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四专题综合检测(二)

合集下载

2020春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堂演练:第四单元 综合检测卷

2020春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堂演练:第四单元 综合检测卷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针对下表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 2.37 kg 538.3 kg 4 kg发电量2.76kw·h2 949kw·h10.9kw·hA.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从表格可知中国的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于美国和印度,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选B项。

三大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表信息不符,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应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的措施,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时期,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相应政策,D项错误。

答案:B2.1957年,我国国有制企业每一职工占有的全部资金由2 878元上升到4 416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农业总产值由56.9%下降到43.3%,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5.5%上升到45%。

这表明()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国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中国经济建设照搬了斯大林体制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工业、农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变化,故B项正确;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1956年底,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的农、轻、重比例没有失调,故D项错误。

答案:B3.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②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2)不平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 城市 比较显著。
2.人力牵引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 50 年代
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代步工具。 3.机械牵引 (1)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 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 上海轮船招商局 是 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考查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例2]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
长幼之别,无学习破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 千里。”这项发明是 ( )
A.火车
C.电报
B.电话
D.电影
[解析]
C.汽车
D.电话
[解析]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言交通工具
的发车之准时,可以排除D项;“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 驰”言交通工具之外形,可以排除B、C两项。
[答案]
A
用分析排除法解答选择题 分析排除法,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所给选项从中确 定出正确答案,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 问题,与题意要求明显有错误,或者选项的表述与题目无关, 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直接排除。
2.现代化邮政的建立和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
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 中表现。
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
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二)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二)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

该“耕作农具”是()解析:结合题中文字信息“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可知这与唐代的曲辕犁的特征吻合,D项正确。

答案:D2.荀子认为,如好好种田,可以亩产增收“数盆”,等于一年收获两次。

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重视()A.扩大耕地面积B.一年多熟制C.增加从业人口D.精耕细作解析:扩大耕地面积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一年多熟制与材料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增加从业人口,材料中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荀子认为好好种田,可以亩产增收“数盆”,这体现了重视改进农业的耕作方式,也就是精耕细作,故D项正确。

3.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B.“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了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C4.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这反映了()A.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B.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汉文帝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创造出的谷物和丝麻强过黄金珠玉,这体现了重农思想,C项正确。

答案:C5.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

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A.发昌机器厂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解析:结合题意可知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此性质类似的还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2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2 人民版必修2

阶段综合测评(二) 专题三、专题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解析】材料提及“突进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般指的是1949—1956年。

1958年,发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经验,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突进期”除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外,还有“三大改造”,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2.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解析】题干图片中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确立为主体经济,说明是三大改造的结果。

【答案】 A3.同学们在运用下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 )A.小农户经营方式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小农户经营方式是自主经营,自给自足消费,与图片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实行按劳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4.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选题1.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2.中国近代航运业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运动军事工业C.洋务运动民用工业D.官僚资本企业3.“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4.4.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经济全球化影响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③改革开放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中山装由孙中山创制,是由日本的学生装改进而成的。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

据此,以下各项表述中正确的应该是( ) A.服饰变化受政治影响 B.服饰体现国家意志C.服饰属于意识形态 D.服饰是西化的产物6.中国某一时期报纸刊登的征婚启事一般会有以下几点要求: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一时期最早可能是( )A.明清之际 B.清末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7.近代以来,轮船航运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成立B.民生轮船公司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C.民国以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公司已经有实力与列强竞争D.近代轮船航运公司诞生之后,火轮船深入到中国内陆河道8.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冈素不包括( ) A.外来文化的传入 B.政治生活的影响 C.社会经济的影响 D.传统观念的继承9.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二专题综合检测(一)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二专题综合检测(一)

专题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县制的出现B.铁农具的使用C .都江堰的修建D .一牛挽犁的出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正确。

答案:B2.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

这反映出在商代()A .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 .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D .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解析:根据题中时间信息和关键词“雨”可知商代提及降雨次数多主要是基于农业的发展。

答案:C3.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题干所述内容出现富商大贾说明抑商不明显,但国家免除实物田租是重农的表现,未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排除 A ;题干也未涉及粮食价格低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排除C;税收的数量和种类是由政府决定的,而非商人,排除D。

