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
培养爱艺术的人艺术培训学校章程的价值观与文化建设

培养爱艺术的人艺术培训学校章程的价值观与文化建设一、导言为了培养和促进更多对艺术充满热爱的人,以及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我们建立了培养爱艺术的人艺术培训学校。
本章程旨在明确学校的价值观和文化建设,以确保学校持续有效地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
二、学校的价值观培养爱艺术的人艺术培训学校坚持以下价值观:1. 关注全面发展:我们认为艺术培训不仅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技术和表演能力,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2. 追求卓越: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艺术教育,培养他们成为艺术领域的精英。
我们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3. 培养艺术品味: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喜爱和追求。
4. 弘扬人文精神:我们注重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精神。
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艺术领域取得成功,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三、学校的文化建设培养爱艺术的人艺术培训学校注重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
1. 尊重个体差异: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我们提供多元化的艺术课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路径。
2.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们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培养艺术家精神: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有艺术家的思维和素养,鼓励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和表现力。
4. 倡导合作共赢:我们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我们倡导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学校的运营原则培养爱艺术的人艺术培训学校遵循以下运营原则,以保障学校的良好运行和学生的权益:1. 公平公正原则:我们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待遇,不歧视任何学生。
中国民族艺术 价值观

中国民族艺术价值观
中国民族艺术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和谐:中国民族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美,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涵上。
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舞蹈,都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 重视意境:中国民族艺术强调意境的表达,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内涵和思想。
这种意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哲理的体现。
3. 强调个性:中国民族艺术鼓励艺术家发挥自己的个性,创新表达方式。
在传统的基础上,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4. 强调人文精神:中国民族艺术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弘扬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命运、情感和生存状态。
这种人文关怀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5. 重视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艺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使民族艺术在当代社会依然保持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艺术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即和谐、意境、个性、人文精神和传承发展。
这些价值观不仅在艺术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价值观的六个维度

文化价值观的六个维度
文化价值观的六个维度是:
1.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个人权利,而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团结。
2. 功利主义-道德主义:功利主义关注结果和效益,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而道德主义关注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强调道德行为和正义。
3. 等级主义-平等主义:等级主义认为社会存在阶级差异和不平等,强调社会地位和权力的不均衡,而平等主义强调人人平等和公正。
4. 短期导向-长期导向:短期导向强调眼前利益和即时满足,注重眼前享乐,而长期导向强调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注重长远利益。
5. 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接受:不确定性规避强调避免风险和不确定性,注重稳定性和安全感,而不确定性接受强调接受风险和不确定性,注重自由和创新。
6. 善恶相对主义-善恶绝对主义:善恶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是相对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而善恶绝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是绝对的,存在普世的道德规范。
儿童艺术教育理念

儿童艺术教育理念
1. 以儿童为中心:儿童艺术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和表达。
2. 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儿童艺术教育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包括绘画、雕塑、手工、音乐、舞蹈、戏剧等,让儿童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培养创造力:儿童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创造力,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4. 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儿童艺术教育应该强调创作的过程,而非仅仅关注作品的结果。
让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 培养审美能力:儿童艺术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培养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6. 与生活相联系:儿童艺术教育应该与生活相联系,让儿童将艺术创作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7. 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儿童艺术教育中起着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他们应该尊重儿童的想法和表达,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儿童提高艺术技能和创造力。
总之,儿童艺术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儿童在多元化的艺术体验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幼儿艺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绘画、音乐或舞蹈等艺术形式,更是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核心价值观,塑造孩子的人格和品格。
本文将探讨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美的体验与审美情趣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培养孩子的美的体验和审美情趣。
通过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创作,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到美的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性,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形成独立、独特的审美情趣。
