原理简介经济学原理是研究经济现象和行为的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原理是经过长期实践和大量数据验证的总结,以推导出一般适用于各种经济问题的基本定律和规则为目标。
这些原理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供需关系以及经济运行的机制。
2.2 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性市场供需关系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解读和预测市场走势、调节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GAI)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一[篇基本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时间:92年14大基本框架:1基石(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5个支柱(1.现代企业制度2.市场体系3.分配制度4.宏观调空5.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转变: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体制的转变目标:1.10年把框架搭起来(2002年16大提出)2.再用1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形式。
其一般特征:1.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2.企业经营独立自主3.宏观调空间接进行4.市场体系相对完善5.经济管理依法进行(X)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三要素),还有是利益机制。
其主要功能:1、配置资源功能2、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
其局限性:1、滞后性2、局部性3、短期性4、不稳定性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P13(B)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依据。
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也在发生规律。
原因:市场经济是依据一定的经济规律运行的,由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自然就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的依据。
(X)市场经济运行原则:1、等价交换原则2、自由竞争3、优胜劣汰4、机会均等5、诚实守信6、开放原则P24(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条件与一般市场经济是相同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与一般市场经济是相同的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与一般市场经济也是相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1.市场运行主体以公有制企业为主2.市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总体上以按劳分配为主3.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宏观调空保持较强力度P32(L)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的思路第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就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还要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发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1单元《综合探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讲义
统编版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二第1单元《综合探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讲义1.遵循规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重视市场: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
3.破立结合: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搞活企业: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具有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
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外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还要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5.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参与者,都应当讲道德、守信用。
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6.调控有度(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当经济不景气时,虽然物价稳定,但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失业率会上升。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本课程希望达到的目的
对经济发展也就是人类经济进 步的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经济发展本身也是一个国家在 自我相克中走向自立的成长过程。
第三讲(1)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主 要是通过生产扩大,技术进 步,产业结构变化等使一个 国家从低水平经济走向高水 平经济。
年份 中国 日本 欧洲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世界平均
人均 GDP,1990 年,美元
1700 1820 1952 1978 1995
600 600 537 979 2653
600 675 2351 12581 19720
870 1129 4374 10860 13951
600 1260 10645 18251 23377
社会组织因素(2)
从经济现象来看,中国经济规模是巨大 的,但是经济结构本身具有极端的以农业为 中心的生产结构和以最终消费为中心的消费 结构的特征,因而中国经济整体形成了单调 而直接的经济结构。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不是 质的经济,而是量的经济。
社会组织因素(3)
从人口分布和人口移动来看,在古老的农业国 的中国,农业人口实质上是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走 向低的地区,同时也是从土地的生产率低的地区走 向高的地区,这种移动是长时期进行的。看上去, 它是在向某一局部地区移动,而实际上它的人口分 布几乎对所有的区域尽可能的给予一个均等的压力。 其结果是中国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得不说是非常合理 的。
德 国 1850~1859
302
1850/59~1880/89 26.7 8.9 16.4
日 本 1874~1879
74
1864/79~1895/1904 36.2 9.3 2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一、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1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经济运行机制:又称经济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作原理。
4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方式。
按照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5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6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活动范围,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
7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萌生阶段、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
与此相联系,市场经济也有三种:早期市场经济;近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
9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生产要素商品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产权关系明晰化;市场体系完善化;交易过程规范化;宏观调控间接化;保障制度社会化;经济管理法制化;经济运行国际化。
10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它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使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11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一是以市场价格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二是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和流向,实现产需衔接;三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四是发挥竞争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第一章导论(2024版)
经济运行是研究在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既定的前提 下经济运行的过程和规律。
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众多经济主体之间在 市场活动中既协调又矛盾的运动过程,揭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的主要任务。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运用市场机制 来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
L/O/G/O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式。
局限性:1、政企职责不分 2、政府管理经济主要依靠行政 手段 3、计划管理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区划进行,利益与 效率不挂钩
基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相比之下,现代市场经济有效配 置资源的优势,则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较量中日益 显现。
多年的经验也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 解决问题。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 有效配置,将整个社会的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需要的 各个部门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上去,使有限的资源得到 最有效的利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还是社会经济有 效运行和发展的中心环节。
一方面,社会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新兴部门 相继兴起、传统部门相对衰落,资源从“夕阳产 业”流向“朝阳产业”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局面,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这 一进程,必须逐步达到两个层次的要求:
一要实现传统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二要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达到现代化水平。