由于西汉需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项正确。

答案:B4.“……通常的做法是,在主要作物中还间种一些别的作物,如豆科植物、瓜类和薯类作物。

因此,一块土地全年能生产一种或数种粮食。

”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A .还非常落后B.注重因地制宜C .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D .尊重自然规律解析:材料描述了农业生产“间种一些别的作物”等现象,反映了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含答案)
C.上海人善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
D.上海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A.北京是民国时期文化中心B.北京的教育水平要高于上海
C.上海的纸质传媒优于北京D.上海的市场经济比北京发达
二、简答题
27.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上海人愚昧、落后
B.上海开始了生活的近代化
A.皮影B.电影C.戏剧D.电视
9.在中国,大到商场酒店,小到接头摊贩,均可以接受基于互联网的支付宝、微信等手机移动支付方式。这一现象说明
A.网络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B.网络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
C.网络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10.当筑造铁路的权力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持建成了淞沪铁路。这些资料说明了( )
2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2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宣传“时间就是金钱”,提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广州人特别崇尚温哥华“慢”式生活理念:高品质生活不在于工作有多忙、节奏有多快,而在于留出时间陪家人、慢下来欣赏自然,沉浸思考。下列对“慢”文化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二)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二)解析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0版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评2人民版选修4

2020版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评2人民版选修4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综合测评( 二) ( 时间:60 分钟分值:90 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材料二他( 亚里士多德) 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

(9 分)(2)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分)【解析】第(1) 问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历史信息能力。

可以从教授的典籍、道德和科学范畴等方面加以概括。

第(2) 问地位可以从精神觉醒、科学兴起、社会发展等方面加以归纳。

【答案】(1) 孔子以六经和六艺( 或儒家经典) 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伦理规范,相对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既讲授伦理学和人生哲学( 或人文科学) ,又教授科学知识(或自然科学) ,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结合。

(2) 成为西方人文主义之源;西方先于东方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推动西方社会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

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

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课时检测:专题四 专题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课时检测:专题四 专题综合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阅读下图《变迁》。

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

下列关于该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C.社会生活体现出土洋并存特色D.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解析:选C。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乡之间的差异,故A项错误;“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从材料“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体现出传统与近代并存的特色,故C项正确;“完全取代”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名之曰“番菜”。

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A.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B.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