这种审美情趣不仅能够让孩子欣赏艺术作品,还能够影响他们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看法,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幼儿艺术教育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通过艺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参与到创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艺术创作中,孩子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情感表达与自我认知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情感表达和自我认知。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通过艺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艺术作品可以成为孩子们情感的出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观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参与到集体创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艺术作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孩子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这种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和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美的体验与审美情趣、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情感表达与自我认知,以及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试析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摘要:文章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提出和谐社会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能够和公民教育融合起来,并论证了价值观培育与公民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同时探析了价值观教育在与公民教育融合时显现的误区。
关键词:和谐社会;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引领和谐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要使他们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道德规范的引导者,做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必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在各种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是人们对事物趋、避、亲、逆的主导因素,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
就其构成来讲,主要由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组成。
价值观教育本质上是引导人们树立价值意识,增强把握社会生活中价值关系的自觉性,增强生活中的自为性意识、建设性意识和创造性意识。
价值观教育带有明确的思想性,它从方向上引导人们处理好现实社会价值观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基本一致,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狭义的公民教育就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更强调的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协调个人与政府社会关系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
可见,学生良好的价值行为直接导源于公民的素质,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则可以使学生的公民教育有所指向,使其公民行为有所皈依。
因此,对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只有和公民教育融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以公民教育为基础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比较鲜明。
一般来说,有一定的专业特长,思维灵活,思想开放,想象力丰富,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富有创意性和自我表现性;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意识,崇尚自强进取、公平正义;政治选择上求真务实,不盲目崇拜个人权威、追随大众。
中国 民族艺术 价值观

中国民族艺术的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并体现在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中。
以下是一些与中国民族艺术相关的价值观: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等。
这些价值观在民族艺术中体现为强调和谐、尊重、忠诚、守信等道德准则。
2. 尊重传统:中国民族艺术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尊重。
艺术家们通常通过学习、研究和继承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并将其融入当代创作中。
3. 神秘与自然:中国民族艺术中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界和神秘世界的崇拜和敬畏。
这种价值观体现为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神话与传说等元素的创作与诠释。
4. 社会责任:中国民族艺术中普遍存在着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关注。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思考和呼吁,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凝聚人心。
5. 文化自信:中国民族艺术鼓励个体和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通过艺术形式的表达与传播,展示中国独特的文
化特色和价值,促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民族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观念,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交融,民族艺术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
艺术与价值观

艺术与价值观艺术与价值观,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话题,实则关系密不可分。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则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汇总。
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其价值观的一种呈现,而观赏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与其个人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艺术是创作者表达自我的重要手段。
艺术家会将自己的情感、经历、思考以及产生的深刻感受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备了创作者的个人色彩和风格。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代表了他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对价值观的认知等方面的体现。
因此,艺术作品通常都承载着一种特定的价值观。
比如,莫奈的印象派画作中强烈的自然情感和对于光影的追求,以及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中对于现代科技的反思,都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某种认知和个人价值观的表达。
另外,艺术作品也受到收藏、展览、传播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环节中的人们的不同价值观也会影响作品的创作、展示方式以及被接受程度。
比如,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强调“以诗言志,以画显神”,而现代艺术作品通常更加多元化,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多种思潮和文化背景。
因此,艺术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没有单一的答案,不同的地区、文化、历史时期以及个人背景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评价标准。
而这些艺术品味和评价标准则主要来源于每个人的个人价值观。
观赏者作为艺术作品的受众,对作品的理解、欣赏也与其价值观有关。
艺术作品通常是多层次的,透过创作者所表达的意图或情感,观赏者可以从中收获关于自己生命的启示,这也就与每个人的个人价值观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比如,对一个人而言,看一幅画时,他所关注的可能并非绘画技巧的高低,而是画作所表现的主题或意味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是否产生了与自己生命境遇相关的共鸣。
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对艺术作品的赏析方式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因此,艺术作品的相关价值观应当被尊重,每个人都应该有发表个人看法的自由。
