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思维导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3)成就
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对象背景(必要性)形式(途径)意义问题
农业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牲畜,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
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
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
用机械化工具,影响生产发
展和工业化的需要。

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的
完成,实现了
把生产资料
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标志
着我国初步
建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


国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要求过
急,工
作过
粗,改
变过快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
义工商

公私合营
备注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中共八大1956
(1)内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要知道具体内容)(2)意义:良好开端(详见课本27页)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1958年开始
评价:(1)积极: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2)消极: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第三单元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重要会议(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会议和谈话时间内容意义邓论的形成
1、思想:彻底否定……,重新确(一个转折,两
个开始)
十一届三中
全会
1978
.12
2、政治:停止……,
工作重心转移,改革
开放决策;
3、组织:实际上形成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
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转折
2、完成拨乱反
正,是改革开放
的开端;
3、中国历史开
始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

开始酝酿
十二大1982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
起来,走自己的路,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

明确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概念
明确提出建
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的概念
十三大1987
1、阐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2、提出党的党的基本
路线
3、提出三步走战略
解决了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
的基本问题
初步形成
(系统概
括)
南方谈话1992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特区姓社不姓资
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
4、发展才是硬道理
进一步解放了
人们思想
成熟并形成
体系
(进一步完
善)
十四大1992
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确立了它在
全党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进入
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
确立了它在
全党的指导
地位。

十五大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
党的指导思想,写入
党章。

对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
义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
写入党章。

二、改革开放
1、改革
(2)城市改革(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企改革)措施如下:
①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②管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开放
(1)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目的(也是意义):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民主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平反刘少奇案)
2、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原因:
①民族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②民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提出:筹建新中国时
(3)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民族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

我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

(要知道是哪五个)
(4)意义:
①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发展:各民族共同发展
(1)西藏:重要牧区
(2)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二、祖国统一
1、港澳回归(香港-1997 澳门-1999)
(1)政策(构想):一国两制
①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
②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2、海峡两岸的交往(阅读本节课课文了解即可)
第五单元外交成就
一、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意义:国际影响深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①会议特征(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②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3、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中美建交1979
(3)中日建交1972
(4)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增强。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邓世昌和《马关条约》及影响。

(改动)
6.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5.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的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1.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技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