3.(2019·嘉兴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解析:选B。

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悄然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说明民众的着装与政治有密切的关联,故B项正确;列宁装成为普遍选择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装虽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但材料不能反映这一特征,故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 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B. 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C. 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D. 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的确就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A选项正确其他几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解、曲解2.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B.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 内陆与香港密切联系D. 生活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错误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本质特征故B错误香港和内地联系日益密切是表面现象故C错误内地人接受香港的时髦打扮反映了生活观念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3.《义勇军进行曲》原是拍摄于1935年的影片《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曲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广为传颂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材料说明()A. 电影创作强化了我党的宣传效果B. 影视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C. 电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D. 抗日救亡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拍摄于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广为传颂”等信息可以看出电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是我党的宣传效果排除A材料只涉及电影没提到电视更没有传统观念的改变排除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4.“(大清宜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以上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5.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申报》的部分纪事表格内容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该报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不能理解为支持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申报》的主张实质上是号召停止内战抵抗外来侵略故②错误故C项正确6.如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A. 服饰B. 发型C. 行为举止D. 交通工具【答案】D【解析】图片中描绘的是人力车即洋车又叫黄包车是近代时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之一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故选D7.《申报》对1873年冬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案件延续的三年中发表新闻和评论60多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促成了冤案的平反这表明《申报》()A. 及时传播大量时事信息B. 深受统治阶层的重视C. 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D. 推动清末司法近代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等信息来看《申报》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平反过程中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慈禧太后重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而不是重视《申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申报》在清末司法近代化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8.有学者指出与“皇帝倒了”相并而提的是“辫子割了” 在此之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 在此之后剪辫非但正当还成为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被讥笑为“豚尾” 这反映了()A. 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习俗变革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近代社会中西合璧、土洋并存D. 国民从众心态日渐盛行【答案】A【解析】材料“在此之后剪辫非但正当还成为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被讥笑为“豚尾””体现的是政治变革对社会习俗变革的影响 A选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B选项排除CD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9.1905年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这一事件发生于如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是1905年任景丰在北京拍摄地图上①是广州②是上海③是北京④是武汉故C项正确1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 铁路运输B. 轮船海运C. 飞机航空D. 电报通讯【答案】D【解析】根据“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诗赞扬的应该是电报通讯故选D项(1)故选 D11.如图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1938年创作的一幅抗战漫画作品《能屈能伸》此作品旨在()A. 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痛斥日军在中国的滔天罪行C. 暗示日本帝国主义必败的下场D. 揭露日军侵占我国东北的野心【答案】C【解析】12.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市场每年的双十一都成为中国网民的购物狂欢节如图是历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破千亿的用时这说明了()A. 网络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B.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C. 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性产业D. 技术进步带来实体经济的重新复苏【答案】B【解析】13.尽管教师在专业职业中的工资不是很高并且存在女性化但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大批男子进入教师领域的现象十年间男教师从总数的19%增长到24.3%在教师训练机构报名的男性比例从1931~1932年的31%增长到十年后的40%这反映出()A. 经济危机推动了教育发展B. 罗斯福新政推动了就业结构完善C. 经济危机加剧了就业竞争D. 罗斯福新政忽视了男女平等问题【答案】C【解析】14.有诗说“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诗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A. 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 国人素质得到提高D.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中的“豚尾”指的是象征清政府的发辫“瞥见豚尾及锋试”是指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所以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故选D 剪发辫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非崇洋媚外之风排除A 剪发辫属于社会生活不是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也不能提高国人素质排除BC.15.红色风兜本为一、二品官所戴但至光绪年间沪地用红兜者却比比皆是这反映出晚清时期()A. 思想观念出现根本变化B. 传统等级观念受到冲击C. 人们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刻D. 中华民国推动服饰改革【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红色风兜从原为一、二品官所戴变为普遍为大众所用这说明传统的等级服制受到了冲击故选B项A项中的“根本变化”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人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如何 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光绪年间”不符 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16.(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答案】(1)原因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维护社会秩序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解析】(1)从材料“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结合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和维护社会秩序可知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答案】(2)特点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与城市改造相关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影响推动近代城市化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缓解城市自身规模发展带来的问题(或者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解析】(2)从材料“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 ······早在清未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可知近代新市区形成的特点结合城市化、工商业的发展和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可知近代新市区发展的影响17.(1)根据材料指出刘大鹏读报前后关注角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报纸在近代中国发挥的作用【答案】(1)变化由关注家乡到关注国家原因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报纸等新闻媒介的出现【解析】(1)根据材料“其活动重心都在家乡周围”“瘟疫盛行各直省”“外洋各国视中国为一块肉均欲吞而食之”可知乡绅刘大鹏由之前的关注家乡转变为关心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传统乡绅国家意识的增强报纸等新闻媒介的出现等【答案】(2)作用报道国内外重要时事反映民情民意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引发社会变革【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报纸对重要时事及民情民意的报道、西学的传播、思想解放、民族觉醒、社会变革等方面概括其影响18.(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18.(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18.(3)请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定18.(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8.(5)材料五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党的(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答案】(2)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解析】(2)结合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可知答案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答案】(3)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答案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4)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答案】(5)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解析】(5)本题根据材料五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19.(1)剧本反映了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19.(2)从秦至宋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发展趋势?19.(3)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说一说你的看法如何?【答案】(1)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秦始皇”“三公”可知是三公九卿制由材料“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处理”可知是三省六部制【答案】(2)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解析】(2)根据材料中从秦朝三公“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说明相权较大唐朝时则有多个丞相共同参与各负一部分责任说明相权在分散中削弱宋朝时丞相只负责行政上的事务而财政等其它事务则不能参与说明相权进一步削弱因此从材料中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加强【答案】(3)第一种看法主要是积极的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全国的统一有利于水利的兴修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第二种看法主要是消极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皇权至上容易造成暴政和腐败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集权容易使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动荡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解析】(3)主要回答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根据所学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回答。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五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五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1.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