同时,在当代社会中,艺术与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议题也更加重要。
由于社会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人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会面临对立的矛盾。
试论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试论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目录一、艺术教育的定义二、艺术教育的开展形式(一)学校艺术教育(二)社会艺术教育(三)家庭艺术教育三、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四、艺术教育的价值一、艺术教育的定义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根本功能,是改善人类的感性环境,使人享受生活的美,以及培养人的感性素质,使人产生对良好感性环境的要求,进而创造文明的物质生活。
当然,创造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是它最直接的功能体现。
这是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最本质的,也是不依附于其它功能的社会功能。
艺术固然可以承担识与道德教育的作用,但这些功能毕竟是科学与道德可以替代的功能。
艺术教育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
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
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外,还有类似艺先锋、庶吉这样的权威培训机构在不断促进此板块的发展。
二、艺术教育的开展形式(一)学校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职业学校应当开设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开设的艺术课程,应当按照国家或者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学中使用经国家或者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教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价值取向论文-文体论文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价值取向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在经过新一轮改革后,高中美术教育领域提出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确定指明了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向,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教学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美术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技能性和人文性两方面,这两个方向的关系如同跷跷板的两端,任何一方只有在一定区间内稳定发展,才会保持平衡;一旦超过了“度”,就会失衡,使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美育的宗旨相。
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教学中的技能性与情意性的平衡,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美术教育,技能与人文,价值取向,平衡适度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通过视觉形象的学习,掌握图像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美术表现力,是形成自身美术语言的基础。
通过内化美术表现,形成自我审美判断力,体现的是美术教育的工具性、技能性;学生通过美术课程达到的精神高度和具有的内涵修养成为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美术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内涵,这体现的是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情意性。
真正达到体系化、学科化的美术教育需要两者的融合,因此,两者的平衡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范式性意义。
一、价值取向研究现状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之前,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规范的是美术学科下的各个门类,美术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缺乏学科综合性。
同时,校内外美术教育机构的迅速扩张,导致部分家长、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目的变得相对功利,在短时间内创作出美观的作品成为当时满足一些家长、学生需求的主要方式。
一些学者对美术教育的技能性倾向形势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当时美术教育中人文性的缺失,“在众多的问题中,文化的缺失和唯工具技能倾向是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①。
通过观察与记忆、想象与创造、空间与透视、构图比例、感知与理解等五方面的美术技能训练,可以积累丰富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审美主体的内在素质,成为与艺术美产生共振的基础——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判断力。
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导向

第30卷 第6期2017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30 No. 6Nov.2017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导向刘家梅(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306)摘要: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高校应当加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改革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模式,提高艺术教育的文化性、思想性和实效性;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发挥社团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通过艺术教育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价值观导向中图分类号:G6F2. 3( G6F1 文献标识码:A DO#10. 3963*. issn. 1671-6477. 2017. 06. 0035论文回顾大了学生艺术教育的历程,厘清并 阐释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教育带给大学生正向价值观培养的基本 观念。
一、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历程概述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科研部门经过研究,肯定了艺术教育在人类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1994年,在美国通过的《2000年 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将艺术教育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2005年,我国教育部、文化 部、财政部联合举办了“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得到了各大院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赞扬,社 会反响良好。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 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 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学 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意见[1]。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国 各大院校逐步加大了艺术教育的力度。
艺术教育的人文视角与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的人文视角与价值取向第一章:引言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个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一种能够激发创造性、培养审美情趣并且提高认知能力的教育方式。
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艺术教育也受到了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人文视角与价值取向,认为艺术教育能够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力,这也被认为是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一种必要教育。