我们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要尽快缩小与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争取达到社会经济的高 技术化、经济结构的高级化,以及综合国力和社 会富裕程度的高水平。
商以及其他交易形式,寻找货源和买主或卖主, 沟通买卖双方,完成交易的行为。
安徽省委党校_宏观经济管理_作业及答案
1、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企业、市场、政府。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主体和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
它是一国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
这里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秩序,良好的信用体系,良好的自然环境等等(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3)政府对经济活动实施间接宏观调控(4)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情决定的。
改革开放后由于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样化,随着改革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成为典型的混合经济。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2、宏观经济运行受哪种二种力的制约宏观经济的运行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
如供求关系,买卖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卖者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的制约。
另外,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
如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国际游戏规则等。
3、简述政府采购的原则(1)党政机关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2)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4)应按照采购合同规定的采购需求组织验收(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政府采购结果评价制度,对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政策效能,透明程度及专业化水平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4、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有哪些?未来十年,我国既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要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共40张PPT)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1
第一节 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1、定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的经济形式。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 应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 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素 •收入预期
•租税政策
22
需求与供给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
需求
大于
卖方
价格
供给
需求
供给
市场
上升
增加
减少
供给 大于 需求
买方
价格
市场
下降
供给 减少
需求 增加
23
竞争机制
是买卖双方围绕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排斥、相互 冲突的经济联系。
卖方竞争
竞 争 类
流通 市场 领域 竞争
部门内
买方竞争 买卖双方竞争
争夺市场
2
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① 自给 ② 封闭 ③ 简单
④手工工具
交换 开放 扩大
机器
3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①社会分工 ②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
4
3、商品经济的特征
①自主性:商品生产者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②平等性:等价交换
③竞争性:商品生产者为了各自利益展开竞争 ④开放性:生产过程中分工、协作
5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8
资
计划(经济)
源
--看得见的手
配
置
两
种
市场(经济)
方
--场手段比较
特点
计划手段: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市场经济: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3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1)
供不应求
缩小生产 利润小
价格上涨
生产资料
流
劳动 力 入
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资料 流 劳动 力 出
价格下降
利润大 扩大生产
供过于求
春节过后,全 国有数千万到东南 沿海一些经济发达 的地区去打工,人 们形象地称之为 “孔雀东南飞“。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资本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 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 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 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出。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贫富 差距等
二、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发
内
存
展
相
涵 不 同
在 和
到 普
发 展
遍 化
的 前
阶 段
对 物 不 同
提
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1.企业是市场主体 社会化大生产,企业为主体,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自主决定。
2.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生产资源由市场配置效率高。
——马克思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刺激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劳动生产率。 “鞭子作用”
技术 水平
先进
劳动生产 个别劳动
率
时间
高
少
商品 出售
等价
结果 多利
落后
低
多
等价
少利
3.分化作用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筛子作用”
个别劳动 生产率
个别劳 动时间
此后,他们奔赴市场,搜集商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有的改 行建造蔬菜大棚,为城镇供应鲜菜;有的购置了汽车,搞 起了货物运输;有的人又引进新的优质苹果树苗,继续生 产苹果。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重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难点:市场的含义;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市场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含义;⑵几种主要的市场形式;理解:阐释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3、思想觉悟方面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合理、优化使用我国有限资源的意识;⑵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重点及解决办法】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目前,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教材中,这一结论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的。
因此,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分析这一问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⑴市场经济的平等性。
这里要从三点分析:含义、原因、体现。
教学中,在分析了上述内容之后应说明,由于市场交换的当事人身份平等、交易平等,所以,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⑵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这里要从五点分析:含义、原因、作用、如何开展、负面效应。
⑶市场经济的法制性。
教材主要分析了三点:含义、作用、人们应有的态度。
⑷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主要应从四点分析:含义、原因、作用、对外开放。
⑸市场经济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疑点及解决办法】1、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⑴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无所谓市场。
因此,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⑵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值波动的形式(也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实现的,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
a.市场信息的真实性 要求:价格真实、买卖意愿真实、成本真实、质量和服务真实等 原因:定价不准确、反馈不及时、交易双方议价能力不平等等
b.市场信息的充分性 获取定价信息足够多,判断价格变动信息足够全
c.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市场竞争要求:自由竞争、平等竞争、适度竞争(没有垄断等) 当出现垄断时,需要反垄断立法和必要的政府干预,否则价值规律调节
行为较保守。
商品经济 概念: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产生条件
a.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 行业和部门,产生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
b.生产资料属于彼此独立的、不同的所有者,或者同一所有者的生产 资料,委托不同的人占有和使用。
作用
a.突破自然经济的界限,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生产。 b.生产者独立自主经营,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具有内在动力。 c.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进行商品交换,促进平等。 d.促进生产者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重视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鼓励其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取更大利益;b.强化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自律意 识,迫使其审慎决策,谨慎行事,遵从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改善经营 管理,以规避风险。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与范围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
概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指通过价值的决定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
