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1)
《找骆驼》教案(优秀4篇)

《找骆驼》教案(优秀4篇)《找骆驼》教案篇一课题:《找骆驼》(1课时)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骆驼教案。
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课件一、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位商人,他带着一只骆驼去赶集,回家的时候路过一家客栈,于是就进去吃饭,顺手把骆驼栓在了客栈的门口。
等他出来后,骆驼不见了,骆驼去哪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骆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交流:(1)、说说特别难读的生字,再一起来读一读(如:跛、驼、愤、啃、竟)(2)、出示:走失、指点、果然用上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经过老人的指点,商人果然找到了骆驼。
三、借助阅读提示,明确研究重点: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课文,(出示)谁来读一读?交流:提示中给我们提了哪两个问题?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2023年《找骆驼》教案(15篇)

2023年《找骆驼》教案(15篇)《找骆驼》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1)先复习《蜜蜂引路》一文,预习本课,进行联系比较学习。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3)在熟读,分角色读文的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三、教学难点: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启发学生思维、想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
四、课前准备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
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想不想学一学?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①启发学生思考。
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交流要点: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找骆驼教案三篇

找骆驼教案三篇找骆驼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走丢”“哄”“具体”“至于”等词语的意思。
认识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丢的那只骆驼的状况,懂得遇到事情要认真观测,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育质疑、解疑的技能,教育同学留心生活,仔细观测,勤于思索。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丢的那只骆驼的状况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能够找到骆驼的方法是什么。
课前预备:同学事先预习;预备课件。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设疑导入。
商人走丢了一只骆驼,茫茫沙漠要查找一只走丢的骆驼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有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援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初读小贴士: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同学读后指名反馈。
老师追问:你能根据这样的提示来说吗?〔课件出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了一只骆驼,向老人〔〕,经老人〔〕,最终〔〕了骆驼的事。
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晰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有个“自学提示”〔出示〕,快速默读一下,划出阅读提示里的几个要求,并通过自读课文用圈划关键词句的方式试着解决问题。
三、讨论问题,合作探究〔一〕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一位同学读2-9自然段,别的同学边听边从文中找一找,走丢的骆驼有哪几个特点? 还没有画出的同学抓紧时间,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
1、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同学汇报三个特点。
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1一、设疑导入,明确要求1、设疑导入。
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板书课题)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根据课前提示来自学,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书查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默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样知道的?2、小组合作探究。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归纳整理。
4、交流全文。
(课文讲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5、师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情况的?6、填一填,议一议。
(尽量用文中的语言)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7、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老人凭借自己生活实际,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8、读全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中体会到老人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9、小结:老人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里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痕迹,就弄清了骆驼的具体情况,达到了“窥一般而只全豹”的境界,真可谓观察和思考的典范。
人教版语文《找骆驼》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语文《找骆驼》教案(精选12篇)人教版语文《找骆驼》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语文《找骆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找骆驼》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课前准备】1.制作幻灯片课件:(1)课题,配背景;(2)“学习提示”上的两个问题。
2.橡皮泥两团。
【教学流程】一、课前游戏师:老师这里有两团橡皮泥。
请甲同学来按左边这团橡皮泥,请你轻轻按。
请乙同学来按右边这团橡皮泥,请你用力按。
(甲、乙两名学生分别轻轻、有力地按压橡皮泥)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他们各按了一个手指印,那么左右两团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样深?为什么?(生答:不一样深)师:如果要让左右两边的指印一样深,该怎么做?(生回答)师:同学们都很聪明。
看来,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很好!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要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一)初读课文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到第三遍的时候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通过手势,让学生的学习进程外显化,一方面能起到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节教学活动,一举两得)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预设教师点拨,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二)明确学习要点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生读提示)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找骆驼》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找骆驼》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课时篇一(一)教学准备1、揭示课题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
“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指导读懂学习提示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3、指导预习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②检查预习情况、4、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课文主要讲什么?《找骆驼》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
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准备1、揭示课题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
“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指导读懂学习提示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3、指导预习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②检查预习情况、4、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课文主要讲什么?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复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2023年找骆驼教案6篇