第二章:人文视角人文主义认为,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产物,艺术作品是表达人性和人类智慧的一种手段。
在艺术教育领域,人文视角认为,艺术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性理解和关爱的重要方式。
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培养他们的人性关怀和责任感。
许多研究表明,参加艺术课程的学生比不参加的学生更能理解和理解人类的价值,更懂得如何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且,艺术教育也使学生对文化和多样性更加敏感和理解。
这样,艺术教育可以在大众化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本主义的背景。
第三章:价值取向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价值教育、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
首先,艺术教育需要强调价值教育。
与大多数教学方法不同,艺术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强调学生的学术表现,而是以人的价值为核心,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欣赏,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以达到成为有道德和有思想的有才华的人的目的。
其次,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素质、人文素质、创造力和想象力素质等。
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得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艺术教育需要强调审美教育。
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能力,认识美和好,此外,在今天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环境中,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
幼儿园文化与艺术教育理念

幼儿园文化与艺术教育理念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孩子们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在幼儿园中,文化与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幼儿园文化与艺术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文化的价值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社区的特色和传统。
在幼儿园中,将文化融入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学习文化,幼儿可以增加对自己文化背景的认同感,提升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例如,在中秋节的时候,组织幼儿制作月饼、聆听中秋故事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艺术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在幼儿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表现,更是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艺术教育,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艺术中享受快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幼儿园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形式的艺术欣赏和体验的机会,如音乐会、画展等。
通过观摩艺术作品,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艺术的语言,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绘画时,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画家来进行现场表演,并与幼儿们分享他们的作品和创作经验,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
第四,推广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艺术教育中,单一的形式会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幼儿园中推广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非常重要。
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观赏戏剧表演、参与音乐会等,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五,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对其整个人格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艺术审美价值观培养

学生艺术审美价值观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方式。
而艺术审美价值观则是能够影响个人感知和评价艺术作品的理念和观念,也是在我们成长中需要培养的重要品质。
在学生时期,培养健康的艺术审美价值观对于其终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学生艺术审美价值观的意义艺术审美价值观不仅能够让我们对艺术作品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评价,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而审美能力又是我们认识世界和判断美丑的重要基础。
因此,学生艺术审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能够丰富其生活阅历,增强其审美能力,还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这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彰显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情感、思想和价值,也是每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素质。
在审美过程中,不仅有欣赏和审美的过程,更有了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
有些艺术作品是让我们感动、使我们认同、让我们振奋,而有些作品则是让我们思考、疑惑、失落。
而身处于学生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因此,艺术目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形成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如何培养学生艺术审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艺术审美价值观,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念。
教育目的不是唯一的,但艺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艺术激发学生的情感、智慧和创造力。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来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和成长。
因此,学生艺术教育需要包括艺术阅读、艺术服务、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艺术阅读学生需要通过艺术阅读来了解各种艺术作品和理念,并培养自己对美好的情感体验和高尚的人文关怀。
艺术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家的思想和感悟,从而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观。
通过艺术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摘要:艺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学科专业特点,但和社会科学其他专业一样,艺术教学、艺术教育实践中总涉及某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达。
为达到真正能够接受文化精华,对糟粕、消极因素采取批判态度,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重要的。
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自己的学生拥有相应的文化批判意识,但这种理性批判意识的养成,必须依赖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重视文化价值观选择的教育。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文化价值观Abstract:Thearteducationcontainsimilarto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ofcourse,butandsocialscienceotherlyp rofessionownspecial,theartteaching,thearteducationpracticemediumtotalinvolvesomeculturalcon ceptofvaluestoinform.Forattainrealcanaccepttheculturalessence,adopttocriticizetheattitudetothe draff,negativefactor,theculturalvaluethechoiceeducationwithinthearteducationisimportant.Thesch ooleducationcontainresponsibility,havethedutydevelopmentownstudenttoownthehomologouscul turaljudgmentconsciousness,butthiskindofreasonablenessjudgmentrealizeofdevelop,mustdepend ontheeducationoftheeducationeachlinkoftheschoolvalueculturalvaluechoice.Keywords:art;arteducation;cuturalvalueview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一样,艺术教学实践中也包含着文化观念、价值观的教育与选择。