作用无法发挥。
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主要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领域外,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有限,调节效果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a.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规划和利用等,超出商品生产者个体范围,关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2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1 -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6 - 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资源配置(1)原因: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手段: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3)体制: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决定资源配置(1)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3)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1)情形①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②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2)原因: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4.市场调节有局限性(1)自发性: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2)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经济学中的市场分析
经济学中的市场分析市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分析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市场运作的原理、市场行为的规律以及市场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市场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并预测市场的走势和变化,为企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是市场分析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关注的是市场中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
通过市场需求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需求价格以及对不同产品的偏好程度等。
市场需求分析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观察、测算等方法进行。
在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增长趋势是进行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搜集历史数据、进行市场调研等手段,对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增长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1.2 市场需求的构成和结构市场需求的构成和结构指的是不同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差异性,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偏好。
了解市场需求的构成和结构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1.3 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的大小和变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收入、人口结构等。
了解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据此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二、市场供给分析市场供给分析是研究市场中生产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情况。
通过市场供给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生产者的生产能力、供给价格以及市场供给的弹性等。
市场供给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数据、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市场供给分析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市场供给的规模和变动趋势了解市场供给的规模和变动趋势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的供给能力,并据此制定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
2.2 市场供给的结构和差异市场供给的结构和差异指的是不同生产者对产品供给的差异性。
了解市场供给的结构和差异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格局,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图解
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图解[图表知识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
因此,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一、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一)市场"无形的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
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所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一课主要是讲价值规律是如何支配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这些特征表明,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并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
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第二课详细地介绍了市场经济的这些一般特征,是怎样表明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三课讲企业应该怎样利用价值规律、怎样通过正当竞争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第四课讲三大产业应该怎样利用价值规律发展自己,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
.市场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的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发挥。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运行规律
商品经济对生产力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
01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生பைடு நூலகம்协作,提高了生产效
率。
促进技术进步
02
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
量和降低成本。
扩大市场规模
03
商品经济的自由流通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和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个商 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即生 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价值量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逐渐 减少。
商品的价格
价格的定义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是商品与货币交换的 量的比例。
商品经济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促进 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 合作。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比较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身消费, 而不是用于交换。与商品经济相比,自然经济的交换范围较小,生产效率较低。
产品经济
产品经济是指产品生产者按需生产的经济形态,生产者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安排 生产,而不以交换为目的。与商品经济相比,产品经济的交换范围较小,但生 产效率较高。
02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值的定义
商品价值的性质
商品价值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 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随着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变化。
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受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一些客观规律,对于经济发展的理解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供需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市场竞争和政府作用。
1.供需平衡供求关系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基本规律。
供需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而影响生产和消费的决策。
当供应过剩或需求不足时,价格下降,鼓励消费和投资;当供应不足或需求过剩时,价格上升,促使生产增加。
通过供需的平衡调节,市场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产业的比重会发生变化。
传统农业逐渐减少,工业和服务业成为主导,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得到推动。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状况,并促使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3.创新驱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种客观规律。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创新活动带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从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为了促进创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措施。
4.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规律。
竞争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通过竞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同时,市场竞争也会淘汰低效、低质的企业,促使资源向效率较高的企业集中。