2023年找骆驼教案6篇找骆驼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优秀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为了加深您对于找骆驼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11篇《找骆驼》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找骆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哄”“跛”意思。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懂得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收集骆驼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一、猜谜语,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
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
(谜底:骆驼)2、介绍骆驼3、谈话激趣:在沙漠里发生了一个有关骆驼的有趣的小故事,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让我们一起来学《找骆驼》。
(板书课题《找骆驼》)。
二、整体感知:1、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2、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出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一只骆驼,向老人(),经老人(),()骆驼的事。
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你觉得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呀。
3、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三、细读理解:(一)一部分:1、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走失的骆驼有几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三个特点。
谁来先给大家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几个特点吗?我们是从老人的问话中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找骆驼教案

找骆驼教案找骆驼教案五篇找骆驼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那么,你们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它是人们和商人们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骆驼》这个故事。
2.揭题、板书、读题《找骆驼》。
师:同学们想从课题中知道些什么吗?3.质疑。
(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找骆驼?为什么要找骆驼?他能找到吗?……师板书:谁?走失――找?)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1.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板书:商人、走失、找、问、老人)2.检查字词认读。
(出示思考题)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
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学习1――9自然段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交流汇报。
(1)师: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生答。
3、指导朗读(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课件)(1)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2)分角色朗读。
(2人读、分组读,强调老人的性格特点:不紧不慢)过渡:同学们,老人对骆驼特点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
这下可把商人给欺蒙了!谁能来读读商人说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生气)(先指2人分角色读,再分2大组读)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过渡:商人这么生气,老人生气吗?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
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
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设计理念】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
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
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
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
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1、猜谜语:沙漠里有只船,船上背着两座山,个子高又大,耐暑顶瓜瓜。
2、学生自由交流对骆驼的认识。
3、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要点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2、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过渡: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一。
2、汇报交流。
(1)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三个)(2)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3、分角色朗读。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l课时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一、明确目标,自主研读出示自学提示:(课件)(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二、解读测评,调整目标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叶的牙齿印——缺牙齿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展示交流,师生点评1、请你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2、指读,交流。
(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归纳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六、当堂测评(1),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人看见___,所以知道___;因为老人又看见___,所以知道___;因为老人还看见___,所以知道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2),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去找,照老人的(,)一路找去,(,)找到了走丢的(,)。
板书设计:6,找骆驼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树叶上齿印——缺牙齿《找骆驼》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找骆驼教案3篇

找骆驼教案3篇【推举】找骆驼教案3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找骆驼教案3篇,欢送阅读,期望大家能够宠爱。
找骆驼教案篇1本周学校开展校级达标课,今日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同科的老师都来听我的课,我讲的是第16课?找骆驼?一文,上课伊始,走上讲台,我信念满满,其结果心灰意冷。
这篇课文,我首先出示一组骆驼照片导入,充分激起了同学的爱好。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说出骆驼的一些特点,随后,引出今日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查找一只骆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同学自我学习。
首先是同学对这篇课文的生疏和生疏。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将这课的几个重点的字词以的形式展出,三班级的同学字词教学仍是重点,留意其中几个字的读音和写法如“愤愤、跛、驮〞等。
简洁的字词教学后,进入的品读过程。
我让同学小组内先分角色朗读课文,留意商人和老人对话的语气。
接下来有我和同学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焦急。
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
商人的焦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
随后,我以一个问题引出老人的觉察————“老人没有见过骆驼这么会知道骆驼的去向呢?〞同学思考沟通。
黑板出示相关句子“老人观看什么了〞“老人知道什么了〞。
在生疏老人的观看和觉察后,用“由于...所以〞和“之所以.....是由于〞两种句式进展转换,这个时候,同学的状态有点迷茫,我指明一个同学,站起来吞吞吐吐,我慌了,接下来语无伦次,此时,我心乱如麻,我抓紧出示:由于老人观看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同学照着说了下来。
紧接着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乱成一锅粥。
在此次教学中,我真是太失败了,消灭的缺乏之处有很多,如:导课的过程,语言过于繁琐,没能抓住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由于...所以〞的句式转换过程中,同学在一开场没能很好的进入这个状态;由于平常教学不够严谨,板书中消灭了错别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使用水平。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协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能够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相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相关情况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
方面来谈。
)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