美术教育教学价值观有哪些知识

美术教育教学价值观有哪些知识美术教育经历长期的发展历程,逐渐淡化了人们对其价值观的认知。
对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知道。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美术教育教学价值观有哪些知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美术教育价值观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整个教育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念,对其他的教育观念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与其他的教育观念一起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教育行为。
对美术教育来说,其功能是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人们通过接触各种美术作品使之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教育将充分发挥其功能,人们由此对其价值予以评定。
美术教育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功能,对其功能的评定就是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现,人们在评定美术功能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对美术教育的具体需求,以及社会对人们的影响等方面,由此对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进行评定。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起着发展和完善学生人格,以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作用。
从美术教育的本体角度来看,中国近百年来的美术教育很难说是成功的,尽管其中很多的尝试和革新值得我们肯定,然而,社会中科学、政治和经济三种因素的交替冲击,使艺术学科自身的规律遭受了忽视。
科学、政治和经济虽然都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都不是艺术,而且根本不可能代替艺术。
美术教育具有双重概念,主要分为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美术教育不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是相应理念的传承。
美术教育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人们的吃、住、行等方面。
不同种类的美术教育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不同价值,或者说工艺美术代表了美术教育的具体价值,比如精美的美术作品等。
工艺美术使得美术教育富有生命力,同时人类的发展历史对其也有相应的记载。
从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体现了美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以及悠久文化历史的象征。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各种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明追求,并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术作品对人们的意义今非昔比,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作品,因此必须创造出令人们满意的美术作品。
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摘要:艺术类大学生大多重现实,求实惠,对于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观念上的重专业轻文化、学习上的重技巧轻理论、伦理上的重个体轻集体、志向上的重眼前轻长远,集中体现了他们一些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思想。
为确保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必须以德为主线,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从其自身的角度理顺“德”与“才”、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入手,以学会做人为起点,抓住关键环节,使艺术类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 大学生; 价值观; 教育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状况,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决定着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民族的发展强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巨大冲击。
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是有效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价值观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方面,即道德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婚恋性价值观。
(一)艺术类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1、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意识与历史相比有所减弱。
关心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降低,对自己的选举权利等方面关心不足。
从纵向看,与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生比较,政治意识缺乏;从横向看,按照国际政治比较的角度(关心和热衷于政治的人士在社会人口结构中一般不超过20%),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意识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学生比较,比例是偏高的,根本不存在政治意识淡漠的问题。
从参照系的角度看,我们已经习惯了从政党政治和制度性参与的角度来评价青年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意识。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政治,不是通义上的政治,而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关系自己切身利益和前途发展的国家大政方针。
2、艺术类大学生对政治上的关注,表面上是冷淡和平静的`,但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
摘要:艺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学科专业特点,但和社会科学其他专业一样,艺术教学、艺术教育实践中总涉及某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达。
为达到真正能够接受文化精华,对糟粕、消极因素采取批判态度,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重要的。
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自己的学生拥有相应的文化批判意识,但这种理性批判意识的养成,必须依赖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重视文化价值观选择的教育。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文化价值观
Abstract:Thearteducationcontainsimilarto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ofcourse,butandsocialscienceotherlyp rofessionownspecial,theartteaching,thearteducationpracticemediumtotalinvolvesomeculturalcon ceptofvaluestoinform.Forattainrealcanaccepttheculturalessence,adopttocriticizetheattitudetothe draff,negativefactor,theculturalvaluethechoiceeducationwithinthearteducationisimportant.Thesch ooleducationcontainresponsibility,havethedutydevelopmentownstudenttoownthehomologouscul turaljudgmentconsciousness,butthiskindofreasonablenessjudgmentrealizeofdevelop,mustdepend ontheeducationoftheeducationeachlinkoftheschoolvalueculturalvaluechoice.