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明是()A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C .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D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解析: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在于发电机的发明。

B、C两项属于对电能的应用;D项使石油成为新的能源。

答案:A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 .东方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落后B.新航路的开辟C .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征服能力D .东方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积极寻找原料产地和市场,C项正确,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C3.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地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 .工厂制度的形成C .垄断组织的形成B.世界市场的形成D .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第一幅图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第二幅图是美元的货币符号。

在19世纪的美国掌握着最新技术的大企业不断地兼并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资本越来越多,随着生产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故C项与题意相符。

A、B、D三项都与图片无关。

答案:C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第三产业迅猛发展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 .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一批新的工业部门,电力、化学、钢铁等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

B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都有发展,不能体现“最大变化”,排除。

答案:A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所以①正确;世界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各地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交通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因此②④正确;资本主义把世界连接为一体的手段是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所以③正确综上A项最为全面。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4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检测卷4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等,反映了民间服饰的变革。

服饰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晚清政府大力倡导B.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C.中国的传统服饰异彩纷呈D.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解析根据“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等”等信息可知,中国近代服饰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冲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时间不符。

答案 D2.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服装样式的多样化,A项中的追求时尚,B项中的难以共存,C项中的尊孔复古,都与题干含义不符。

D项正确反映了题干思想。

答案 D3.(2017·浙江宁波十校模拟)“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

”“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民国初年B.抗日战争时期C.建国初期D.“文革”时期解析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

建国初期,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所以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建国初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7·浙江温州中学模拟)“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反映了当时人们都喜爱穿的是()A.中山装B.列宁装C.军装D.西装解析“文革”时期流行的装扮是剪短发、戴军帽、穿军装、手捧语录本。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二 人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二 人民版必修2

综合检测(二)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

这主要是( )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解析: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没有松动,故A、C两项排除;据材料中“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可得出当时欧洲殖民者用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手工业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故B项正确;白银流入中国没有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排除。

答案:B2.(2019·全国卷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C项正确。

“皮币”不是货币,因而制作“皮币”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

制作“皮币”是经济手段,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B 项错误。

制作“皮币”并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皮币”,不能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

答案:C3.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

1936年,大后方有大小工厂427家,新设68家,1938年新设218家,1940年新设575家,1941年新设862家。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阶段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阶段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中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最早是在() A.太平天国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题干中歌谣反映了废止缠足的好处,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虽然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时期均有废止缠足的主张,但由政府颁布法令是在民国时期,故C项正确。

答案:C2.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解析: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完全改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项;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

答案:C3.观察右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到“革命友谊”四个字,明显带有政治色彩,手中拿着“红宝书”,也说明我国当时社会生活具有政治色彩。

答案:D4.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

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这主要是因为()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原因的探究能力。

近代中国的开放首先在沿海地区,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习惯对沿海地区城市居民影响较大,西餐即代表了其中一个方面。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一)

2020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解析:《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是描绘清朝皇帝祭祀先农神时的绘画作品。

祭祀先农神充分表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答案:C2.《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解析:从题干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我国春秋以前实行的工商食官的政策。

在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故选A项。

答案:A3.《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镌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辨其名物,而阅其虚实。

”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解析:由题干中“其百工在官者”可知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状况,与民营手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故B项错误;唐宋推行“物勒工名”,记录下工人姓名,以“监之”“诛赏之”,促使工匠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功致为上,华靡为下”,提倡产品实用,但与“物勒工名”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4.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时期()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解析:北宋“钞盐法”允许私人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说明政府相对以前来说,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检测(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佃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A .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C .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D .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解析:抓住题干时间线索。

佃56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放战争发生于1946—佃49年,“大跃进”开始于佃58年,中国改革开放是从佃78年开始的,A、B、C三项都错误。

答案:D2.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图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刻舟称瓜A .《惊动天上太白星》:“一阵锄声卷入云,惊动天上太白星,拨开云头往下看,呵!梯田修上了南天门。