5.政府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力量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的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制定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和调节经济波动。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供需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市场竞争和政府作用。
这些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并在出现了权利本位、契约自由、法人制度等重要的法权关系和法治状态的情况下正式形成的。
从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义务本位进展到权利本位,重视人权、自由、民主、平等,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进步。
权利本位、契约自由是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法治条件,也是市场经济对法律之需求的深厚基础和源泉。
它们并通过民事责任制度中的过错责任原则而得以强化,使对个人人格的绝对尊重和个人意志的充分自由成为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宽阔天地。
近代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还得益于法人制度的产生和确立。
因为生产要素商品化,法人以商品交换为纽带形成交换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
法人制度有利于确认和保护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有利于确认和维护市场经济关系中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它把法律的保护领域和规范范围从经济活动中的自然人个体扩大到社会组织及其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市场机制的社会化程度和进程。
健全法制体系和完备法律手段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机构成。
法律对经济运行不仅起着规范和保障的作用,而且起着调节、引导、组织、管理、预测等作用,它为市场交易行为和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一种稳定、明确、普遍的准则和模式,提供一种平等、自由、公正、公开的空间和条件。
这正是市场经济发展所极为需要的。
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规律即价值规律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以及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和竞争机制决定了商品和市场都是"天生的平等派",都是自由、民主的载体,都要求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而且市场经济最需要有序化运转,任一方面和环节脱序,都会造成交易行为和经济运行的紊乱。
只有法律才是保障经济有序化的最权威的武器,因为法律权威为全社会所共识,法定的权利为全社会所共享、法律规范也必须被全社会所普遍遵行。
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既具有利益原动力和竞争机制所驱使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规律所蕴含的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非有序化倾向和强调本位物质利益的消极方面,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
因此,适度的计划调控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也是应当的,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所不可缺少的。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对市场事务的直接干预越小,政府机构的职能越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就越高。
法治经济需要有限的政府权能和受控的政府行为。
计划调控和市场调节,二者纵横结合,成为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经济法治运作中的两翼。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市场领域和规模都空前扩展,市场机制也更加成熟,而且国家调控手段也相应完善,尤其是法律手段和法治条件被予以高度重视和强化。
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呈现五种模式:(1)美国模式,人称"分散型的市场经济",有的又称为"宏观需求干预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微观经济由市场导向,政府通过法律条文和执法程序来保证市场竞争,同时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这样,投资者就敢于冒风险、把资金投入高科技产业,资金流动也比较灵活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英国和北欧等福利国家模式。
企业和家庭由市场维系,政府作为第三者调节社会福利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微观经济自发调节;宏观关系政府控制,实行"尽可能多的竞争,最必要的计划"。
同时实施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但它们都不能妨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展,主张使带来效率的市场和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结合起来。
(4)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
生产和交换等由市场组织;由政府制定中长期规划进行指导。
(5)日本的国家发展导向模式,或称为"协调型的市场经济"或"社团市场经济"。
注重经济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下,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引导,限制过度的市场竞争,并与企业巨头紧密协作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着力解决宏观经济体制的互相约束与彼此协调。
可以看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市场机制或是国家的宏观调控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何使市场机制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契合,只有靠法律,关键是实行法治。
经济调控手段法制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法律手段是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基础和效力依
据法律的调整手段比较有利、有效,也更少产生副作用和后遗症。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相融合。
法律贯穿始终、深入到各个环节和领域,通过发挥其全方位的整合作用而实现法治的整体效应,从而使现代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新型的、规范化、制度化了的市场经济。
效益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两大基本原则,现代市场经济的利弊优劣都与此相关,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矛盾关系都与此相联系。
现代市场经济的国家都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协调和平衡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摆脱不了效率与公平这一人类物质生产与生活的固有矛盾,然而通过改革而保持和发挥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有条件比较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兼顾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良好基础,提供了一种在新的基点和层面上来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的条件和可能性,既允许先富后富,提倡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分配上拉开档次,经济发展和效益上体现出差距,鼓励在正当、合法的前提下发财致富,以有利于搞活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同时,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
通过改革把劳保福利变为国家既承受得起,又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劳动者积极性,发展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等。
这样,就便于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初次分配反映效率和差距,又通过国家调节的作用进行的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些都离不开法律.
为解决好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还必须处理好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
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事业不仅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它们本身就是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发展市场经济绝不等于要全民经商和一切社会关系商品化、一切经济关系商业化。
现化市场经济越是发达,就越是需要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与之相配合。
为此,就必须为创造性智力劳动及其产品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使之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同时从法律上明确地区分和界定生产要素和非生产要素,物质生产要素和精神生产要素,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等等,以避免构建市场经济关系时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覆盖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领域,而且要求把整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作为其运行空间,要求突破区域限制和关税壁垒。
因为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具有广延性,市场机制本能地就趋向于广泛联系性和不受局限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市场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从区域性扩大到全国性,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一般说来,市场空间越宽广,交换成本就越低,效益就越高,资源配置也越易趋于合理。
所以,现代市场经济不但与条块分割及地方保护主义尖锐对立,并且与狭隘的关税保护、封闭的双边贸易不相适应,而要求整个世界市场都畅通无阻,连为一体。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中来调配、适用各国特色的国情。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发展条件既有利又有弊。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已历经数百年,因此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可以利用其已有的成就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接轨,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是我国的市场发育至今还不充分,市场机制不成熟,长期计划经济的固有模式、传统习惯和观念都具有顽强的抗力,市场规则和法制环境不完备、不健全,人治习惯还顽固存在。
这些都给发展市场经济造成诸多阻力和困难,使我们尚未具备立即直接迈入现代市场经济的主客观条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排除种种阻力和困难,力争尽快地与现代市场经济接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