Keywords:art;arteducation;cuturalvalueview
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一样,艺术教学实践中也包含着文化观念、价值观的教育与选择。
也就是说,艺术专业课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技艺、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含着某些价值观、尤其上文化价值观的传达——属于人们热衷谈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关于艺术与文化、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已有人进行过比较充分的讨论,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但根据艺术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专业课设置、教学的特点,还应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并通过综合性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体现艺术学校教书育人的独特之处。
艺术教育、艺术学校的专业教学活动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从内涵到实践,远比其他专业更加紧密。
宏观上讲,艺术活动本身即具有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或文化属性。
因此,研究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艺术学校教学、育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讨论文化、文化价值观与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进行学理剖析。
结合艺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文化价值观对艺术教育、艺术教学的重要影响。
人的价值观包括多重涵义,左右着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文化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关涉人的文化观念,以及对文化的认知和选择。
这种选择既是对具体文化知识的选择,也是对文化观念的选择。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
”1]据此可知,艺术的教学蕴涵着文化的教育,彰显著文化的价值意义。
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接受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会产生多重效应,直接影响着艺术学校学生对艺术真谛、内涵的认知与把握。
正确的文化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选择,不仅对于艺术学校的掌握艺术技艺、技能,领会艺术要领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高远目标的理想坐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传统的分工和划分方式,艺术面对的文化主要是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
不论是“西洋艺术”,还是本土民族艺术,都应对背景文化有所认知,并认识这些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
艺术本身一定蕴涵着人文精神,但人文精神并非是绝对的、超然的,必定体现着某些文化价值观念。
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是,糟粕与精华同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共存。
随之而来的、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如何教育、教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文化,如何通过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艺术水平的提升,拒斥文化糟粕,文化价值观及其选择能力、意识,绝非可有可无。
因此,强调艺术教育、艺术教学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必要的,也可以认为,文化价值观
及其选择是艺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之所以强调提升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主要原因之一是当下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环境尚无法达到“净化”的程度,需要认真审视、鉴别文化及其内在价值的优劣。
今天的人类社会生活在五花八门的文化包围之中。
一方面,文化内容的丰富,文化存在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昭示着人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发达;另一方面,还从不同层面说明,文化传播手段、途径的多元化、多样化,使文化无孔不入地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注意、强调文化的影响作用。
既然发达的文化借助发达的传播手段,强有力地扩散传播,那么教育必须研究、探讨应对措施。
比如,今天各级各类学校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是网络的负面影响。
许多学校为此大伤脑筋,除了因学生沉迷网络,产生种种不良后果外,一些学生因网络各种消极乃至“黄赌毒”文化的影响,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远比逃课、成绩下降更令人忧虑。
还比如,所谓大众文化的影响,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
时下日益发达、红火的大众文化是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借助高科技发展起来的。
由于大众文化追求市场效益,为利益所驱使,导致许多冠以“文化”成为大众文化产品、作品等,并没有多少“文化”含量,倒是各种有背公序良俗,甚至有悖最基本伦理道德的东西,充斥各种媒体。
学术界、社会各界对此评价并不高。
作为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当代大众文化极大地销蚀了文化本真意义。
文化的商品化,使文化在社会上意义缺失,受这种文化支配的人在精神需求上表现匮乏,完全抛弃了反思、超越的力量,美德、崇高精神、个性丰满等遭吞噬。
相反,消费社会的各种消费至上的风气却愈演愈烈。
在今天的课堂上,如果教师正面宣讲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奉献精神等,很难获得发自内心的回应。
正面教育的尴尬处境已经说明,审视文化的影响已经是各级学校、各级教育者应当深入反思的迫切问题。
应对消极文化或消极文化因素的冲击、影响,学校教育采取哪些措施更有效呢?此类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命题。
有人主张强化德育,有人认为应加强各种管理,有人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讨论不乏真知灼见,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我们认为,针对文化的负面影响,或者说针对文化中不良因素、糟粕内容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应放置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提高“文化免疫力”,增强文化批判意识,掌握正确的文化价值选择观念。
所谓文化批判意识,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课堂内外),对那些有害、“毒害”文化具有最基本的辨别、批判的能力。
无可置疑,文化批判意识具有层次性,设想普通在校学生具备理论知识高深的文化批判能力是不客观的。
但没有文化批判意识的灌输,不注重文化价值观批判意识的培养,无异于教育的“缺环”,也属于教育的“失职”。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开展不同层次的文化批判意识教育,既是教育的使命,也是对学生培养负责任的表现。
至于文化价值观念的选择,一定要建立在文化批判意识建构的基础上,没有文化批判意识,文化价值观念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换句话说,文化价值观念的选择,首先要求我们的受教育者具备相应的、最基本的辨别能力。
就大是大非而言,绝大多数学生不存在是非不明的问题,但如果涉及艺术,涉及艺术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文化价值观念及其某些隐性影响,文化批判意识的培养的非常重要性则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