”B.《人民公社是金桥》:“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C .《致富经》:“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D .《我来了》:“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解析:“刻舟称瓜”反映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A 项中的“梯田修上了南天门”、B项中的“人民公社是金桥”、D项中的“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等信息与图片所反映的时代相同。

C 项中的“农业科技” “脱贫致富”等信息说明这是农村改革后科技兴农的致富经。

故选C项。

答案:C3.佃56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一年的是()A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D .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是在佃53年,故选A项。

答案:A4•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

下图为佃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A .农业合作化B. “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注意题干时间“佃55年”与此相符的是农业合作化,故选A项。

B、C两项是在佃58年。

D项是在佃78年。

答案:A5.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农业合作化运动B. 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 .三大改造运动解析: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 “水稻和高粱杂交” “棉花嫁接到椿树” “公鸡孵小鸡”可知当时出现严重的浮夸风现象,故选 C 项。

答案:C6.有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一一土地收归公有一一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一一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解析:“给农民土地一一土地收归公有一一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一一种地给农民补贴”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A7.(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

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A .农业合作社B.人民公社制度C .农村乡镇企业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有利于农业生产,故A项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无法维持下去,故B项正确;发展农村乡镇企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故C项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8.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其中的“血路”是指()A .率先建立经济特区B.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C .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D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题干信息佃79年、邓小平、广东表明中央政府决定在广东率先建立经济特区,故选A项;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是佃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均排除。

答案:A9.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A .海南岛B.深圳C .大连D .上海浦东解析:上海浦东开放以后,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极为迅速,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故选D项。

答案:D10.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佃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

答案:D11.“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

”材料中“新路” 的本质含义是()A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B.市场主导资源配置C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 .积极融入全球化解析:从材料“吸取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可以看出这是在结合计划和市场的手段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

答案:C12.下面是《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C .南方谈话改革潮涌D .指令登场市场控制解析:题目显示了对每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五”期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13.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

下列选项由图片不能说明的是()A .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C .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解析:C项中“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符合史实,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答案:C14. “民国二十六年,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麻 辣土豆丝和洋葱炒鸡蛋。

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 起自己新购置的无袖旗袍来”。

这段描述可以体现“中西合璧”的是()①无袖旗袍②穿衣镜③麻辣土豆丝④四合院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解析:无袖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土豆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 传到中国的,麻辣口味的土豆丝体现了中西合璧。

穿衣镜是西式家具;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民居,都体现不了中西合璧。

答案:B15. 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④饮食方式B .②③ D .①④解析:本题中的关键时间是民国时期,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变革的 应是人物发型与照明手段。

答案:B16.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A .①②C .③④活在佃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 .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放映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 .《申报》刊登北伐的消息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解析:A项中《歌女红牡丹》摄制于1931年;B项的出现是在辛亥革命后;C项中北伐始于佃26年;D项是在1918年;故选B项。

答案:B17.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来为爭九那沾世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含义。

漫画显示,图中人物剪掉一段辫子是“崇尚西法”,留下一段辫子是“保存国粹”。

从当时的世界潮流看,保留辫子属于守旧,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旧有观念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从留下一段辫子是“保存国粹”可知A项错误;留辫子是专制的产物且不符合世界潮流,故B项错误。

答案:C18.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 .①②B.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属于服装自身的原因,不是社会原因,故排除带①的选项,故选C项。

答案:C19.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影响的典型表现是()A .欧式洋房出现B.吃西餐成为时尚C .出行乘火车、轮船D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社会风俗” “西方民主思潮影响”,中国近代的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故选D项;“欧式洋房出现” “吃西餐成为时尚” “出行乘火车、轮船”与西方民主思潮无关。

答案:D20.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 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材料不能反映中国近代()A .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C .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解析:材料中鲁迅先生的话“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体现出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而不是渐进性,故选A 项。

答案:A21.《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

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D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解析:根据“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故选D。

答案:D22.清朝著名诗人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A .火车B.电车C .电扌报D .电话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说明该事物有时间限制,无法随意更改时间,由此可排除C、D 两项;再由“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知该事物比较庞大,但行动起来速度很快,很显然指的是火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